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建成顿时如释重负满面笑容。
  张初尘道:“小皇子排序第七,皇后娘娘请陛下,给小皇子赐名。”
  李建成喜不自禁地搓着手道:“这个……容朕好好想一想,暂时先起个乳名吧……就叫……就叫李胜吧!”
  李秀宁听到这话,马上就笑弯了腰。
  李建成尴尬的笑了笑道:“难道不好嘛……小七出生,陈大将军捷报传来,如若不然,就叫李捷……”
  李秀宁道:“可怜的小七……”
  李建成喃喃的道:“三娘,你说叫什么名字?”
  李秀宁道:“小六叫承义,小七就叫承仁吧!”
  统万城原梁师都的尚书省,此时这里已经改成了大唐的夏州刺史衙门。
  衙门的后院,杨蓉气愤的拿着算盘打得噼里啪啦。
  杨则来到门外,轻轻叩响房门。
  杨蓉扔下算盘道:“进来!”
  看着杨则进来,杨蓉一脸欣喜的道:“大兄何时来的夏州?”
  “刚刚到一个时辰!”杨则一脸疲倦的望着杨蓉道:“听说你与小表弟闹得很不愉快?”
  杨蓉点点头道:“没有,只是没谈妥而已,算不上不愉快!”
  杨则随便找了一张锦墩坐下来道:“蓉娘,不是我说你,这些年你也赚了不少,何必耿耿于怀……”
  杨蓉摇摇头道:“大兄,你不懂!”
  杨则没好气的道:“你不要耍小性子,强人所难,要不然亲戚变成仇人,那可不妙了!”
  “大兄,你就放一万个心,我自有分寸!”杨蓉不以为然的道:“你放心吧,小表弟一定会答应我的!”
  杨则不是女人,他虽然是杨蓉的兄长。然而他却不了解这个妹妹。
  杨蓉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她宁愿自己老在家中四十多年,也不愿意将就。
  当初,被迫下嫁给武士彟当继室,其实,有两种考量。
  李渊在欺负弘农杨氏,用这种方式来羞辱杨氏。
  杨蓉是骄傲的,她自然不愿意认命。
  她终于心中都有一个少女时代的梦,要嫁就嫁给一个英雄。哪怕不是为英雄妻,宁为英雄妾。
  武士彟根本就配不上她。
  事实上,在杨蓉心中,除了陈应符合她的审美观点,其他的男人,都进不了她的眼。
  杨蓉经过这些年的成长,特别是掌握着武氏商号,在陈应的影响下,她的眼界开阔了许多,她非常清楚。
  未来的大唐,资源是主流。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一切。
  别看陈应现在风光无限,倍受李建成的信任。
  可是,这种信任能维持多久呢?
  李秀宁虽然是陈应的妻子,可是李秀宁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妻子,李道贞也不是一个合适的情人。
  如果,陈应会像扶持李道贞一样扶持她,她完全有能力把夏州、延州和庆州,打造成杨蓉的王国。
  在这三州皇帝的圣旨,也没有她的一句话好使。
  梁师都是一个笨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蠢货。
  坐拥宝山,却不会使用。
  否则,光靠着这三州二十八县的资源,完全可以成为大唐无可奈何的存在。
  杨蓉非常相信一句话,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陈应可以征服世界,而杨蓉则可以征服陈应。
  杨蓉相信,在这个世界上,陈应是最合适的情人。
  陈应很年轻,而且手握重兵,更管理着无数人口和土地,简直就是最佳情人。
  杨蓉相信,她不仅会成为陈应生活中的伴侣,还能成为他事业上的好伙伴,她我绝对能让陈应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有杨氏的底蕴,杨氏的人脉和资源,加上她可以掌握的财富。
  陈应可以拥有人、财和军队。
  手握人财军,我心既帝王。
  是夜……
  杨蓉盛装出行,这一次她并没有去找陈应。
  而是去找了河间王李孝恭。
  作为这次北伐的副元帅,李孝恭其实有着和陈应差不多一样的权力。
  从陈应手中拿不到批文,但是从李孝恭手中绝对可以拿到。
  最重要的是,李孝恭比陈应好忽悠多了。
  李孝恭面对杨蓉的时候,杨蓉已经变成了一个御姐女王。
  就像两国外交官一样,非常正式的展开商业谈判。
  杨蓉单刀直入,直言不讳的告诉李孝恭,她想要夏州、延州和庆州三州的矿产开采权,并且可以就地安置三州三十余万百姓,保证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不需要朝廷多花一文钱,就可以获得一百二十万贯的钱粮。
  李孝恭当时就动心了。
  大唐朝廷缺钱,比缺血更严重。
  当然,新增这三十多万张嘴,对于大唐北伐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新纳的三州之地,二十八县、三十多万人口,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
  如果可以把这个包袱甩给杨蓉。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交易比杨蓉想象得更容易。
  李孝恭以八百里快骑的方式,向长安的李建成发出申请。
  长安城的李建成接到这个奏折之后,几乎没有考虑,拿到政事堂商议。
  政事堂六位相国,经过简单讨论。
  包括房玄龄、王珪、魏征、宇文士及四票赞同,杨恭仁弃权,获得直接通过。
  李建成当既就同意了杨蓉的请求。


第五十八章 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李建成烦躁的在书房里转圈,垂在身侧的双手,一会儿攥成拳头,一会儿又颓然的放开。
  郑观音裹着厚厚的褥子,坐在李建成的书桌前,提笔写字,她抬头瞥了犹如困兽一般的李建成一眼,又低头继续写着字,一边说道:“陛下,这是急眼了吗?”
  李建成喘着粗气道:“朕……没有想到啊……陈应与朕居然如此生份,他居然需要效仿先贤,置田自污!”
  郑观音放下毛笔,一边俯身吹着纸上的墨迹,一边道:“大郎,你要弄清楚一件事,不是怎么看陈应,而是整个关中的世族,都在传说他功高震主……”
  李建成豁然停下脚步,死死地盯着郑观音。
  郑观音淡淡的笑着,举起了桌上刚刚写好的字,纸上有四个墨色大字:“功高震主!”
  郑观音瞪大眼睛,一脸期待的笑着道:“我的字漂亮吗?是不是进步很多?”
  李建成语气坚定的道:“朕……不会做这种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郑观音的笑容僵住,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她叹息着放下了手中的字,绕过书桌,走向李建成道:“你当然不会做这等事,但不等于别人也不会做这种事,现在,你……”
  李建成看着缓缓走过来的郑观音,郑观音伸出两根手指,继续道:“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立刻解凉国公府的文武幕僚,让陈应像淮安王叔那样,做个逍遥王。”
  李建成凝眉,直觉的摇头。
  郑观音笑的温和,淡淡道:“那就好说了,还剩下一条,你必须反击。”
  李建成疑惑的道:“反击?”
  郑观音的笑容泛冷,声音更冷道:“无风不起浪,陈应北上这些日子,一战阿史那社尔,再战梁师都,几乎以不出任何伤亡的代价,连胜两阵,扩土三州二十八县。传言陈应功盖震主,因此而来,如果你不反击,谣言只会越传越烈,三人成虎,陈应的下场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李建成悚然一惊,半晌才在郑观音清澈的目光注视下,低下头来。
  李建成想了想道;“我去找三娘说清楚。”
  郑观音望着大步离开的李建成,缓缓地淡去笑容,无声的叹了口气。
  陈家堡,李秀宁凝视着魏征道:“魏玄成,还记得当年我替救出窦建德家小,还帮他修建一座体面的坟茔……”
  魏征面露尴尬神色,不住点头道:“魏征亏欠公主……今后公主若有什么难处,魏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秀宁摇摇头道:“我不信!”
  魏征愕然。
  李秀宁盯着魏道:“你这人说话,一向不靠谱。”
  魏征连忙道:“这是肺腑之言——”
  李秀宁道:“这是你说的?
  魏征愣了一下,点头:”是我说的……“
  李秀宁不置可否的笑,顺手将一大堆文牍推到魏征面前。
  李秀宁道:“那好,你先帮我看看这些公文,顺边帮我分析分析。”
  魏征顿时愣住道:“就这事?”
  李秀宁一脸不悦道:“怎么?做不来?”
  魏征道:“这只是些公文而已,未免太……”
  李秀宁道:“太容易了是不是,你做不做?”
  魏征嘴角抽搐。
  魏征一份一份验看着公文,原本闲散的神情也逐渐严肃起来。
  李秀宁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魏征,眉头越皱越深道:“有问题!”
  魏征点点头道:“问题很大,关中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把阴谋的引向陈大将军!”
  李秀宁转而望着何月儿道:“三胡那里还有没有异动?”
  何月儿摇摇头道:“没有,李元吉府上组建了四支马球队,整日打马球……”
  魏征也摇摇头道:“应该不是李元吉,否则上次他根本就不会轻易失败!”
  李秀宁愕然道:“那又会是谁?”
  李秀宁一愣,望着魏征道:“玄成,你这是危言耸听?”
  魏征道:“危言耸听?”
  魏征扭曲的弯起了嘴角,死盯着李秀宁道:“公主殿下,这是半个月的弹劾奏章,共计一百八十五份,咱们看看,这是第一份,陛下留中不发,接着十三道弹章连上,这又留中不发……这是四十九道。”
  李秀宁面色尴尬难看。
  魏征道:“先不说他们对与否,你看看这些人的出身——关陇世家!”
  李秀宁道:“那有什么不对吗?”
  魏征重喘口气,道:“如今与东突厥的国战将起,关陇世家弹劾陈大将军,陛下能不慎重考虑吗?”
  李秀宁道:“何以至此,这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魏征叹了口气道:“不好说啊……陈大将军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
  魏征这话没有毛病,至少东突厥人是恨陈应不死,而因为粮食战争,陈应把关中世族门阀得罪了完了。
  就在这时,马三宝在门外轻轻叩响门:“公主殿下,陛下驾到!”
  魏征起身道:“魏征先告退!”
  “来不及了!”李秀宁伸手一指屏风,对魏征道:“你去里边!”
  就在魏征刚刚躺到屏风后,李建成推门而入。
  望着案几上的堆公文。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三娘,你都知道了?”
  李秀宁道:“这么大的事情,我能不知道吗?”
  猛虎义从比朝廷的公文来得更早一些,陈应得到朝廷政事堂居然一致通过了决议,夏州、延州、和庆州三州二十八县的所有资源五十年的开采权,居然被杨蓉用一百二十万贯买到手中了。
  陈应心中顿时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这真就好比三分钱买一个火车头,不能算买,简直跟白送差不多,如果按照后世的资源价格,三州的煤炭和钢铁资源估值在万亿以上,而且还是美元。
  不出三年一百一十万贯,杨蓉可以回本,五年绝对可以赚对半。五十年将会赚上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看到这个公文,陈应已经不知道怎么说了。
  同时,猛虎义从的公文还提出,朝廷中隐隐有风向,提及陈应功高盖主的问题。
  任何权力都是必须加以限制的,这个陈应赞成,但在这条不出口的政纲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恐惧。恐惧到了不顾一发的地步!
  不然这些流言也不会在国家大决战的前夕还要冒头。
  陈应自然而然地更想到更多。
  是因为大唐内部的敌人的手笔,还是大唐外部的敌人?
  如果是外敌,陈应反而可以释然。
  毕竟,两国对敌,各施手段,分化、离间、造谣、中伤,这都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是大唐内部的政敌,那就太可怕了。
  这种苗头一旦发展下去,就不会是只遏制已成气候的武将。最保险的做法,莫过于“防微杜渐”,以体制的力量在源头上掐灭危险的火花。
  强国源自强将,强将源自强兵,强兵源自强民,统治长久之道的根本,在于弱民!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民弱则君安矣。
  世界上没有永远存在的朝代。历史上没有永盛不衰的政权,汉朝宋朝都灭亡了,但分崩离析的汉朝末年,割据的军阀只靠一隅之地就足以弹压外族,而还处于一统的宋朝却在外族凌辱中毫无还手之力!
  史家评价说:国恒以弱亡,而汉独以强亡!
  因为爷们的汉朝就算残废了也还是一个爷们,娘们的大宋就算手脚俱在,可她就是一个娘们!
  其实,华夏民族一直在一个怪圈里打着转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司马炎篡位之后,马上修建了汉末的弊端,他自作聪明了罢郡国兵。
  郡国兵是刘邦时代创造的制度,刘邦下令选拔有勇力之人,作为郡国的常备兵员。其在平野者,称为车骑(骑士)在山区者,称为材官在水乡者,称为楼船。车骑即车兵、骑兵(武帝以后,主要是骑兵),材官即步兵,楼船即水军。大抵巴蜀、三河、颍川等郡多材官,上郡、北地、陇西及北方诸郡多骑士,长江流域及沿海多楼船。郡国兵每年轮流到郡国“番上”(服役、值勤),接受军事训练,郡兵平时寄于乡里之制,有“什”、“伍”等组织,并开展训练,其领辖层次为:太守(都尉)…县令长(县尉)…乡啬夫(游徼)及亭长。
  可是,司马炎害怕郡国太守造反,于是罢拙郡国兵,于是,自汉朝流传下来的预备兵役制,一下子崩溃了。氐人杨万年造反,先后十四年,干掉四任将军。糜烂州府数州上百县城,近百万人死。
  偏偏司马炎还是一个死心眼,发现自己的国策出了问题,也不加以更改,为西晋灭亡埋下了祸根。
  接着就是南北朝乱世,隋朝统一以后,发现社会的动荡根本就是世族门阀,隋朝就开始削弱门阀,加强皇权。
  在历史上,唐朝形成藩镇之祸后,宋朝开始进一步自废武功,结果被辽国摁在地上摩擦。
  陈应接到的消息太小,他不清楚这个流言敌人制造的,还是出自李建成的授意。
  毕竟,人都是会变的。
  共患难的人可以有很多,共富贵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明明杨蓉此举也算是帮了陈应的大忙,偏偏在这个关头出现陈应功高盖主的谣言。
  是关中门阀,还是李建成自编自导的一出戏?
  陈应越往深处想。心情就压抑得越是厉害!
  在这个十字路口,自己该何去何从?


第五十九章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其实,陈应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甚至比任何人都清楚该如何做对眼前最便利!最简单容易的做法,在现阶段“镇之以静”。
  不要理它,就当所谓的谣言不存在。
  只要李建成不出昏招,陈应绝对不会反。以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应该可以保证大唐这辆战车一直开到大决战胜利之后,等到消灭突厥,天下一统之后。
  可以让李建成学习就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陈应、李靖、李世绩、薛万彻、罗士信、秦琼等大将全部用醇酒美人养起来。
  但是,这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
  将军权与兵将分离,文官御武……陈应痛苦的发现,如果这么做以后,大唐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时空的宋。
  将不识兵,兵不识将,还打个屁仗?
  陈应感觉心中越来越冷?
  自己难道错了?
  存在既为合理。
  李建成注定是一个失败者,哪怕自己鼎力把他扶起来,他一样会失败?陈应绝对不会做岳飞,当屠刀加身也绝对不会挣扎。
  陈应非常清楚自己的能量,如果真与李建成分道扬镳,东突厥人做梦都会笑醒。
  这是一场惊天阴谋,绝对不能让幕后的人得逞。
  如何破局?
  陈应又头疼了。
  夜色如墨,笼罩着大地,寒风呼啸。
  就是这寒风呼啸的声音,听到陈应的耳中,仿佛如同苍天在肆无忌惮的嘲笑他。
  看……这就是天真的下场。
  陈应真的很傻,很天真。
  这是他倾力铸造的大唐,在这个时空,大唐比原来的时空更加强大。特别是钢铁产能,大唐比原来的时空里,多了十数倍不止。仅仅西域一地,一年的产能已经突破六千万斤,而且还有非常大的上涨空间。
  同时,长安、灵州、太原、并州、包括巴蜀,大唐的钢铁可以源源不绝的满足大唐军队以及百姓的消耗。
  钢铁就是实力,哪怕最低等的府兵,如今也换装了精钢铁甲,使用着精钢打造的横刀,箭壶里装满了精钢打造的三棱箭,用句毫不夸张的话说。如今大唐,哪怕最普通的一个民夫,家里都使用着精钢打造的菜刀、斧头、锄头以及犁子……
  钢铁也代表着生产力,大唐的单位亩产比原来的时空提高了足足一倍。只要老天爷赏饭吃,只要有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可以积攒三年的余粮。
  哪怕关中颗粒无收,关中百姓也没有饥馑遍野,白骨露野,赤地千里。
  大唐变了。
  甚至,颉利可汗已经没有了机会,跨马渭河扬威,更没有机会搬空长安府库,甚至,只要陈应愿意,这个冬天,东突厥会更加难熬。
  当然,最重要的是,陈应在提前布局吐蕃。
  从大唐武德五年以后,吐蕃已经没有心思入侵大唐了,一个背嵬军以及数十上百万的吐蕃人,已经足够让吐蕃头疼万分了。
  陈应头疼万分……
  长安……
  房玄龄府上。
  原秦王府诸将秦琼、牛俊达、谢映登以及张公瑾等,全部坐在房玄龄的大厅中。
  “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生了啊!”
  房玄龄意兴阑珊。
  秦琼从房玄龄的话中品出了味道,有些惊骇,但又不意外地道:“西北可是有“三人成虎”之患?”
  “三人成虎,倒还是好的。”房玄龄叹了口气道:“事情闹开,最可怕的是,会成为李陵第二!”
  李陵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他孤军深入,与十数倍之敌血战三个月,最终被叛徒告密,被匈奴擒获。按照说,他不是甘心投降匈奴的,可是,汉武帝听信了李广利的谗言,李广利把兵败的责任推到李陵身上,于是李陵被夷三族,诈降变成了真降。
  房玄龄更加担心的是,陈应的能力。
  李陵虽然能征善战,却不离善将的范畴,当时大汉国名将如云,区区李陵成不了气候。
  可是陈应不一样,他的战功赫赫,关键是战王世充、败窦建德、先后大战突厥,无往不利,打败西突厥扩土万里。
  最最关键是的,给陈应一块不毛之地,他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让这块不毛之地,变成高膏腴之地。
  “不至于吧!”秦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底气都不足。隋末唐初时期,身处中原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包括秦琼自己先是隋朝将军,后投降瓦岗,瓦岗败给王世充,他又投降了王世充,最后又投降李唐。
  他自己实在是不肯相信这个世间还真有什么忠心,还有什么情义!
  房玄龄却在摇头道:“其实,我也觉得不至于!但看陈应与今上经历、付出与牺牲,他们这些人,是不同的。……但纵使君将同心,却难保底下的人也能相信陈李之间亲密无隙,一旦人心浮动,只怕陛下也要设法缓解天下之疑。这就会给当下总攻势造成障碍。而现在突厥所要争取的,就是一点时间罢了。哼,宇文化及啊,宇文化及,莫道房某不知道你要做什么!”
  陈家堡。
  李秀宁负气般不理李建成。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三娘,你难道不信我这个兄长了吗?这里没有第五只耳朵,你还害怕被人听到?”
  李秀宁的目光,下意识的望着屏风之后。
  事实上,李建成猜对了。
  这里虽然没有五只耳朵,却有第六只耳朵。
  李秀宁心情不好,从软榻上起身,来到壁橱前,拿出两个水晶杯,递到李建成面前。然后打开酒桶,从木质酒桶里倒出如血色般的葡萄酿。
  李秀宁叹了口气道:“咱们大唐如今的家业是越来越大了,如果说,陛下刚刚登基时,二郎的势力还有重大影响,到现在所谓秦王系就已经不可能影响全局了!”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由于李建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相形之下,李世民的影响力就变小了,小到根本就没有颠覆李建成政权的可能性。后来李元吉与李孝常,妄图效仿李世民,重演玄武门。
  可惜,他们太弱了。
  可以说,李家已经失去了成功造反的能耐,李家失其璧,却也因此而解其罪。但是,随着陈应的功劳越来越大,他反而是可以威胁到李建成地位的人了。
  无论把陈应放在任何位置上,陈应都可以抓住军心,获得将士们的认可、效忠。
  李建成端着葡萄酿,悠悠道:“不是,只是这种事情,一旦出自我口,本身就是祸乱的根源了。不谈也罢,不谈也罢!”
  李秀宁正视李建成,郑重的道:“有什么不能说的,无非是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如今陈郎怀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