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杀日王牌(湿吻)-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盟军在印度西部的反抗很是顽强,但并不表明他们不重视印度东部,就待山下奉文准备以北方集团进攻迪斯布尔的时候,从印度中部增援而来的五万美英联军和从不丹增援而来的一个英军师,迅速的布防迪斯布尔,建立一条长长的防线,准备先抵挡住日军的锋芒,然后选择时机反击。
山下奉文暗恨敌人的增援太快,但还是不得不发起了进攻,可是盟军的增援抵达,仗就不那么好打了,所以,日军北方集团猛攻了一个星期,也没能打开局面。似乎,日军的行动,首先在东北角出现了问题,而这里,就是中国南部的家门口,大量的难民不向印度中部转移,反而从这里直接涌入处于安全的中国。因为在他们想来,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会派兵进入中国,更不会让子弹飞到中国境****杀中国百姓。鉴于这种情况,别动军迅速的调兵控制局面,对于难民,并没有驱逐,反而会进行一定的接济。
起初,别动军只派了一个边防师,可正待双方在迪斯布尔外围打得火热的时候,叶苏突然又向西藏派出了五个师的兵力,并慢慢的向中印边界移动,进而,在未经过英、印两国的允许下,私自进入了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占领了一部分土地,并督促那里的英印军迅速的撤离中国领土。别动军的这一举动,看似不大,却是迅速的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别动军现在是直接处在盟军的背后啊,要是有什么不轨,他们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驻印英军总司令魏菲尔上将,现任的盟军西南太平洋区陆海空军总司令,得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惊恐,立即放下手头上的活儿,公开发表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别动军不要破坏中英关系,迅速的撤出印度境内。印度总督林里资哥也以印度管理者的身份要求别动军先撤出印度,双方之间有什么异议,表示可以坐下来商谈,切不要盲目的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一七章 互换租借(上)
随即,别动军方面传出消息:“英军、印军和其他一切军队,都必须撤出麦克马洪线以南,回到印度国内。”
“混蛋,叶苏此举,明显是暗中想帮助法西斯,他们不会在我们背后发起进攻吧……”在澳大利亚得知消息的丘吉尔首相,震惊得拍案而起,他一向对叶苏存有恶感,叶苏突然出的这一招,着实让他很担忧,也很恼火。
丘吉尔知道,此事凭英国一方之力,恐怕不那么容易解决,立即毫不犹豫的拉上美国,希望给别动军施压,让他们快些停止这种制造紧张气氛的举动。罗斯福总统对叶苏突然的不安分,也是非常的不快,亲自致电叶苏询问原因。
“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其他的事情,没有关注到贫苦的西藏,最近由于关心中印交通线的修筑,再加上有大量他国难民涌入。所以,对中国的西部多有关注。却是突兀的发现,我中华大好江山,居然已经不知不觉的被异族人窃取一块,在如此朗朗乾坤下,实乃让我方大为震惊和不安。麦克马洪线是怎么来的?是谁允许的?为什么英印的地图上把它标注成了印度的领土?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窃取行为,我方表示深深的惊恐和愤怒,希望英印给我方一个合理的答复……”叶苏回复的内容以不解和震惊为主,既表达了意思,又不至于对美国人太强硬,免得一上来就把关系搞得不好控制。
收到叶苏的电文,罗斯福总统是头痛不已。派人查了一下麦克马洪线的由来,便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叶苏要拿这个来说事,完全占着理。可是。这一块地区英国人已经窃取了几十年,这里土地肥沃,面积广阔,英军在这里有驻军,并设置了大量的军事重地,用来阻击日军对印度的进攻,要英国人在这件事情上妥协,恐怕不那么容易。而且。罗斯福也相信,叶苏此举,存有严重的暗中帮助轴心军牵制盟军力量的用心。
对于麦克马洪线争议最先回应的不是英国人和印度人,反而是日本人。因为日军已经对印度发起了攻击,而麦克马洪线延伸的区域已经达到了缅甸,日军的飞机经常性的对这里进行猛烈轰炸,甚至有军队占领了一部分土地。
“我方进入中国境内,不过是为了歼灭我们的敌人。对此为中国带来困扰,我方深表担忧和歉意,特此声明,我方会在一个月内撤出中国境内。并对中方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日本的这个声明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他们承认这里是中国的领土,第二层意思是。他们给自己留了一个月的缓冲时间,就是想看一看别动军方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中方直接不要这块区域,并确定要划给印度,那么他们日本人自然就不存在退出的问题了,免得以后还得派兵攻打。当然,如果中方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自然就没有理由和借口呆着,他们也乐意看到别动军把英国人压迫退,从而让英国人小心提防着别动军,这对日军来说,并不是坏事。
罗斯福和丘吉尔现在是头痛得很,如今印度的战局出现焦灼的情况,任何一点失误,可能就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虽然对叶苏的行为很是不满,但两人在商量了一下之后,还是决定谨慎行事,不能刺激叶苏。当然,丘吉尔这种只为英国利益考虑的政治家,可不会痛快的答应叶苏的条件把上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出去,以他的谨慎,还担心即使退让也满足不了叶苏的胃口呢。
最后,两方一合计,由罗斯福亲自出面,向叶苏表明,“中印边界问题过于复杂,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英方表示可以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问题,美方也担保可以给中方一个满意的答复。可是,如今战局处于紧张阶段,英方和印方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件事情,英方承诺,美方担保,等印度战事完结,会立即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望中方给予一定时间缓冲,英方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如果是以往中美之间的关系,叶苏可能考虑着给美国人一个面子,可是经历了几次美国人的暗算之后,叶苏就不那么给面子了,而且,这件事情非常重大,他叶苏选择这么个时机,肯定是看好了的,真等战事结束,英国人缓过气来,可就不那么好解决了。
当然,叶苏也没有直接的驳美国人的面子,没有当场拒绝,而是将早已准备实施的手段用出来。第二天,在中国国内便大规模出现百姓上街请愿的现象,并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政府收回他国窃取的中华领土,保障西藏的完整。各方民众甚至把请愿书送到了英国大使馆内,同时站在政府机构门口大肆呼吁,激情高昂,让一些政府官员很是难办……
对此,叶苏“无奈”的回复美方,“中印边界争端已经燃起,国内民众对政府举动多为不满,此事如不立即解决,恐民心尽失。望美方能理解我方难处,督促英方尽快解决问题,退出我国之领土,还我中华领土之完整主权。否则,我亦不好向民众交代……”
罗斯福总统是聪明人,从叶苏的回复中,他能够感觉出叶苏对美国感情的变化,他猜测叶苏可能已经掌握一些美国参与几次针对中国事件的证据。叶苏现在是明显不大给面子,罗斯福有些难办了,丘吉尔也是内心沉重,甚至有些埋怨美国曾经的姑息养奸,如果早一点全力出手把别动军给灭了,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事了,现在中国已经完全失去控制,而且还经常出来瞎捣乱,真是让人恨不得派大兵去灭了。可是,现在的丘吉尔也知道,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清王朝了,不再是英军派几千大兵就可以横扫的了,他叶苏现在派六个师在中印边界,明天就可以派出六十万,甚至更多,真打起来,对英军、对盟军,都是极为不利的。何况,如今盟军很多方面还得依仗别动军呢,印度战场用的部分物资就是来自中国的,如果别动军把物资一断,并加大对轴心军的支持,绝对可以直接影响盟军和轴心军的战争实力,这一点,不一定说直接让胜局倒向轴心阵营那边,起码也会让盟军有些难过……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一八章 互换租借(中) T
“我们不能再对别动军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进行退却和忍让了,阿鲁纳恰尔邦是我军阻击日军进攻的重要防线之一,如果让给别动军,这条防线就不存在,迪斯布尔会很危险,不丹也会有危险,盟军就真要被日本人赶过贾木纳河了……叶苏想趁此机会侵吞我阿鲁纳恰尔邦是一个目的,但他更大的用心是缓解日本人的压力,希望他们能够快速在印度战场打开局面。'U点'即使这次我们忍让了,恐怕以后日本人再遇到麻烦,叶苏还是会制造一些事端给予日本人支援。此事,不能随便开口,否则,叶苏肯定会得寸进尺……”丘吉尔极力向罗斯福阐明原因。
“可是,叶苏也不是胡搅蛮缠,道理还是站在他那边的,麦克马洪线的存在,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漏洞。连外东北清政府割让出去的土地他都不想放手,何况是这种还没被中国政府承认割让的土地,他更不会视而不见了……”罗斯福总统还是很理性的分析着,什么事情都需要先讲理不是?哪怕你要找个借口打人家,也要弄个理由出来,现在叶苏就有个非常合理的借口和理由。
“哼,照这样说,叶苏就应该先处理中印之间的问题再来说外东北,可现在,他却把顺序颠倒过来,一直没对麦克马洪线提出过任何意见。现如今,正等我盟军与日本人作战危急关头,他却横插一脚,我猜想。他叶苏可能早就猜出,我们两大阵营会在印度交战,所以,他故意对中印问题不做处理。就等这个时候横加干涉,以捞取最大利益……”丘吉尔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如此道。
罗斯福想了一想,觉得还真有这种可能,如果叶苏在去年把麦克马洪线的问题提出来,英国人绝对没有那么好说话,说不定还会让英国和苏联联合一起对中国施压,所以直接先忽视中印问题而让英国人放松警惕。' '如今。印度局势暴变,南亚最大的一次战争规模在此爆发而开,叶苏此时横插一脚出现在英国人背后,英国人绝对会很难过。在中印问题的处理上,便会有些顾忌,从而弱了风头。
“这个家伙的算盘打得真远……”罗斯福在心里想着,说实话,他以前一直还没注意这个问题。虽然叶苏只是把处理外东北的问题和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换了一个前后,但处理的形势,对于中国来说,容易多了。而且,也能够捞取更大的好处。
“不过。不管如何,此时不能刺激叶苏。他要是以收复故土为由,派兵直接攻打我防线背后,不但会使防线崩溃,还会损失我盟军至少十万以上的兵力……”罗斯福讲出了心里的底线,就是不能和别动军打起来。
“难道真的就把我阿鲁纳恰尔邦让出去?那防线还保得住吗?我盟军直接要撤到贾木纳河以西了。”丘吉尔显得对罗斯福这个态度不怎么满意,因为这损失得最多的是他们英国的利益,现在让出去,以后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这样,我们至少先将部队保存了下来。当然,我的意思不是直接将阿鲁纳恰尔邦让出去,而是尽量先稳住叶苏,比如,我们答应他,可以承认阿鲁纳恰尔邦是中国领土,不过,前提是他必须把阿鲁纳恰尔邦租借给我们若干年……”罗斯福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租借?”对于这个词语,作为英国人的丘吉尔不可能不熟悉,因为他们英国人经常是借东借西的,而且是经常借了不想还,比如香港,最后还是被叶苏强势抢回的。' '
想了一下,丘吉尔才点点头的道:“如果叶苏赞同,我倒愿意此时给他一些面子,做出一些让步,可以承认阿鲁纳恰尔邦为争议地区,但必须先以租借的形势让我们保持十年的所有权……”
其实,在丘吉尔的心中还有半句话没说,那就是:等德国人和日本人完蛋,你叶苏吃进去的,全部吐出来,没吃进去的,更是不要想了。
罗斯福也知道丘吉尔有些口不对心,但现在他也不想太拂英国人的面子,毕竟现在的英国,才是他们最坚实的盟友,所以,准备许以重利稳住叶苏再说。随即,美方又作为中间人把意思向沈阳转述了,并承诺会给予一笔重金以租借阿鲁纳恰尔邦。
“哼,租借?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吗?”叶苏冷笑一声,他策划那么长时间,才选择好这么个时机,怎么可能就这么快让英国人把问题解决了呢?
叶苏没有急着回复美国人,而是思索了一天,然后才把自己的条件讲了出来,“英方可以出资一百亿英磅买下阿鲁纳尔邦,或者将斐济、汤加租借给中方,以换取英方租借南藏(指阿鲁纳恰尔邦)……”
美国人在收到沈阳传出的消息后,是震惊得无以复加,还没来得及把消息转述给英国人,便在猜测叶苏的用心。敲诈一百亿英磅倒还好理解,可是,叶苏要斐济和汤加干吗?这里可是澳大利亚的东大门,虽然离澳大利亚还有些远,离中国更远,但两地的战略意义却不容小觑,难道这叶苏想趁此机会涉足大洋洲?他的用心何在?难道是想配合日本人夹击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吗?
美国人有些不淡定了,立即将消息和英国人分享,以揣度叶苏的用意。丘吉尔在听到叶苏的两个条件后,是气得直跳脚,“一百亿英磅?他怎么不去抢。租借斐济、汤加?他想干什么?”
这两个条件,英国人都不想选,太坑人了。一百亿英磅虽然不至于让英国破产,但起码让他们的经济受到重创,一个阿鲁纳恰尔邦根本不值那么多,丘吉尔知道这个价格还可以谈,但他连一亿英磅都不想出,还有什么谈头?至于斐济和汤加,虽然这两国加起来也没有四分之一个阿鲁纳恰尔邦大,但是,他有些担心叶苏的险恶用心,万一这家伙把这两国又转手租借给日本人呢?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英国人怕这怕那,但美国人则不这般想。
“我倒是不这般想,斐济离中国最近,也有四千多海里,而中国海军目前根本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叶苏即使获得斐济和汤加,他也不能对我方产生多大威胁。可阿鲁纳恰尔邦不一样,它处于中印交界,别动军随时可以派陆空军实施打击,战争一旦爆发,很有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别动军说不定会趁机直接南下印度。可如果我们把斐济和汤加租借给叶苏,就等于是成了他一部分私产,而这部分私产,却是处在我盟军阵营中心,我们随时可以把它拿下来,这样,叶苏便会有了顾忌,我们便可以以此稳住别动军不要妄动……”这是罗斯福的分析和建议。
可是,斐济和汤加现在都是英国的,罗斯福这般说,自然让一向重利的丘吉尔有些不高兴了,但他又不得不承认,罗斯福说的很正确。叶苏想控制斐济和汤加,不可能不派力量去,而有了各种力量进驻,他肯定会想办法保证这两地,但是,以目前别动军海军的力量,即使全部派到这里来,也不够盟军海上力量看的。所以,斐济和汤加看似给叶苏吃了,但还有一根线牵在他们盟军手中,只要他们想,随时可以扯紧那条线,把这块肉从叶苏嘴里拉出来。而以叶苏的聪明,不可能想不到这点,但依然提出了这个条件,可见他还是认为有很大利益可占,甚至不惜冒这个风险,这样,叶苏更会重视斐济和汤加两地了,而为了保住这两地,说不定就会在有些问题上,向盟军方面礼让一些了。这便是盟军希望看到的,他们已经不奢望压制住叶苏,只希望他不要在他们背后捣乱就行,要捣乱到德国人和日本人屁股后面捣去……
“万一他把斐济和汤加转借给日本人怎么办?或者在这两地给予日本人方便,这将会直接威胁到澳大利亚的安全,也会威胁到我方运输线的安全……”丘吉尔想了一下,问出了他自己的担忧。
“我们可以和叶苏签定协议,在协议中规定,斐济和汤加不可用于他国的军事用途,也不可于他们提供军事上的便利,否则,我方有权利随时收回斐济和汤加。而且,如果中方违反规定,算是先违约,要承受一切损失,阿鲁纳恰尔邦将也不再存在争议,无条件属于英印……”
“可是,协议只是一张纸,叶苏要是想撕破脸皮,随时可以撕毁任何协议……”丘吉尔是老政治家,诚信在利益面前,简直一文不直。
罗斯福沉吟了良久,似乎不想说出接下来的话,但最后还是道:“如果是那样的话,说明叶苏已经选择站在轴心阵营那边了,我们也不用再有任何奢望,向别动军宣战就是……”(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四一九章 互换租借(下) T
丘吉尔听到,暗自摇摇头,如果等到那一天,黄花菜都凉了。【叶*子】【悠*悠】不过,丘吉尔也知道,如果有一丝可能让别动军不加入轴心国阵营,他们都会为之努力的,所以,虽然心中很是不愿意拿本属于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这是英国人和印度人单方面的想法)去换本属于英国的斐济和汤加的租借权,但是,丘吉尔知道,现如今阿鲁纳恰尔邦的战略意义要比斐济和汤加大多了。失去阿鲁纳恰尔邦,不但会让盟军失去一定的防御纵深,同时也会为别动军靠近印度边防提供了一个很危险的契机,说不定就会进一步刺激叶苏的野心,即使留下阿鲁纳恰尔邦作为中印两方的军事缓冲区,也是很有必要的。
“那就答应那该死的家伙吧……”最后无奈的,丘吉尔还是咬牙点头了,接着,他又加上一句,“不过,我们可不能这么痛快,不然,会让叶苏觉得从我们这里获得利益很容易,野心将会急剧膨胀……”
“这是自然……”罗斯福也是人精,自然不会不知道卖个关子。
于是,美方代表装着是中英之间的沟通桥梁,不停的为双方传话,借助这个时机和沈阳方面讨价还价,要么说斐济和汤加是两个国度,不能拿一个阿鲁纳恰尔邦去换,不等值,别动军只能选择一个地方;要么又说阿鲁纳恰尔邦没有斐济和汤加的资源丰富,或者战略地位没有斐济和汤加重要。' '不停的和沈阳方面磨嘴皮子。美国人和英国人如此做的目的,就是要表现出他们那表面上强硬的姿态,让叶苏知道,想打同盟国方面的心思,最好还是掂量掂量,不要太过分,如果沈阳方面能够降些价。他们自然是更高兴,如果不能,他们也不会损失什么。
不会损失什么吗?似乎也不尽然。就在美英和沈阳方面周旋着南藏地区的争议问题时。似乎让盟军把很多注意力都放在了印度,盟军方面甚至把美军的两个航母编队调入了孟加拉湾,大批舰载机头一次飞到了印度这个东角。对西隆等地的日军进行着猛烈的轰炸,甚至有时还“不小心”的飞入了南藏,其中意思不言而喻。而一直密切注意着态势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终于抓住了这个机会。
“嗦嘎,别动军又暗中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了,立即按计划执行……”山本五十六看到盟军舰队的调动情况后,是兴奋得不行,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别动军的六个师先后出入到南藏(即英国人所说的阿鲁纳尔邦),盟军绝对不会把两个航母战斗群放到孟加拉湾的。' '正是别动军的参与,才吸引开了印度洋盟军海军的一半力量,从而为他们创造了机会。
邓尼茨也是个非常善于抓住战机的名将,立即同意了山本五十六的建议,迅速的下令让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等附近海域的潜艇部队分批向目标急驰而去。而山本五十六。再度用上了他的麻痹战术,让三艘水上母航冒充他在印度洋水域的三艘航母,然后让整个舰队实行无线电静默,只收不发,快速而隐蔽的向着马尔代夫群岛冲去,争取在盟军反应过来之前向马尔代夫群岛发起进攻。
盟军似乎根本没想到胆大的山本五十六又故计重演。又来一次远洋海上作战,再加上中印边界的事情让他们很闹心,所以,日本联合舰队的行动,真是出奇的顺利。当然,日本联合舰队的有惊无险,还和德国人的密切配合有关系,邓尼茨知道山本五十六的航行路线,所以,分配一定数量的潜艇在日本联合舰队周边海域巡游,一旦发现有他国船只可能会碰到日本联合舰队,便会迅速的击沉。反正这段时间,德国人的潜艇是四处不在,对各种目标袭击也是家常便饭,盟军只当是德国人的偷袭,却不会想到他们是在掩护日本联合舰队,着实成功的帮助日本人过滤掉了一些麻烦。
终于,经过几天的航行后,在8月24日,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主力,三个航母战斗群,出现在了马尔代夫群岛两百海里处,这才被盟军的一艘商船发现,并示警。可这时,明显已经有些晚了,在马尔代夫群岛的就英军的一个航母战斗群,唯一的一个机场上的飞机,也为数不多。山本五十六在联合舰队被发现后,立即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