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乞丐王(草稿)-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光缓缓的朝着殿内大臣扫了一眼,这才不慌不忙的说道:“韩大人以五万兵马一日一夜连下五城,此举大振我朝之威。”说着,略一停顿,又道:“可诸位有没有想过,韩大人率领的可是刚刚从楚地之战中抽身的疲惫之师。占领巴东五州,更多的是打了蜀军一个出其不意。孟氏父子经营蜀地四十多年,根深蒂固,钱粮众多,带甲之士数十万。如此强势蜀军,岂是区区五万劳师能征服的?一旦朝廷王师与蜀军陷入僵持,粮草供给必定困难,到时候就是朝廷大军无功而返之日。”
说到这,赵光义转身拱手,正色道:“皇上,如今我朝尚未做好对属地征伐,臣弟建议,即刻派人入蜀。趁着如今的优势,以巴东五州为价码和蜀地孟昶谈判,以换取钱粮供奉。”
此言一出,殿内鸦雀无声。
赵光义乃皇帝的亲弟弟,深受赵匡胤的信任。别看赵光义此时只是个开封府尹,官不大,可地位之高无人能及。
随着赵光义的发言,形势变得微妙起来。
被赵光义盯着的几名大臣,终于忍受不住,哆哆嗦嗦的站了出来,说道:“晋王之言大善,我朝确实未做好伐蜀的准备。”
“微臣附议……”
一个,两个,三个……
不一会的功夫,殿内大臣分成了两派,是战是和争论不休。
两方各有各的道理。如今形势大好,但若是要彻底的吞并蜀地,就需要大量的钱粮、军队的投入。在刚刚平定楚地之后,不得不说这是个冒险。可若就这样放弃,众人又有点不甘心。错过了这次机会,下次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眼瞅着底下的争论,赵匡胤暗自摇了摇头,眼光自然而然的朝着到赵普望去。不知何时,如今的赵普也不像以往那般爱出主意,似乎有些事都藏在自己的心里。难道当了宰相之后,就连赵普也变得小心谨慎了?这让赵匡胤有些失望,君臣之间似乎已经变得陌生起来。
想到此,赵匡胤吓了一跳,赶紧摇头抛开脑中骇人的想法,微微笑道:“则平,说说你有何高见?”
赵普瞥了眼身旁的晋王赵光义后,缓缓抬起头,恰好撞上赵匡胤那柔和的目光,心下不禁一暖。
略一沉吟,肃然道:“启禀皇上,依微臣之见……战!”说着,半转身面向殿内文武,大声道:“打铁要趁热,微臣建议朝廷即刻发兵增援韩大人。如今韩大人占据巴东五城,手下兵马五万不足,既要防备蜀军的反扑,又要分兵控制无座城池。巴东之地乃蜀地门户,只要控制此地,进可攻,退可守。若是放弃的话,将来再想进入可就难上加难了。”
“赵大人,言之有理。”薛居正大声附和。
随着赵普这位当朝宰相的发言,主战一派变得气势十足。
“吕爱卿,你是兵部侍郎,你有何看法?”赵匡胤笑呵呵的问道。刚刚赵普的话,令他很满意,相当的满意。这才是一个深的自己的信任的宰相该有的担当,到目前为止赵普还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吕余庆想了想,咬牙道:“微臣赞同赵大人的意见,朝廷当立即出兵增援韩大人。”
“立即出兵。”主战派大声附和。
“啪……”赵匡胤一拍桌子,长身而起:“好,既然如此,那朝廷就战,立即发兵。”
第342章错误的决定?
随着征西大军占领巴东五州的消息传出,整个汴京城震动了。
朝堂,坊间,议论纷纷,一片叫好之声。
与百姓不同的是,朝廷加速忙碌起来,大宋朝的战争机器卯足了劲的运转。
一道道旨意从皇城发出,中书省,枢密院,兵部,工部……各州节度使,全都为大宋朝的这场灭蜀之战动员起来。
文德殿。
就如何支援韩旭的征西大军,底下的一帮将领争论不休,讨论了半天也没一个结果。
见此,赵匡胤很是不满,大步来到那副天下态势图前,手指地图,训斥道:“你们一个个实在是太小家子气,这点你们远远不如韩旭。眼光不要只盯着韩旭占领的巴东地区,即便是增援巴东,难道你们就只能看到从巴东入蜀?”
韩旭的行军路线,是刘备入蜀的进军路线。这一点,底下的将领全都看出来了,一个个围着这条路线大做文章。可他们忘了赵匡胤的目的是要灭蜀,既然是灭蜀难道就只有这一条路吗?
“说你们小家子气,你们别不服气。”赵匡胤回到了当年领兵征战南北时的将军气势,命令道:“吕爱卿拟旨,命韩旭为西川行营都部署,伐蜀东路大军主帅,同时任命枢密承旨曹彬为东路大军监军,即刻领兵三万增援韩旭。”
东路大军?难道还有其他路大军?
果不其然,紧接着赵匡胤手指沿着地图上移,直到西北的凤州这才停下,狠声道:“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副都部署,北路大军主帅,领兵六万出凤州,南下汉中。”
出凤州入汉中,这是当年魏国大将邓艾灭蜀国的行军路线。
此言一出,低下的将领们两眼大亮,赵匡胤不亏是行伍出身,这眼光这气魄。两路大军伐蜀,十多万精兵出动,这是大宋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军事行动啊!
……
定下议计,赵匡胤单独留下了枢密承旨曹彬。
不久前,契丹六万骑兵进攻平晋,曹彬与李继勋等将领在城下击破契丹铁骑,这才被升为枢密承旨,调回京城。
望着眼前这位刚过而立之年,举止恭敬但却不失文雅的年轻将军,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事实上,曹彬是后周皇帝郭威的张贵妃的外甥,算得上是后周的皇亲国戚。然而,赵匡胤却偏偏对这位后周皇亲国戚记忆深刻。当年,赵匡胤掌管禁军,曹彬中立不偏不倚,甚至很少出门参与聚宴,这给赵匡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半响后,赵匡胤微微一笑道:“曹爱卿,当年朕常想亲近你,而你为何总是疏远朕?”
“扑通。”
“皇上恕罪!”曹彬双膝跪地,连忙道:“微臣是周室近亲,又任宫内职务,只想端正做官,害怕有所过失,哪敢妄自交结?
赵匡胤呵呵一笑,上前将曹彬扶起,果然是个正直的臣子。像曹彬这样的将军,可以算的上是大宋朝的奇葩,这人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个将军,更像是个文人。
想起对曹彬的任命,赵匡胤接着问道:“曹爱卿,对于此次伐蜀,你有何看法?”说着,见曹彬张了张嘴,一副预言又止的样子,不禁莞尔道:“无妨,尽管说便是。”
曹彬想了想,说道:“回禀皇上,微臣在辽州,听说过枢密使韩大人一些事。坊间议论韩大人行事似乎……似乎有点不拘一格。”
背后议论人当然不是曹彬的风格,可想起传说中一些关于韩旭的事情,他还是忍不住的多想了解点。毕竟今后他是东路大军的监军,韩旭是主帅,多了解点主帅的为人,以便合作顺利些。
然而话刚出口,却听赵匡胤哈哈大笑,这让他更加的不解了。
“曹爱卿,关于韩爱卿‘浪荡节度使’的名声想必你也听过了。”赵匡胤望着门外,很认真的想了一会,这才说道:“你说他不拘一格,这话也对。不过,你这话说得实在是委婉了点。韩旭就是个吝啬鬼,作为京城第一首富,还想着赚朕的钱;韩旭胆小如鼠,若不是朕逼着他上战场,他绝对不会去;他还好占便宜,去了一趟南唐,不知搜刮了多少贿赂;另外,他还好色,就连身边的小丫鬟都是一等一的美人……”
吝啬,胆小,好色,好占便宜……
曹彬满脸呆滞,简直不敢相信大宋朝的枢密使是这样一个人,而且这评价还是从皇帝赵匡胤的口中说出来的。
赵匡胤说着说着,最后连他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直到此时,曹彬似乎才明白了什么,心中的震撼程度简直比刚刚听到赵匡胤对韩旭的评价还震惊。
能被皇帝如此开玩笑的评价,这是个深得赵匡胤信任的家伙。
想到此,曹彬暗暗下了主意,只要韩旭没有明显的过错,他这个监军决定第一次违心的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事。
“当然,这小子也不是一无是处。”赵匡胤面色一改,认真的说道:“你放心,他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之前的守信,怀德,延钊,即便是苗训,个个和他关系铁得狠。”
“微臣醒得。”听到这样的话,曹彬基本上已经确定韩旭是个咋样的人了?韩旭喜欢的人,自然是掏心掏肺;韩旭不喜欢的人,那就是往死里欺负。一句话,就是敢爱敢恨。
聊了一会,赵匡胤换上便装,带着曹彬出了皇城。
皇城北面,一所精致的院落,从外面看上去毫不起眼,但进入之后,曹彬不禁眉头大皱。
院子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副武装的禁军几乎随处可见,而且从他们的样子来看,显然都是久经杀场的勇武之士。
“皇上,您怎么又来了,这里危险,赶紧离开吧。”苗训屁颠屁颠的迎了上来。
“朕的工部侍郎都能天天呆在这,难道朕就不能来看看。”赵匡胤摆了摆手,不以为意的说道:“行了,上次的事不能全怪你,只是我们没想到罢了。”
想起上次的事,两人都是心有余悸。自从将韩旭的炸药包作坊搬入工部之后,工部人员一次不小心的操作差点引燃炸药包。若是那次真炸了,皇城宫殿都得塌上几座。之后,苗训就将炸药包作坊搬出了皇城,赵匡胤派来禁军严格守护。
“见过苗大人。”曹彬一脸和气的朝着苗训拱了拱手。
“曹将军有礼了!”苗训连连拱手。和一本正经的曹彬比起来,苗训还是更喜欢韩旭这臭小子。
望着眼前忙碌的工匠,赵匡胤扭头问道:“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苗训点了点头,将两人带到后院里,只见几辆马车上盖着厚厚的油布,遮得是严严实实。
赵匡胤上前查看了一番,用毫不质疑的口气,正色道:“曹爱卿,这些东西你给朕带给韩爱卿。记住,你要派人严加看管,不能靠近任何的火源,哪怕是一点火星也不行。同样也不能被雨水给淋湿。这关系到朝廷大军能否顺利破蜀的关键。”
不能靠近火,也不能靠近水,就这几马车东西还关系到大军伐蜀?
曹彬没想明白,但他见赵匡胤说得如此慎重,一旁的苗训说到此物也是难得的一脸严肃,随即赶紧点头应是。
……
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从许州赶到京城,领了赵匡胤的令,带着两万马步直奔凤州而去,在凤州还有等待着他的四万雄胜军。
同时,曹彬领着三万大军前往秭归,由秭归登船,前往巴东。
“皇上,这曹将军和韩小子能相处得来吗?”望着曹彬离开的背影,苗训忍不住的说道。
一个文雅正直,两袖清风得连俸禄都能用来救济他人的曹彬;一个是偷奸耍滑,一丝便宜都不给别人占的韩旭。
想到此,赵匡胤微微一愣,似乎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第343章出兵抗宋
大宋十万大军压境,消息传到蜀地成都府,后蜀皇帝孟昶连夜带着嫔妃从摩诃池上的水晶宫殿赶回皇宫,召集众臣议事。
孟昶高居上座,大胖的屁股几乎占据了整个宽大的座椅。张嘴吃着身旁宫女剥了皮的瓜果,含糊不清的问道:“王爱卿,前些日子你不是说宋军不会大举进犯蜀地吗?怎么这回赵匡胤有如此大的动静?”
先前韩旭领军占据巴东五城,昭武节度使高彦俦兵败夔州身亡,蜀地诸将认为韩旭劳师远征,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只是派了一万步军支援渝州,只要占据着渝州,韩旭的水军就别想从长江转入嘉陵江。是以,孟昶也毫不在意,继续着他的潇洒人生,趁着春色撩人,带着嫔妃出蜀宫去摩诃池春游。
王昭远本是个无赖地痞,深得溜须拍马之能事。知道孟昶好美色,隔三差五的搜罗各地美女以供孟昶把玩。从一个出生卑微的市井小儿,一步步爬到了后蜀枢密使的位置。如此牛人,不得不说是个奇葩。当然了,提拔他的蜀主孟昶就更是个大奇葩了。
出身名门的蜀相李昊一直看不起王昭远,闻听此言,笑呵呵的出列道:“启禀皇上,王大人乃我蜀国诸葛,想必此刻定然已有退兵之计。”
此言一出,底下的文武个个忍俊不禁。要知道王昭远自打成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后,一直以当世诸葛卧龙自居。诸葛亮羽扇不离身,王昭远铁如意不离手。
如此讽刺的话,孟昶却偏偏没听出来,大喜道:“王爱卿既有计较,何不快快道来,难不成还想藏着掖着?”
看着笑意盈盈的李昊,王昭远恨不得一把将其掐死。
但能从一个市井之徒爬到枢密使高位的王昭远显然也不是一般人。略一沉吟后,怒气冲冲的说道:“皇上,这事都怪赵匡胤那小儿,微臣接到宋廷的旨意,当即派人在蜀地广贴告示,搜捕逃亡的蜀地旧将张从富。可没想到赵匡胤出尔反尔,竟然还是派大军来攻,这事分明就是他宋廷的缓兵之计。以搜捕张从富来转移我朝的视线,从而为宋军攻我后蜀赢得时间。”
“恩,不错,王爱卿说得有道理。”孟昶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这么说来,王大人的意思你中计了?”李昊呵呵一笑,若有所意的说道。
“你……”
王昭远语塞,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这样说来还真是他中了宋廷的缓兵之计。
李昊的话激起了王昭远泼皮无赖的作风,大步上前,铁如意直指李昊,一副要干架的态势,道:“怎么滴,老子就是中计喽,你能拿老子咋个样?今天老子就站在这堂沟,你碰哈我看看。不要以为你长得莽戳戳的,惹毛了我直接捡块砖头砸你娃儿脑壳上。”
“哈哈哈哈……”
满殿文武再也忍不住了,顿时笑翻了天。
“你……你……”李昊被王昭远骂得目瞪口呆,半天没反应过来。随即怒眉须张,转身立马朝着孟昶激愤道:“皇上,王大人在朝堂上口出污言秽语,有辱斯文,老臣请皇上责罚。”
蜀地和平已久,饱学之士众多。唐末中原战乱,文人学子不是逃亡南唐就是逃亡蜀地,是以蜀地文风甚行,就连孟昶都能做出《摩诃池上作》这样的名诗佳作。
文人喜欢聚众高谈论阔,指点江山,多将志同道合者引为自己。可时间长了,这种聚谈也会变得腻味。李昊等文人才子可以带给孟昶精神上的慰藉,王昭远的粗言秽语却能带给他别样的刺激。
被王昭远这么一插诨打科,孟昶眼睛都笑得眯起来,心情大为舒畅。同样,他也需要照顾老相爷李昊的面子,于是胖脸一正,故作严肃,训斥道:“王爱卿,这里是朝堂,不得再胡言乱语。”
嘴巴上这样说,但那忍禁不禁的胖脸,怎么看都是喜感十足。
王昭远占了便宜当即笑眯眯的应是,退回原位。
显然这样的事,在朝堂上也不知发生了一次。
不一会,朝堂恢复了秩序。
言归正传,作为蜀相,李昊再次出列,拱手道:“皇上,赵宋国运已启,不似后汉、后周,必将一统宇内。如今赵宋大军压境,为国之计,当仿效南唐,称臣纳贡。避免战端,又能护得孟氏蜀地,此乃上策。”
蜀地物产富庶,花费点钱粮纳贡也未尝不可,至少能保得孟氏蜀地。荆南高继冲,楚地周保权都还能活得好好的,即便南唐李煜不也继续过着舒适的日子嘛。
想到此,孟昶颇为意动,张了张嘴想说什么。
王昭远见此,立马出列,正气凛然的说道:“皇上,李国相这是卖主求荣……蜀道险阻,岂是宋军想攻就能攻下的?称臣纳贡一时,难道宋廷还能允许蜀地纳贡一世?做受人节制的臣子,还是做蜀地的皇帝,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你这是鼠目寸光,以一蜀地如何抗拒中原宋廷。”李昊反驳道。
两人的争论让孟昶变得犹豫不决。李昊的话没错,至少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可王昭远说得也有道理啊,难道还能称臣纳贡一辈子?即便自己想,可赵匡胤会这样想吗?一旦称臣纳贡,宋廷就可以一步步的削弱蜀地的实力,最后的结果难以预料。
见机,王昭远再次说道:“皇上,微臣听说赵匡胤在汴水旁盖屋舍五百余间,对外称‘当年曹操建铜雀楼以锁二乔,如今他要建别院供徐娥。”说着,见众人不明所以,嘿嘿一笑,接着道:“‘娥’当指南唐周娥皇是也,这‘徐’嘛……乃徐贵妃……花蕊夫人者。”
赵匡胤确实在汴水设立别院,也确实是准备给灭蜀之后,供孟昶族人居住,这样也能显得他宽宏大量。可这话到了王昭远口中就变成了赵匡胤欲霸占人妻了。
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一向自语仁义的赵匡胤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堂而皇之的说出口啊。但孟昶哪里还能管得了这些,要他钱财可以,要他百姓可以,要他土地也可以,可就是不能要他的‘花蕊夫人’。要他的花蕊夫人,不就是要他的老命嘛!
“哗啦……”
案几上的酒水瓜果被怒气冲冲的孟昶全掳到了地上,颤抖的手指着底下的一众官员,怒道:“赵匡胤小儿,欺人太甚。战就战,想我数十万蜀地男儿难道就挡不住区区十万宋军?”
在一群官员目瞪口呆之中,王昭远得意洋洋的说道:“皇上,对付宋军,微臣早已想好了计策。”
“哦?王爱卿,快说。”孟昶大喜。
王昭远先是笑眯眯的看了眼一脸憋屈的国相李昊,随后才惦着手中的铁如意,一甩衣袖,高声道:“赵廷两路攻属,那咱们也给他来个两路出击。皇上,微臣建议应派使者出使北汉,连汉抗宋。北汉和后周乃世仇,先前刘钧又与大宋潞州节度使李筠合兵攻宋,这仇延续到了赵宋身上,只需派人游说,太原刘钧必然出兵从北攻宋。”
“好主意。”孟昶大喜。
同时,就连李昊也没想到泼皮王昭远竟有此战略目光。
王昭远得孟昶赞赏,心下飘飘然,说道:“但这毕竟所需时日。如今大宋两路攻我蜀地,当务之急是召集蜀地精壮,以拒赵宋。兵分两路,主力赴汉中兴州府,以抵御宋廷西北大军王全斌。兴州府后方就是我蜀地剑阁,拥有剑门关的剑阁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便兴州府守不住,也可退防剑门,凭借剑门关的地势,定然能拒宋廷王全斌军。”
“好,好,果然不亏是枢密使,王爱卿所言大善。”孟昶狂喜,恨不得立马抱着王昭远亲上两口。又问道:“那从长江水道而来的韩旭军又该如何抵挡?”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王昭远意气风发,拿着铁如意的样子还真有几分诸葛卧龙的风姿。想了想,接着道:“我蜀地水军原本就弱,如今更是在巫峡被韩旭破寨,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先前的一万援兵以道渝州,如今只需再派个威望之人前往渝州,控制渝州就能扼制韩旭军入嘉陵江。入不了嘉陵江,他韩旭凭什么做他的刘备入蜀梦。”
满场的文武顿时都王昭远刮目相看,李昊大张的嘴巴,瞠目结舌。
若按照王昭远的想法进行下去,宋军能不能攻下蜀地还真不好说,凭借剑门和渝州防线,撑住蜀地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宋廷劳师动众的远征,这粮草就是个大问题,而蜀地不同,家门口作战,根本就无需担心粮草供给。
此时的孟昶对于任命王昭远为枢密使这件事是大为满意,这说明他知人善用啊!
既然是王昭远出的主意,那任命王昭远为主帅是自然而然的事。
王昭远也不推迟,算来算去这一战都不是没有把握,况且只要能挡住宋军的进攻,那他王昭远在蜀地的威望将更上层楼,彻底的压过蜀相李昊。
不过,王昭远在选择进军的路线上偷偷耍了个花招,剑门关的天险实在是有太大的优势了。于是王昭远口口声声坚持从陆地进军的王全斌更有威胁,毕竟当年邓艾就是从那里攻破刘婵的属国。
为了拍孟昶的马屁,也为了让孟昶让自己前往剑门关,王昭远更是推掉了大都督,只领副都督,而这大都督头衔被他推到了皇帝孟昶的头上。
孟昶大喜过往,遂任命王昭远为蜀军副都督,赵崇韬为监军,韩保正为招讨使,北拒宋将王全斌军。
说完了北面,自然轮到从大江而来的韩旭军了。
众人想来想去也没想到合适的人选,一时之间没了定论。
此时,高坐上的孟昶小眼一眯,心血来潮道:“既然朕是这蜀军兵马大都督,不若朕就御驾亲征可好,想必渝州城的将士定然群情高涨,誓死抗宋。”
话音刚落,底下文武顿时大骇,全都跪地高呼:“皇上,不可啊!”
在这个问题是,王昭远和李昊是一致的,孟昶如此心血来潮之举吓了他们一大跳。若是孟昶有个三长两短,那他们怎么办?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孟昶微微一愣,他也没想到底下尽然有如此多的人反对。刚刚被王昭远的大都督头衔说得心潮澎湃,现在仔细一想之下,刀剑无眼,还真是危机四伏。于是,也不坚持,借了台阶也就下了。
皇帝不去,那谁去?当然是太子呗。
王昭远有了灵感,再次为孟昶解决掉了这个麻烦。于是,一旁大不乐意的太子孟玄喆苦逼的被皇帝和一干群臣给推了出来。
太子挂了就挂了,了不起孟昶再立个太子就是,反正他儿子也不少。
兴许是有点过意不去,孟昶将蜀军大都督的头衔送给了太子孟玄喆。当然,太子挂大都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