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三戒)-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家是该精的时候精,该糊涂的时候糊涂。”周满笑笑道。

“啊哈,也有可能。”王贤想想,笑道:“走,咱们去府军前卫看看,杨荣还是太温柔了,莫问他们四个疯子才得了我的真传……”

“听说把将士们都操练傻了,就是让他们往火坑里跳,都不会皱一下眉头。”周满咋舌道:“属下虽然是文官,却也观摩过不少军队的训练,窃以为像杨将军那种训练强度,已经是极高的了,像府军前卫那种堪称魔鬼的训练,实在前所未见……”

“宝剑锋从磨砺出,训练虽然痛苦,却可以带给将士们很多很多。”王贤淡淡道:“完成残酷的训练,会让将士们得到宝贵的自豪自信,这是不上战场得到这些军魂的唯一办法……”

“大人说得好深奥。”周满赞叹道:“听说一切训练都是开始于您,属下原本是不信有人生而知之的,现在才知道,原来真的天外有天。”

“哈哈哈……”王贤大笑起来道:“你拍马屁也没用,我是不会给你涨俸禄的。”两人说笑着上马出营,却见一名五品文官在营外跟守卫说话。

“这不是胡大人么?”王贤认得,那人是应天府的通判,好像叫胡正还是什么的。

“下官运气真好,竟正碰上王大人出来。”胡正一边擦汗一边赔笑道:“我家府尹大人请您务必过去一趟,说有要事相商。”

“唔。”王贤道:“还用得着胡大人亲自跑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毒辣辣的太阳下,胡正已是汗湿衣襟,一是热得,二是被眼前的局势吓得。“大人您看,要不咱们现在就过去?”

“好吧。”王贤点点头,对周满道:“先不去军营了,和我去应天府。”

第六百七十三章伪钞

应天府衙门,戒备明显比以往更森严。

不过王贤一到,马上被请进去,直接来到戒备重重的内签押房。

“薛大人,你这是搞什么名堂。”王贤笑着对迎出来的薛居正道:“怎么如临大敌?”

“进来再说。”薛居正面色严肃地拉他进屋,朝周满点点头道:“周大人也跟进来吧。”周满现在就是第二个吴为,和王贤几乎形影不离,薛居正自然认识他。

待两人进了内签押房,薛居正关上门,才打开抽屉,拿出两个牛皮纸袋道:“二位请看。”

王贤和周满一人拿起个袋子打开一看,见里面装的是宝钞,再看对方那个,也是宝钞。

“这是干嘛?”王贤笑道:“莫非有人向你行贿?”说着又自我否定道:“不太可能,这年头谁用宝钞行贿?这不是找不痛快么?”

“你仔细看。”薛居正道:“这两个袋子里的宝钞一不一样?”

王贤便和周满仔细端详起手里的宝钞来。王贤手里,是一张面值一贯的宝钞,这种青色的长方形纸钞足足长一尺,宽六寸,比一本书的封面还要大。四周是龙纹花栏,上头横书‘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楷体字。钞名下仍为龙纹花栏,花栏内上部正中印有‘壹贯’二字,面额下的为十串贯钱图,仿金元钞面的实物示意。贯钱两旁有篆书,右为‘大明宝钞’,左为‘天下通行’;下部有三行紧凑的文字为‘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伯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等字,还加盖有户部的印章……

说来可笑,这还是王贤来到这里五年来,第一次仔细端详大明宝钞的样子呢。不过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五年前,宝钞就已经贬值到不值几钱的地步,甚至比这几年还不值钱……这几年,在才干卓越的夏尚书的努力下,通过种种手段,如扩大宝钞的使用面,提高昏烂钞的回收速度,宝钞的价值已经恢复了几倍……从一贯值十一钱,变成一贯值三四十钱。虽然增速喜人,无奈底子太差,还是很不值钱……

就像后世人不会仔细打量一毛钱长什么样子,王贤也不去关注不值钱的宝钞长什么样……

王贤打量手里的宝钞时,周满也在仔细端详,王贤抬起头时,周满也抬起头,两人一脸的疑惑。“薛大人,给我们看这个干什么?”

“这里面有一份是伪钞……”薛居正叹气道。

“真的?”王贤赶忙从周满手中拿过一张纸钞,和自己手里的相对比,看来看去也看不出区别。“哪张是伪钞?”

“这个。”薛居正也需要仔细分辨一下,才指着王贤左手的一张道:“这个,你看这张宝钞的颜色,要稍黄一些,而且两张钞的手感也有些不同。”

王贤迎着光仔细一看,颜色还真不一样,两张都是崭新的钞票,右手的纸质要更洁白一些,而且摸上去韧劲更好一些,有一点后世钞票的质感。左手那个要黄一些,摸起来也更软些。

“我秘密向户部咨询过,大明宝钞都是由户部宝钞提举司印制,其中负责钞纸的乃钞纸局。”薛居正道:“该局采用的钞纸,乃是用皖南某地所产的白桑,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桑皮纸。向来被认为难以伪造。但这次缴获的伪钞,竟也是用皖南白桑制成的桑皮纸,只是因为制造工艺上有些微的差别,还是达不到真钞的水平。但已经足以乱真了,尤其是旧钞的话,根本区分不出真假。”

“嗯。”王贤点点头道:“太子殿下为了重整钞法,准备命钞局无偿为百姓以旧换新。这样不法分子只消将伪钞做旧,就可以换到真钞了……”

“是。”薛居正重重点头道:“所以我才赶紧把老弟请来,请太子殿下紧急叫停倒钞之法。”

“不可,这会让太子殿下失信于民的……”王贤皱眉道,“这些伪钞是怎么发现的?”

“是本府的捕快在追捕一个贼人时,没想到打马骡子惊,把另一个男子吓得掉头就跑,捕快便分头追捕,结果从那男子身上搜出了这一包钞。一审问,才知道他叫王四,从个货郎那里买了假钞,正准备用的时候,看到捕快一害怕,就逃跑了……”薛居正道。

“那货郎抓到了么?”王贤问道。

“没有,王四也不知道他是从哪来的,我派人四处搜查,逮捕了不下三十个货郎,虽然没找到那个卖货给王四的。却从其中好几个货郎身上,都搜出了这种假钞……唉,也不知怎么,就像一夜冒出来的!”薛居正道:“本来老百姓就不肯接受宝钞,这次太子重手整顿,好歹有了点起色,却又出了这种事……”

“这真是雪上加霜。”周满也一脸忧色道:“如果消息传开,百姓会更加排斥宝钞……让钞法彻底废掉的。”

“恐怕是瞒不住的……”王贤叹气道:“连寻常的货郎都能拿到货了,这说明这批假钞已经充分扩散了。”

“是,所以得赶紧请太子停止倒钞。”薛居正望着王贤道:“然后求老弟务必帮忙,尽快找出源头,将其消灭掉……”

“薛大人放心,你帮了我那么多次,这个忙我一定帮。”王贤义气地点点头道:“只是这案子,我们也只能私下里查,以免闹得沸沸扬扬。”

“那是自然。”薛居正点头。

但世上事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厢间,王贤火速禀报太子,一刻都没耽搁。那厢间,京城出现假钞的消息却一夜之间传遍全城。第二天,不光官员富商们知道了,就连街边卖菜的小贩、家里洗衣的老妈子也都知道了。

一下子,宝钞被彻底判了死刑。老百姓拿着宝钞去买东西,几乎无一例外遭到拒售,理由也是千篇一律,难验真伪,不敢收啊!有些大胆的店铺,甚至干脆挂出牌子,‘拒收伪钞,真假自证’!买家自然说手里的宝钞是真的,可谁又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宝钞是真的?

手里的宝钞花不出去,老百姓更着急了,总不能看着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彻底变成废纸吧?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百姓拿出全部的宝钞,涌到户部仓库要求买粮!在老百姓看来,这宝钞可是你户部发行的,总不能也说验不出真伪拒收吧?

但户部仓库还真就拒收了……仓大使对百姓振振有词道:“钞票是户部发的不错,但我们是库司的,只负责仓储,可不懂验钞。你们得找宝钞提举司去。”

“不行!”百姓愤怒道:“你们发的钞,你们就得认!不然我们今天就不走了!”

“就是!”其余人纷纷附和道:“别想拿我们当球踢,今天你们必须给个说法!”

“就是就是,以为我们老百姓是好欺负的么?”老百姓本就积郁了一肚子不满,此刻让这个傲慢的小官一激,竟有爆发之势。

眼看群情激动,仓大使也吓得脸发白,赶紧命人将大门关上。殊不知,他又走错一步,老百姓本来就快绝望了,这时候看他关门,怎能不生出彻底绝望的愤怒?前面的人不约而同地使劲推门,不让他们关门。后面人更是拼命往里挤,里头统共就几个小吏在,哪抵得上外头人多力量大?一下就被彻底推开,老百姓蜂拥而入……

那仓大使好险没被百姓踩死,连滚带爬躲到一边看傻了。老百姓冲进来也傻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目的,只是一时气不过才冲进来的……但很快,不知谁喊了一声,咱们把钱留下,自己把粮食扛走!大伙儿一听对啊,纷纷把宝钞塞到仓大使和那些小吏怀里,然后一窝蜂地开始抗粮食。

眼看着一袋袋存粮被老百姓扛走,那仓大使才回过神,赶忙上前阻拦,大喊道:“快放下,你们这是在抢劫国库!”

但老百姓缺粮已经多日,此刻见了粮食都红了眼,又都抱着个法不责众之心,哪还有听他废话的?大部分人依然我行我素,那被仓大使拉住的汉子,怒道:“你不管别人,怎么专拉我,放手!”使劲一转身,肩上沉重的粮袋就把仓大使扫倒在地。

仓大使猝不及防,仰面朝天摔了个实在,说来也寸,后脑正撞在一块砖头上,登时就两腿一蹬,断了气……小吏们赶忙上前,见仓大使都翻白眼了,一探他的鼻息,登时尖叫起来:“死人了!大人被乱民打死了!”

这一吆喝不要紧,场面登时乱成了一锅粥,百姓纷纷夺路而逃,彻底拦不住了……况且看到仓大使的下场,那些小吏也不敢拦。大家不过混碗饭吃,谁犯得着为朝廷拼命?

所以等应天府官差闻讯赶到时,老百姓已经逃了个干净,只看到被洗劫一空的仓库,还有已经死透了的仓大使……

乱民洗劫户部仓库,打死朝廷官员的消息,登时传遍了京城。官员们再也忍耐不住,又一次齐聚东宫,向太子请命……

第六百七十四章圣心

东宫正殿中,群情比上次还要激愤。众文武跪在殿前向太子请命。

“殿下,请立即悬崖勒马,不然京城大乱,我等都是罪人啊!”胡广老泪纵横地重重磕头。

大臣们也跟着磕头:“是啊,殿下,臣等愿意联名请命,替太子向皇上求情。”

“诸位请快快起来。”朱高炽也是一脸的沉重,他当了十几年太子,还是头一次站在群臣的对立面,虽然王贤和杨荣都拍着胸脯说,这下过关无虞,可他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就像装了十五桶水,那叫一个七上八下。

“殿下不答应,臣等就跪死在这里!”大臣们嚷嚷道。

“哎,孤答应你们还不成?”太子无奈叹气道:“快快起来吧。”

“殿下英名!”大臣们这才爬起来,蹇义道:“请殿下立即下旨,停止钞法、安抚百姓,以免事态扩大。”

“钞法停也只能是暂停。”太子却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孤必须要向父皇请旨。”

“臣等愿意与殿下联名上奏。”大臣们纷纷仗义道。

若是放在以前,太子自然求之不得,但此刻他却毫不犹豫道:“孤一人上奏即可,你们就不必联名了。”太子面现悲悯之色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孤何苦牵连上众卿。”

“殿下……”大臣们见太子恢复了仁慈,都十分感动。

“好了,都不必多说了。”太子摆摆手,温声道:“你们替孤安抚好百姓,其余的事情都不要管了。”

“遵命……”大臣们恭声行礼告退。

京城发生的一切,杨荣每日都有奏报发往京城,但走的不是兵部的驿传系统,而是皇太孙自己建立的秘密渠道。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渠道的存在,杨荣和王贤才敢用这一招,否则就等于自杀。

奏报通过北镇抚司和太孙的暗线秘密传递,三天后就能送到朱瞻基手中,然后朱瞻基再转交给金幼孜,由内阁直接呈给皇帝。这条新建立起的秘密通信线路,彻底绕过了通政司和内廷……几乎可以说是胜负的关键。

所以这次朱棣能及时了解到京城发生的事情,对于太子不打折扣地执行自己的旨意,永乐皇帝十分的意外,也感到自己有些错怪太子了……其实当初下这道旨意,除了皇帝真的穷疯了之外,还有一个不足道哉的原因,就是朱棣很想看看,在太子心里,到底是自己这个父皇重要,还是他自己的名声重要。在皇帝看来,朱高炽八成会选择拖延搪塞,把自己的旨意搅黄了。

帝王心术有时候就是这样复杂,复杂到自相矛盾,所以才令人难以捉摸、无法猜测,总是会忤逆了圣意。但是有杨荣这个聪明绝顶,又整日相伴帝侧,把皇帝已经揣测到骨子里的大学士在,情况就又不同了。

在南下的路上,杨荣便把皇帝的意思揣测透了,他更知道想要改变刚愎自用的永乐皇帝的心意,用劝说是没用的,只能起到反作用。只有把事实摆在面前,让皇帝自己去琢磨。所以太子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犹豫,必须要不打折扣地执行旨意,否则必定会触怒皇帝,引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当然这样做,肯定会让太子对臣民陷入不义之地。但在深谙官场生存之道的杨荣看来,惹恼臣民的后果,远不如惹恼皇帝的后果严重,两害权衡自然取其轻……

只是不能这么跟太子说,因为太子对自己的名声是十分爱惜的,让他一时承受误解可以,但要永远留下污点,就算太子照做了,心里也会记恨他这个出主意的。而且确实,这件事如何收场还需要多加计较,最好能坏事变好事,那就完美了。这时候,王贤的主意派上了用场——如果事情不能避免,干脆就进一步激化它,让恶果尽快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在事态无可挽回之前,使皇帝改变主意。之后便可以施展手段,恢复太子的名声……

有这么个天子心腹在给太子出主意,哪怕英明睿智如永乐皇帝,也难免会落入彀中。看到太子卖力地推行自己的旨意,数日之内便禁了京城的金银,朱棣感到十分的满意。但后面紧接而来的物价飞腾、京城百姓粮食短缺,也让皇帝不禁倒抽一口冷气。想不到真让夏元吉说中了,一旦禁止金银,京城必会大乱!

归根结底,朱棣不是昏君,只是人无完人,实在好大喜功,又觉着京城富甲天下,为他的大业贡献一些力量也不打紧。只是他也没想到,凡事物极必反,他滥发宝钞十余年,已经将大明朝最后一点国家信用也压榨干净,再发宝钞非但不能给他带来收益,只能带来无尽的麻烦。

现实很快给他难看,太子认认真真推行了他的钞法,却换来这个局面。认清楚宝钞已经彻底无用,朱棣也不想让自己的国库粮草尽空,全都堆满无用的宝钞。但帝王的脸面摆在那里,朱棣不可能马上就下旨停止钞法,至少也得等到一个台阶再说……

想不到台阶很快就到了,看到京城百姓打死户部官员,哄抢户部仓库的消息,朱棣终于坐不住了,招来了久不搭理的夏元吉。

被皇帝冷落了将近一个月,夏尚书脸上的皱纹增加了许多,整个人也瘦了一圈,显得苍老不堪。这时候,朱棣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这个大管家,有多么的不容易,又有多么的能干。

“皇上召罪臣前来,不知是……”夏元吉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是哀莫大于心死。

“哎,爱卿,你先坐下。”朱棣愈发不好意思,让黄俨给他搬了个锦墩,又亲自起身,把那封奏报拿给夏元吉。“你看看这个。”

夏元吉忙双手接过来,眯着眼看了片刻,颓然道:“皇上恕罪,罪臣这几日眼花得厉害,看不清上面写了什么。”

“哎,四十八过眼关,这一关,你终究是没过去。”朱棣叹口气道:“朕的眼早花了好几年,用这个吧。”他从桌上拿起自己的金丝花镜,那是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稀罕物,据说是从更西边的红毛夷手中买到的。带上它,皇帝就能看清奏章了。

夏元吉忙双手接过,戴在鼻梁上,然后细细阅读奏章上的文字。片刻,他抬起头来,双手将奏章奉还给朱棣。

“真让你说中了,当初确实该听你的话,就不会闹到今天这般田地了。”朱棣叹气道。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夏元吉忙道:“皇上管着九州万方的事情,难免对钞法的认识有些误差,臣只管户部,对此才能看得清楚点。”

“好了,你不用给朕找台阶了,错了就是错了,他娘的,朕也是人,不可能不会犯错。”朱棣却摆摆手,一脸坦然道:“关口是下面该怎么办?你看这钞法,还有挽救的余地么?”

夏元吉想了想,颓然道:“就算有,皇上也不能用。”

朱棣一阵默然,他知道夏元吉什么意思,王贤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夏元吉岂会不明白,所以王贤那些主意,夏元吉早就奏禀过朱棣,但那种与民休息,甚至要还利于民的做法,朱棣至少要过上十几年紧日子,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这对明显感到时不我待的永乐皇帝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那现在该怎么做?”半晌,朱棣低沉地问道。

“回禀皇上,为今之计,当是放开金银,先让市面流动起来,眼下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夏元吉道。

“禁用金银非但是我大明祖制,朕也刚刚重申过。”朱棣一脸蛋疼道:“现在让我开禁,岂不是打朕的脸?”

“皇上可以严查伪钞的名义,规定在伪钞查获之前,百姓可以暂时不用宝钞。”夏元吉道:“百姓必然称颂皇上仁慈……”百姓可暂时不用宝钞,那用什么?自然是金银了……这潜台词谁都能明白,只要有大胆的敢试一试,便知道朝廷已经解禁了。

“只能如此了。”朱棣郁闷地叹气道:“可朕的皇宫怎么办?这些钱从哪里着落?”

“皇上,一来,明年武当山的工程应该可以完工。到时候,臣的手头就宽松一些了。另外郑公公的船队,应该马上就回来了。”夏元吉轻声道:“看看他说不定有什么收获。”

“哎,九州万方富得流油,朕这个皇帝却捉襟见肘。”朱棣有些愤愤道:“是要想些办法,损有余而补不足了!”

夏元吉心里一咯噔,不知道又有什么人要倒霉了,但他哪敢再触怒朱棣,万一皇帝一生气,连眼前的这点成果也保不住。

“你去吧。”朱棣挥挥手,想一下又道:“黄俨,把朝鲜刚进贡的人参,拿两根给夏爱卿。”说着温声道:“咱们君臣相知十几年,你也知道朕是什么脾气,我说过的那些话,你别往心里去,往后朕还得靠你这个大管家呢。”

“皇上……”夏元吉感激涕零道:“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顿一下有道:“只是臣实在是力有不逮,只怕难以让皇上满意。”

“你要是不能让朕满意,这天下就没有能让我满意的了。”朱棣摇摇头,摆手道:“朕知道你难,但朕也难,咱们君臣都勉为其难吧……”

“是。”夏元吉叩首跪谢。

第六百七十五章退堂鼓

三天后,朱棣的旨意便到了太子府,朱高炽看后长舒一口气。心有余悸地对杨荣道:“真让杨师傅说着了。”

“呵呵,殿下,这本是意料之中的。”杨荣其实也暗暗松了口气,但面上却很淡定道:“皇上要的,其实还是殿下的态度。只要殿下能让皇上放心,皇上自然不会真看着京城乱成一团不管的……毕竟,这是大明帝京啊!”

“杨师傅神机妙算,常人所不能及啊。”朱高炽心服口服,吃力地起身施礼道:“这次能化险为夷,全赖杨师傅的庇护。”

“殿下谬赞了。”杨荣却面色严肃道:“现在只能说是化险,还远远谈不上为夷,能不能挽回损失,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面还要看王仲德的!”

“这……”朱高炽又有些吃不准了:“能像目前这样收场,孤已经知足了,至于一点非议,时间会抹平一切,就没必要冒险了吧?”

“殿下!”杨荣对朱高炽的反应并不意外,他知道太子殿下在这一个月里,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现在看到他父皇措辞温和的圣旨,便已是心满意足,再不想冒那么大的风险了。而杨荣出于不知何等心理,竟有些期待最后会是这个结果。当然,劝还是要劝一下的:“方略已经定下,王仲德那边更是已经准备充分,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孤知道,孤当然不想让杨师傅和仲德的辛苦白费。”朱高炽一脸歉疚道:“但孤这阵子一直反复在想,这个时候对付纪纲,会不会太过冒失?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在皇上没有明确表态前,对付纪纲真的合适么?”

“殿下所虑甚是。”杨荣道:“不过王贤也不是直接对付纪纲,只是要突袭他的山庄,我们只要拿到确凿的证据呈上去。然后如何处置,都看皇上的圣意了。”

“话虽如此,父皇还是会认为孤野心太大,敢先斩后奏。”朱高炽叹气道:“毕竟,纪纲的山庄尽人皆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