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当时也这么说,但他却说足够了,他说如果是以前的编制和火力,一个营只怕还不够用呢,但现在咱们有了高科技的新家伙,就能够弥补这个兵力不足的缺陷。”
“他说的是什么新武器?”赵霞问道,“是咱们公司枪炮厂出的吗?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
“他说叫什么通用机枪。”吴杰答道,“据说又是他杨瀚之指点军工人员弄出来的新玩意儿,因为采用冲压工艺,我这一次回来,也正好想见识一下。”
“通用机枪?”赵霞漂亮的眉毛微微一拧,自言自语道,“怎么叫通用机枪啊?怎么个通用法儿?”
尽管对于机枪这种武器并不陌生,但赵霞还是想不出来,这种通用机枪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她的印象中,她看过的重机枪都是那种又大又笨重、有着粗粗的管子和防盾、带有轮子的机枪,这种被称为“马克沁”的重机枪极为沉重,移动的时候需要几个人来搬运,而这种通用机枪她实在想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
此时,就在赵霞满脑子问号地想象着通用机枪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几名负责后勤工作的赣军军官已经来到了“人和”枪炮厂,和厂方的相关负责人正在武器试验场测试着即将装备部队的通用机枪。
“这就是杨将军说的那个什么‘通用机枪’?”
负责验收的一位军官看着架在地面上的几挺看起来象是用一些简陋的铁片和一根铁管以及一些铁架胡乱粘接拼凑起来的机枪,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太粗陋了,早知道还不如要‘麦德森一位军官也皱着眉头说道。
早在1908年的时候,广东制造军械的兵工厂就曾经仿制过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即当时人称的“轻机快炮”)开封兵工厂及其它地方兵工厂也有仿制,但由于仿制的数量都不是太大,未能有效的装备中国军队。在1915年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爆发后,在当时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的指示下,中华民国兵工署向丹麦订购了两批“麦德森”机枪共计1200挺,并且打算让国内兵工厂自行仿制,因此还订购了多台机械。但在1915年8月,生产的全套设备及图纸在海路运输途中被得到了消息的日本军舰野蛮炸沉于海上。尽管国内兵工厂通过从其他途径获得生产图纸(清末时期所仿制过的剩余图纸)和对手头上的“麦德森”机枪进行拆解测绘仿制并取得了成功,但只生产出数量很少的“麦德森”机枪,最终未能大量生产。直到战争结束,“麦德森”机枪只在少数战场上出现过,起到的作用不大。
由于“麦德森”机枪性能可靠,故障率很低,故尔很受一些接触过它的中国军官的喜爱,而当杨朔铭打算给自己的部队配备新式机枪以取代笨重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时,一些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麦德森”机枪,但因为射速较低,而且制造工艺复杂,技术要求又高,最终没有入杨朔铭的法眼。
而杨朔铭给出的设计方案,却是剽窃自几十年后德国人的一款极为优秀的设计“模样是有些不好看,但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厂方负责人象是知道军官们会有此一问,自信满满地一笑,说道,“杨将军当初设计的其实比这还难看,我们还进行了改进,杨将军要求的指标,没有一项没达到的。”
“打一下我们看看。”负责军需后勤的一位年轻军官彭庆中说道。
接到了命令的试枪手跑步上
前,以极为熟练的动作架好了这挺通用机枪,开始朝着早就摆设好的标靶进行射击。
“嗤嗤嗤嗤嗤……”
伴随着仿佛撕裂亚麻布的怪异枪声,当最后一颗弹壳从枪膛里带着微烫的温热弹跳出来后,站在射击台后面的所有人都被这种机枪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威力震住了。
仅仅不到十秒钟,试枪手便将长长的上百发弹链全数打光,若不是试枪手在射击期间为了控制精度,中途进行了调整,几次中断了射击,这个时间很可能再提前。
彭庆中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靶子,此时立着的木质人形标靶已经被打得稀烂,而放置在旁边的沙包、砖墙、木桩等试射物体均被子弹无情的穿透,留下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斑痕,而放置在不远处的试验用模拟尸体也已经变成了喷血的漏壶。
“好枪好枪真正的好枪”
“还真是‘枪不可貌相’啊”
“就是要是上次打倭寇就换装备了这种机枪,咱们那就是专业的收尸队,根本就不需要俘虏了,不管倭寇冲上来多少人,只要有几挺这样的机枪,我都可以不用迫击炮的支援就将他们全部放倒。”彭庆中两眼放光地看着眼前造型粗陋的通用机枪,感叹道。
“具体数据,说下吧。”一位军官赞叹不已的说道,“行的话,今天我就拿回去显摆一下。”
“现
在大家看到的这些机枪是经过改进后批量生产出来的,全枪含脚架12公斤,口径为7。92毫米,使用7。92毛瑟枪弹,既可以用250发弹链供弹,又可以换装80发弹鼓供弹,枪口初速每秒752米,每分钟射速为1000发至1500发左右,采用枪管短后坐方式进行自动复进,全枪长1270毫米,枪管长545毫米,有效射程850米。杨将军称之为通用机枪,因为射速快,火力猛,咱们这里的人管它叫‘火轮盘’。”
“为什么叫通用机枪?是不是既可以当重机枪用,也可以当轻机枪用?”彭庆中象是明白了什么,问道。
“然也。”厂方负责人笑着点了点头,似乎对军官们的反应早在意料之中。
“加上三脚架后有效射程可以提高到1000米,同时精度还可以提高不少,只是重量也增加到了21公斤。”
“真他娘的是好东西啊”一位军官兴奋地抚摸了一下还带有余温的枪身,“不过这一回,估计是湖南那帮匪类得先尝尝它的滋味了……**”
这位军官猛地缩回了抚摸枪身的手,显然是让枪身给狠狠的烫了一下。
“他娘的这枪管烫的也忒快些点吧”这位军官一边吹着被烫伤的手指,一边惊讶地说道,“都可以燎猪毛了。”
“刚才几位也看到了,因为射速过快
,枪管升温自然要快得多,”试枪员介绍道,“基本上是连续快速打完一条250发的弹链后,就得要更换一次枪管。”
“打完一链就得换枪管子?这可麻烦了。”彭庆中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时间咱们可耽误不起。”
“是啊,要知道,在战场上,关键时刻,别看耽误几秒钟,那很可能就是几条命没了。”几位军官听到经过这么短的射击时间后就需要更换枪管,脸色全都变了起来。
作为全部参加过1915年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的军官,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他们当然知道这当中的利害关系。
此时的彭庆中,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因为过度射击枪管过热,不得不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顶着弹雨给马克沁重机枪的枪管注水的情景。
想起那个因为找不到水而往枪管里放水给枪管“降温”结果却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屁股的战友,彭庆中的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在这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军官们脑海中,更换枪管的差事,简直就是一件和大姑娘刺绣的难度差不了多少的“纯技术活儿”。
“给众位演示一下怎么更换枪管吧。”看到军官们的表情由刚刚的极度兴奋转为沮丧,很欣赏这种变化的厂方负责人笑着对试枪员摆了摆手。
彭庆中紧紧地盯着试枪员的动作,
只见试枪员托起了通用机枪,扳动了一下枪身下方的一根杠杆,倾斜枪身,带有方形散热片的枪管便自动的从枪身上弹落下来。
彭庆中注意到试枪手在这个更换枪管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触碰到滚热的枪管便完成了这个动作。拆卸完枪管后,试枪手操起了一根放在身旁的备用枪管,简简单单地往枪身上一卡,一根新的枪管便安装上了,整个更换枪管的过程仅仅用了几秒钟便完成了看到这另人吃惊的一幕,几位军官再次张大了嘴巴。
“快速更换枪管,也是杨将军的设计。”厂方负责人不无骄傲的说道,“我们又做了改进,因此变得更方便了。”
“他小杨的脑子,真不知是怎么长的。”一位军官感叹道。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杀死他

“这种‘火轮盘’机枪的生产速度怎么样?”彭庆中很快的从新枪带来的兴奋中冷静下来,马上提出来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生产速度目前还是有些慢,但比马克沁是要快得多。”厂方负责人回答道,“普通构件都采用冲压法制造,但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生产比较复杂,这是因为这些零件都是采用机械削切和手工加工制成,因此速度上不来,但是如果以后冲压机和冲压技术能够提上来,这种机枪的生产速度将大大的提高。”
“这么一比下来,‘麦德森’机枪都没法看了。”一位军官感叹道。
“生产速度要是能再快些就好了。”彭庆中看着枪口还在冒着微烟的“火轮盘”通用机枪,摸了摸下巴,“可以多装备一些部队……”
“多装备部队是好,但是,怀华,你注意到没有?这种通用机枪的高射速和高效的压制性都是它的优点,但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另一位军官说道,“这么高的射速会导致其耗弹量远远大于别的机枪,使用250发弹链还好,要是使用80发的弹鼓,只要三四次齐射就会射光全部的子弹,这种子弹的消耗法咱们可是很可难承受的。”
“你说的对,这给后勤可是增加了不少的压力。”彭庆中点了点头,“象以前一个机枪班只装备两挺马克沁,每挺重机枪平均配弹3
000发。但要是配备这种机枪的话,一个主射手,一个弹药手兼副射手,再加上一个弹药手,弹药手每人备三个弹链750发子弹,主射手备两个弹鼓,一共还不到2000发的备弹量,以这种机枪的高射速,还不够两分钟打的。”
“是啊,我看目前生产速度还没跟上来也算是好事,这种通用机枪因为射速太高耗弹量大,不但需要射手很好的把握射击的次数,还需要很好的把握齐射和点射的切换,这样对射手的射击技术就要求较高,更重要的是,我刚才注意了一下,这种枪因为速射太高,不能象以前马克沁重机枪那样的做大面积长时间的扫射,这样如果是象山东安丘那次的围歼战倭寇大范围的区域性的持续冲锋,在没有更多机枪的配置下,我们还是需要马克沁重机枪来维持火力的持续性。”另一位军官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旁边的几名军官都连连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那咱们就先把各自的意见都综合一下报上去,因为最近很可能就要有军事行动了,估计湖南那帮人要在咱们这边找点事,这种机枪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彭庆中说道。
“湖南那边还敢向咱们这边动手?你从哪得到的消息?怀华?”一位军官向彭庆中问道。
“没听说唐天喜反水了吗?听说是受了赵恒惕的收买,第六师的马继增将军据传已经死在他手里了。”彭庆中笑了笑,说道,“就在前两天,需要优先配备这种通用机枪的连队下边都已经报上来了,全是咱们这边儿的。杨将军也要求把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式机枪全部调给这边,我就知道,弄不好他们要打咱们的主意了。”
“唐天喜赵恒惕都是些什么东西,就凭他们也敢在太岁面前动土?”一位军官冷笑了一声,有些不屑地说道。
“这可不好说,咱们的主力现在正在广西作战,一时难以调回,他们趁这个机会想要突袭咱们的后方,也不是不可能的。”另一位军官说道。
“咱们还是干好自己的事,以便有备无患吧”彭庆中说着,目光重新落到了面前的“火轮盘”通用机枪上。
广西,防城港。
“果然是天然深水良港,可容巨舰驻泊。”
站在“海天”号巡洋舰(属“海瑞”级巡洋舰,取“海天”的舰名亦是为了纪念之意)舰桥上的杨朔铭看着碧蓝的海面和远处的海岸,不由得感慨道。
防城港地处低纬度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和十万大山山脉的影响,常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对于不常出海的杨朔铭来说,第一次来到这西南边陲的海上明珠,感觉当然分外的不同。
在贵港的战斗结束后,杨朔铭便乘座自己的专机专门前往已经被赣军攻占的合浦,从那里出发和海军会合。杨朔铭此前已经得到了电报,海军将派新式巡洋舰前来参加平桂之战,同时让他这个海疆巡阅使检阅新舰。
海军是杨朔铭付出资金和心血最多的项目,对于已经在欧洲海面大放光彩的“共和”级战列舰,他目前尚未亲眼得见,心里一直抱憾,而看一看马尾造船厂建造的新式巡洋舰,也是解颐之法。
尽管空气中似乎还留有淡淡的硝烟味道,但此时杨朔铭却没有发现,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战斗。
“所以我们应瀚之的要求,在打这里的时候,尽量不造成太大的破坏。”站在杨朔铭身边的舰长杨树庄笑了笑,说道。
“我们大家这一次也体会到了,这‘银弹’的威力的确比炮弹厉害。”程璧光看着杨朔铭,苦笑了一声。
听了程璧光意有所指的话,站在杨朔铭身后的柳香芸转头向身边的曦雪投过询问的目光,却在曦雪的脸上看到了同样疑惑的表情。
“用这点钱就兵不血刃的让林俊廷交出了这么一座良港,还是蛮划算的。”杨朔铭微微一笑,“他们桂系要都是象他这样的话,咱们倒也省事了。”
杨朔铭从唐天喜叛变的事件当中得到了启发,为了最大限度的分化陆荣廷的桂系军阀势力,他也做起了同样的事情,结果没想到取得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在杨朔铭的“银弹攻势”下,驻守防城港的陆荣廷部将林俊廷在海军的军舰开到防城海面后,只象征性的抵抗了一阵,便以“保护当地生民免受战火涂炭”为由,向杨朔铭投降了。
对于程璧光等海军高级将领来说,杨朔铭的“银弹攻略”当然不是什么秘密,但对于柳香芸和曦雪等非军事人员,关于“银弹攻略”的内幕详情,知道的就比较有限了。
“那是什么?”柳香芸指着一个方向惊奇的叫喊了起来。
不远处的海面上,一条又一条大鱼一样的物体不断的在海面上跃动,它们银灰色的躯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和蓝色的海面以及翻动的白色浪花构成了一副奇妙的景色。
“是海豚。”杨朔铭看到柳香芸的脸上现出惊奇和兴奋之色,笑着解释道,“它们在给咱们的军舰领航呢。”
“真的假的?”柳香芸听到杨朔铭的解释,美丽的大眼睛瞪得圆圆的,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真的,不骗你,它是最聪明的动物。”杨朔铭笑了笑,说道,“也是对人最为友好的动物。”
“柳姑娘如果不信,可以去舰首看看,一会儿它们就会跑到舰首前方,给咱们领道儿。”杨树庄也笑着说道。
“我去看看。”柳香芸的脸上现出孩子般天真可爱的神情,让杨朔铭的心里不由得一动。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中,他最喜欢的,便是孩子们不带一丝杂质的可爱笑容。
他从眼前的姑娘身上,感觉到了那份难得的不带一丝杂质的纯真。
柳香芸高兴地转身跑下了舰桥,曦雪注意到了杨朔铭脸上的那丝不易为人觉察的特殊表情,不由得微笑起来。
突然间,曦雪看到望着海中跃动的海豚的杨朔铭的眼神似乎变得有些异样。
眼前的杨朔铭,象是想起了什么令他感到不愉快的事。
此时的曦雪当然不会知道,杨朔铭的心里在想着什么。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中,作为一名有着特殊的生死经历的年轻人,杨朔铭受生存本能的驱使,不管看到什么,总是不自觉的会想到如何去利用。
眼前的海豚,让他想起了在后世的一些军事杂志中看到的一些资料。
海豚可以说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除了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而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百分之一点七。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以终生不眠。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过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海豚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英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航速因为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皮肤与有良好的弹性,在游动时,海豚收缩皮肤,使皮肤表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进来,在身体的周围就形成了一层“水罩”。当海豚快速游动时,“水罩”便包住了它的身体,和它的身体同时移动。借助这个水的保护层,海豚游动时几乎没有摩擦力,也不造成漩涡,因此才会有如此的高速。
正因为海豚这种美丽的海中生物拥有如此多的优点,美国海军曾经试验训练海豚携带水雷对军舰和潜艇进行攻击,据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现在的杨朔铭,在看到海豚的一瞬间,竟然也不自觉的生出了这样的念头。
就在这一会儿的功夫,柳香芸俏丽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舰首处,她双手扶住栏杆,迎着海风,好奇地向下探出了身子,向下面招着手,显然她已经看到了那些主动给战舰领航的海豚。
“防城和钦州都已经拿下,咱们下一步,就是要会师南宁城下了。”
程璧光的观察力不如曦雪细致,他并不知道此时杨朔铭的眼中正在不断的闪现着海豚携带水雷攻击舰艇的各种模拟图画,而是将话题转到了眼下的战局上来。
程璧光的话让杨朔铭收回了关于海豚的“联想”,随着他思绪的转变,他的“超级电脑眼”所闪现出来的图像也在一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广西境内敌我双方的战场态势图。
“我怕没等咱们赶到,陆荣廷那家伙就好逃掉了。”杨树庄说道,“就看陆军能不能及时的切断他的退路了。”
“他跑不掉的。”杨朔铭冷笑了一声,说道,“用不着咱们堵他,他也出不了南宁城。”
“那就是说,瀚之已经有所布置了?”程璧光象是猜到了什么,笑着问道。
“就算是吧。”杨朔铭不动声色的笑了笑,“希望莫荣新那家伙的腿够快。”
程璧光和杨树庄不明白杨朔铭为什么会提到被生俘的败军之将莫荣新,二人有些疑惑地对望了一眼,但并没有再问。
“海天”号在两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缓缓进港,杨朔铭一行人离舰登岸,海军少将程耀垣带着已经投诚的桂军将领林俊廷一同前来迎接,看到街道两旁云集的欢迎人群,杨朔铭不自觉的皱了皱眉。
他似乎感觉到了,人群中有异样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
此时的杨朔铭还没有发现,在远处街巷的一个角落里,两个女子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此时此刻的吉田春子,尽管内心充满了仇恨,但第一次见到杨朔铭的她,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便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噤。
此时一身军服的杨朔铭,看上去约有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他的身材虽然只是中等,但却显得十分结实健壮。他面貌俊美,有着浓黑的眉毛和一对精光四射的眼睛,他下巴上没有一丝胡须,头发乌黑,走起路来显得沉稳刚健,步伐坚定,身子如同松树般笔直,一望令人难忘。
“你注意到他走路的姿势了没有?这个人确实是会武功的,而且应该是个搏击高手。”吉田春子身边的秋山富美子说道,“他总是一只脚在前,立在那里如同钉子一样,后腿向前的时候,微微弯曲并向外敞,站立得四平八稳,万无一失,这是一个典型的自卫姿势。现在如果有人想要出奇不意的攻击他,哪怕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同时突袭,他也一定能够应付自如。”
听了秋山富美子的解说,吉田春子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她的目光始终盯在杨朔铭身上,没有一刻离开。
“看到他身后的那两个女人了吗?喜好女色可能是他唯一的弱点。”秋山富美子看着杨朔铭身后不远处的曦雪和柳香芸,冷笑着说道,“我见过他的夫人,非常的漂亮,而这两个女人的姿色显然并不比他的夫人差多少。你看到她们的走路姿势了吗?她们的双腿紧闭,说明她们还是处女。她们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家女子,很可能是他的侍妾,但还没有同房。你看她们的穿着服饰,虽然显得很朴素,但用料都是上等货色。她们的神态,是那样的雍容典雅。富有之家的千金小姐和丫环的区别,只要看她们的态度是否从容雅静,就能够很容易的辨别出来。”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英雄难过美人关’。”吉田春子想起了那个曾经占有过她的人,心里一阵刺痛,“这也许可以算做是中国人的英雄的一个特征吧。”
“你明白这一点,离成功就已经很近了。”听到吉田春子的话,秋山富美子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身手很好,而且护卫的人很多,”秋山富美子看了看周围,“象在这样的环境,使用狙击枪对他进行远距离狙杀的时候,差不多只能有一次机会,而且一旦第一枪没有打中,就很难再有机会了。他手下的护卫也都是高手,不但能护卫他平安离开,而且甚至会马上追过来。”
想到了已经惨死于宫廷卫士枪下的夏阁哲,秋山富美子的心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