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勒胡马-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今日有老仆蹩出门来,朝陈川行礼,说“敝上乃郑夫人是也”,陈川就必须得问问清楚:“君所谓郑夫人,可是太尉之妾么?”老仆点头说对,随即低声说道:“郑夫人初入王府不久,深受大王保爱,可惜大王往守并州,留其枯居,且受王妃嫉恨、虐待。今若将军能助郑夫人出府,并护送前往晋阳,大王必德将军——郑夫人亦当于大王面前,为将军美言。”
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子里抽出一个小包裹来,朝陈川怀里一塞。
陈川抢掠掼了的,经验丰富,伸手一捏,就知道必是些珠宝、头面,掂掂份量,貌似不轻啊。王府之物,应该都是好东西,倘若自己所料不差,这比我贿赂程仆射的价值只高不低……这可是笔好买卖啊!
关键陈川不怕得罪郭王妃——反正她不得宠,襄国尽人皆知啊——却希望靠着护送这位郑夫人,顺利抵达并州以后,可以得到石虎的赏识。于是便即满口应承下来。
那老仆归府后,过不多时,便又有一名仆役昂着脑袋、挺着胸脯出来,手捏着郭王妃的书信,向陈川公然索贿。陈川不敢不给,即将早就准备好的一串“吉钱”奉上——石勒建国后也没造钱,仍用魏、晋旧钱,当然也包括了裴该所铸“吉钱”,且“吉钱”因为品相上等,口彩也好,遂成为送礼、行贿的最佳选择——换得了那封书信。
可是他并不着急走,在襄国城内一直呆到晚上,这才从太原王府的角门处接到了一乘厢车,随即护送着厢车,用程遐所授符令叫开西门,一路向并州行去。
陈川本部兵马不多,也就三百来人,多是冀州降羯“乞活”中的老弱,别部不愿要,全都硬塞给他了。带着这么一支“军队”,本来就走不快,倒也不至于让厢车中的贵人太受旅途之苦。
从襄国前往太原,直线距离并不远,不到五百里地,但其中有太行山脉阻隔,道路曲折难行,兜兜绕绕,就有上千里之遥了。好在石勒吩咐陈川,只要一个月内能够赶到晋阳,便不为失期。
因为石勒知道自家侄儿的脾气,主意既定,轻易是拉不回头的。石虎既然上奏攻打平阳,倘若赵廷反对,自当派遣快马前往拦阻;而既然赵廷首肯,就没必要着急下命令啦,石虎是定不会干等着批复而贻误战机的。
而且估计石虎既破鲜卑兵,还须整顿兵马,一两个月内不会急于南下攻晋。
也好在陈川麾下只有三百多人,方便管理,倘若这般素质的兵士有上千之数,恐怕一天走不到二十里地,打死他都不可能按期抵达晋阳——当年“乞活”扶老携幼是什么行军速度,陈川再明晰不过了。
于是保护着厢车,赶往晋阳,途中车内之人自然不可能一直闷着,也需要不时出来透透气,疏散疏散腿脚,至于夜间,更须扎营露宿。陈川挺懂规矩,但凡停车或者扎寨休歇之时,一定都把士卒们散得远远的,相隔数十步,拱卫着厢车,一应须索,也都让随车的仆役来跟自己交接。
但他本人还是得着机会,远远地瞟了一眼车中出来的贵人。虽然只是遥遥一瞥,陈川却觉得眼前骤然一亮,脑袋一振眩晕——我要死了!世间竟然有如此的美人,难道是天仙降凡不成么?!
有那么一瞬间,陈川竟然起了歹心,就想扑上去侵犯那美人——能得一亲芳泽,就算马上死了,也是值的!而且我若掳此美人,找个深山老林隐居到死,不信石虎还能够找到我!
第十六章 晋垒
陈川天人交战良久,终究还是无胆,不敢劫夺石虎的婢妾。当然啦,他更不愿意放弃军将的前程,况且如今南面裴、祖欲杀自己而后快,倘若再得罪了石氏,那可躲的地方还真是不太多啊……只得强咽口水,低下头去,禁止自己再去想那美人的绝世容貌。
转念一琢磨,如此国色,石虎必然保爱啊,那老仆所言非虚……倘若这一路上伺候好了,她能在石虎枕边为自己美言几句,将来的前程就有保障了。只要能够抱上石虎这条大粗腿,还担心羯军诸将歧视自己吗?
一路无话,好不容易按期抵达晋阳,觐见石虎,并且呈上石勒的书信,完了陈川便将“郑夫人”与自己同来之事,当面禀报。石虎一开始都没拿正眼瞧他,听闻此语,也不忙拆石勒的书信了,直接往怀里一揣,就瞪大两眼问道:“汝所言不虚?果然姓郑么?见在何处?!”
陈川本将厢车停在府前,当即引石虎去见。石虎远远地就叫:“樱桃,樱桃,果然是汝来了么?!”车帘一挑,一道香风扑将出来,直投入石虎怀抱,随即郑夫人便“嘤嘤嘤”地娇声哭泣了起来……
这位郑夫人,小名就叫“樱桃”,本是晋朝冗从仆射郑世达的家妓,石勒据襄国而掳之。不过石勒这人并不好女色,瞧都没瞧就发去给老娘王氏当婢女了。其后王氏进位太后,设宴款待自家孙辈,席间命郑樱桃献舞,石虎、石生等几人眼睛当场就直了,纷纷恳请相让。
就中石虎最会讨王太后的欢心,他说:“此女眉眼,颇类阿母,孩儿时常征战在外,每日思念阿母,夜不能寐,若得此女在旁,倒可稍解思虑之苦……”
所谓“阿母”,就是指的王氏,她曾收石虎为养子,双方以母子相称。只不过后来被刘琨遣人送到葛陂,归还石勒之后,石勒明明白白地表示:“我没有兄弟,可以拉出去砍了!”石虎才只好按照正经辈分儿,跪下来叫石勒“伯父”。那么他跟王太后就不再是母子啦,而是祖孙,只是石勒不在场的时候,为示亲近,还是习惯混叫。
王太后闻言,不禁仔细打量郑樱桃,心说这女人眉眼象我吗?瞧不出来……不过我年轻时候,倒也是个美人呢。她向来保爱石虎,又听了这番话,当即心花怒放,便把郑樱桃赐予石虎,作为婢妾。
此事就发生在年初,石虎跟从石勒返归襄国之后。石虎真的非常宠爱郑樱桃,破天荒地一连大半个月,全都宿在郑氏房中。只可惜过不多久,石勒便命其称病谢客,其实潜向太原,乃被迫与郑氏洒泪而别。
其实郑樱桃在王府中并未如那老仆所言,受到郭王妃的虐待,相反,郭王妃因为畏惧石虎,而石虎临行前要她好生看顾郑氏,故此日常体贴照顾,与其他婢妾不同,几乎把郑氏当成了自家姐妹一般。只是郑氏一方面思念石虎,另方面接触府中其他婢妾,加深了她对石虎的了解,生怕契阔既久,将会宠衰恩尽……倘若大王在晋阳再发现什么美人,会不会把我彻底抛诸脑后啊?他身边失宠的女人,除了王妃外,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才命老仆贿赂陈川,请陈川护送自己到晋阳来。
一见了石虎的面,郑樱桃便即娇声哀哭,嘴里也不停歇,一长串早就打好腹稿的话语喷涌而出,不外乎倾诉渴慕之诚、思念之苦,以及告状说郭王妃怎么虐待自己,自己如何可怜,亟待大王垂爱……听得堂堂石世龙连心都要化了。
当下也不理会陈川,一把抱起郑氏便入后寝。陈川一直等到天黑,才终于有人出来,通告他驻军的地方。
好在他的努力并未白费,也不知道郑樱桃究竟是怎么跟石虎说的,总之数日后再相见,太原王对自己的态度要亲近了许多,并且很快又将别部七百多人转拨到了陈川麾下。
只是陈川还没能熟悉新领的士卒,石虎便即擂鼓聚将,下令兵发平阳了。
此时石生已黯然返回了襄国,则并州诸将,除了新任刺史续咸续孝宗以外,俱为石虎故吏,包括:参军王续、张群、朱轨,部将郭太、郭荣、郭权、张貉、张豺、张熊、王华、尹农、陈川,等等。
此前既然击败了拓跋鲜卑,掳获无数牛羊——马匹当然也不少——石虎乃大肆扩充军备,要求领内十八岁以上男丁都要服役,参加训练。刺史续咸反复劝告,说并州才得安稳,又当农忙之时,就不应该召集兵役啊——秋后再服役行不行呢?石虎当即瞪眼:“若待秋后,平阳、河东粮秣也皆充足,说不定晋人要来攻我,何如我在秋收前,便主动发起进击啊?”
续咸道:“则如此一来,田中无人力耕,秋后恐怕难收……”
石虎撇嘴道:“田地哪年不可耕,何必担心今岁的收成?正当青黄不接之际,百姓难耐饥寒,不如来我军中吃肉——至于庄稼,老人、妇孺自可伺候。”
续咸苦笑道:“老弱如何能耐劳苦?农闲时或可应付,此际实难代耕。大王虽然掳获鲜卑牛羊无数,境内却无大片草场可以放牧,只是宰杀食肉,终有吃尽的一天。田土新辟,便即抛荒,恐怕明岁要从头再来——大王三思啊!”
石虎冷笑道:“我若能得晋地,平阳、河东,田土无尽,岂不比西河、太原更方便耕种么?我所处偏北,原本谷熟便比南方要迟,倘若晋人先收谷,大举攻我,被彼等突入境内,照样难得收获——还不如我南下去抢!”
就此驳回了续咸的谏言,续孝宗欲哭无泪,只得秘密上奏,弹劾石虎——不过他也知道石勒寄望石虎甚殷,八成是不会准奏的,说不定还要怪自己多事……你怪我最好,赶紧把我调回襄国去,我才不要跟这般粗鄙武夫共事!
就这样名为征役,其实四下拉伕——因为没多少人愿意主动应征——旬日间便召集起了数万大军,并合旧部,总计四万有余。石虎乃聚会诸将,对他们说:“我既得鲜卑牛羊,府库充盈,便当南下伐晋,复收平阳、河东。新卒方募,原计划再训练一个月,叵耐哨探来报,晋人将于介休、永安间筑垒——若待其垒成防固,破之不易也。
“是故当急南下,趁其虚弱,施以雷霆之击!且今秋粮未熟,据报关中储备也不丰足,裴先……裴文约必不能发大军东援,我复用朱参军之计……”说着话朝朱轨略略颔首——“使人赍重金贿赂虚除权渠。虚除虽受晋封,其实首鼠两端,今受我所请,当南下侵扰北地、上郡,也可牵制关中晋军,使不能遽援平阳!”
所以这就是咱们发兵的大好机会。石虎当即点将,命张豺为先行,郭荣为合后,多道并进,先南下介休,再谋入晋土。至于后勤输运——“还须有劳续使君。”
续咸满心懊丧,却也不不敢不应:“都在末吏身上。”
四万大军,汹涌南下,四日之后,张豺便率部先期抵达介休县城。他遣人南下探查晋人的动向,逼近新筑之垒,然后被一顿乱箭给射了回来。两日后,石虎率主力亦至,便即手按地图,听取张豺的汇报。
张豺说:“自介休南下永安,东西两道。西道汾水两岸,险峻难行,多处难以并马,晋人即于其最狭处,东西缘山立堡,并架飞桥以相勾连,控扼水面,委实难过……
“东道略宽阔,却须逾山,晋人乃于其南端建寨,并立堡四处,夹道而守——若有一二队人入驻,箭矢充裕,恐怕万军难越啊。”
石虎微微蹙眉,便问:“我闻讯即来,则晋人的工事已完备否?”
张豺说倒是还未完备——“西路二堡已成,飞桥尚未合拢。至于东路,四堡皆只起基而已,但其当道之寨已成,正于其北掘壕。”
石虎点点头,说:“西路不去管他,我又无舟船,无可经汾水逾越。只取东路,趁着晋寇堡垒未完之际,尝试一举以突破之!”
下令前逼山口立寨,然后明日一早,张豺先率三千兵去试攻晋寨。
这个时候,晋军在姚弋仲的指挥下,正督促着千余辅兵赶修工事——西道汾水两岸的堡垒是先修的,因为本来那条道路就极险狭,猜测赵军不会遣主力来攻,所以先修好工事,以策万全,就能够把精力全都放在东路了——至于战兵,只有他本部亲兵百余人而已。不过两日前张豺的哨探逼近之时,姚弋仲就意识到大战将至,急忙遣快马前往平阳去催促援军。
平阳到永安,道路平坦,一百三四十里地,轻骑两日可至,即便步卒,只要行动速度够快,有个三四天也总该赶到了。
但是没想到赵军来得如此之快,他这边还没能迎到援军,便见山岭之上旌旗招展,无数赵军汹涌而至。只是将近四十里的山路不是那么好走的,真要是急跑猛进,固然可以一个白天便即杀到面前,但估计也剩不下什么战斗力了……
故此张豺翻越山巅后,便即寻找稍为平缓处安营下寨,然后第二天一早起身,继续向前,当距离晋垒两里远近,又再停顿下来。
晋方四座堡垒仍未完工,但已经堆起了半人多高的墙垣,再依靠山势之险,足以作为弓手有利的防御基地。姚弋仲将正兵布置于正面,护守道路、堑壕,而从辅兵中挑选出能射的三百人来,置于墙垣之后,以为策应。
其实就当时的军队普遍编制来说,并无正兵、辅兵之号,只是后世分析史事给笼统地归类罢了。赵之辅兵,多是临时征召的农民,不但缺乏训练,而且往往连武器都不授予,只负责搬运粮草,协助扎营。裴军则严格区分了正兵和辅兵,按照后世的说法,所谓辅兵就是地方警察加预备役,农忙时屯田,农闲时接受训练,就算被调来建造营垒,也全都分给兵器。所以姚弋仲手下正兵虽然不多,辅兵仍堪一战,而且刀矛、弓矢齐备。
严阵以待之下,果然正午时分,赵军便整列杀将过来。姚弋仲凭高而望——晋营虽然扎在山路南侧,但非南麓,与身前两三里山道基本上齐平——不禁点头:“其列颇整,此为羯贼之精锐也。”
眼看敌军已入一箭之地,姚弋仲却并不下令射箭。对面张豺有些耐不住性子了,旗帜挥动,赵卒便即小跑起来。等到其前锋即将迫近第一道堑壕,后续兵马半数进入弓箭射程——因为山道狭窄,最多左右才能排开六七人——姚弋仲方才擂响战鼓。
鼓声第一通,左右垣墙后的晋卒纷纷探身拉弓,鼓声第二通,弓弦齐松——数百支羽箭从两侧四垒射出,交叉覆盖了赵军前阵。赵军中弓手亦趁机还射,但终究有垣墙为遮护,对于晋方所造成的威胁相当轻微,己方却因为路狭而猬集一处,几乎每箭都不落空,当即便倒下了百余人。
赵卒进迫之势为之一滞,晋营中正兵趁机前出,手挺长矛,将最前面正待越过壕沟的赵卒逐一点名刺杀。张豺见第一轮冲锋便损失颇重,被迫鸣金收兵,想要别谋良策。
可是有啥良策可谋呢?晋人所占据的地形实在是太好了,工事虽然未完,也已经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我继续这么打就是白送人头,倘若散兵而前……以这年月军队普遍的组织力和训练度来说,阵列一散,军心便乱,更别想破其营垒了。
张豺乃冀州土著,兄弟三人——大哥张貉、三弟张熊——都是盗贼出身,石勒入河北时投效麾下,所以他习惯于在大平原上作战,这山地战么……实在缺乏经验啊。
正在冥思苦想,忽然有兵来报:“大王请将军归营叙话。”
张豺闻言吃了一惊:“大王是何时遣汝来的?”从这儿到大营将近四十里地,难道是昨天半夜派你出来的么?要我回去叙话,那我还得走到今天后半夜啊……
传令兵拱手回禀道:“大王即在山上,请将军归自营叙话。”
第十七章 抄他老窝!
石虎发兵南下之时,裴该于长安城内,正抱着女儿在亲。
安娘也就几个月大小,被严严实实地裹在襁褓之中,裴该见了就不禁皱眉,说:“正当暑热,休要把孩子捂出病来。”荀灌娘道:“若不掖紧些,怕她受风啊。”
裴该不禁笑道:“赤日炎炎,室内也无风,哪可能受风呢?倒是捂得严了,恐怕热气难散,反易得病。”
荀灌娘朝他一瞪眼:“卿是男儿,懂什么养育婴孩?此乃家母所教也,难道不比汝有见识?”
裴该心说我就怕你把“家母”挂嘴边儿上!本来一个荀崧跑来长安,就够我闹心的了,偏偏你娘也跟着来了……本来你一抬出娘她老人家,我就该退避三舍,但伸手入于襁褓,摸摸闺女身上,确乎很热,他护女心切,乃不肯退步,说:
“我家乡有俗谚,说:‘若欲小儿得安,常带三分饥寒。’岂非见识?!”
其实这是后世流行的话,不过估计荀灌娘也不可能跑闻喜去找人打听——裴服倒是从闻喜出来的,但他一大老爷儿们,没听说过类似言语也很正常啊。
荀灌娘听得此言,果然疑惑:“实有此语么?”她倒不怀疑这是丈夫现编的瞎话,如此通俗,以裴该世家子弟的出身,应该不是那么容易编得象的……裴该观其神情,倒不禁暗自惭愧——就连枕边人也不能说真话,而要严守穿越的秘密,这活着实在太累啦。
趁机就小心翼翼地解开安娘的襁褓,小家伙当即把两条粉妆玉琢的肉臂就伸出来了,挥舞小拳头,呀呀而叫,仿佛在说:“阿爹救我!”裴该不禁哈哈大笑,当即抱着女儿就又是一顿猛亲。
荀灌娘似嗔实喜地说:“休教保大看见,否则怕会嫉妒其妹。”
裴该一挑眉毛:“他才多大,如何能生嫉妒心?”
荀灌娘冷哼一声:“我幼小时,家父但爱长兄,我亦难免嫉妒呢!”
裴该疑惑地问道:“我还以为,丈人宝爱卿,更在卿兄之上……”
“哼,那是因为阿兄长到十四五岁,忽然不肯遵从父命,每日顶嘴,我那时却乖巧,家父这才移爱于我……”
裴该点点头,心说也对,男孩儿一进了青春期,首先不耐烦而想抗争的就是父权——啊呀,我也有儿子,现下就很顽皮了,则再过十来年,会不会也跟自己顶牛呢?
还是闺女好啊,闺女是爹的贴身小棉袄!
就听荀灌娘问道:“夫君,近日是否又将有战事了?”
裴该倒是也不瞒妻子,只是反问:“卿是如何猜到的?”
荀灌娘道:“为猫儿这几日常来找我诉苦,说杨清既入枢部,公务便日益繁剧,这半月间更是难得归家……我暗遣裴服前去窥探,果然杨清整日操劳,倒不是有意疏远猫儿。想枢部是统筹战事的,则其事繁,想必大战将至了。”
裴该一边哄着闺女儿,一边点头道:“诚如夫人所言……杨清此人,于统筹上倒有些才具,可惜经验尚且不足,故而劳累繁忙,待得大战过后,便可宽松些。教猫儿不必挂怀,其婿在长安再繁忙,总比领兵远征,夫妻数月间不得相见要好吧。”
荀灌娘也不禁点头,说:“若止小别,还则罢了,却唯恐其战阵上有所闪失,使闺中人忧思难禁……此番大战,夫君是否也要亲临前阵啊?”
裴该蹙眉道:“且看战事如何发展……如今,我却也说不准。”
夫妇二人正在说话,忽听室外裴服禀报说:“裴长史、陶司马求见。”
裴该赶紧把女儿递还给妻子,然后整顿冠服,出至大堂与二人相见。裴嶷直截了当地禀报道:“游子远有急书来,云虚除部会集兵马,有南下侵扰之意……”
裴该不禁冷哼一声:“杂胡无信,果然来了!”
虚除部可能会骚扰晋地,对此长安行台早就有所预料。虽说虚除权渠接受了晋朝上郡太守的册封,终究不过是虚名羁縻而已,无论长安还是洛阳,都还不能牢牢地掌控这股势力。从来胡部明受中国之封,其实三天两头侵扰、抢掠,类似事情史不绝书,只要别太过份,乃至于破城屠邑,中原朝廷一般也就行文申斥一下罢了。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你若有实力膺惩肇事胡部,也就不会仅仅授以名爵来羁縻之啦。而对于胡部来说,我把东西抢到手,然后找个理由,请人上书申辩一番——比方说不是我干的,是盗贼所为;或者是地方官欺压我部牧民,所以牧民自发地反抗——乃至于直接请罪,宣誓下不为例,这事儿自然而然也就过去了。
从来羁縻统治,是不可能完全保证地方不受侵扰的,只是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把可能遭受的损害尽量减少而已。对于朝廷来说,这是无奈之举,对于当道官僚来说,这是最简便的方法,当然啦,具体到受害的老百姓……朝廷和官僚才不会在乎小民百姓的死活呢!
只要死得别太多,不影响到国家征税就成。只要胡部别杀到世家大族头上,不戕害官吏,朝廷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人只记得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了,却不知道当陈汤、甘延寿献捷长安之时,丞相、御史皆“恶其矫制”——你是无令发兵的,其罪莫大!郅支再怎么蹂躏西域,终非中国本土,又根本影响不到朝廷,加上他也通过都护表态了:“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你们那么多事儿干嘛?幸亏是打赢了,倘若打输了,朝廷颜面何存哪?
裴该对此自然是深恶痛绝的,然而具体到虚除部,他为了全力西攻石赵,也只得暂且容忍这颗毒瘤——但若以为寻常事,甚至于不加警惕,那就不合适了。因此暗命行部、商部,通过往来上郡的商贾,详细探查虚除等部氐羌的动向,知道去冬河西地区气候寒冷,牛羊多死,则今岁诸胡南下抢掠的可能性就很高。
同时石虎也有可能暗中联络和煽动虚除部,以便牵制关中晋军,方便他攻打平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