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应望着梁赞问道。
梁赞躬身道:“据说羽绒被服一床两幅被褥,居然卖到百贯,现在全城各家都在高价购买鸭子毛。”
陈应皱起眉头道:“都是谁在购买鸭子毛?”
“京兆韦氏,闻喜裴氏、京兆元氏都在买!”梁赞道:“就连万年县令苏护也悄悄让家人买鸭子毛囤积!”
“买得好!”陈应还真没有忘记苏护的过节,兰儿所受的屈辱,事实上李孝广只是一个把,而握刀的手其实是万年县县令。
得知苏护居然在暗中购买鸭子毛,一个巨大的计划在陈应脑袋中慢慢形成。
第九十六章 善恶一念之间
陈应想对付苏护,以他现在的实力而言,实在是太难了。尽管苏威已经失去圣眷,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陈应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出手对付苏护,也不一定成功,反而有可能功亏一篑。
所以他必须找到一把可以帮助自己的刀子。当苏护也在指使人手暗中收购鸭子毛的时候,这个刀子出现了。
陈应将羽绒被服献出李渊,不是因为陈应大公无畏,可是陈应知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这么一大块蛋糕,以陈应的实力和身份,根本保护不住这么一块大蛋糕。所以顺水推舟,陈应将羽绒被服献给了李渊。
现在他却被奉命率军支援灵州,而军中将士防寒问题成了重中之重。现在不比后世,在家禽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时候,整个长安城,整个天下的家禽仍不足后世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陈应没有详细统计长安城内的羽绒有多少。不过四千八百余人,人手至少一套羽绒服至少需要三四斤羽绒,一个羽绒睡袋至少需要七八斤,平均每个人需要至少十二斤羽绒,不算备用,一次性就需要五万七千六百余斤羽绒。
可以说长安城即使全部搜集,肯定没有这么多羽绒。然而军需当先,其他只能靠边。无论太子,还是李渊绝对会硬着头皮,让将士们穿着单衣上前线。在大唐内部,谁也没有李渊和李建成这两把最锋利的刀子了。
陈应最初的目标只是李孝广,然而苏护居然还好不死活的跳出来,陈应自然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了。现在谁碰羽绒谁倒霉。其实也不能说是全部倒霉,至少是根基最弱,后台不太硬的人是倒霉蛋,如果苏威的圣眷不衰,那么苏护怎么也不可能沦为这个倒霉蛋,不过现在他却是最好的替罪羊。
陈应急忙去东宫寻找李建成,可是李建成却不在东宫,直到掌灯时分李建成这才返回。陈应耐着性子,连续续了七次水,这才等到李建成到来。
李建成道:“陈将军,你不去筹备出兵事宜,在这里有什么事?”
陈应故作犹豫,不急不燥的道:“臣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什么事情,你还有什么话不能对我说的?”李建成笑着问。
陈应道:“太子殿下,右率卫支援灵州,羽绒被服恐怕不易弄到了!”
“哦!”李建成的眉头皱起,问道:“怎么回事?”
“臣发明羽绒被服,短短时间风靡长安,如今长安的所有羽绒皆被各大世家和门阀囤积起来,要想赶制右率卫羽绒戎服,恐怕不易做到!”陈应道:“若有羽绒戎服和羽绒睡袋御寒,恐怕将士们被冻伤冻死甚众!”
李建成看着陈应眉眼间毫无担忧之色,窥得他似乎有应对之策。就问道:“陈将军似乎有应对之法?”
陈应点点头道:“各大世族门阀囤积羽绒,无非是为谋利。”
作为世族子弟,李建成非常清楚这些世族门阀的秉性,这些世族门阀眼中只有家族,从来没有江山社稷,国家利益。现在他们为谋私利,肯定会置国法于不顾。现在已经被各大门阀吃到嘴里的肉,再让他们吐出来,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除非是拿国库之钱,高价从他们手中买过来。不过坐地起价,也同样是世族门阀的秉性,一旦朝廷出面购买,他们肯定会以十倍,甚至数十上百倍的价格卖给朝廷。
朝廷自然不想做这个冤大头,可是却又不能不管不问。
陈应道:“让世族门阀顾全大局,无疑是对牛弹琴。那不如就杀鸡儆猴!”
“谁是鸡,谁是猴?”
“京兆杜、京兆苏,京兆刘为鸡,荥阳郑、太原王、闻喜裴为猴!”
事实上陈应所提的这六家,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代表性。京兆杜氏为官宦世家,在北周和隋朝时期三品以上高官,其代表人物就是义兴郡公,隋朝工部尚书杜果。而现在的青年才俊则是陕州总管府长中杜如晦。
京兆苏氏也是京兆名门,特别是在苏威时期成为隋朝四贵之一,京兆苏氏就成了京兆有名的望族。而京兆刘氏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大唐的纳言、特进、户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刘文静。
陈应提出的这个鸡,或多或少都给秦王世有点关系。此时李建成也醒悟了过来,这是要敲打一下秦王李世民,省得他得意忘形。
李建成道:“这几家也非良善之辈,只怕会不易捉到他们的痛脚!”
“但是他们终究还有是痛脚的!”陈应道:“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太子殿下还怕他们真的敢耍花招吗?”
对于老百姓,皇帝高高在上,绝无人敢反抗,事实上这世间就没有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力。至少在这个的问题上,当今李渊也好,李建成也罢,他们都无法任着性子来。
要是强行将各世族门阀收购的羽绒拿出来,京兆贵族与朝中其他派系即使未必敢集体罢工,但是暗中阻挠一二就足以使局势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甚至可能使政令连皇城都出不了,更不用说将天下局势掌握在一人手中。
不过若是构陷其中几家谋犯,无论是关陇贵族集团还是山东贵族集团,他们只要看到李建成父子证据确凿,保政不会在这一事件上与李渊父子纠缠。
“此事绝不可跟外人言,”李建成严厉说道,“你便当此事未曾提起过”
陈应知道李建成心动了,但是构陷杜、刘、苏三家也未必容易的事,但是一旦偷鸡不成并且事情败露就是大祸,李建成不可能不小心,也不可能不跟李渊商量就用此策。
自己无罪无过,险遭灭门之祸,这是事实。尽管陈应也知道构陷三家,会让不少无辜的人枉死,但是陈应却不是一个心软的滥好人。就凭苏护对自己和兰儿做的事,他就已经有了必死的理由。
没有人会一辈子专做坏事,也没有一辈子全做好事,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这便是人性。
苏护的仇不能不报,要除掉苏护这个万年县令,唯有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出手。具体如何做,怎么做,那就不是陈应关心的话题了。
第九十七章 富贵险中求
对于李建成来说,李世民对于最大的威胁还是因为战功问题。迫于形式的需要,李建成不可轻易离开长安。而秦王则可以不有牵绊的率军出征。
现在李建成好不容易利用瓦岗李密、江南杜伏威欲请附和结盟事情,吸引了朝廷的主要注意力,让陈应率军支援灵州。陈应能不能成功,李建成要悉数担责。
陈应如果可以顺利解围灵州,也可以让李渊降低对李世民的依赖程度,李建成自然不愿意陈应出现任何差池。陈应需要甲胄,李建成利用职务之便,超额满足陈应的需求,陈应需要匠户,李建成也毫无犹豫的满足陈应。
李渊同意在这个时节支援灵州,其实就是出于陈应发明了羽绒被服,因为羽绒被服的出现,可以大量减少非战斗损失。可是如今长安城的羽绒被世族门阀抢先买空,也就意味着陈应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要说羽绒被服的暴利,李建成可不这样想。尽管羽绒保暖性好,不可到底不如上好的皮草华贵,真正的贵族还是不不屑使用,可是高昂的费用也不是平民百姓可以负担得起的。长安疯狂抢购羽绒,也极可能是李世民在幕后指使。
他们抢购买羽绒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谋利,而是为了扯陈应的后腿,也是为了激化李建成与长安勋贵门阀势力的矛盾。
陈应不是门阀子弟,自然不明白门阀真正的可怕之处。世族门阀世代联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所谓的杀鸡儆猴,根本就无从谈起。只要李建成敢举起刀,势必会让现在的形势变得一团糟,不管错在谁,李建cd是要担责的。
服软认输,自然也不是李建成的性格。李建成让郑观音将一床羽绒被褥包裹起来,亲自带着去了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李纲的府邸。
李纲的门房名叫李念波,年约四旬,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随李纲旁听学习十数年,李念波尽管只是一个李纲的门房,却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尤其擅长经义文章。
李念波看到李建成赶紧躬身行礼“卑下拜见太子殿下!”
“后学末进李建成,求见前辈先师文纪先生……”李建成在大门紧闭的李纲府邸外恭恭敬敬行礼报名。
然而李建成对李纲的称呼却把李念波吓了一跳。叫前辈叫先生都无所谓,这先师岂是随便叫得的?古今数千年,有资格被称为先师的不过只有孔子和颜子两个人,如今李建成一上来就管李纲叫先师,作为一个一辈子尊奉儒术的资深人士,李念波很有些觉得不能接受。
不过李建成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包袱,他恭恭敬敬侯在门外,真的仿佛一个虔诚的弟子在拜见儒门师圣一般。
李念波摇摇头,返回内院面见李纲,将李建成的话一字不落的传达到李纲的耳朵中。李纲悠悠长叹:“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看来太子殿下遇到的麻烦还不小啊!”
李纲是隋末名臣,曾当过隋唐两朝三个太子的师傅,李渊建唐称帝后,拜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别看李建成是太子,在李纲面前,他还是学生。
李建成一脸虔诚的向李纲恭恭敬敬的施礼:“末学后进拜见前辈先师文纪先生!”
“先师万万当不起!”李纲道:“能让太子殿下屈尊降贵,看来所图不小啊!”
李建成脸不红,气不虚的道:“文纪先生上晓大略,下通经史,若成纪先生当得不先师之称,试问这天下何人当得!”
有道是花花轿子人人抬,尽管李纲不好财货,却爱虚名。李纲板起脸道:“太子殿下莫要如此,图惹人笑话!”
不过,李纲的眉眼间难以掩饰他的兴奋和喜悦。
李建成微微一笑,了然于胸。于是将长安世族门阀为谋私利,哄抢羽绒的事情与李纲娓娓道来。
李纲听完李建成的话,拍案而起:“该杀,实在该杀,大唐如今乃多事之秋,士绅皆有安邦定国之责,居然为谋私利,坐视军中健儿忍冻受饥饿,老夫责无旁贷!”
李纲虽然只是大唐的一个礼部尚书,不过李纲的声誉极佳,哪怕是孔颖达也没有李纲的声望更隆。在朝堂里,李纲代表的就是清流,这一帮清流可不管你是什么门阀,什么家世,逮着就会往死里弹劾。
李建成请出李纲,可显然朝堂肯定会一番热闹。
大唐军中也用医官,但是数量极少,差不多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余人才配一名军医官,重视军营医治问题的将领,也许会给军医官也添两名助力。平时治个头疼脚痛训练伤,勉强够用,到战时出现大量伤亡时,这点人手就根本不就抵事。
激战时,当场死亡者总是少数,大多数是失血或伤后感染而死,造成大量减员。影响卒伍士气有很多因素,伤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即时不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容忽视。
当然了,医生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培养时间又长,有能力长时间培养子弟断文识字的都热衷功名,医生这个职业虽然也受尊敬,但毕竟不归入士绅范畴,这也造成当世医生的稀少。
陈应返回府邸之后招来陈怀仁。陈怀仁本是跌打郎中,在泾阳之战,跟陈应学了一会诊治外伤的本领,可是如今大唐军队内的伤员,还轮不着陈怀仁出手。陈怀仁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长安城内开一个小的药铺。
陈应望着陈怀仁问道:“怀仁,最近这阵子也没有过问,你那个药铺如今如何?”
“别得了!”陈怀仁一脸郁闷的道:“入冬以来,伤寒病人大增,可有钱人根本看不上俺,能看上俺的,都是穷鬼,虽然没少忙,不过没啥油水,别说赚钱了,还贴进去不少药钱!”
“我看你这个坐堂郎中也甭干了,跟我去灵州一趟,保不齐也能混一个医官!”陈应道:“不过,你也清楚,战场上刀枪无眼,风险还是有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陈怀仁道:“富贵险中求嘛!
第九十八章 冷遇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陈应拍拍陈怀仁的肩膀笑道:“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郎君所言极是!”陈怀仁叹了口气道:“长安还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勋贵多走狗,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
“既然怀仁也不想待在长安,那咱们把这个差使办好,争取外派!”陈应突然道:“我想给你商量一件事!”
陈怀仁道:“有啥好商量的,郎君您有事吩咐就是了,我保证给你办好!”
陈应想了想道:“我知道城中经营药材铺子的,多为病患上门看诊过,现时抓药或研磨成散剂,或使病患家属直接带回过去煎服。有一些常规病症,特别要用到散剂的,药材铺子会事前研磨匹配好的散剂拿纸包好,有人来看病,拿了药包就走。军中伤患,基本上以外敷药剂为主,咱们可以不可以提前把药剂配好,需要用的时候,拿一包就用!”
“这个嘛!”陈怀仁沉吟道:“若是在长安城中坐堂,这病情就是因人而宜,差不多的病,有的人需要多下药,有的人就需要少下药,这是不同的!不过,外伤用药,大体差不多,应可行。”
陈应虽然不懂医术,却陈怀仁这种说法,肯定是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和抗体,进行对症下药。就像后世非处感冒药,有人吃一片就好,有人吃了几盒都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体质和抗体不同。
“把药剂制成中成药!你现在开始琢磨一下,药剂分为四种,止血外敷药剂,止血内服药剂,除火毒药剂(可以理解为消炎药)和风寒药剂。你先把你那个药铺里的药剂,能用的都用上,我让军需官找你会帐!你那药铺里没有的药,列出一个单子,军需官会专门尽快采买!”
“这个好办,我现在都可以写方子!”陈怀仁冲李初七努努嘴,李初七也是一个有眼力劲的,赶紧跑来了给陈怀仁研磨。
陈应伸手拦住了陈怀仁,说道:“现在不要忙着写方子,等我说完。右卫率现在有一个从八品的医官,而且还是老得快走不动路了,这两千多里路,我估计他有命去,没命回来,所以,我准备让你成为随军医官!”
陈怀仁不假思索的道:“那行,我把远桥、初七都带上!”
“他们都跟着还不够!”
“不够?”
“我准备在右率卫成立战地救护队,人员初定为两旅一团的编制!”陈应望着陈怀仁道:“人手你自己去招募,不会医术也不用怕,简单的包扎、战地救护非常好学,咱们可以边教边学。”
李初七听到一个团,眼睛都让亮,兴奋的道:“郎君,师傅当校尉,俺可不可以当旅帅?”
陈应弹了一下李初七的脑袋瓜,笑道:“还没有想到初七居然还是一个小官迷!”
李初七羞红了脸道:“俺俺……”
行军打仗,特别是像陈应这次远征两千余里,准备工作需要做得非常多。虽然他只统帅四府十六团共四千八百余名将士,然而这却不计算辅兵人数。如果计算上辅兵人数,这个数量已经接近了万人规模。
让东宫右卫率副率高允文非常搞不懂的是,圣旨下达已经三天,两日之后全军就需要开拔,可是右卫率将军陈应居然连面都没有露。
高允文乃北齐皇族之后,是属于汉化鲜卑一支,与汉族高氏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随着历经北周、隋、唐,高允文一族彻底同化,与汉人无异。高允文是渤海人,与前朝四贵之一的高颖是同族。
他在隋朝时为千牛卫司射掌御,这是一个可以跟随皇帝的高级侍从武官,也是传说中的大内侍卫,而且高允文还是一个拿着弓箭的侍卫。不过随着杨广将高颖削职为民,高允文的这个六品司射官也在大业七年被免掉,不过他大业十三年的时候,重新被启用,成为了骁果军御前直后。
后来他跟庞玉投降李唐,被调任东宫右卫率副率。算是升了三级。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允文和庞玉一样,都是军人的楷模。他虽然不满陈应这种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不过,陈应毕竟是李渊颁圣任命的右卫率将军,他就算不满,也不敢发泄出来。
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陈应接到圣旨的第三天,陈应总算去右卫率的衙门。就在陈应抵达右卫率衙门的时候,东宫右卫率府节堂内,只有高允权一个人。
新官上任,怎么都上迎接一下,可是居然只有一个高允权尴尬的站在厅中。
右卫率府,事实上和后世军分区一个性质。不府下辖四个府的兵力,还拥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记室参军、司仓参军、司兵参军、司骑参军、司铠参军、司礼参军(相当于军纪官)等属官。
右卫率有两名副率,分别是左副率高允权和右副率何月京担任。右卫率长史段伦,这位可是大有来头,他不仅仅是李建成的心腹,同时还是李建成的妹夫,高密公主的夫婿。
陈应望着尴尬的高允权,不以为然的笑道:“看来有人并不高兴我过来!”
“高副率,你说是不是?”
高允权讪然笑道:“诸位同僚不知府率虎驾驾临,我去叫他们!”
“不用麻烦了!”陈应也不是雏鸟,作为右卫率的骄兵悍将们,正想着看自己的笑话。陈应冲梁赞杀气腾腾的道:“点聚鼓,三通鼓不至者,军法从事!”
第九十九章 誓师祭旗
“咚咚……”浑厚的战鼓声响起。
右卫率一处营帐内,右副率何月京、长史段伦、司马陆德操、录事参军纪同、记室参军杜善果、司仓参军赵青河、司兵参军叶苏、司骑参军顾长顺、司铠参军裴文邕、司礼参军陶东海等属官齐聚一堂。
驸马都尉段伦高坐在主座上,悠然的喝着茶。右副率何月京偷偷掀起门帘,观察着校场上的陈应。
天空淤积的阴云,开始落下雪花,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陈应站在右卫率的校场上,一动不动,仿佛如同一尊塑像,雪花落在陈应的甲胄上,渐渐的掩盖了甲胄原本的颜色。
何月京苦着脸道:“段驸马,差不多得了,别弄得太难堪,大家都下不来台!”
段伦不为所动,依旧眼里闪烁着鄙夷之色。
右卫率司马陆德操愁眉苦脸的望着段伦:“段驸马,你倒是说说如何办才好,一通鼓眼瞅着就要敲完了。你再拖延不决,陈应那个犟脾气要是犯了,把我们拉出来以正军法,你要如何是好?”
陆德操年约四旬,瘦长脸、尖下巴,一脸腊黄病容,曾任隋朝兵部库部掌固,李渊称帝,他找了机会,投到裴寂门下,捞到升官的机会,他从一个从七品掌固,晋升为从四品司马,本以为迎来人生辉煌巅峰的一页,哪里想到这个四品大官的位子还没有捂热乎,就有这桩祸事降到头上来?
陆德操这官当得不容易,他不敢得罪驸马都尉长史段伦,可是他同样也不敢得罪陈应。陈应的底细,早在圣旨刚出中宫的时候,他们早已查得门清。包括陈应与平阳公主关系暧昧,与苏护交恶、与柴绍不和睦的事情,他们都查了一遍。
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吓一跳。尽管陈应一路走来,多少有点运气的成份,然而不可否认,陈应凭的是真本事。而且陈应是一个敢杀人的主,他晋升右卫率勋二府折冲都尉时,上任之初就拿从龙元勋段偃师之子段志感立威。虽然段偃师的官职不高,只不过是一州刺史,正四品上。
关键是段偃师曾是李渊的书法书佐,拥有直达御前的奏请之权。唐朝拥有十道三百六十州(武德年间没有固定,这个数字贞观十四年的)可是拥有直奏之权的刺史不足十分之一。然而陈应硬是没理这岔,该立威还是立威。结果是人家屁事没有。
别看陆德操的官职比段志感大,可是他还真没有段志感的后台硬。段志感不仅有一个正四品刺史的老子,关键是段偃师的门路非常广,无论是左仆射裴寂,还是右仆射刘文静,多少都有几分情谊。
他陆德操本身就是一个看管仓库的小官,根本没有什么应变之能。被陆德操问得不耐烦了,就摆摆手道:“正法?怎么正法?把咱们都正法了,他陈应小儿一个人上战场?”
录事参军纪同也和陆德操一样,都是属于没有后台根基的小官,不过纪同却是一脸古波不惊,仿佛如老僧入定。看着段伦不理睬自己,陆德操不由得压低声音道:“老纪,你看!”
纪同语重心长的道:“陆司马啊,要记住,法不责众!”
“啊!”陆德操瞬间恍然大悟。
法不责众,这是封建时代一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