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艾叶)-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士的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不过,当他想要告诉其他同伴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这一点,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
提示,尽在一刀之中。
夺过铁刀,阿史立刻挥出了一刀。
在这一刀中,阿史施展出全部的实力,足足耗费了占到三成的战炁。杏白色的光芒,从黑夜中猛然爆发,差点儿亮瞎了周围匈奴人的双眼。
然后,刀,就不见了。
当周围的匈奴武士反应过来,再次睁眼看去的时候,那柄铁刀已经恢复了原状,不再闪光。可是,出现在三名单于亲卫身上的血迹,却告诉了他们,这一刀的战果。
四道伤口,让三名亲卫两死一伤!
一刀之威,竟至于此?
看清楚这一幕的匈奴武士,齐刷刷的向后退却一步。这样的高手,怕是整个匈奴王庭中,都找不出一个来!?
要知道,刚才前去阻挡刺客的亲卫,每一个,都至少在过去的战斗中,亲手斩下过十颗敌人的首级。即使是号称“美稷武技第一”的“左贤王”于罗夫,也没有可能如此轻易的斩杀这四名亲卫!
足足有两次呼吸的时间内,整个场面鸦雀无声。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滞了。
匈奴人是不敢说话,不敢动作。而阿史,却是说不出话,动不了手。
刚才的那一刀,看起来固然威猛无比,却不是没有代价的。一下子爆发出高达三成的“战炁”,对阿史的身体来说,已经是能够承受的极限了。甚至阿史体内的某些经脉,也在这全力一击中,有了一定的损伤。
万幸的是,被一刀震住的匈奴武士,给了阿史整整两次呼吸的时间,来缓解爆发带来的力量反噬。所以,当匈奴人回过神来,开始再一次试图围攻阿史的时候,阿史已经恢复了九成的行动能力。
面对匈奴人的逼近,阿史不退反进。
退,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为了心中对官位的渴望,阿史只能前进!
而且,在一举斩杀四名亲卫以后,只要再进一步,阿史就可以面对这一次匈奴潜伏之旅的终极目标:
——须卜骨都侯单于!
ps:1《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自叙》:(邓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又ps:这一章,写的很带感。在小时候,就尝试过写武侠,不过都是片段。这一章武侠情结插在历史文里,也不知道各位看官评价如何?
第28节决胜制万骑【四】
“去死”
在杀人时,一向默不作声的阿史,口中轻轻的吐出这两个字,同时跨出一步,斩出一刀。
“须卜骨都侯单于”虽然人到中年,身体有些发福,当年却也是打过许多次仗的。面对强横敌人的来袭,“须卜骨都侯单于”大喝一声,手中长剑以刀法斩出,硬打硬的与阿史的战刀撞击在一起。
然后,“须卜骨都侯单于”发觉,自己手臂的力道其实完全没有施展出来,就仿佛是一拳打在了空气中。而阿史的战刀,也脱离了他的手掌,被“须卜骨都侯单于”一剑砍飞!
“不好!”
“须卜骨都侯单于”心知中计,急忙收回手上的力道。可是,这个决定,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若是“须卜骨都侯单于”不收回手上的力道,长剑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切开阿史的胸口。
因为,阿史的双手,在“须卜骨都侯单于”收回力道的当儿,冒险的搭在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肘腕上。为了做到这一点,阿史不但故意弃刀,也根本就没有躲开对方长剑的意思。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就是阿史的性命,赌的就是阿史对“须卜骨都侯单于”反应的判断!
胜,则生。败,则死!
当然,阿史对结局还是很有把握的。要不然,他也不敢如此冒险。
他胜了。
接下来,是“卡啦”、“卡啦”两声,骨头折断的轻响。阿史的“手搏”【即空手搏击】技巧,还在他的刀法之上。这一套“拆骨手”,不但废掉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一条胳膊,还顺便将长剑的所有权,变成了阿史。
一剑在手,阿史心中大定,腕部抖了一个剑花,精准的将剑尖刺入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咽喉。这一下,让在场的匈奴人,一下子炸开了锅!
“须卜死了!”
“大单于!大单于!”
在震天的喧闹声中,阿史剑光再闪,一剑向“须卜骨都侯单于”依然站立的躯体削去,中途手腕暗动了九次。然后,“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大好头颅,就如同熟透了的果子,自己从颈脖子上滚落下来。
“削圆术!”
那个曾经随上一任“羌渠单于”去过雒阳的匈奴武士,心中再次狂叫。他可以肯定,这个刺客,一定是大汉知名的剑手。而且,在雒阳的知名剑手中,此人的排名,绝对不会超出前五!
“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头颅还未落地,阿史已经捏住了头颅顶部的发辫,将首级抄在手里。
这个东西,可是丢不得的。汉朝的军功,向来是以斩获的首级为准。没有这个东西,阿史将来回到汉地,根本无法证明,死于刺客的“须卜骨都侯单于”,是自己所杀。
但是,随身携带着这么一个东西,对一名讲求速度的刺客来说,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东西,不但是个累赘,还是个大麻烦。
如果阿史杀了人就飘然远去,有鉴于外边正面临着汉军的奇袭,匈奴人怕是无心去追杀他。但是,杀了人,还要将人的脑袋带走表功。这,也太将匈奴人,视若无物了?
只是,做出这个决定的阿史,无惧,无滞。
他只有一个动作:
向外冲!
“杀了他!”
“为单于报仇!”
一剑在手,阿史战力大增。面对逼过来的匈奴武士,他的剑只是轻轻挥舞,仿佛没用什么力气。但是,每一剑挥出,就会有一名匈奴武士狼狈的后退。反应快的,可以全身而退;反应慢的,就会在身上多出一条伤口。
由于武技上的差距,这些匈奴武士,若没有抱着必死之心,根本不可能真正威胁到阿史的安全。
“千军辟易剑!”
那名见多识广的匈奴武士,再次大叫起来。刚才,这名武士观看阿史的刀法和手搏的时候,就已经极为惊讶。可阿史一剑在手的表现,让这名武士意识到,阿史的剑法,比他的刀法和手搏还要高明!
——这样年轻,剑法却这样高明的剑手,整个大汉,只有一个人,最有可能教导得出来
然后,匈奴武士无暇多想了。因为,阿史提着一颗鲜血淋漓的头颅,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
匈奴武士本来可以避开阿史的锋芒,就如同其他匈奴武士那样。毕竟,他不是“须卜骨都侯单于”的部下,没有一定要为单于报仇的动力。可是,一种武者的激情,在他的心中澎湃:
——能够面对这样的敌手,对武士来说,也是极为难得的机会啊
于是,匈奴武士勇猛的迎了上去,与阿史交手。然后
他死了。
阿史用肋下挨了一刀的代价,刺死最后一名阻挡在面前的匈奴武士,心情终于略略放松了些。
当然,他的脚步并未停下。两、三个闪身以后,阿史终于成功的摆脱了身后武士的追击,消失在美稷城的小巷当中。
匈奴人无力,也无心再追赶阿史。在一个更大的敌人面前,其他杂事,都完全无暇顾及。
汉军,出现了!
南匈奴王庭所在的美稷县城,原本有着完整的城墙防御系统。不过,自从这里成为南匈奴的王庭所在之后,县城的四周城墙,就没有被有效的修缮过。
在大汉的历史上,与匈奴人打过那么多次大战,两国之间积累的仇恨,就算没有华山那么高,也不会差太多。以桀骜难训著称的匈奴人,又怎么可能被大汉皇帝一句话,就老老实实的为大汉戍守边疆呢?
“护匈奴中郎将”这一官位,虽然说名义上是为了保护南匈奴,免遭其他草原蛮族的侵略而设立的。可是,历任“护匈奴中郎将”最主要的任务,其实却是监视匈奴人的任何异动。
为了防止南匈奴人发动叛乱,将美稷县城当做抵挡汉军反攻的军事要塞,某一任“护匈奴中郎将”,甚至干脆以“方便匈奴人骑射训练”为理由,将南面的城墙给拆除了一半。
所以,当汉军的骑兵从南边一路杀进来的时候,其过程之顺利,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意外。
而这份意外,很快就变成了狂喜。
突入美稷城的汉军骑兵,为首者身材矮小,却一看就给人以彪悍的感觉,正是“太行军”骑兵营的千人长乐进。他看着周围不断前进的铁骑队伍,大声的鼓舞喝道:
“保持好阵型!别掉队!匈奴单于的首级,正在等着俺们去砍呢!”
“诺!”
自大军出动,奇袭匈奴王庭以来,天气一直保持着晴好。今天晚上,也不例外。在圆圆的满月照耀下,乐进的骑兵队一路行来,都无需火把照明。
在微风的吹拂下,火红的汉军军旗猎猎飞舞。但凡见到这面汉军大旗的匈奴人,有的拔腿就跑,有的跪地求饶,竟然没有一个敢于拔刀抵抗的!
乐进回想了一下曾经在主公大帐里看过的美稷县城城防图,镇定的指挥部下,分出两个百人队,去占领美稷城的粮仓和兵营。其余部队,则跟随在一个来过美稷的向导骑士身后,直扑美稷城的单于王庭!
原本平静的美稷县城,犹如一滴水溅到了热油锅,猛然喧嚣沸腾起来。短短片刻,满城的匈奴人,都在惊恐万状的重复着同一句话。
“匈奴这是在叫什么呢?”
一个年轻的太行军战士,好奇的问起身边的向导骑士。那向导骑士,是宋果那一百多部下中,对匈奴和美稷城最为熟悉的边兵之一。他一边控制着马匹小跑的速度,一边用浓浓的并州口音,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他们在叫:‘汉子来了!’”
ps:看来武侠风的确不讨喜。昨天那一章,居然掉收藏了。这可是近一个月来的第一次呢。
o(╯□╰)o
第29节决胜制万骑【五】
“汉子来了!”
“汉子来了!”
匈奴人疯狂的叫嚣着这句话。哪怕,他们根本还没有与汉军照过面。
说来也怪,平时这些匈奴人,特别是年轻的匈奴武士们,口头上对汉人们不屑一顾,开口闭口,就是要出去抢掠汉人。然而,当今晚汉军骑士们突然间从天而降,这些年轻力壮的武士,却是所有匈奴人中,叫的最响,逃得最快的一群。
不过,另外一群人逃窜的速度,比上述的匈奴青年们,却也不逞多让。至少,当乐进亲自带队,一马当先的冲进单于王庭大院的时候,里面除了少数吓傻了的仆役下人,就只留下几具新鲜的匈奴人尸体。
这幅局面,让乐进呆了一呆。
乐进设想过很多种情形,包括满院子的人,都逃得一个不留;包括匈奴人及时的得到警报,组织起来严阵以待;包括匈奴人陷入混乱,歇斯底里的在院子里乱窜
可是,匈奴人在逃跑的时候,还留下来的这几具尸体,特别是那具一看就知道衣着尊贵的无头尸体,却让乐进百思不得其解。
不解就不解!
乐进向来是个行动派。他拷问了几个留下来的奴仆,得知那些南匈奴贵人的大致去向,便留下一个百人队,占据了单于王庭的院子,等候接应后面的大军。他自己则带领着部下的主力数百骑兵,向着匈奴人逃走的方向追击而去。
要知道,那些逃跑者当中,居然有“左日逐王”、“右谷蠡王”这样的匈奴贵人!
由于匈奴这个游牧部落的特性,这些手中掌握着大片草场和部众的实权贵族,平时是分散的居住在美稷城的周边地带。他们依靠自身部下的人丁和武装,即使是对上南匈奴单于,也未必有几分害怕。可以说,南匈奴目前的一半以上兵力,都归属“左日逐王”、“右谷蠡王”等区区几个贵人所有。
在整个奇袭计划中,太行军荡平了南匈奴的王庭之后,还要立刻分散开来,四处出击,将拥有一定兵力的匈奴贵族们再扫荡一遍。否则,就不算是彻底平定了南匈奴叛乱。
然而,既然这些平时分散居住的家伙,难得凑巧的跑到王庭来赴宴,乐进自然不能将这些老天赐下的功劳给放跑了。若是能够将“左日逐王”、“右谷蠡王”等人一网打尽,他们的部下就会变得群龙无首。日后太行军要想掌控整个南匈奴,至少可以节约三成的力气。
“追!不要再爱惜马力了!占领了匈奴,俺给你们这些混子,一人配两匹好马!”
策马扬鞭的狂奔中,乐进这样的鼓舞部下。
匈奴贵族们的逃跑行动,只是比乐进的来临早了那么短短片刻。当乐进出发追击时,匈奴贵人们已经惶惶然的逃出了美稷城,来到广阔的草原上。
乐进率领部下精锐,一路追出来到达城门时,借着姣白明亮的月光,还能隐隐看见这些匈奴人快马奔过,所扬起的烟尘。
不过,这也是乐进与逃跑的匈奴人之间,所能达到的最短距离。
匈奴人自幼就生活在马背上,骑术之精良,绝非乐进部下可以比拟。而且,以放牧牛羊马匹为生的匈奴人,手上的好马数量,也是太行军完全不能望其背项的。
外加上乐进率军远道而来,一路上奔波了几十里地,马力已经接近疲惫。刚刚跑出十余里地,乐进就郁闷的发现,匈奴骑士们跑路扬起的烟尘,已然渐渐地在视线中消失了。
“仟长,咱回头?追不上的!”
宋果手下的向导骑士,久居并州,对马儿的品质和特性,有着深刻的了解。此时此刻,他凭借着自己二十余年的骑马经验,向乐进提出了建议。
乐进看了向导一眼,不答话。他只是加紧抽了两马鞭。
——不甘心!
乐进是个固执而要强的人。要不然,当初第一次与张狂相遇,乐进也不会在面临绝对优势的黄巾军时,依然死战不降,差点儿与典韦拼了个你死我活。虽然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已经是事不可为。可乐进依然在心中下了决定:
——再追十里地
所谓“军令如山”。乐进下了决定,其他将士就算心中并不赞成,也要认真执行。而事实证明,乐进的追击,并没有得到多少收获。
不过,他们也没有做无用功。
追出五里地之后,乐进依然没有发现匈奴骑士们扬起的烟尘。可是在意料之外,借着姣白的月光,乐进直接看见了一群人。
匈奴人。
一群死了的匈奴人。
无主的战马,依然徘徊在主人的尸身旁边,不时地打一个响鼻,呼唤着主人。即使太行军骑兵队的到来,也没有驱散这些训练有素的战马。乐进驱马来到尸身边,弯腰用长刀翻动了几具尸体。在明朗的月光下,这些尸体的死因,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一箭毙命。
一箭毙命,这四个字,说起来轻巧,可是想要真正做到,却是难之又难。
弓箭虽然可以攻击远处,但它的致命弱点,便是穿透力和杀伤力的低下。别被所谓的漫天箭雨给吓到,一般只要射击距离超过五十步,普通的弓箭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军中有一句老话,形象的说明了弓箭伤害力的低下。
——三箭抵一刀,三刀抵一枪。
这句由老兵们亲身体验得来的话,意思是这样的:
身上中了三箭,大概相当于被砍了一刀。身上被砍了一刀,大概相当于被敌人刺了一枪。
只要身上有一副薄薄的皮甲,一个训练有素的老兵,就可以身上插着几只箭,却依然带伤作战。一些披着铁甲的军将,甚至被射成一个刺猬的样子,依然可以在战场上活蹦乱跳。
所以,在汉军中,弓箭只是士兵们用于远程杀伤的额外补充武器。真正被汉军依赖的远程武器,是弩。
但是,乐进眼前的这些匈奴人,却是基本上只中了一箭,就被击杀当场。乐进在长刀上使出缠劲,用力一挑箭羽,“波”的一声,拔出了一支羽箭。他仔细的看了一眼,发现箭头入肉的深度,几乎达到了四寸!
就算这些匈奴人因为事发仓促,大都没有披甲。可是如此凶猛的箭劲,已经足以骇人听闻了。乐进自恃,自己可射不出如此凶悍的箭劲来!
“仟长,这个还有口气!”
一名骑兵翻动着匈奴人的尸体,向乐进禀报。
“~!#%^&*|”
那个还未死透的匈奴人,垂死中,口中还蹦出几个音节来。
“这厮在说什么?”
“他在说:‘飞将军’。”
向导骑士翻译道。
“飞将军?”
在大汉的历史上,人称“飞将军”的猛将颇有几个。不过最著名的,当属汉武帝时期的李广。乐进联想起刚才那些箭矢的杀伤力,点了点头:
“这般箭术,倒也当得起一声‘飞将军’!”
说罢,他环视了部下一眼,再次下达了命令:
“追!”
——以这个“飞将军”的箭术武功,那些匈奴子,多半是逃不掉的。
——却不知,这个“飞将军”,到底是谁?难道主公料到匈奴子会朝这边逃,先派了太史慈在前方截杀?
——不管如何,总要去见一见!
当乐进在追赶的时候,“飞将军”的杀戮,还在进行当中。
每当“飞将军”的弓弦被拉动,就会有一道火红的流星,飞快的划破长空,然后精准的找到自己的目标,饥渴的在目标的血肉上,狠狠的咬上一大口!
面对此情此景,匈奴人竟然完全没有抵抗的勇气。他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逃!
不管前面是何方,只要没有“飞将军”在,就是可以逃窜的方向!
匈奴人不是没有想过,要进行冲锋反击。但是,一看到来者身上的火红色战袍,还有明晃晃的刀戟和手弩,匈奴人就知道,与这些汉军中的精英战斗,只会让自己死的更快!
第30节决胜制万骑【六】
汉军骑士的数量虽然不多,远远少于匈奴人的人数。但是,在匈奴人的人员优势,没有达到来袭者五倍以上之前,匈奴人根本就没有与汉军肉搏战斗的勇气。
所谓的“一汉当五胡”,这不是空话,而是无数草原人,用他们的鲜血和泪水,验证出来的一个铁一般的事实!
当匈奴人认出来袭者的首领以后,反击的念头,就更是完全被从头脑中驱离出去了。
“赤那这个杂种!居然敢这样!”
即使是在飞驰的奔马上,“左日逐王”依然乘着缓口气的当儿,狠狠的骂上一句。其他人听了,固然没有心思接口,心中倒也极为赞成。
想当初,这个“吕赤那”,也曾经在美稷王庭厮混过一段时间。由于此人武力极为恐怖,可以说全匈奴无人可敌,更加长的是一表人才,匈奴的贵人们,可没少招待拉拢过此人。就连前任的“羌渠单于”,也考虑过,是不是要嫁个女儿给他。
然而,这个“吕赤那”,有一个极为令人不齿的毛病,那就是:
好色。
认真说起来,好色,对当时的杰出人物来说,算不得什么太大的问题。
就如日后的曹操,最喜爱找别人的妻子做小妾,以至于在后世的网络上,得了个大名鼎鼎的“人妻曹”的绰号。虽然曹操因此丢了一个儿子和大将典韦的性命,可其他人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可这个“吕赤那”的好色,不在于他要娶多少个女人,而在于,他最“好”的,是别人家里的那个“色”!
所以,当前任的“羌渠单于”发现最受宠爱的阏氏,居然被“吕赤那”勾引了,对这个“吕赤那”的愤怒,自然是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可以说,当时的“吕赤那”,面对的是整个南匈奴武士群的追杀。
然而,“吕赤那”的武力之强,也借机彻底的展示在匈奴人面前!
若非“羌渠单于”手下最强的三名猛将,在追杀“吕赤那”时,先后被对方一一轻松斩杀,“须卜骨都侯单于”暗中策动的叛乱,也没有这么容易的成功。此人当时从数百强力的匈奴武士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逃到了汉地州郡,可是让不少的匈奴贵人大为叹息。
叹息之余,匈奴贵人们心中也不乏庆幸,庆幸自家的武士没有在“吕赤那”手中死伤太多。当然,这其中绝不包括后悔得咬牙切齿的“羌渠单于”。
但是,如今这个“吕赤那”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仓皇奔逃的匈奴人面前,立刻对这些匈奴人的心理,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逃啊!逃到箭射不到的地方去
然后,这些慌不择路的匈奴人,突然绝望的发现,前头突然多出一片汉人的骑士,正正的拦住了去路!
拦住匈奴人去路的,不是别人,却是乐进的骑兵队!
原来,匈奴人被“吕赤那”兜头一拦,不知不觉中,居然绕了一个大圈,来到了返回美稷的方向上!
面对此情此境,所有的匈奴人心头大震,继而大恐。
——怎么办?
“左日逐王”看着“右谷蠡王”。
——怎么办?
“右谷蠡王”看看“左日逐王”。
——怎么办?
一众匈奴贵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所措。
匈奴人的惊恐,便是太行军的惊喜。
乐进看着一头撞上来的猎物,大喝一声:
“速速投降!”
精神大振的太行军骑兵们,也呼应着首领:
“速速投降!速速投降!!速速投降!!!”
匈奴人的贵族中,就没有听不懂汉语的。但是,在刀还没有架到自己脖子上以前,没有人甘心,就这样任人宰割。
所以,匈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