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腊国王很清楚,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闭嘴,亦或者……笑!
  一切都完了。
  从真腊王宫离开。
  刘文善和刘瑾满意的坐上了马车。
  刘文善坐在车里,面上出奇的冷静,他眼眸一张,徐徐道:“刘瑾啊。”
  “啊……”刘瑾抬头,看着自己的爹。
  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爹,这个大儒的骨子里,原来还藏着一柄剑,杀人不见血,令人生畏。
  刘文善看向刘瑾,继续徐徐道:“既已经布置妥当了,接下来,就要让真腊国安定下来,西山钱庄,需立即收购旧币,当然,是以现在的价码收购,也要立即推出新币,除此之外,在真腊……的西山钱庄里,需要有足够的储备金,要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有了信用,包括了真腊国王,甚至是这真腊无数王公大臣,以及商贾和军民百姓,他们一旦接受了大明宝钞,那么……再借助四洋商行,大明再真腊,也就算是站稳脚跟了。这……也是向各国传递信号,告诉他们,他们国中的问题,只有四洋商行和西山钱庄可以解决,他们若是不服从,那么,真腊王就是他们的下场,若是他们肯服从,真腊,依旧可以作为样板。真腊敢为天下先,这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所以……半月之内,真腊的所有混乱局面,一定要平息下来。”
  “儿子知道了,儿子一定不负父亲的期望。”
  刘瑾很乖巧的点了点头。
  刘文善微笑。
  对于这一点,刘文善是很信得过刘瑾的,刘瑾是个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只是……有时候脑子不容易转过弯罢了。
  抿了抿唇,刘文善又继续说道。
  “半个月后,等真腊国的局势稳固,接下来,再和各国去接触,一切的条件,都以真腊国为准,倘有人疑虑不定……”
  说着刘文善眼里闪烁,不禁顿了顿,咽了一口吐沫,又继续开口说道。
  “货币失去了信用,势必国中局势不稳,盗贼四起,军心更是动摇,那么……你们四洋商行,在此国之中,寻一些重臣吧,和他们私下接触接触,三条腿的蛤蟆难寻,可这国王,还不好找吗?这大街上,有的是。”
  “明白了。”刘瑾这一下懂了父亲的意思,朝他重重点头。
  不合作,西山钱庄和四洋商行在背后加一点劲,再暗通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给予其支持,在这危机四伏之时,足以让当下许多国王的统治岌岌可危。
  要嘛妥协,要嘛宗庙不保。
  马车行走到了一半。
  刘文善突然下车。
  沿街上,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赤足百姓。
  他们肤色黝黑,席地而坐,或是抱着孩子,或是懒散的依偎,见了马车停下,身边数十上百护卫一字排开,个个吓得想要后退。
  刘文善下了车,双目之中,却禁不住有些湿润。
  此乃国都,国都尚且如此,那大灾的吴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人间地狱,想来不过如是吧。
  一个胆大的孩子,赤足踩着碎石而来。
  下意识的,孩子朝刘文善张开手。
  两手鞠着,露出乞讨之状。
  他的父母,似乎瞧见了,惊讶于他的胆大,在远处显得焦灼,朝他呼喊着什么。
  刘文善默然,躬身声摸了摸孩子的头,喃喃道:“倘使朱门凡有同理之心,何至于此,理应让真腊国王来看看,他的子民,是什么样子。”
  下意识的……
  刘文善回顾左右。
  刘瑾嘴张的很大,把自己的袖子捂紧,一副非常不情愿的样子。
  刘文善目光一沉,直直的盯看着他。
  刘瑾这才不甘心情愿的乖乖从袖里居然掏出一个荷叶包的糕点出来。
  刘文善接过,将高点放至孩子的手心。
  孩子顿时大喜,呼喊一声,紧接着,数不清的孩子便涌出来。
  饥饿的孩提们将刘文善等人团团围住,个个一脸期待的看着他们。
  刘文善环视了一圈面黄肌瘦的孩子们,无奈的摇头,嘴角露出一抹苦笑,随即便回顾刘瑾,吩咐道。
  “想办法,四洋商行预备一些粗粮,在此设个粥棚吧,虽是杯水车薪,可至少……可让人良心好受一些。”
  刘瑾点头:“噢。”
  刘文善从孩子中挣脱出来,重新登上了车。
  坐在沙发上他深深皱眉,若有所思。
  刘瑾坐在对面,奇怪的打量着自己的父亲。
  他依旧还心疼自己的糕点,自己为了攒银子,平时都舍不得吃呢,实在太馋了,才捏下一小块解解馋。
  刘瑾突然想到了什么:“爹……”
  “嗯?”刘文善回神,询问式的看向刘瑾。
  刘瑾抿了抿唇,认真地说道。
  “爹,儿子觉得,爹在真腊王面前,过于鲁莽了。”他顿了顿,面上透着犹豫,最后还是咬牙问出了自己的困惑。
  “倘若那真腊人不肯就范,爹岂不是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嘛?”
  刘文善笑了,他目光幽幽,很是认真的解释给刘瑾听。
  “君子伺机待时而动,犹如利剑,不动则以,动则见血封喉,这可不是鲁莽,而是有备而来,你可知道,在殿中的场景,为父早在一月之前,就已在心中预演了数十次,我为刀俎,人为鱼肉,难道还该客气吗?”
  原来……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啊。
  而是有备而来。
  刘瑾:“……”
  卧槽……自己的爹和叔伯们,真厉害。
  他唯一庆幸的是,自己认了一个爷爷,否则,若和这么一群人为敌,真的会被碾的连骨头都剩不下了。
  好可怕!
  真是让人胆颤。
  可此时,刘瑾心里生出的,却是满满的幸福感。
  就如后世,某些人所说的小确幸一般。
  开心!
  ……
  真腊国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西山钱庄一开业,便立即人满为患。
  人们恨不得立即将旧币,迅速的换来宝钞。
  宝钞的信用,寻常人可能不知道,可是真腊的商贾,却是或多或少有耳闻的。
  有了商贾带头,甚至许多商户直接在铺子前,挂出了招牌,只收宝钞时,这宝钞在此时,推行的极快,犹如瘟疫一般,迅速的蔓延。
  许多真腊的百姓,将无数的破铜烂铁,换来了一张张的纸。
  虽然兑换的价码,使许多人的身家,缩水了不少。
  可对他们而言,能够渡过眼前的危机,就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了。
  紧接着,真腊国发出了王诏,所有的叛军,立即放下武器,可以既往不咎。
  与此同时,虽是国库枯竭,可真腊国终究还是从西山钱庄借贷了一笔银子,发放了军饷,军心开始稳住。预备平叛的军马,也已开始磨刀霍霍。
  一切……都在向好的情况发展。
  新学的儒生们,开始四处纵横,安抚饥民,同时,也招降了不少的叛军。
  更多的人,却还沉浸在学习之中。
  宝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陌生的。
  而这精美的宝钞上,那栩栩如生的人,他们需要学会辨认,十两银子是什么样子,五两银子上头的头像该是谁,或者是一两,五钱……一钱。
  唯有学到了各个钞种的不同,才能保证自己在交易时,不会遭人欺骗。
  他们努力的区分着不同的汉字,哪怕是再穷乡僻壤,再不识字的人,也将这,当作了头等大事。
  尤其是听说,在有些地方,某些不法之徒,居然拿着一钱银子的宝钞,诈称为一两四处欺诈,这消息一出,就更加令人不得不防范了。
  人们拼命的进行区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这一个个方块组成的文字,也渐渐开始耳熟能详。
  至少……绝大多数人,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一件事……
  那便是,正面是一个穿着蟒袍的年轻人,这就是一钱,但凡是长这样的家伙,它不值钱!


第1380章 入宫报喜
  有了真腊国作为表率,后续的事,就好办了许多。
  刘文善来往于诸国,东奔西走。
  真腊国既是个好榜样,又是一个糟糕的榜样。
  国王无礼,被揍了,威严扫地,此事,已是人尽皆知。
  因此,各国现在焦头烂额,哪里敢对刘文善有半分的无礼,个个都是恭恭敬敬的。
  而真腊国又是一个好榜样。
  在刘文善的推动之下,西山钱庄在发行了宝钞之后,给与各国贷款,暂时缓解了各国财政的状况,与此同时,四洋商行开始在各国扩张,而四洋商行之后,则又是数不清的汉商铺天盖地而来。
  亚齐,三佛齐,暹罗……
  一个个西洋国不得不接受这些条件。
  事实上,哪怕是他们接受也不成。
  随着本币的信用破产,在真腊国开始推行宝钞之后,各国商贾,已经开始私下里使用宝钞进行交易了。
  在他们看来,大明乃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信用远比寻常的小国要高得多,这虽是纸币,可只要寻到了西山钱庄,可随时兑换真金白银,而且人们还发现,西山钱庄的金银,纯度极高。
  起初,商贾们交易之后,得到了大量的纸币,心里还略有不放心,于是忙是去了钱庄,兑换金银。
  可当他们到了西山钱庄,却发现在这里,竟是可以随兑随取,没有丝毫的障碍,所得的金银,也都是足额。
  渐渐的,人们放了心,也就懒得再去取兑了,纸币方便,大笔的财富,都可以贴身藏匿,除此之外,交易起来,也没有丝毫的麻烦。
  除此之外,西山钱庄的铜钱,也开始推行。
  一时之间,商贾们就不再接受任何其他形式的货币了。
  各国哪怕是对西山钱庄产生抗拒心理,可依旧还是挡不住这浩荡的潮流。
  商贾们接受,百姓们自然也在这潜移默化之下接受。
  在西洋,倘若是能懂汉话之人,渐渐开始吃香起来。
  四洋商行带来的,不只是商货,与四洋商行打交道,哪怕是和西山钱庄交涉,懂汉话,都会方便许多。
  不少商贾,开始招募大量通译,招募的人多了,价格也就高了。
  街面上,不少从前寻常穷苦的侨民,却因为是汉人,却在本地扎根,很快,便开始发迹起来,他们开始穿起丝绸,拿着不菲的薪俸,出入则有藤轿。
  不可避免的,一封封的奏报,开始送上了远去天津港的舰船。
  ……
  方继藩每日清早起来,都有一个习惯,先看看最新一期的求索期刊,看看里头又有什么发现。
  显微镜的出现,让原本有些停滞的各科研究一下子又出现了新的风潮。
  借助着显微镜,不少新的理论开始被发现,或是某种理论被证实。
  这西山各科,还有科学院的诸位,高兴的不得了,像是过年一般。
  数不清高质量的论文,频繁的出现。
  方继藩有时甚至都觉得,自己好似若是不看看求索期刊,便要和这个飞快发展的世界脱节一般。
  甚至有些理论,方继藩自己都看着,有点力不从心起来。
  毕竟……文科生。
  对于所谓的技术,方继藩也不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
  至多,也只能给这个时代的人,提供一个方向指引。
  而正因为有了方向,无数的莘莘学子前仆后继,不断的在原有的理论上进行开拓创新。
  整个西山书院,已有生员七千人,这还不包括,在京师,有十数万的匠人,即所谓的野生‘科学家’。
  他们都接触了最新的知识,再不是农业社会里,被困在农地里,见识有限。来到这里,天南地北的人不断的进行交流,已经见识到了广阔的世界。人的眼界一开,思维也随之开阔,这些人,便成了大明最顶尖的头脑,数万,数十万人,用自己的才智,汇聚起来,天知道,会冒出什么新的想法。
  而方继藩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控住方向,科学的前沿在哪里,在历史上是经过无数人的试错从而挣扎出的一个道路,历史上,无数的人,其实都在徒劳无功的走在错误的方向,而找对方向的人,只是极少数。
  就如灯泡一般,在人们确定钨丝的熔点高之前,人们曾尝试过无数的材料。
  于是,西山研究所往往上报的各种研究,往往都是方继藩掌握,朝哪个方向使劲,一定会有成果,避免走上弯路,最重要的是,别糟蹋了银子。
  “少爷,少爷……”
  一个女婢,匆匆而来。
  方继藩打了个哈哈,眼睛看向急匆匆的女婢,淡淡问道。
  “怎么?”
  女婢还没缓过气来,便急忙的脱口而出。
  “公主殿下,有身孕,有身孕了,今儿清早,又有不适,还吐了,于是忙请了大夫来,最终确定,有了身孕。”
  方继藩呼了一口气。
  此前他早有怀疑,现在……算是一锤子买卖,啊不,一锤定音了?
  方继藩道:“他们怎么说。”
  “说是十拿九稳。”
  方继藩眉开眼笑:“哈哈,是吗?十拿九稳,这……算不算稳了?会不会出错,不然本少爷当真入宫报喜去,陛下非宰了我不可。”
  “少爷……”
  女婢神色一怔,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禁顿了顿,才开口说道:“公主殿下也是这样说的,可是那几个医学生还有请来的御医,都是异口同声……”
  “异口同声?”方继藩一脸狐疑:“异口同声什么?”
  “他们说,若是没有把握,他们哪里敢言之凿凿,诊断错了,岂不是要被少爷杀了祭天?”
  呼……
  居然很有道理的样子。
  方继藩心里一宽,“好啦,你赶紧照顾着殿下休息,我且入宫去报喜。”
  说着,兴冲冲的换了朝服,将那求索期刊摔到一边,车马已预备好了,方继藩登车。
  ……
  弘治皇帝手里拿着奏报,眉头皱起来。
  真腊国的消息,已是越发的让弘治皇帝担忧起来。
  他看着内阁诸臣,以及被招来的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沉默片刻。
  弘治皇帝不禁开口说道:“根据奏报,真腊国,得了不少佛朗机人的鸟铳,与他们勾勾搭搭,暗中,更不知密谋了什么。”
  这是让弘治皇帝所担忧的事。
  大明在黄金洲,甚至是北方省,与佛朗机人竞争。
  这倒罢了。
  可西洋,乃是大明的后院,倘若是后院着火,这于大明而言,岂不是大失颜面的事。
  何况,真腊国如此,其他诸国,是否会效仿呢。
  从前是引大明制佛朗机人,现在大明势大,似乎又打起了引佛朗机人制大明的盘算。
  大明既已到了西洋,你当大明是公共的茅坑,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弘治皇帝看向礼部尚书张升。
  张升见弘治皇帝想听自己的想法,他便开口道:“真腊国近来派来的使者,对我大明还算恭顺,前些日子,那真腊国王,不还修建了沐恩塔吗?便是希望,沐浴陛下的恩德。因此……老臣以为……”
  “哼!”
  弘治皇帝勃然大怒,袖口狠狠一甩。
  这不说沐恩塔的事,倒还罢了。
  一说,弘治皇帝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他将手中的奏疏摔在了御案上。
  豁然而起。
  脸色铁青。
  “蛮夷侮朕也!”
  这是弘治皇帝对此事的评价。
  倘若当真是沐浴了恩德,对大明皇帝礼敬,那么……这是值得可喜的事。
  可一面与大明的敌人媾和,一面摆出沐恩的样子,这是什么?
  这是侮辱人智商。
  真以为大明皇帝乃是聋子,是瞎子,不知你们打的算盘。
  张升见状,忙是拜倒在地,慌张地说道:“陛下,此臣失职,臣万死,是否立即下发明旨,至真腊国,申斥真腊国王?”
  弘治皇帝却是沉默了。
  他拿着御案上的玲珑镇纸,放在手掌中徐徐把玩,目中值得玩味,良久,弘治皇帝深深叹了一口气,便朝张升摇头,:“罢了。”
  “这……”
  弘治皇帝又叹了一口气:“倘若下旨申饬,若是没有起到效果呢?”
  刘健点头:“陛下说的不错。所谓申饬,是用来警告用的,可若是大明暂时无意对真腊用兵,申饬了又有何用?反而是申饬之后,真腊王依旧故态萌发,那么……朝廷反而就骑虎难下了。”
  放狠话,也不是说放就放的。
  天朝上国要有信用。
  不然狠话放出去,对方不予理会,那么,又当如何呢?
  其他各国看在眼里,若见大明放了狠话,真腊王依旧还活得好好的,只怕……对于大明朝廷,就是另一种态度了。
  弘治皇帝冷着脸,将奏疏搁在一边,随即便一字一字地说道:“礼部这边,私下里给真腊国放出消息,告诉他们,他们在西洋的事,朝廷已略有耳闻了,且看看,他们如何,先试一试,这措尔小国,实是令人烦不胜烦,征伐之,又是味同嚼蜡,不征,却又如跳梁小丑,令人生厌。”


第1381章 吾皇万万岁
  弘治皇帝说罢,不禁苦涩一笑。
  天子有天子的难处啊。
  又不是街上的泼皮,可以快意恩仇。
  弘治皇帝张口,正待说什么。
  却在此时,有宦官进来,道:“陛下,齐国公求见。”
  弘治皇帝看了看时间,日上三竿,不过,虽是快正午了,可方继藩应当是半个时辰前出发的,于是他不禁勾起一笑,淡淡的开口说道。
  “今日……他倒是起得早。”
  众臣听罢,都不禁唏嘘。
  打脸了啊。
  要知道,在座的君臣,年纪都不小了,一把老骨头的,又哪一个不是卯时就要早起,而后,忙碌着国家大事呢。
  每个人每日都是忙忙碌碌的过着。
  而那方继藩,年纪轻轻,正是正华正茂的年纪,这过的是何等愉快的日子啊。
  有时候,刘健人等是真羡慕方继藩。
  人这辈子似他这样来世上一遭,真没白活。
  当然,嘴上,大家是要严厉的抨击此等不良风气的,倘若人人都如方继藩这般,这大明朝,早就完了。
  农人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人要加班加点,日夜轮班;军士若能日夜操练,那就更好了。
  君王要勤政,臣子要不辞劳苦。
  这才是当下,应当鼓励的事。
  像方继藩这样的赖床虫,大明任何人都不能学。
  “宣他进来。”
  弘治皇帝故意拉下脸来,大正午的跑来,有蹭饭的嫌疑。
  方继藩匆匆入殿,当下便行礼,喜滋滋的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弘治皇帝一愣,不解的盯着方继藩。
  不知喜从何来。
  刘健等人也是一头雾水,诧异的看着方继藩。
  萧敬抬头,心里咯噔一下,这又是啥事,厂卫可是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打探到啊,得,十之八九,今日又要挨骂了。
  却听方继藩感慨万千的道:“陛下啊,陛下克继大统以来,虽非是风调雨顺,可是陛下宽以待人,亲君,而远小人,以仁孝治天下,天下百姓,无不仰陛下恩典。这些年来,百姓们所得的恩惠,乃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正所谓,国家将兴,必对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有德者,必能感应上天。又所谓,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也;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则灾害频起。陛下德教天下,施政以仁,上孝仁寿宫,下教万民,正因如此,而上天亦有感,因而,降下祥瑞,儿臣……深切感受到陛下洪恩浩荡,沐浴恩典,喜不自胜。”
  说罢,叩首。
  弘治皇帝和刘健人等,个个云里雾里的,有点懵。
  方继藩的话,他们能听懂。
  这一套,乃是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说’,意思就是说,皇帝若是施仁政,那么世间便难免会有许多喜事出现。可若是皇帝是昏聩之主,则上天就会降下灾祸,予以警告。
  可是……说了这么多,咋就听不懂方继藩到底是啥意思呢?
  弘治皇帝拉着脸,假装不悦的瞪了方继藩一眼。
  “直说吧,发生了何事?”
  方继藩才简明扼要的道:“陛下,公主殿下有喜了。陛下宽以待人,洪恩浩荡,上天给陛下,即将赐下一个外孙。”
  弘治皇帝:“……”
  萧敬脸上带着麻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天哪,方继藩这狗东西,这是成精了啊。马屁精,臭不要脸,呸!”
  弘治皇帝脑海里,还在努力的让自己和女儿有了身孕,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及自己的圣明产生联系。不得不说,这理怎么听着都有点歪,可似乎,又有那么一点道理。
  无论如何……
  弘治皇帝回过神来,突然……笑了。
  无论如何,这都是喜事啊。
  他看向方继藩,面带喜悦地问道:“确认了吗?”
  方继藩重重点头,眉梢带笑,格外开心的道:“千真万确,儿臣哪里敢欺瞒陛下,这其中,固然有儿臣的努力,可是和陛下爱民如子,感动上天,是分不开关系的。”
  弘治皇帝美滋滋的道:“哈哈,秀荣近几年,老不见有身孕,前几日,太皇太后和皇后还为之着急呢,现在倒是说曹操,曹操便来了。”
  方继藩打了个寒颤:“陛下,臣第二个孩子不是曹操,绝对不是,儿臣用人头作保,就算将来有出息,那也是诸葛孔明和岳飞那样的大忠臣,他会和儿臣一样,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