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勒胡马-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究所谓的徐州军,其实是锅大杂烩,哪儿人都有,真正的徐州人,尤其是淮南人反而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裴该以返归故乡,且能受赐田地为诱饵——司、兖、豫的土地,我去跟祖逖索要,青、冀等处,你们等我将来亲自打下来——暂时压制住了军心不稳的隐患。
  主要还是这次北伐,基本上一帆风顺,前后不过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胜利的喜悦很容易压倒久戍的怨望。所以徐州军中思乡之情是有,但此前并不严重,此时也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对此刘曜在对面再如何睁大双眼,都未必能够瞧得明白。
  但是裴该展看刘曜的书信,心说这是不是一个机会呢?我能不能假装将士思归,再次示敌以弱,下个圈套,等着刘曜来钻呢?


第二十一章 无根浮萍
  裴该曾经对裴嶷检讨过自己往日之行。当初在徐州之时,他韬光养晦,故意示弱,是为了使周边的集团麻痹大意,不急于发兵消灭自己这股新兴势力——当然啦,这也是有前提的,徐方相对偏远,曹嶷无远志、石勒急取河北,都挨不着他,否则不是你越示弱,人越是会来打么?
  所以裴该之示弱,其实主要不是示敌,而是示“友”,当时唯独能够对他产生威胁的,只有江东的建康政权——倘若他没法在徐州站稳脚跟,王导或遣他人取而代之;倘若他在徐州发展得太好,庾亮也必然会想来摘桃子……
  终究裴该年纪轻,也不跟他爹裴頠似的,“自少知名”,十五岁辞让爵位,二十五岁智服杨骏党羽刘豫,故此得迁为侍中,立朝辅政——比裴该硬索来侍中之职,还要早了好几岁。可以说,裴该此前的名望值几乎为零,只有家世的加权,使人不敢轻视,他想要装纨绔太容易取信于人啦。
  这在北伐之初,确实也是起到过一定作用的,刘粲把主要目标设定为祖逖和豫州军,而对裴该和徐州军,以为只派刘勋率数千人便可封堵在成皋以东。倘若刘粲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到徐州军的战斗力,以及裴该北伐的决心,或许河南这仗不会打得那么难看,也不再会有偃师之围吧。
  然而事物常有两端,利弊参半,接下来裴该却狠狠地吃了装怂的亏——关中将相都只是敬其家世,却轻视他的能力和实力,将北伐的胜利基本归功于祖逖和豫州军。倘若是祖士稚率兵入关,则梁芬必当恭迎,索綝虽然不愿意交出权柄来,也不能不承认祖逖是他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裴该之入关,以其名爵、家世,足以立朝辅政,却被迫要北取二郡,重建名望。
  势力本有名、实两道,若名过于实——比方王浚——俨然黔驴般庞然大物,即便猛虎也不敢轻率扑击;而若实过于名——比如裴该——他想要获取什么,全都得靠真刀真枪去搏杀出来,往往事倍而功半,不先一口咬住咽喉,索綝这头犟驴子是绝不肯认输的。裴该本不在乎以力取势,问题胡军觊觎在侧,他又怎么敢在这个接骨眼上去跟索綝火并,自乱阵脚呢?
  故此裴该才对裴嶷说,我北复二郡,就是想要重建声威,将来好方便统合整个关陇地区。
  然而人的思维总是有其惯性的,裴该装怂装久了,得见刘曜的书信,便不禁又起了示敌以弱的念头。只是细一思忖,他却又不禁哑然失笑:想左了呀,这招对刘曜恐怕不管用。
  唯强才可示弱,若本来就弱,则反当惑敌以强。目前的局势对裴该不利,他被迫要收缩防线,固守大荔城,倘若仍然示弱,恐怕没等惑敌,就先惑己了——将士们会不会因此而逐渐丧失对裴都督必胜的信心呢?
  再者说了,刘曜终为一世之杰,虽然马芨对张茂说,刘曜为“曹孟德之流”,纯粹扯淡,但张茂所云,“曜可方吕布、关羽”,还是比较接近事实的。不过这都是后话,在刘曜底定关中、僭号称帝之前,他的傲气恐怕远不及吕、关,未必自己一装怂,他就会上当。且刘曜若轻己,必然在西渡后,即率主力来攻大荔,不会滞留郃阳,这分明是等待后续粮秣运抵,由此可见,刘曜也知道裴该不好对付,此战恐怕会迁延日久……
  既然人已经很谨慎了,你再装怂又有啥用?
  想清楚了这点,裴该不禁把刘曜的来信随手一抛,面露哂笑。
  来使梁胥一直在观察裴该的表情,就见对方先似有所惊讶,继而沉吟,最终却又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笑容来。梁胥以为,此必裴该已有所心动矣,只是不便即言后退——本来嘛,想靠一封书信就把晋人吓退,可能性是很低的,否则雍王又为何要派自己前来?
  当即痰咳一声,开始游说:“雍王信中所言,虽为事实,我军浩大精锐,非裴公所可抗拒者,然尚有未尽之意,且容胥禀报裴公。”
  裴该微微一笑:“说来听听吧。”
  “裴公,”梁胥一拱手,态度诚恳地说道,“雍王率大军西渡,本不欲与裴公为敌,所谋者长安也。昔雍王受命镇守长安,一时错手,而为晋人逐退,自思恢复。且若贾彦度尚在,犹有可说,今索綝、麴允辈,昔不过贾彦度戏下走卒耳,何德何能,而居公位,掌执晋政?会稽郡公(司马炽)在时,以司马模守关中,今司马模既薨,当由司马保继任,司马邺何得僭位?即便于晋而言,长安也是篡伪,是故雍王率兵讨伐之,裴公实不必为他人得利,而撄我军之锋锐啊。”
  裴该似笑非笑地望着梁胥,等对方略一停顿,便即问道:“汝方才所言‘会稽郡公’,为何人耶?”
  梁胥闻言,微微一愣,随即便答:“晋之先帝,降汉后为我天子封为会稽郡公……”
  裴该“啪”的一声,手拍桌案,厉声喝道:“既知是我晋先帝,汝又岂敢以胡之伪爵而名之?!我来问汝,汝可是胡人么?!”
  梁胥不禁哆嗦了一下,强作镇定,回复道:“胥曾为晋人,然今已归汉矣。皇汉亦非只有胡人,中国之人……”
  裴该打断他的话:“汉为胡儿僭号,中国之人若归汉,则为胡人之狗!汝为胡狗,唯狺狺而吠罢了,又怎敢学人说话?!”
  梁胥瞠目道:“裴公,君子向人,不出恶声。皇汉亦为中国,天运以代晋而兴,我顺天而行,胡得谓之为犬?且裴公不孝在先,尚有面目呵斥我么?!”
  裴该冷笑道:“我哪里不孝了?”
  “尊先君本为司马氏所害,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是以伍胥归吴而伐楚,且入郢鞭平王之尸也——先贤之教,裴公不当毫无所知吧?”
  裴该撇撇嘴:“是以伍员送子于齐,等若叛吴,复抉目而悬姑苏门上,以为千古背主者戒!且吴与楚,敌国也,汉于晋,叛逆也,安可一概而论?!”他心说刘曜派来的人也不过如此而已嘛,这些说辞不见新意,我又何必跟这儿浪费时间呢?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嘞。当即又一拍桌案,下令道:“我生平最恨中国人甘为胡奴者——推出去斩了!”
  接见敌国来使是件大事,理论上诸将吏都当陪侍,虽然不是必须得来,但象甄随这种整天假装自己只管厮杀,而把营中事务都交给副手的家伙,是不可能不来凑热闹的——甄随当即跳起身叫道:“我来动刀!”一步蹿过去,伸手就卡住了梁胥的脖子,把他跟只小鸡似的就给提拉了起来。
  梁胥毫无挣拒之力,当即吓得裤裆濡湿,急忙叫道:“两国相争,不害来使——裴公不可杀我!”看裴该别过头去,毫无反应,只好又叫:“裴公,且念在桑梓份上,饶我一命吧!”
  裴该怒极而笑:“若非同乡,原亦不必杀汝——我河东诸姓中,不想竟有这般无耻之徒!”摆摆手,意思是赶紧提出去杀了,别再污我的耳朵。
  甄随正想把梁胥揪出去,一只脚才刚迈出大门,就听身后裴嶷开口道:“且慢。”随即裴嶷凑近前来,附在裴该耳边,低声说道:“若杀此獠,固可示我不退之意,但恐刘曜恼怒,急来攻打啊……”
  咱们现在所争的就是时间,本想多拖延几日,攻守战开始得越晚,则咱们的准备就越充分,你又何必在这个接骨眼上,故意去惹恼刘曜呢?
  裴该想了一想,裴嶷此言也有其理——只是他不想再装怂了,倘若就此恭送梁胥回去,军中将吏,会不会疑心我心生胆怯,有退避之心呢?于是吩咐道:“且先不杀,将其绑缚辕门,我亲自鞭笞之,以为从胡者戒!”
  裴该平素云淡风轻,很少光火,其实都是在演戏,他从北伐以来,心里就一直憋着股邪火呢。先是被陆晔、戴渊劫了粮草,继而又听说陈川谋害陈午,率部投胡——还没能逮着——入关之后,索綝对他也不够恭敬……裴该度量不小,但也没到能够乘舟遨游的地步,他怎么可能不生气?
  只为照顾大局,种种邪火一直憋在心里,其实他也很苦闷啊,正好趁这个机会,活动活动筋骨,抽这个梁胥几鞭子,权当是发泄了吧。
  于是即在辕门之前,当着众人的面,裴该提起马鞭来,给被绳捆索绑的梁胥身上来了狠狠的十几鞭子,抽得梁胥连声惨叫,鼻涕眼泪一大把。本来想抽足四十鞭的,不过瞧着这家伙体格不是很好,继续抽下去,即便不死,估计也会神智昏沉了——裴该这才将鞭一掷,随即一把揪住梁胥散乱的头发,凑近对方面孔,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有数语,汝可返归胡营,告知刘曜——
  “刘曜所部虽号十万,实如无根浮萍,随水漂荡而已,若不得关中,天下虽大,彼却无立椎之地……”
  西晋之所以闹起“八王之乱”来,就是因为各路藩王不但有实授封地,还给予兵权、政权,甚至可以入朝辅政,刘渊建国后鉴此前车覆辙,所定分封系统,则基本上都是虚爵。胡汉宗室多封郡王、县王,但只食禄,而不实领封国;外姓封郡县公侯,也泰半并没有实辖的土地。
  比方说对于刘渊养子的刘曜,封始安王——始安郡在广州,刘曜压根儿就过不去;呼延翼封雁门郡公,本属并州刺史刘琨管辖范围;王弥封东莱郡公,彼时曹嶷尚未杀到青州去;后来还有定襄郡公王彰——不是并州新兴郡的定襄县,而在拓跋鲜卑属地——和汲郡公石勒,石勒当时也还没能拿下汲郡……
  所以胡汉几路主力都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如同流寇一般在中原迁转、厮杀,这是方便平阳政权随时可以卡住他们的脖子。正是为此,王弥才遣曹嶷往定青州,石勒才会谋图在江汉间建基,后来又转向河北——谁都想为自己建个根据地,起码留条后路啊。
  刘曜的情况与此相同,他十万大军的粮秣,全都得靠平阳政权供输,除非能够夺取关中,否则如裴该所说,那就是无根之草,一旦遇挫或者失势,崩溃起来很快。在原本的历史上,靳准弑主篡位后,胡汉各路大军,就只有刘曜和石勒能够起兵讨伐,因为其时刘曜已得关中,而石勒占稳了河北……
  故此裴该才对梁胥说:“刘粲本与刘曜不睦,惧其军盛,勉强容忍罢了。前刘曜返归河东,与刘粲盟誓,然而胡儿之誓言,真可信么?如此,是刘曜急于来夺二郡,我在此多守一日,彼势便愈险一分!
  “我在大荔,虽然不过三五万军,身后却有河南祖士稚七万之众!若相聚合,何惧刘曜?想来刘曜必然希望刘粲可以发兵南渡,牵绊祖士稚,然而刘粲巴不得刘曜战败,又如何肯为他火中取栗啊?”“火中取栗”本非中国成语,不过相信梁胥和刘曜都能够听得懂——
  “刘曜今滞留郃阳,平阳恐其东归,尚肯供输粮秣,一旦南下与我争锋,刘粲必断其粮道、归途——是以刘曜不敢来战,遂使汝妄逞口舌之利,想我自退。我非怯懦无谋之辈,如何会中汝等的奸计?
  “汝可归告刘曜,若敢来,大荔城下,便是其军覆之处、葬身之地!雍州之封,不过刘粲钓鱼之饵,困兽之陷而已。何如东归,占据河东,可与刘粲一争短长,尚未知鹿死谁手也!”
  随即裴该就把梁胥给放了,让他带来的胡兵把这位参军搀扶上马,狼狈而去。梁胥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返归郃县后,跪在刘曜面前是放声大哭啊。刘曜先大概问了问此行的经过,听说裴该亲自鞭笞梁胥,当即勃然大怒道:“竖子焉敢如此?!”便要下令擂鼓聚将,兵发大荔。而等到梁胥把裴该所言备悉道出,刘曜却不禁紧锁双眉,嗒然若失。
  最终他长叹了一口气:“若如裴文约所言,我唯有死耳!”


第二十二章 问计
  裴该对局势分析得很精到——所谓“精到”,即未必全是事实,甚至有故意歪曲之处,但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啊。
  对于自己浮萍般飘零的状况,刘曜此前也懵懵懂懂的早就有所察觉,因此刘乂许他秦王,他便即应允了“清君侧”之事,等到刘粲实封他雍王,他当场就把刘乂给卖了。如此首鼠二端,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够有自己一片稳固的根据地吗?
  自从四年前杀入长安,擒斩司马模以来,刘曜就把关中看作是自己的禁脔,不容他人染指。此番本以为可以一口气杀到长安城下,起码复夺冯翊、北地二郡的,谁想却迎面撞上了裴该这块硬石头。他之所以此前没有更往深一层考虑,就是以为贾疋死后,关中不难得也——原本历史也是如此,再有半年左右时间,他就该杀进长安城了——如今被裴该条理清晰地一语道破,瞬间如堕冰窟,不禁觉得浑身血液都冻结了起来。
  最关键裴该说得对啊,虽然出卖了刘乂,但自己不可能因此弥合与刘粲之间的裂隙,反倒会因为“清君侧”之事,两人之间表面和睦,且有盟誓,实际却更加水火不容。那么自己遣使去请求朝廷发兵南渡,以牵绊祖逖的豫州军,刘粲真肯答应吗?那厮过往若是只顾国计,不谋私利,自己也不会跟他起龃龉了;如今再有了“清君侧”这一出,他又顺利把刘乂赶下了台,只可能更加跋扈,而不会幡然悔悟吧……
  只要自家主力一离开黄河岸边,南下大荔,刘粲倒不一定会断自己的后路,但从此找种种藉口拖延粮草的补给,那是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到的事情啊。如此一来,军中之粮很难维持到仲夏,对面裴该却可能得到来自河南的源源不断的接济——既包括粮秣,也包括兵源。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这仗还怎么打?自己除非如裴该所说,趁着目前粮草还算充裕的机会,东渡黄河,抢先占据河东,再北上与刘粲相争,否则岂不是死路一条了?
  而且即便听从裴该所言,形势也不见得就能彻底扭转。刘乂这宝货已经送出去了,自己若再兵向平阳,那就是叛逆啊,毫无大义名分,将士岂肯听命?而且到时候河东的南面就是祖逖所占弘农,他会任由自己倾巢而出,北上争雄,而不趁机北渡抄自己的后路吗?
  祖士稚若是守成之辈,也不会在豫州才刚站稳脚跟,就屡屡发兵北上,这回更一口气杀到河南来,在偃师大破刘敷啦。
  刘曜越想越觉得惊悚,这才不自禁地慨叹道:“若如裴文约所言,我唯有死耳!”
  旁边儿曹恂赶紧摆手:“大王何出此言?不可为裴该的诡言迷惑了心志啊!”随即拱手解劝道:“若如其所言,晋人势强,而大王悬危,则裴该不当将此语托梁参军转告大王。此分明欲乱大王之心,且阻我南下大荔也,恳请大王三思!”
  一边说话,他一边连着给刘曜使眼色。刘曜这才恍然大悟,赶紧做转忧为喜之态,佯笑道:“昨夜操劳未眠,今日神思困顿,一时不察,几为竖子诡言所惑——长史所言是也!”转过头去就吩咐梁胥:“参军且归营好生将养吧……”随即双眉一挑,声音变得严厉起来:“裴该之语,与今日之事,慎勿外泄——不然,军法处置!”
  他这话并不仅仅是讲给梁胥听的,室内外还有几名书记、侍从、部曲呢,刘曜一边出言警告,一边游目四顾,那意思——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得泄密,否则别怪我翻脸无情!
  然后也不仅仅请梁胥回去养伤,他还把除曹恂外的所有人全都摒至室外,关上房门,这才压低声音,问曹恂道:“裴该之语,不为无理,似此,则我当如何处?”
  曹恂刚才不过说了几句片儿汤话而已,并没有彻底驳倒裴该所言,他连着使眼色,其实是在提醒刘曜,身为一军主将,你怎么可以当众口出颓唐之语呢?还什么“我唯有死耳”……恐怕会动摇军心呀!刘曜会意,这才诡称自己没睡好,精神差,险些被裴该的空话给迷惑了……可是,该当如何应对裴该所说的这种危险的局面呢?他只好关起门来,单和曹恂商谈。
  可是曹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两人反复研究局势,结果反倒牛角尖越钻越深,愈发觉得裴该所言有理了……正感惶恐,忽听门外有人禀报:“刘司马押粮归来,求见大王。”
  曹恂不禁双眼一亮:“大王何不询之于司马,想必有妙策应对!”
  刘曜颔首,当即下令,请刘司马进来吧。
  这位刘司马名叫刘均,字子平,既是屠各同族,也是刘曜的心腹之一,向来足智多谋。其实论起行辈来,刘均还比刘曜还要高,跟刘渊是从兄弟,只不过血统比较疏远一些罢了。此人本来侍奉刘聪,帮助刘聪反抗刘和的暴政,但在事后却奉劝刘聪立刘乂为皇太弟,为此引发刘粲的不满,多次设谋要除掉他。为了避祸,刘均遂请命转为刘曜军司马,刘粲讽刘曜杀之,刘曜不肯,反倒引为心腹——刘曜、刘粲之不和睦,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下刘均进来,见室内唯刘曜、曹恂二人而已,连个仆伇都没有,而且才进门,刘曜便以目示意,要他掩门闭户,就知道必有要事相商。果然,随即刘曜命其近前来坐,就把裴该托梁胥带回来的话重复了一遍,问他:“司马如何看?”
  刘均捋着胡须,沉吟少顷,回答道:“此言是也……不想一孺子而能道此,果然不可小觑啊……”
  曹恂忙道:“或他人教裴该言此……”
  刘均瞥他一眼:“昔张良每与人言,皆不省,唯高祖能得兵法精要,常用其策,良乃曰:‘沛公殆天授!’”
  说一段古事,那意思是:就算是别人拿这话教的裴该,裴该能够听懂了,理解了,并且条理清晰地组织成语言,讲述给梁胥听,那他就很了不起啦。你以为这么复杂的政治情势,是谁都能够一听就明白的么?
  随即转向刘曜,说我才刚押粮回来,对于目前的情势还不甚分明,请大王解说一二。当下刘曜述说,曹恂补充,说了足足半顿饭的时间,刘均边听边筹算,完了一拱手:“老将军(刘丹)劝大王急渡河,以攻大荔,使裴该措手不及,此于兵法,原为正论。然而……于大局上,却反不如裴该清楚了。
  “如裴该所言,我军若急南下攻打大荔,即便无祖逖救援,其两三万人马,固守坚城,仓促也不可下……”自家事自家清楚,刘曜所部这十万大军,其实有半数都是虚的。
  胡汉各部人马,习惯把正兵、辅兵放在一起计算,但与徐州的军制不同,即便正兵也未必全然脱产,辅兵更不必提了,总司搬运粮草物资及各种杂务,随便掳几个老百姓来就能充当,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也是这时代的通例。因此真正能战锐卒,最多不过一两万,稍微差一点,亦勉强可以称之为兵的,也不足五万之数。
  那么徐州方面呢?刘均掰着手指帮刘曜计算,当初在阴沟水畔悍拒刘乂的,是“武林营”约两千人,闻裴该麾下有“风林火山”四大营,应当全是正兵,则总数不下八千,若再加上新收降的郭默、北宫纯等部,肯定上万啦。
  ——当然这个数字其实距离真实状况还有距离,徐州一大营本近三千人,如今更扩充到了将近四千,四营总数超过一万五千,加上招降纳叛,以及新近从辅兵中提拔上来的,两万之数都打不住。而且徐州所谓的辅兵,距离胡军正兵也并不遥远,相比部分胡兵来——比方说氐、羌杂骑——可能素质还要更高一些。
  虽然裴该留了部分兵马在成皋、巩县保障后路,如今大荔城中能战之卒,仍然在两万以上。
  但即便刘均计算出来的数字,那也很可观啦——“兵法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而我军能战者未必及其五倍,野战攻之必胜,直面坚壁则胜算不足啊……”
  当然啦,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是强是弱,光靠士兵数量和素质是不够的,尚须仰仗将领统御、指挥之能,对此刘均对刘曜及其麾下大多数将领,还是颇具信心的。然而即便如此,面对徐州兵守备的大荔坚城,都不大可能是一两个月就能够拿得下来的哪。
  曹恂提出疑问道:“我知大荔,古名临晋,本不甚大;且此前大王兵入关中,三攻其城,城壁多处塌圮,何得谓坚啊?”
  刘均摇摇头:“料敌从宽。大荔为冯翊郡治,裴该既入据,焉能不加以整治?若止城壁塌圮,修复不难……”这年月绝大多数城池都是土垒的,防护力较弱——当然也有特例,据说不久后赫连勃勃所建统万城的土壁,到了北宋年间仍然牢固如新——所以修起来也不怎么费工,裴该好歹来了一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