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勒胡马-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足够了。
  因为淮河流域基本地形还是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不比蜀中,蒋集岗上这条小路,比起昔年邓艾率军偷逾的摩天岭,就有如后世国道之比乡间土路一般。支屈六虽是北人,在中原各种复杂的地形中打仗也非止一日了,一听陈剑的描述,当场得出判断:“此计可用!”
  支屈六虽然忌惮裴该有诸葛亮之能,但并不能确定裴该就身在蒋集岗,他判断自己所面对的,可能只是裴该麾下某员偏将而已——作为一州之主,裴该未必会离开淮阴城啊。想那诸葛亮初出祁山,也曾错用马谡,即便对面不是马幼长,我也未必能比张俊乂,终究有这名上天赐予的向导,可以突出敌侧,赢面还是相当大的。
  倘若没有陈剑的及时出现,不但献图,还指出来一条秘道,估计支屈六一听说蒋集岗有晋军屯扎,在观察一番地形后,就直接掉头回去了——裴先生料敌机先,凭险设阵,我就算兵比他多,又有啥用?不如去休。
  可是如今有一条隐秘的小路在招手,支屈六素来胆大,不惮行险,不禁就跃跃欲试。于是他分出一百精锐骑兵,以陈剑为向导,约定鸣镝为号,到时候侧翼骚扰,以乱敌心,正面再展开猛烈的突击,不怕不能赢得此战。
  所以在蒋集岗正面,胡军的两次冲锋才如此疲沓,根本没用全力——当然啦,受地形所限,想使全力也未必使得出来——就是既想牵绊晋军,吸引其注意力,又怕遭受太多无益的损伤。要等游军真的翻过蒋集岗,射响鸣镝,才会真正发起迅猛冲锋。
  一直到鸣镝响起,支屈六都还不知道裴该也在蒋集岗。一则是距离太远,裴该又没有立马阵前,所以瞧不清楚;二则虽有“都督徐方军事”的大纛飘扬,问题支屈六不认识字啊,他手下倒也不全都是文盲,还有几个半文盲,但没人想到过要提醒主将……
  支屈六只是觉得,对面之敌颇为勇悍,进退趋避也颇有章法——果然不愧是裴先生带出来的士卒啊,几乎为我平生所见晋卒中最强悍者!
  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时辰,眼瞧着红日已然西斜,光芒开始昏暗起来,胡汉游军终于在陈剑的引领下登上了蒋集岗,随即整顿队列,放出鸣镝,然后便朝着岗北便直扑过来。好在此坡虽缓,灌木却多,牵绊了马足,使他们不能放胆疾驰,否则怕是裴该还没回过味来,就会被人乱箭射成筛子了……
  但即便如此,侧翼胡骑数量很少,主要目的是动摇晋军固守之心,冲乱晋军的阵列,所以还隔得老远就开始放箭了。羽矢从天而降,落在晋阵之中,当即便有六七人惨呼倒下,数量虽然不多,士气却为之一夺——眼瞧着正面敌人就要冲过来了,这侧面又遭到突袭,我只能瞄一个方向,这可如何是好啊?同袍们能够挡得住敌人,援护好我的侧翼吗?
  晋阵当即大乱,有几个胆怯的甚至抛下长矛、弓箭,转身就跑。
  这也是古代军队的通病了,顺风仗人人能打,一旦遭遇挫折,或者遭受到意想之外的攻击,还能够保持整列完整、死战不退的,一百支军队里都找不出一支来——即便祖逖,也不可能用短短半年时间,只靠着几次小规模剿匪行动,就训练出处变不惊的强军出来的。
  裴该不禁大吃一惊,当即举起竹杖来,朝着才从自己马旁跑过的一名小卒肩上狠狠抽下,口中大叫:“都不要动,退后者斩!”估计他那伞盖和大纛太显眼,正面瞧不清楚,侧面蒋集岗上的胡骑可是看得分明,随即他又这么叫唤了一嗓子,当即便有数箭直朝裴该射来。
  好在距离尚远,箭未及身,其势便衰。但独有一箭,直奔着大纛就来了,只是略有些偏,被旗角迎风一扫,便即跌落,无巧不巧,箭羽扫中了裴该坐骑的左目。那畜牲当即嘶鸣起来,一尥蹶子,险些把裴该拋下地来。
  裴该所骑的这匹,不算什么好马,基本上就没有上过战阵——一则好马性劣,裴该自忖未必驾驭得住;二则他是不打算亲临前敌,舞刀冲杀的,故此把好马都让给了军中战将——受惊后当即奋蹄长嘶,随即转过身来,四蹄撒开就落荒而逃。裴该被迫伏低身体,双手紧紧搂着马脖子,好玄没给颠下来——幸亏有马镫辅助,否则堂堂裴都督怕是跑不出一箭地去,就会翻身落马,摔个七昏八素……
  裴该既逃,大纛立倒——掌纛的小校必然也跟着主将跑啊,这一跑起来,还怎么可能把旗帜稳稳地直立起来?晋军本来就已经开始混乱了,见此情景,瞬间崩溃,几乎是人人转身,个个弃械,跟着都督就直朝淮阴县城方向狼狈而逃……


第四十六章 空城计
  战马才一掉头,裴该就不禁在心中长叹道:“完了!”早知道我就不到蒋集岗来啦!
  他虽然把指挥全权都交付给了刘夜堂,但自己一军统帅的地位是不会变的,立于阵中,必然成为众兵卒关注的目标,大纛向前,则人人奋勇,大纛若缩,必士气跌落……如今自己这么一跑,无疑大纛也会跟着跑,那还有可能继续保持阵列不散吗?
  说起人心、士气这类无形的因素,裴该终究身带着两千年的经验,不论执行经验,仅仅认识程度,真不比当世名将为差。那些以为只要人多就能打胜仗、士气易鼓而难泄——或者起码己方是如此——的废物,即便是武人,估计水平也比王衍之辈高不到哪里去。
  所以裴该当即便意识到:这仗败了,而且败得很难看!我怎么就如此倒霉呢?初次将兵就吃这么大一个亏?不但未能挫败敌势,而且这一败逃,说不定连淮阴城都难以守备,经年心血,将瞬间化为乌有……如今只能期望敌军数量不多,还无法快速扫荡整个淮阴县,我赶紧领着残兵逃去射阳吧……然后,便只能行文向王导求救了……
  想必败报传至建邺,王茂弘一定笑得很开心吧。
  眼前不禁浮现出王导那张严肃刚正的面孔,虽然完全想象不出那厮得意地笑起来是什么德性,但……不行,我丢不起这个人!裴该一面尝试勒停坐骑,一边在心中默默地算计,最终下定决心:老子不退!就去守淮阴城,能守一天是一天,倘若祖逖闻讯能够及时赶回来,或许尚有亡羊补牢的机会;否则的话,战死就战死了吧!此番穿越,已经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历史了:祖逖提前北伐,石勒延后建基,郗鉴落于敌手……说不定蝴蝶翅膀效应传播,就能比原本历史的走向要更好呢?倘若如此,死又何憾!
  而即便历史进程没能变好,反而更加糟糕,反正我死都死了,也就不必去喟叹啦。
  他忙着勒停坐骑,但是坐骑奔跑之势才刚一缓,就又被败兵所冲,再次提速,裴该的马术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终究不是打小便生在马背上的胡人,结果勒勒停停,停停走走,等终于彻底稳住了坐骑的时候,一抬头,前面都已经是淮阴城西门了。
  好吧,终于逃回来了,赶紧进城去防守吧。
  眼瞧着西门缓缓打开,吊桥放下,败兵们一拥而入。当然也有几个胆大一些的,瞧见都督停了马,便即围将上来,挺械守卫——也有空手的,因为武器早跑丢了。裴该一瞧这样可不成,士气如此涣散,即便都逃进城去,恐怕也没啥胆量登城御敌啦,耳听得城上隐约传来卞壸的声音:“使君请快进城!”裴该不禁把牙关一咬,当即拨转马头,然后踩着镫直立起来,高举竹杖,扯着嗓子大叫道:“都不要乱,有序进城!”
  他终究是一州之长,全军之帅,这一声喊多少发挥了一些作用,聚拢到身边来的兵卒越来越多。裴该随即跳下马来,大吼一声:“都是这孽畜,载我脱阵,罪不可绾!”随即拋下竹杖,就腰间抽出刀来,用尽平生气力,朝着马项就是狠狠地一刀捅去。
  刀入皮肉,鲜血标出,那畜牲惨嘶一声,当即侧向软倒,倒扯着裴该一个趔趄,赶紧松手放刀——他实在没力气再把刀拔出来了。
  又是马嘶,又是血标的,这一幕惊到了众军,还在跑的逐渐放缓了脚步,聚拢在裴该身边的也就此略略定下神来。只见人影一晃,甄随又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了,一把揪住裴该的膀子:“都督快走!”
  裴该喝道:“休得慌张!”随即问他:“刘夜堂何在?”
  “率部断后,但恐不能久——都督还是赶紧进城去吧!”
  裴该一伸手:“将汝的刀与我。”
  甄随闻言愣了一下,低头瞥一眼自己手中武器,随即松开裴该,顺手从身旁一名小兵手里抢过刀来,交给裴该。裴该接过刀,“刷”的一声便朝脖子上一撩,众人惊呼声中,却原来只是把帽缨给削断了。
  随即他一把扯下头盔,又再扯下巾帻,狠狠地掷之于地,大声说道:“后退者斩!我虽为一军之主,亦不能外于军法,理当割发代首!”
  这当然是学的曹操,为的是严明军法,也稳定人心。当下一把揪住自己的发髻,“刷刷”两刀便即割断,然后俯身捡起巾帻来,重新戴上——因为披头散发的实在太难看了,你就这么一副狼狈相,还怎么可能得到士卒的尊重?
  一边整巾帻,裴该一边关照甄随:“汝速速整列,有序入城,以免胡骑追来,众皆丧命。”撤和逃终究是不同的,有序撤退速度反而会比较快,真要是败兵蜂拥入城,人人争先,说不定就造成“交通堵塞”了,最终谁都别想回到城里去。
  甄随说:“都督请先……”
  裴该朝他一瞪眼,大声喝道:“我为主将,自当断后。如有一卒尚未入城,我绝不入!”声色俱厉,眼中若要喷出火来。
  甄随自从跟了裴该,还从来没见主人发过那么大火,脸色如此狰狞,即便他再怎么浑不吝,也不禁略略打了个寒战。而且甄随相貌粗豪,其实人很聪明,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主将坐镇城门前,先让士卒整列进城,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要是先走了,后面我还能否弹压得住,实在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啊!
  无奈之下,只得躬身领命。
  ……
  支屈六算不得当世“名将”,但终究是一员“宿将”,对于战场节奏的把握颇有一定水准,再加上他天性粗豪,不甚计士卒死活,故此鸣镝才响,当即指挥所部,从正面对晋阵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一般军中较多这类将领,尤其是草莽出身的,平日甚为体恤士卒,就算比不上吴起“吮疽”,也颇能想士卒之所想,急士卒之所急;但一旦上了战场,只要能够取得胜利,死多少人都是不在乎的——所谓“慈不掌兵”是也。平常善待士卒,正是为了战时能得他们效死,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们战时不死,难道还真盼着老来退伍归乡吗?
  鸣镝刚响,对方晋阵还未见得散乱,这时候若当面发起冲锋,必然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倘若对方指挥得当,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拦挡住侧翼奇袭兵马,那时候再发起进攻,胜算就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以死几个就死几个呗,能够打赢了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主力骑兵朝前一冲,晋阵才刚开始有所散乱,很多晋兵还没有反应过来,本能地开弓放箭,冲在最前列的胡骑当场便栽倒了十数人马。但是很快的,只见对方阵中一面大纛朝后退却,随即全军崩溃,胡骑乃得坦坦地排开拒马,冲入敌阵,就此挥舞刀矛,开始大砍大杀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别说刘夜堂了,即便祖逖在此,也再无回天之力。好在刘夜堂经验丰富,驭兵得法,及时在身边聚拢了百余名悍勇的士卒,且战且退,尽自己所能迟滞敌势。刘夜堂很清楚,倘若全军崩溃,一并转头奔跑,他虽然骑着马,也未必就能比步兵逃得快到哪里去,而且正因为骑着马,目标还大呢,生命安全完全得不着保障。而若是能够暂且阻遏住敌军一段时间,等对方冲锋之势稍缓,那就有机会逃出生天啦——当然了,这会儿围绕在身边的核心士卒,可能连一半儿都未必能够剩下。
  终究是裴该先逃的,他刘夜堂若能保得刺史安全返回淮阴县城,有很大可能性将功抵过——当然前提得是裴该不诿过于人,不推他出来当替罪羊,不过既然祖逖如此看重裴该,想来不至于如此黑心——而若裴该遇难,他就算能够活着逃走,又有什么脸面再去见祖逖呢?故此急切中招呼甄随:“速去保护都督,我来断后!”
  刘夜堂的勇战,果然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胡骑的追击速度,使得大逃散没有演变成大逃杀。不过他也仅仅支撑了半炷香的时间而已,身旁士卒越打越少,最终只得拨转马头,落荒而逃,而且才跑了不远,就故意翻滚下马来,钻到路边灌木丛里去了。相信胡骑正忙着追杀败兵,不至于弃了马专门来搜捕自己。
  胡骑这才放胆追杀,沿着道路一直杀到淮阴城西门外,一路手刃晋军败卒不下百人。当先几骑正在疾驰,远远望去,只见城门洞开,陆续有败兵逃入城中,正打算趁势冲杀进去,夺得首功呢,忽见吊桥前站着一个人——咦,这家伙不忙着进城,为啥脸是朝着咱们的方向呢?
  此人虽然没戴头盔,却身穿一身亮银的铠甲,还系着大红的披风,一瞧就是将而非兵,而且身份地位绝对不低。此人手中也无利刃,只把着一支三尺竹杖,以杖支地,背朝城门,面朝胡骑追来的方向,还抬起手来遮着眼眉,遥遥眺望。
  这时候红日西沉,正好从胡骑身后的方向投射下万丈余晖,难道是这家伙眼睛有毛病,被夕阳映照得瞧不远,竟然没有见着咱们吗?
  正感疑惑,就见那人远远地竟然咧开了嘴,象是在笑,随即提起竹杖来,朝着自己的方向召了一召,甚至还有几个字随风飘过来——“来,来,来!”
  随即那人便转过身去,大摇大摆地踏上了吊桥,朝城中走去。步子迈得挺大,腿脚不似有毛病,但与此前追杀的败兵不同,却走得非常稳当,甚至有些纡缓,仿佛身后不是追敌,而是自家部属一般,那人在招呼部下跟随进城呢。
  这人是疯了哪,还是瞧错人了?不应该啊……再看城门仍然洞开,毫无关闭的意图,即便那人已经过了吊桥,吊桥也没有再拉起来的迹象。几名胡兵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速度,然后等追到吊桥边——对方恰好进城——几乎同时勒停了坐骑。随即面面相觑——这不对啊,难道说……城里有埋伏?!
  算了,就咱们几个人,即便没有埋伏,只要城守兵心志不乱,组织尚存,贸然追进去危险系数都挺大的,还是等将军过来再说吧。
  ……
  裴该信守了自己的承诺,确实是最后一个进城的。他左脚才刚迈进城门洞,就被甄随一把给揪住了——“都督莫非腿软,如何不肯疾行?若是存了死志,不如将首级赏与老……末将,末将好去向胡人邀功!”
  这当然是气话,裴该狠狠地瞪他一眼:“休得胡言!”不等甄随再说什么,他就赶紧吩咐:“传我将令,谁都不得关门、收桥。”直到这时候,他才终于加快了步行的速度,几乎是一溜小跑地就冲过了门洞,转身攀上了城墙——他倒是想跑得更快一些的,只可惜身上铠甲太重了……
  短短数息的功夫,支屈六便即率领主力来到了淮阴城下,一瞧前锋兵马都簇拥在吊桥前,不肯再进一步,不禁愠怒,喝问道:“何不趁势攻城?”有胡兵伸手指点:“将军请看,大门不闭,吊桥不收,恐有埋伏啊。”
  支屈六定睛细瞧,也不禁深感疑惑。正在这个时候,忽见城头探出一个脑袋来,手中竹杖朝他一招:“不意故人至此,请快进城,我当准备酒食,款待支将军!”支屈六眯着眼睛打量了一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呀,裴先生……”
  可是随即他就笑起来了:“裴先生以我为司马懿么?”我即便没有司马懿的谋略,胆子可比他大多了,尤其你曾经给我讲过“空城计”的故事啊!倘若我不知道那段“史事”,或许还真被你的计策所迷惑,不敢进城呢,既然听你说起过,还怎么可能上当?
  当即大叫一声:“裴先生,君的琴在哪里?小童又在哪里?不使老军洒扫,如何见君的诚意?”一挥手中长刀:“诸军勿疑,此乃空城,特以惑我耳。且随我杀进城去,擒获裴该,准汝等屠掠,三日都不封刀!”


第四十七章 退敌
  诸葛亮“空城计”之事,倒也并非小说家的向隅虚构,原出《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裴松之的疏,说郭冲曾言亮五事,其中之一就是那场“空城计”,除了诸葛孔明在城头上抚弹瑶琴这一桥段外,与后来小说中所写差相仿佛。当然啦,这事儿不老靠谱的,裴松之接下来就加以驳斥了,道理很简单——诸葛亮一出祁山,对阵的是曹真、张郃,根本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儿嘛。
  汉末三国,其实倒也真有“空城计”,主角是江夏守将文聘文仲业,反角是江东之主孙十万。此外还有一场“空营计”,原理相同,主角是赵云赵子龙,反角是曹操曹孟德——就是经过那一仗,才传下来“一身是胆”的成语。
  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孙权和曹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疑多诈,所以才会上“空城”、“空营”这种当,倘若换个鲁莽人,或者实诚人,大概这手虚招就无用了。故此郭冲编出“空城计”之事来褒美诸葛亮,才会把反角设定成司马懿,结果被裴松之一眼就瞧出了破绽——若改成曹真或者张郃,估计就连普通听众都无法取信啦。
  可是这回裴该面对的是支屈六,既鲁莽,又实诚,加上曾经听说过“弹琴退兵”的故事,所以略一犹豫,便即指挥大军踏过吊桥,朝着城内汹涌杀来,还鼓舞士气说:“杀进城去,擒获裴该,准汝等屠掠,三日都不封刀!”
  当下胡骑人人踊跃,个个争先,尘沙扬处,便直入淮阴西门。可是当先几骑进了门一瞧,对面还是一片城墙——原来这么小一座城池,竟然也是建构了瓮城的。
  所谓“瓮城”,就是在城门内外再加筑一道城墙,呈方形或者半圆形——一般是半圆形,与原本的城墙、城门连通起来,从上面看仿佛瓮口,故名瓮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工事,不但攻方因此而必须打通两道城门,而且在两门之间,空间狭窄,难以容纳大众,也方便守方于城墙上射箭加以杀伤。
  不过一般的瓮城都建构在城门外侧,所以远远的一瞧就能知道——城门位置凸出来一块啊——只有极少数瓮城构筑在城门内侧,必须打破城门,才能发现。而且就理论上来说,象淮阴这种小城,一般是不建瓮城的,因为实在太费工了。
  然而祖逖很不放心裴该、卞壸的军事能力,生怕自己一走之后,一旦遇警,淮阴将不可守。淮阴丢掉还则罢了,邗东的屯垦地可是他在立足兖、豫之前,最重要的粮秣来源,一旦县城倾危,屯垦地很难不受波及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祖士稚就压根儿没想在徐州留下什么后方根据、粮草基地,照样毫不畏缩地一头向西方撞去;但历史已然改变了,基地既然立了起来,那谁也不舍得轻易放弃。故此对于淮阴的城防,祖逖花费了相当大的心思,外有城壕、羊马墙,内部也特意建造起了瓮城来。
  且说胡骑冲入淮阴西门,远远地瞧见了瓮城,众人心中都不禁“咯噔”一下。因为瓮城的城门是关闭的,想要破门而入,必经一场流血厮杀,但与外侧的城门不同,瓮城门前,城墙呈全包围状态,理论上守城的士卒可以全方位三百六十度地朝下放箭,真正防不胜防。还要继续往里冲吗?第一拨闯进去的,丧命的机率可实在太大啦。
  当先数骑这么一犹豫,速度便不由自主地放缓了下来,后面的胡骑撞将上来,队列多少有些混乱。就在这个时候,最先冲进瓮城的几匹战马突然长声嘶鸣,随即侧身翻倒,把马上骑士全都给掀落尘埃。
  随即四面城墙上发一声喊,无数旌旗竖立起来,乱箭如雨而下。倒地的几名胡卒当场被射得如同刺猬一般……
  倒幸亏支屈六没有冲在最前面,见状不禁大吃一惊,他心说:“怪不得裴先生敢于弄险,原来是将计就计,果有埋伏!想想也是啊,我听过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那便是他讲授的呀,他自己怎可能不记得?”想到这里,不禁毛骨悚然,赶紧下令:“撤,快撤!”
  正在朝前急冲的骑兵想要在狭窄之处勒停坐骑,继而转换方向,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都是身经百战、弓马娴熟的锐卒,混乱了一阵,绝大多数还是都撤出了城门洞。支屈六耳畔听得“吱哑”声响,貌似是绞盘转动,想要扯起吊桥……他急忙奋力鞭策,纵马冲上了吊桥,“啪啪啪”马蹄声响,终于顺利地冲出了生天。
  裴该在城上扶堞而望,不禁“哈哈”大笑,一扬手中竹杖:“支将军何去之急也?”
  ……
  那么裴该果然在城中预先设下了埋伏吗?怎么可能……
  一则城内只剩下了陆衍“蓬山营”不到五百人,才刚败逃进城的“厉风”、“劫火”二营兵全都跑得筋骨酸软,外加组织散乱,根本就不堪用;二则裴该此番出征,压根儿就没想过会败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