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子虚乌有的怪谈罢了。
  可现在,西山医学院竟是要验证。
  且在街头巷尾,大量的医学生出现,意义就全然不同了。
  怎么回事?
  张森显得格外的激动。
  他深知,这是自己的太师公,为自己争取而来的机会。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论证自己的理论,居然震动了整个京师。
  就在不久之前,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卑微如尘埃,低到了尘埃里。
  而现在,身边的所有人,都在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开始忙碌,甚至是顺天府的差役,从旁协助。
  对于别人的白眼,对于别人的质疑,张森一点都不在乎,因为他这一生,本就没有一帆风顺过,可太师公的知遇之恩,却令他心里不断的在天人交战。
  这件事,当真能成吗?
  若是败了,岂不是愧对太师公?
  自己粉身碎骨,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也就罢了。可是……
  医学院缺人手。
  其他各个学院的人,也纷纷前来帮忙。
  朱厚照领着他的蒸汽研究所的人,神气活现的出现。
  一般而言,整齐研究所的生员,往往更孔武有力一些,腹肌一般都有六块,肱二头肌也尤其的发达。
  朱厚照在西山书院里,叫朱寿。
  且他骑射功夫了得,父皇也渐渐不太管他了,这令朱厚照由着性子,他只穿着短装,让人赶着车,运载着一批货物抵达一处临时的医疗点,接着,开始卸下医疗的器具,当然,主要还是以口罩为主。
  朱厚照兴冲冲的擦着额上汗,高兴的不得了,上前便问这里的医学生:“这里的情况如何,有伤寒病患来吗?”
  所有的医学生,一概戴上口罩。
  朱厚照觉得戴口罩新鲜,以往,只有在手术时戴,也不知为啥做手术时,需戴着口罩,可现在,似乎,细虫学的出现,却为戴口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朱厚照也带着口罩。
  见了朱大院长来,医学生们那里敢怠慢,忙是作揖行礼:“已来了不少了,还有为数不少人,明明没有疾患,却也来……想要领个口罩回去。”
  朱厚照乐了:“给,都给,不够了,找顺天府,咱们这是为了苍生立命……不怕的,若是他们还不肯,就说是本宫说的,本宫找他们去。”
  “是。”
  京里戴口罩的人,竟日益多了起来。
  而张森,忙前忙后,累得气喘吁吁,他四处和顺天府的差役,对伤患进行统计,不过,这一日,父亲却是来了。
  张静还是一袭旧儒衫,哪怕是张森给家里寄了一笔银子。
  父子相见,就在临时医疗点旁的一个小茶铺里。
  “这里好,这里好。”张静朝张森一眼:“你的银子,为父已经收到了。”
  张静露出了几分欣慰的笑容。
  可见张森一脸倦容的样子,又有些心疼:“这些银子,当真是学里发的?”
  张静显得顾虑重重。
  张森明白张静的意思,突然来了一笔如此巨大的财富,父亲心里,有些不安:“确实是学里发的,儿子现在在研究……”
  张静颔首点头:“你能做自己的事,为父很高兴,你娘也很高兴。”
  他想了想,却道:“只是,为父在学里,听说了一些传闻。”
  他所谓的学里,并非是西山书院,而是在本地的县学,县学里多是一些学官、秀才,也有如张静这般的童生,不过童生不算真正的入学,只是偶尔,学里也会让他们偶尔去一下罢了。
  张森道:“不知是什么传闻?”
  张静沉默了片刻,欲言又止。
  “父亲……”张森凝视着张静。
  张静苦笑道:“只是觉得,你有些不务正业罢了,在他们看来,读书做官才是正途。你看古来之人,哪一个不是以入仕而扬名天下。自然,为父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再有,你的细虫说,为父怕……”
  “罢了,不说这些,见你一切都好,为父就很放心了。你的太师公,虽是毁誉参半,可为父知道,他是个好人,你好好听他的话,为父没什么大出息,也不知世间的好坏,你不要学为父,学你的太师公吧,没有他,多少人,连饭都不饱啊,做人要讲良心,你既在他的门下,就更该侍师长如父母,知道了吗?”
  “是,儿子记住了。”
  父子二人又沉默了。
  此时夕阳西下,昏黄的光辉洒落,似乎,张静想说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一笑……
  “天色不早了,你去忙你的吧。”
  “噢。”
  张森起身,他突然在想,无论如何,父亲只恐也不认同自己的,他叹了口气……
  ……
  顺天府一个个的开始排查,为此,大量的差役,派了出去。
  医学院也是紧张无比。
  整个京师,似乎都在鸡飞狗跳。
  顺天府尹刘清愁眉苦脸。
  口罩没了。
  太子又不能得罪,只好采购。
  可问题在于,采购的银子,哪里来?
  自然是寻户部。
  户部已经炸开了锅,你还想要钱?
  不要脸了是吗?
  这刘清觉得日子没法过了,每日,只好都以骂方继藩为乐。
  扎一个稻草人,上头想写方继藩的名,细细一想,不妥,这是驸马都尉,若是让人得知,可是不好,何况,那方继藩不是好人,这人,得罪不起。
  于是,索性,上书‘某某某人’,此等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书完之后,心里舒坦了,将小人环着脖子吊起,还不解恨,于是乎,便将其置在门槛下方,如此一来,往来者便都要踏上一脚。
  心里舒服了,该干的事还得干,花了户部的银子嘛。
  一封封的奏报,自下头汇总而来。
  顺天府户房司吏吴英一个个的计算,很快,他骇然了。
  已过去了二十多日,按往年的数据,此时,染病者应当超过一万五千人,因此而死的,至少一千。
  可是……
  他眼里的瞳孔收缩着,显得不可置信。
  伤寒的染病人数,急剧下降,竟只有两千余,而因此而死的,不过数十人。
  是否记录有错?
  又或者是,下头的人敷衍了事?
  这是大事啊。
  便连天子,只怕都关注着。
  许多大臣,都在为此事而等着对国库银子的流失,而大伤脑筋呢。
  这个时候,顺天府决不能在数目上作假的,一旦作假,出了事,御史一弹劾,只怕府尹的乌纱帽都不保。
  他叫来顺天府的各都头,细问了一番。
  可得来的结果,更加骇人。
  以往的时候,只是草草的计算,其实染病者,可能更多,而这一次,因为上头关注了此事,所以顺天府上下,才仔细的摸排,也就是说,按理来说,往年染病的人数,甚至更多。
  而今岁染病的数目,是绝对不会有错的,大家都不傻,没有必要为西山书院遮羞。
  吴英一面的折算着数目,一面眼里掠过骇然,倘若真如此,这岂不是证明了细虫说是对的。
  那么,再继续深深的想下去,那些被人所嘲笑,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期刊中所书的许多东西,根本不是《山海经》,而极有可能,才是真相。
  他打了个寒颤。
  倘若这份奏报送上去……只怕……
  只怕要天下哗然了!
  吴英不断的压抑着内心的恐惧和激动,那些期刊,他或多或少的看过,里头许多的东西,实是不屑,可现在……
  待最终的数目,彻底的核算了出来之后,他巍巍颤颤的拿起了簿子,核验了一遍。
  而后二话不说,前去见府尹。
  他匆匆到了正堂,府尹今日正好升座,坐在堂上喝茶。
  跨进了门槛,脚下,踩着了一个小稻草人,低头一看,上头的墨迹已经干涸了。
  当然,吴英也没在意,他拜下:“学生见过府君。”
  顺天府刘清,还在烦恼呢,医学院又来了人,这一次,又是索要口罩。
  这口罩,本就是你们西山产的,这倒好,你们产出来,卖给朝廷,朝廷买了你们的口罩,又送给你们四处去发放。
  要点脸吧,老夫为了买房,已倾尽家财,老家的地都卖了,现在好了,却又跑来讹人。
  这叫老夫,如何去向户部说去?
  “何事?”
  刘清凝视着吴英,眼里喷出火来。
  “府君,学生已核验了今岁伤寒的数目,还有病死的人数,特来禀报。”


第0888章 天地翻转
  刘清听罢,没什么反应。
  他看着门槛后的那稻草小人。
  这吴英显然踩得不够标准啊。
  好似,只踩中了脚后根。
  一念至此,刘清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一手抱着茶盏,眼睛斜着,眼角的余光只扫了一眼拜地的刘英。
  淡淡道:“噢,如何啊?”
  这轻描淡写一问。
  吴英道:“这一月以来……”他喉结滚动着,接着道:“染病者,两千三百五十六人……死者,七十九人……”
  刘清本还轻描淡写的样子喝着茶水,一副淡定从容之色。
  听罢。
  顿时豁然而起。
  他胸膛起伏,双目大张,狠狠盯着吴英:“你说什么?”
  一定是听错了。
  一定是的。
  要知道,因为这些日子不停向户部要银子,再加上满京师都在盛传细虫学可以防疫,说什么所谓的疾病,是因为人的口鼻中喷出细虫,这细虫几乎微不可见,所以被感染者,被感染了也无从知晓。
  所谓的疫病,十之七八,便都是依靠如此途径传播。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等在此看着呢,也因为如此,刘清的脑子里,可清清楚楚的记得往年伤寒症的数目。
  往年至少是一万五至两万人染病,而今年这个时候,人数竟是大大的降低,只剩下了一两成,而死伤者,亦只剩下了一成。
  这每年伤寒的数目,虽是有多有少,却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可今年……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口罩的效果。
  刘清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
  这是下意识的动作。
  他娘的……
  本官的身子里,莫非也有无数的细虫?
  凭着细虫的理论,既然可以杜绝有害细虫的传播,反推回去,不是证明了细虫论的正确吗?
  这细虫,根本就无法被人察觉。
  可偏偏,居然被人证明了它们的存在。
  这方继藩,连一个太徒孙,都这样的厉害?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就救下了一千多条人命哪,更不必说,这么多被传播的伤寒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寻常百姓,一场病来,不但不能劳作,还要支付高昂的药费。
  这还只是一年,十年累计起来,是多少人?这也还只是京师,若是加上两京十三省的百姓,又能救多少人?
  “……”刘清嘴唇哆嗦着。
  居然朝着吴英扑过去。
  吴英吓了一跳,下意识的道:“府君,您这要做什么?”
  谁知道,刘清的眼睛看着虚空,却是和吴英擦身而过。
  “……”吴英有点无言,府君疯了?
  却见刘府尹走到了门槛处,弯腰,将地上的草人捡起来,仔细的扑打了上头的灰尘,嘴里念念有词:“得罪了啊,得罪了啊……”回过头,看了吴英一眼,刘清的眼里,阴晴不定起来。
  救活了这么多人,这是多大的功德啊。
  作为天子脚下的父母官,刘清还是很相信这天理循环之学的,所谓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反过来说,只凭一个学说,就救治了这么多人,这是多大的功德啊。
  不只有功德,还有大功,这是济事之功啊,在这个过程之中,顺天府,也是出过力的。
  比如说……顺天府就曾不畏户部的淫威,努力为医学生们争取户部的钱粮拨发,否则,医学生们哪里来的口罩?
  刘清转瞬之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一下子,腰杆子挺直了。
  “户部的钱粮,拨了没有,他们什么意思?这口罩的采买,乃是攸关着百姓的性命,钱,能买来命吗?朝廷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用来治民和护民的,这户部,就为了几万两银子,锱铢必较,成日摆脸色,尤其是那个方主事,此人真不是东西,老夫早瞧他不顺眼了,下条子,他若是再不给银子,别怪本官上书弹劾他,到了御前,非要舍下这张老脸,和他算一算账不可。”
  吴英有点懵。
  咋府君说话牛头不对马嘴呢?
  吴英小心翼翼的道:“府君,伤寒的数目,出来了。”
  “本官知道。”刘清背着手,瞪了他一眼,觉得这个家伙很不懂事,当初自己怎么就让他做了户部司吏?
  刘清板着脸道:“那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奏报入宫,这奏报,老夫亲自来写。还有,你让张都头、王都头二人,召集一下差役,让他们敲着锣,到内城、外城去报喜,噢,对了,明日,给老夫订一份《求索》的期刊来。”
  “学生明白,明白……”吴英小鸡啄米点头。
  求索期刊……府君都看?
  那以后,府君是不是开口都要说细虫了?
  嗯……自己看来,也得订购一份,毕竟,府君看了,府内的同知和判官以及典簿等佐官都会看,再之下,只怕文吏想在上官面前搭个讪,也需知晓一点《求索》中的内容,方可应对……
  “学生这就去办。”
  “快去,不可耽误了!”刘清抖擞精神,能成为顺天府尹的人,哪一个不是历经了宦海浮沉的老油条,他定定神,将收入袖里的小稻草人取出来,上头‘某某某’人的字迹,已经很不清晰了。
  等那吴英一走。
  刘清便乐了,一手握着稻草人,另一只手指着它道:“这几日,受罪了,莫要见怪,哈哈,你这小调皮,竟还挺结实,千人踩了、万人踏了,竟还不伤分毫,来来来,本官以后定好生相待。你我往后,相敬如宾。”
  说着,郑重其事的取了一个匣子,将稻草人装进去,搁到案头,随即,取了笔墨,低头,皱眉,随即挥毫!
  ……
  奉天殿。
  弘治皇帝低头看着来自于一份源自于定兴县的奏报。
  这奏报乃是欧阳志亲手所书,这份奏报很厚实,足足有一沓之多,说是奏报,可实际上,却是关于定兴县所有隐户、隐田的资料。
  欧阳志查出来的隐户,足足有三万户之多,这可是近十万人口,几乎占了定兴县在编黄册人口的一半。
  而隐田就更可怕了,通过重新的清丈之后,查出来没有纳入官府治理的田地,竟有两百多万亩。
  看着这个数目,弘治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
  数目竟是如此的巨大。
  弘治皇帝顿感如芒在背起来。
  在下头,刘健等人,也在各自分取关于欧阳志的奏报来看。
  显然,刘健等人,也吓着了。
  根据上头所言,这两百多万亩的地,统统都没有在官府中造册,也就是说,对于朝廷而言,这些土地,是不存在的。这不存在的土地,当然就更没有收取税赋的必要了。
  而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些隐田的所有者,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士绅。
  他们隐匿了自己的田亩数,再根据他们的功名减免的田亩数量,几乎……统统一粒粮食,都不需上缴官府。
  而其他在册的田地呢,几乎为小农所有,这沉重的赋税,统统的压在了风雨飘摇,朝不保夕,随时可能破产的小农身上。
  天下的流民,不正是因此而来?
  弘治皇帝身躯颤抖,却无奈的叹了口气。
  刘健等人,也是头皮发麻。
  虽然他们自然知道什么叫做隐户和隐田,也知道,这种情况颇为严重,可还是没有料到,居然糟糕到了这样的地步。
  整个大明,居然是靠一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勉强有几亩薄田,却虽是破产的小民来维持的。
  刘健抬头,见弘治皇帝脸色青白,忙是拜倒:“陛下息怒。”
  弘治皇帝突然异常的冷静,他沉默着,一言不发,良久,他才道:“欧阳卿家,算是一个耳光,将朕打醒了,打的好。他的那个恩师,成日说什么皇上圣明,吾皇万岁,这欧阳卿家不打朕这一巴掌,朕还自鸣得意呢,朕曾经,也命地方官清查隐田和隐户的情况,可时至今日,方知,这些人有的是没有查,有的,怕是他们自己都知触目惊心,他们要明哲保身,不敢奏报。现在好了,欧阳卿家一语惊醒梦中人,若不是他在定兴县,有勇有谋,行此霹雳手段,严格治吏,早将县中上下的事务,摸了个清清楚楚,朕现在还以为,情况没有这样糟糕,事情还没有败坏到此等的地步……”
  刘健三人忙是拜倒:“这是老臣的失职。”
  弘治皇帝摇头:“算起来,也是朕的过失啊,可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朕不想追究你们的责任,朕……也不想因此而自责,因为这徒劳无益,朕现在只做一件事,支持这士绅一体纳粮到底!”
  “传旨欧阳卿家,士绅一体纳粮,立即在定兴县执行,让他不要怕,朕是他的大靠山,就算将这定兴县,搅了个天翻地覆,哪怕是他蛮干,捅了多大的篓子,朕也决不退缩。”
  “还有!”弘治皇帝眼里,掠过了一丝锋芒:“传旨,魏国公立即回南京去,坐镇南京;下旨黔国公、平西侯,命他们要尽忠职守,近来朝廷武备松弛,他们也该好好巡巡营,练练兵了。岁祭已结束了吧,让英国公暂不必去祭祀了,他是五军都督府的中军都督,从现在起,命他巡视各京营!”


第0889章 大医凛然
  刘健等人听了,心里打了个寒颤。
  连英国公都动用了啊。
  弘治皇帝坐下,手搁在御案上,手指节,轻轻的磕着御案。
  这一刻,他异常的冷静:“京营诸多,英国公只怕一时,也巡不过来,命驸马都尉方继藩,也去巡视京营吧。”
  弘治皇帝双目阖着:“告诉方继藩那个小子,不要老是神神叨叨他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教他做点儿正经的事。”
  “……”
  刘健汗颜。
  弘治皇帝随即道:“萧伴伴。”
  “奴婢在。”
  弘治皇帝看了萧敬一眼:“厂卫那儿,再有什么纰漏,朕不找牟斌,找你!”
  萧敬虽运气有点背,总是站在错误的一方,可察言观色的本事,却是非凡的,他自知陛下是什么意思,郑重其事的拜倒:“奴婢遵旨。”
  弘治皇帝颔首,便将目光落在了刘健的身上:“天……终究是塌不下来的,这些年来,朕仁至尽矣,自认朕没有对不起士大夫,也希望,他们如三位卿家这般,不会辜负了朕。”
  弘治皇帝抿抿嘴,指了指欧阳志的奏疏:“这奏疏,但是留中搁置,不可泄露。”
  刘健心里叹了口气,欧阳志的奏报到了这个份上,他也没什么话可说了。
  原本,还希望徐徐图之,可现在看来,除了快刀斩乱麻之外,再无其他的办法。
  却在此时,有宦官匆匆进来:“陛下……”
  弘治皇帝脸色冷漠,凝视着进来的小宦官。
  这小宦官也没想到,自己竟触了眉头,不免战战兢兢:“陛下,顺天府有奏,说是急奏……”
  弘治皇帝的脸色依旧冷漠,从前和颜悦色的天子,现在浑身上下,竟隐隐有杀伐之气。
  可慢慢的,这杀伐之气渐渐的缓和。
  终究,他还是不忍心对一个小宦官过于苛责。
  对方,毕竟没有犯什么过错。
  他吁了口气,温言道:“顺天府的奏报吗?”
  这小宦官竟有些怀疑,自己是否看错了,看着勉强露出些许笑容的弘治皇帝,那目光从严厉,渐渐变得柔和,小宦官心里松了口气:“是,是顺天府府尹亲书,说是过于紧急,所以奴婢……奴婢便……”
  “噢。”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念来听听罢。”
  小宦官笃定下来,取了奏疏,打开,清了清嗓子,道:“臣刘清奏曰:自顺天府协助医学院防治疫病以来,顺天府上下,众志成城,臣自觉事关重大,鞍前马后,上于户部索要防治疫病之钱粮,下……尽之可能,为医学院诸生,提供方便。今岁,夏秋之交,本是伤寒丛生之时,臣特报来喜讯,此一月以来,京师伤寒者,不及往年一二成,因伤寒而死者,不及往年之一成。臣刘清俯仰天恩,今因张森之细虫之学,衍而生出细虫防疫之说,如此,救活百姓无数,自此,大明再无伤寒之患也。”
  “……”
  殿中,安静了下来。
  弘治皇帝的脸色,从略带苍白,渐渐开始,有了几分红润。
  小宦官清了清嗓子,继续道:“若细虫防疫之学,果为真,臣在此,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防疫之学,又何止能防伤寒之疫,只恐将来,仍有其他疫病,亦可防之。自圣著春秋以降,千百年来,疫病乃民之大害也,今……张森之说,实如拯救苍生于水火……臣落笔至此,不禁潇然泪下,张森之学,从何而来,驸马都尉,方继藩也。方继藩从何而来,若无陛下悉心教导,使其改变恶习,求索真学,何有今日?臣窃以为,细虫防疫之学,归根到底,实乃陛下圣明之故……”
  “……”
  这奏疏虽然啰嗦,可事实上,却是对君臣们而言,却也颇有几分好处。
  因为,当这刘清奏报着说,张森的细虫防疫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