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草稿)-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师道点头道:“丐帮江南分舵传来消息,李煜听闻风声,已经大大加强了大江沿线的防御,或许他想以大江天险阻挡我朝大军的南下。唉……可惜,这世间就没有任何攻不破的天险。西晋灭东吴,隋朝灭南陈,若是算上此次的大军南下,这已经历史上第三次以北攻南的统一战争。”

当然,吴师道看到的是三次,而在韩旭眼里可是有六次。后世的蒙古灭南宋,满清灭大明,当然还有太祖爷爷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六次的结果,无一不是实现了天下一统的大业。北统南易,南统北难!

此刻,吴师道突然想到了什么,双眼一亮,小声道:“旭哥儿,丐帮在江南还有上万人马。你说咱们要不要帮李煜一把……说不定将来……”

闻听此言,韩旭哪里还不知道吴师道打的小算盘,这老道士真是贼心不改,还想着浑水摸鱼。若是大宋行动不利,而南唐又抵挡住了大宋军队的进攻,两方将陷入僵持阶段,甚至是两败俱伤。到那个时候,说不定丐帮揭竿而起,联络天下“英雄豪杰”也好,“江湖草莽”也罢,打出一个新的江山。

“老道,你若是不想丐帮将来面对灭帮的境地,最好收起你的主意。”韩旭狠狠的瞪了吴师道一眼,极为严肃的说道。

“旭哥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你可别忘了,前些日子,你堂堂的朝廷郡王爷,赵匡胤还不是说关押就关押。”吴师道咬牙切齿道:“再说了老道也是为丐帮,为旭哥儿你着想。万一你出了什么事,你让小娘,淮秀他们怎么办?”

前些日子,韩旭被关押,虽然韩府的女子们知道他没事,可即便如此,个个还是担心得廋了一圈。要说服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弱点,而吴师道显然知道韩旭的弱点就在韩府的一帮女子身上。

韩旭的默然不语,让吴师道以为韩旭被他说动了心。于是,吴师道兴奋道:“旭哥儿,老道早就想好了,咱丐帮江南分舵、江北分舵、洛阳分舵、长安分舵……”

“好了,你让我再想想。”韩旭打断吴师道的话,低头陷入了沉思。

吴师道心下大喜,他不怕韩旭想,就怕韩旭不想。

此时,门口的家丁传来消息,曹彬求见。

吴师道微愕:“他来干什么?”

对此,韩旭也是相当的吃惊。要知道曹彬的“独”在朝廷上是出了名的,在京城里,除了皇宫,他就没踏入过一家同僚的府邸。没有任何的官场应酬,没有任何的同僚交际,即便是他的手下府邸,他也没有登过一次门。

可以说,除了皇城和曹彬自己的府邸,他就没去过别的地方。

然而,奇怪的是,曹彬今日竟然破天荒的登上韩旭的府邸拜访来了!

……

曹彬一身紫袍官服,出现在韩旭的面前。

无论是穿着的衣裳,还是佩戴饰物,全都一丝不苟。浑身上下,透漏着一股正气凌然的气势。身正不怕影子斜,说的或许就是他这种人。

“曹大人可是稀客啊!”韩旭笑呵呵的说道:“明个我得找范老大人说说,某年某月某日,大宋朝宣徽南院使曹大人登门布衣韩旭府,韩府顿时蓬荜生辉,这得让范老大人记录到‘资治通鉴’里。”

曹彬微微一愣,知道韩旭这是在拿他从来不去同僚府上的事来打趣自己,不禁苦笑道:“韩大人……”

“草民韩旭……曹大人可直接称呼在下韩旭。”韩旭故作认真的说道。

曹彬面露苦色,点头道:“那曹某就跟苗大人一样,称呼您为旭哥儿。”

程淮秀亲自端着茶水前来,看到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宋朝第一女将军,曹彬连忙拱手道:“程将军……”

“曹大人不必如此……”程淮秀站在韩旭身边,微微一笑道:“如今我不再是什么统领,将军哩。”

事实上,程淮秀之所以会亲自给曹彬端茶,那是因为她对曹彬的感激。当年韩旭在剑阁失踪,程淮秀带领着数千名淮扬军翻遍群山寻找。最后这些人更是直接退离了大军,留在剑阁的群山峻岭间。

私自离开军队,那就是逃兵。身为监军的曹彬对程淮秀等人可以说是网开一面,这是曹彬第一次违背了自己的治军原则。当然,为此赵匡胤不仅没有惩处他,反而很高兴曹彬难得的有了一次人情味。这倒是一件趣事!

“有倒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曹大人似乎刚从宫里出来?”

“就知道瞒不过旭哥儿。”曹彬也不废话,直接从身后拿出包裹放在石桌上打开。

包裹打开后,是一卷地图。

韩旭从那熟悉的描绘,一眼就看出了这是赵匡胤挂在文德殿内的那副天下地图。赵匡胤连这幅地图都赐给了曹彬,可见皇帝对此次的南唐之战多么重视。

曹彬盯着地图,面色渐渐变得凝重。短暂的整理了下思绪,指着地图说道:“皇上任命曹某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潘大人为都监,发水陆大军十五万南下……兵分三路,中路军由曹某和都监潘大人……”

曹彬完全不理会韩旭吃惊的表情,打开地图后就自顾自的说开了。

见状,韩旭倒吸口凉气,连忙打断道:“曹大人,行军部署乃是军中之秘。韩某不过一介草民,你这样告知韩某,莫非欲陷害韩某不成?”

程淮秀同样吃惊道:“是啊,曹大人你这是……”

曹彬微微一愣,洒然道:“无妨,皇上如此交代,曹某只是照做而已,旭哥儿听着便是……”至于程淮秀,本就是韩旭的人,曹彬也知道她不会外传。于是继续道:“中路军由曹某和都监潘大人率领,曹某率水军主力由江陵府顺江东进,潘大人率禁军步骑精锐直接南下和州,水陆大军在和州汇合;西路军由王明、米信率领,他们为池州和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南唐军,保障中路水军东进;另一路为东路军,由吴越王钱俶做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皇上已经派丁德裕前往吴越监军。”……

第414章宋军南下(下)

随着曹彬叙述着进军方略,程淮秀手拿炭笔不时的在地图上圈圈点点,写写画画。

见状,曹彬眉头微皱,这幅详细的地图是赵匡胤赐给他的,程淮秀此举倒有破坏圣物之嫌。然而他并未阻止程淮秀的动作,因为程淮秀似乎画得很认真,很仔细。

曹彬说完的同时,程淮秀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退到韩旭的身后,扶着轮椅将韩旭推到石桌前。

突然间,曹彬双眼大亮,眼盯着地图久久不能移开。

那一个个圈圈,一条条线条,将大宋的行军路线清晰明了的展示在地图上。即便是一个刚当上偏将的武将,也能清楚的明白此次的进军方略。“程将军,这……”曹彬仅仅一眼,就看出了此种地图标示的好处,心中顿时惊奇不已,看样子赵匡胤让他出发前来一次韩府还真是来对了。程淮秀低头看了韩旭一眼,微微笑道:“这叫地图作业,旭哥儿教我的。那三条线条是朝廷东路,中路和西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圈出来的地方是南唐的重点防守州府;打上X的地方是预设的敌我战场。”

“妙,简直是奇思妙想!”曹彬大赞道。

“一点小意思。”韩旭嘿嘿一笑道:“秀儿即便不当将军,也会是个好参谋。”

“参谋?”曹彬微楞。

“参与谋划!咱比较懒,剩下的事交给秀儿做就很不错,她聪明细心,做这事正好。”韩旭随口解释道。说罢,他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

三路大军,十多万水陆精锐,赵匡胤是下足了本钱呐!

东路的吴越军佯攻,牵扯南唐的润州和常州军。

中路是曹彬的水军主力和潘美的步骑主力,作为南下进攻金陵城的主力大军。

西路军的王明和米信,作为打援的军队,阻止南唐镇南节度使朱令赟的鄱阳湖水军由湖口入长江前往救金陵城。

佯攻加围点打援,全都齐了,不得不说赵匡胤和曹彬策划的这个进军方案相当的完美。

曹彬见韩旭点了点头,于是又道:“曹某的中路水军由荆南出发,沿江东进,越过湖口。首先必须攻下大江沿线的池州、铜陵、芜湖、当涂,才能在和州对面的采石矶架设浮桥,接应和州的潘美马步军过江。随后,主力直逼金陵城。”

架设浮桥?

韩旭闻听此言楞住了,他倒是确实记得历史上宋军南下用的就是前无古人的架设浮桥法,以特制的船只直接相连,铺上木板延伸到大江对岸。当时在平定李重进之后,赵匡胤意气勃发的就想直接南下攻南唐,而韩旭随口就提到了这种方法。

虽然赵匡胤最后被众人劝阻,但韩旭的戏谑之言却被赵匡胤暗暗记在了心里。不仅如此,他还暗地里派人观察长江的水纹,丈量长江的宽度,这才找到了最符合架设浮桥条件位置采石矶。

曹彬叹道:“此役最关键之处便是曹某的水军主力,从江陵出发顺江而下,在经过湖口之时能否不被朱令赟的鄱阳湖水军发现?”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南唐发现大宋水军南下,那必定是尽出鄱阳湖水军阻止!这样一来,奇袭金陵城的计划就变成了在湖口长江面和南唐鄱阳湖水军提前决战,这对大宋水军是大大的不利。

两方的水军可以交战,但交战的前提是曹彬一定要先将水军抵达采石矶,架起浮桥接应潘美军过江之后。

然而,上千艘战船,浩浩荡荡何等的规模,想不被守卫在湖口的南唐巡江船队发现,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

一旁的程淮秀同样也是眉头紧皱,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的她,自然明白此事的难度。长江说宽不宽,说窄也不窄。倘若天气晴朗,一眼就能看到大江对面。更何况是上千艘的战船,目标实在是太明显。除非遇到江面大雾,才有可能不被发现。可如今是初秋,有道是秋高气爽,江面还未到浓雾弥漫的季节。

突然,一直静静不语的韩旭,喃喃自语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闻听此言,曹彬急忙问道:“旭哥儿,什么办法?”

三路行军的方针是他和赵匡胤共同提出来的,可他们直到最后也没想到如何避开湖口南唐水军的监视。这也是赵匡胤让他来韩府的根本原因。倘若韩旭也没有办法的话,或许他们就得改变对南唐的作战方略。

如今听闻韩旭有办法,曹彬的激动可想而知。

韩旭难得看到曹彬如此失态的表情,顿时明白了他的来意!不过这事即便他不说,或许曹彬和赵匡胤早晚也会想明白。宋军南下实在是太重要了,无论是曹彬还是赵匡胤,两人的责任和负担太多,他们身为局中人看得自然没韩旭这局外人清晰明了。

“既然避开不了,那又何必执着与避开南唐的视线呢?”韩旭微微一笑道。

此言一出,曹彬陷入了沉思。

半晌后,他双目大亮,欣喜道:“果然不亏是韩元帅。”

这或许就是惺惺相惜。韩旭只是这么简单的一提及,曹彬就能马上想通关键。

“你们说的是什么办?”三人当中唯有程淮秀一时之间还没想明白。

见状,曹彬微笑着解释道:“旭哥儿的意思是,既然水军会被南唐发现,那么我们就无需偷偷摸摸,不如干脆敲锣打鼓的过去。”

“这样不是更容易被发现吗?”程淮秀更加疑惑了。

“呵呵……”韩旭看着眉头微皱的程淮秀,那娇俏的样子让他恨不得马上将其报入怀中亲昵一番。于是,耐心的说道:“秀儿还记不记得当年我们在扬州之时……我们在江面上训练淮扬水军,来来往往的都是南唐的巡江船队。他们有巡江船队,我们也有巡江船队呐!既然瞒不过他们,不如将水军弄成例行巡江的样子。从明天起,让朝廷水军加大巡江的规模,每日在江面上大张旗鼓的巡江,早出晚归,而且还要特地让南唐湖口的水军发现。当他们发现我们的水军大规模巡江成为习惯后,定然会放松警惕!”

说到这,程淮秀哪里还能不明白韩旭的办法。

这就是利用人的惰性,亦或说是习惯成自然。当每日都看到或者经历相同的事情后,就会对这件事习以为常。

“此办法很可行。”曹彬接道:“如今南唐就怕和我朝发生冲突,自打朱令赟接替林仁肇成为镇南军节度使后,整个南昌府的水军就失去了林仁肇时期的锐气。曹某前些日子收到淮扬军的奏报,我们的巡江船队遇到南唐水军,他们甚至会派人送来酒肉犒劳!唉……”

朱令赟此人没有特别的优点,但又没有特别多的缺点,和林仁肇的勇猛无惧相比,他实在是普通得很。一方面,朱令赟可以说是谨慎;但从另一方面说,那就是迟疑不决,不够果断。

手指沿着大江而下,韩旭微微抬头,盯着曹彬说道:“中路军越过湖口之后,就是大江沿线的池州、铜陵、芜湖、当涂,而这些地方都是必须夺取的地方。首战在池州,这是关键的第一战,同时也就是说池州必须靠曹大人您的水军独自攻下!”

曹彬神神秘秘的一笑,轻轻吐出六个字:“水陆协同作战!”

韩旭暗自苦笑,连这个都被曹彬给学会了。当年在进攻后蜀之时,他在曹彬的面前展露过淮扬军的水陆协同作战!没想到曹彬这家伙学得倒是挺快的!

于是,想了想又问道:“在采石矶架起浮桥后,接应潘美步骑过江,只要大宋的骑兵过了江,就能形成对金陵城的围城。金陵城高墙深,作为南唐的都城其防守自不必说,但攻下金陵,就是擒贼先擒王,从而能以最短的时间消灭南唐的反抗士气。”说到这,韩旭略一停顿道:“关键是采石矶的这座浮桥,这将成为我朝向南的补给通道,一旦被破坏,那么我朝十多万大军将陷入南唐的前后夹击之中。不知曹大人有何良策护住这条浮桥呢?”

“自古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战例有很多。曹操能赢得官渡之战,正是在于断了袁绍的粮道。”曹彬缓缓说道:“浮桥关系我军的生死存亡,曹某丝毫不敢大意。之所以有西路军,正是让王明和米信能够阻挡或者拖延住朱令赟的水军。倘若朱令赟的水军顺江而下,那么他们冲断浮桥,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赵匡胤的南唐攻略,可以说就是四个重点:一是架浮桥;二是围攻金陵城;三是阻止朱令赟水军救援金陵;四是吴越军骚扰。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赵匡胤和曹彬几乎大宋之兵,同时也算透了南唐的反应,可以说是做到了知己知彼。对南唐一战,此时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一番讨论后,曹彬缓缓收起地图,苦笑道:“韩大人这地图作业法实在是精妙,曹某佩服!可惜的是,这幅地图恐怕今后也不能用了。”

闻听此话,程淮秀微笑着上前,伸出芊芊食指蘸了点茶水,轻轻一擦,一小段线条消失不见。

“竟然可以擦拭?”曹彬大喜过往。

韩旭呵呵一笑,想起了当年没有橡皮的那些日子。倘若程淮秀这大美女蘸口水去擦拭炭笔记号的话,似乎才更有味道。

“在下预祝曹大人得胜还朝!”

“多谢旭哥儿,那曹某这就告辞了!”曹彬大感不须此行,不仅再次领略了韩旭非常人的想法,补缺了宋军进军方略的唯一遗憾,而且更是认识到了啥叫地图作业。或许以后要放弃自己那闭门造车的想法,多来韩府走动走动才是。

正当曹彬转身之际,闻听韩旭一句:“曹大人,请留步。”

“旭哥儿有事?”曹彬疑惑道。

韩旭略一犹豫,说道:“韩某有一不情之请,还想请曹大人能帮忙!”

韩旭的迟疑显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曹彬仅仅是一愣神后,随即认真的说道:“旭哥儿但说无妨。”

然而,韩旭并没有说话,而是在曹彬的疑惑中回了屋。

当韩旭再次出来时,将一封信郑重的交到了曹彬的手里。

“周嘉敏亲启?”曹彬不明所以。

“周嘉敏就是小周后,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韩旭刚刚犹豫的正是这件事情。前些日子,南唐使者韩熙载带来了周嘉敏的信。信中自然是男女想思之苦,可最后也只能感叹造物弄人。

如今宋军南下,韩旭犹豫再三还是让曹彬给周嘉敏捎去一封回信。

“这……”曹彬拿着这封信,犹如拿着个烫手山芋。给谁带信不好,偏偏是给人家南唐的皇后带信。

韩旭见曹彬迟疑,不紧叹道:“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封叙旧信,若是曹大人实在为难的话,那就当在下唐突了!”

“唉……”曹彬一声叹息,将信件塞入怀中道:“放心吧旭哥儿,曹彬答应了的事必定带到。”

“此事韩某原本并不想劳烦曹大人,可如今两国兵戎相见,曹大人或许是唯一能办到此事的人!”韩旭说道:“嘉敏身在南唐皇宫这是她的不幸,但这不是她的错。战事一起,兵戎相见。金陵城破之日,在下请求曹大人多为照顾!”

乱军之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韩旭担心的正是周嘉敏的安全。

然而,这话在曹彬听来,犹如惊天之雷。

南唐灭国,李家皇室必定是全部俘虏送汴京。李煜即便成了亡国之君,那也毕竟是皇族,其入宋后的封爵肯定不会低。无论是周保权,还是高继冲,他们可都是好好的当着宋朝的节度使。

优待李煜家族,这是曹彬这位主帅的职责!

曹彬当然不傻,从韩旭的行为看来,他明白这位周嘉敏定然和韩旭有着非一般的关系。

三日后,曹彬带着部分禁军悄悄离开了汴京城。他将从陆路前往荆南,汇合在洞庭湖操练的大宋水军南下。……

第415章浮桥起,兵临城下

习习凉风,秋高气爽。

御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穿上了长衣大褂,即便是汴河码头边的搬运工们,也都穿上了一身短打。早晚天凉,即便是干体力活的,也不能再像夏日那样光着个膀子卖力气。

然而,天气的降温,却未降低汴京百姓热情如火的内心。

整个大宋朝的京城,激情高涨,老百姓的情绪比那骄阳烈日的大夏天还要火热。

十日前,宋军攻克池州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直到这时,汴京城的百姓才知道原来朝廷的王师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南下了。

大宋朝统一天下的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怎能不让京城的百姓激动。他们依稀记得当年周世宗大军南下,夺取淮南。本可再进一步,却被一条自古而来的大江天险挡住了去路。

如今朝廷王师再次南下,面对大江天险,他们又该如何呢?

“捷报,捷报……”

“王师十万大军度过大江…”

一骑南来,沿着御街向北,直奔皇城。

街道上的行人全都停下了脚步,不由自主的让开路。

直到快马消失在御街尽头,他们似乎才反应过来。

“刚刚说的什么?”

“八百里加急?”

“王师过江了?”

……

“哄……”

整条御街沸腾了。从南到北,无数的百姓涌上街头,将原本就已经拥挤街道挤得更加不堪。此刻,无论是谁,只要是大宋朝的百姓,无不互相奔走相告,击掌相庆。

其中最欢的,当属那一批统一学子服的国子监太学生们,年轻、有学识、有激情!在赵匡胤那句“不以言论罪”之后,他们就成了拥护大宋朝廷最激进的力量。

……

文德殿内。

自从曹彬率领水军以巡江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度过湖口之后,赵匡胤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去。

池州之战,曹彬水陆协同作战,在南唐池州守将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一举攻克池州。中路军打赢了第一仗,同时也为宋军继续沿江东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在这一战之后,赵匡胤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因为曹彬将面临又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从来没有人干过的事采石矶架设浮桥。

……

“捷报,捷报……”“王师已过江……”

……

赵匡胤总觉得今日心神有点不凝,搁下手中的御笔,皱眉道:“则平,你听到什么没有?”

赵普放下奏折,竖起耳朵听了听,皱眉道:“皇上,似乎没什么事!”

“不对,刚刚似乎有人叫喊!”赵匡胤摇了摇头,再次倾耳细听。

……

“捷报,捷报……”“王师已过江……”

……

突然间,赵匡胤和赵普同时起身,两人相视而望,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巨大的惊喜。

“快传,快传……”赵匡胤激动得声音发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王师过江了,王师过江了……”

南唐的马步军在赵匡胤的眼里就是些乌合之众,当年他率领禁军两千铁骑,就能纵横淮南大地,赶鸭子似的追得南唐数万大军到处乱穿。如今,大宋的铁骑一旦过江,那拿下金陵城岂不是指日可待!

……

“皇兄捷报,捷报啊……”

刚出文德殿没多久的赵光义,恰好在皇城门口遇到了报捷的信使。如此向皇帝报喜的大好机会怎能错过,赵光义直接塞了两锭金子给信使,抢过捷报就朝文德殿奔来。

只见赵光义左手提着蟒袍下摆,右手挥舞中手中的捷报,边跑边嚷,那样子哪有半点平日里晋王的稳重样子。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现在,无论是赵光义还是赵匡胤,没人会在意这点!

“快拿来,朕看看!”赵匡胤离开龙椅,急步上前接过赵光义手中的捷报。

“皇兄,潘美大军过江了。”赵光义兴奋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