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道贞压根就不相信陈应会如此大度,她带着哭腔道:“铁矿我不要了,盐矿我也不要了,你都可以拿走,灵州的所有地,还有罐头作坊,都还给你,不要带走我儿子”
  陈应真不知道怎么劝说李道贞,明明自己在讲了真话,偏偏李道贞根本就不相信。
  这,还是当初那个野蛮霸道杀气冲天的那个李道贞吗?
  一点都不像了。
  陈应道:“我发誓行吧,在他成年之前,绝对不会让他离开你!否则就让我万箭穿心,不得好”
  “死”字没有说出来,李道贞伸手捂住了陈应的嘴。
  陈应拿开李道贞的手道:“你不相信我?”
  李道贞摇摇头道:“不,我相信你!”
  “还在骗人,你分明就是不相信!”陈应鼻子里嗅着李道贞身上的女乃香,虽然李道贞没有哺乳李嗣业,不过由于经常抱着李嗣业,所以李道贞身上带着淡淡的女乃香。陈应不自觉的凑到李道贞身前。
  李道贞警惕起来:“你要做什么?”
  陈应没有说话,这个时候,无声胜有声,实际行动,比千言万语更有效果。
  这一夜,李道贞睡得无比充实,有个男人在身边,这个感觉真好。
  可是,当李道贞醒来的时候,李嗣业正在一边吐着女乃泡泡玩,可是陈应早已不知去向。
  李道贞这个时候有些失神,似乎昨夜做了一场春梦,可是身上斑驳的吻痕,分明告诉她这不是梦。
  河北籍的青壮忐忑不安的在押送官兵的看押下抵达了灵州城外的野猪岭,他们刚刚抵达野猪岭的时候,就看到了那座高耸的京观,时过两年,当初这些鲜血淋漓的人头,早已变成一堆骷髅头,上面还布满黝黑的灰尘。
  偏偏这种黝黑的黑色光泽,反而让他们感觉无比的震撼。
  原本野猪岭山谷内是郁射设部的驻地,被郁孤尼改成了永固式大营,不过原来的郁射设部早已烟消云散,现在这里成了河北军的临时大营。
  进入大营以后,这些河北籍的将士按照各自的团、旅进行登记,然后排着队,开始领自己的装备。
  每一套泛着湛蓝色光泽的明光铠甲,两套葛布戎服,两套羽绒戎、两双牛皮靴子,马口铁打造的饭盒,马口铁打造的脸盆,还有一只羽绒睡袋。至于装备,则更加充分,射士是一把横刀,一只精钢折叠盾,轻弓和硬弩各一,横刀手,则是轻弓、横刀、盾、至于枪矛手也配发了硬弩。
  普通士兵所用的横刀同样是寒光幽冷,削铁如泥。刀柄、刀鞘、刀身没有任何饰物,质朴无华,却有着一股令人心头发凉的可怕杀气。拿到这些装备,这些河北籍的士兵们,心里踏实了。
  陈应还真舍得花钱,给他们这些军汉装备这么好的刀!这么好的甲胄,要知道这个年代炮灰部队的装备就是一只粗劣的长枪,或者砍柴都会豁口的横刀,陈应给他们配发的这一身行头,至少在百贯以上。
  拿如此多的钱来武装他们,自然不是当炮灰使用,而是当作一等精锐。只要战场上不死,不拿任何赏赐,这一身行头,就够他们吃半辈子了。
  来到住的宿舍里,这些河北籍的大头兵们这下大开眼界。干干净净的房间,摆放着六张双层床,住下十个人一伙,其中两张空床,则用来放置他们的脸盆和饭盒。
  一名凶恶的伙长大吼道:“东西要摆放好,这是规矩,人人都得遵守的。衣服什么的放到衣柜和鞋柜里,茶缸、脸盆做自己的标志,跟大家的放在一起,要放整齐看到靠近门口的那个柜子了吧?每天训练结束之后记得将兵器放进去锁起来,未经允许擅自将兵器带出军营,轻则军棍,重则清退!”
  一名刺头兵可不大乐意了:“武器锁起来了,我们要拿出来用岂不是很麻烦?”
  伙长道:“钥匙由旅帅掌管,每天训练结束之后旅帅要负责查实是否每件武器都放进柜子里了,然后将柜子锁起来,第二天晨跑结束之后再打开柜子取出兵器,开始训练,也是说,在非训练期间,除了看守军营的哨兵和巡逻队之外,其他人不得佩带武器。”
  刺头又道:“这万一要打仗”
  “到了要打仗的时候自然会让你们刀不离身,枕戈待旦的,但平时还是得按照条令来。”伙长刚刚说一半,外头响起一阵阵铜锣声,立即改口道:“现在开饭,排好队,拿着饭盒,去领饭”
  饭堂是一个极大的木棚,上面盖着茅草,足有两丈高,很宽敞,一眼望着,足足有上千步长,在那里,一桶桶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三万多号人排成三百多排,依次前领取饭菜,连军官也不例外。
  那名刺头一看如此多的人,不免有点担心,万一饭菜被打光了可怎么办?伙长冲他一笑,说:“放心吧,够吃的。陈大将军规定了,伙头军把战饭做不够,就把伙头军放在锅里煮了,所以放心吃,绝对管够,每个人都能吃饱。”
  说着抽动鼻翼,吸着饭菜的香气,一脸馋相:“今天的伙食不错,很香。”
  刺头兵咽了一口口水。他闻到了羊肉的味道。
  上次吃羊肉是什么时候?
  一年之前,还是三年之前,反正有些记不清了。


第五十六章 久违的幸福
  好不容易,总算轮到他了。负责打饭的伙头军问:“要米饭还是要炊饼,还是汤饼?”
  刺头兵道:“汤饼,俺饭量大,多给俺两个。”
  伙头军摇摇头道:“给你多少都没有问题,记得吃完,军纪官会去检查,一旦吃不完,军棍伺候!”
  刺头生怕吃亏,一下子拿了四个热气腾腾的炊饼,放进饭盒内。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这个不起眼的饭盒,居然有四层,一层放炊饼,两层放菜,还有一层放着菜汤。
  饭菜当然是非常丰盛,一个是咸鸭蛋,一个是萝卜炖羊肉,还有一个是蛋花汤。
  由于陈应创造了羽绒御寒的衣物和被褥,这让大唐的养鸭产业快速膨胀了起来,在武德二年的时候,陈应想在长安城准备一万套羽绒服都非常困难,可是仅仅灵州,光大规模养殖鸭子的作坊,就多达数百个。灵州养殖鸭子的成本,非常低。
  这里有苜蓿草,把苜蓿草剁碎,拌上麦麸皮,鸭子吃是香甜,长势非常好。在长安被吵成上数十上百贯的羽绒被,在灵州其实价格只值十张羊皮,不足长安市价的十分之一。
  只是羽绒被虽然质量轻,可是体积大,运输不便,在加上李道贞恶意囤积,所以灵州的羽绒市场,并没有影响长安。
  随着养鸭的产业兴旺,百姓的饭菜也丰盛了起来,虽然不见得顿顿吃肉,至少鸭蛋不缺,灵州盛产食盐,用卤盐腌制的咸盐蛋不仅味道不仅,卖相也极佳,特别是蛋黄,香酥可口,一口下去,半口油。
  这些河北籍的士兵们,看到这一顿饭食,感动得哭了。很多人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如此丰盛的饭。这个饭菜放在外面,地主老财们也不可能天天吃,更别提他们这些大头兵了。
  炊饼的份量很足,一个足足有八两重,是上好的面粉做的,没有一点杂质,嚼劲十足,胃口再好的大肚汉吃了两个再喝一碗汤也很饱了。米饭是这个时代上等主食,不仅口感好,而且抗额。
  灵州地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不仅可以种植麦子,特别是沃野县,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是湿地,种植麦子一到雨季,肯定会被水淹,种植的水稻,虽然一年只能一季,却可以收获三石左右。
  河北洺州同样也是湿地,这里的百姓有的是以面食为主,有的以米饭为主食,所以为了顾及这些士兵的饮食习惯,陈应让人准备了三分之一的炊饼、三分之一的汤饼,还有三分之一的米饭。
  不管是选炊饼还是选大米,或者汤饼大家都是狼吞虎咽,绝不浪费半点食物,菜吃完了还要用手里剩下的那小半个炊饼把盘子擦一遍,把菜汁擦干净然后吃下去。有军官板着脸来回巡逻,眼睛专盯着大家的饭盒菜盘,显然是想把挑食的、浪费食物的家伙逮住。
  刺头兵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现在什么世道啊,连吃顿饱饭都难过登天了,再说这么好的饭菜,连小地主也只能偶尔吃一顿,谁敢浪费啊?哪个敢浪费的都不用军官动手了,三万多人一句能用口水将他淹死!
  这顿饭刺头兵吃得很香,把饭菜消灭了个一干二净,一点饭渣菜汁都没有剩下来。吃完饭,把饭盒洗干净,大家拿自己的饭盒回到宿舍,接下来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
  放好饭盒之后,这些河北籍的士兵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刺头兵刚刚走出营房,突然有人喊道:“郭六子,郭六子”
  刺头兵扭头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娃娃脸冲他兴奋的挥舞着胳膊。
  “赵狗子赵狗子。”
  远在两千多里的灵州遇到同乡,郭孝恪也非常激动,郭孝恪因排行第,又名郭六子,郭孝恪在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不喜种地,被父兄和乡亲称为无赖,后来他带着百余人投奔李密,李密大喜,让他和徐世勣一同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
  后来,他随改名李世绩的徐世勣被窦建德生擒,作为校尉的郭孝恪没像李世绩一样,对李唐进行忠贞不二,他而是随既投降了窦建德。可是阴差阳错,居然成了陈应的部曲。
  事实上,陈应也不知道他这一还把唐朝贞观名将郭孝恪给手中了。而且郭孝恪只是陈应麾下的一个普通大头兵。
  事实上,郭孝恪在历史上,不仅大破吐蕃,还是唐朝第二任安西都督。
  赵狗子兴奋的道:“郭六子,这一趟来得值了,就凭陈大将军给俺吃的这一顿饭,俺把这条贱命卖给他也值了,长这么大,俺是第一次吃饱!”
  郭孝恪也叹了口气,赵狗子的感触,他何尝不是如此?
  乱世人命如草芥,乱世人命贱如蝼蚁。
  他郭孝恪因为在瓦岗的时候,地位低,勉强可以混个水饱,像今天这样,有羊肉,有咸鸭蛋,还有蛋花汤,炊饼敞开吃。
  不过,郭孝恪隐隐生出一股不安的感觉,恐怕陈大将军的饭,没有那么容易吃。
  事实上,确实是如此。仅仅休息两刻钟,各部陆续集结,全副武装二十里越野。
  二十里越野对于一般人来说,简直要命,可是对于习惯了逃跑的郭孝恪来说,这只是小菜一碟。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下达。
  “什么?可以向上官挑战?”郭孝恪问道:“是不是打赢了伙长,我就是伙长?打赢了了队正,我就是队正?”
  伙长道:“这是自然,不过作为士兵,不过越级,既士可以向伙长挑战,伙长可以向队正挑战、队正可以向旅帅挑战,不得向校尉以上级别将领挑战!”
  郭孝恪径直走向所在伙长躬身道:“伙长,得罪了!”
  郭孝恪一下子成名了,他先向伙长、队正、旅帅、校尉、果毅副尉、折冲都尉六个挑战,一日之内,六战完胜。
  发生在军营里的东西,陈应并没有关注。
  早上他早早起来,亲自下厨,为李道贞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还给小李嗣业做了一碗甜鸡蛋羹。
  当陈应亲自端着饭菜,送到李道贞房里的时候,李道贞感觉依旧在做梦,只见陈应系着围裙,端着热气腾腾的小米粥、鸡蛋煎饼、荷包蛋、油条还有几样精致的小菜。
  李道贞还以为自己眼花,狠狠的掐了一下自己,那股痛彻心扉的疼痛,让李道贞感觉到,这并不是在做梦。
  陈应将托盘放在李道贞面前,笑道:“愣着做什么,快去洗漱一下,吃饭吧!”
  李道贞的眼泪又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当然,她这不是悲伤,而是喜极而泣。
  李道贞转身去洗漱,陈应则拿着一条小毛巾,沾着温水,给小李嗣业擦脸。看着小李嗣业那皮弹指可破的细嫩皮肤,陈应的动作异常轻柔,缓慢。
  小李嗣业终于终于醒了,然而这一刻,他却没有哭,而是睁着大眼睛,望着陈应这个不速之客。好在陈应的温毛巾,擦得李嗣业非常舒服,他咿咿啊啊的叫着,伸出小手,想要摸着陈应的脸。
  有子万事足。
  看着李嗣业如此,陈应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陈应也在感慨,儿子姓什么重要吗?只要是自己的儿子,随父姓,或随母姓,其实都不重要。
  当然,陈应最大的心愿还是与李秀宁好好商量一下,让李嗣业认祖归宗,让李道贞嫁入陈府,如今车也上了,目的地也到了,如果再不补票,那似乎太近人情。
  陈应给儿子擦干净小脸小手,然后端着那碗加上蜂蜜的鸡蛋羹,拿着汤匙,舀出一勺,轻轻放在嘴边吹凉,缓缓送到李嗣业的嘴里。
  半岁的孩子,事实上可以陆续喂些辅食,女乃水虽然好,不如五谷杂粮营养更加全面。
  李嗣业闭着小嘴,丝毫不给陈应这个当爹的面子,好半天,陈应一边哄着一边逗着,小李嗣业终于张了张小嘴,一脸不情愿的接受了陈应的馈赠。
  女乃水的味道如何,肯定不如加上蜂蜜的鸡蛋羹口感好,李嗣业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同之处,渐渐喜欢上了鸡蛋羹的味道。
  就在这时,一声爆喝传来。
  “你在做什么?”
  全神贯注喂着儿子的陈应,差点没把手中的碗丢掉。陈应回头看着李道贞怒气冲冲的样子,不以为然的道:“做什么?喂儿子吃饭!”
  “这是什么?”
  “鸡蛋羹!”
  “你疯了!”李道贞伸手就要去夺陈应的碗,一边怒道:“你真是疯了,他才半岁,能吃这东西吗?”
  陈应闪开,一边解释道:“半岁的孩子,就可以吃些主食了,增加他的胃动力和肠胃吸收能力,只有渐进式增加主食吸引,他才可以长得更加强壮!”
  “胡说八道!”李道贞感觉陈应简直就是胡来。
  事实上,陈应虽然两世为人,不过在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陈应从各种途径,都可以了解一些育婴知识,比如女乃粉也好,女乃水也罢,其实都不如让孩子在三个月以后,缓缓接受主食,比如鸡蛋羹,不仅可以降火,还可以调节肠胃,同时也可以喝一些玉米羹,或小米粥。
  当然,陈应现在没有办法给小李嗣业弄来玉米羹,不过鸡蛋羹却可以做出来。
  李道贞看着小李嗣业吃得欢快,陈应的勺子送的慢些,他就急的大叫。
  陈应一边擦着儿子的嘴,一边道:“你也是一个性子急的,连吃都这么急!”
  李道贞没有再劝,无论如何陈应没有必要会害李嗣业。
  李道贞拿着筷子,一边看着陈应喂着李嗣业,一边吃着陈应给他准备爱心早餐。
  一种久违的幸福涌她的心头,如果日子可是这样去下过也挺好。
  如果可以加上期限,李道贞情愿地老天荒。


第五十七章 安西大护府郭孝恪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就在李道贞浮想联翩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周青在屋外禀告道:“大将军,凉州急报!”
  陈应也在沉浸在父子天伦之乐之中,被周青这个么打岔,微微不悦,陈应眉头微微一皱,不悦道:“不是告诉你不要打扰我吗?”
  周青期期艾艾的道:“主上,事情紧急!”
  周青推门而入。
  陈应狠狠的瞪了一眼周青,周青吓得一哆嗦。
  陈应道:“什么事等我儿子吃完饭再说!”
  周青脑袋一缩,只好退出屋外等着。
  李道贞道:“正事要紧,儿子我来喂!”
  陈应将鸡蛋羹的碗递给李道贞道:“如此也好!”
  可是陈应刚刚离开小李嗣业的视线,李嗣业就张起小嘴,哇哇大哭。
  陈应望着这一幕,简直就是目瞪口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血脉相连?
  不过,陈应接过急报,站在李嗣业面前。
  李嗣业就不再苦恼,而是安静的吃着鸡蛋羹。
  陈应打开急报,一目十行。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有些阴冷。
  李道贞感觉到了异样,小心翼翼的问道:“出了什么事?”
  陈应叹了口气道:“都在进化啊!”
  “什么都在进化?”
  陈应此时心里满是酸楚,来到大唐三年多了,他似乎已经忘记了。他依靠着先知先觉,混得不说风声水起,至少也是凡人莫及。如今他已经是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了,就连陈应自己也有些飘了。
  可是,陈应没有想到西突厥人居然学会了使用弩炮。
  弩炮不同于投石机,弩炮是希腊人狄俄尼索斯采用力学研究发明的,即利用两束张紧的马鬃、皮绳或动物肌腱产生的扭力作为动力,驱动弩臂带动弓弦抛射弹丸或箭矢。
  希腊人设计的弩炮带有坚固的支架,主梁置于支架之上,其前端两侧装有两具扭力弹簧组,每个弹簧组带动一只弩臂,弩臂末端连接弓弦,弓弦正中是容纳投射物的编制弩炮具有强大的威力,性能良好的弩炮能够将1塔仑特古希腊重量单位,约合26千克重的石弹抛出3码1码。9144米开外。
  虽然弩炮的威力比起像十三梢重型投石机来,威力还要差一点。可是不可否认,西突厥掌握着这种弩炮,对于凉州城来说,却是最大的威胁。
  原本没有攻城器械的西突厥,对于高大而坚固的凉州城是没有任何办法,可是随着战争的推移,西突厥军中出现了一群上千人左右的金发碧眼奴,这些金发碧眼奴,操控着弩炮,轰塔了凉州城的一座敌楼,造成数十人伤亡。
  数十人伤亡并不算太过严重,却对凉州守军的士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陈应也清楚,战争一直是促进人类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源。因为希腊人要面对迦太基人的进攻,不得不发明了弩炮,后来罗马帝国将整个希腊纳入版图,这外弩炮成了罗马帝国扩展的助力。罗马人改良了这种弩炮,使其威力更大,罗马人的巨型弩炮可以将四百米外的敌人轰的溃不成军,他们发射的长矛可以将两个或三个排成密集队型的敌人一起钉在地上。
  除此之外,弩炮的精度也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甚至能够反复命中同一地点,曾经有过弩炮发射的长矛将前面已经命中的长矛劈成两片的记载。
  陈应这下不能再淡定了。此时他在灵州,距离凉州城还有近千里之遥,一旦李道宗支撑不住,西突厥攻克凉州城,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时不我待,想到这里。陈应恋恋不舍的看着吃饱喝足的小李嗣业,望着李道贞道:“我要去野猪岭军营了,晚上我再回来!”
  李道贞看着凉州告急,心中也有些着急,问道:“大兄那里没有问题吧?”
  “你要相信他,这点小场面,还难不住他!”陈应轻轻亲吻李道贞的额头,转而走向城外。
  在这个时候,那些河北籍的士兵苦日子终于到来了。
  陈应抵达野猪岭大营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时分。将士们排着队吃饭,也有的吃完饭开始在水池前洗完。
  负责整训新军的段志感带着一阵随员,迎接陈应。
  “我等拜见陈大将军,陈大将军威武!”
  陈应摆摆手道:“怎么样,这批兵的素质如何?”
  听到这话,段志感一脸感慨道:“真是不错,虽然看上去要比关中兵瘦弱,不过到底是燕赵男儿,底子在那里,只要给末将三个月,我还你一支精兵,不弱于定远军的精兵!”
  “三个月!”陈应摇摇头道:“计划需要变了,我可没有三个月时间给你,反正这些兵都有基本,给你十天,让他们熟悉咱们的军纪、操训,随后就要拉出去打仗。”
  “十天?”段志感为难的道:“会不会太少了点?”
  “不少了!”陈应指着这些兵道:“如果是一群没有见过血的农民,十天的训练,显然是不够的。可是,他们不是普通的民夫,他们都是跟着窦建德,从河北打到山东,从山东打到河南,最不济的也见过血了,更何况,现在凉州的局势不妙,西突厥有了攻城器械,虽然这些器械,不足以轰塌凉州城,可是,本将军不能拿数万军民的性命去赌。最头疼的还是,西突厥似乎有增兵的趋势,他们杀人越货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本大将军对此十分忧虑,再说了,好兵都是打出来的,没有见过血的士兵训练再怎么刻苦,也不如老兵,我可不希望花了这么多钱,最终养出一堆见不得血的兵!”
  段成感叹了口气道:“十天就让他们上战场,会有很多人会死!”
  “没那么快,从灵州到凉州有差不多上千里地!”陈应指着这些目不斜视,开始排队行走的士兵道:“我们从灵州抵达凉州,我给你二十天行军时间,你可以一边行军一边训练,这样以来,抵达凉州时,他们该训练一个月了,差不多了!”
  段志感道:“末将明白!”
  陈应又问道:“对了,这些河北籍的士兵中,有没有好苗子?”
  “好苗子?”段志感迟疑道:“要说好苗子,还真有那么几个,其中一个叫郭孝恪的,那家伙就是刺头一个,一天之内连续挑战他的伙长、队正、旅帅、校尉、果毅副尉,还有折冲都尉,身手那是没得说,无论弓箭,还是马术,都相当优秀,就是有点刺头!”
  “刺头好啊,本大将军最喜欢刺头!”陈应笑道:“咱们是军队,不是要一群乖宝宝,军队没有血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