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勒胡马-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便羯赵之兵多为将有,支屈六麾下也换过好几碴人啦,正经参与过当日蒋集岗之战,如今同在林虑城中的,貌似不是很多……且同僚多知我为晋官所逼,来投石氏,具体是怎么个逼法,仇怨有多深,没谁有兴趣知道,更不至于会在华人面前告我的刁状吧……
  昔日蒋集岗之战,支将军对敌的乃是裴氏,而如今包围林虑城的,则是祖氏之兵,他们相互间通传消息,直至把我给揪出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仔细想想,这个险值得冒啊!
  于是当日晚间,陈剑便暗开林虑东门,把华骑给召了进来。支屈六得报大怒,破口大骂道:“这狗贼,我不恨其投华,而恨其假装忠勇,称欲与我共死,而转眼便即卖我也。即便死而化身恶鬼,我也必索此狗贼性命!”
  至于赶紧设法通知华人,说这个陈剑你们可别信啊,他当日曾经为我做向导,在蒋集岗大败过你们皇帝的军队,甚至于你们皇帝几乎就因此罹难云云……支屈六还没那么小心眼儿,头脑中压根儿就没有起过类似想法。
  于是华骑进城,将支屈六及残余数百羯兵团团包围在衙署之中。支屈六挺矛悍战,往来冲突,先后捅杀华兵十数人,直至翌日天明,不管华将冯铁如何呼喊劝降,始终不肯屈服。
  冯铁急了,便命于衙署外堆积柴薪,纵起火来。等到烟焰漫天之时,果有不少羯兵冒烟突火,狼狈逃出,但既然失去了墙垣的障蔽,又岂能是华骑的对手啊?多数都被当场射倒、捅翻,只极少数重伤后被俘。
  冯铁询问支屈六的状况,俘虏报称:“火起不久,将军自知不免,便于署内望东北方向而拜,然后自刭矣。”
  于是等到火息烟止,翻捡残垣之下,果然只找到一些焦黑的尸体罢了,不知道哪个才是支屈六……
  报至洛阳,裴该不禁唏嘘——小支啊,你最终竟然是落得这般下场……
  想当初身在羯营之时,裴该与支屈六所打的交道最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靠支屈六撑腰和遮护,他才免受程遐、曲彬等人的折辱,继而还能设谋逃出虎穴……即便自知是敌非友,接触时间长了,也总难免会产生一些感情吧——如今虽喜其败,却实不忍其死。
  并且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比较深入的了解,裴该也觉得支屈六本质上是不坏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个忠厚人咧。抢掠地方,杀戮百姓之类恶事,非止羯、胡,即便当时很多晋人军阀,甚至于如今转为华朝名将的——比方说郭默——也都没有少干,既是性格使然,亦为环境所害。象支屈六那样,自己当时跟他说说三国的史事,言及刘备之爱民(为了情节精彩,好吸引听众,裴该基本上是按演义的套路来给支屈六等人说古的),他深以为然,并还能够稍稍检讨自己的过往所为,那就颇为难能可贵了。
  支屈六非胡、非羯,祖上来自于西域,可能是月氏的一支,又为石赵大将,本来裴该曾经想过,要把他留下来作为榜样,以便尽快消除降胡、降羯对华朝政权的敌视——羯族还则罢了,各类胡种繁多,肯定是杀不完的,且于妇孺,裴该也严禁部下擅杀。所以说,支屈六你老实呆在上党,等我派人前去接收就完了吧,何必要到太行以东去求死呢?
  但为了自家的军心士气,裴该自然不可能严责祖逖杀俘之事——尤其既为情势所迫,祖士稚又杀得不是太多——也不可能要他留下支屈六的性命来。而且冯铁上奏,说曾经使士卒呼喊,要支屈六自缚出衙署来,保证不伤他性命——为的是将此羯赵重将献俘阙下,比较好看——支屈六却根本不予回应……
  则其乃自求死,我又岂能拦阻得住啊?
  是故对于献城而使支屈六自尽的那个陈剑,裴该并没有什么好观感——当然也不至于恼恨,终究对方反正来投,可赎前愆,也可作为榜样。于是如冯铁所请,使枢密省拟奏,给陈剑中校衔,留在冯部听用。
  至于这小子乃是自己当年蒋集岗战败的元凶祸首……裴该哪里晓得!
  就理论上而言,裴该是曾经在临淮城内假装纨绔,见过陈剑一面的,但当时下面乌压压跪坐着数十名坞堡主,或其所遣代表,他怎么可能对其中之一印象深刻,竟至将近十年后仍然念念不忘呢?且陈剑之名又属大路货,并不特殊,所以裴该根本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的联想。
  ……
  且说冯铁既下林虑,破灭支屈六所部,便即带着陈剑等人折返回来,与祖逖会合,再攻襄国。华军已颇疲惫,再加上守城的羯兵凶悍忒甚,导致一连半个月,祖士稚都不敢再发起全面进攻,只是建造了一些投石车,每日向城上倾泻木石而已。
  但是这年月临时建造的投石车威力有限,尤其准头太差,真正能够轰损城墙的几率很低,且羯兵早将城内房屋拆毁大半,搬运木石,随破随堵,华兵根本就来不及趁势攻城。祖逖因此上奏朝廷,请求委派能匠前来,助造器械。
  ——听说裴该……不,天子曾经使徐渝等改造过投石车等各类攻城器械啊,说不定只要派几名工匠过来,或者哪怕遣人送图谱过来,便可使战局有所改观呢。
  奏上不久,计算日程,裴该还未必能够见到,洛阳方面即遣一队车马来至前线,领头的乃是兵部司库司丞孙珍。
  孙珍孙士圭,晋时为尚书令史,芝麻绿豆般小吏,因为暗中依附裴诜,为其驱驰,故而得裴诜所荐,转武职入兵部司库司担任了副职,官正六品——此等于华晋禅代之际横向勾连,沮晋事而拥华主的小吏,如孙珍、张异等等,不少都在新朝连升数级,成为了各部门的中坚力量。
  孙珍拜见祖逖后,便将出制书来,说:“天子诏下枢省,乃遣末吏押运器械来至军前,相助元帅破襄国城。”
  祖逖大喜,心说我跟裴该真是心有灵犀啊,我刚想让他给我调点儿人员物资——而非兵马——过来,他同时就也想到了。这孙珍既是司库司的官僚,负责军事物资的整备、储存和调运,那他所带来的,多半是用来制造攻城器械的重要部件吧——不可能整运——希望还有图谱。
  谁想查验几辆大车上的货物,却只是一些黑色粉末和药材……
  营中诸将尽皆疑惑,先问孙珍:“这黑色粉末,得非火药么?”孙珍点头说是。然后又问:“则别运来些草药,又有何用啊?”我们这儿粮食不大够,伤药还不怎么匮乏呢。
  孙珍先不回答,却反问道:“前日元帅上奏,云围羯贼于襄国城内,而石勒为省食粮,逐出平民,则如今城中,都是羯赵的官吏、将兵,少有百姓——此言果然么?”
  祖逖怫然不悦道:“既是上奏,岂敢有假,欺瞒天子啊?”
  孙珍笑笑,说:“是天子先使我问祖元帅此语,为圣心仁厚,不欲多伤百姓也。”随即一指那几车药材,说:“既如此,可用此物,助元帅破襄国而擒石勒!”
  于是按册检点车上药材,包括草乌头、巴豆、狼毒、竹茹、麻茹、砒霜等类,各二三百斤不等……


第二十九章 敌之忠臣,我之寇仇
  围城之中,胡、羯都已存死志,唯独胆战心惊,难以安眠的,是那些“赵人”官僚。
  其实当日华军尚未合围,石勒逐出城内居民的时候,就有不少官吏改了装扮,混在人群中打算落跑。只是小吏还则罢了,朝臣中有名之人,羯赵兵将多半识得其面,哪儿那么容易让你逃走啊?
  比方说律学祭酒庾景,就被赵兵给逮了个正着,押着来见石勒。石勒不禁叹息道:“卿以为赵必亡乎?今冀、幽两州犹奉朕号令,若能死守襄国,逐退华寇,我尚有用得着老先生处——何以这便欲弃朕而去啊?”
  于是不顾庾景磕头如捣蒜,下令将其就在大殿之上斩首,复悬首级于城门上,以儆效尤者。
  可是终究拦阻不住,还是跑了不少人,只是等到华军彻底合围之后,那真是想跑都没机会了……张敬、徐光等出身贫寒,自知降华也不会有什么好结局,仍肯为石勒谋画、奔走;而那些出身略高一些的,则只能闭门垂泪而已。
  就中荀绰来见裴宪,问说景思啊,你看这城究竟能不能守得住哪?天王说只要逐退华寇,还有望重定幽、冀两州,是不是太过一厢情愿了?
  裴宪叹息道:“此问君心中自有答案,何必试探于我。”顿了一顿,又道:“虽然我等前日劝说天王,遣使江东,约与晋王共伐华寇,奈何但见使去,不见使归……尤其天王又不肯去尊号。今华势正炽,祖士稚将数万之众,直入长驱,既围襄国,岂肯轻退?即便粮尽而稍稍南却,我又何来兵马复定幽、冀两州,防其复来啊?
  “赵之亡也,不在今岁,便在明岁……我倒望其今岁便亡,否则围城日久,将士饥馁之下,我等即望粗食而不可得矣。”
  荀绰点一点头,便道:“今岁亡也好。我等只须谨守门户,候华人来,归降便了……终究与张敬、徐光等寒庶不同,我等乃世族大家,亲朋遍布洛阳,或能在华主面前为之缓颊,免于一死……尤其君为华主叔父,必可逃过大难。”
  裴宪摇头道:“君可继作《晋后略》,有此书在,即便身死,亦能流芳千古,况乎未必死……我则不同,我与文约将出五服,向来疏远,又从未谋面,岂能因此求免……”
  荀绰说再怎么疏远,终究是本族亲眷啊,你们都同一个祖宗呢——“闻令弟文冀、公演等,俱于华仕至高品,爵封郡公,其与华主,不也是疏族远支么?”
  裴宪苦笑道:“休说文冀、公演……彼等只会忌我,岂能救我啊?前和伯齐之死,便可知其心矣!”
  和伯齐就是和济,华朝肇建前不久,被荀氏叔侄踢出来当替罪羊,旋为裴嶷构陷而死,其罪状当然是指使明达,谋害了裴丕……但是和济为什么要谋害裴丕呢?理由是他跟羯贼暗中有所勾结,牵线搭桥的,正是裴宪裴景思!
  晋时高门,往往互为姻亲,而不会轻易搭理寒门庶流,或者哪怕只是第二等家族,所以高门之间,兜兜转转,多半总能挑出些亲眷关系来的。如晋初京陵公王浑,就曾将一女嫁给裴楷为妻,生下裴宪,又将一女嫁与和矫为妻,生下和济——所以和济跟裴宪是嫡亲的姨表兄弟!
  ——其实王浑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卫恒,生下那个原本历史上被看杀,这条时间线上被裴该“骂杀”的卫玠。
  就理论上来说,和、裴既然有亲眷关系,那么裴嶷你下手就不该那么狠辣,即便因为情势所迫,只能杀和济以止谤,也总得给亲戚一个相对名誉的死法吧?结果不但诬和济通羯,还拿他裴宪当幌子,则裴文冀、裴文约叔侄于裴楷一系根本不存在善意,由此可明矣。
  西裴(裴苞、裴粹)和裴宪出自同一位祖父(裴徽),东裴(裴武、裴嶷)之祖则是裴辑,裴该的曾祖父是裴潜;则血缘既疏,向无往来,再加上裴楷—裴宪这支实在也没别的什么人了,那裴嶷、裴该等,还有多少大可能性仍旧顾念同族之情呢?
  裴该此前就勒令族内,把裴宪这支给除了籍了;且在裴宪想来,越是大家族,内部支系争斗越凶,已有东、西两裴在,岂能容忍再加进一支去啊。故此他才对荀绰说,你们荀氏还没除你的籍吧?则你尚有活下去的可能性,我却非死不可!
  二人正在商量着呢,忽听城中喧哗声大起,随即有家奴来报,说华寇进了城了!
  ……
  祖军的疲弱之态,石勒自然有所察觉,所以他才一直死扛着,既不肯降也不肯走。
  其实在三台战败之后,襄国之南,再无险阻,便有臣僚劝其出狩——也就是逃跑的相对名誉些的说法啦——蘷安建议到上党去,因为有太行山为凭,相对要好守一些;徐光则建议到幽州去,地远难越,华军不可能北追不止。
  然而石勒却坚拒了群臣的谏言,说:“昔洛阳破,晋主亦不肯走,难道朕反不如司马炽乎?!”
  群臣心说司马炽那是不肯走吗?那是走不了吧……
  主要石勒考虑到,倘若自己留在襄国,尚能坚诸将吏守城之心,若是主动逃亡,麾下多半会一哄而散——你瞧刘曜弃平阳而逃,身边儿还剩下几个人啊?他如今究竟跑哪儿去了,我都没能打听清楚,大概是在河套附近的某个犄角旮旯里吧……
  而且我能跑哪里去?去上党吧,固然可倚山险而守,但也被封闭在谷地之中,再无复兴、发展的机会啦。且等到华人彻底镇定了冀、并,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展开钳形攻势,区区上党、乐平二郡,能够将出多少兵马、食粮来,我怎么抵挡得住?!
  跑去幽州吧,虽说华人可能暂时无法紧逼,但慕容之势正盛啊,倘若与刘琨合力西进……我宁死于华,绝不死于鲜卑!好歹裴该、祖逖都是文明人,不至于过份地折辱于我……哪怕只是尸身。
  当然也有那看得清大局,但拎不清眼下形势的家伙,竟然提出请石勒以去尊号、降封为王做条件,去跟华军和谈——其实也就是投降——当场就被石勒下令推出去正法了。
  等回到后宫,石勒不禁对程后叹息道:“昔在宁平城下,我坐帐中,晋之王公大臣环拜于外,就中也有裴文约……不想十年之间,天地更换,他倒在洛阳城内安坐。然我岂肯往拜啊?死,易事耳,降主之名,绝不可担!”
  但随即他也垂泣道:“我纵横半生,王公也杀过了,天子也做过了,虽死又有何憾?大丈夫轰轰烈烈而生,复轰轰烈烈而死,天福也!只可惜汝等亦必随我而死……”
  随即连连跺脚,说:“悔昔日不杀裴该,复不听右侯之言,我死可为后人之戒——敌之忠臣,我之寇仇,不可留也!”
  然而这等颓唐之态、失望之语,石勒只肯在妻儿面前发泄一二,而面对臣工、将卒之时,却始终昂头挺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并且随着战事的胶着,石勒也逐渐觉得,赵未必遽亡,我亦未必遽死——只要能够守住襄国,暂时逼退祖逖,或许真有重定幽、冀的机会,亦未可知啊。
  幽、冀两州,目前理论上仍属赵国所有,但国家机器已经彻底运转不灵了,流民遍道、盗贼纷起,冀州大概超过一半城池,幽州也有三成左右的城池,全都无人管治,即便剩下的城邑,赵兵也只能闭门谨守而已,就连近郊乡、亭都无力也不敢履足。要把如此混乱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重新镇定下来,使民众、土地可为自家所用,绝非一件轻松之事。千头万绪,困难重重,就连石勒本人偶尔想起来,都会觉得脑仁儿疼。
  难吗?肯定是很难的,但石勒自己给自己打气——再难还能难过昔日我等唯一二十骑,从汲桑而投公师藩之时吗?
  但那终究是后话了,首先必须得牢固地守住襄国城,且待华人先撤,日后事,可再作筹谋——可惜张宾已经不在了!因而石勒领着蘷安、孔苌、王阳等将,谨守城池,以待华军疲惫或粮尽而退。
  且说这一日晨起,他觉得脑袋有些发蒙,身子有些发沉,欲召御医前来诊治,却报宫廷医者都是赵人,早在一个多月前就陆续出城落跑了……郭敖闻讯,便推荐自己营中的医生简道简至繁来为石勒看诊。
  石勒上下端详简道,依稀认得,便问:“卿昔曾投我而入‘君子营’中,可是么?”简道叩首道:“诚如陛下所言。”石勒随口又问道:“则卿投效既早,又懂医术,为何今日才是军中一小吏啊?”
  简道当即回复道:“为臣不肯依附程仆射,乃至沉沦下僚,无望升迁……”
  这话半真半假——简至繁本身没啥本事,即便懂点儿医术,也没法跟正经御医相提并论,别说程遐了,就连张宾、徐光等人都不怎么瞧得起他,即便他想贴上去依附,那也得人家肯搭理啊。然而简道投羯已在十年以上,当初“君子营”中,便常可见其身影,按道理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光熬资历,就够升任郡县之职了吧。
  只是程遐、张敬、徐光等各植党羽,所要安插的人实在太多,谁会想得起一个毫无用处的简至繁来呢?
  徐光曾经一度被程遐斥之于外,张敬则唯程遐之命是听,故此前些年执赵政的文臣,以程子远为尊,则简至繁当然会把不得升迁的怨气,全都归之于程遐了。如今程遐被迫出外,不在朝中,他正好在石勒面前告上那厮一状。
  石勒也不禁慨叹道:“都是程遐误朕……朕若专任右……太傅,何至于此!”
  简道胆子本小,捅了程遐一刀后,便不敢再鼓唇舌,赶紧上前去给石勒把脉。完了说:“陛下不过小染风寒而已,但安养贵体,微臣再开几剂汤药,五日后便可痊愈。只是今日风大,陛下不宜再出宫登城去了。”
  简道自去写方不提,石勒则急召蘷安来,说我偶染风寒,听说今日风大,就不上城去了,城守之事,一以委之爱卿。随即又问:“华寇仍旧以投石机,妄图破我城壁么?”
  蘷安点头称是,随即微微苦笑道:“投石机无甚准头,城壁自可随破随补,只是士卒每日负盾登城,亦难免有所死伤,乃稍稍生出惧意来也,不可不虑啊……”
  祖家军临时建造的投石机,结构比较简单,强度也不大——按照后世的规制,多数属于“单梢砲”——只能往城上抛掷些三四十斤重的石弹,别说准头太差,十难中一了,即便得中,除非正好砸在已有破损之处,否则对城壁的损害也相当有限。
  只是登城护守的士卒,偶尔会被石弹砸中,虽然数量不多,每天也有这么五六个甚至十来个人。固然这种数量的损耗,赵军完全禁守得起——起码得六七个月不停地砸下来,才能予守军以重创吧——但只要中弹,即便不死,也必臂断腿折,围城之中,基本上就没有存活的可能性了,这对士气多少是个打击啊。
  理论上碰到这种情况,守方就应当派精锐突出城去,尝试摧毁那些投石机。只是华军近日不敢再蚁附攀城,自然有大把的兵力可以专门来保护投石机,蘷安也曾经尝试过两回,却如同踢中铁板一般,不但无功而返,抑且伤亡颇重,就此不敢再出城去了。
  于此,石勒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他原本还计划着自家也于城上搭建投石机,与华人对射,只是军中工匠多是“赵人”,多半陆续跑散了,剩下的难肩重任,所造投石机不但射程有限,而且多不过三四射,便会散架……华人的投石机可是往往能用一整个白天的。
  故而对于蘷安的禀报,石勒只能权当没听见,急忙转换话题,提醒道:“今日风大,须防华寇射火箭入城,纵火烧我。”
  蘷安说这倒请您放心,华寇从前又不是没尝试过放火箭,但——“沿墙十丈内房屋,皆已拆毁,食粮亦储于安全之处,即便华人建云梯近城,纵放火箭,亦于我无伤也。”而且你投石机距离城壁两百步之遥,若建云梯放箭,起码得近到百步之内吧,那我城上的弓箭也能射到你了——难道就你们会放火吗?云梯可都是木头搭的。
  石勒这才定下心来,可谁成想蘷安去不多久,突然有军士来报:“华寇登城矣!”


第三十章 毒计
  蘷安辞别石勒,领兵登上城墙,四城巡视。
  此际王阳护守西城,桃豹护守东城,支雄护守南城,吴豫护守北城,孔苌警护城内,李寒禁卫宫廷,而由蘷安总统四方守备。
  果然他还未至城上,就听说华人按惯例又把投石车给推出来了……
  最近十来天,华军不再攻城,只是遣人四处伐木、取石,在营中打造投石机,每日辰时便于某方城壁前推出数十具来,轰击不休,往往要等暮色四合,方才收去——其间也时有自损,多半都能临时再替补上。
  今天这些投石机,据说出于东垒,故而蘷安便急向东城而来,同时也派人去提醒守西城的王阳,要他警惕华人行声东击西之计。
  投石车自营中出来,要推至距离城壁约二百一十步的地方,因为榔槺沉重,虽然下置六轮,仍然极其迟缓。而且等运到位了,还需要卸去车轮,打桩固定,并由数支小队围绕警护,所以直等蘷安登上东城,跟桃豹见了面,第一轮石弹还没有正经砸过来。
  城上守兵也都有了经验,多数手执大盾,遮护自身,并且分开两腿,略略屈膝,随时打算跑路——石弹飞行速度相对箭矢要缓慢得多,只要瞧准其落点,及时避开十步左右,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受伤啦。
  离城堞稍远一些,木石堆积,也有不少羯兵做好了随时搬运材料,修补城墙的准备。
  蘷安抵近城堞,手搭凉棚,远远眺望,桃豹急忙提醒他:“蘷兄身份贵重,切勿冒险,要防华寇暗箭。”
  祖逖此前尚有力量猛攻襄国之时,就已经大致将城壕填实,把城外羊马垣也都给扒了,故而能于夜间派遣零星精锐弓手潜至墙边,伏地不动,候天明时,自下往上,暗箭射杀守将。虽说一旦放箭,必然暴露行藏,既在城壁之下,多半是回不去了,但若真能伤到羯军重将,必可重挫其士气,这个险值得冒啊。
  月余之间,陆续有六七名羯将因此中箭负伤——死的倒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