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好在,秦琼不惜顶着头上到处乱飞的石弹碎片,冲到大营边上用弓箭吊射的方式,将郑军摆到大营前三十步的投石机射杀一空,不过在郑军投石机的打击下,唐军依旧伤亡惨重。
正如士兵突击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战争到了最后,拼的还是人。
王世充折腾了一夜,也没有攻破唐军大营的第一道防线,不过却成功的压制了唐军将士的士气。
望着哀嚎惨叫满营伤兵,李世民心中嘀咕起来:“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到陈应的到来。
其实,陈应也没有李世民想象中的轻松。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赵季卿发明的投石机战术,不仅仅王世充在使用,其实王世恽也在使用,匆忙之下,抵达偃师城下准备学着陌刀将李嗣业的战术,利用陌刀军不怕箭射的优势,准备一举抬着云梯参加攻城。
然而还没有等陌刀军靠近偃师城百步,偃师城城墙上的郑军投石机就发射石弹砸得皮青脸肿,特别是陌刀军被烧红的石头烫伤了数十上百人,心疼得陈应心如滴血。
陈应麾下没有重型床子弩,也没有投石机这种重型装备,更何况附蚁攻城是陈应最讨厌的一种战术。
李秀宁从侯君集口中得知李世民的情况危机,就自动来请战。道:“大将军,让我出战吧,这样下去不行的!”
陈应却还不肯,摇摇头道:“时候还没到。”
“没到?那还要到什么时候?”
李秀宁叫道:“王世充又新增五万余兵马,如若不能尽早破城杀到新安,不仅在磁涧被包围的五万大军保不住,恐怕北邙大营的三万余残兵败将也坚持不住,现在河南的局面已经渐渐明朗,王世充打算先攻磁涧,再夺北邙,难道陈大将军要坐视八万余唐军将士被王世充全歼?”
然而刘统却道:“以当前的局势,秦王殿下所部局势虽然不妙,但也至于崩溃,我们兵力上对偃师之略有优势,但是,对王世充整体而言,并没有优势,诚如平阳公主所料,王世充先攻磁涧,后克北邙,然而,王世充却还有一个可能!”
李秀宁非常诧异的望着刘统,她并不记得陈应麾下还有刘统这号人。李秀宁用询问的目光望着陈应,陈应却沉默不语,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李秀宁问道:“王世充还有什么诡计?”
刘统道:“那就是利用我们急于救援秦王殿下的心理,将计就计,真正的目标,不是秦王,而是陈大将军,陌刀军面对郑军的投石机部队没有优势,钩镰枪骑兵,如果在不擅长骑兵冲杀的地形中,也会任人宰割,孟津还有窦建德麾下曹湛部,目的不明,他距离洛阳实在太近,一旦曹湛所部加入中原这个战马,只怕我们的局势会大大不妙。”
李秀宁道:“我知道你们的意思”
陈应听出李秀宁的不满,打断她的话道:“可我要的可不止是救出秦王殿下而已!我要的,是打出一场漂亮仗,将王世充打痛,甚至打伤,甚至消灭。那样我才有可能从这里暂时抽身,引军北上,决战窦建德。”
陈应转向望着李秀宁道:“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李秀宁道:“我明白,可是
“不用担心!”陈应认真的望着李秀宁的眼睛,掷地有声的道:“这场战争持续的太久了,是时候结束了。”
李秀宁看到陈应的眼神,莫名奇妙的感觉心安。
陈应转而望着罗士信与张士贵道:“你们率领骑兵沿着黄河河堤,一路向西巡视,遇到敌人,格杀勿论!”
罗士信和张士贵没有问为什么,尽管非常疑惑,却还是执行了陈应的命令。
陈应又望着刘统道:“背嵬军秘密潜入洛阳,需要几天时间?”
李秀宁听到这话,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二二零章 新概念战争 二
“背嵬军潜入洛阳需要几天?”
陈应不是那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在明知不可为而必须为的时候,陈应也不怕拼命。当然,陈应需要做出决择的时候,通常他都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在陈应看来,中宫直进,直取黄龙,这算是最简单、最直接、损失最小的办法。
“最多六个时辰,背嵬军能战之军,六百余人,尽数潜入洛阳!”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听到这话,刘统知道陈应打算拼命了。陈应既然愿意拼命,刘统也绝对不会怂。
陈应点点头道,默然来到桌案上的地图前。
李秀宁吃惊的望着陈应问道:“你你居然想要用六百人马拿下洛阳城?”
“是!”陈应叹了口气道:“现在的中原乱成了一锅粥,王世恽守在偃师,王仁则包围齐王殿下的北邙大营,王世充亲自坐阵,领郑军主力部队包围磁涧,王世充的兵马是有限的,现在分割在三地,所以洛阳城防备一定会非常空虚。”
“空虚?”李秀宁道:“你可曾想过,王仁则距离洛阳不过三十几里,骑兵一刻钟就可以返回洛阳,步兵也不过一个时辰,郑军随时可以回援洛阳,拿六百将士去洛阳,简直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陈应难道就完全不吝惜他的手下么?答案是肯定的。
陈应笑了笑道:“三个月前,洛阳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中,郑军将士超过一千人伤亡,被焚烧房屋超过五千间!”
李秀宁倒是听过此事,当时她就感觉此事非常蹊跷。却没有想到这事居然是陈应派人干的。李秀宁意外的道:“这是你派人做的?”
陈应笑笑点点头道:“背嵬军去干的,只有一个队!”
“五十四个人!”刘统笑道:“当时只有一个队,如果是背嵬军全部潜入洛阳,洛阳恐怕早已烧成白地!”
李秀宁皱起眉头道:“烧成白地?大唐要一个烧成白地的洛阳城有何用?”
对于王世充和郑军,陈应与李秀宁的态度不同。李秀宁是要尽可能削弱甚至消灭这个郑国,这三个多月的征战,双方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在李秀宁看来,只要王世充和他的郑国存在一日。李唐便没有办法拿下中原。在这场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势。所谓势,就是天下大势,顺之皆昌,逆之皆亡,李唐需要的是顺势灭掉王世充,收获洛阳人心。
陈应考虑的则是军事方面,王世充为了先消灭李世民所部,几乎把郑国能抽的兵力都抽到磁涧了。然而,从偃师、洛阳、和磁涧,王世充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攻其偃师,王世恽会背靠偃师城、巩县,特别是巩县,以“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历代因之。又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史有“东都锁钥”之称。陈应此时既缺乏重型攻城装备,也没有狼毒烟,更没有猛火油,想攻破偃师城,不惜代价,付出万余伤亡或许可以办到,然而巩县这个地方,陈应也没有办法。
偏偏王世充的这个一字长蛇阵无论从东面往西打,或者是从西往东打,都就先破险关,方可有机会。然而,无论是从东往西打,或者从西往东打,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决有攻城器械。
陈应不怕野战,无论陌刀军或钩镰枪骑兵,在野战情况下,都可以做到以一挡十,然而守城战,如果陈应没有必要物资,还真不好啃下来。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有一句著名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当然阿基米德想要撬动地球的支点是不存在的,可是陈应用来撬动王世充的这个一字长蛇阵的支点,却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对于王世充的一字长蛇阵来说,最关键的一点,不是偃师,不是巩县,也不是函谷关,更不是新安,而是位于最中央的洛阳城。
对于攻击洛阳这座世界级别的巨城,王世充和李秀宁地态度是出奇一致的,以六百兵力强攻坚固深厚有当世第二坚城之称的洛阳城,是根本不可能攻克的。当年,西晋日暮西山,匈奴汉国刘聪率领十万汉胡联军攻打洛阳城,先后三战,其中两战皆在洛阳城下铩羽而归。历史上可以攻克洛阳城的战例,没有十万大军是没有成功的前例可循,如今陈应的兵马不足四万,加上民夫也不过五万余人马,更加不可能成功,何况这四万兵马中当中有一万多还是后勤辎重兵,郑氏佃户一万余人马,真正的战斗兵员还不到三万人。
不过,陈应则认为,只要兵逼洛阳城下,那么王世充也好,王仁则也罢,他们皆必然要率郑军主力回师,如此以来,磁涧之围立解。
这个计划确能奏效,陈应认为只要大军开到夏州城下,即使什么都不做王世充一旦得到消息也会立即撤军。
至于在洛阳城内屠杀放火,肆意制造恐慌,陈应只能在心中暗自摇头。
陈应不是个空谈仁义的书生,他也知道必要的杀戮能够起到震慑警示的作用。但是对于普通百姓的劫掠和杀戮,他却绝对不赞同。这么做对于大唐没有半分好处,普通百姓本来就对谁当皇帝没有意见,他们最在意的这个皇帝对他们好或不好,在目前的情况下,洛阳之战,能少杀人就少杀人,就少流血就少流血,一量杀戮过甚,河南府方面地仇视和敌对,未来想收服人心,恐怕就会难上加难。这才是真正的杀鸡取卵。中原对大唐若是产生了根本性的仇视,将来大唐恢复性建设会更难上加难。
用威慑性杀戮不可取,可是想要在洛阳站稳脚跟,六百余人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然而陈应思来想去,就想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可以学习的对象。
每一个民族,拥有独特的民族特性和气质,华夏民族则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独特的一个群体。一方面华夏人非常温顺,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就愿意老老实实当顺民,得到且过,绝不挑事。
另一方面,华夏民族又是一个非常有血性的民族。一旦皇帝让他们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会扯旗造反,只要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
陈应的计划,自然是借助百姓的力量,学习太祖发扬人民战争。
陈应拍拍刘统的肩膀道:“我知道你的理想是纵横沙场,建功立业,背嵬军名为一军,实则满编才八百余人,你这个统军实在太委屈你了。”
刘统连连说:“大将军,千万不要这样说!军队里历来是能者上弱者下,刘统的能力不如罗将军、张将军、魏将军他们,当个统军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但是人终归得往高处走,不是吗?”陈应道:“我虽然不是很会用人,但是也看得出你有勇有谋,可堪大用,我要做一件大事,想请你帮忙。成了,洛阳之战,首功是你的,封侯拜将,不在话下,若是失败,则可能身首异处。”
刘统的眉毛一挑,稳定一下心神,决定干了。在这个拼爹拼出身的年代,想要出人头地并不容易,现在有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旦成功了,他不仅能出人头地,立下天大的功劳,更会让后人铭记,不搏一把怎么行呢?他沉声问:“大将军,我该怎么做呢?”
李秀宁也不是没有打过仗的雏鸟,可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仗可以这么打。
陈应召集了背嵬军麾下的三个校尉,六个旅帅仔细认真商谈着具体细节问题。
三个时辰之后,背嵬军六百余名将士离开唐军大营,消息在茫茫的地平线上。
巩县嵩山山区,原本没有路的密林被生生踩出了一条路,上千名矿工在这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山区用树木和干草搭起简易的窝棚,把孩子老人安置在那里,年轻力壮的在矿山挥汗如雨,扫动鹤嘴锄、铁锹玩命的挖,挑出成色好的矿石放入藤筐里。他们在开采的是嵩山山区的一种宝贝,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高岭土也就是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也是洛阳官窑的主要瓷土的原料来源之一。
由于缺乏重型机械,也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条件恶劣,这种工作非常辛苦,也充满了危险,隔三差五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但他们还是充满干劲。
勤劳的矿工将这些又臭又硬的矿石,磨成粉末,然后再用细筛筛出了精细料粉末状,由于隋唐时期,发现了高岭土,也因西域商路的开通,在隋朝时期开始,白瓷器开始流行,在西域甚至可以卖出与十倍黄金同重的天价。
正是因为有利所图,对高岭土的需求量节节攀升,嵩山山区开采高岭土矿的人便多了起来。走进山区开采磷矿的人,大多是破产的当地农民,或者从关中、河东、河南、河北等地逃难过来的流民。
原本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与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不一样。这是一场世族门阀与皇族利益分配不均匀,暴发的上层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其根本原因就是贪婪的世族门阀疯狂的兼并土地。洛阳本来土地兼并还不算严重,可是随着杨广立洛阳为东都,并且将洛阳的政治地位,抬高到与长安持平,中后期甚至将政治中心,迁至洛阳。
洛阳的土地价格开始像坐火箭一样飙升。本地的土地兼并那么严重,那么多人没有地种了,再来上百万流民,他们还活不活了?无人愿意接纳,这些流民只好躲到人迹罕至嵩山山区,靠盗采高岭土矿为生,苦度时光。
在这里开矿的都是那种比较老实的,他们没有勇气去杀人越货,再说了,运气好的话挖一天矿就能挣到上百钱,能从洛阳城买到三四十斤杂粮,足够一个大汉吃一个月了,他们也没必要去干那种刀头舔血的买卖。
正干得热火朝天,山下传来一阵喧嚣,负责采购的人回来了。大家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呼啦一下围了上去,眼巴巴的望着负责采购的胡先生,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胡先生,原本是河北一家私塾里的教书先生,也是他们这一千多人里最有学问的人,能写会算,明断事理,享有相当高的威望,所以销售矿石、购买粮食这类事情都交给他去做,而他每次带着车队去洛阳,都会给大家带回一点惊喜,要么是优良的钢制工具,要么是结实耐磨的布料,要么是几罐盐,当然,最让人高兴的是,他总能用最理想的价格卖出矿石,用最低价格买到粮食,卖同样多的矿石,他带回来的东西总比别人多。
这位胡先生也喜欢这样的工作,不管是走的时候还是回来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把物资入库后再带着一脸神秘,变戏法似的变出一些小玩意儿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是这些流民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这次胡先生的面色很不好看,带回来的粮食也比往常用的要少得多。
工头杨大壮见粮食只有往常的三分之,吃惊的问:“怎么了?胡先生,洛阳的粮食涨价了?”
众人一脸恐惧,粮食涨价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这几月以来,大唐与郑国在洛阳周围打仗,粮食价格是一日三涨,现在洛阳城的粮食已经飙升到了一石一千三百,已经是关中的十数倍了,如果洛阳的粮食也涨价,那他们就没法活了。
胡先生道:“洛阳粮食没涨价一成。”
“一成?粮价涨了一成,怎么比平时少那么多?”
胡先生咬牙切齿道:“道上又多了三个税卡,是王世伟设的,过一道税卡,要收一成半税,而且来回收两次,少一都不行!”
第二二一章 新概念战争 三
“加税,加税加税,他娘的,这些王八蛋想逼死我们不成?”杨大壮脑门上的青筋直突突,愤愤的道:“原本一半的钱都喂了税卡,现在又要加税,真一点活路都不给我们了啊!”
战争,说穿了打得还是经济,打的还是国力。现在王世充拼命扩充军队,可是军队就是一个吞金巨兽,甲胄要钱,刀剑、斧钺钩叉、弓弩箭镞、盾牌、战马、样样要钱,王世充也不会印钞票,也没有什么世族门阀敢明目张胆的支持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加税,恨不得将石头榨出油,地皮刮掉三尺。
然而,王世充此时依旧财力匮乏,勉强支撑着。
胡先生颓然坐倒在地上一脸悲愤叹道:“再这样下去,只怕我们挖出来的矿石卖的钱都不够交税了!”
杨大壮愤怒的吼道:“那些个王八蛋,这是要扒我们的皮啊!既然他们不给我们活路,那就”
不等杨大壮说完,胡先生赶紧上前捂住杨大壮的嘴道:“算了,先做饭吃现在天气热了,山上有野菜,将就着还能过下去,有什么事情等过唐国与郑国打完仗再说完。”
叫来几个年轻人将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入库,支出一些栗和谷子让一帮婆娘拿去给大家做顿好吃的。大米白面是不敢想了,只能弄些粗粮混上野菜,混个水饱。至于几只风干的野兔肉,算是给大家改善生活了。
杨大壮无力的跌坐在地上,然而“王侯将相宁有种呼!”这念头就像一个带着魔力的种子,在杨大壮的脑袋里快速生根、发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胡先生端着一碗粗粮饭,走到杨大壮面前道:“大壮,想啥叻,快吃点东西吧,早就听见你肚子叫唤叻”
杨大壮接过碗,却迟迟没有动筷子。
“咋了?大壮?”胡先生非常好奇,杨大壮人如其名,身高体壮,八尺有余的身高,腰围超过三尺,力气大得惊人,寻常人扛起一百斤的重物已经吃力了,可是杨大壮却可以将三百斤的大石头,举过头顶,别人都用十几斤重的大铁锤,他用的却是加大号的,足足五十六斤,这些矿工每天不知道要抡多少锤,自然是锤头越轻越省力,然而杨大壮却用这个大铁锤,轻轻松松比普通矿工多开采至少三五倍的矿石。
能干,就意味着能吃。杨大壮的饭量也非常惊人,别人一天吃三升粮食,他吃一斗还不饱,事实上杨大壮从来就不知道饱是什么滋味。
杨大壮接过筷子,胡乱扒拉着饭,栗非常硬,不容易消化,味道也不好,况且这些矿山的饭都是直接用水煮,随便加了点盐和野菜,味道可想而已。不过,杨大壮却用了不足半柱香的功夫,将一大碗饭吃进肚子里。
杨大壮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再去盛饭,而是放下碗道:“胡先生,您的学问大,您说,咱们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啥时候是个头”胡先生悠悠长叹一声道:“快了,快了,对的,一定快了。唐国和郑国正在打仗,他们争的就是中原的归属,如果李唐胜了,李唐就占河西、西河、巴蜀、河东,天下三分已据其一,将来要不了三五年就可以统一天下!”
“可是李唐要是败了呢?”杨大壮疑惑的望着胡先生道:“李唐不是败了一战吗?听说连李唐的秦王和齐王都被王家人围住了,我听戏里说,皇帝老儿的儿子才是王爷,连李唐皇帝老儿的儿子都被包围了,我看着这场仗,李唐要是想赢,有点悬哪”
胡先生摇摇头道:“这是谁也说不准,如果李唐败了,那可能这仗还要打上十几年”
山头的木棚里的那块破铜锣,急促地响了起来。杨大壮蹭的跳起来吼道:“咋回事?”
山顶上一个放哨的矿工惶急的吼道:“山下来了官军,快跑!”
“跑什么?”杨大壮这些人虽然是属于盗采矿土,不过他们卖给的是门阀控制的私窑,所以受他们的保护,一般而言,官兵过境只是勒索些钱粮。
胡先生却脸色大变道:“快跑,都跑!”
杨大壮吼道:“官军怕什么,我去对付他们,跑什么?”
胡先生急道:“你不知道,姓王的现在到处抓壮丁,咱们这里恐怕都会被他们抓去填壕沟,到时候十个人连一个人也活不了!知道刘家营吧?”
杨大壮自然知道刘家营,刘家营是原本杨玄咸之乱时一支溃兵组成的矿营,其首领据说姓刘,还是一个鹰扬郎将,由于有刀有有枪,实力非常大,矿工有五六千口子壮丁。
胡先生道:“七天前,刘家营被剿了,据说男的都被抓了填濠,女的都被卖了!”
杨大壮吼道:“他娘的,不让咱们活,跟他们拼了!”
随着杨大壮呼喊,众矿工也纷纷抄起家伙。正在挖矿的矿工抄起了铁锹、铁镐,正在做饭的健妇抄起了菜刀柴枪,没找到合适的家伙的干脆抄起扁担,一阵风似的冲向矿区入口。小孩子还茫然不知所措,老人厉声斥喝着将这些不知道世道险恶的小不点拽回窝棚里,不许他们出去,整个矿区就跟猛虎闯进来了似的,充满了惊恐不安的气氛。
刘统带着背嵬军将士,绕开偃师,行走在嵩山山区的小道上。当然这种羊肠小道,或者连路都没有的山坡,普通军队是没有办法行走的。只是背嵬军根本就不是普通军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特种兵,化装成流民的背嵬军沿着崎岖的山道,艰难的行走着。
在得到陈应命令,潜入洛阳的时候,背嵬军便化装成流民,潜入山区,专挑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走,避开了郑军斥侯与游骑哨,事实上,偃师城的王世恽根本就没有发现,唐军已经分兵三路,一路有罗士信与张士贵率领,沿着黄河南岸的河堤,向洛阳方向前进,当然这是一路明棋,六千余骑兵,根本就不可能瞒住郑军的斥侯。
但是背嵬军却不一样,他们的潜入是成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