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傲唐(唐远)-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就在他率部快速突击,将抵尚结息大帐近的时候,遭遇了非常顽强的抵抗。

快速冲击的浑缄手下的军士被一阵猛烈的箭矢射倒了一片,连冲在前面的浑缄手臂上也中了一箭,不得不减缓了冲击的速度。这是护卫尚结息的最精锐的护卫人马在大帐外尾展开阻止行动了。遭遇到抵抗的浑缄大怒,一把将手臂上的箭拔掉,命令手下的人马,以弓箭还击,并准备再次冲击。

尚结息的护卫队是轮流值哨的,在听到大唐军队袭营后,马上全部集结,准备抵抗,很快在大帐周围一圈布置了严密的防卫,没加以提防的浑缄部快速冲过来后,遭遇了行动开始后最大的伤亡,连浑缄都受伤了,他的亲卫有几名中箭后落马。要不是亲卫的拼死护卫,说不定浑缄也被射落马下。

遭到吐蕃人顽强阻止的浑缄暴怒,马上喝令手下我军士奋勇杀敌,两轮箭矢对射后,大片的吐蕃人拿下,浑缄再令军士们快速冲击,并率先挥着手中武器冲进阵去。

一时间,吐蕃大帐正中这个位置一片刀光剑影,两方人马厮杀在了一起,一片混乱。

浑缄所领的唐军士气正盛,刚刚遇到的一点小意外丝毫没让他们气馁,数千人马向着尚结息的卫队冲杀过去,原本就有点怯意的吐蕃人完全处于下风,不断地有吐蕃人被砍倒在地,数不清的断肢残臂撒落在战场上。但尚结息的卫队有一万五千人,是浑缄部的数倍,在击退了第一波抵挡的吐蕃人后,浑缄部并没能顺利前进,有更多的吐蕃人增援上来,阻挡唐军的攻击。

被彻底激怒的浑缄在刺杀了一名冲过来的吐蕃军士后,振臂大呼:“弟兄们,这是尚结息的大营,只要生擒了尚结息,马上就可以升官发财,弟兄们,杀啊!”

生擒尚结息或者将其击毙这可以说是此战最大的功劳,每个将士都想将此功揽入自己的怀中,再经浑缄一喝后,斗志更加的昂扬,攻的更猛了。而这时候,从其他几个方向也传来喊杀声,有数唐军将士快速往这边冲杀过来。

那是仆固怀恩和王思礼所领的人马,他们在快速掠营后,成功地冲杀到尚结息的大营附近。

唐军的后续人马快速冲杀而来,尚结息留下抵挡唐军追击的一万五千人再也抵挡不住几个方向唐军的攻击,开始出现溃败迹象。而唐军越战越勇,成片的吐蕃军士倒在唐军的战刀之下。

偶尔还有一些手雷未扔过的军士用力将手雷扔到慢慢退却的吐蕃人头上,炸的吐蕃人东倒西歪。

吐蕃人终于完全不支,全面溃败了,军士争相逃跑。

“尚结息逃跑了,弟兄们快追啊!”也不知谁喊了声。

很快就有唐军军士往大营西南方向追杀过去。

第七十九章穷途末路

………………………………

陈回光、郝廷玉命令麾下人马准备开始攻击。

不过有一点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他们前面要通过的这段山谷积雪很厚。但因为雪全被冰冻住了,前行的特别行动队队员及斥候并没探测到积雪的深度。少量人马行进在冻雪上,冻雪能承受的住,但大队人马通过,冻雪被踩塌了,深有半个多人身子的积雪阻碍了准备冲杀的唐军将士。

这让陈回光和郝廷玉心急如焚,也让接应、指引方向的特别行动队队员焦急万分。

谁也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特别行动队成员也想不到他们能安全通过的地方会是个陷阱。

此时的吐蕃大营内乱成一团,到处都是火光,数万大唐军队已经在里面冲杀,不过吐蕃大营靠西南方向因为离我大军冲杀进来的距离较远,还未被波及到。潜伏在附近的特别行动队队员从望远镜里看到,已经有数量不少的吐蕃军队准备逃跑了。也就在陈回光、郝廷玉的人马因为战马踩塌了前行山谷中的冻雪而不能前行时候,已经有数队吐蕃人从大营内逃出来。

焦急万分的陈回光得到报告后只得与紧急商量对策:“郝将军,前行道路受阻,没办法及时给予掠营的人马以支持,怎么办?”

郝廷玉皱着眉头看了看隐约可见的四周情况,最后指着西面说道:“陈将军,据斥候打探的消息,往西方向都是坚实的平原,从那个方向可以迂回绕道攻击吐蕃大营,只不过距离远了一点。”

陈回光顺着郝廷玉所指的方向看了看,只是想了一下,马上就点头,“郝将军,我们只能绕道攻击了。那就马上传令军士,改道行进!”

刚才已经有上百名军士陷在积雪中了,同伴们正在努力施求,从正前方想安全通过是不可能的了。也就在陈回光、郝廷玉的命令下,三万将士马上调整方向,从西面绕道攻击。

陈回光和郝廷玉都没想到,因为准备开始攻击前的这个插曲。让他们阴差阳错地拣了大功。

…………………………

其实在浑缄及仆固怀恩、王思礼合兵围歼这部拼死抵抗的吐蕃人时,镇守大非川的吐蕃大论尚结息已经率贴身的三千卫队及他儿子达悉盖所领的五千吐蕃精锐人马往西南方向逃走了!

正是护卫长队延男所领的万余卫队拼死抵抗,尚结息才得以从大营中从容逃脱。

除带走几千人外,尚结息还带走了另外的数千匹战马及一部分粮草,还有一些御寒之物。

久在青海及吐蕃高原上生活的尚结息很清楚,要是没有可供食用的食物及御寒之物。即使他们逃出去,在冰天雪地的青海高原上,也决计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粮草都是让军士们随身携带的,随带的数千匹战马可以换乘,也可以宰杀当食物,甚至可以当迷惑追击唐军的烟雾弹。大非川离乌海及河源距离并不是很远,才几百里路程。只要不跑错方向,很快就能抵达。乌海及河源有数万镇军,只要他们有时间做好防备,即使唐军追击而来,远道而来的也肯定打不过以逸待劳的吐蕃军队的。毕竟乌海、河源一带地势更高,唐军已经疲惫,即使他们能追过来,也肯定疲惫不堪。战力下降的非常厉害的。

因为在高原上生活时间很久,与唐军交手的次数也很多,还参加过多次平定国内的叛乱,遭遇到的败仗也不是一次了,尚结息非常有高原作战及战败后生存的经验,逃跑的经验也很足。他在逃出大营时,强令一部想跟随他逃跑的吐蕃溃兵往另外几个方向逃跑。这样大营外面全是凌乱的脚印及马蹄的印痕,唐军猜不到他们是往哪个方向逃跑的,无法及时追击,除非他们有足够的兵力分兵追击。

尚结息还想出了另外一法。令断后的军士在马尾巴上拴上树枝,利用战马奔跑时拖动树枝卷起积雪,掩盖掉马蹄印。并领这八千多军士分段逃跑,以两千人为一队,中间隔一段距离,要是有唐军追击过来,断后的军士就要折身与唐军战斗,将追击的唐军拖住,让前面的人马从容逃脱。这种逃跑方式曾让他在数次战败后逃脱对手的追杀,最终东山再起。

要不是数次兵败时候逃脱升天,并东山再起,他怎么可能当上吐蕃大论的职位呢?

尚结息逃出大营,往西北方向跑了一段后,并没发现追击而来的唐军,这让他稍稍放了心,但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继续率领手下人马往乌海方向快速逃窜。不过他心里还是有非常多的不甘心的,

心里的郁闷也没办法说出来。他怎么也想不到,他所领的十五万大军会在一个晚上就灰飞烟灭,他这个大军的主将会落荒而逃。要知道,在今天之前,与唐军的对阵中,他极少有败绩,两方交手时候取胜的时候更多,并通过多次小规模及偶尔几次大规模的胜利慢慢地蚕食了原本属于大唐的领地。却是没想到,只一个晚上,一切都失去了。

“杨晞,要是下次再让我遇到你,一定将你碎尸万段!”这是尚结息在逃跑时候咬牙切齿怒骂的话。不过他也清楚,至少未来几年内,他没机会和能力与杨晞所领的大军相抗衡了,即使杨晞一直率军镇守青海,或许这辈子他都没机会将杨晞碎尸万段了。

当然尚结息承认,杨晞指挥的这支唐军的战斗力远非一般军队可比,大他们在高原上的行动能力太出乎他的意外了,如果让他指挥人马,他不可能做出在这种天气时候长途奔袭对手的决定。

恶劣的高原环境,严寒的天气,不只让战马生存能力下降,军士受到的考验也非常严酷。要是战马倒毙了,那失了战马的军士在高原上也差不多等于失去了生存能力的人。长途行进几百上千里,战马的折损率肯定非常高,非战斗减员的军士数量也是高的可怕。要克服这一点,太难做到了。尚结息想不明白唐军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战马又是如此坚持下来的。

尚结息当然不知道在出征前杨晞已经想出来很多针对高原行军时候克服困难的办法,战马的数量又筹集的非常庞大,几乎没有军士因为没有马骑而在高原上丢了性命。

以极快的速度跑了大概三十里,尚结息所领的人和马都非常疲惫了,只得暂时休整。

休息时候的尚结息也如惊弓之鸟一般,令护卫人马散布在四周,并令断后的人马也保持一定的距离休整,不能靠近,省得追击的唐军追上来时候,来不及做出应对。

几名体力较好的护卫人马在一名叫作释盖纳的小队长率领下,往西面跑去,准备查看情况。

尚结息与达悉盖相对而坐,全都是一副黯然的神色,父子两人谁也没料到,过了一个晚上,他们就从统领十几万吐蕃大军的主要人物,变成了落难逃跑之人,落差太大,让他们难以接受。

肚子虽然很饿了,但食物却吃不下肚。

就在父子两人相对而泣的时候,西去打探情况的释盖纳带着手下的人飞跑着回来。

“大论,前面又发现了唐军!”

才远就传来释盖纳异常恐惧的声音。

“什么?”尚结息、达悉盖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惊叹,手中的食物同时掉在地上。

释盖纳连滚带爬地跑到尚结息和达悉盖面前,哭喊着报告道:“大论,不会有错的,确实是唐军,有数万人,正往这边过来,大论,快逃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什么?数万唐军,他们是从他们地方冒出来的?唐军会飞吗?”尚结息惊惧的身体都忍不住颤抖起来,他们已经跑离大营至少二十几里了,追击的唐军怎么可能越过他们,在他们前方出现?还是唐军在这个方向布置了伏兵?他们除了会飞,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就跑到前面去的。

尚结息一步上前,拎住释盖纳的领子,咆哮道:“你确信真的是唐军,不是我们的人马?”

“大论,是的,他们打着唐军的旗号,”释盖纳用颤抖的声音叫着,“大论,快走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尚结息也没再犹豫,一下子跳上战马,顾不上别人,马上打马往西北方向逃跑,与发现的这部唐军背道而去。达悉盖也马上跟上,那些惊惧异常的随从们,也都拼命地打马快奔。

不过他们悲哀地发现,截拦的唐军从四面八方而来,很快就将他们包围了。在跑到一个较高地势的地方后,尚结息和达悉盖悲哀地发现,到处都是唐军将士点着的火把,无论是西南还是西北方向都是,火把的阵营还快速向他们靠近。

“我们被包围了!”尚结息喃喃地说道。

“父亲,那我们怎么办?”达悉盖焦急地问道,并马上拔出了手中的战刀,不待尚结息回答就喊道:“父亲,待孩儿率一部人马冲过去,杀开一条血路,护卫父亲逃走!”

“不,达悉盖,我们逃不走了,下马投降吧!”尚结息说着,用力将手中的战刀扔了。

第八十章劝降尚结息

===============

大非川战场,一片狼藉!

激动人心的时候总是过的很快的,也只一会儿间,天就慢慢透亮了,随后太阳升了起来。

周围的一切都可以看到了,战事过了最激烈的阶段,大规模的冲杀已经结束,战斗进入扫尾阶段。

吐蕃人的大营内,依然还有大火在燃烧,浓烟滚滚,直冲云霄。连附近的雪都被火烤融化了,到处可见雪水在流动,流动的雪水都是红色的,那里面掺杂着太多人的鲜血了。

尚结息逃走,其他吐蕃头人不是被杀就是投降,吐蕃军队再也组织不起成规模、有组织的抵抗,那些可怜的军士能选择的只有两条路,逃跑或者投降。没有马匹,逃跑是不可能的,即使他们能抢到马匹,也不一定能逃脱升天,投降就是他们现在最好的选择。

投降的吐蕃人正在我军的监押下到大营外集合。战斗还未全部结束,对战况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估计,具体的战果要几天后才能统计出来。吐蕃人的溃兵是一定要想办法收拾干净的。杨晞知道,在乌海、河源及伏俟城方向还有吐蕃驻军,伏俟城及青海北面一些城堡里面也有吐蕃人镇守,要是给吐蕃溃败以逃跑的机会,这些人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对我军的行动构成威胁,增加许多麻烦。

一部唐军将士已经在忙着搭建帐篷,一场大战刚刚结束,不可能马上撤离的。吐蕃人的大营差不多被全毁了,尸体非常多,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居住的。杨晞令将士们在离吐蕃大营西北十里的地方,搭建自己的营帐。也就在杨晞命令手下人马,打扫战场、清理残部之际,军士来报,帐篷已经搭建好了。杨晞也马上率领护卫人马。驰往营地。

他累坏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同时考虑接下来的安排。

也就在杨晞刚刚抵达营地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说是陈回光、郝廷玉部围歼了尚结息逃跑的残部,生擒了尚结息和其长子达悉盖。

大喜过望的杨晞,马上令人将尚结息和达悉盖带过来。并令将已经投降的尚结息三子悉诺尔也带过来。在等待尚结息父子的时候,杨晞也知道了陈回光、郝廷玉围歼尚结息残部的过程。

因为陈回光、郝廷玉集结地方没办法正面通过,他们只能绕道攻击,却是没想到,迎着遇到了逃跑的尚结息残部,这让他们拣了个大便宜。吐蕃军队中这位最高统帅成了他们的阶下囚。

一会间,非常狼狈的尚结息和达悉盖被带了进来,投降后受了礼待的尚结息第三子悉诺尔也被带了过来。父子三人在杨晞的大帐中见面,相互间都很是愕然。

悉诺尔有后羞愧于很快就投降了唐军。原本就担心第三个儿子安全的尚结息知道悉诺尔在唐军攻进来时候就投降了,百感交集。父子三人尴尬地对视了一阵后,还是尚结息开口说了几句话,大意就是事情已经这样了。叫两个儿子什么也不要说了,一切都听凭唐军的处置。

父子三人见到并没多少言语,也没起冲突,让冷眼看着他们的杨晞有点意外。

不过这也是最好,省得他还要开口劝解什么,也就在父子三人以吐蕃话交流完毕后,他走到尚结息面前,注视了一阵后。自我介绍道:“本帅是大唐兵马副元帅、西海道行军总管杨晞。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大论!”

虽然事先已经知道杨晞很年轻,但在真实地见到,发现杨晞真的非常年轻后,尚结息还是唏嘘感慨。这个年龄还没自己儿子大的年轻人,竟然轻松地击败了他,让他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杨元帅。在下早慕你的英名,今日一见……”尚结息的汉语说的挺好,但现在的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本帅代皇帝陛下欢迎大论率麾下众将的归降,相信你到了长安。一定会得到礼待了,说不定以后我们可以同朝共事,”杨晞脸上带着微笑,看着被自己打败的对手,“只不过现在还是要委屈大论一下,在军中多呆了些时候。相信大论也是晓大义之人,青海附近,还有多个地方驻有吐蕃镇军,本帅希望你能写信劝降他们,让他们不要再与大唐为敌。只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本帅可以担保,他们同样会受到礼待的!”

尚结息听了沉默不语。

杨晞走到尚结息身边,看了这个身材高大、一张脸因为高原日照而显得暗红色的吐蕃大论道:“大论,相信你也知道,即使他们不投降,凭着我军现在的战力,可以轻松将所有城堡要塞攻下来的。库山、牛心堆、曼头山及大论你亲自率军镇守的大非种也一样。相信大论你也听到过本帅指挥人马攻占陕郡、洛阳的事,你应该知道你的部下战力不如安禄山的叛军的。本帅不希望再有更多的人因为战争而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而大论你可以用他们做到这一点。”

顿了顿后,杨晞再提高了点声调:“只要大论帮本帅劝服诸部归降,那本帅马上会上奏朝廷,为大论请功的。相信大论也知道赞婆、论弓仁他们归降后得到的待遇,只要大论劝降青海附近的诸部归顺大唐,本帅可以保证,你在大唐的待遇不会比他们任何一个差。”

“父亲,你就听从杨元帅的劝吧!”悉诺尔看到自己的父亲依然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马上哀求道:“父亲,我们现在打不过大唐军队的,唐军很快就可以打下乌海和河源的。”

尚结息依然沉默不语,见此杨晞再踱了两步,唤进一名亲卫吩咐了两句,在那名亲卫出动后,再对尚结息道:“今次与大论交手,本帅还有一样厉害的武器没用上,今日想请大论观赏一下。”

说着不待尚结息回应,率先走了出动,尚结息父子三人相互看看,也只得走出了大帐。

一门威武大将军炮摆在一空旷地方,几名军士已经准备好了。在杨晞带着尚结息父子三人及另外几名吐蕃降将走过来时,也依吩咐点燃了威武大将军炮,随着一阵地动山摇般的巨响,威武大将军炮发射了,将一百多步外的一处岩石组成的山体炸开一大块,留下一个很大的坑,到处是横飞的碎石。

“大论,本帅就是以这样的武器将你部下镇守的几个要塞攻占的,相信其他要塞也可以轻易攻下!”

……………………

尚结息在杨晞利诱及威胁之下,最终答应了写信劝降乌海、河源的吐蕃人,还有青海北岸那些镇军,并答应给安西的吐蕃镇将写一份劝降信,让他们放下武器向郭子仪投降。这些地方镇守的吐蕃将领全是尚结息的亲信,杨晞相信,会有一些人听从尚结息的招降,放下武器投降的。

两天后战果也统计出来了,我军共阵亡两千九百人,伤四千三百人;共歼灭吐蕃人三万五千余,大部是被烧死和炸死的,被俘约十二万人,包括大论尚结息在内的许多吐蕃头人、贵族当了我军的俘虏,吐蕃人的二十余万头牛羊也成了我军的战利品,还有许多的弓箭及其他武器。

战事的结果当然是一面倒的,比上次杨晞率军奇袭孙孝哲部的的战果还要辉煌。

对此杨晞心里非常得意,他知道,这一仗下来,他在军中的威望将会以几何级数递增,原本不是很敬服他的将领,也会折服在他“卓著”的军事谋略之下。那些原先就对他非常敬佩的将领,敬佩之情会进一步增加。这当然是大好事,杨晞已经在琢磨着回朝后,皇帝李隆基会如何奖赏他的事了。

在结束基本结束的第三天一早,一身硝烟的浑缄急匆匆地跑进杨晞的大帐内。

“元帅,吐蕃小论达扎禄恭的残部被我们歼灭了,达扎禄恭被生擒!”

“那太好了!”

正在奋笔疾书,准备将详细的青海之战经过报知进行的杨晞,兴奋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尚结息答应劝降青海其他各部后,他一直担心小论达扎禄恭从我军的搜捕中逃走。作为小论,达扎禄恭在吐蕃国内的影响力只在赞普及大论尚结息之下,要是达扎禄恭成功逃回乌海或者河源,那这地方的吐蕃军队肯定不愿意接受尚结息的招降,接下来还要打上几场硬仗。大非川之战后,吐蕃残部肯定提高了戒备,要是他们不愿意投降,那接下来的战将会难打多了,更多的汉家儿郎会丧命在青海高原上。达扎禄恭的归降,让吐蕃人再没机会在一名威望很高的将领率领下抵御我军,大论、小论都被俘了,对他们的士气影响是巨大的,即使他们不愿意投降,战力也会很低。

达扎禄恭是被浑缄的搜索人马围歼的,达扎禄恭是浑缄亲自抓获的,这多少弥补了浑缄在狠命冲杀至尚结息的大帐近,但却功亏一篑,没能抓住尚结息的遗憾。

杨晞答应单独为浑缄请功,这让浑缄心花怒放。

战场清理完毕后,杨晞也令全军暂时休整,准备接下来的战事。

大非川解决了,接下来他要挥军攻打乌海、河源及伏俟城,如何这几个地方的吐蕃人在尚结息劝降信送到后都不愿意投降,那只有继续付诸武力了。

第八十一章江山如此多娇

(感谢遥控器0120书友的月票!)

………………………………………………………………

杨晞所领的大唐军队在大非川休整五天后,继续往各个攻击目标开进。

杨晞在重新调整布署,令浑缄率领一万人,准备攻击乌海,刘光庭率一万五千人,前往河源。

庞忠率三万精骑,往北而行,准备攻击伏俟城。

其余各部也分头而动,准备离开大非川,围歼或者逼降青海之北的吐蕃各部。

尚结息已经答应了写信劝降青海一带多个地方的吐蕃守军,但杨晞不可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尚结息的劝降信上,所有的后续安排必须要按原计划进行。

此次出征,没有进攻逻些城的打算,只是对青海用兵。

战前时候,大多的大唐朝臣,甚至包括皇帝李隆基都没想到过尽占青海之地,他们觉得能将吐蕃人击败,不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