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统皱起眉头,他转而望向背嵬军的记室参军韩定国。韩定国看着寻相一脸不善的盯着他,大有一言不和,他就拔刀砍人的架势。韩定国沉吟道:“昨夜大乱,我们背嵬军将士人人奋勇杀敌,以一挡十,斩首共计一千!”
  寻相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哼”
  韩定国急忙改口道:“斩首一千五百余级!”说着,韩定国望着刘统道:“刘左副都尉,不能再多了,咱们才一千二百余人,进攻十数倍之敌,自身伤亡不足五十,再多的话,陈大将军也不会信”
  刘统咳嗽一声道:“那咱们就报斩首一千五百余级!”
  这时,寻相说话:“刘左副都尉,如今我们虽然取胜,可王仁则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第一次咱们只是出奇不意,他们大意之下,吃了一个大亏。接下来,肯定会加强防备,咱们再想这么轻易取胜,恐怕就难了。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请刘左副都尉示下!”
  刘统一怔,接下来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在出兵的时候,陈应已经教给他了“十六字要诀”当然,除了游击战十六字要诀之外,陈应还教给他了六大原则五个要领。
  六大原则是,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其次是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其三是支配敌人、掌握主动;其四是积极进攻、绝少防御;其五,飘忽不定、出没无常;其六越是敌人后方,越容易成功。
  五个要领是反敌人之道之行,并竭尽欺诈之能事,敌进我退、敌集我散、敌大我避、敌小我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不要企图太大,只要常有小胜;站在敌人翼侧,后方和圈子外围,不为敌人所合击;一切行动作战必须迅速、勇猛、坚决、迟疑犹豫就等于死;注意使用突然的袭击,不留给敌人的反击机会。陈应教给刘统的战法战术,事实上是来自后世栗大将的军事思想。
  栗大将的军事思想在我军高级将领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无人超越。今天不去剖析粟大将运筹帷幄的大兵团战略思想,重点介绍下粟裕的游击战思想。在长期的战争中,粟裕娴熟地运用了朱毛在井冈山时期总结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基础上,他创造了一套游击战术思想,即“六条原则”和“五个要领。”
  当然,最后一条要领被陈应给改了。原本栗大将的第五要领是注意使用突然的白刃袭击,只要枪弹一响,刺刀就要杀到敌人的肚皮上去。造成这种原则主要还是当时自身条件太过简陋,傻子其实也知道,刺刀拼得再好,不如轻重机枪下上一阵乱扫,在子弹补给充沛的情况下,这一要领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如何执行陈应的战略战术,在一路奔驰的路上,刘统就已经考虑过好多回了,只是以前总是觉得很多想法还不成熟,其中有好几个难关都还没解决呢。
  但这一刻,刘统忽然完全没有了这些顾虑!
  因为陈应的办法,在实际检验中,已经证明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么接下来,只要执行陈应的策略,那么就足以可以成功了。
  “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办?当然是要主动出击!”刘统笑道:“此时王仁则距离函谷关不足五十里,咱们已经没有办法再袭扰王仁则了,一旦搞不好,王仁则就会命函谷关的守军,给咱们来一个前后夹击,到时候,咱们就危险了。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是以攻坚战为主,咱们这一千多号人马就没有了用处,咱们就突破函谷关的封锁,利用黄河冰封的机会,闯进洛阳的八关之内。”
  一颗种子从发芽,到生根、成长到茁壮成材,除了需要合适的土壤,也要雨水和阳光。不过,环境的因素也非常重要,事实上,陈应创立背嵬军的初衷,就是打造一支山地侦察部队,避免自己大军在山地行军时,发生中伏的意外。
  然而,陈应并没有想到的是,背嵬军在刘统的指挥下,利用了游击战十六字要诀与栗大将的六大战术原则五大作战要领,形成了背嵬军独特的战法,这一支军队成名,还是两年之后的松州之战,登上雪域高原的背嵬军,成了吐蕃人心中的“鬼军”,背嵬军成了让吐蕃人、土谷浑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降的战略核武器。
  这是陈应远远没有想到的,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列队,立定!”
  函谷道北塬,这块宽约五里多点的高塬上,被俘虏的郑军王仁则的重装战斧营两千余人,被两个团,又从单雄信旧部俘虏里,挑出二百余名身高八尺,可以举起二百斤木桩的壮汉,混编成九个陌刀团,共二十七旅五十四队。
  这个时候,陈应非常怀念麾下的老熟人如张怀威、段志感、张士贵、罗士信等。陈应并没有特别熟悉的将领,就向李建成提出,调罗士信为陌刀将军,接掌这支精兵重装军团。事实上陈应心中陌刀将军最合适的人选,还是阚棱。不过现在阚棱并不在长安,重装步兵突击,必须有猛将率领,以罗士信的武勇自然是足够了,可是中原大战,罗士信如果率领钩镰枪骑兵军团,将会取得更大的战果。
  虽然编成九个团,不过陌刀与装备还在长安,一时半会儿还送不上来。不光是陌刀军需要扩充,陈应麾下的左卫率五个折冲府废了两个,还有两个半残,虽然兵力还有两千余人,却已经不具备战斗力了。陈应就想着在俘虏挑选青壮,补充各卫率与各折冲府战损空额中。
  陈应手中有八千多余名俘虏,除了陌刀军抽出两千余人之外,还有六千余名俘虏,这些俘虏兵的身体素质都还不错,虽然有部分将士身材瘦弱,不过老弱病残,几乎没有。六千俘虏中,除了伤兵以外,大约可以抽出四千余名将士补充到各卫率各折冲府中。让陈应的部曲,不减反增。一旦将来轻重伤员归营,陈应的四个率十八个折冲府足足可以扩充至二十个上折冲府三万余人马。
  陈应首先第一步,还是做好这些降军将士的心理工作。
  李唐能统一天下,除了唐朝能打之外,这也跟李唐初期的均田制有关。陈应将唐朝均田制政策,写成白话,然后又命数十名识字的书在降军中宣传这个政策。
  “你们放心吧,陈大将军仁慈,不会杀俘虏的,当然你们要老老实实听话。等这场仗打完了,就让你们回家!”一名口齿伶俐的书,在众俘虏军中涂抹星子满天飞的向众俘虏介绍道:“你们只要老老实实配合陈大将军打完这一仗,到时候愿意从军的就从军,不愿意从军的就回家!”
  “回家”这是一个非常唯美的字眼。可是对于这些单雄信的旧部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
  一名莫约三旬一脸憨厚的士兵期期艾艾的道:“回家我没有家了!”
  书一怔,随即道:“没家也要回去,就算家破了,也回老家去。大唐既然出兵攻打中原,这中原以后就姓李了,中原以后就是铁打的,不会再被侵袭了。陛下去年就颁下仁政,中原诸县,一年之内田税全面,三年之内田税减半。回到老家后,官府会编户造册,按丁授田,丁男八十亩田,你把荒芜的田亩整治起来。只要挨过今年,日子会好起来的。”
  另外一员老兵翻了翻白眼道:“种地也要种子啊,也要耕牛,我们这些大头兵,口袋比脸还干净,一个大子都没有,怎么种地?”
  这名老兵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众俘虏兵纷纷点头附和。
  那名书又道:“唉,你们啊,还是真笨。你们可以向大唐通利钱庄借贷啊!”
  “借贷?”
  那名憨厚的士兵一脸悲愤:“这辈子宁愿死也不要去钱庄借贷了。”
  说着这个莫约三旬的老兵居然捂着脸哽咽起来。在哽咽声中,他絮絮叨叨说述了他的不幸。他是青州齐郡人,当年家境还不错,有田有地还有两头耕牛。
  正所谓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大业十一年的时候,他的老父病重,为了给老父治病,他先是卖掉了牛,后来老父亲病情加重,无奈之下,只要向钱庄借了十三贯又五百的贷,然而一年到头,利滚利,居然涨到了二百三十多贯,他为了还贷,只要贱价卖掉了家里地,再后来又卖掉了老宅,也媳妇也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
  再后来,老父撒手而去。他被高利贷逼得家破人亡。无奈之下,成了瓦岗军。接着还有几名吃过高利贷苦头的士兵,纷纷七嘴八舌的破口大骂起来。
  书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咱们这个大唐通利钱庄,跟其他钱庄不一样。你要向其他钱庄借十贯钱,他们一年之后敢收你一百贯,甚至更多,可是这大唐通利钱庄,利息是死的,你借十贯,一年之后,就还十二贯,多一个大子都不用还!”
  “还有这等好事?”
  “那是当然了!
  “看你们都年纪轻轻,有手有脚的,只要肯落力气,趁着这一年免税,渡过难关,三年半税,就能把家当赚出来,然后再讨一房媳妇。家不就重建起来了?到时候祖先在九泉下也会含笑的。”
  陈应的钱庄成立在既,陈应就利用这个机会,开始推广的他的钱庄。当然,在这个时候,事实上陈应已经在缓缓推行钱庄了,至少在他统帅的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陈应已经开始用他的个人信用,推广钱庄了。
  在战场上的缴获,折节成金钱以后,陈应给发给将士们一些面额不等的钱票,让他们去长安城兑换同等数值的钱币,由于陈应作保,这个举动并没有受到全军将士的抵制,反而有序列的推行了下去。
  陈应对众俘虏将士进行的宣传,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单雄信的耳朵中。单雄信听得呆了,分田八十亩,一年免税?三年减税??还有两成的低息贷款?虽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却让单雄信看见了另外一片天地。
  李唐竟然给了这样的政策,书记官的说法。三五年时间真的就能把也个新的家园建立起来。
  “这就是仁君么?这就是仁政么?”
  所谓仁君,所谓仁政,单雄信依稀的记得小时候父亲说过,皇帝杨坚就是这样的人,可惜那个好时候,却是他从来都没见过的。自从他懂事起,朝廷就一直收税,收税,从来就没有免税的说法。
  突然,单雄信仿佛得到了莫名的力量一般,竭斯底里的吼道:“来人,来人,我们求见陈大将军!”


第一二八章 刎颈之交纸糊金锤
  纵观世界历史,定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无论是地跨万里的波斯帝国,还是亚历山大帝国,再或者罗马帝国,他们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星彗星一般灿烂崛起,又如同昙花般快速凋零。
  如今的波斯帝国早已不复存在,而亚历山大帝国只能在历史的尘埃中找到些许存在过的痕迹,至于罗马帝国,只剩下无限的遐想。
  纵观整个世界的民族之林,唯有华夏民族屹立不倒。中国大势一直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不管怎么样,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多都会统一古代中国,虽然也有异族马踏金陵,或者内部矛盾造成国家统一,整个中国的趋势还是朝着统一而走的。
  华夏民族和国家意识觉醒,远比世界各国要早。早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华夏民族就面临了严峻的生存问题,集中力量抵御匈奴的南侵,就成了华夏民族的统一思想,在这种情况下,统一就意味着强大。
  当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的那个惨,被虐得死去活来。整个北方两千余万汉人被屠戮得只剩下不足四百万人,整个民族已经到了亡族灭种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杨坚脱颖而出。就德国的小胡子,那个时候,杨坚代表了华夏民族利益,于是长达三百多年的整个民族被奴役的历史开始终结。
  杨坚杨广父子,被终于在不甘心失败关陇贵族集团的反扑下,还是失败了。正所谓正王败寇,小百姓并不在意谁当皇帝,他们最在意的是,这个皇帝能不能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在单雄信等人看来,李唐能保证每一人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力,让他们可以繁育生息,这就是好皇帝。这就意味着天命所归。
  相反,在这一方面,王世充做得比较差。洛阳平时还好,也算是膏腴之地,可是在战时,洛阳却不同了,属于四战之地,从大业九年开始,洛阳周边就是天下动乱的中心,大量的村庄被战火摧毁,大量的百姓无辜枉死在这场没有意义的内斗之中。
  当然,最难以让单雄信理解的是,王世充为了扩充兵力,抵抗唐国。不时的强拉民壮为军,强征百姓赋税,受战火摧残的百姓,本来日子过得就困难,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单雄信要说什么战略长远目光,那肯定是扯淡。他看不透天下大势,却知道王世充抵抗越久,中原的百姓会越痛苦,到时候毁家破村灭族的百姓就不计其数。李唐既然能放过自己这些双手沾染着唐军士鲜血的郑军将士,肯定会对百姓不错。
  “归顺李唐,统一天下”这个念头慢慢的成了单雄信的执念。
  陈应在自己的四轮马车内接见了双眼深凹的单雄信,短短三天,这个雄壮的八尺高的汉子就瘦了整整一大圈。
  一见面单雄信就扑通一声跪在陈应面前。
  陈应并没有学着电视剧里明主的样子,挽住单雄信的胳膊,好言劝尉。陈应淡淡道:“单大将军,你想通了吗?”
  单雄信低着头,猛然将头抬起来:“雄信想通了,雄信若是再不降唐,就太不识抬举了。”
  陈应目光如电,望着单雄信道:“你可愿降?”
  谁知单雄信却出乎意料地摇摇头,叹息道:“李国主有如此胸襟气度,怪不得可以败薛举,亡李轨,灭刘武周,气吞万里如虎,虎视中原,天意,天意啊!这就是天命所归只是雄信不能降,不是不想降,而是不能。”
  说到这里,单雄信脸上浮现一抹挣扎、纠结的神色,他表情非常痛苦,似乎想到随时暴发,阿史那思摩担心单雄信会暴起伤害到陈应,已经将手按在横刀的横柄上,只要单雄信敢动,他第一时间就会砍断他的脖子。
  单雄信道:“遇此明主,岂能不归!只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外父虽然不值得我们兄弟卖命,但是他却从未负过雄信,雄信若是辜负外父,岂不是恩将仇报,等同禽兽?”
  陈应微微有所明悟,虽然单雄信的愚忠,但是这更让陈应看中,因为他可以给单雄信的东西,始终有限,无论李世民或者李建成,他们可以给单雄信更多东西,只有这样的单雄信才值得陈应倚重。陈应叹了口气道:“单大将军有什么难言之隐,但说无妨,在将军若是可以办到,一定给你办到。”
  单雄信的眼睛有些红了:“雄信也没有办法啊。雄信的妻子虽然在洛阳,想来外父也不会因而薄待她,可是雄信还有数百部曲的家眷皆在洛阳,雄信一降,他们必死无疑!这是足足数百口人命啊,只有我死了,才能为他们换取一线生机!”
  陈应道:“单将军莫要担心,你的家眷,陈某已经派出去洛阳城接了,如果事情顺利的话,那么就可以少则十天,多则半月,你就可以与你的家眷团聚了!”
  单雄信听到这话,非常感动:“无论陈大将军能否把人救出来,单雄信立誓效忠大将军,若他们有个三长两短,雄信再想法设法给他们报仇!”
  陈应道:“我已经对外宣称单大将军宁死不降,已经自刎了。这个消息,恐怕已经传达到了洛阳,想来王世充也不至于狗急跳墙。也可以留给洛阳的人手,几天准备的时间,毕竟在洛阳动手,准备的时间越长,成功的机率越大。”
  单雄信微微一怔,想了想道:“大将军,雄信在洛阳有一个刎颈之交,名叫齐国远,居住在洛阳天津街,门前有三颗樱桃树,若是凭雄信的信物,可托付他去帮忙。”
  听过齐国远这个名字,陈应还依稀有些印象。在瓦岗英雄等评书中的齐国远则本领低微,常用一柄硕大的纸糊大锤在阵前招摇,不知情者如秦琼、裴元庆均曾在对阵时被他蒙骗,待到双方兵器碰撞,纸锤立刻就露出马脚。贾家楼群雄结拜,齐国远排名第二十七,后在瓦岗被混世魔王程咬金封为八彪将军之一。
  “纸糊将军?”陈应疑惑道:“此人可靠吗?”
  单雄信道:“非常可靠,雄信可以拿性命担保。”
  说着单雄信从怀中掏出一枚小小的玉牌,洁白无暇,莫约手指头大小,单雄信将这枚玉牌递到陈应手中:“若是大将军方便的话,请将这个信物交给齐国远,他一定会相信来人是受雄信所托。”
  陈应点点头,打量着这块玉牌,只见上面隐隐约约雕刻着背上插着双翅的飞狼,陈应并不知道这是单雄主的独门标记。
  有了单雄信的归降,接下来的整编事情就容易多了,隋末唐初时期,本来就没有什么忠君观念,而单雄信所部等瓦岗旧将对王世充其实也没有多深厚的感情,原本他们早已就投降之心,甚至为了副降单雄信,樊虎还逼着单雄信投降。
  单雄信归降,很容易就分辨出军中那些人是可以用的,哪些人又是王世充的心腹嫡系,无法收买和利用。
  单雄信在破俘虏营中杀掉了三十七名校尉以上将领,却唯独没有樊虎,这让陈应非常意外。在单雄信的带领下,完成整编后的降军将士,按照陈应的战法,展开了紧张训练。


第一二九章 洛阳城速战速决
  有人说,杨广修建东都洛阳是为了满足他的穷奢极侈、好大喜功。甚至还举起了例子,在大业元年,时有术人章仇太翼表奏云:“陛下是木命人。雍州是破木之冲,不可久住。开皇之初有童谣云:“修治洛阳还晋家。陛下曾封晋王,此其验也。”。
  当然,杨广想迁都洛阳,牵扯到了一件历史没有记载的隐秘,那就是杨广上任的时候,非常不满世族门阀把持朝廷,特别是在西魏八柱国,北周十二柱国大将军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不满,为了削弱关陇贵族的影响,杨广这才下令迁都。以越国公杨素为营东京大监,安德公宇恺为副。
  宇恺规划设计的东都,原则上和大兴城一致,只是在形式上不完全对称。城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也叫大城或罗城。外城南北长七千三百米,东西最宽七千二百米,规模比大兴城略小。城共有十门,东、南各三门,西、北各二门。城内有一百零三坊,分布在皇城的东、南两面。
  洛水横穿全城,把城里分成南北两大区。宫城、皇城居北,是行政区。南部是官民住宅区,街道非常整齐,街坊呈正方形,有正十字街道。城里有三个规模很奉的国际性市场,分别设在外城的东、南、北三面。北市又名通远市南靠洛河,是船舶商业集中的地方。整个城市气势宏伟,宫殿比大兴城更加富丽堂皇。
  当然,后世也曾有人黑杨广,把兴建洛阳城说成杨,还有修运河也是为了游江都。人都有两面性,并非黑既白。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之一,地处中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当时隋都大兴长安虽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地处西部,交通极不方便。随着隋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关中的产品特别是粮食已不能满足京城需要,若遇到灾年,便只好东迁洛阳就食。隋帝就曾先后两次率领百官就食洛阳。所以洛阳在隋王朝初期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洛阳有水运之利。而长安则没有这个便利。兴建东都之后,杨广在洛口仓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直到贞观时期还没的吃完这个记载老程表示怀疑,粮食储存的极限是五年,真空包装的压缩饼干,二十年后也没有人敢吃,从大业年到贞观初年,足足跨越了二三十年。
  不过,杨广一生之中,在洛阳的时间极少,所以巍峨庞大的洛阳城,最终便宜了王世充。洛阳城有两条著名的大街道,一个端门街一个叫天津街。端门即宫南正门。这里是距离皇宫宫城极近的地方。
  富居城中,穷居城外,这是中国的传统。洛阳城自然也不离外,单雄信的冠军大将军府邸,就坐在落端门大街。这座拥有七进院落,占地二十余亩的院落,其实是隋朝腾国公独孤机的府邸。
  独孤机是中国历史上传奇岳父独孤信的孙子,他曾与王世充辅佐杨侗登基,不过独孤机却密谋杀掉王世充,投降李渊,他的姑丈。不过,事败后被王世充斩杀,家产充公,这座宅子就赏赐给了单雄信。
  此时一辆两轮马车缓缓在冠军大将军府邸前的天津街上走过。马车的车帘布掀起,露出了虞庆那张古波不惊的脸。
  虞庆面无表情的冲向挑着担子的小贩使了一个眼色,小贩会意挑着担子跟着马车缓缓的走着,直到马车转过街角,转入一个空无一人的小巷子里,小贩这才快步追上马车,躬身施礼:“见过虞总管!”
  早在虞庆没有抵达洛阳之初,虞庆的命令已经传达到了洛阳。猛虎义从已经开始针对冠军大将军府邸进行了全方位的摸查。虞庆摆摆手道:“老夫记得你,你是郭洛,当年你娘生你的时候就在洛水河畔!”
  郭洛看到虞庆一语道破自己名字,心中一暖。事实上郭洛并没有见过虞庆,当年猛虎义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