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艾叶)-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汉大军已至!良民百姓速来劳军!”

但是,城中依然没有动静。

亭侯屯长一开始并不以为意。等到走过老长一段路,情况依然不变。这种既没有敌人,又不见民众的状态,让他猛然觉得不对劲,不由得狐疑的停下马匹。隐约间,他感到地面似乎在震动,心中一惊,急忙跳下马来,用手指触在地面上。

震动了!,地面在震动了!

亭侯屯长脸色骤变,猛然跳起,翻身上马,大叫一声:

“有埋伏!全军后退!”

ps:1亭侯:可世袭的列侯里最低的一级爵位,享有一个“亭”的租税作为收入。“亭”则是秦汉时期的地方编户单位,一亭约为一百户居民。

2宾客、徒附:都是依附于豪强的农户。宾客地位高些,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徒附地位低下,毫无人身自由,不得不历代为奴。

第89节巷里敌可踩【上】

亭侯屯长脸色骤变,猛然跳起,翻身上马,大叫一声:

“有埋伏!全军后退!”

一时间,全军大哗。这些骑兵本来就拥挤在狭窄的街道内,马匹施展不开。突然的撤退命令,让整个队伍一下子乱成了一团。

毕竟,这个屯的士卒,除了一些什长、队率是入伍多年的老兵,其他人都是在“黄巾之乱”爆发之后,响应汉帝的号召,带着自己的战马和武器,自发集结起来,加入汉军的良家子。

即使有几个月的征战经验,这些半路出家的骑兵们,依然显得训练不足。平时也还罢了,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难免就手忙脚乱起来!

混乱中,马蹄声渐渐响起。当亭侯屯长终于勉强让队伍,完成了向后的转向工作时,伴随着响亮的马蹄声,一队黄巾骑兵,从斜刺里冲了出来,截断了汉军的后路!

几声惨叫响起,

汉军们听得清楚,那是几名留守在南门城楼的袍泽,被黄巾贼杀害的声音。

到了这个时候,本来慌张不已的汉军骑兵们,居然一个个突然冷静下来。毕竟,几个月的征战厮杀,已经磨砺了这些汉军的斗志。面对目前的绝对恶劣局面,汉军只剩下一种动作。

懊悔中的亭侯屯长,猛然抽出战刀。他向空中虚劈了一记,对手下的士卒们大声的嚎叫道:

“兄弟们!我对不起你们!带你们走上了一条弯路。可是,现在,不胜则死!所以!”

说着,他挤开其他骑兵,来到队列的前方,猛然长嚎一声:

“冲啊!不胜,则死!”

在自责的汉军屯长带领下,沉默的汉军骑士们,猛然齐声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叫:

“不胜,则死!”

一时间,以屯长为刀锋,汉军骑士们居然摆出了一个锋矢阵,对着黄巾军伏兵,亡命的冲撞过来。虽然,由于街道的限制,这样的锋矢阵,明显有些不伦不类。可是,此时,汉军骑士的气势,无疑已经完全压倒了黄巾军!

“下马!把马堆起来,堵住出口!”

担任截断敌人退路人物的,是天平军骑兵队百人长乐进。

他带着部下成功的堵住敌人之后,正在暗中嘲笑汉军的自作聪明。突然间,面临绝境的汉军,居然爆发出连乐进自己,都感到恐惧不已的气势。这下变故,可把乐进给吓了一跳。

不过,在发现手下被汉军的架势给吓住了以后,乐进惊怒之下,为了挽回局面,不得不使出了令所有黄巾军骑兵都心痛不已的一招:

以马为墙,阻塞敌骑!

——该死!

冲在最前面的汉军屯长,一看对手的行动,就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九死一生”,不,应该说是“十死无生”的绝望局面。前方那一大堆的马匹拥挤在一堆,让任何试图一举突破此处的企图,都变得难以实现。

只可惜,由于后面骑兵的陆续跟进,就算骑兵屯长想要停下战马来,也只会被后面的骑兵,推挤着向前!

而且,就算能够停下来,对这些汉军来说,也绝不是什么好事。汉军屯长在一片喧嚣中,依稀可以听到,就在后方五十步的距离上,传来的喊杀声!

——那么,死则死矣!

汉军屯长扯着自己的嗓子,用非人般的声音,发出一声嚎叫,就一催胯下的爱马,对准前方一头撞上去了!

“杀贼!”

乐进刚刚连打带骂,让几个心痛自己战马的黄巾骑卒,不得不将爱马塞到前方,形成一堵马墙。突然他一个激灵,听到一个非人的声音。循声望去,一名满脸绝望的汉军屯长,手中战刀挥舞,重重的砍在一匹挡路的战马臀部。

受伤的战马负疼人立而起,双蹄重重的踏在另一匹战马的背上。这样一来,马群一阵骚动,乱动乱蹿间,几乎要将乐进勉强布下的马墙,给搅乱了!

此时此刻,乐进只是一眨眼,就做出了决断。

“杀马!砍马腿!”

说时迟,那时快,还没有等其他黄巾军战士反应过来,乐进已经抽出腰间的环首刀,紫金色的光辉连连闪动,一口气之间,已经斩断了三匹马的马腿!

倒下的马匹,终于组成了一道**矮墙,挡住了汉军的亡命突围。只见为首的汉军屯长,胯下战马一头撞在马墙上,当场栽倒。

那屯长虽然身手灵动,及时跳下马来,未曾受伤。却不提防另一匹倒地的战马,虽然重伤,却还未死,突然蹬出一脚。

可怜这位勇气和马术俱佳,“战炁”已经接近大成的勋贵汉军,就这样憋屈的被马蹄一脚踢倒。后面的汉军骑兵一拥而上,不知不觉之间,这名悲催的屯长,又被无数的马蹄踏过,死得毫无声息。

但是,汉军屯长的死亡,却不影响由他发起的亡命反击!

眼见那七、八具死伤马匹的身体将退路堵住,使得战马无法通行,这些悍勇的汉军们,纷纷在马背上强行驱动战马,企图依靠马匹的贴身冲击力,杀穿前方密集的黄巾军阵型,给己方冲出一条活路来!

这个想法,无意凝聚着极高的勇气。若对面的黄巾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汉军骑兵们的想法,也许还有可能实现。可惜的是,他们遇上了乐进。

乐进身材矮小。平日里,军中的同袍们没少在这一点上,开他的玩笑。不过,在当前这种人挤人,兵器施展不开的场合下,乐进瘦小的身躯,在战斗中,可就大占便宜了。

在拥挤的战马阻碍下,完全没有阵型,只能一个接一个的挤上来与乐进交手的汉军骑士,自然没有办法对抗武力达到“千人破”巅峰的乐进。外加上几名成功结阵的黄巾军辅助下,乐进短刀上的紫金色“战炁”,每一次亮起,都会夺取一条鲜活的生命。

当第八名汉军骑士,被一抹明亮的刀光斩去头颅,飚出五尺高的鲜血以后,中了埋伏的汉军们,终于绝望了。

绝望中,每一个汉军士卒的反应,都有所不同。如果有心理学家在场的话,一定能记录下不少的珍贵资料。不过,有一点,他们倒是相同的。

没有一名汉军开口乞求投降。

没有一名。

死战不降!

汉军的传统,依然被他们牢牢的保持着。看着这些依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汉军,全身汗水淋漓、血迹斑斑的乐进,不自觉的眼眶有些发酸。曾几何时,他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啊!

——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

要说这些出身良家子的汉军,勇气是没的说,可是他们的脑筋却真的不够灵活。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被天平军两面夹击,却依然只顾着一面的敌人。于是接下来,从汉军后方包抄过来的于毒所部,面对着背对己方的汉军骑士,不紧不慢的下马列阵,举着一根根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的长枪,将挤成一团的汉军士卒,一个一个的慢慢戳死。

这些汉军骑兵,都是难得的精锐战士,光是修炼出了“战炁”的,就有八、九个。可是,他们面对这样的境地,竟然连与敌人拼命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六十名精锐汉军,被战斗力明显不如自己的黄巾军士卒,轻而易举的给杀死了。

这样憋屈的战斗,以至于让最后一名被杀死的汉军骑士,双眼流出了血泪。六十多名精锐骑兵的全军覆没,居然没有让敌人付出哪怕是一条性命的代价,实在是让这些枉死者感到:

——死不瞑目啊!

第90节巷里敌可踩【下】

计点完整场战斗的结果后,于毒忍不住激动的对乐进说道:

“全歼敌人六十六人,无一人走脱!我方只有三名轻伤!还缴获战马四十匹!这是全胜!全胜啊!”

对于这样的战果,乐进也相当意外。

张狂在布置战事的时候,其实做得很简单。他将手中的骑兵,除了必要的斥候队,其他的全都留给了乐进。外加管亥派来的于毒部三百人,这一战,其实是准备以四百骑兵,来对付汉军六十人。

——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战场之上,容不得大意。再说了,万一汉军后方还有额外的援军呢?

所以,张狂给于毒和乐进交代的任务,不过是用“瓮中捉鳖”之计,想办法将敌人诱入东阿县城,然后依靠优势兵力,加以围杀。如果敌人不上当,则在天平军主力走远之后,追杀一阵,让汉军骑兵不敢跟得太紧即可。

为了引诱敌人入城,乐进与于毒商量了一番,干脆将整个城防都空置出来。东阿城的规模,足可容纳四、五万居民。在经过两次黄巾军占城之后,城中空闲的房舍不少。四百骑兵,除了几个机灵的观察者,都被安静的隐藏在几处较大的空房之内。

接下来,汉军骑兵经过一番疑神疑鬼之后,终于进入城中。而且,这支汉军不知道为什么,很不幸的居然进入了一条极为狭长的街道。得到消息的于毒和乐进,毫不犹豫的随即出动,这才顺利的将汉军骑兵,堵在这条狭窄的街道内,前后围杀。

城中街道狭窄,非常不利于骑兵奔驰。所以,在事前,于毒就与乐进商量过,等堵住了汉军,立刻下马步战。就算汉军利用街道两边的民居,能够逃出去几个,这场战斗也将是一场大胜。

让两个人没想到的是,汉军的屯长,居然如此白痴。被困在行动不便的街道上,他居然也不及时命令部下,下马应战。结果,高坐在马背上的汉军骑兵们,就这样毫无遮挡的被长矛刺死,被弓箭射死,被挤下马踩死

这真是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典范啊!

当然,由汉军屯长发起的那一波亡命冲锋,也的确威不可挡。若不是乐进应变得快,说不定这一下,就被汉军冲出去了。如果汉军成功的突围了,那对这个汉军屯长的评价,就会变成“临危不乱,敢战当先”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战场上的生死胜负,只是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挺住了,就是胜利。没挺住,则兵败身死。

这场战斗,开始的快,结束的也快。没有多久,收拾好战场的天平军,就骑着战马,带着战利品,动作麻利的向北离开东阿县城,让这座萧条的城池,变成了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

当胆大的东阿城百姓敢于走出房门,前去窥视官兵与黄巾军双方战斗的胜败之时,离双方杀声震天的拼斗时刻,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

街道上血迹斑斑,昭示着这场战斗的残酷。在整条街道的中央位置,是一副有如屠宰场一般的情形。

五、六十条被扒成光猪的尸体,被随意的堆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尸山。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战马,兵器,盔甲,衣服

什么都没有剩下。

不过,东阿城的百姓,对此倒也不奇怪。黄巾军的穷匮程度,早已在天下间出了大名。他们这次搜刮到如此彻底的地步,连死去的马匹都被全部带走充当军粮,其实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是,这些剩下的“东西”,或者不应该被如此称呼的尸体,却是一个麻烦。

任由尸体露天堆放,那是会引发瘟疫的。要说黄巾军造反,为什么突然间就如同火山那样爆发出来,造出这么大的动静呢?除了官府苛刻的收刮之外,大范围的干旱和来势汹汹的瘟疫,也是两只重要的幕后推手。

再说了,这些死人,应该是汉军。要是不好好的埋葬了这些汉军的尸首,等到哪只汉军再过来,发现自己的袍泽被曝尸荒野,说不得就会激怒这些粗人。与其到时候惹得那些粗胚发飙,倒不如事先将这些手尾收拾好。

只是

百姓们苦着一张脸。

挖坑埋人是要出钱的。再说了,如果不给这些尸身至少裹上一圈布,就有违当时的风俗。但是一说到布匹,那可还是钱啊!

在汉朝那个年头,粮食、布匹,都是硬通货。每当出现战乱的时候,这两样东西的价值,通常比五铢钱还更抢手。毕竟,乱世中常常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和布匹。而粮食在战乱中的价值,比平时高出至少几倍。

城中的大户,多半在黄巾军破城的那一夜,就轻车熟路的逃走了。现在的城中,能做些主的,也只有几个年长的乡老。可是为了讨论出葬的费用支出,几个乡老之间,足足争了一个时辰。

这样一来,天也就黑了。所以,等到第二天午后,一支着装上五花八门的汉军,打着写有“陶”字的将旗,来到城下的时候,那些尸体居然还剩有一小半,就这样白花花的露着,堆在十字街头处。

“这是怎么回事!”

将旗之下,一个五十左右年纪的老者,将两只圆圆的眼睛瞪得老大,生气的问身边的亲信。

一个腿快机灵的亲随,已经抓过几个百姓,问清楚了情况。此刻见主公问起,他赶忙凑上来回答道:

“主人,这些都是被蛾贼杀害的皇汉勇士”

接着,这个亲随就借着从城中百姓那里道听途说来的一点儿猜测,又加了几分自己的发挥,将这些皇汉勇士是如何被蛾贼杀害的过程,说的是天花乱坠。那圆眼睛的老者听了几句,脾气消退了几分,对着空中虚挥了一记马鞭,淡淡的说道:

“行了。故事编的不错,就是没一句是真的。”

那亲随深知自家主人的脾气,见马鞭袭来,也不低头,笑着“诺诺”了两句,这才退下。看起来,他事先就知道,主人的鞭子其实是落不下来的。

一路来到空荡荡的县中寺衙,陶姓老者骑在马上也不下来,就这样进了寺衙的大门。他用鼻子吸了吸,又信马由缰的在县衙院墙中转了转,突然开口说道:

“这伙蛾贼不错呀!居然没有将此处弄乱?”

听陶姓老者这么一说,身边的随从一个个注意了一下周围,发现的确是出乎意料的干净,没有原来见过的那些普通黄巾军大营中的遍地秽物。

一个披着轻甲的年轻人,口中啧啧称奇:

“父亲,这里似乎比那贼酋卜己的亲帐,还要干净整洁些呢!”

陶姓老者“呵呵”笑了笑,说道:

“这伙蛾贼,还真是爱干净啊!正好,便宜了我。就把大营安在这里!”

说完,陶姓老者跳下马来,对那个披着轻甲的年轻人说道:

“商儿,去请刘义士,过来商量事情。”

“父亲,刘义士不愿将受伤的手下送到辎重队那里,结果拖慢了行程。现在还不知道,他在哪个角落里走着呢!”

“那你就去给我找嘛!”

老者大马金刀的坐在一个交杌(俗称马扎)上,不耐烦的说道。

“人家年纪不比你小子大几岁,可是行事说话,比你小子可就强多了!再说了,人家可是大破卜己的头号功臣,你多走几步路,很费事吗?”

那个“商儿”知道自己老爹,经常说些不着调的话。这一点,就连皇帝陛下都是知道的。不过,虽然很有些官员私下里因此而讥讽老爹,却因为老爹办事能力强,那些家伙也找不到太大的过错来指责老爹。不过,自己身为儿子,最好老实的按照老爹的话去做。要不然,老爹若是突然发起脾气来,那可是自己承受不起的

想到这里,“商儿”,或者应该叫做陶商的青年人,立刻带上两个侍从,骑上快马,顺着来路的方向,一路向后寻去。

第91节细分狐与豺【上】

要说这位“刘义士”的踪迹,还真是有些难找。陶商这一路上,遇到了多批老爹手下的“义兵”,也就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武装队伍,都没看到那位“刘义士”。

一直走出了七、八里,转到了辎重队那儿,陶商依然是劳而无功。不得已,他只好掉头回去,准备硬着头皮挨上老爹一顿骂。

结果,当陶商再次来到寺衙门口,却一眼看见那个刘义士手下的两个大块头同伴,正牵着马,在寺衙门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看来正等着他们的头领出来呢。

陶商心中郁闷,径自快步冲进去一看,果不其然,那个让他跑前跑后找了大半天的刘义士,居然正坐在交杌(马扎)上,与老爹一人一个葫芦,边喝些酒水边聊天。

“那年遇上大旱,一石粮食卖到一千钱。郡守下令郡中禁酒,酿酒的话都会有罪。但是,有郡吏从民家搜得酿酒器具,就开始议论,应否将他们与酿酒的人同罚。

我说:‘满大街的男女,都想行淫,干嘛不把满大街的男女统统抓起来?’督邮就问我:‘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我说:‘他们都有行淫的器具,与在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不是一回事情吗?’”

“哈哈哈”

那刘义士面色微黑,相貌端正,让人一眼望过去,就会觉得非常的亲切。此时,他不顾形象的捧着肚子猛笑,跟丝毫没有朝廷官员做派的陶姓老者,恰恰凑成了一对。

陶商虽然心怀郁闷,不过冷不丁听到自家老爹的笑话,也有些忍不住。那陶姓老者一见陶商从外边走进来,突然一拍自己的脑门,笑道:

“呵呵,与你这小子只顾着说笑,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听到这句话,刘义士立刻收敛笑容,正色问道:

“议郎有何吩咐?”

议郎可是级别为“比六百石”的朝廷官员,职责为在大汉天子面前,充当守卫门户,并随时顾问应对的天子近臣。如果能担任这样的官职,那这位官吏未来的前途,通常就相当的光明了。

陶姓议郎见眼前的二十出头青年,神色大方,应对自如,心中极为欣赏。他笑着说道:

“你看看这个院子,可还干净?”

“虽然不是一尘不染,却也是相当不错了。恭喜议郎有群勤快的仆人。”

“不,在我刚进入这个院子的时候,就有这么干净了。”

刘义士显然有些摸不清话题了,问道:

“议郎的意思是?”

陶姓议郎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

“这处院子,是蛾贼这几天,驻扎的地方!”

见刘义士还是一副不太明白的样子,陶姓议郎得意的解释道:

“这些蛾贼的行军驻扎,规矩森严,居然比我大汉的南军还要整肃。而且,这些蛾贼颇会用兵,昨日刚全歼了我军的先驱骑兵,决不可与其他的乌合之众,视为一谈!”

“哦?”

刘义士听出了陶姓议郎的话语中的味道:

“议郎的意思,是说这些蛾贼,可能会有些麻烦?”

“不错!”

陶姓议郎明显是个知兵的。他看着刘义士顺眼,就愿意多说上几句。

“普通的蛾贼,多为出身贫民。种种生活陋习,诸般不洁。正常来说,数百人呆在这个院子里,随意大小解,不过两、三日,就会遍地黄白之物了!

而眼前这只蛾贼,在此处驻扎了数日,居然还如此整洁。可见领军之人,必然不是凡俗之辈。

如今这支黄巾军,人员不过二、三千人,还不足以成为我大汉的大患。可若是风云际会,让这支黄巾军的首脑,得以掌握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蛾贼,那后果”

刘义士听了,明显有些吃惊。这样的推理,对他来说,还是闻所未闻。不过,对眼前这位陶姓议郎,他还是比较佩服的。既然话都说到了这里,他干脆就问个清楚。

“议郎的意思是,要我带人前去追击?”

陶姓议郎点点头,说道:

“不将这股隐患击灭,我心中难安。你之骁勇,我已亲眼见到。你可带本部义兵为先锋,我自提兵在后接应。皇甫中郎将那里,我也会写信知会。”

刘义士还有些踌躇,问道:

“那谷城县中的数万蛾贼?”

陶姓议郎不耐烦的叫道: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皇甫中郎将只要派出一支偏师,便可牵制这些蛾贼。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真要是放过了眼前这些黄巾,必有后患!”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义士只得慨然承诺道:

“议郎既然有令,刘某自当遵从。我这就带上手下的兄弟们,立刻上路!”

“这也不必。现在天色也不早了。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追上去,也不算晚。”

说到这里,陶姓议郎又笑了笑:

“俗话说,皇帝也不差饿兵嘛!我已经让侍从备下酒肉,你可带人运回去,犒赏士卒。”

刘义士一听,脸上大喜,笑道:

“多谢议郎!”

等送走了刘义士,陶姓议郎立刻让人准备笔墨,就着西斜的日头,在一张“蔡侯纸”上写下了一封信,派出心腹,送给正在修整大军的皇甫嵩。那心腹一人双马,疾驰了一日,将信笺顺利的送到了汉军主营。汉军主营的值日官见到信件的落款,不敢怠慢,急忙将此信送到了主将皇甫嵩的面前。

大汉名将皇甫嵩,身高在七尺八、九寸上下,面方脸阔,相貌威严,有不怒自威的风范。他虽然身为数万汉军的主将,却依然坚持与士卒同甘共苦。

每次部队停顿、宿营,皇甫嵩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