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伴随着他的思路,“超级电脑眼”在快速的闪动着关于广西省的相关图片,并给出了大量的信息。
“你打算怎么办?”徐元锦注意到杨朔铭的眼睛又开始闪动着暗红色的光芒,知道他已经有了主意,立刻问道。
“这一次,怕是还得着落在海军身上。”杨朔铭若有所思的轻声答道。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徐元锦和唐璟又是一愣。
“马上发电报,要海军把所有的炮艇都给我调过来,要快。”杨朔铭转头对一位军官说道。他看到徐唐二将一脸不解的表情,便用这样一句命令当成了给他们俩的解释。
听了杨朔铭的话,徐唐二将的脸上立刻现出了恍然大悟之色。
“和你杨瀚之在一起,总能学到新鲜东西。”徐元锦哈哈一笑,“这一下子他陆老鬼可有得好看了。”
“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咱们宁可多费点事,多花些钱,用些好的装备,也要尽量避免伤亡。”杨朔铭笑了笑,说道,“能让仗打得容易,少死人,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那些轰炸机也可以用上。”唐璟若有所悟的说道,“那上面的机关枪一扫一大片,还有炸弹,正好可以用来对付桂军的堡寨。”
“不过,陆荣廷这一次敢公然和咱们叫板,似乎是有什么别的依仗。”一直没有说话的陈炯明突然说道。
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战合浦
“竞存认为他陆荣廷的依仗会是什么?”杨朔铭转过头看着陈炯明,平静地问道。
“民心。”陈炯明迎上了杨朔铭的目光,直截了当地答道。
“民心?”听了陈炯明的回答,徐元锦和唐璟全都愣了一下。
“据我所知,他陆荣廷据桂多年,于当地鲜有建设之举,民心从何而来?”唐璟也从杨朔铭的眼中看到了疑惑之色,替杨朔铭问了一句。
“惊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陆氏之所以能够久据桂地,并不是象瀚之主政赣西那样,为当地民生建设付出良多。”陈炯明看了看杨朔铭,转头意味深长地对唐璟说道,“他为广西百姓做的,甚至不如惊天在天云山为当地百姓做的多,但他能收取广西民心,靠的是安定广西局面与民生息。”
听了陈炯明的话,唐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竞存可否说得详细一点?”杨朔铭看着陈炯明说道。
“陆氏安定广西,首在剿除广西游勇一项。”陈炯明说道,“广西游勇发起于边关,曾扬威异域,其活动的旺盛时期,是在1884年之后,也就是中法战争之后,当时被裁撤的抗法士兵和内地清军的叛逆兵勇,逼上梁山,相结成旅,而后渐与会党结合,结援抗法。游勇前期为保卫我边疆,抗击法寇蚕食我西南二省多有贡献,可是到了后期,游勇渐渐兑为匪类,其成员良莠不齐,更有甚者,拉夫、铲村、劫掠、抽行水、献纳等恶事层出不穷,百姓深恶痛绝,游勇还通过肃杀恐怖的拜台、入湾等活动勒索百姓资财,迫使百姓在其势力庇荫之下求生。后期游勇为非作歹,到处皆然,清末壬寅(1902)、癸卯(1903)两年,广西南宁等地匪盗猖獗、绑票勒索,打劫村庄,无所不有。陆氏亦本为游勇,于甲午年受清廷招抚,任清廷巡防军管带,时年36岁,先驻龙州,后移防南宁、贵县办理清乡,招剿游勇,陆氏受命之后,施展其在游勇中具有的潜在影响,招徕右江百色地区至云南境内的游勇大头目投降自新,个别不愿意投降者,则被其各个击破,至该年年底,右江游勇乃平。后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入桂剿匪,又重用龙济光和陆荣廷,以‘剿抚兼施’的两手平柳庆地区游勇。龙氏在前面进剿,陆氏则跟在后面招抚,所有较大的游勇头目都给陆氏招抚过来。后年三月陆氏回师左江,又把宁明一带的游匪招了,自是广西境内游勇悉平。陆荣廷剿抚游勇后,地方为之平靖,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由是广西民心皆归陆氏,直至今日。”
“原来如此。”杨朔铭想起了自己在原来的时空中大学历史课堂上听到的一些关于“游勇抗法”的溢美之词,嘴角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苦涩笑容。
如果不是这位在后世的历史书中骂名缠身的“**叛徒”陈炯明亲口告诉自己关于广西游勇的事,他很难想象,广西军阀陆荣廷竟然会凭借收服游勇而取得广西民心。
在杨朔铭原来所在的历史时空中那些所谓的“史学研究领域”里,总是流行这样的方式:就是对于历史上的劳动人民的“起义”和“斗争”,如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只能颂扬,不能讲其中的落后面和局限性。讲了就有可能被说成是“不看主流和本质”,甚或被扣上“丑化和污蔑劳动人民”的帽子。所以只要是劳动人民的起义和斗争,不管它有什么缺陷和落后的东西,也要“热情歌颂”;而对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所做的一些符合人民愿望的事情,不管他在当时的历时条件下曾经起过怎样的有益作用,也要“立足于批”不但要“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还要“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竞存还没有说说,他陆荣廷是怎么‘劫粤济桂’的啊。”一直没有说话的程璧光忽然说道,“这也是他陆荣廷能够得广西民心的原因之一。”
陈炯明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自桂军入粤之后,陆氏借口北伐需饷,开弛赌禁,并接管兵工厂、造币厂等要害部门,将其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手里。广东各兵工厂造出的枪械子弹,首先满足桂军运回广西,粤人不能染指,造币厂造出银毫,一概运回桂省,使广西财政金融绰有余裕,而广东银根短拙,毫币低落,粤人损失,几逾千万,至于运米营私,包运鸦片、私卖矿产等等,视粤省为桂省之乳牛,桂省大小官员,大多成了富翁,民众亦得享安乐。如此种种,桂省官民当然感激涕零了。”
“他们干了坏事,又要钳人嘴巴,有报社记者编辑抗议开赌,揭露桂系官场内幕,皆被以‘挑拨军心’等罪名逮捕枪毙。”程璧光的眼中闪过愤恨之色,“如此等等,桂系在在广东尽失民心,以至瀚之挥师入粤时,桂军欲增兵坚守以拒瀚之,陆氏却打电报给其部众,指示‘不必加兵守城’,因为‘民心已去,守之有损,弃之有益’。此语表明陆氏深知民心的重要,因此才会不遗余力,以邻为壑,笼络人心。瀚之如欲平定桂系,此处不可不防。”
“看样子,对付陆荣廷这样的角色,还得另费些周折。”杨朔铭听了陈炯明和程璧光的话,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从地图桌旁站了起来。
“云南的唐继尧,有蔡松坡对付,现在麻烦的,就是这个陆荣廷了。”徐元锦说道,“只要把他搞下去,大事就可以定了。”
“只怕未必。”杨朔铭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了地图上湖南省的位置处。
“瀚之是担心那个老唐的本家?”徐元锦立刻便猜到了杨朔铭心里的想法,笑着看了唐璟一眼,开玩笑似的说道。
唐璟听了徐元锦的话,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想到袁世凯的“爱将”唐天喜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中的所作所为,杨朔铭的脸上也现出了一丝怪异的笑容,让陈炯明和程璧光一阵恶寒。
陈炯明和程璧光当然想不到,此时杨朔铭的心里在想什么。
杨朔铭记得他在网上看过一些历史资料,袁世凯称帝后,“护国运动”的开始本在其预料之中。但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真正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压垮袁世凯洪宪帝国的关键小人物,就是这个唐天喜。
唐天喜本是出身戏班的男优,很早便被袁世凯收入府中(据传袁本人有龙阳之好)成为了袁世凯的亲信,并一路钻营爬升到了北洋军第七混成旅旅长的位置。在护国战争爆发后,南方当时的情势并不象历史教科书所描绘的那样,形势一片大好,云南护国军和北洋军第三师缠斗于四川境内,桂粤两省虽然举旗响应,但对袁世凯威胁不大,因为只要在湘赣的北洋军第六师在,护国军就难有进展。北洋军第六师师长马继增是忠于袁世凯的,本来问题不大。偏偏在这个时候,唐天喜哭着喊着向袁世凯请战,要去南方平乱,袁世凯听信了唐天喜的话,就让他率领北洋军第七混成旅南下做监军。但让袁世凯没想到的是,一向贪财的唐天喜被湘军赵恒惕用30万大洋收买了(可谓*子无情戏子无义之明证)在一天夜里反过头来突袭北洋军第六师的师部,打死了马继增,北洋军第六师的主导权一下子落入到了李纯手里,李纯一向主张南北调和,选择了中立,南方的局面就此垮了下来。袁世凯得知消息后连病带气,不久便一命呜呼,帝制一梦,就此终场。
而如今袁世凯已经遇刺身亡,历史走上了另外一条轨迹,唐天喜这样的丑角,还会上演什么样的戏码呢?
此时的杨朔铭,想到了唐天喜被金钱收买后叛变的历史掌故,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竞存和恒启说的这些情况,非常有用,而且给我提了一个醒,也许咱们用不了花费太大的代价,就可以拿下广西。”
“瀚之又有什么好主意了?”徐元锦看到杨朔铭的眼睛又现出了那种狡黠的光芒,知道他很可能又有了什么“损招”,不由得笑着问道。
听了徐元锦的话,唐璟、陈炯明和程璧光的脸上都现出了专注之色。
“陆氏所谓得广西官民之心,凭的是一个‘利朔铭说道,“‘以利合之,利尽则散’。我们不妨双管齐下,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好好的利用一下这一点。”
“好主意。”徐元锦最先明白过来,不由得抚掌大笑起来。
“瀚之爱惜将士民力,令人可感。”陈炯明也明白过来杨朔铭打算怎么做,苦笑着点了点头,“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只是正象瀚之刚才说的,‘以利合之,利尽则散’。”唐璟看着与会的几个人,笑了笑,突然说道,“那咱们这些人现在,算不算是一样的利益结合体呢?”
唐璟的话让本来有些热闹的会议一下子变得有些冷场,几个人相互看了看,都没有说话,而是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杨朔铭的身上。
杨朔铭想起了自己在原来的历史时空当中的那些惨痛的经历,不由得在内心深处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在那个经济和人的贪欲一样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也一样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利益团体吗?而在这些利益团体的相互角逐当中,有多少普通人的幸福被生生的碾碎?
从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不再仅仅为生存而拼杀之后,自己的努力方向,就已经确定下来。
但为了这个目标,自己现在却也要采用原来历史时空当中那些人所使用的手段了“老唐你这是想提醒瀚之,但话说的有点过了,”徐元锦的笑声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咱们哥儿几个在一起共事,可不仅仅是为了牟利的生意伙伴啊。”
“那是什么?”唐璟笑了笑,转头看着徐元锦,反问道。
“你我和瀚之最早相识,现在站在这里,是单纯为了利益么?如果是利益的话,咱们已经得到的够多的了。”徐元锦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陈炯明和程璧光,“竞存和恒启能在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陈炯明和程璧光相视一笑,程璧光撇了撇小胡子,示意陈炯明先说,陈炯明想了想,说道:“我说不上来,但我知道,我们和陆荣廷唐继尧孙大炮他们,是不一样的。”
“有这句话就够了。”唐璟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了杨朔铭,“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以及竞存的想法,是一样的。”
杨朔铭看着大家,心里突然莫名的涌出了阵阵暖意。
“行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到此为止。”杨朔铭笑着冲大家摆了摆手,将话题转到了眼下所要应对的局面上来,“现在想想,怎么能把他陆荣廷手下的那些兵将一下子打疼镇服。”
广西,合浦,江防要塞。
伴随着声声巨响,沿廉江口布设的桂军炮台一座接一座的腾起了浓烟。
“这就是赣军的轰炸机?”
钦廉镇守使沈鸿英躲在一处掩体内,用望远镜观看着天空中飞过的一架架大型轰炸机,脸上现出一丝惊恐之色。
“是啊老总”一位歪戴着军帽的桂军军官用手枪的枪管顶了一下帽檐,又用袖管擦了擦脸上的油汗,满面惊慌地答道,“奶奶的这帮兔崽子扔下的炸弹象是长了眼睛,专门找咱们要害的地方下手,弟兄们死伤惨重哦……”
这位军官话音刚落,象是要配合他说的话,远处的一座炮台突然间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沈鸿英的脚下一晃,险些摔倒,他一把扶住了那位军官,站稳了身子,循声望去,只见高高腾起的烟柱遮住了日光,让掩体内的光线瞬间暗淡了下来。
沈鸿英知道,这应该是炮台弹药库被击中后才会出现的景象。
“奶奶的这么惊天动地的……”那位军官的话被再次响起的爆炸声所掩没,沈鸿英面色苍白的注视着在已经完全隐没在火光和硝烟中的炮台,内心的恐惧感变得越来越强烈。
出身绿林的沈鸿英历经战阵无数,也经历过多次生死危难,但没有哪一次,象今天这样的让他感到如此的恐惧和无力。
“怪不得这个姓杨的能在青岛把日本人打跑,有这些玩意儿,鬼也害怕啊……”
沈鸿英看到一家轰炸机的机腹抛下的巨型炸弹落在了地面,一道火光一声巨响,炮台的护墙便消失不见了,腿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而就在这时,因硝烟腾空而变得有些昏暗的宽阔江面上,突然出现了几个快速移动的小黑点。
“老总咱们撤吧要不然,不用他们打上来,咱们就全都得给炸死”一名副官劝说道。
沈鸿英对副官的话充耳不闻,他举着望远镜,不再看天上的飞机,而是瞄向了江面。
“那是赣军的炮艇,贼他娘的凶咱们江面上的航道就是它们给封的”副官知道沈鸿英在看什么,在一旁解释道。
沈鸿英紧紧地盯着江面,很快便看清了这些身形小巧俊秀却充满着杀气的炮艇的模样。
出现在沈鸿英面前的是四艘内河炮艇,前后各有一座可以旋转的炮塔,这些炮艇的外形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前两艘炮艇的艇首主炮塔是双联装炮,后两艘则是单装炮。
这四艘高悬着红黄蓝三色“人”字旗的炮艇快速的从江面上驶过,此时被轰炸机轰炸过的桂军江防炮台已是一片狼藉,面对突如其来的江面上的敌人,只有零星的几门炮在开火,但炮弹都偏得远远的,对这些炮艇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
四艘炮艇很快开始了对岸射击,伴随着道道火光和声声霹雳般的巨响,还在试图还击的几处桂军炮兵阵地很快便化成了一堆废墟。
桂军抵抗的炮火此时完全的沉寂了下来,四艘炮艇在江面上巡弋着,很快,一艘接一艘的运兵船出现在了江面上。
沈鸿英意识到了即将要发生什么事,他的脸色变得更白了。
“老总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
了”副官也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带着哭腔说道。
沈鸿英手中的望远镜掉落了下来,他失魂落魄的任由几位部下连拖带拉的冲出了掩体,至于向哪里逃,他自己都不知道。
“桂军的炮台竟然这么不经打。”
站在“利捷”号炮艇上的唐九妹举着望远镜,看着江岸上的一片火光和浓烟,轻声说道。
“他们弄的,都是吓唬老百姓的东西,碰到真正的硬手,就不行了。”站在她身边的一位中国海军军官笑着看着这个腰间别了两把盒子炮的姑娘,说道,“桂军的装备和训练其实是很差的,根本没法和赣军相比。”
第一百七十三章 打疼敌人
“赣军的装备原来也不咋地,要是没有杨瀚之将军,比桂军也强不了多少。”另一位海军军官听到他们之间的谈话,笑着接了一句,“咱们海军能有这样的新式炮艇,不也是拜杨将军所赐吗?”
“是啊,杨将军总是能事先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炮艇艇长说道,“原先给咱们内河炮艇的时候,咱们也没想到,能用在这边儿。”
随着杨朔铭重整海军军备的进程,在平南之战爆发之前,杨朔铭便有了重新组建海军江防舰队支援陆军作战的计划。
由于中国南方诸省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而且一些江河都有入海口,海军可以派舰部署到内河流域,为陆军提供火力和后勤支援,为了能够尽快的让海军形成战斗力,杨朔铭报请北京,提出自筹经费,重建海军江防舰队的设想。刘冠雄审核了杨朔铭的提案后上报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召见了刘冠雄、蓝建枢、徐振鹏、李和等海军将领,征询了他们的意见,几位海军将领都认为杨朔铭的方案可行,因为南方各省诸侯一向不大驯服,一旦有事,南方纵横密布的水网将是进军的巨大阻碍,如果能在南方内河流域部署堪用的内河舰艇,无疑将大大的强化北京政府在南方的威权,而杨朔铭提出的自行组建更是为中央政府节省了相应的经费。于是袁世凯便放权给了杨朔铭,要他兼任海疆巡阅使,负责重建海军江防舰队。
此时的杨朔铭身为全国实业督办,与国内各大造船厂有着密切的军火贸易往来,而此时国内最大的两家造船厂马尾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都被巡洋舰和自由轮的订单塞得满满的,腾不出手来建造这些小船(事务繁杂财大气粗的杨朔铭也懒得在这些小船上费心思)在得知海军要建造内河炮艇后,几家民营造船厂得知到了消息,纷纷拿出了各自的方案,海军部派往各地的购舰代表最终看中了大沽造船厂的方案。
大沽造船厂给出的内河炮艇方案其标准排水量为270吨,采用蒸汽式往复机动力(大沽造船厂为了迎合杨朔铭“高科技”的口味,原本建议柴油动力化,但海军方面认为中国境内多煤少油,采用煤炭利于补给,坚持采用蒸汽往复机,而且紧急情况下还能在沿岸砍伐薪柴应急,再者蒸汽动力可以向舱室提供蒸汽利于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下持续作战)双轴双桨,最大航速13节,续航力1000海里,武备甲方案包括艇首一座双联装120毫米炮,艇尾一座单装120毫米炮,桅楼顶三挺米机枪,艇上同时还配备有3米测距仪一部,探照灯一部。
武备乙方案则是将火炮改为两座单装150毫米炮。
两种方案报给杨朔铭之后,杨朔铭
认为两套武备方案都很适合海军使用,便决定全部采用。于是内河炮艇的建造任务就这么敲定了,根据海军部拟定的舰艇命名规则,这级内河炮艇被命名为“利捷”级炮艇,1918年6月首艇“利捷”号和同级艇“利绥”、“利济”、“利通”(前两艇为甲种案火力配置,后两艇为乙种案火力配置)在大沽造船厂完工,在很快完成了各项测试之后,随即南下,率先加入到了江防舰队之中。
唐九妹听到海军军官们话中流露出的对杨朔铭的深深崇敬之意,心里不知怎么,竟然生出了别样的悸动。
此时的她,又回想起和他林中赛枪和后来巡山换枪时的情景。
巡山换枪的那天晚上,她陪着傅大军师和他一起夜谈时,他对她说过的话,现在仿佛仍然在耳边回响。
而自从那一天起,自己的人生,便走上了另外一条轨迹。
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腰佩双枪另人望而生畏的女土匪了。
她现在也很难想象,自己竟然会完成这么多的课程,学会这么多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东西,认识这么多她以前根本接触不到的人。
到底是什么促使她完成了这一切,她到现在也说不清楚。
也许,是为了能和他有更多的语言吧?
唐九妹感觉到自己的脸有些微微发烫,她放下了望远镜,努力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战事上来。
此时天上的轰炸机和江面上的四艘新式内河炮艇已经将登陆部队的阻碍全部扫除,运兵船上的陆军战士们很快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登陆行动。
“快点快点别磨磨蹭蹭的别让广东的弟兄看咱们江西子弟兵的笑话”
已经是陆军上尉的赵二虎挥动着手里的一支“五十响连珠盒子炮”,催促着身边的部下涉水登岸。
“俺不怕他们广东人笑话,俺只想着俺家里的媳妇……”一名战士笑着接口道。
“**不会去你媳妇才高兴咧”赵二虎笑骂了一声,踢了对方屁股一脚,“别忘了,能娶上媳妇,养得起家,这些都是怎么来的”
“俺也想要媳妇”有人跟着起哄道。
“打完了这一仗就有了现在都他娘的少在这里叫欢”赵二虎想起了家里怀孕不久的妻子,心里也感到暖乎乎的。
作为杨朔铭“高薪养军”策略和“保家卫国”思想的受益者,赵二虎和许许多多的赣军战士们一样,有着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各地方军队的风貌。
这也是除了装备先进以外,赣军的作战能力和意志要远远的高于桂军和粤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两个团的登陆部队很快的上岸完毕,赵二虎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和部下们一道向桂军的要塞工事冲去。
在进入要塞之
后,赵二虎才发现,论跑路的本事,桂军似乎比赣军要强上不少。
“他们跑得可是够快的啊”赵二虎看了看一些倒毙在地上的桂军士兵尸体,不由得感慨了道,“简直和兔子一样。”
“老赵,如果真的打起来,你估计他们能顶多久?”一位赣军军官拍了拍一门没有被摧毁的大炮,笑着问道。
“目前咱们从训练质量上就已经远远的强于任何的一支国内地方部队,而且咱们现在人手一支步枪,配弹量有200多发,班长士官和各级指挥人员更是人手一把手枪和连珠盒子炮,每个连还配有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