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6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王子往往携重金而来,购置华宅,到了京师,挥金如土,好不自在。
  他们主要的职责本就如此,结交大臣,甚至若能和宫里的宦官拉上关系,那就再好不过了,因而出手极大方,为人也极豪爽,是当下京里奢侈消费的主要力量。
  朱厚照自是瞧他们不起的。
  方继藩看着朱厚照不以为然的样子,便道:“苏莱曼王子,此人非同一般,殿下万万不可相看,最可怕的是,他在大明,接触儒者,与许多的士人讨教,竟在士林之中,得了一个好名声,我看此人来我大明,意在探寻富国强兵之道。”
  朱厚照听了,倒是惊讶起来:“呀,他既来寻富国强兵之道,怎么跟一群腐儒厮混一起了。”
  “呃……”方继藩显得有些尴尬。
  苏莱曼不可谓不精明的人,此时的他,距离历史上他接掌大位也不过几年,历史上,在几年之后,他将成为奥斯曼的君主,开展他的宏图大业。
  这样的人,一定不会糊涂。
  方继藩尝试着解释这一切:“我料来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偷懒。”
  “偷懒……”朱厚照无法理喻。
  方继藩侃侃而谈道:“制造一辆蒸汽机车需要什么呢?需要有臣这样的人指出方向,也需要太子能够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当然,这自然是还远远的不够的,我们需要屯田卫不断的提高粮食产量,将大量的人力自土地上解脱出来。我们需要钢铁作坊,每日生产大量的钢铁;我们需要西山煤业,四处寻觅矿产,大肆开采。我们需要汇聚一群聪明人,让他们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数不清的银子,聚集这天下数不清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投入其中,这些银子的投入数目,远超任何时代的规模,十年之前,大明国库银税的收入不过两三百万两,而一个蒸汽机车的投入,其中这囊括了三十七家配件的作坊,以及镇国府和研究所,这就花了上千万两银子!”
  “就这……能够成功,还算是侥幸,因为在成功之前,我们花费了无数的金银,动用了数不清的人力,并且……利用此前无数对冶炼、机械制造之类的技术储存和积累。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也无法能够保证能够成功,若是失败,则此前的努力就一切化为乌有。殿下,你认为,要造蒸汽机车,容易吗?”
  朱厚照想了想,很自信的道:“有了本宫,就会容易一些。”
  方继藩觉得这家伙就是来抬杠的,无奈的道:“臣的意思是,若殿下乃是外邦之人来到了大明,至京师,见京师繁华,蒸汽机车连接京畿南北东西,这庞然大物喷吐着滚滚的浓烟,载重着十万斤的货物活这人口沿着铁轨而行,殿下,一定会感觉到震惊,也一定自内心深处,希望能够学习吧。”
  朱厚照歪着头,他实在难有外邦王子的代入感,因为……他打破了头,也无法想象那些个猪脑子里想着的是什么。
  方继藩知道朱厚照的脑细胞不擅长于此,决定不卖关子了,便道:“他们想要学习,是人见了这一切都会想要学习的。可是呢……他们对于蒸汽机车一窍不通,对于产业的建设,也是无从说起,且让他们倾举国之力,汇聚天下英才,拿出国库中数不清的财富,去钻研这些,实在太难太难了。他们既想学,也不知其理,更没有那破釜沉舟的勇气,这时,就会形成一种惰性心理……就是学习文化。”
  朱厚照还是感觉脑子跟不上这调调,诧异的看着方继藩道:“蒸汽机车和文化有啥关系?”
  “这里头有一个逻辑,为啥大明会造蒸汽机车,这是因为大明拜的乃是孔圣人为师,读的是四书五经,大明就是读了四书五经,因而富强。因此,若是他们也读四书五经,说不准,也就自然而然会变得富强了呢?”
  朱厚照感到脑子发懵:“我还是不明白呀。”
  方继藩承认朱厚照在某些地方的确是天才级人物,可是有些时候,方继藩对着朱厚照很有种无力感。
  他叹了口气,只好道:“太子殿下,臣受不了了,臣再直白一些,就是这天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文化更好学的了,蒸汽机车要造起来,难如登天,可是四书五经多好学啊。只需要买几本书,花了十天半个月,通读一二,若是想学的更精深,那就花几年功夫,在书斋里读一读,又何妨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满口之乎者也啦,这是不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学问了。”
  朱厚照终于有点懂了,不禁乐了:“是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觉得,只要将四书五经读了,将来自然而然也会像大明一样,孕育出蒸汽机车了?”
  方继藩厚着脸皮道:“聪明。”
  朱厚照大笑道:“哈哈,既如此,那就让他们学去好了,本宫随他们学,最好将这些大儒,统统送去藩国中去,本宫早就厌烦他们了。”
  方继藩笑吟吟道:“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苏莱曼的好学,引发了士人们的好感,现在许多人都说,连奥斯曼国的王子,尚且如此好学不倦,对他大声称赞,甚至是礼部尚书张升,居然在这几日还上奏,对于苏莱曼的行为举止,很是惊奇,认为这奥斯曼王子贤明。”
  朱厚照一点不生气,甚至美滋滋的道:“随他们说去。”
  方继藩没差给他翻一个白眼:“哎,太子还是不明白啊,他们这是在骂太子殿下呢。这叫指桑骂槐,意思是,太子殿下还不如一个奥斯曼王子。”
  “是吗?”朱厚照终于后知后觉的真正的懂了,顿时……
  他怒了,额上青筋曝出:“他们懂个啥,一群书呆子,将来本宫做了皇帝,一个个将他们收拾了。”
  方继藩擦汗,要让太子殿下明白这些,真是不容易啊。
  “所以,太子殿下这些日子,却是要小心了,还不知多少人想借题发挥呢。我已想好了,找个理由向陛下上奏,将这苏莱曼驱逐出去,顺便让他将一群大儒带上。”
  朱厚照噢了一声。
  虽然方继藩说了这么多,可他的心思却全无丝毫的兴趣,攻讦就攻讦吧,指桑骂槐便指桑骂槐吧,谁理你。
  他焦灼的道:“好啦,别说啦,他们爱干嘛,干嘛去,本宫的庄稼再不看就完了,下头那群狗东西,个个毛手毛脚,他们晓得个啥,本宫若是不去,出了差错,那可糟了,走啦,走啦。”
  说罢,转身便要走。
  方继藩:“……”
  方继藩直接默默叹气!
  却在此时,外头有人匆匆而来,几乎和要冲出堂的朱厚照撞了个满怀。
  竟是张信。
  朱厚照自幼熟悉骑射,孔武有力。张信呢,四处摆弄庄稼,身子也是极硬朗的。
  二人撞在一起,力道都不小。
  于是朱厚照龇牙咧嘴:“瞎了眼……”
  张信却道:“太子殿下……幼穗……幼穗生出来了,是密植的试验田……出来了。”
  张信的脸上,带着喜出望外之色。
  甚至撞了太子,也不觉得惶恐。
  朱厚照一听……密植,幼穗生了……
  一下子,他便觉得天旋地转。
  同样的一亩地,要种出多少的粮食,不但取决于每一株稻苗的产量,可现在……这试验田研究的方向却是另一种思路。
  同样的一亩地,从前可以插一千株秧,可若是采用密植之法,插两千株秧呢。
  当然,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土地的肥力,只有这么多,养分只能勉强满足一千株秧所需,若是密植,最后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的秧苗,都不能存活。
  可现在……
  似乎……迎来曙光了……
  朱厚照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冲上前去,想要一把抱住张信。
  似乎又嫌张信脏,转身一把抱住椅上的方继藩,欢天喜地的道:“要成了……老方……要成了。”


第1508章 贤能之士
  密植……
  相交于朱厚照和张信的欣喜若狂,方继藩皱起了眉头,他一听密植,便觉得不靠谱起来。
  这密植,哪怕是后世,也是坑的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需大量应用肥料,造成水污染,除此之外,其他的问题,也是不胜枚举。
  可见朱厚照和张信激动的厉害,方继藩却是狐疑了。
  朱厚照太高兴了,倒没注意到方继藩眼中的异色,直接拉着方继藩便走。
  方继藩也想去瞧瞧,便跟着去了。
  试验田都是阡陌,过不了车,只好步行,朱厚照健步如飞,张信更是走的稳当无比,只有方继藩在这泥泞的田埂,一路气喘吁吁。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方继藩放眼看去,眨了眨眼,有点懵。
  这……叫密植?
  猛地,他才想起来了。
  古人所谓的密植概念和后世是完全不同的。
  古人的土地肥力有限,再加上水稻的种子也颇多缺陷,因而种植的极为稀疏。
  而现在,所谓的密植,恰恰是从原来的稀疏变得紧密了一些而已,勉强能达到后世的水平。
  此时,一株株的秧苗已经生长了出来,这个时候还是青色,虽生出了幼稻穗,可稻谷还未成熟。
  放眼看去,密密麻麻的稻穗连绵一片。
  这在方继藩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张信和朱厚照却激动不已。
  朱厚照欣喜万分的道:“老方你看看……你看看……真要成了。”
  方继藩却无动于衷,朱厚照则指着隔壁的试验田道:“看看其他的,只怕到时产出的谷子,还不及这里一半呢。来人,来人,将这试验田的数据取来。”
  早有屯田校尉在此驻扎了,一听太子的吩咐,忙是取了簿子来。
  这簿子里,明明白白的记录了氮肥的施肥多少,中途有无虫害,所用的粮种为何,灌溉了水量多寡。
  朱厚照细细的看着,边激动的道:“若是能够成功,这亩产……一定不低吧,眼下绝大多数的稻田,一亩也不过产三百多斤,这亩地能有多少斤?”
  开辟了上千亩地,统统都作为试验之用,绝大多数试验田,效果都不理想,只有寥寥几亩,大有希望,而一旦能成功,那么……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就是最宝贵的经验,往后只需按着这个方法来进行推广即可。
  不只如此,这也证实了氮肥的成果。
  研究院里,生产出来的肥料有上百种之多,而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
  只有眼下这个配比,效果却最是惊人。
  张信眼睛放光。
  事实上,消息已在屯田卫和研究所里传开。
  不少的校尉和生员已经一批批的前来观察秧苗了。
  甚至不少生员开始去获取稻田里的土质和水质,想要拿回去研究。
  毕竟,这可能是一次稻田种植史上巨大的进步。
  这一次试验的成果,催生出来的关于农学的论文,将是海量的。
  关于氮肥的研究。
  关于土质的研究。
  关于虫害的研究。
  关于种子的研究。
  这积累出来的数据,将会大规模的引用,到了来年,在这个研究基础和数据基础上,可能还有新的进展。
  方继藩云淡风轻的道:“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太子殿下别高兴的太早,需得稻谷成熟了再说。”
  这一番话,不啻是给朱厚照和张信泼了一盆冷水了。
  是啊,在没有收货之前,谁知道这幼穗会不会成熟。
  说不定因为这肥料或者是种子的原因,它不长了呢。
  张信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朝方继藩作揖行了个礼:“齐国公教诲的是,不过眼下,这一亩试验田已经最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成果了,所以此地需好好的保护起来,暂时不可再让人下田研究了,除了照料的校尉,附近不得有人随意来往。”
  这话……分明是针对着朱厚照去的。
  他怕啊,太子殿下太莽撞了,可别让他把这稻田给糟蹋了。
  方继藩颔首点头:“是这个道理,眼下话别说太满,从今日起,你在此盯着。”
  方继藩说着,心情很淡定。
  在大获成功之前,他可不想过于乐观,装逼遭雷劈嘛。
  西山这儿,许多人却是激动不已。
  为了这试验田,花费了无数的银子,数不清的人力,何况还有这些年来,无数屯田校尉和农学生员们宝贵的经验。
  而答案,就要揭晓了。
  张信拼命的忍住激动。
  他很清楚,一旦成功意味着什么。
  虽然他不敢相信,其实……即便是失败,他也是能够接受的。
  毕竟……这么多年来,从事农学,带出了无数的弟子和校尉,可他也很清楚,失败是家常便饭的事,总结失败的教训,汲取成功的营养,才最重要。
  朱厚照可再没心思管其他了,他激动的让人取了一些土样和水样,兴高采烈的跑去研究院了。
  ……
  鸿胪寺。
  在这段时间,这个外藩使臣们居住的场所里,络绎不绝的士人,却是隔三岔五前来拜谒。
  以至于在这里,总是门庭若市。
  鸿胪寺的迎客主事刘尚对此,已经习惯了。
  不过门庭若市,给予鸿胪寺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奥斯曼使臣所在的院子,送走了一批的读书人,而后刘尚前往此处。
  苏莱曼却在此,显得很是激动。
  他来此已有三个月了。
  三个月的时间,让他对于汉文化,有了许多深刻的了解。
  因而,他来时,本是让人铺了羊毛毯,一应的装束,也都以奥斯曼为主。
  可现如今,他却是穿着一袭汉家的儒杉,微卷的头发也蓄了起来,他依旧还是瘦弱的样子,此刻,他的厅堂上,挂了一副山水画,此画意境深远,与奥斯曼国和佛朗机的画全然不同,那大片的留白,给予了苏莱曼极强的想象空间。
  他时不时的会抬头看着画,看着那点墨的山水,感受着这留白中的意境,竟是如痴如醉。
  案牍上,是四书五经。
  圣人的著作,确实极有道理啊。
  大一统……
  盐铁制……
  还有……车同轨、书同文……
  读到这些的时候,他身躯竟不禁在颤抖,激动的脸都红了。
  奥斯曼原本不过是一个部族,此后吞并了无数的部族,征服了数不清的国家,最终……才成为了跨越三洲的帝国。
  除了伟大的君主之外,在地方上,却多有豪强,他们或为总督,被称之为卡夏,几乎掌控了财权和军权。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分封制呢?
  这么多的家族,在君主强势的时候纷纷效忠,而一旦君主弱势,则进行叛乱,甚至对君主提出非分的要求。
  不少的部族,虽是臣服,却在帝国紧要之时,却不肯兑付他们向君主的承诺,挟兵自重。
  要用礼法去约束臣子,让他们知道仁义礼信,要用盐铁之政,去掌控帝国的财权,同时……需推广一样的文字,让帝国的每一个部族,都说同样的话……
  若如此……才可以缔造世上最伟大的国家,传承万代。
  方才,他与许多的儒者讨论了关于教化的问题。
  只有教化,才可以使百姓只知君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刘尚进来厚,朝苏莱曼行了个礼。
  苏莱曼此时道:“真是一个幸福的太子啊,他拥有数不清的贤能之士,可是他竟不能去采纳他们的忠言,居然远离他们……这叫……亲小人,而远君子……”
  苏莱曼发出了叹息,有几分羡慕,又有几分嘲讽。
  刘尚不禁道:“什么?”
  苏莱曼这才回过了神,此前,不过是喃喃自语。
  可哪怕是喃喃自语,他说的也是汉话。
  在他看来,他要学习汉言,就必须贯彻始终,只有熟练的掌握,才能体会到四书五经之中的精髓。
  那些大儒和读书人,都是可敬的学者。
  他们似乎对于任何问题,都十分的精通。
  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带着极深的哲理。
  只有熟练掌握这门语言,才能听懂他们的话,理解这些深邃道理的本意。
  苏莱曼失笑,看着刘尚,用汉话道:“刘主事,今日,你又想和我讨论吗?你想讨论什么?”
  刘尚没有过多的表情,甚至带着继续肃然,轻轻摇头道:“不,下官是奉礼部之命,特来催促王子殿下,及早递交国书的。”
  “噢。”苏莱曼不以为然的样子:“这不是最要紧的事,我现在荡漾在知识的大海里,就像一条肥美的鱼。”
  他用的是肥美来形容。
  让刘尚突然下意识的,居然觉得嘴角有点湿润,饿了。
  差点想岔了,刘尚倒是没忘了自己此次所来的目的,便又道:“这是至关重要的事,王子切切不可怠慢。”
  苏莱曼却皱了皱眉:“这也是礼吗?”
  “是。”
  苏莱曼便道:“既然如此,只好如此了。我能在国书中提出邀请你们的读书人,前往奥斯曼定居吗?请不要误会,我对大明充满了善意,这些读书人,在我看来,都是至宝,一屋子的黄金也无法媲美他们的价值。”


第1509章 国书
  苏莱曼说到此处,眼里放光。
  他徐徐道:“奥斯曼虽大虽强,横跨千里,带甲百万,可却是各族混居,信奉的神祇各有不同,正因如此,以至族群与族群是割裂的。需独尊一术,确定君主定一的思想,此后再效大明一般,效科举,考八股,则可以将一只手握成一个拳头……这是治国的良药啊。”
  他说着,却又郁闷起来。
  这些日子,他不断在思考。
  苏莱曼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他每日都需思考,他的志向是征服波斯,是西向意大利,夺取奥斯曼人长久垂涎的领地。
  可奥斯曼已历经了十代君主,虽是不断的膨胀,却依旧止步于奥地利……
  深吸一口气,他眼里闪过了一丝锋芒。
  经过了许多年卡夏的历练,早已铸就他坚毅的性子。
  某种程度而言,他与中原的汉武大帝,都有着同样的性子。
  聪明,有大志,却也固执!
  他们也同样用铁腕和坚强的毅志力掌控着他们的天下,一旦确定了目标,便不为所动,便如钢铁。
  他淡淡道:“若有人反对,那又如何,用你们的道理,我是他们的父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们可以胡服骑射,我奥斯曼又有何不可。不错,不错……”
  刘尚在旁听着苏莱曼的痴语,他心里却是酸溜溜的。
  别人家的王子啊。
  别人家的王子每日都在琢磨着治国之道,而自己家的太子……据说现在在很用心的……耕地。
  苏莱曼回过神来,看了刘尚一眼,道:“我带去大儒,将孔圣人之学编写出来,设八股,开科举选官,再请诸儒生们在我的国都里讲授学问,你认为可以吗?”
  刘尚:“……”
  苏莱曼不禁一愣:“你在想什么?”
  刘尚只道:“并没有。”
  “不,我看出来了。”苏莱曼呷了口茶。
  他其实一开始并不喜欢喝茶,可慢慢的,却喜欢上了,一旦喜欢上,便爱不释手。
  当这茶水入口,就仿佛数千年的中原文化,随着这淡雅的茶水徐徐的流入自己的口中,使自己可以品味到这独特的东方韵味。
  刘尚露出一丝苦笑。
  苏莱曼却有着别样的精明,他那看似文弱的身体里,带着不符合他年纪的小心思,别具深意的道:“你又在想你的太子吗?”
  刘尚一怔,随即连忙摇头:“没,没有。”
  苏莱曼却是微笑道:“你不必害怕,其实这些日子,我与诸儒们接触,但凡提到了太子,他们都是纷纷摇头,虽不敢言,可从他们的面色上,便已是一目了然。我太了解你们的心思了,你们见我在谋求富国强兵之道,而你们的太子却迄今还像个孩子一般……是吗?”
  苏莱曼说得很直白,刘尚想要争辩一点什么。
  毕竟,他是汉臣……却最终哑言,觉得这样的争辩没有太多的底气。
  苏莱曼见他为难,随即又笑道:“算了,国书之事,我会尽快奉上的,并不会与你为难,是了,这些日子,多谢你的辛劳。”
  说罢,他朝一旁的侍者使了个眼色。
  侍者会意,随即,竟是取出了一块金子。
  这金子是实打实的,半个拳头大小,直接送至刘尚的面前。
  刘尚贪婪的看了一眼金子,却忙摇头:“殿下这是何意?”
  苏莱曼温雅的道:“你们是礼仪之邦,我也是明理之人,这是你多日照顾的酬谢,一个好的君主,将不吝啬金银,这是小小心意,还请笑纳。”
  刘尚脸一颤。
  他家的太子若是也能这样对他,该多好啊。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再想到自己的房贷,似乎还无穷无尽,一想到这未来数十年都要偿还的债务,刘尚的心很疼。
  可随即,他正色道:“我乃明臣,岂可受外邦恩惠,倘如此,便失了臣道。王子殿下厚爱美意,刘尚心领,只是这金子,却是万万不能收下,若是殿下看不起我刘尚,就请将它收回,如若不然,便是小看了下官了。”
  苏莱曼面容一肃,心里想,这是君子之国啊。
  刘尚说完这些话,却还是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金子,他想抽自己,真是要面子不要里子啊,却还是努力的摆出一副决不妥协之色。
  ……
  弘治皇帝看着奏报,觉得甚是奇怪。
  自自己提起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