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道贞想到这里,望着李秀宁道:“因为利益之争,陈郎与世族门阀、和郑家子侄的关系都比较恶劣,这你是知道的。尤其太原王氏,他们因为钢铁问题,被陈郎算计了一把,更何况武德七年的时候,因为粮食问题,陈郎又坑了关中世族。想必现在,他们心里一定恨死了陈郎……”
  “我知道……”李秀宁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几年前的事情,我也记忆犹新。”
  “长孙无忌曾经是我的敌人,现在被拔除了。马上,天下世族和郑家这一批人又将站起来,成为我新的敌人。相比之下,我宁愿去挑战长孙无忌,也不愿意去招惹千家世家,对于他们杀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时胜败也决定不了什么!”
  “我们没有的选择不是吗?”李秀宁笑道:“对于这些即将粉墨登场小人,你有何打算?”
  李道贞眨了眨眼睛,笑道:“我不是说过了,想要先听你的高见?”
  “硬碰、恶斗,这是肯定不行的。”李秀宁缓缓说道:“你应该清楚,郑元皓等人无才无德,他们能够矗立在朝堂之上,完全就是为了代表陛下的意志。有些事陛下不方便出手的,就会让他们出面。换句话说,他们是陛下养的狗。打狗欺主,明白吗?”
  李道贞点头,“没错。”
  “他们是狗,但,我们是家中的一份子。”李秀宁微然一笑,说道:“我没必要和狗一般见识。同时,也不能让他们这些狗凌驾于你之上。”
  李道贞露出一丝茫然的神色。
  “道贞,你没想明白吗?”李秀宁笑道:“陛下固然是需要郑家的侄儿们帮她办事。但是他一直都是心如明镜,他太清楚她的这些侄儿们是什么样的才能和德行了。同时,他更加知道,陈郎怎么样,我们怎么样,也比这些侄儿们要更加亲。再有一点非常重要,他知道陈郎才是真正的人才,陈郎是可以帮他总揽军务、荡平天下的军国栋梁!陈郎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是远胜于郑元皓等这帮蠢货的!”
  李道贞听完这些话深思良久,最后深以为然的点头微笑道:“三娘,你真厉害,应该去当相国!”
  “少嘴贫!”李秀宁撇了撇嘴使起了小性子来,忿忿然的说道:“陈郎走了,如今他只带着一万余军队……”
  李道贞疑惑的道:“你是说……陈郎在使计?”
  李秀宁点点头道:“从疏勒到怛罗斯,全程共计三千五百余里,除了沿途的小绿州,特别是过了锡尔河之后,几乎遍地戈壁,沙漠,气候比河西还有恶劣,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日就要消耗上千石粮食,陈郎要攻下怛罗斯,至少要准备两百万或三百万石粮食、草料。只是……要运输这么多的物资,沿途消耗实在太大了!”
  李道贞瞬间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了陈应用意。
  对于安西而言,葱岭始终是难以逾越的天险,无论安西军是多么的强大,他们只要不夺下下疏勒、出云谷以及葛逻岭,就没有向西的关隘。
  但是,葱岭与太行山不一样,即使没有八陉,也可以从草原、或黄河水路或河南绕行同,可是葱岭不同,葱岭实在太大,由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组成,关键是想绕路都没有地方绕。
  可是,安西军的强大,给葱岭之相的昭武九部以及中亚十国,包括西突厥带来极大的威胁。如今陈应突然引兵进攻吐蕃,这将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一旦夺下葱岭的葛逻岭、下疏勒和出云谷,安西军将士只能望着葱岭兴叹。
  陈应还真不是李道贞想象的那样,以葱岭三关作为诱饵,引诱西突厥主动进攻。
  事实上陈应原本先西还是先南,同样也纠结了很久。
  最终下定决心,认为松赞干布要想亲政,至少还需要十年,他完全可以有实力和时间,肃清两汉,转而三面包围吐蕃。
  陈应作为后世之人,非常清楚大唐和吐蕃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历史上,吐蕃一度强盛,
  大唐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然而却不能适应高原气候反应,同样吐蕃其实也有致命的弱点,在历史上公元763年,吐蕃军驱车进驻长安,雄伟的都城落入了胡人手中。
  奇怪的是,吐蕃没有利用这一次机会来吞并中原,他们只呆了半个月,全军撤出长安。那么为什么如此强大的吐蕃人进入中原,不去建立自己王朝?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虽然高海拔保护吐蕃,但也限制了其进一步扩展,吐蕃人进入平原时,总是被一种奇怪的疾病折磨着,人们称之为醉氧。
  氧气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但是,如果氧气含量太多,也会引起一种的中毒现象——氧中毒。有医学研究,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从高原到海拔一千米以下的平原,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疲劳、困倦、嗜睡、食欲旺盛、体重增加、下肢水肿等,这些症状就属于氧中毒。
  早在唐朝,唐人就发现,吐蕃人进入唐朝领地后,起初总是战无不胜,但十几天后,就会变得懒惰,昏昏欲睡,战斗力下降显著,甚至完全丧失了活力。然而,当时唐代的人们并不了解这种疾病。
  由于这些毛病的困扰,吐蕃的进攻总是短暂而急促,一旦袭击持续很长时间,他们就会回到故土休息,否则很容易被唐朝打败。因此,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能占领唐朝更多的领土。吐蕃的攻势是凶猛的,可惜耐力缺不足。
  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就像陈应可以利用贺兰山训练大唐唯一一支高原部队背嵬军一样,吐蕃人其实也可以克服醉氧这个问题。
  可是,现在宇文化及进入了吐蕃,并且成为了吐蕃国师。陈应不清楚宇文化及如何迫使苯教放弃国师这个职位,然而,宇文化及可以轻易影响吐蕃的国策,这是板上定钉的事情。
  陈应也不清楚宇文化及知不知道,醉氧的解决办法,可是陈应真不敢赌。
  一旦,吐蕃人克服醉氧问题,陈应将成历史罪人。
  所以,他这才引兵南下,经昆仑山,进入高原。
  想归想,陈应觉得自己眼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尽快的摸清敌人的一切动向和内部虚实。如果和亲是吐蕃人的一个计策。
  那么眼前,吐蕃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大唐的注意力和吸引安西军的军力,为吐蕃人理想战场助攻。
  陈应自己,就一定不能被吐蕃人的战略牵着鼻子走。
  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搞定眼前的吐蕃人真正意图,,然后化被动为主动。
  这或许,就是整场大战役的焦点和转折点所在。
  长安,此时毅然成了欢乐的海洋。开放的民风,让男女老少都走到大街上载歌载舞。
  此时的大唐,在消灭了突厥这个宿敌之后,大唐人终于可以挺起了腰杆。
  最关键的是,吐蕃使者携带重礼向大唐的皇帝陛下求亲。
  哪怕李建成身居太极宫,仍旧可以隐隐约约听到来自朱雀大街上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
  “陛下威武!”
  欢悦的气氛感染了李建成,李建成放下政务和奏折,一身常服幞头,不着甲胄,带着魏征、房玄龄、李安俨三个人行走在长安街市上。
  李建成一身儒士打扮,倒也没有人可以认得白龙鱼服的他。
  不过,耳畔不时的传来:“陛下威武,陛下万岁……”这样的呼声,这让李建成的心情非常愉悦。
  就连脚步也比平时轻上了不少。
  就在这时,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
  街边的胡同口上有一名瘸腿的乞丐,望着街道兴奋的百姓,也敲打着竹板,喝着欢快的悝曲。
  就在这时,几十枚铜板丢在这名瘸腿乞丐的碗中。
  可是乞丐并没有向来人磕头道谢,反而放下竹板,大吼道:“站住!”
  那名胡商莫名奇妙的望着乞丐,显然不知道乞丐为何发怒。
  虽然长安城涌入大量的胡商,然而相对而言,胡商或胡人在长安仍旧是一小撮的存在。
  乞丐吼道:“拿走你的臭钱,俺们大唐男儿才不要你的施舍……”
  幸亏这一幕陈应没有看到,否则他一定会唏嘘不已。
  眼看周围越来越兴高采烈的百姓围上来,李建成的心情非常高兴。
  房玄龄望着李建成笑道:“刚才市井上,还一片死气沉沉,陛下这么一走,果然不同。”
  魏征诧异的望着房玄龄道:“原来房玄龄也会拍马屁啊!”
  李建成望着兴奋的百姓,若有所思的道:“百姓思安,天下思安!”
  魏征的脸色一沉:“陛下,准备接受吐蕃人的求亲!”


第九十三章 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李建成叹了口气。
  大唐刚刚打败了东突厥,接受了东突厥一百三十多万部众,这些人口虽然按照门下省政事堂的意见,采取打乱、分散安置的办法。
  不过,这些突厥人并没有真正归心,他们周围需要二十多万唐军将士时刻戒备着。哪怕李建成有心想打,他也没有实力。
  “陛下的意思是……准备接受?”魏征望着李建成问道。
  其实,暂时的和平更符合大唐的利。不过,要牺牲李建成的女儿,所以魏征并没有发表他们的意见。
  李建成苦笑道:“吐蕃来使,名为求亲,实则威逼,用大唐与吐蕃四十七个边州,一百五十九座城池作为威胁!”
  说到这里,李建成的脸色阴沉如水,一脸杀气的道:“咱们大唐,理当策马扬鞭,横扫宇内!现在军马未动,就先去向吐蕃送公主乞和,这算是什么事儿!不行!绝对不行!”
  房玄龄感慨的道:“粮草还没有齐备,甲胄还没有齐全,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做好向吐蕃用兵的准备,此时用兵,有悖兵法。”
  魏征也道:“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一味的轻锐气盛,可天下之事,该勇猛精进的时候勇猛精进,该忍耐妥协的时候忍耐妥协,总不可能永远只凭一股豪情就横扫宇内的。激励士气的时候,话可以说得慷慨激昂,但真要办事时,还是得落到实处啊。”
  李建成望着魏征道:“你错了!”
  然后,李建成又指着房玄龄道:“你也错了,你们都错了!”
  房玄龄又疑惑不解。
  他们二人都是聪明人,实在不明白,李建成所指他们错在何处。
  毕竟,大唐如今正处于表面上的强大,实际上非常虚弱。大唐正需要时间来消化战胜东突厥的胜利果实。
  一旦用时间充足,大唐完全消化了东突厥的一百三十多万人口,吐蕃将会面对一个比现在更加强大三倍的大唐。
  李建成道:“自武德初,我大唐立国以来,吐蕃先后一百五十三次入侵大唐,劫、杀我大唐臣民不下二十万人。”
  魏征和房玄龄也都沉默不语。
  唐与吐蕃可以算是世仇,早在武德元年大唐攻灭薛举,战领秦、凉、河、沙、甘、肃等州,与吐蕃直接接壤以来,吐蕃就开始自陇右、巴蜀、剑南道……
  李建成接着道:“我们大唐与吐蕃我们有亲吗?”
  事实上,大唐的朝廷上上下下都非常明白,吐蕃与大唐非常没有亲,还有仇。
  房玄龄沉吟道:“或许……吐蕃人是见我们灭了东突厥,担心……”
  “若是他们担心大唐趁机攻灭吐蕃,他们就不会带着吐蕃人的傲慢前来长安乞和!”
  房玄龄问道:“陛下是在怀疑什么?”
  “朕怀疑,对方提出这样的条件,好像是将我们大唐都算计进去了!”李建成沉吟道:“他们是算准了,我们一定会答应,因为这对我们大唐是最有利的。可是,吐蕃人凭什么会帮我们考虑问题?我可不相信这些胡人会来替我们设想!所以想到最后,我只能想到两点,要不,就是吐蕃人自身出了乱子,要不,就是他们这么做背后另有阴谋!”
  “阴谋?什么阴谋?”魏征问道。
  “朕也不知道!”李建成坦率地道:“朕只是感到这件事不对劲!”
  李建成一边想,一边返回太极宫。
  李建成自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在考虑吐蕃这么做的真正用意。
  带着傲慢与威胁的态度,前来长安求亲。
  结果无非两个。
  答应或不答应。
  答应的话,大唐会失去一个公主?
  不,为了社稷和天下苍生,李建成还真不担心失去一个公主。
  即使像隋朝和亲一样,嫁一个公主去吐蕃,携带贵重的嫁妆,一千陪嫁侍女、仆从,两百宫娥、宦官,十数万贯钱粮。
  这些东西,真的不重要。
  就在李建成与房玄龄走到太极宫玄武门的时候,李建成将心中的话整理了一下,才道:“刚才,朕在这里还要算另外的一笔账:那就是,如果我们和吐蕃议和,会失去什么!”
  “失去什么?”魏征紧张的问道。
  李建成没有回答魏征的话,转而望着李安俨道:“李安俨,你说,我们大唐一旦接受吐蕃人的议和求亲,将会失去什么?”
  李安俨想了想,突然望着玄武门城墙上,一名执勤的元随禁军将士正在打着哈欠。
  李安俨恍然大悟的道:“陛下、房相、魏相,末将明白了!”
  李建成满意的点点头。
  房玄龄问道:“我们将失去什么?”
  “我们会丢掉我们大唐的雄心壮志!”李安俨原本还真没有想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可是在看到玄武门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四年之前,玄武门前,血流成河、尸骨如山。三年之前,也差点在这个地方酿成惊天血案。
  然而,时隔三年,这些驻守在玄武门城门楼上的元随禁军将士,他们腰间赘肉横生,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看着他们的臀部大的无法挤进马鞍之内,看着甲胄已经无法装下他们的大肚腩,李安俨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道。
  在房玄龄和魏征的期盼下,李安俨脱口而出道:“陛下,这次吐蕃议和求亲,其实就是一次试探。我们或许能得到一时的和平,却很可能会从此失去和吐蕃一决高下的霸气!当我们向吐蕃人低过一次头以后,如果吐蕃人再向我们提出第二个条件时,我们会不会想,反正已经低过一次头,无妨再忍耐一回。然后,就会有第三回 、第四回、第五回……当我们的锐气被他们这种渐渐逼近的步伐消磨殆尽后,若他们的铁蹄再一次忽然奔来,那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勇气拾起对抗他们的战刀?”
  魏征仔细想想,李安俨的话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这只是李安俨一厢情愿的说法,他也拿不出真凭实据。
  可是,李安俨的话,又何尝没有道理?
  如果,吐蕃真有意求亲,姿态放低,态度卑谦,何尝不能如愿。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然而,作为大唐安西大都护、骠骑大将军的陈应,陈应感觉,唯有战争才能对得起骠骑二字。
  要不然,就会辱没霍骠骑的威名。
  陈应率领一万余名安西军骑兵一路南下,非常快速的抵达昆仑山北侧。
  马周疑惑的望着陈应,他还以为陈应只是做做样子。可是,眼看着越过昆仑山脉,就要进入吐蕃境内。
  马周有些担心的道:“主上,吐蕃多山,我们钩镰枪骑兵的战斗力无法发挥出来,我们恐怕对付不了五百多万吐蕃人!”
  吐蕃,与中原不一样。在吐蕃,面积超过一万亩平地,都是非常罕见的。
  “我有办法对付他们!”
  陈应刻竟让张士贵、段志感率领安西军一部,从旁遮娄普进攻吐蕃。刻意制造一种轻敌冒进的架势。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吐蕃人主动出击。
  吐蕃高原非常大,而且山多。
  兵马越多,对于后勤的压力则会更重。
  战争从来不是依靠人口可以取胜的,虽然陈应麾下只有一万多人马,不及吐蕃总兵力的三十分之一。
  陈应望着马周轻松的笑道:“咱们虽然只有一万多人马,补给依旧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你只要负责好全军后勤,吐蕃人有我来对付!”
  陈应对于这次出征吐蕃,有着明确的通盘考虑。
  陈应命令罗士信作为全军先锋部队,率领两个折冲府共三千骑兵向前快速挺进,争取早日抵达桑丹康。
  陈应这么做的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安西内部的细作看着陈应“轻敌”,其次就是让吐蕃人有信心有勇气可以勇敢一战。
  成名太早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毕竟,现在陈应要想扮猪吃老虎已经不可能了。
  哪怕吐蕃人偏远,哪怕吐蕃人消息闭塞。
  可是,成了吐蕃国师,可以左右吐蕃局势的宇文化及也绝对不会轻视陈应。
  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任何轻视陈应的人都会死得很惨。
  正应了那句话,任何时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在罗士信所部刚刚翻阅昆仑山的时候,突然对面山谷马蹄声大作。
  “得得得……”
  听着马蹄声杂乱而响,罗士信扬起手。后面的钩镰枪骑兵,立即端平钩镰枪,排成三十骑一排,将整个山谷堵得严严实实。
  终于,视线尽头。
  数十名骑兵扬起大股尘烟。
  距离还有一箭之外,马上骑士扬起手大吼道:“罗大将军,紧急军情,带我去见陈大将军!”
  这名背嵬军将士恰恰是从原定远军将士中抽设出来的,曾经作为罗士信的部曲,一眼就看到了罗士信。
  罗士信虽然不认识这名士兵,不过能一口准确的叫出自己的名字,应该是自己人。因为罗士信枪下,很难逃过一死。
  罗士信望着模样凄惨的信使道:“怎么回事?刘统军呢?”
  时间不长,信使抵达陈应面前。
  信使向陈应禀告道:“启禀陈大将军,刘统军所部五千人马在康延居城被围!”
  “什么?”陈应蓦然心中一紧,急道:“详细说来!”
  信使躬身说道:“原本苏毗茹已经是我们背嵬军的势力范围,苏毗那珍率领苏毗部向我们大唐投降。三个月前,苏毗那珍向寻副将求援。寻副果断率领三千兵马解围康延居城!”
  “康延居城一仞孤城不可久守,而且就算守住了也没什么大的意义!”陈应道:“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陷井吗?”
  信使难以启齿。
  原本那个丑陋不堪的苏毗女王,居然与寻相有了夫妻之实。后来珠胎暗结,反而给寻相生了三个孩子。
  因为自己的孩子跟着苏毗那珍,寻相明知是计,还是一头插进了吐蕃人的包围圈。
  “寻副将与三千背嵬军兄弟被围,刘统军也不能见死不求!”信使喝了一水囊水,这才缓缓道:“这是打了一场糊涂仗,也不知道怎么的,原本投降我们的吐蕃部落,现在突然间向我们发起进攻,我们背嵬军不备,损失惨重。现在吐蕃茹达仁负责统领吐蕃十数万军队,全力攻打康延居城!”
  陈应一拧,冷声道:“我们必须前去营救!”
  刘仁轨郑重摇摇头道:“大将军,这里面……恐怕有鬼!”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顾首舍尾。吐蕃人的一部分兵马,就虎视眈眈的盯着凉州。一但我们在苏毗有所动作,他们就很有可能会趁虚而入攻打凉州断我后路。”
  陈应想了想,说道:“我需要平阳公主的配合作战。郭洛,以最快的速度联络平阳公主,让她接掌安西都护府其余兵马,命郭孝恪率领安西各镇,与本大将军汇合。”
  “是!”郭洛策马而走。
  陈应大声下令,道:“全速行军。目标――康延居!”
  众将惊愕,“大将军,不去那曲了?”
  陈应道:“形势有变,改道康延居!”
  大部人马加快行军,所有的辎重粮草都暂时脱离了大部队,延后押运。
  康延居,这座石头城就是原苏毗国的国都。随着背嵬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早在三年之前,背嵬军就控制了苏毗国的二十二城。
  虽然说,苏毗国已经成为历史。
  可是,苏毗那珍对于苏毗国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里河水密集,沟壑纵横。
  居住在这里安心养胎的苏毗那珍根本就没有想到吐蕃军队居然突然攻打这里。
  区区不到部落兵的苏毗那珍只好向她的情人寻相求援。
  寻相虽然来了,可是却没能突破吐蕃人的包围圈,反而把三千背嵬军困在这里。
  慢慢的,这场莫名奇妙的仗,打成了添油战术。
  寻相被困,刘统来救。
  结果包围在周围的吐蕃军队更加多了,粗略估计不下十万人。
  除了最初吐蕃人确实不计伤亡猛攻之外,当刘统派出信使向陈应求援之后。
  吐蕃人反而停止了进攻,如果刘统不试图突围,他们就在周围安心的放养喂牛。
  站在城墙,张望着外面的吐蕃人。
  副相苦笑道:“对不起,老刘,我连累了你,还有众兄弟们!”
  这是一个阴谋,非常大的因谋。
  如果寻相再看不出来,这些年他就活到狗身上了。
  刘统淡淡的笑道:“用陈大将军的话说,吐蕃人想围点打援,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
  寻相疑惑的道:“你是说……陈大将军会来?”
  刘统笑道:“这等美事,岂能少了陈大将军!”


第九十四章 把他从乌龟壳里钩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