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草稿)-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时候别说是造反了,能不能保命都难说。

屋子里寂静无声,对于搜查追踪刺客之事,韩旭也帮不上什么忙,更何况现在还受了伤。

一会后。

赵普急冲冲的推门,赶了进来。

“怎么样?”赵匡胤双眼一亮,连忙问道。

赵普并未答话,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随手抹了抹嘴巴,气喘吁吁道:“守信那边已经将皇宫全部搜了遍,没有发现刺客。”

“延钊那边呢?”赵匡胤又问道。

“没有消息,内外城的范围太大,延钊那边应该没那么快有消息。”赵普摇头说道,想了想,又叹气道:“以延钊现有的殿前司的人手,对内外城,根本不足以做到滴水不漏。”

“通知侍卫司了没有?内外城,可都是由他们负责的,加上他们的人手,应该勉强能够。”赵匡胤忙问道。

一听这话,赵普顿时摇头苦笑:“此次韩通比谁都积极,未待我们通知,已经带着人马行动了起来。高怀德的马军负责内城,而他自己亲自带队外城的搜查。也许高怀德那边,还能有点希望,至于韩通,就不要抱有太大的指望了。”

韩通这厮,都这时候了,竟然还想着如何刁难赵匡胤。不过,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次倒真得是一次,搬到赵匡胤的好机会。

想到此,韩旭不由一阵头皮发麻,这刺客到底能躲到哪去呢?之前御街刺杀之后,他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消息灵通的丐帮和殿前司如何寻找,都未有任何蛛丝马迹。

“不能再等了,天亮之前必须抓住刺客。”赵匡胤长身而起,拿起桌上的长刀,欲亲自带人行动。

正在此时,一身戎装的石守信赶了进来,对着赵匡胤抱拳道:“赵将军,卑职无能。皇宫内已搜查了好几遍,并未发现刺客的身影。”

“可有抓到可疑之人,依我看刺客来去自如,这宫内,很可能有内应。”赵普问道。

石守信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抓了几个可疑的太监和宫女,审问之后,并无异常。”说罢,深深的看了韩旭,欲言又止。

这微小的动作自然没有瞒过观察细微的赵普,赵普见石守信的样子,顿时起了疑心,转头看了眼满脸不解之色的韩旭,问道:“守信似乎还有话说?”

石守信皱了皱眉,内心挣扎,默然不语。

赵匡胤见此状况,不由暗道奇怪,看了看面前的这三人,一个个似乎都心里有话。于是,大声笑道:“守信,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尽管说。”

石守信想了想,看韩旭朝自己点了点头,于是开口道:“这刺客并不止一人。”

“哦?有这事?”赵匡胤大讶。

“在我赶到宝文阁的时候,现场有三人。”石守信点了点头,说道:“蒙面刺客,韩旭,以及……一位白衣女子。不过,那位白衣女子持剑和黑衣人相对,似乎是她救了韩旭一命。”

此话一落,三人顿时将疑惑的目光转向了韩旭。

韩旭苦笑不已,若是说不清楚,他们还真把自己当了实施苦肉计的内应都有可能,毕竟现场除了昏迷不醒的王猛,其他禁军全都被黑衣人给杀了。可是,自己根本就不认识那白衣女子,仅仅见过一个背影,说出去谁信呢?

然而此时不说些什么,是怎么都交代不过去了。想到此,韩旭无奈的耸了耸肩,老实说道:“黑衣人和上次御街刺杀我的是同一批人,而且他就是那个头目。至于那个白衣女子,说实话,我不知道,我连他的脸都没看到,是美是丑,都不知道。”

三人互相对望了眼,疑惑的看着韩旭。

半响后。

“我信。”赵普坚定道。

见赵匡胤和石守信满脸的不解之色,甚至连韩旭都一脸的茫然,他笑道:“若黑衣人真是那位之前刺杀韩旭的人,那韩旭绝对不是内应。至于白衣女子,看这小子的样子,也不像是能识得高手的样子,这很可能是个巧合。”

什么像不认识高手的样子?难道老子就不能认识高手?韩旭恶寒不已。但不管怎么说,这赵普也是在为自己说话,不由一脸嬉笑,感激道:“赵大人英明,小子确实不认识那白衣女子,至于她未何出手相救。也许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亦或看上了小子的玉树临风,风流潇洒也说不定。”说罢,韩旭还特意的甩了甩官帽上的那两条红丝带。

“行了,你今个能保住你那条小命就算烧高香了,不谢谢人家女子,竟说些瞎话。”赵匡胤一脸无奈,韩旭这小子,还真是给个梯子,就上墙的家伙。

韩旭的插诨打科,倒使得屋内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一时之间几人的脑子也变得更加灵活。

“你肯定,这黑衣人就是之前刺杀的人?”赵匡胤疑惑道。

韩旭深深的点了点头,一想到两次差点命丧其手,不由咬牙切齿道:“没错,那沙哑的声音,那略红的双眼,以及那出刀时的霸气,就算化成灰,老子也认得。”

一阵沉默后,石守信抬头说道:“宝文阁内有打斗的痕迹,守卫的太监,全都一刀毙命,被割断了脖子,但从现场来看,那些人均是先中了迷药,否则已黑衣人的身手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那五个守卫高手,一刀杀死。”

“你如何知道,刺客杀不了那五位守卫?”赵普疑惑道。

“宝文阁内的守卫,其身手我们都知道。”石守信继续道:“至于那刺客,我和其交过手。”

“刺客身手如何?”赵匡胤忙赶忙问道。

“我出了一招,他挡了一招,紧接着立刻反击了两刀。”石守信叹了口气,摇头道:“我不如他。但奇怪的是,那人的刀法……”石守信并未说下去。

“刀法怎样?”赵匡胤问道。

石守信一字一顿道:“完全乃我大周禁军刀法。”

赵匡胤和赵普对视一眼,两人大骇,满脸的不可置信,若说禁军内能和石守信过上几招的却有不少,但若说能远远胜过石守信的,却屈指可数。难道那刺客竟然是禁军中的高手?

石守信见两人的疑惑之色,肯定道:“大周禁军二十三路刀法,我早已烂俗于心。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三招,但我确信那人使的是禁军刀法,没错。”

“啊。”

三人异口同声的惊叫。

韩旭吓了一跳,一屁股从椅子上跌了下来。

“李重进。”赵匡胤大骇。红瞳眼,霸气的禁军刀法,远远高于石守信的身手,禁军中除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还能有谁?

李重进?韩旭恍然大悟。这一切发生的事,都想通了。御街上刺杀韩旭留下的节度使的箭矢,那被抹去的字,完全就是“淮南节度”;对皇宫内的情形,以及宝文阁的守卫了如指掌。若说之前三番四次得罪韩通,搅黄了李重进的奏折,他刺杀自己倒也说得通。

想到此,韩旭大讶道:“怪不得淮南进奏院会派人去李从善的四房馆,根本就不是因为李从善的原因,我们都想错了方向。而是李重进根本就在进奏院内,直接联系南唐李从善,是最直接的方式。”

“边军节度使没有圣上的旨意,偷回都城,那是死罪。”赵匡胤说着大步流星,就往门外走去,大吼道:“守信,命令殿前司包围淮南进奏院,活捉李重进。”

几人刚到门口,却撞上了一脸疲惫的慕容延钊。

“你们这是去哪?”慕容延钊赶忙问道。

赵匡胤来不急解释,骑上战马,集合殿前司禁军,飞奔向淮南进奏院。

第101章谜底揭开,刺客身份(下)

御街上,一队队士兵举着火把,将整个御街照的如同白昼,虎狼般的禁军,挨家挨户的敲开百姓大门,搜查刺客。禁军的举动已经成了扰民之举,但这毕竟是夜闯皇宫的刺客,若仅仅如之前刺杀韩旭的时候,绝对享受不到如此的“优待”。

大周的百姓一个个吓得躲在屋子里不赶出来,即使那些禁军只是例行公事,但对于他们这样小民来说,这样的架势和抄家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了。

赵匡胤目光凝重,端坐在马背上,身下的战马打着喷嚏,马蹄不时的划拉着地面,韩旭,赵普分列左右,外侧则有石守信和慕容延钊。

此时的淮南进奏院已经被殿前司禁军团团围住,几人的目光紧盯着不远处那紧闭的朱红大门。

“冲进去,抓住李重进。”赵匡胤高高举起的右手,挥向了淮南进奏院。

禁军个个磨拳搽掌,此时一声令下,顿时蜂拥着冲向了大门。朱红的大门,也就是做做样子,那是这些敲惯了城门之人的对手。

“哐当”一声,四分五裂。

“进去瞧瞧。”赵匡胤也不下马,直接催促着坐下的战马,进入了淮南进奏院。

院里闹哄哄的一片,淮南派驻进奏院的大小官员们,被禁军捆绑着,一个个的推了出来。不一会,一排边的已跪下数十个进奏院官员。

“启禀将军,搜遍全院,未发现李重进踪迹。”一名禁军校尉冲了过来,禀报道。

“可有暗门,暗道?”慕容延钊立马问道。

“禀将军,进奏院并不大,属下派人仔仔细细的搜查了几遍,并未发现暗道。”校尉回道。

赵匡胤眉头微皱,今夜已经抄了淮南进奏院,若是抓不到李重进,明日那些弹劾自己的奏折将会铺满小皇帝的御书房。想到此,手中的马鞭一指跪着的进奏院官员,命令道:“将他们带过来。”

禁军立刻上前几人,像拖死狗一样的,将那些人拖到了赵匡胤面前。

“赵大人,冤枉啊。”一群淮南官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了个跪地哀嚎。

韩旭见赵匡胤面色阴晴不定,凶狠的目光从那些官员面上一一扫过,而那些淮南官员立马一个个低下了头,停止了哭嚎,果然是身躯一抖,王霸之气侧漏。

“李重进在哪?”赵匡胤开口问道。

“李重进深夜入宫行刺圣上,这可是死罪。本官再问一遍,他在哪?”赵匡胤声色俱厉。

淮南的官员们一个个战战兢兢,扭头互相看了眼,却又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很好。”赵匡胤怒极反笑,道:“李重进的手下,果然个个了得。既然你们不怕死,那本官就成全你们,杀。”

一字即出,身手的禁军纷纷抽出手中的钢刀,高高的举了起来。

“你不可以这么做,我们是淮南的官员,大周的官员,我们何罪之有?”一位官员挣扎着站了起来,对着赵匡胤怒目而视。

赵匡胤看了眼这位看上去应该是这里头头的官员,有点面熟,估计在那见过。都是汴梁的官,这多多少少也有碰面的机会,但进奏院一直是中书省那边负责,所以一时也想不起来这人是谁?于是,问道:“你是何人?”

“下官王郎,乃淮南进奏院。”王朗回道。

赵匡胤摇了摇头,想了想还是没有印象。于是,不屑道:“边军节度使没有圣旨,暗自偷回都城;更加深夜进宫,行刺圣上。你们说这李重进是何罪?而你们知情不报,亦是同谋。”

“赵大人,这不关我们的事啊,我们实在不知李刺史来了汴梁呐。”王郎立马回道。

赵匡胤深深的看了眼王郎,又见其他的官员一个个点头附应,不由疑惑了起来。从那些人茫然的眼色来看,倒不像是在说假话。于是,扭头望像了一边的赵普。

赵普想了想,问道:“你们没见过李重进?”

王朗摇了摇头,虽然没有见过眼前这位官员,但从赵匡胤询问的角度来看,他也不敢小觑。毕竟身为淮南小小的进奏院官员,即使对于和自己平级的汴梁京官,他也只能点头哈腰。

“那李重进可有和你们联系?”赵普继续问道。

王朗一愣,略一思索,老实回道:“只有前些日子李刺史送来的那份奏折,之后再无联系。”

众人一时陷入了沉默。

李重进不在这淮南进奏院,那能躲到哪去呢?韩旭奏着眉头,暗自思索。

“糟了。”

“什么事?”赵匡胤忙问道。

韩旭暗骂自己愚蠢,连忙道:“韩通,太尉府。李重进不在这淮南进奏院,一定是躲在了韩通府邸,只有这两处地方能躲过禁军的搜查。”

赵匡胤二话不说,勒马转身,直奔而出。石守信和慕容延钊,紧接着跟了出去。

“这些人咋办?”韩旭对着赵普问道。

“押入天牢,其他事以后再说。”赵普对着校尉吩咐道。

韩通坐在太师椅上,乐呵呵的品着桌上的美酒,不时兴奋得大叫几声。

“城里鸡犬不宁的,你这忙活了大半夜的,乐个啥?”旁边的女子低斥道。

“妇人之见,这事跟你说了也不明白。”韩通瞥了眼身边的妻子,大笑道。这妻子跟了他多年,也算是老夫老妻,平日里也不太注意这说话的语气。

在外人眼里,韩通是不苟言笑,对下属严厉异常的,动则打骂的莽夫。而只有他妻子知道,韩通对自己,对府里人的那是相当的关切有加。

“大人,不好了。”一名家仆急冲冲的赶了进来。

“何事不好了?慌慌张张成何体统。”韩通放下杯子,夹了口菜,放入嘴中:“说。”

“赵匡胤带人围了太尉府,正在外面欲闯进来。”

“哦?有这事?”韩通怔了怔,突然拍着桌子哈哈大笑起来。屋里的二人面面相觑,茫然不已。

半响后,韩通抹了把眼角笑出来的泪水,豪气道:“走,老子去会会这赵大蛮子,想夜闯太尉府,他还以为他是圣上了不成。”

赵匡胤盯着太尉府的大门,脚下跪着一群被禁军抓起来的嚣张的太尉府家丁,面色阴晴不定。静静的想下来,这太尉府可不是进奏院,不是他赵匡胤想闯就闯的。闯了进奏院,御史的弹劾折子,能堆满圣上的御书房,但若闯了太尉府,后果就难以想象了。

淮南进奏院怎么说也是淮南的官员,御史也最多只是做做样子,告诉圣上,他们还是在办事的。若是今日闯太尉府,那明日就有可能闯他们御史的宅子,京城各大官员的宅子。这是一道底线,官场上心知肚明的底线。得罪无关紧要的人,那些官员最多也就吵吵几句,但若得罪他们自己的利益,那他们就得跟你鱼死网破了。

正在此时。

“哟,这不是赵大人嘛?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您老人家来小弟的寒舍,小弟我真是蓬荜生辉呐。”韩通笑呵呵的从大门里走了出来,身上的盔甲早已换成了棉衣锦服。

“哼。”赵匡胤憋屈的冷哼一声,对于韩通的嚣张语气,却也无可奈何。

韩旭抬头望了望天,不经意的说道:“这大半夜的哪来的太阳?韩大人是还没睡醒吧?”

一听这话,韩通狠狠的盯了眼韩旭,怒上心头,转而喝问道:“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说着,手指着地上被绑的家丁。

“韩通,别废话,交出李重进,否则以窝藏刺客论处。”赵匡胤牙咬切齿道。

“李大人?李大人不是在扬州吗?怎么来京城了?”韩通一副毫不知情的无辜状。

石守信催马上前,抱拳道:“韩大人,殿前司奉命捉拿刺客,还请韩大人行个方便,让本官进去搜查?”

“搜查?你当老子的太尉府是什么地方?你们殿前司抓不到刺客,保护圣上不利,还有脸在这啰嗦。”韩通大怒,指着石守信大骂道:“你想搜查也行,拿圣上的手谕来。否则,今日打伤我家仆之事,老子一定要告到圣上,太后那里去。”

赵匡胤几人相视一眼,对于韩通这撒泼行为,几人一时倒也没有办法。

“怎么着?不敢呐?”韩通得意洋洋的笑道。

“搜。”石守信大怒,立马下了命令。原本低声下气的对韩通,却没想到这老家伙完全不领情。

“住手。”赵匡胤一把拉住石守信,呵退正欲上前的禁军。

“大哥,这事我去办?若是抓到了李重进就不怕他韩通告状。”石守信焦急道:“若是搜不出结果,责任由我一力承担,命令本就是我下的。”

好汉子,韩旭心底大赞石守信的担当。

“呵呵,守信,大哥是这样的人吗?好处自己的,有难兄弟抗?”赵匡胤欣慰道:“这事是关重大,要抗理当由大哥来抗。”

“大哥……”石守信双目微湿,感动不已。

“行了,看你们一副死了亲人似的,老子大方点,给你们个痛快,要搜就进来。”韩通挥了挥手,让到一边,豪气道。

此话一出,众人一时反而摸不着头脑。难道是空城计?

“你们到底是搜还是不搜?别磨磨蹭蹭的,像个大老爷们行不?”韩通对于赵匡胤几人举棋不定,嗤之以鼻。

“走。”石守信说道。

“等等。”慕容延钊一伸手,挡住了石守信的去路,皱眉道:“今夜韩通不去搜查内城,而是带队去了外城,依我看,他这是送李重进出城门。若我猜得不错,李重进此时早已在城外,太尉府里根本没人。至于空城计,你们看韩通那莽夫,是能想得出来的吗?”

慕容延钊的话很有道理,几人对于韩通也是颇为了解,此时见他那小人得志的样子,越发的相信李重进已经不在太尉府。然而,禁军已经包围了这里,不进去看一看,却有很不甘心,况且这事还是韩通同意了的。

“圣上口谕,宣殿前司指挥使赵匡胤立刻进宫,不得有误。”

此时,一骑从后冲了过来,马上的小太监宣道。

赵匡胤看了眼门前的韩通,胸口起伏不定。半响后,终于做出了抉择,勒马转身,大吼道:“走,回宫。”

“哈哈,不送啦。”韩通笑呵呵的朝着赵匡胤挥了挥手,但脸上却微微闪过一丝恨意。对于赵匡胤没有进府,他反而颇为失望。

“哐当。”地上被绑的家丁被人拖了回去,太尉府的大门狠狠的关了起来。

“韩旭,走吧。”赵普见韩旭盯着太尉府的大门发呆,不由上前催促道。

今日首次值夜,还莫名其妙的差点丧命,李重进逃之夭夭,又在韩通的府邸吃了闭门羹,韩旭想想心里就憋屈。于是,下马,狠狠的来到太尉府的门前,脱下裤子,对着大门就开始嘘嘘起来。

这也行?韩旭的动作,让众人傻了眼,就连赵匡胤也被身后奇怪的惊奇声给引回了头,一见韩旭的样子,顿时瞠目结舌。

“来来,忙活了半夜,憋得慌,放松放松。”韩旭呼和着禁军士兵,嘻嘻哈哈的说道:“都别傻站着,都是大老爷们,害羞个啥?”

禁军士兵原本就憋屈不已,此时见赵匡胤几人似乎没有否定。于是,一个个笑嘻嘻的排着队,对着太尉府的大门就尿了起来。然而,上千个禁军士兵,实在是人太多,那些等不及的,对着太尉府的围墙就撒泼开来。

队伍缓缓的向皇宫行去。

看这旁边的洋洋自得和周围禁军打成一片的韩旭,赵匡胤是摇头苦笑,道:“唉,这小子还是这么荒唐。”

“下官可不这么认为。”一旁的赵普摸着下巴的山羊胡,见赵匡胤一脸的疑惑,笑眯眯的说道:“今日殿前司全体出动,却无功而返,更是在太尉府受了韩通侮辱,必然士气低落。而韩旭的行为,看上去荒诞不羁,但却不知不觉间调动了殿前司的士气。你看那些士兵,像是打了败仗的吗?”

赵匡胤回头看了看周围的士兵,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太尉府门前撒尿的壮举,哪有半分士气低落之相。不由对不远处身穿红衣侍卫服的韩旭深深的点了点头。

第102章大内总管常欢

“赵大人,你糊涂啊。”

范质苦着个脸,连连叹气:“今个若不是老臣请太后给你传口谕,难道你还真想带兵夜闯韩通的太尉府?闯了淮南进奏院也就算了,若是再让你闹下去,这汴梁城还不闹翻了天?”

坤宁宫内,人影耸动。大周小符太后,皇帝柴忠训,中书省左右宰相范质,王溥,以及枢密使魏仁浦全都再坐。

面对范质的指责,赵匡胤默不作声,不置可否。

数人中,唯有堂堂大周枢密使魏仁浦,一副老神在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淡定的喝着宫里准备的极品提升醒脑茶,不时跟一边的大内总管常欢小声的嘀咕着什么。

范质一连啰啰嗦嗦的说了一大段,却见赵匡胤闷头不吭声,不由楞在了当场,下面的话也说不下去了,郁闷得练练摆手:“这事还是请太后和圣上发落吧。”说罢,摇头叹气,坐回了椅子上,端起案几上的茶水,一应而尽,生起了闷气。

符太后见众人均不发话,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哈欠连连的小皇帝柴忠训,暗自摇了摇头。眼前的这些人,都是先皇的亲信,也算是其驾崩前留下的托孤大臣。她明白,即便是那在一旁,看上去无所事事的魏仁浦,也不是她这个刚刚当了几个月大周太后的人,能够轻易动得了的。更别说,手握重兵,担负着皇宫守卫的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了。

“赵爱卿,此事你怎么看?”符太后开口问道,那语气若说是责问,不如说是聊家常。

范质问话,他赵匡胤可以不答,但符太后亲自开口,那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于是,赵匡胤上前几步,身上未及时脱去的盔甲,发出“哗啦哗啦的”的声响,吓得符太后一把抱紧了身边的小皇帝。

“刺客夜入皇宫,殿前司护卫不力,事后又闹得满城风雨,却让刺客逃之夭夭,微臣赵匡胤责无旁贷,愿削官为民,请太后成全。”赵匡胤单膝跪地,郑重的摘下了头盔,双手举过头顶。

满屋皆静,众人大张着嘴巴,呆在了当场。而唯有一旁的魏仁浦皱着眉头,低头思索着什么。

范质不亏为三朝元老,最先反应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