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文化及又道:“谁是奸臣?”
  众代表们齐声高喊道:“陈应!”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原本关中世族门阀,利用关中大旱的机会,做局哄抬关中粮食价格,原本想大赚一笔。没有想到,陈应居然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陈应同样做局,这个局设得比他们更加高明,一下子把关中世族门阀,全部装进去了。
  他们从陈应手中高价吃进将近两百万石粮食,结果陈应把粮食价格打压到每斗十文,一石粮食净亏七八十文,他们原本库存的五百多万石粮食,损失高达四百万贯,几乎是大唐一年税入的八成。
  整个关中世族门阀集体财产缩水三分之一,而且他们祖上传承下来的田地、宅院、商铺,都被陈应在长安城中拍卖一空。仅仅半年功夫,陈应至少从关中世族门阀身上挖掉七八百万贯的肉。
  此时,要问关中世族门阀最恨谁,其实裁撤官员的房玄龄、魏征他们还排不上号,着头号目标就是陈应。
  众世族代表们又接着吼道:“还有魏征!房玄龄……”
  宇文化及猛地将匕首插在案几上望着众人吼道:“今日我们各家世族歃血为盟,同进退,共生死!”
  众代表们齐声高喊道:“同进退!共生死!”
  长安义安郡王府邸中,众李氏宗室诸王、公、侯等数十人齐聚集一堂。
  淮安王李神通望着众宗室痛心疾首的道:“现在孤是看出来了,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大郎就是又一个杨广,太上皇打下的江山,眼看就要败在他手里了。”
  李孝常愤愤的道:“他连杨广都不如,杨广当了皇帝后,都不会迫害宗室,伤残手足,更不会自裁羽翼。”
  李神通环顾周围落座的李氏宗亲,缓缓的说道:“在座的诸位,都是咱们李家宗亲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如今各家的爵位,都从郡王变成了郡公,或许过一阵子,还会接着降,再接下来,就是抄家、杀头了……”
  蜀王李湛愤愤的道:“老夫一把老骨头,半截身子已经埋在地里,也不怕当今陛下,把刀子架在老夫脖子上。说句明白话,逼昏君退位,迎太上皇复位。”
  蜀王李湛是李渊的二哥。
  李家宗亲们,顿时情绪激动地附和起来。
  李神通起身打手势示意众人安静,良久,李神通接着道:“诸位,稍安勿躁。”
  李孝常不解的道:“淮安王,咱们到底还要等什么?”
  李神通道:“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再有一个咱们李家的人肯加入,大事便成矣!”
  李湛问道:“还差谁?”
  李神通道:“河间郡王,李孝恭!”
  晨曦,南衙吏部部堂门口,出现密密麻麻的人群,这些人身穿各自的官服,排在最前面是足足上千名身穿青色官服,头戴鍮石的八九品小官,其次则是身穿绿色官服,幞头上有着银饰的六七品官员。
  站在最后的面,则是上百名身穿绯色官服,身带银鱼袋的四五品官员。甚至最后面还有数十名身穿朱紫官服,挂金鱼袋的三品大员。
  众官员振臂大吼道:“凭什么将我们裁汰?
  “大唐要安定天下,不需要贤才了吗?”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干的是人事吗?”
  “就真不怕天打五雷劈?”
  “魏征和房玄龄,是祸国殃民的奸臣乱党。”
  房玄龄是够狠的,整个长安三千八百多名官员,他一口气裁撤了足足三千人。
  三千多名文官聚集在吏部外面,齐声质问唾骂。
  巨大的声浪惊起大群乌鸦鸟雀。
  一名书令史哭丧着脸进来禀报道:“魏……相……相国,出不去了,那些闹事的文官,将前后大门都堵死了。”
  魏征放下文牍,起身站在窗口朝外看。
  高士廉面色惨白地拉拉魏征的袖子道:“玄成,该不会闹出人命吧?怎么还不见禁军,来保护咱们?”
  魏征拍拍高士廉的肩膀道:“放心,这算什么大场面,该做什么做什么,我和玄龄,出去会一会他们。”
  房玄龄微微一笑道:“正有此意!”
  上千文官群情激昂地堵在尚书省门口。
  众人或是唾骂,或是捶胸顿足,或是哭天抢地。
  大门缓缓打开,魏征和房玄龄联袂,出现在众人面前。
  十几名令史从厅里,搬出两张案几,和大批文牍。
  魏征与房玄龄在众人的喧哗咒骂声中不动声色。
  令史们摆好案几。
  魏征与房玄龄径直坐下。
  魏征大声喊道:“谁觉得朝廷处置不公,想要理论的,一个个过来,我和玄龄,奉陪到底。”
  正在鼓噪的官员们,顿时精神一振。
  一名身穿绯色的官员上前几步站在魏征面前。
  “朝廷对我处置不公。“
  魏征面无更让道:“姓甚名谁?在何处就职?有何冤屈?”
  绯色官员道:“乔雍,尚书省,民部金部员外郎。”
  魏征飞快地在高高码放的文牍中,翻找乔雍的档案。
  房玄龄的脸色一沉,冷声喝道:“有何冤屈?”
  乔雍冷哼一声道:“房参政这是明知故问。乔某自太原起事,就效命于民部,职司金部,武德五年,累功升为金部员外郎,勤勤恳恳,为朝廷效力十年。照资历,我乔某,早就可以升迁为金部郎中,可我不敢居功自傲,仍然恪尽职守。朝廷非但不予勉励,反要免去我的官职。相国,右丞,请问我乔某,忤逆了朝廷哪项法度?违反了朝廷哪项律例?是不是就因为我乔某,没有去拜山门投效?
  后面的百官顿时一片哗然叫骂。
  魏征将一份文牍抽出来,扔在乔雍的面前道:“你自己看看。”
  乔雍面带不屑的神色,拿起文牍,看了两行就脸色大变,越看,脸色越发白。
  魏征喝道:“乔雍,你身为金部主事,平日职责,乃是分管百官、军镇、蕃客之赐,你累次克扣朝廷颁给官员的赏赐,其中,吴王杜伏威的赏赐,几乎被你全部吞没。为了掩盖罪行,你和手下的令史,串通一气,上下其手。朝廷今日罢免你,明日大理寺的刑官,便会上门造访。”
  乔雍顿时面如土色。
  房玄龄面无表情的道:“下一个。”
  众官员有些迟疑。


第三十九章 今天本王送你一桩大富贵
  李靖坐在马车里,望着马车里的那座红泥火炉,火炉上此时正蒸汽袅袅升起。李靖非常奇怪,陈应为什么要把征北大元帅的职位让给他,论威望,陈应是大唐军中第一人,先后六战突厥,全无败迹,西征西域,仅仅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把西域经营得成了塞外江南。
  如果换位思考,李靖绝对不会把到手的北征兵马大元帅的职位让出去,虽然说一战灭其国,可以让人臣位极巅峰,有自身安全危险,可是,只要能青史留名,何惜此身?
  李靖想不明白陈应为什么会让出这个职位,按照陈应与李建成的关系,就算灭掉突厥,陈应又有何错之有?他最多会被闲置,可是一旦大唐再有战事,陈应肯定会被启用。
  带着种种疑惑,李靖还是来到了陈家堡。可是,刚刚抵达陈家堡的时候,李靖还是扑了一个空,得知陈应天不亮就被皇帝召见进宫。
  李靖很自然的想着,这是陈应在躲自己。
  不过,不多时一名气喘吁吁的内侍,帽子都跑歪了,他朝着李靖拱身道:“李大将军,陛下召见!”
  李靖不敢怠慢,急忙坐着马车向长安城行去。
  一路马不停蹄,李靖快速来到太极宫外,在内侍的带领下,李靖沿着宫的甬道,朝着前面缓缓行去。
  李靖也不是第一次来太极宫,看着内侍引领的方向,似乎是太极宫皇家内苑马球场,李唐盛行打马球,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建成、包括李世民与李元吉,他们都是马球高手。
  李靖迟疑了一下,难道说李建成召他过来打马球?
  然而,转过照壁,李靖赫然发现,这个原来面积超过三十亩的马球场,居然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
  这里不见任何马球场的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庞大的山川河流沙盘,一道足足有一丈宽的小水沟蜿蜒在巨大的马球场上,还有一座庞大的土山,拔地而起。
  李靖刚刚开始以为李建成登基以来,就大兴木地,改造皇家内苑,然而看着这个土山的地形,李靖刹那间恍然大悟,这座土山居然是阴山。
  那条小水沟赫然是黄河。
  果然,沿着水沟方向,布置着宛如一座小院般大小的城池,这些城池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三尺高的城墙,望塔、女墙、马面、敌楼、马厩、粮仓、兵营、官衙一应俱全。
  李靖望着这些如同一座民宅大小的城池,只见城池上赫然写着“延州、绥州、银州、庆州、盐州、胜州、贺兰山、阴山……
  李靖吃惊的望着这一切,目瞪口呆。
  李靖在内侍的带领下,沿着“黄河”、翻过“阴山”,终于在一处草原地貌,看见了李建成和陈应,陈应身边的阿史那思摩指着李建成脚下的土地道:“陛下,这里不像是突厥牙帐,在这里……”
  说着,阿史那思摩走到李建成东南方的地方,用脚踩出一个小坑道:“这里叫花儿海(海既湖),花儿海驻扎着附离军……”
  李靖吃惊的望着李建成道:“陛下,弄这些东西,花了多长时间?”
  李建成轻轻笑了笑道:“九个月,自从朕做了皇帝以来,就一直在命人改建北苑,将这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陈应和李靖对视一眼,也不约而同的笑了。
  李建成兴奋的道:“如今这里已经建成,朕命人严密关防,加强守卫,纵然是宰相,也不能进入这里,因为这里藏着的,是我大唐,最高等级的军事机密。”
  李建成站在“阴山”上,俯瞰整座北苑,豪气的道:“朕要在这里,定下突厥狼种的灭国之计。”
  李建成望着李靖道:“李大将军,能否让朕如愿?”
  李靖没有正面回答李建成的问题,而是转而望着陈应道:“药师有一惑,还请陈大将军解惑……”
  陈应不置可否的道:“李大将军想问本大将军为何要相让北征兵马大元帅之职?”
  李靖点点头。
  陈应扑哧一声笑了:“李大将军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李靖道:“真话如何?假话又如何?”
  陈应莞尔一笑道:“人贵自知,自知者明,陈某是将才,而非帅才,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淮阴侯,陈某亦是如此,陈某可以为将,独挡一面,却没有谋国之能!”
  李靖恍然大悟。
  李靖这才转身向李建成道:“臣请旨,以陈大将军为西路军兵大元帅,率领安西三镇以及凉州镇共四镇雄兵,在月底出兵!”
  李建成有些意外的道:“这么快?”
  李靖郑重的道:“决战境内,固然可以减少运输耗费,然而,一旦决战,定会损失我大唐无数田亩与城池,所以宁可耗费军资也要决战境外!”
  尚书省,尽管无人上前,可是众官员依旧围在尚书省衙门前,不愿意离去。可是,就在这时,一名年长官员,颤巍巍分开人群,走到魏征面前。
  魏征皱了皱眉。
  房玄龄道:“姓甚名谁?在何处就职?有何冤屈?”
  年长的官员顿时勃然大怒,他指着魏征道:“魏玄成,你他娘的少来这套!”
  房玄龄加重语气道:“姓甚名谁?在何处就职?有何冤屈?想要讨回公道,就一项项说清楚,不想说,那就请回。”
  年长官员气得手脚发抖,指着魏征道:“魏玄成,老夫吴世荣,六十六岁,东宫从事中郎,鸿胪卿。老夫要问的是,朝廷为何罢免我的官职?”
  魏征顺手抽出一份文牍,撂在吴世荣面前道:“吴公,你是太原元从老臣,立过大功,自从加入东宫,一直兢兢业业,从未贪腐,也从未徇私枉法。”
  吴世荣倨傲地敲敲案几道:“那为何罢免老夫?”、
  魏征冷笑道:“吴公从武德五年开始,便在东宫荣养,陛下登基后,吴公就任鸿胪卿,可是,从就任到现在,吴公只去过鸿胪寺一次,朝廷的早朝,吴公也都称病。朝廷设置鸿胪卿,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都归诸于,其职责之下,请问吴公,前些日子封相国过世,是不是该由阁下出面,代朝廷颁布宣慰诏书?”
  吴世荣神色紧绷着,一句话也说不出。
  魏征道:“吴公那时候身在何处?朝廷三省六部,冗员严重,一个职司,却有三四个官员实缺,吴公身为东宫旧臣,为何就不能替陛下分忧?为何不能做个表率?”
  吴世荣呆立良久后,缓缓转身离去。
  房玄龄高扯着嗓门道:“还有谁要伸冤?”
  就在吴世荣离开的时候,一名小吏在受到魏征暗示之后,赶紧着着一个文牍,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吴世荣。
  吴世荣一脸愤怒的望着小吏道:“连你也敢嘲笑老夫?”
  “吴公见谅!”
  小吏将文牍递到吴世荣手中。
  吴世荣缓缓打开,匆匆扫了一眼。
  吴世荣的眼睛已经直了。
  上面写着,吴世荣长子吴大智、次子吴大勇为国捐躯,吴世荣为当朝烈属,可享受累计二百亩抚恤田,二十年内免税。吴世荣荣休后,可享受每年三十贯荣休金……
  看到这一幕,吴世荣嚎嚎大哭,一边痛哭,一边抽自己的嘴巴子“陛下,老臣不是人,……陛下,老臣错怪您了!”
  事实上,当辞退的老臣中,像吴世荣这般,因为家境贫寒,或者是因功伤残,如赵文恪等人,他们都拿到了朝廷的荣休金或抚恤金,虽然这些收入,不及他们为官的俸禄,不过,却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露。
  河间王府,华灯初上,丝竹声响起,身披轻纱的歌姬,就可以贝齿启起,随着音乐高歌:“往外迎,往外迎。满腹凄凉,草木凋零,斜倚栏杆泪珠儿清。一阵金风过,落叶满中庭。思想起郎君一去,老没有回程,在外飘零。盼回程,盼回程。秋夜难熬,秋闺里冷清清。秋月儿朦胧,秋虫似金铃。秋凉窗儿外,秋风扫窗棂。思想起家人一去,老没有回程,在外飘零……”
  李孝恭舒服的躺在软榻上,两名宫娥为他轻轻按摩着腿部,一名宫装美妇给李孝恭用皮杯儿斟酒。
  所谓的皮杯儿,就是嘴。美妇先把酒喝进嘴里,然后嘴对嘴……好吧,这个调调重味有点重,一般人还真享受不了。
  就在这时,管事道:“大王,义安郡王求见!”
  李孝恭道:“不见!”
  管事转身而去,当走到门口的时候,李孝恭道:“带他来吧!”
  李孝恭朝着身边的美妇挥挥手,美妇领会到了李孝恭的意思,马上躺在李孝恭怀里。
  不多时,衣衫尽去。
  当管事领着李孝常来到大厅的时候,正上演着香艳不可描述的一幕,李孝常顿时尴尬了,他走也不是,留下也不是。
  好一会儿,李孝恭看着挣扎良久的李孝常还是迈步进入大厅,这才挥手示意美妇离开。
  李孝恭恭满脸堆笑道:“这是哪阵香风,把义安郡王给吹来了?”
  李孝常同样满脸笑容道:“河间郡王莫非也学太上皇,听禅说道,不闻人间烟火疾苦,关上门,在家自得其乐?”
  李孝恭伸手示意李孝常坐下来,他淡淡的说道:“义安郡王说笑了,某家一介武夫,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打打杀杀了半辈子,只想安安稳稳,了却残生。”
  李孝常故作语重心长的道:“河间郡王想得倒是不错,可是你想与世无争,朝廷却不会让你如意啊。”
  李孝恭笑了笑道:“朝廷纵然再乱,那也是李家的人在做天子。我一个宗室郡王,还能有什么灾祸?”
  李孝常看着李孝恭不上套,就俯身贴到李孝恭的脸前道:“话不能这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唇亡则齿寒,若是李家的宗亲,全都被朝廷除没,河间郡王,难道就能独善其身?”
  李孝常肯定是没有漱口,口气很重,李孝恭可以接受侍妾皮坏,可是受不了李孝常的重口气,不过,李孝恭并没有表露出厌恶的神色,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
  李孝常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道:“孝恭,你的赵郡王,变成了河间郡王,难道你不在乎?你可是灭了南梁,平定了江淮之乱。”
  李孝恭脸上的笑意,顿时退散干净。
  李孝常一看李孝恭变了脸,心中窃喜道:“最近,不单是李家宗室,全体降爵降禄,朝廷还要大肆裁汰官员,关中世族,几乎都被赶出朝堂,下一步,谁能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孝恭盯着脚面道:“那又能如何?如今坐在丹墀之上的,已经不是太上皇了。”
  李孝常咳嗽一声道:“孝恭,我有几句肺腑之言,你看……”
  李孝恭挥手示意旁边的侍女、歌姬、乐师、管事全都出去。
  客厅里只剩两人后,李孝常凑到李孝恭耳边轻轻声道:“想不想,把陛下给请回来?”
  李孝恭骤然一惊道:“哪个陛下?”
  李孝常顿时一脸不悦。
  李孝恭恍然大悟道:“你说太上皇?”
  李孝常点点头道:“那怎么可能?”
  李孝常反问道:“那怎么不可能?”
  李孝恭一脸苦笑道:“长安城里,所有兵权,都抓在陛下手中,自从上次玄武门之变后,陛下对兵权,提防得紧。如今,左监门大将军换成了李安俨,太上皇身边所有的侍卫、内侍都是陛下的人,更何况,陈应还坐镇长安……”
  李孝常得意地笑了笑道:“那要看人心向背了。现在满城的世族,全都惶惶不安,禁军里,关中世族出身的有多少?大郎想要抓住兵权,那也要先问问长安世族,答不答应。”
  李孝恭谨慎的凝眉,缓缓的道:“你有多大把握?”
  李孝常一脸得意的道:“若是河间郡王愿意参加,九成把握。”
  李孝恭伸手指了指周围道:“我能干什么?王府护军,就剩百十号人,全部给你又能如何?”
  李孝常摇摇头道:“孝恭之才,不在长安城里。”
  李孝恭一脸凝重的道:“愿闻其详。”
  李孝常郑重的道:“若是陛下重新执掌大宝,天下各路人马,需要有人安抚。你乃是兵部尚书李靖的老上司,说服李靖,此事非你不可。安定住李靖,等于安定住大半军队。你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孝恭难以启齿的道:“话虽这么说,但李靖能否卖我的面子,还不得而知。”
  李孝常道:“若是迎太上皇复位,你便以天策上将军的身份,出掌兵权。”
  李孝恭陷入沉思。
  李孝常好暇以整地喝起茶汤。
  李孝恭深吸一口气道:“你有多少兵力?什么时候动手?”
  李孝常道:“关中各世族门阀,共一万八千精锐甲士,三千死士,两万一千人马!”
  李孝恭点点头道:“两万一千人马,骤然发难,胜算还是很高的。”
  李孝常一脸贱笑道:“甘露殿平日只有千名守卫,若能诈开宫门,李安俨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也难逃一死。”
  李孝恭慎重的道:“救出太上皇,才是关键。”
  李孝常道:“那是自然,我会亲自带兵,去甘露殿迎回陛下。”
  李孝恭一脸唏嘘的道:“时间呢?什么时候动手?”
  李孝常淡淡的道:“今天晚上。”
  李孝恭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望着李孝常道:“今天晚上?”
  李孝常点点头道:“怎么,孝恭,你害怕了?”
  李孝恭摇摇头道:“这倒不是,今日是谁值守玄武门?”
  李孝常笑道:“长孙安业。”
  李孝恭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孝常道:“看来义安郡王,早已谋划周全了。”
  李孝常笑着拱拱手道:“承蒙夸奖。”
  李孝恭笑道:“那就遥祝孝常,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李孝常满意的离开,望着李孝常的背影。
  李孝恭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冷。
  就在这时,管事悄悄上前低声道:“大王……”
  李孝恭拿出一枚信符,递到管事手中,淡淡的道:“你跟随本王也有几年了吧?”
  管事点点头道:“武德元年至今年,七年了!”
  “是啊……七年了!”李孝恭道:“时间不短了,今天本王送你一桩大富贵,你拿着本王的命符,去找陈大将军,记住,一定要悄悄出王府,注意别被人盯上……”


第四十章 宿命对决玄武门血变重演
  李靖随着李建成、陈应进入御书房,李建成从书架上拿起一个带着锁的小匣子,从里面拿出一叠奏章。李建成翻看了片刻,从中拿出一份,递到李靖手中。
  李建成道:“这是出使突厥的鸿胪寺少卿唐俭,刚刚呈递的奏章,药师,你念念。”
  李靖低声道:“突厥之兴盛,以羊马牲畜为标志。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其内外离怨,诸部多叛,兵渐弱,臣算其败亡,不出三载……”
  李建成背着手,目光遥望着北方,朗声道:“若是唐俭的消息准确,突厥内乱,是不可避免了。”
  就在此时,陈应接过奏折,他习惯阅读横着阅读,马上就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