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留下来的痕迹,这种最简单的农药使得葡萄免受霉叶病的伤害,连害虫都不敢惹它。
  只是让陈应非常无奈的是,现在这里还没有苹果,不过哈密瓜和西瓜,陈应一口气种了十数万亩,如果到了收获的季节,整个西州道将会是瓜果的乐园。
  为了增加西州百姓饭桌上的肉食,陈应还鼓励百姓们养殖鸡鸭。可是刚刚推行这个办法的时候,众百姓一致抵制。
  没有办法,尽管陈应做了充足的准备,可是随着吐蕃上源源不断的有被刘统和寻相他们解救下来的汉人奴隶,到了武德五年五月份的时候,西州道陆续接受了来自吐蕃的汉人奴隶,足足三十万人。
  由于增加了三十万张嘴,陈应准备的粮食就远远的不够用了。现在新来的百姓已经错过了耕种的季节,陈应只好带着这些百姓努力制造有机肥。先是把马、牛羊的粪便收集起来,与割下来的青草,混合在一起自然发酵,把这些发酵而成的粪便,用一口一口的大水缸装起来,然后引苍蝇到缸里产卵。
  只要苍蝇在大缸里产下卵,然后就可以获得大量蛆虫用来喂养鸡鸭了。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节约粮食,也可以利用鸡蛋,为这些身体差点极点的百姓,补充营养。即使是全军将士也可以隔三差五可以捡个蛋煮锅蛋汤加菜,大家改善一下生活。
  最让陈应无奈的事情是,萨珊帝国的米娜瓦尔公主,这个女子似乎是为陈应卯上了,明明早已可以向长安进发,可是她却待在西州道,陈应停在高车城,她就跟着去高车城,陈应去高昌城,他就去高昌城,陈应跑到精绝城,他也跟着去精绝城。
  陈应待在叶城,随后三天,米娜瓦尔也跟着他到了叶城。
  未雨绸缪是一个好习惯。在农忙之余,陈应也在西州道开设了无数小学,甚至各县都必须至少拥有一所小学。
  当然,学校要学的有且只有唐言。无论是白皮肤红眼睛或者黄头发蓝色眼色西域各族小孩,只要年满八岁,必须让这些小孩上学,无论男女,全部必须上满三年,父母如果不让孩子上学,每一个孩子缴纳三倍的税。在重罚之下,所有西域各族百姓,只好忍痛让孩子前来上学。
  这些孩子在西域这里,其实都算半大的劳力,特别是游牧民族,他们七八岁的孩子,可以一个人带着几条犬,看着上千只羊或许数十上百匹战马。人虽然小,可是却能顶大用场。不过随着陈应的命令下达,西域州道已经没有光着屁股跑的小孩了。
  就连这个熟悉唐言的米娜瓦尔,也被陈应抓了壮丁,包括阿史那思摩、周青、马孟明、就连识字不足一箩筐的罗士信也被陈应抓壮丁,成为小学老师。
  几乎与大唐工业科技大学一样,这里的西州道小学,同样不学四书五经,一篇千字三字经还有百家姓成了西域所有孩子共同启蒙教材。
  陈应还给西域所有部落的各族百姓取汉姓,改汉名。比如卡苏尔氏,就直接取其音中的苏姓,马尔瓦氏,则改为马氏,温宿氏,则直接取前字,改为温姓。
  原本太原温氏并不算一个大族,短短一个月间,他们在西州道就多了足足两万余名温氏族人。
  改变,往往都是不经意间的。陈应在这种办法之下,取汉姓,说唐言,行汉俗,最多三两代之后,谁还记得他们是什么民族吗?
  同化从娃娃抓起。
  米娜瓦尔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她现在是叶城小学,足足五百余名孩子的老师,她每天都需要教导这些孩子学习认至少十个汉字,说一百句唐言。
  工作虽然累,她却非常开心。
  至于罗士信等唐军将领,充当的老师则简单粗暴,特别是罗士信,居然在课堂上讲起来军法,十七禁令五十四斩。
  不过,陈应也没有追究。现在他是能用的人实在太少,只好将就。
  至于马孟明与张衍他们,他们这些传统的人,儒家的精神要领还是要讲的。
  让他们教导小孩子肯定不合适,好在西州道有的是汉人豪族,他们家中子弟也大都学习汉语和化,当然也不见得有多高深的学识,毕竟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只认拳头,不讲理的地方。
  整个西州道能把论语背下来的也不过五六百人,这些人全部被集中在了一起,由马孟明、张衍以及武双全的张士贵教导他们。朝廷至今还没有派出人朝廷的流官前往西州道,想来大家都西域也有偏见,这让他们对西域望而却步。
  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州道只能以西州人自己治理自己。
  所以,陈应对于这些西州道的种子们也非常关心,按照马孟明与张衍他们的理解,陈应经过干涉,他们在教导学生的时候,简明扼要的说:“圣人经史,读之可以明智,读之可以修心,读之可以治国,读之可以理政。我辈治学于西州,岂为寻章摘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随着米娜瓦尔放学回来,她就特别喜欢吃陈应炖的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陈应养的鸡,长得特别肥,羽毛颜色艳泛着油光,特别精神。
  没法子不肥,这些鸡天天吃蝇蛆,吃的都是高蛋白,能不肥吗?有大量蝇蛆当饲料,陈应的总管府养了几千只鸡鸭也没怎么吃力,要是没有这些东西,那就要命了,好几千张嘴呢,每天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粮食,现在人都吃不饱,哪里有余粮喂养鸡鸭?
  当然,这种养鸡鸭的方法是不能跟米娜瓦尔说的,要是让她知道了,没准她就没有胃口吃鸡了。
  米娜瓦尔笑道:“陈大都护,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你又是开荒,又是种田,还养鸡,如果再养些猪,那岂不是最大的地主?”
  “说真的,我真想养猪呢!”陈应撇撇嘴笑道:“我已经让人准备收种猪了。我要办一个大型养猪场,养上几千头猪,一次杀两头,吃一头扔一头。”
  米娜瓦尔咋舌:“养几千头猪!你胃口也太大了吧!”
  “这算什么啊,我不光要养几千头猪,还要养几万只山羊,几千匹马,几千头牛!”陈应笑道:“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得惊天动地!”
  米娜瓦尔摇了摇头,她深受萨珊小农经济熏陶,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几千头猪养在一起是什么场面,肯定很壮观吧?
  米娜瓦尔越发越觉得的不可思议道:“养这么多牲畜,拿什么来喂它们啊?””用苜蓿和紫云英来喂!“陈应信心十足的样子道:“似乎能成,我记得好像是这个样子!”


第一四二章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猪肉才是百姓饭桌上的主要肉食,无论羊肉还是牛肉,因为成本问题,百姓们还真吃不起。
  好多人都认为,在唐朝根本就没有牛肉可以吃,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认知。大唐肆意宰割牛肉当然违法,也会被课以重税罚款,可是,想吃牛肉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牛会老死、病死、摔伤腿,或者损伤牛蹄,干不了重活的牛,养着也是浪费,只能杀掉吃肉。
  当然,在全套合法手续齐全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杀牛的。比如让里正、乡老做证,证明这个牛可以属于伤残耕牛,根本无法劳作,这样以来,再杀牛吃肉就完全合法了。
  在大唐一头耕牛壮牛可以卖到八千或一万钱,然而牛肉却达高一百钱一斤,谁知道,哪怕再小的一头牛,其实远不止一百斤,所以杀掉的牛,远比成年壮牛更贵。因为利益所在,大唐几乎到处都是各种全法的杀牛手续。
  可是牛肉虽然好吃,却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吃得起的。当然,羊肉也贵,羊肉虽然只有牛肉的五分之一,但是仍旧是好几斗粮食的价格,连饭都吃不上的百姓,自然不会去吃肉。
  可是,陈应却非常清楚。一个民族强健于否,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食物的来源。清末,中国人东洋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这其实是因为腐败的清政府,对百姓横征暴敛,老百姓连吃都吃不饱,更别提健康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瘦弱不堪,胖子比大熊猫还要罕见。
  大唐开国以来,虽然连年战争。不过,大部分战争,都是决胜在境外,除了河东刘武周之乱和利州旁企地之乱,发现在大唐内部,不过影响不是非常严重。现在百姓们的食物,渐渐丰富起来。能吃饱,但是却远远达不到吃好的标准。
  用后世的话,现在大唐百姓还处于温饱线上挣扎。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大唐百姓将会不再缺粮少食,提高生活质量就迫在眉睫。
  中原不像草原,没有大量的草场用来养羊,大量食用羊肉,根本就不现实。可是,猪肉却不一样了。猪是杂食动物,无论是青草还是剩饭,它们都是荤素不忌。
  可是,在这个时代,猪肉还是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劣势,那就是口感太差,哪怕陈应用大量香料烹制,口感依旧很差。当初苏东坡之所以发明了东坡肉,并且流行,就是因为这猪肉腥臊,难以入口,而东坡肉不一样,它放了大量的酱料,三斤猪肉里得放二两葱、二两白糖、还需放四两绍酒、一两姜块、三两酱油。陈应完全按照东坡肉的做法,做出来的东坡肉,口感也远远不如后世。
  当然,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猪肉腥臊,因为大量的作料,可以去猪肉里的腥臊,可作料在这个时代,其实也算是奢侈品,许多人连盐都买不起呢,得买掺着沙子的劣盐,怎么可能还放这么多作料去做一顿肉?
  在大唐,吃羊的极多,吃鱼虾其实也不多,百姓口中的肉食,则以羊肉为主,养羊的也多,猪,即便是在乡下,也是较为罕见之物。当然,由于猪非常好动,消耗快,食量惊人,却不怎么长肉。
  后世的养猪与这个时代唯一不同的之处,就是后世养猪的时候,会对猪进行阉割,俗称去势。就是摘除或破坏猪卵巢或的手术。阉割后的猪,失去了生殖机能,性情变得驯顺,便于管理、使役、肥育和提高肉的质量,还可以防止劣种猪自由交配,对改良家猪品种起了积极作用。家猪经过阉割,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陈应倒是经过一些试验,让军医官将一百多头猪进行阉割,效果还是非常明显,仅仅过了半年不到的时间,这些猪已经长到一百多斤了。懒洋洋,肥嘟嘟的猪显得非常可爱。
  就在陈应炖的大肥鸡,还没有出锅的时候,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队彪悍的骑兵,由远而来。
  陈应并没有理会,在西州道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骑兵,无论是任何一个部落,战马的屁股上都烙印了各个部落的编号,一旦这些战马出现在与大唐敌对的战场上,这些部落就会遭殃。
  所以,西州道会对每个部落严格管理,战马不会外流,更不会有成群结队的骑兵纵横奔驰。
  就在陈应准备起锅,加入香葱的时候。一阵大笑声从外面传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看来本王来得正是时候!”
  陈应顺着声音望着,只见一身银色甲胄的李元吉喉结涌动着,朝着陈应面前的大锅流着口水。
  陈应望着李元吉笑道:“你怎么来了?”
  李元吉伸手就要去端锅道:“三姐夫,我在凉州闲着没事,就来西州道找你,这一趟,可累死我了,我先去了高昌城,又去了精绝城,现在又跑了精绝城,可累死我了!”
  李元吉倒也大胆,带着五百余名精锐的齐王府护军,在西州道奔跑了足足三千多里,半个月下来,人都瘦了一圈。
  看着李元吉要流口水的样子,陈应道:“这就一只鸡!”
  “我不管!”李元吉笑道:“三姐夫,你得给我吃!”
  就在这时,李元吉突然发现陈应身边的米娜瓦尔。他警惕的望着米娜瓦尔问道:“三姐夫,你难道不向我解释一下,这个番婆子是谁吗?”
  “你才是番婆子呢!”米娜瓦尔瞪着眼睛吼道:“你们全家都是番婆子!”
  李元吉顿时笑了:“嘿你这个番婆子还挺泼辣,不知道你在床上还会不会这么带劲!”
  陈应道:“齐王殿下,你莫要胡来,她是米娜瓦尔,萨珊帝国的公主!”
  李元吉傲然道:“区区一个萨珊番国公主,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乃大唐齐王!”
  陈应望着斗嘴的李元吉与米娜瓦尔道:“你们出去吵,别妨碍本大都护做菜!”
  看着陈应一脸煞气,李元吉伸手指了指米娜瓦尔。
  陈应冲周青道:“去弄两头大猪来,咱们今天吃猪肉!”
  李元吉听到吃猪肉,一脸不悦道:“三姐夫,我要吃羊肉!”
  “好,再杀两只羊!”
  陈应指挥着周青杀猪,军中的悍卒杀猪简单而粗暴,一刀下去,猪头直接砍掉,拿着大盆接着猪血,然后清除内脏,去毛,砍成肉块。
  两口三尺直径的大军锅里倒入两桶水,然后将切成巴掌大的猪肉声丢进去,再将猪血、猪骨,瘦肉、五花肉、猪肠、猪腰子、还有猪头肉、猪脑子一股脑的掉进大锅里,在后世这是一道有名的名菜,乃是东北名菜,原本是农村年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持的一种炖菜,一大锅里,直接用猪的全部部位都丢进锅里。
  李元吉看着陈应杀猪,切肉,还把猪的全部部位,扔进大锅里,他就对这道菜没有食欲。
  陈应自然不勉强。
  自顾的看着火,随着蒸汽的弥漫开来,杀猪菜的香味也渐渐出来了。
  原本与李元吉争得不可开交的米娜瓦尔,望着陈应笑道:“我不是吃鸡了,我要吃猪肉!”
  “真的愿意吃?”陈应实在难以相信,这杀猪菜虽然有名,口感也不错,可是卖相却真不怎么样。
  米娜瓦尔等着陈应做好杀猪菜,自告奋勇的拿起筷子,可是看着白花花的猪肉,她又开始迟疑了。
  猪肉是贱肉,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萨珊帝国同样以羊肉和牛肉作为主要肉食来源,萨珊帝国同样没有多少猪,大部分人也不食用猪肉。
  李元吉看着米娜瓦尔迟疑大笑道:“你倒是吃啊!”
  米娜瓦尔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猪肉,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塞进嘴里。
  李元吉唯恐天下不乱,继续给米娜瓦尔火上浇油道:“你倒是吃啊,怕了吧!”
  米娜瓦尔夹着一声猪肉,迟疑了片刻,咬咬牙道:“吃就是吃!”
  说着,她眼睛一闭,一口塞进自己嘴里。
  不过渐渐的,米娜瓦尔面色微微的变得怪异起来。
  这肉居然没有腥臊味?反而有一股浓郁的香气?轻轻一咬,那肥肉中的肥油连带着瘦肉一起,口感软绵而有滋味,给米娜瓦尔一种异样的风味。
  她是萨珊帝国的公主,哪怕萨珊帝国如今日落西山,江河日下,但是却不会缺她一口吃的。然而,纵然尝遍了山珍海味,米娜瓦尔却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这个时代,其实几乎没有大块的肥肉的,无论是牛羊马猪,都是皮沾着精肉或是骨头。
  米娜瓦尔应当是第一个尝到后世那种大块肥肉的人了。
  或许对于后世的人而言,肥肉过于油腻,很不好吃。却殊不知,对于从未尝过肥肉的人而言,这种满口油脂的味道,却是另一番其他肉食无法带来的口感。
  米娜瓦尔开始细细的咀嚼起来,脸色越来越怪异。不得不说,这肉质,越嚼越是感到鲜味十足,比之羊肉的微微腥臊,比之马肉的老,米娜瓦尔越嚼越感觉妙不可言。
  看着米娜瓦尔吃得起劲,李元吉也拿起筷子。
  不过,当罗士信与张士贵抵达的时候,这场大宴完全变了味道。
  吃饭跟世界大战似的,筷子交错,所到之处盘碟为之一空。抢得最凶的就是陈应了,因为抢着吃才会更香,他就开始肆无忌惮的跟李元吉和罗士信抢开了,那是一点都不客气,跟他一起吃饭米娜瓦尔根本就找不到下筷的机会。
  要不是伙夫给米娜瓦尔单独盛了一碗杀猪菜,这顿饭她肯定只能就着白饭啃骨头了。
  陈应的胃口好得吓人,把杀猪菜的肉吃了个一干二净不说,连汤都让他拌了饭吃,那副吃相,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见惯了书生们浅酌低吟的温尔雅之后,米娜瓦尔对陈应那饿鬼投胎式的吃相充满了鄙视,不过在鄙视的同时也承认他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有活力得多了。
  当吃饱喝足之后,陈应望着接连打着饱嗝的李元吉道:“好了,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跑了三千多里路,难道只为专门吃这一顿饭?有什么事情,明说吧!”
  李元吉沉吟了片刻,打量着罗士信与张士贵,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用眼神朝着陈应示意让二人离开。
  陈应摆摆手道:“士贵与士信都是我的刎颈之交,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张士贵与罗士信闻言,一阵感动!
  李元吉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啊!”
  陈应淡淡的说道:“你说吧!”
  “老二在太原城被人刺杀了!”李元吉惊讶的望着陈应,一脸淡然的模样道:“你好像不奇怪?”
  陈应笑道:“这是四个月前的消息,你感觉我还能不知道吗?”
  李元吉道:“你知道不知道,刺客把你供出来了?”
  “那又如何?”陈应不以为然的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一四三章 不经意间触摸到的真相
  “三姐夫,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可是这假的也可以变成真的,关键是看需要或不需要?”听到陈应这话,李元吉颇为不以为然的笑道:
  如果说这话从李世民嘴里说出来,陈应一点都不怪。手机端从李建成嘴里说出来,陈应也感觉理所应当。可是唯有从李元吉嘴里说出来的时候,这让陈应颇为诧异。
  陈应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出生在帝王之家,哪怕是一个熊孩子,这个熊孩子也不简单。事实,陈应也非常清楚,李世民遇刺,凶手是谁不重要,关键是李渊想让凶手是谁,凶手有可能是谁。
  自古以来,冤死和屈死的忠臣多了。
  李元吉看着陈应沉默着,微微笑道:“三姐夫,咱们也算是家人,我是自然相信你的,你要是真想动手,他绝对不会是有惊无险,更不可能让几个莽夫去做这件事,可是我相信没有用啊,关键是有人却想把这污水往你身倒!”
  陈应其实也在暗暗怪,现在才刚刚武德五年,李世民非得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闹剧吗?
  事实,这样扮苦情装可怜的戏码非常有用,近来朝廷的风评对太子李建成非常不利。好在魏征也不是傻子,让太子直接不解释,直接装病闭门不出。
  现在李唐朝廷出意外的平静,李世民也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趁胜追击,李建成也不争不抢。
  表面长安风平浪静,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太子党与秦王党已经势成水火,难以融洽。
  陈应摇摇头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徒叹奈何?”
  李元吉噗嗤一笑道:“三姐夫,别说笑了,我还能不知道你吗?”
  在这时,陈应却突然道:“朝廷有没有备战?”
  “备战?”李元吉微微一愣道:“备什么战?”
  陈应叹了口气道:“我已经接到消息,自开春以后,漠北滴雨未下,势必干旱成灾,东突厥必然遭受巨大的损失,他们肯定会南下寇边。大唐与东突厥二十九边州一百余县,处处都会成为突厥人的目标!”
  李元吉道:“这事朝廷自有计较,关键是三姐夫你”
  “我什么?”陈应摆摆手道:“朝廷备战,凉州备战、灵州备战这才是大事,秦王殿下在太原遇刺,陛下对我算再不满,也不过是猜忌而已。今年的秋天,若是边州出了问题,到了那个时候,百万人有兵灾之虞,到时候朝野相攻,不要说官职,性命能否保住,都在两可之间。回去告诉太子,胡思乱想没有用的,若真是他做的,神仙也救不了他;若不是他做的,却也容不得他人指鹿为马。陛下是圣明天子,不会为人所惑。办好他自己的差事,不要胡乱钻营,小心犯了陛下的忌讳,那真连神仙都救不了他了!”
  李元吉的表情非常古怪起来,他不解的望着陈应道:“三姐夫,我不明白。”
  陈应道:“不明白什么?”
  李元吉愤愤的道:“老二现在可是在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一点儿也不担心?”
  “担心陛下下旨赐死我?”
  陈应不以为然的笑笑。如果是从前,陈应还真是李渊手底下的一只蚂蚁,随便动动手指可以捏死了。可是时至今日,陈应已经官居西州道行台尚书左仆射、从二品西域大都护、兵马行军都元帅,没有切实确凿的证据,李渊根本不可能不罪而诛。
  作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李渊要想除掉陈应,必须以各种理由,先剥离陈应与军队的接触,或者是让陈应回军述职,或者明升暗降,绝对先调陈应回长安,或者调陈应的部将,掌握安西军。
  然而,这些征兆都没有。也意味着李渊根本没有动陈应的意思。
  陈应况且也不是小孩子,经历多了,也知道李元吉有点太急了。
  急得有点不对劲。
  按说李建成即使有反击措施,或者反击想法,也不可能让李元吉充当信使,毕竟李元吉作为太子党的得力干将,目标大又显眼,他离开凉州的同时,恐怕李世民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