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干爹的话,罗凤阁没有再敢发表意见。
“新任的山东将军是谁?”段祺瑞问道。
“是傅孝安,第五镇现在已经正式归他统领了。”罗凤阁答道。
祺瑞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东三省那边派了谁去?是那个张雨亭吗?”
“不是,袁大总统任命段芝贵担任奉天将军兼东三省镇安上将军,不是张雨亭。”罗凤阁说道。
听到段芝贵的名字,段祺瑞再次冷笑了起来。
“他袁项城这么做,也不怕寒了那些一道出生入死的老兄弟的心。”
听到段祺瑞的话说得如此之重,年纪轻轻的罗凤阁愣是没敢接口。
看着罗凤阁那有些紧张的样子,段祺瑞不由得哑然失笑,他摆了摆手,让罗凤阁退了下去。
看着罗凤阁唯唯诺诺的身影消失在了门口,段祺瑞的目光落在了摆在桌子上的那支杨朔铭送给他的“五十响盒子炮”上,脸上现出了一丝奇怪的笑容。
北京,杨府,密室。
“福建那边又有问题了?是不是因为钱的事?”
看到杨朔铭一边看着从福建发来的电报,一边皱着眉头,黄韵芝问道。
“不是,是我没有想到那边的状况竟然会这么差。”杨朔铭说着,将电报交给了黄韵芝,“想要在那里造大船,前期还需要做不少的工作才行。”
黄韵芝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看到上面的“船厂久不造船,工人四散,日以卖废钢铁度日”、“疮痍满目,三五匠徒,蓬头垢面,菜色凄然”、“机器废置已久,毁不堪用,均需重新购置”、“欲造大舰,尚需先疏浚港口河道”等文字,立刻便明白丈夫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咱们已经给了他充裕的资金,对那个造船狂人来说,这些都不是困难。”黄韵芝安慰他道,“据我所知,他不光是个优秀的舰船设计师,还是个很好的管理者。”
“对,他发这封电报,是想让我知道那边的真实情况,”杨朔铭转身打开了一个文件夹,“疏浚港口河道,需要我帮他想想办法,其它的事,他自己能够解决。”
夫妻二人正说着话,一位副官快步走了过来,将一封信函交给了杨朔铭。
杨朔铭看到信封上的黑红双色人字标识,立刻打开了信封看了起来。
“怎么了?”看到杨朔铭的神色渐渐的凝重起来,黄韵芝不由得担心起来。
“我们的袁大总统任命王士珍担任‘参战军督办’,编练‘参战军’,”杨朔铭说道,“可能要从赣军里抽调人员和装备。”
“什么?”黄韵芝心里一惊,“怎么会这样?”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杨朔铭放下了手中的信纸,脸上的神情渐渐趋于平和,“他没把我的赣军全塞进参战军里已经算不错了。”
“这么说来,他对你还是不放心,哪怕你已经交出了手里的军权。”黄韵芝说道。
“正象岳丈大人说的,功高震主,我其实把山东的战功都分出去了,才得到了现在的结果。”杨朔铭将信纸和信封用打火机点燃,放进了火盆当中,“要不然,只怕会更糟。”
“海外造舰的事,对咱们来说也是个大麻烦。”黄韵芝说道,“这么大的事,他迟早是会听到风声的。”
杨朔铭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侍卫长萧逸走了进来。
“将军,有客人来了。”萧逸说道。
“以后别再叫将军了,叫督办吧。”杨朔铭半开玩笑地拍了拍萧逸的肩膀,“你的伤怎么样了?”
“没事了。”萧逸露出了一个爽朗的笑容,晃了晃胳膊,“有时候阴天能有些痛痒,平时没感觉,打枪一点都不耽误。”
“太好了。”杨朔铭点了点头,“来的人是谁?”
“是王士珍将军和陈宦将军。”萧逸回答道。
听了萧逸的回答,杨朔铭和黄韵芝对望了一眼。
“来得还挺快的。”杨朔铭笑了笑,对萧逸说道,“你去让他们稍等一下,我马上过去。”
萧逸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杨朔铭笑着向黄韵芝问道:“你猜他们来找我干什么?”
“应该是为了参战军的事,”黄韵芝偏着头想了想,“不过我觉得,他们不太可能要你来带参战军,再给你更大的军权,最有可能的是想要咱们帮参战军配备新式武器装备。”
“说的不错,有进步。”杨朔铭笑着表扬了爱妻一句,踱到镜子前整了整身上的衣服,“但还不是全部。”
“那你说还有什么?”黄韵芝来到他身边,帮他整理衣服。
“回来告诉你吧。”杨朔铭笑着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直起身来,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
“那个陈宦,端的是个厉害角朔铭冷笑了一声,“我应该向他好好的学学。”他回顾了一下“超级电脑眼”制定的关于参战军装备的改进计划,转身走了出去。
当杨朔铭来到客厅的时候,王士珍和陈宦正看着杨朔铭桌子上的“定远”号铁甲舰模型感叹。
“看到这战舰,就又让我想起了当年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
已经白发苍苍的王士珍没有注意到杨朔铭已经到来,而是抚摸着被侍女擦得一尘不染的船模,在那里顿足大发感慨,“咱们起步本来比日本要早,可竟然沦落到了今天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啊!”
“大总统已经批准了海军部的造舰计划,咱们中国将来肯定也会有和日本海军一样强大的战舰。”陈宦已经觉察到了杨朔铭的出现,但他仍然装作不知道,和王士珍交谈道。
“让王老和养钿久等了,不好意思。”杨朔铭笑着上前和王陈二人见礼,杨朔铭注意到了王士珍和陈宦身上穿着的,竟然是笔挺的军服。
“这两天刚刚上任,事情太多了,还请王老和养钿见谅。”
“瀚之不必客气,主管全国实业,任重事繁,不是瀚之这样精力充沛的少年俊彦,是干不下来的。”王士珍笑着说道,“要是搁到我这一把老骨头身上,非压垮了不可。”
“王老是北洋名宿,晚辈一直景仰不已,”杨朔铭笑着看了看王士珍身边的陈宦,“以后我们这些晚辈有什么不明白的,还需要王老多多指点才是。是不是,养钿?”
“王老可是‘北洋三杰’之龙,”陈宦笑着点了点头,“要不然,大总统也不会重新请王老出山。”

第一百二十七章 武财神

“养钿说笑了,我哪里是什么龙,北洋一名老卒而已。”
王士珍似乎对“龙”这个词有些感冒,他摸了摸胡子笑道,并且看了陈宦一眼,陈宦似乎没有觉察出他眼中的责怪之意,脸上仍然带着温文有礼的笑容,目光始终落在杨朔铭身上。
“袁大公子一番盛情,向大总统保举我当这个‘参战军督办’,我这老朽之身,实在是难以胜任,”王士珍叹了口气,说道,“段芝泉现在又有病,我找不到帮手,只好来求瀚之了。”
听了王士珍的话,杨朔铭立时明白了王士珍和陈宦的来意,不由得在心里暗暗佩服袁世凯的心计和手段。
对于王士珍重新出山的事,他用其实早就知道,但他没有想到,袁世凯竟然会通过这种方式,在不给自己军权的方式下,利用自己的才能为他的目标服务。
“王老太客气了,军事其实本非我所长,我只是侥幸打了几个胜仗而已,当不起王老如此看重。”杨朔铭知道陈宦在观察自己,他笑着请王士珍和陈宦坐下,用最为诚恳的语气说道,“王老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无有不从。”
陈宦原以为杨朔铭会避嫌推脱一番,但却没想到他回答得如此痛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惊奇之色。
“瀚之都这么说了,王老就不用再见外了。”陈宦笑着对王士珍说道,“有瀚之相助,这参战军的武备一项,王老就不用再担心了。”
王士珍应该是真的有求于杨朔铭,听了杨朔铭和陈宦的话,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实不相瞒,参战军的编练,我最愁的就是这武备一项。”王士珍说道。
“英国和法国不是答应提供给咱们参战所需的武器装备的吗?”杨朔铭问道。
“英国人和法国人答应是答应了,但是落到实处却有困难。”王士珍叹了口气,说道,“他们说他们国内的武器装备供应现在也很紧张,一时间给不了咱们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外国银行团也答应贷款给咱们了,但利息和折扣太高,总是谈不拢,现在根本指望不上。”
听了王士珍的话,杨朔铭明白了过来,不由得在心里大大的鄙视了一番协约国集团。
作为一个熟知历史的穿越者,杨朔铭知道,王士珍说的应该是实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现在,交战双方的兵力和物资损耗都极为惊人,英法腾不出多余的物资装备提供给中国,也不能说是找借口想要中国白出力。
“大总统的意思呢?”杨朔铭看着王陈二人问道,“咱们还要不要参战呢?”
“大总统认为,还是参战为好。哪怕是英法不出钱出枪,咱们也要参战。”王士珍说道。
“这是为什么呢?”杨朔铭有些奇怪的问道。
“大总统认为,若我国能参加胜算较大的一方,并做出贡献,在战争结束后,列强必当以大国相待。”陈宦回答道,“欧战结束,列强元气大伤,当无力再顾及东方,我国则可借此机会,以战胜国和盟友的身份,要求废除列强在我国之一切不平等条约,为国家今后的发展扫清障碍。”
“大总统雄才伟略,非常人能及,真乃旷代圣主。”杨朔铭让自己的脸上写满了敬佩之意,拍了袁大头一句响响的马屁,“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当是我中华万民之之福。”
“当年日本就是在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之后,才真正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的。”陈宦听出了杨朔铭“旷代圣主”这个词的隐藏意思,笑着说道,“我等不在其位,当然看不了大总统那么远了。”
“因此大总统打算编练十万参战军,赴欧洲参战,而且海陆军都要参战,不管英国人给不给钱。”王士珍说道,“大总统本拟于各省抽调精兵,征集武器装备和弹药,但一来我军此次抗倭之战,无论人员还是装备都损失很大,各省军火此前便征调一空,没有多少库存,二来各省对参战一事心有顾虑,多留兵不发,大总统甚以为忧,我亦无计可施,前几日在集市闲逛,偶见有人售卖山东大捷之画册,上面所绘之枪炮战车,我从未见过,看到下面标注为赣军所装备,我便想到了瀚之,特约陈次长一道前来,想看看瀚之有没有什么办法。”
王士珍说着,将一本薄薄的画册递给了杨朔铭。
杨朔铭有些好奇地打开了画册,画册的第一页,赫然画着几辆履带式的双联装炮塔铁甲战车(双炮塔坦克)正穿行在街巷当中,战车的后面,是荷枪实弹的中国战士,在街巷的另一头,则是一队面带惊恐之色的日军。
这幅画的下方,写着“霹雳车”三个字。
看着“霹雳车”这个名字,杨朔铭不由得笑了起来。
杨朔铭翻到了下一页,画面上描绘着的,是几名中国炮手在操纵一门大炮向海面上开火,海面上行驶着数艘挂日本军旗的军舰,在这门大炮的炮位附近,还有类似的几门大炮在向日舰射击,海面上的日舰,有的已经起火沉没,有的则冒出了滚滚的浓烟。
从这幅画上的大炮的细部特征来看,这些大炮就是赣军装备的180毫米重型榴弹炮。
杨朔铭将画翻到了第三页,画面上描绘的是一群双翼飞机,机首的机枪喷吐着长长的火舌,正向地面上的日军士兵扫射,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四散奔逃。
“大总统对瀚之为赣军配备的这些武器极为赞赏,”陈宦说道,“大总统说,这些武器显示了我华夏的科技力量,也是我国得以战胜日本的力量源泉。”
“如此先进武器,如能现身异域,当可壮我国威,使列强不敢小觑我国。”王士珍说道。
“大总统为了让‘参战军’尽快成军,打算借才赣省,抽调赣军部分官佐及武器装备入‘参战军’,但山东临近日本海面,赣西又接近福建,为防范日军侵犯,又不能过份削弱赣军,”陈宦紧盯着杨朔铭的眼睛,说道,“如今确是两难,瀚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在赣西虽然打下了一点底子,但生产小型枪炮和飞机还可以,重炮和这铁甲战车,都是将图纸发到美国,在美国各厂订购后组装运回来的。”杨朔铭说道,“为今之计,就是一面整合国内各厂,加紧时间生产枪支弹药,重炮和舰船等重型武器,仍在美国订购。”
“在美国订购这一块儿,瀚之应该是有路子的,只是这钱的来源难以解决。”王士珍有些恼火地说道,“外国银行团上一次借给咱们的钱,除去折扣,实际到手的根本没有多少,赣宁之役后基本就没了,这一次他们想要让咱们出兵,贷款利息还这么高,简直在卡咱们的喉咙。”
听了王士珍的话,杨朔铭和陈宦相对对默然。
杨朔铭当然知道,王士珍说的是哪一次的事。
在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之后,由于中国政府的财政困难,外债累积达1100万英镑,于是袁世凯向外国银行团进行了“善后大借款”(这些钱主要用于抵还外债和政府日常开支,并不是用来向革命党人开刀的军费)但列强出于加强对中国的控制的目的,有意通过政治借款来操纵中国政局,“善后大借款”条件严酷,这次借款期限特别长,达四十七年,为从来所未有,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但借款折扣很大,中国政府实收八四,实得2100万英镑,年息高达5厘,累计须付息达42853597英镑。利息总额竟达实收额的二倍,而按实收额计算,实际利率高达年息5。95%。根据合同的规定,善后借款的主要部分用来抵还外债和准备赔偿外国人在辛亥革命中的损失之用。计归还“庚子赔款”287万英镑,不久到期的外债约139万余英镑,预备赔偿外国人因革命所受损失200万英镑,共计约1078万英镑,占实收额的一半还多。转手之间,银行团在外国金融市场上募集的款项,仍然落入了列强的腰包之中。而袁世凯政府能用于行政的经费,只能供六个月之需,转瞬即尽。对中国政府来说,“善后大借款”是一次高利盘剥,列强通过对善后借款用途的稽核,通过对审计院的干预,也就监督着中国的财政;而通过监督和控制中国财政,列强就可以达到操控中国政局的目的。
而这一次,列强既要求中国出兵,却又在借款利息和折扣上作文章,最终目的,仍然是害怕失去对中国财政的控制权。对此,中国国内的有识之士也看得非常清楚,一位记者曾经在报纸上愤慨地说道:“外国银行团最为无理之行动,即在屡次迫我取消别国借款,及既经取消后,则彼又不肯付款。……此次彼欲我国出兵,而论及兵费,又一毛不拔。一国至受人欺凌至此,吾人真乃生不如死也。外国银行团今已纯粹一外交性质,综言之,即外国国际保证监督中国财政之委员会,并殖民银行之总汇是也。”
“请王老和陈次长转告大总统,这钱的事,我来想办法。”杨朔铭突然说道。
听了杨朔铭大包大揽的话,王士珍和陈宦全都吃了一惊,二人用惊疑不定的目光看着他,仿佛他吃错了药一样。
“瀚之打算怎么做?”王士珍问道。
“向美国人贷款好了。”杨朔铭知道他们俩已经让自己刚才的一句话给吓怕了,微微一笑,给出了答案。
“上一次美国方面不满英法俄日借贷款控制我国财政,已经宣布退出外国银行团。”杨朔铭说道,“美国人这么做,也是想鼓励国内财团对我国投资,同英法俄日等国相抗,咱们现在不妨利用一下这个机会。”
听了杨朔铭的建议,王士珍和陈宦对望了一眼,久久没有说话。
在威尔逊连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国内各大财团曾就关于美国政府对华投资的有关政策提出了质询,美国政府随后发表声明,撤消了对美国财团参加“善后大借款”的支持,美国财团于是宣布退出外国银行团。这个被称作“威尔逊宣言”的美国政府声明,表面上是出于“道义”上的理由,即所谓“借款的条件近乎损害中国本身的行政独立”,但实际上,则是因为美国在银行团内的处境孤立,并对俄国和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划分的强烈不满,为贯彻美国一直以来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打入中国市场,美国政府才决心退出银行团。所以这个声明中说:“现在的合众国政府将鼓励并支持为给予美国商人、制造商、承包人及工程师以银行的及其他金融方面的便利所必需的立法措施,他们现在是缺乏这些便利的。而如果没有这些便利,则他们与他们的工商业方面的对手们比较起来,将处于一种极端不利的地位。这是现政府的责任。这是它的公民在开发中国方面的主要的物质利益。”
“我在美国的时候,接触过不少美国财团的代理人,美国政府现在支持美国财团对我国的投资,我国大可绕开银行团,同美国方面接洽,”杨朔铭说道,“银行团如果知道了消息,只怕不会再坚持那么高的利息和折扣了。”
“这倒也是个办法,可以让大总统试一试。”陈宦点了点头,“听刚才瀚之的意思,是不是已经有借款的路子了?”
杨朔铭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对于杨朔铭来说,他当然决不会告诉他,他提出来的向美国人借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杨朔铭的回答明显让王士珍兴奋不已,在又商谈了一些细节之后,王士珍和陈宦才告辞而去。
杨朔铭送走王士珍和陈宦后,看了看桌子上摆放着的王士珍送给他的那本画册,轻轻打了一个响指。
“这是他出的主意?”袁世凯听了陈宦的汇报,有些吃惊的问道。
宦点了点头,答道,“他答应赞襄参战军军务,先为参战军置办一批枪炮和战车。对于抽调赣军官兵充实参战军一事,他没有表示异议。”
“他竟然能想到这一点,可见他确实熟悉这方面的事情。”袁世凯说道,“也许他真的能在实业方面做出点成绩来。”
“此人很有生财之道,上一次起获逆党赃款四百万元,他全数上交,毫不在意,一方面是为了博取大总统信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生财有道,看不上这区区四百万元之数。”陈宦说道,“如果他真的安心于经营实业,我觉得大总统不妨多支持他一下,也算是开辟了另外一个财源。”
“你是说咱们除了梁财神,可能又多了一个杨财神?”袁世凯听了陈宦的话不由得失笑。
“有这个可能。”陈宦笑了笑,说道,“不过,财神也是分文武的,总的来说,还是文财神比武财神要好一点。”
“财神嘛,当然是多多益善的好了。”袁世凯笑着坐了下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管他是文财神也好,武财神也罢,只要肯为我所用,就是好财神。”
“大总统所言甚是。”陈宦的脸上仍然保持着微笑,此时的袁世凯并没有听到,陈宦在心里发出的那一声冷笑。
“段芝泉那里你去过没有?”袁世凯放下了杨朔铭的事,突然将话题转到了一直称病在家的段祺瑞身上来。
“我去过两次,都没有见到他。”陈宦说道,“段夫人说他这一阵子病得很重,无法见客。”
“要是真病的话,倒也无妨,”袁世凯的眉头皱了皱,脸色也变得阴郁下来,“就怕他是装病。”
“参战军督办,本来以段总长出马最为合适,”陈宦有意无意的说道,“段总长病得其实挺不是时候的。”
“他其实是在怨恨我夺了他陆军部的权,”袁世凯冷笑了一声,“自从陆海军统率办事处成立,他就没少给我脸子看。”
听到袁世凯这么说,陈宦不吭声了。
“等我叫克定过去一趟吧!”袁世凯没有再就段祺瑞的问题深说下去,“希望他不要执迷不悟。”
“大公子去再好不过了,”陈宦点头说道,“这一次王聘卿能出山,大公子的功劳不小。”
袁世凯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陈宦随即告辞,袁世凯回到桌旁,看到报纸上关于“请愿团”成立的公告,脸上现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1916年12月12日,凡尔登战役结束。
1916年12月20日,协约国集团宣布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1916年12月25日,英法俄日四国银行团同中国政府达成秘密借款协议,中国得到银行团低息贷款1500万英镑,用于编练“参战军”、购置枪炮舰船等武器装备,准备参加对德作战。由于贷款是在圣诞节达成,史称“圣诞借款”。

第一百二十八章 异国的海军学校

1917年1月31日,德国宣布从2月1日起,开始“无限制潜艇战”。
1917年3月14日,中国对德国宣战。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
美国,圣迭戈港。
站在码头上的张起帆看着风景如画的航海学校校址,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恍惚。
因为直到现在为止,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远涉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在美国建立的“中华‘人和’航海学校”的学员。
圣迭戈港是美国西海岸的重要港口,同时也是美国海军的重要基地,由于便利的j通运输和达的农业,许多外国移民来到了这里,他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华人。
随着去年年底中国“有关方面”和美国方面达成的合作协议,一座占地面积不菲的航海学校在这里拔地而起。
中华“人和”航海学校,最初建立时的名称是中华“人和”船运公司商船海员学校,在上报给北京政府教育部的呈文中,“人和”商船海员学校是“人和”船运公司为了解决海员水手尤其是船长的教育问题,而特地筹资建立的专事商船海员培训的教育机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