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艾叶)-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余诸将所部的战力也就是一般般,堪堪与通常的郡国兵相当。

可是。凉州叛军最让人头痛的,从来就不是他们的正面作战能力,而是叛军们强大的机动能力和恢复能力。

凉州历经数十年的战乱,将民风熏陶得彪悍无比。据说。就连凉州的女子和儿童,都有不少擅长在马上使用弓矢和长矛。叛军们即使经历过再多次惨重的失败,可是只要在凉州各地兜上一圈,队伍就会神奇的恢复壮大。

这次韩遂成功指挥大家攻克了三辅和西京长安,立刻让凉州人兴起了一股东进的风潮。那些举家搬进关中的凉州人,自然要紧紧的依附在实力强大的凉州豪杰们周围,才能够在关中得到一块好的落脚之地。

所以。就在孙坚踏上长安城外围的那一刻,凉州叛军的总兵力,已经从进入关中一开始的六万,变成了十一万!

哪怕是十一万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民夫,在战场上也是一股让人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更何况,凉州叛军也许军纪不严,队列不整,却绝对是能够浴血奋战的彪悍强兵。哪怕各支队伍的首领,都对如何保存自家的精锐心腹颇有心得,在兵力的绝对优势下,也能够给敌人制造出巨大的压力!

因此,当孙坚带着五万关东联军,将凉州叛军打的是连连后退,就算是平时自视甚高的马腾,也不由的佩服起自己的这个对手来了。

马腾是凉州叛军诸将中,唯一的一位正规军官出身。他据传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的父亲曾任天水兰干尉,后失官留居陇西,娶羌女为妻,生下马腾。

由于家境贫寒,在马腾的早年岁月里,马腾曾经从事过樵夫这一很锻炼人体质的职业。后来,在羌人叛乱发生以后,马腾应募从军,终于以勇武得到重用,成为前凉州刺史耿鄙的军司马,统帅凉州州师。

再后来,刺史耿鄙由于待人苛刻,御下无方,被兵变士卒诛杀。马腾失去了朝廷中的靠山,按照大汉律法是要被夺官下狱的。面对如此情形,马腾只好带着州师精锐发动兵变,联系上当时还不是叛军首领的韩遂,加入叛军的行列。

凉州向来出产强兵猛将,凉州州师里面,更是猛将辈出。最难得的是,州师的战士不但个个彪悍,也很擅长战阵配合,绝非程银、张横之流那种不通兵法的土豪。

以这支强兵作为基础,马腾手下的兵力数量固然不算太多,却依然压过了兵力数量尤在其之上的程银、李堪等,成为公认仅次于大首领韩遂的凉州叛军二号人物。

ps:

ps:1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之流,其实都是关中的土豪。本文设定将其更改为韩遂的老部下。

第28节司隶又交兵【下】

孙坚军多次击溃程银、张横等人的优势兵力,终于让西凉联军中战力最强的马腾,不得不出手对付他。能够以羌汉混血儿的身份,压制住麾下的诸多骄兵悍将,马腾自身的武技绝对不可小视,距离真正的“万人敌”级别,也就是一步之遥而已。

事实上,能够培养出“锦马超”这等天下武力排名前五的强者,连庞德这等后来的“万人敌”也甘愿为之驱使,马腾又怎么可能会是个弱者呢?

马腾一出手,孙坚就被克制住了。马超其时年纪尚小,武力已经不俗,对上孙贲倒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而庞德此时固然还没有领悟“万人敌”的精髓,就已经让程普、桥蕤等人吃尽了苦头。

从三月末到四月末,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孙坚与马腾交锋十一场,七胜而四负。看起来,马腾并没有占到什么上风。但是实际上,凉州军依仗着自己的机动力优势,在战场上拥有明显的主动权。凉州军败则小败,胜则大胜,比较起斩首的数目来,反而比袁孙联军要多出五成!

损失些微兵力,孙坚倒不会太放在心上。反正袁术的底子雄厚,死上十万八万的,他转手便能从后方给孙坚补充上来。可是,由凉州游骑兵所带来的后勤压力,却让孙坚有些难以支撑了。

凉州多骑兵。凉州叛军有相当数量出自羌人游牧部落,骑术的精湛程度那就不用多说了。与董卓交战多年,早就普及装备了双边马镫的凉州叛军。已经在多年的对敌征战中,自行摸索出了一套对付强敌。特别是对付强大步兵集团的有效战术。正面战场拼不赢,还可以绕道到敌人的侧后方,去袭扰敌人的粮道嘛!

当马腾正面对上孙坚的时候,凉州军的大首领韩遂没有也不可能闲着。他虽然必须坐镇长安城,稳定朝堂的架子不倒。却不会干看着其他凉州诸将在前方拼命。——如果韩遂真的是如此浅薄的人,他也决计做不到目前的这个位置。

打了快十年的仗,算得上深明兵法的韩遂,采取的做法很简单。他派出了心腹大将成公英和阎行二人,统御自己部下的一支精锐骑兵出战了。这支精锐骑兵属于轻装骑兵,并不擅长正面突破,却能够自如的穿行在敌后,忍耐极低的补给供应。并坚持旺盛的求战意志。

利用马腾在对孙坚的一次胜利中,所打开的防御缺口,成公英带着三千精骑,突入到京兆尹到南阳之间的广阔空间当中,成为了孙坚大军后方的一颗硬钉子。

有这三千人在身后的粮道上徘徊,袁术每次运粮,都不得不加派双倍的精兵进行护送。即便如此,成公英依然屡次成功的劫掠和焚烧掉孙坚所需的军粮。就连被袁术任命为督粮官的大将纪灵。都在一次运粮行动中,被韩遂部下的猛将阎行一矛刺伤,险些丧命。

差点儿折了纪灵。袁术顿时勃然大怒。自大的他,完全没有想到那些卑鄙的凉州蛮子,居然难缠到此等地步。面对发生在孙坚军粮道上的一系列惨痛败绩,袁术羞怒交加之下,立刻便动用了原本被他不屑的冷落在一旁的吕布等人。

吕布、张辽、成廉等人,在去年年末在长安兵败难逃以后。没有理会张狂的劝说,而是选择了投奔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政治盟友的袁术。毕竟袁术的地位和声望,都不是张狂那个黄巾余孽可以比拟的。

不过,那时的袁术,正好权贵公子哥脾气有些发作。他嫌吕布的温候爵位超过自己,对待吕布一行人有些不冷不热。只是此刻,袁术头痛于成公英和阎行的三千游骑兵,不得不捏着鼻子将吕布、张辽等人派出去,希望这些并州侉子能够起到一些效果,遏制凉州叛军的骑兵威胁。

然后,吕布很快就给了袁术一个巨大的惊喜。

号称“飞将”的吕布,骑射功夫堪称当世无双。他也没有向袁术要求兵力的补充,只是带着成廉、魏越等善于骑射的亲信部下百余人,就主动的挑上了成公英的三千精锐骑士。

一百对三千,听起来悬殊太大,完全没有可比性。不过双方在京兆尹和弘农之间的平坦地带里,反复纠缠了十天,终于分出了胜负。

结果是:

吕布完胜!

虽然凉州的骑兵战斗力颇为强悍,可是要说起游击破袭战,北边的匈奴人才是这方面的祖师爷。吕布多年以前混迹于南匈奴一带,曾经客串过马贼的角色。这段经历,可不是白白过去的。

仗着马儿的体力更充足,吕布就像一匹野狼那样,在后方牢牢的咬住了凉州骑兵。凉州人所用出来的那些反侦察手段,根本瞒不过吕布的眼睛。很多时候,吕布都不用去细细观察,就可以凭借着奇特的“兽性灵觉”,发现凉州人的用意。

而且,吕布从来不给对方纠缠上来的机会。他深知己方人少,肉搏作战的话,难免会有损失。于是,吕布每次对凉州兵发动袭击,用出的都是他那手天下无双的骑射功夫。

受到凉州骑兵战斗力的威慑,吕布也不贪多。他每次接战,最多射出二十箭,就会主动撤退。可是以吕布的箭术,那些倒霉的中箭者里,又有几个人能够留下一条性命来?

在被吕布接连袭击过几次以后,大为光火的成公英,决定设下陷阱来捕杀吕布一伙。结果,吕布却趁着成公英布设陷阱,导致兵力有所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打了凉州骑兵一个意料之外。而刚布置好就被人识破的陷阱,还能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次被吕布突袭过后,面对着地上倒毙的三十余名精锐凉州骑士,成公英只能默然无言。

认识到吕布难缠程度的成公英。开始想要撤退。但是年纪尚轻的阎行,却咽不下这口气。作为韩遂手下的头号猛将。阎行离“万人敌”也只是差了一线。心高气傲的阎行,在与吕布亲自交手之前,并不认为那个只懂得在远处射箭的家伙,能够在近身骑战格斗中,占到自己的便宜。

因此。在吕布再一次前来袭扰的时候,阎行不依不饶,带着亲卫精兵数十人,猛追出十多里地。吕布见阎行居然不知天高地厚,敢带着这么点儿兵力就来追击自己,心中感觉被人小看,便很大方的赐给阎行正面一战的机会。

交战的结果是:

只一合,阎行就被击落了头盔。削去半边头皮,狼狈而逃!

若非吕布顾惜自己的马力,不想让战马太过于疲劳,只怕阎行这一次就回不来了。而阎行受伤败逃的结果,让成公英终于下定了撤退的决心。

不过,接替纪灵指挥围剿凉州骑兵任务的吴景,用兵却以谨慎而知名。面对恼怒的袁术一口气派出的两外步卒,想要在吴景的严密封锁下逃出生天。显然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吴景是孙坚的小舅子,吕布可以看不起袁术手下的纪灵、张勋、桥蕤之辈,却不敢怠慢孙坚的小舅子。由于这一点。吕布难得的与别人和气的相互协作了一把。在吴景和吕布的相互配合下,三千凉州精骑,最终只有两千左右成功撤回长安。就连凉州骑兵的主将成公英,也在最后的突围战中负了伤。

解除了后顾之忧,粮道得以恢复畅通的孙坚,随后立刻对凉州叛军打出了一次酣畅淋漓的严厉反击。不过。此战虽然获胜,得到了斩首三千级,斩杀凉州大豪马玩的战绩,却也让孙坚再次负伤。在主将受伤的情况下,袁孙联军士气大跌,已经无力再向西京长安前进了。

无力继续推进,孙坚军便只能开始后撤。不过,相较于进军,退兵的风险显然要高得多。

接下来的时刻,是马腾发威的时间。

担任下整军撤退任务的孙贲,带着孙坚的部众且战且退。无奈凉州叛军将骑兵优势充分施展开来,轮流的对撤退中的袁孙大军发动袭扰。在从京兆尹境内撤出的一百里路程,袁孙联军就被击败了两回,损失上万人。

幸好此时,吴景和吕布带兵前来接应,算是暂时制止住袁孙联军的崩溃趋势。面对凉州骑兵,吕布再一次展示出他“三国武力第一”的彪悍。

在驱赶成公英以后,吕布以此功绩,要求袁术为他增兵。袁术虽然对吕布感官不佳,毕竟还要用人家作战,也就捏着鼻子给了吕布两千新兵。

新兵暂时上不了战场。吕布将这些兵交给张辽和高顺二人训练,自己依然带着原来的百余名老兄弟上了前线。这等私底下扩从自己实力,却不全力为“主公”卖命的行为,立刻让袁术在心里给吕布狠狠的记上了一笔。

不过,就靠着百余名精锐骑兵,吕布居然在一天当中,一连击退了凉州十八次袭扰。据吴景战后的不完全统计,光是吕布一人,便在这一天中射出了不下三百支狼牙雁翎箭,至少毙伤敌军两百人。

到了最后两拨前来袭扰的凉州游骑兵,只是一看见吕布的战旗,还有胯下的那匹火红的“赤菟”宝马,便忙不迭的自动撤退,生怕遭到吕布的神箭打击。

除此之外,占据了半个河南尹的朝廷元老朱隽,也在此时带兵前来援助孙坚。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让经历过数月鏖战,已经疲敝不堪的凉州军,也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兴趣。

于是,在朱隽和吕布两人的有力援助下,损失惨重的袁孙联军,终于成功的撤回了南阳郡的出发地点。

ps:

小布布发威了。个人以为,吕布是那种带着几百号兵可以威猛无比,可是一旦手中的兵力多起来,战斗力就直线下降的那种。他是一个好的陷阵之将,却不是一个好的大军统帅。

第29节翻看徐与青

司隶大战过后,凉州叛军,哦不,现在应当改名为凉州联军,成功的在关中三辅地区立足下来。而且,他们手中的大汉天子,虽然似乎不太好用,可毕竟也是大汉的正统。

只是由于战争,关中今年的春耕工作被严重破坏,导致秋收时节必然是一个歉收的年份。而大量人员的死伤,让很多尸体都得不到及时的掩埋。当夏季来临的时候,三辅地区爆发了一次巨大的瘟疫,成千上万的人病死,让本来就残破的关中,显得越发破败凄凉。

至于袁术、孙坚一方,虽然在这场大战中落得个战略失败,但是损失倒也不是大到让袁术不能够接受。而新加入的“奋武将军”吕布所展示出的强大武力,也让袁术军的军威没有多少下降。

只是,吕布显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或者说,在吕布眼里,显得文不成武不就的袁术,并没有如当年的董卓那样,拥有压制吕布的那份资本。

有着温候的爵位,有着奋武将军的官职,吕布自认为身份不在袁术之下。更兼吕布自负武力,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让他心服。如此一来,不怎么将袁术放在眼里的吕布,难免会提出一些显得无礼的要求,比如说要求大幅度增加兵力,要求大笔的战后封赏什么的,让袁术心中大为不满。

还有一个让袁术势力极为头痛的事情,便是今年的收成。由于袁术在领地春耕的关键时刻,大肆征发民夫充军,南阳和豫州的春耕显然也做的不好。

可以想象,等到来年夏秋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袁术的治下也会出现相当程度的饥荒。对此。潜伏在伏牛山一带的黄邵、龚都、刘辟等黄巾军首领,可谓是最为期待。反而是袁术本人对此并没有太在意,也不知道这位纨绔子弟到底有多么的缺少农业常识。

当袁术孙坚联军与凉州军结束战斗的时候,也差不多是曹操击败徐州军的时候。

徐州牧陶谦是个能吏。这一点从他到了徐州,很快便有效的抑制了原本如火如荼的黄巾起义。正因为陶谦的功绩过人,他才得以从徐州刺史一跃变成徐州牧。

但是。陶谦的野心并不大。作为一个活在乱世的地方大员,陶谦并没有乘机建立一方霸业的打算。不是陶谦对大汉忠心不二,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而是陶谦的条件,并不具备如此做的资本。

在进入徐州担任刺史的时候,陶谦就已经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了。由于出身略显贫寒,家族势力不足,他在徐州的治理,必须依靠当地的豪强大族来支持。

当时如果不是袁术与陶谦正好性格相投。暗中为陶谦引荐了彭城曹氏、东海陈氏等几个徐州大豪族,陶谦也不会那么顺利的被徐州豪强给接受。

自身实力不足,意味着陶谦很难将徐州的基业,留给能力平平的两个儿子。年事已高,又意味着陶谦连给儿子接班铺路的时间,也明显不够。这几样因素综合一下,意味着陶谦一旦生病或者亡故,就会立刻失去对徐州的统治权柄。

所以。行事老辣的陶谦,在进步无望的前提之下。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孙在这个乱世中被人无辜谋害,陶谦干脆让两个儿子都不要进入仕途,乖乖的在家里做一个良民。如此一来,等到陶谦将徐州交给后继者,后继者也会看在二子没有丝毫威胁力的份上,照顾两兄弟一把。

再说陶谦与曹操开战之事。

其实在一开始。陶谦连主动出兵兖州的打算都没有。他这个州牧地位虽高,又不能传诸后代。就算占领了整个兖州,对陶谦个人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陶谦交到曹豹手中的那两万人,也只是陶谦为了配合袁术大举进攻兖州。而挤出来的偏师。换句话说,他们是去给袁术敲边鼓的。

可是,谁能料到关中一带的朝廷里,突然间会出那么大的事情?

关中的朝廷一出事,袁术心念一动,居然立刻将进攻兖州的八万大军,都拉去进攻西京长安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按理来说,既然正主儿都不在了,徐州军还有什么必要对兖州发动进攻呢?

但是,很多事情就坏在这个但是上。陶谦虽然贵为徐州牧,毕竟是一个外来户。没有徐州的几大豪强支持,很多事情都干不下去。所以,要论起地方豪强对本州的影响力来,天下各州无出于徐州豪强者。

曹豹是彭城曹氏的嫡子,他的兄长曹宏,更是贵为州牧府的别驾。在徐州能够呼风唤雨的曹氏一族,可不是什么人畜无害小白兔。区区一个彭城国的地盘,已经满足不了曹氏急剧膨胀的势力了。

如果徐州的实际控制范围能够扩大,比如说将彭城国周围的山阳郡、任城国什么的给打下来,那曹氏就可以乘机扩张,坐拥数郡之地,成为天下第一等的地方豪强了!

过去曾经多次击败徐州境内黄巾军的徐州州师都尉曹豹,显然拥有不错的战力。既然如今兖州正处于明显的虚弱当中,那对曹豹来说,便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无论是于公于私,曹豹都有进攻兖州的强烈愿望,对他来说,破败的兖州,显然无力对抗己方养精蓄锐良久的强大州师。

因此,在曹豹坚持下,陶谦不得不同意了曹豹向兖州独力发动进攻的计划。

只是,曹操既然能将青、徐、兖三州的黄巾联军都一举击破逼降,又岂是曹豹这个从来没有打过苦战的“太平将军”能够对付?

曹操的本部精兵甚至都没有出手,只是动用了从十多万青徐黄巾降兵中,挑选精锐组成的两万“青州兵”,曹豹就抵挡不住,被一战击破,损兵四、五千,狼狈的逃回徐州地界。

这一战。持续时间不长。不过,事情却没有到此为止。

曹操可是那么容易吃亏的人?

徐州出兵来犯,给了曹操足够的反击理由,来说服那些无意参与到天下乱战的兖州大吏。跟着曹豹的败兵,曹操动员本部万人,以青州兵两万为前驱。对徐州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

青州兵是黄巾降兵,本身军纪极差。而曹操为了鼓励青州兵奋勇杀敌,公开许诺青州兵可以随意掳掠敌方郡县。如此一来,得到正规组织的青州兵,立刻化身为一群可怕的蝗虫,烧杀掳掠无所不为。他们所经过的地区,立刻变成了一片残破。

有时人记载,此战过后,历经战火地区变成了“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青州兵祸害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而曹操这家伙,也就成为徐州人最痛恨,也最为忌惮的一介“屠夫”。

好在彭城是徐州曹氏的根基所在,实力雄厚。面对强敌,全力发动起来的曹氏一族,还是撑过了青州兵的攻击。而青州兵一攻彭城不克,也没有兴趣继续去啃这块硬骨头。于是四散到乡里间,收罗粮草物资。运回正面临着饥荒威胁的兖州。

结果,曹豹对兖州发起的主动攻击,反而被曹操倒打一耙。青州兵此役中的掳掠甚多,居然让曹操得以拥有度过当年饥荒的粮草。

有了这个成功的例子,在曹操心中,不自觉的将徐州这块肥肉。看成了自己的口中食。就在回军兖州以后,曹操已经开始计划在得便的时候,再一次入侵徐州,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相比其他几个战场,纷纷在数月之间先后明确的分出了胜负。青州战场的战事,就显得格外的漫长而难分难解。黄巾军,袁谭势力,田楷势力,还有本地官吏势力,相互纠缠,各自忌惮,让青州战事延绵,仿佛看不到尽头。

青州战事的发展,大致是这样子的:

先是袁谭向田楷发动进攻,双方相持不下。然后田楷击败想要乘火打劫的一支黄巾军,保住了在青州的据点。接下来黄巾军又攻略了袁谭和本地官吏势力的治下,本地势力则向黄巾军发动反攻,又惹得黄巾军大举出动

四方势力中,单以兵力而论,以黄巾军最强。虽然此战之前,青州黄巾军已经分出了数十万人进入冀州、兖州等地,陆续被人歼灭。可是有着天下黄巾军中,硕果仅存的大帅管亥在,青州依然是天下诸州当中,黄巾军势力最强盛的地方。

当然,那个占据了并州的叛徒张狂不算。

不过,青州黄巾军虽然兵力强大,却是其余三方的共同讨伐目标,在四方势力当中,日子过得反而是最差的。

至于袁谭和田楷两方,背后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都是腰杆子硬得很的。只是,由于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大战,双方可谓是水火不相容,接连发生了好几次五千人以上的战斗。相形之下,日子过得最安逸的,却是青州原有的郡县大吏。

由于已故青州刺史焦和的不作为,青州的多个郡县都被黄巾军陆续击破。要不然,青州的官吏们也不会容忍袁谭和田楷这些外来者,在自己的地盘上立足。

当然,为了保护自家的利益不被随意侵夺,青州的郡县大吏也需要一个临时首领,来领导己方阵营。

本来这种大家推举领袖的行为,是很容易发生分歧和内杠的。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存在,青州残留下来的原有官吏,避免了那些惯常的纷争,几乎是毫无争议的推举出同一个人来作为领袖。

这个被人公推出来的名士,就是孔融。(未完待续。。)

ps:ps:1一门争义,指党锢时,张俭投奔孔融的兄长孔褒,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