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而上。
他们弹劾陈应,目的就是想中止陈应修缮沟渠,扩大明年关中的旱情。利用旱灾,疯狂吞并土地。在这个时候,李建成想坐壁上观,其实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哪怕关陇贵族集团已经集体没落了,不代表他们没有了跟朝廷对抗的本钱,现在不是大统一的稳定时期,中原有王世充、河北还有窦建德,江淮有杜伏威,豫章有林士弘、巴陵还有萧铣,毗陵还有沈法兴等。
如果李渊此时就明日张胆的支持山东贵族集团对于关中的渗透,这就是摆明了拉着山东贵族跟关陇贵族集团对着干,这些关陇贵族大的本事没有,搅乱天下的本事那就是一等一的。关陇贵族集团他们有的是精通军事的将领,有的是钱财和物资,随便派出几个杰出子弟,马上就可以让王世充或者杜伏威,再或者辅公佑,或者萧铣拥有问鼎天下的本钱。向李唐发起致命的冲击。
这些隋朝农民起义领袖,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不懂治国,不懂经营国家,更不懂行军打仗,只要是关陇贵族集团愿意,马上就可以弥补这些起义领袖的短板。
如果这个时候,李建成放任此事,窦建德和王世充马上就会获得大量隐士或名流的支持,他们还会鼓吹王世充仁慈,窦建德仁义无双,乃天命真主。
那个时候,恐怕大唐统一天下将增加太多的变数,别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然而恰恰是事实。
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李渊本是山东贵族集团推出来的利益代言,如果李渊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他们肯定会抛弃李渊,转而扶持王世充或窦建德。陈应笑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若想占据关中的一席一地,也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做,或者说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来布局。”
说到这里,陈应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我们大唐在崛起,告诉他们,眼光不要放在关中一隅之地,东都洛阳,还是大有可为的,无论是谁,占据洛阳,就可以在大唐的朝堂上发出更大的声音,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李建成为难的地方是,他无法直接拒绝山东贵族集团的利益诉求,可是支持他们就会引来关陇贵族更强大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陈应给出了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画饼充饥。
只要将都城迁往洛阳,那么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可是现在洛阳却在王世充手中,陈应让李建成给山东贵族一个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承诺,换取他们经营渗透的中心,渡过长安最难艰的时期,这等于给他们开出一个选择,让他们自由选择。
李建成一听这话,眼前陡然一亮,随即目光又黯淡了起来:“可是洛阳,可不是那么容易抢占的,更何况王世充的实力也不弱,如今唐与郑、夏三国在北方并立,唐虽强,却无法独对郑夏联手。
陈应点点头,虽然现在这个时空窦建德提出了联唐攻郑的战略,可是历史上明明是窦建德帮王世充,联郑抗唐。
陈应此时也无法猜测出窦建德是到底联合王世充,还是联合李唐,再或者联唐只是一个烟幕,目的是麻痹李唐。
陈应笑道:“世界上没有多少事情是可以轻松做到的,涉及的利益越巨大,做起来越困难,去做,最起码还有成功的希望,不去做,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李建成低着头深思起来。
陈应突然道:“殿下,微臣想调左卫率过来修沟渠!”
“噗”李建成听到这话,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他有点莫名奇妙的道:“调他们过来?充当役工?苦力?”
陈应点点头道:“臣不敢自认精通练兵,至少在练兵方面略有心得体会,若殿下把东宫左卫率调给微臣,臣可以保证,不出三个月,让左卫率脱胎换骨,成为以一挡十的精锐之师。”
陈应的这话,李建成丝毫不怀疑,当然这是陈应谦虚的说法,陈应练兵又快又猛又好,这是举世皆知的事情,现在陈应或者是真想出什么好点子了。
事实上还真是,陈应在朔州军、定远军和灵武军中,根本找不到多少陌刀军苗子,可是左卫率不一样,这里面的士兵,全部都是关中大汉,其中多为身高八尺以上的壮汉,如果让他们在沟渠上,用搬运泥土的方式,既磨砺他们的体能,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办法,找出一批能吃苦,耐力好,身体素质高的精兵,如果让这支精兵装备清一水的明光铠甲,然后人手一把陌刀,这样的军队练成进退如一,陈应还真可以将陌刀军提前出现在大唐的战斗序列中。
哪怕拥有一支精锐的陌刀军,李建成在玄武门的命运,或许可以改写。
哪怕最终不能改写历史,陈应也想保下李建成一点骨血,让李唐这个内斗犹酣的习惯,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李建成几乎没有考虑,随即道:“左右卫率都交给你,共九个府一万两千人马,全部给你。”
第六十一章 刀中王者
河东之战中,刘武周先袭破榆次,后攻平遥,占领介州。大败太常少卿李仲,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整个河东局势迅速糜烂,而陈应却以定远军的四个折冲府不到八千人,连续攻克朔州、雁门关,飞师突袭苇泽关,在河东整体溃局中,陈应与陈应麾下的定远军表现得非常抢眼。
虽然陈应麾下其实不止定远军四个折冲府,还有灵武左军与灵武右军共十个折冲府一万八千余突厥骑兵还有朔州八大豪强麾下的佃户乡勇,然而在李建成眼中,突厥人根本算不上人,只是消耗的物资,只要大唐愿意招降,想投降大唐的突厥人可不在少数。至于朔州八大豪强的乡勇,只是凑数的民夫。
李建成偿到了有一支精锐部队在手的好处,定远军的四个折冲府,被李渊强行整编,划给了右骁卫与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残部,整编为新的右骁卫六个折冲府,而罗士信本身也被任命有右骁卫将军,成了刘弘基的副手。
像刘统、毕信、张怀威、段志感、张士贵则成了左武卫军的长史、参军、或折冲都尉。哪怕李渊并没有任命陈应为左武卫将军,事实上李建成相信,以陈应的本领,刘统、毕信、张怀威、段志感、张士贵是有能力架空新任左武卫大将军庞玉。
李建成偿到了这种拥有精锐军队在手的好处,只要陈应可以将太子左卫率与右卫率训练成与定远军一般无二的精锐,在明年开春之后的与王世充的战事中,李建成绝对不会让李世民独宠。
听到李建成的话,陈应是又喜又忧,右卫率他根本不用担心,如今执掌右卫率的是元宝藏,可是右卫率左副率高允权、录事参军纪同,右副率何月京,记室参军杜善果,右副率何月京都是陈应的旧部,如果说从前他们是不服陈应的出身,此时陈应出身侯莫陈氏的身份已经曝光,降服他们不成问题,哪怕元宝藏也没有办法在陈应面前摆谱。
不过,左卫率却是韦挺的旧部,在韦挺接近三年的经营,左卫率几乎是水泼不进,陈应虽然可以代为训练左卫率,怕就怕左卫率的人不服。因为,在这个时候,陈应不是名义上的东宫武装力量统帅,没有办法向他们行军法,正军纪。
一旦将帅不合,这是兵家大忌。当然,如果陈应拥有绝对的权力,那么一切将不是问题。
陈应想了想道:“韦左卫率是京兆韦氏,军中任用的大都是京兆韦氏门生故吏,臣奉命接掌左卫率,只怕会受到他们的排挤将帅不合,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
陈应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李建成要尚方宝剑,他需要获得对东宫左右卫率的生杀大权,只有拥有绝对的威望,才能令行禁止,言出必践。
李建成也是人精,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陈应的顾虑,李建成舒了口气道:“本宫还以为什么事情呢,原来只是这些小事”
李建成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所以说,这陈应还是太年轻,根本不知道隐藏啊。
陈应的心迹已经表露出来,如果只是训练,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儿子,大唐的监国太子,丝毫不厌恶野心,反之,他们喜欢有野心又不缺能耐的属下。
当陈应一直在他身边恪尽职守的时候,他感觉莫名奇妙,可是现在,他已经知道了陈应的目的,他想恢复祖上荣光,成为大唐的柱国大将军,太子少傅。
李建成记得李渊曾经告诉他一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缪也。陈应是肉食者,这是无可非议,毕竟在这个时代,家国天下。
有小家才能顾大家,家族越大,顾忌也就越多。
李建成不怕陈应有野心,陈应不光有野心,更有能力,有能力有野心的下属,才是他最佳臂助。
李建成望着陈应笑道:“正六品以下,抗命就在处置,正四品以下正六品上,就地免职。不知陈卿是否满意?”
陈应摆摆手道:“其实不用处斩,臣自有办法让他们遵纪守法!”
陈应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权利。一个名义就足够了,如果连左卫率的这些骄兵悍将降服不了,陈应也不用混了。
在陈应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之所以这么做,其一,当然是为了抱上李建成这条粗得不能再粗的大腿。李建成如果不是玄武门之前,他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接班人,可谓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唐朝最稳的一条船了,做了九年太子,位高权重。更重要的是,陈应出身贵族,和李世民麾下寒门出身的将领不,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李建成如果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拥有一支精锐超过李世民玄甲铁骑,更加精锐的部队在手,或许他不一定会失败,只要当时在玄武门李世民没有立即杀掉李建成,李世民就是最大的失败者。
在唐朝至少在安史之乱之前,天下还是世族门阀的天下,一个小人物若想投靠山,可不是随便乱投的,还得看地域是否相符,因为这年头极重乡党。
李建成的效率非常高,在李建成回去的当天,太子令就下达到了陈应手中,陈应以太子宾客,主东宫武备,左右卫率皆归其管辖。
最让陈应意外的是,左卫率的副率居然是尉迟恭。
不过,陈应并没有对左右卫率进行什么实质性的训练,而是让他们卸下甲胄,将普通民夫一样,在工地上挖地挑土,充当苦力。
左卫右副率韦令则隐隐奇怪,左率卫的将领被陈应当成苦力用,是韦令则非常不满的,他出身京兆韦氏,论辈份还是韦挺的族叔,前隋河南郡丞元雅的女婿。在韦令则看来,陈应简直就是在侮辱左卫率将士。
可是韦挺曾下里叮嘱韦令则,从前他与陈应关系不睦,千万不要撞在陈应手中。所以尽管有些不满,韦令则却不敢当作出头鸟。
这天,左卫率六千余将士人人像泥猴子一样直到天黑,这才收工。韦令则悄悄看着脸黑如炭的尉迟恭:“尉迟副率,拱卫东宫,我等自然责无旁贷,可现如今,我等这是”
尉迟恭看了看韦令则,淡淡的道:“韦副率,汝可知全军将士,为何宁愿挥汗如雨,也不想停下休息?”
韦令则还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反正当听说李建成将东宫左右卫率调给陈应训练,而陈应却把全军将士当成劳力在使用,就告假了。他来了一个眼不见为净。
韦令则惊讶的问道:“难道这帮杀才都转性了?”
尉迟恭摇摇头道:“不是他们转性了,而是陈宾客让众将士看了一柄刀,还有一身甲胄,并且告诉全军将士,非勇士不能披重甲执刀中王者?”
韦令则惊讶的道:“什么刀中王者?”
第六十二章 陌刀军 上
古代为将者都希望拥有一支忠诚可靠,装备精良的军队。尉迟恭自然也不例外。陈应原本本没有打算好,如何训练东宫左右卫率的士兵,可是随着魏猛的到来,陈应顿时有了主意。
早在朔州的时候,陈应封向他献出陌刀的魏猛为灵州铁坊令。原本魏猛也带着儿子和徒弟高高兴兴去灵州赴任。
就在一个半月之前,陈应被封为工部侍郎,同时,免除灵州总管的职务,以李道宗为灵州总管。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李道宗上任,就将陈应的这个灵州将作监给停了。
包括铁坊令魏猛、甲坊令严师虎,将作监林传福等两千余名工匠,被李道宗停了供给。没有了灵州的钱粮补贴,灵州将作监这个陈应私立的部门也随之被取消了建制,严师虎,魏猛、林传福等人就从灵州来到长安投奔陈应。
陈应正愁建设陈氏清林里坞堡人手不够,就将这两千多名工匠与其家眷,全部接纳了过来。也可以说陈应将灵州将作监给私人承包了下来。
随着这些工匠的加入,陈氏坞堡的进度陡然加快。魏猛带着徒弟在陈应坞堡东方的界裕河河畔,建筑了铁炉,开始试验制铁。此时魏猛属下的铁坊署拥有铁匠三百五十余名,有的精勇吵钢,有的精通灌钢,还有精通坩埚钢,但是更多的则是精通百炼钢,所谓的百炼钢,就是将一块生铁反复锻打,通过击打的方式,将铁内的杂质挤出来,形成低炭钢。
陈应发现居然有人会坩埚钢,顿时喜出望外。只要会用坩埚钢,那么就可以配出合金钢,随着陈应随着魏猛进入临时仓库,在仓库里发现了很多好东西,金黄色的黄铁矿石,乌黑的铁矿砂,灰白色的磷矿矿石
魏猛抓起一把乌黑的铁矿砂冲陈应献宝:“明公,这矿砂好,肯定可以炼出好铁。”
陈应没好气的道:“我要的是钢,是钢,是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老子要铁干嘛?”
魏猛被陈应怼了一个大红脸,讪讪的笑着。
突然陈应在一大堆矿石看到了褐色的颗粒,陈应拿在手心里认真的观察着,突然兴奋的大叫起来:“我靠,居然是猛砂,还是上好的猛砂?这是哪里来的?”
其实这些锰矿砂属于碳酸盐类化合物,是灵州盐矿的伴生矿石,在提炼盐的时候,留下的残渣,数量不多,大约两三百斤,还是因为前来长安的时候,他们无意装错了车,错运过来的。
陈应冲魏猛道:“来人,称一百斤乌铁矿砂,按照百分之十五的比例,再称十五斤锰矿砂”
魏猛满头雾水,不知道陈应这是什么用意。
更让陈应意外的是,魏猛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已经将铁匠作坊基本准备好了,事实上这是葛通的功劳,葛通不仅在界裕河河畔建筑好了一个小型的铁坊,同时还利用陈应交代的方法,提炼了一大批焦炭。
不过,事情也不尽如人意。号称最擅长炼坩埚钢的铁匠叫黄发财,他手里最大的坩埚,容量只有十五斤。
陈应拿起一柄铁铲子,一边将焦炭送进炉膛,一边向众工匠解释道:“在咱们国家的铁矿石非常操蛋,没有一个铁矿是好铁矿,偏偏含硫量高得出奇,炼出来的铁质量也差得离谱,为了可以炼出好钢,只能降低含硫量”
魏猛似懂非懂的道:“陈大将军,您原来懂这么多,虽然我没有听懂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厉害吗?这是常识好吧?”陈应突然想起,这不是后世,这些在后世只是初中生都懂常识,在大唐初期,别说普通人,恐怕专业技师,也不见得有几个人会懂。
葛通、魏猛、严师虎鼓着风气,将炉膛的火烧得旺旺的,看着火势,陈应感觉非常满意,不过炼钢是一个力气活。葛通、魏猛都上了年纪,体力大不如从前,仅仅小半个时辰,二人变轮换了一遍。
铁矿砂和锰矿砂随着炉膛内的温度越来越高,渐渐开始融化。等着坩埚内全部变成了铁水,陈应道:“找来一根铁棍,然后把称一斤半锰矿砂倒进去。”
葛通急忙将锰砂倒入坩埚内,陈应拿着铁棍在坩埚内搅拌着。陈应其实也就是懂点理论,他也没有真正炼过钢,感觉差不多了,就道:“快准备模子!”
黄发财等急忙找来专门用来冷凝钢水的模子,因为黄发财以前是打造铁锤的,手中只有八斤、十斤,十二斤,十六斤等四种八棱铁锤的模子,无奈之下,陈应只好让他们把钢水倒入一个十二斤铁锤的模子里。
趁着钢坯在冷却的过程中,魏猛就向陈应问道:“往铁水里加碳粉,这我知道,陌刀就是用加了碳粉的铁水炼出来的。”
陈应道:“加入碳粉,你只能炼出高碳钢,高碳钢硬度是够了,可是太脆了,陌刀会容易折断,往铁水里加入锡,就会得到马口铁,对也是白铁皮。”
那块钢锤慢慢冷却,黝黑发亮,黑亮得有些刺眼。魏猛是精通炼钢的铁匠,对于钢铁的质量好坏,是容易分辨出来的,他由衷的赞叹道:“好钢,真是好钢,我从小跟着耶耶学会炼钢,可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钢!”
陈应微微一笑道:“这么一锅坩埚,一锅可以炼出一柄陌刀的钢水,只需要稍加打磨蘸火,就可以得到一柄精良的陌刀。”
陈应指着严师虎道:“其实你的甲胄也可以这么做!”
众工匠连连点头。
在陈应的指引下,众工匠开始了疯狂的大炼钢。而且派人向灵州盐矿传递消息,一定要把这种锰矿砂保存下来,这可是好东西。
事实上,陈应炼的钢并不是高炭钢,高炭钢硬度虽然有了,但是太脆,所以大唐的陌刀在战斗过程中,损失也非常惊人。往往一场战争打下来,陌刀的损失将近三分之一。但是高锰钢打造的陌刀就完全不一样了。
经过连班加点的抢工,当尉迟恭、高允权和何月京等四名副率率领十个折冲都尉前来向陈应报道的时候,陈应就拿出了刚刚新鲜打造出炉高锰钢明光铠甲,高锰钢陌刀。
尉迟恭原本不用刀,可是看着陌刀霸气的样子,顿时就喜欢上了这柄神兵利器。
陈应让一名士兵将锰钢打造而成的明光铠甲挂在一根碗口粗的木桩上,然后让众将领用刀砍,枪刺,或箭射,众将领忙活一通,横刀砍断三柄,这具用高锰钢打造而来的明光铠甲,硬是没有留下一道痕迹。
至于陌刀,它本是刀中之王。更何况是用高锰钢打造的陌刀?
当一根三尺余直径的松木,被尉迟恭一刀砍成两段时,众将领看着陌刀和明光铠甲,简直如同二十年没有见过女人的老处男,看到了极品美女,目光落在上面,再也挪不开了。
陈应冲众将领道:“此甲重三十六斤,三十步之外,可防三石强弓,可以无视一石以下弓弩破甲箭,非军中勇士,不得披此甲!”
众将领如同小鸡叨米。
陈应道:“陌刀重三十三斤,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众将领眼睛瞪得如同牛眼一样。
陈应道:“三千套铠甲,三千柄陌刀,装备三个折冲府,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用挖土铺路的方式挑选勇士,前三千名勇士立即换装!”
第六十三章 香车美人
一辆宽大的四轮马车沿着官道缓缓前进,李秀宁其实并不情愿乘坐马车,她更喜欢策马奔驰,享受着那种大风在耳边呼啸而过的感觉。
不过,这辆马车是陈应送的。李秀宁不想辜负陈应的美意,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辆马车李秀宁也非常满意。这辆四轮马车,整个车厢长三丈六尺,宽一丈六尺,哪怕在后世,这种规格的辆也是属于中巴级别。在这个时代,更是庞然大物。长达三丈六尺的车厢,在中间分隔成了两断,一边用来休息,布置了一张软榻,还有一层联在车厢壁上的抽屉,可以放置随身携带的物品,而前面则布置了一个案几,可以用来办公或会客。
关键是这辆庞大的马车,需要五匹骏马才能拉动,尽管外表看不出什么奢华,可是里面的装饰却非常温馨,后面的卧室,还有一个小炭炉,可以用来煮茶,或蒸煮一些食物,车厢的厢顶还开了一个天窗,如果想晒太阳,还可以躺在软榻上晒太阳。四个角柱和照壁,都是采取镂空的方式,里面放着烛台,哪怕夜晚,如果需要,这辆马车内可以烛火明通。
采取桥式减震和弹簧减震双减震系统,坐上马车上,丝毫没有颠簸之苦。这是一件远途旅行的最佳装备。当然,这更是陈应的心意,这样的马车,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辆。
让陈应感觉非常意外的是,加装了减震装备的四轮马车,销售非常好。在这个时代,人们出行使用的车辆,通常为戎车,戎车虽然可以代步,却无法遮挡风雨。当然,还有轺车,轺车是一种轻便的马车,有顶棚,却四面透风,虽然下雨的时候,可以挡雨,但是刮风的时候,依旧却承受寒风吹拂。
更有高级一些的是安车,安车有封闭的车厢,可挡风遮雨,车身也大,其内铺陈设施,可卧、可居、可乘,较为舒适。简而言之,就跟影视剧里的形制一样。
在古代车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哪怕最简单的戎车,就是那种带着扶手的两轮车,后世农村的人力架子车,其实就是戎车衍生而来的,就是简简单单两个轮车一块大木板组成的戎车,在这个时代也需要两万钱,就是二十贯,能拥有自己的戎车的人,事实上都是殷实家境的人家。
而轺车是采取了滚轴轴承的马车,虽然外形并不复杂,价值却不低,足足五万钱,就是五十贯,拥有轺车的人家,至少是个庶族地主。至于安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