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氏、荥阳郑氏等天下数十家的代表。
  太原王氏十八房族老、七十三名各世族门阀的代表,包括护卫、管事共计三百九十四人死难,伤者超过千人。
  太原王氏的声望在一瞬间不可避免的跌入了低谷。
  仇富仇官是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范冰冰被罚八个多亿的事件,和昆山反杀案一样,又引起了一次网络狂欢。拍手称快的人少,更多的人对这种富人花钱消灾式的处罚结果表示不能接受。
  无论如何这是传统,无可争议。事实上,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公平的,太原王氏成为天下世族之首,天下巨富,还是王氏历代先祖耕耘不息努力的结果。一旦后世子孙不努力,一样会被踩下去。最有名的莫过于南朝陈郡谢氏。
  王谢一时风光无限,特别是谢安领着侄子谢玄、儿子谢琰、弟弟谢石等打赢了淝水大战,这让谢氏成为南朝世族之首,可是除了谢灵运之外,谢氏子孙出现了断层,绝对不像谢氏家族崛起之初那样谢琨、谢尚、谢奕、谢安、谢石、谢玄、谢琰,能人倍出。
  不过,没有真相出现。祁县百姓开始自行脑补出了无数版本。
  “太原王氏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引得旱雷降世?”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大业十年太原王氏在河东才十万顷良田,现在才过去多少年,他们的良田已经翻了两倍还多,小三十万顷了。”
  “这算个屁啊,朝廷三十税一,租种太原王氏的地,要交三成租!”
  普通百姓的认知始终有限,他们翻来覆去就是什么放高利贷、囤积奇货之类。不过,关键时刻神补刀的人来了。
  自从朝廷震荡以来,左监门卫大将军李安俨就把左监门卫的细作们,广散天下,侦察消息。
  碰到太原王氏宗祠突然被旱雷爆击,他们发现周围的百姓虽然不满,却没有说到正点子上,这个时候一名游方道士模样的人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情,缓缓开口道:“无量天尊,贫道明白了!”
  这名道士的声音不小,周围不怕事大的百姓就问道:“仙长,你明白了什么?”
  道士打着手印道:“贫道走南闯北三十余年,从未遇到如此怪事,一个大火球从天而入,落入王氏宗祠之内……”
  道士的话引得周围的百姓好奇的围在一起。
  望着众人期盼的眼神,道士伸手指了指天空道:“据说里面的人惹怒上天!”
  “嘿……说了等于白说!”
  然而,这话落在王氏嫡系子弟耳中,他们反而明白了什么。王氏自然没有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至少像逼得他人家破人亡这种事王氏还不屑干,更何况每一个门阀,都会收买人心,比如平时乐善好施,修桥铺路之类,可是,他们真惹了大祸,就是因为李建成要重修《氏族志》。
  天子,号称是上天之子。然而,到底是不是,他们这些读书人都知道,这根本就是扯蛋。
  不过,有一定不可否认。
  王氏遭了天劫。
  长安城太极宫甘露殿内,李建成背着手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烦闷不已。
  开元四年六月,静州(武德元年置静州,辖清化、地平、大牟三县。贞观二年(628)又割利州嘉川县属之。)遭遇特大暴雨,李建成命静州总管李子和率部赈济灾民。
  然而,十万石赈灾粮食发放出去。
  两个月后撩人与汉人百姓皆反。李子和率军镇压,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撩人十三位大小蛮帅、幢主、全部被缉拿,秋后问斩。
  然而,随着左监门卫的调查深入,这才发现静州刺史王师忠居然胆大包天,将十万石赈灾粮食倒卖了其中的八万余石,获利共计五万余贯。
  虽然王师忠最终被法办,可是李建成命治书侍御史温博雅、中书侍中李为提前举行京察,所谓的京察就是考核官员的能力与政绩,这一番勘察,结果更让李建成触目惊心,调查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刺史、二分之一的总管,五六百名官员居然大都屁股不干净。
  这个情况让李建成非常头疼。
  武德七年,玄武门事变后,李建成上位。在魏征与房玄龄的帮助下,展开了精兵简政的裁官活动,大唐三千多名官员,被裁撤了三分之二。
  这是当初房玄龄与魏征裁撤官员之后留下的后遗症。因为官员少了,缺乏监督机制,而且随着大唐的疆域扩充,增设了一百多州,五百四十余县,这就需要足足上千名官员。
  李建成不满世族官员阳奉阴违,这才采取广纳贤才,不过引发了一系列的后遗症。朝廷与世族门阀的关系越来越恶劣。
  李建成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憋屈。
  突然,李建成想起陈应以前写过的一首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人都变了,就连一直支持他的韦氏也变了,韦挺虽然没有大问题,可是韦挺的族兄坊州刺史韦材、族侄典军参军韦弘表都出现了贪腐。
  李建成很想把现在的贪官全部处置掉,拥有攻灭突厥的武功,李建成倒不担心世族门阀造反,可是他手中除去世族门阀,根本无人可用。
  就在李建成头疼欲裂的时候,左监门卫大将军李安俨在门外轻轻敲响了门。
  李建成转身道:“进来!”
  李安俨拿着一封奏疏道:“陛下,出了事了!”
  随即,李安俨将奏疏递到李建成手中。李建成展开阅读。
  “臣舒城县侯、太原尹郑滑闻日前祁门太原王氏宗祠,为旱雷火击,宗祠被夷为平地……”
  李建成看到这里,脑袋中突然想起武德七年玄武门之变时,陈应带着两名士卒前往太极宫南衙,其中也提到了旱雷火击,陈应当时兵不血刃,夺下一千余名秦王府护军将士。
  难道说此事与陈应有关?
  想到这里,李建成赶紧拿起笔:“王氏为孽,上天震怒,降下雷火,着王氏自查!”
  李建成不傻,他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把王氏往“神”方面来引,反正李建成定下基调,有的是人为李建成圆谎。
  这些事情陈应自然是不知情的,扮猪吃老虎,是没错的。可是,一旦猪扮得久了,很容易变成猪。
  虽然陈应对外战争中,留下了赫赫战功以及小儿止泣的威名,可是对于大唐内部而言,陈应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吉祥物。
  所以,这才让什么狐狸与土狗冲着陈应呲牙咧嘴。
  很显然,陈应动了真怒。
  正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陈应不是天子,可是他生气的时候,就意味着太原王氏几乎打断的骨头。
  何月儿在得到太原王氏宗祠被夷为平地的时候,一脸惊诧的望着陈应道:“这是不是太狠了,虽然那些老贼该死,可是王氏以及山东世族还有不少好人!”
  陈应耸耸肩不以为然的笑道:“肉食者,有良善的吗?真以为肉食者都是大熊猫啊!”
  何月儿虽然不明白大熊猫是熊还是猫,不过她听出陈应的意思。
  当然她只是瞬间感觉有点残忍,最大的则是对于这个旱雷火击的恐惧。反正是王氏自己作死,也怨不得别人。
  陈应道:“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
  对于某些人居然算计在陈应头上,陈应非常不开心。
  身在雪塬暂时没有办法回长安,陈应也不忙给那些世族门阀找点乐子。
  陈应依稀记得在看李太白履历的时候,知道李白是犯官之后,那么问题来了,如今安西都护府地广人稀,迁徙百姓,百姓不愿意离乡,那么就可以把犯官发配到安西,用来屯边。
  想到这里,陈应立即给李建成上书。


第一一一章 唯有铁和血才能让吐蕃粘合起来
  自从松赞干布被俘虏、安多那吉反叛失败后,对于吐蕃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虽然被陈应一招人为雪崩埋掉的六万余人马不算,仅仅随着松赞干布被俘虏的吐蕃军队高达八万余人马。
  陈应自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这些战俘都成为了修路的工奴。加上反松赞干布联盟的一百多个部落的男女老幼,除去十二岁以下实在没有办法出力的幼童,陈应几乎动员了百万吐蕃人开始兴建驰道。
  虽然名为驰道,可是陈应却按照后世的铁路标准修建的。陆基清一色为双轨铁路,没有办法,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如果想合理按排火车运输无疑会造成铁路资源浪费,唯有采取双向双轨的方式,才能有效提高运输能力。
  雪塬修建铁路是非常困难的,至少陈应在雪塬并没有发现大量易开采的钢铁、煤炭等资源,事实上,在后世雪塬是他的盲区,陈应对于雪塬的了解,仅限于旅游。为此,陈应先从叶县、经聂荣,过那曲再抵达拉萨的西线驰道。
  同时,还有唐古拉山再经当曲、杂多、结古巴塘、渡通天河、清水河(玉树)、巴彦喀拉山、玛多进入河湟。
  虽然手中的有着黑火药这个金手指,陈应依旧没有用来开山铺路,而是使用原始的手段,利用石头烧热,然后浇上冷水,采取热胀冷缩的原理,却石山一点一点碎开。
  当然,也不了使用凿子一点一点往下凿。
  一次性动用百万劳工,管理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不过,陈应把吐蕃工奴分成四个阶级,亲唐的苏毗部为第一等、拉萨主动投降派为第二等,战俘表现好的为第三等,顽固份子为第四等。
  第一等、第二等全部为监工,而第三等可以做到小队长、甚至中队长级别。陈应把工奴以十人为一伙,五伙为一小队,设小队长、两个小队为一中队,五个中队为一大队。
  每一个阶级的伙食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第四等工奴,干最重的伙,吃最差的饭食,而且勉强吃个七分饱食。当然当上了小队长级别,其实不仅可以吃饱,而且每旬日还有肉食可吃。至于大队监工级别,则可以看齐唐军将士的饭食,就像后世的自助餐,想吃多少根本就不会限量,每餐至少两荤一素。
  陈应带着郭洛、马周前往了疏勒,此时周青在疏勒城负责猛虎义从,此时的猛虎义从,不仅吸纳了萨珊波斯人、希腊人、还有不少拜占庭帝国的人。
  陈应依稀记得后世成龙拍过一个垃圾电影《天降雄师》,里面有一个情节,说是罗马人在数学和营造方面有着不俗的成就。
  此时的周青就负责利用猛虎义从的外籍雇用军,搜集拜占庭帝国的希腊籍工匠、文献典籍、哲学、科学、律法、技术、神话等等。
  原本这座猛虎义从疏勒情报中心,因为需要翻译、整理、刊印数以百万计的典籍,慢慢的便形成了一座研究学院。
  这个疏勒学院与大唐工业大学不同,这座学院以研究为目的,而不是像大唐工业大学一样,采取教收育人。
  随着周青不计成本的搜刮,疏勒学院的人数慢慢增多,从最初的三百余人,发现到了现在的六千余人。其中不乏精通机械的名师、名家。陈应又从大唐内部,搜刮了一百多名优秀的工匠,在陈应的茶壶理论的启发下,研发蒸汽机。
  在这个时候,研发蒸汽机已经具备了初级基础,主要是大唐的钢铁技术取得了质的突破,在高锰钢、高炭钢、硅钢、以及弹簧钢、轴承钢等出现之后,大唐工业大学陆续研发出多达一百余种的合金钢材。
  工业的基础,其实并没有什么机械,也不是什么理论的产业,而是材料。在齐橙大神的《材料帝国》中,阐述的非常清楚。没有材料,任何进步都是空中楼阁。
  比如后世最不显眼的圆珠笔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中国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直到前年中国才取得工业化生产“珠球”,能不能取代进口,还需要市场检验。
  陈应自然知道火枪的原理,甚至让他指导工匠打造一支燧发枪都没有问题,关键是材料不过关,这种火枪出来是伤敌还是伤已,恐怕还说不清楚。
  不过,陈应现在在材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也可以说,自从陈应这个异世蝴蝶煽动小翅膀以来,除了刚刚开始武德二年之前,陈应迫于生存压力,没有针对这方面的研究。
  可是随着陈应地位和财富的增加,陈应在材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不仅仅是因为钢铁、还有其他材料方面,比如在提炼原油的时候,润滑油已经成功出现,虽然质量还不如后世,不过陈应生产的润滑油,已经垄断了整个大唐的车轴。
  特别是轴承以及减震装置,大唐除了极个别偏远地区,几乎看不到原始的轴套式车轮了。
  这次陈应前往疏勒,就是因为周青传来消息,蒸汽机项目研发总工程师拜占庭人弗拉维·齐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让陈应迫不及待的前往疏勒。
  就在陈应离开拉萨的同时,一骑快马闯进了雅隆河谷,雅隆河谷作为吐蕃人的发源地。这里还有着苯教的秘密教坛,也有着吐蕃王朝最后的余孽。
  现在的吐蕃别说完成统一雪塬大业,就是能不能存续下去,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吐蕃王朝唯一一个在逃的大臣,吞弥阿鲁有些意兴阑珊。
  得到陈应离开拉萨的消息,吞弥阿鲁小心翼翼的望着宇文化及道:“国师,咱们现在怎么办?”
  宇文化及依旧不喜不怒的道:“为今之计,也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了。”
  吞弥阿鲁急忙问道:“什么选择?”
  宇文化及沉吟道:“其一么,便是遣使向李唐求和,暂且休养生息,以图后报。”
  吞弥阿鲁摇摇头道:“这根本不可能!”
  安多那吉用他的死,以用六万余条人命向吞弥阿鲁证明一件事情,陈应根本就可信。事实上,别看安多那吉造反有宇文化及派人蛊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陈应失信,他还有意无意逼反安多那吉,目的就是为了扬起屠刀,让原本虚弱的吐蕃,也伤上加伤。
  宇文化及轻轻笑笑,露出让人做噩梦的笑容道:“至于这其二么,无非便是再次向西,现在戒日王正在攻打德干,反正这边儿的部族被陈应杀的差不多儿了,咱们再留在这里也只能吞并一些小部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不如向西而去。其实这两个法子之中,先行求和才最为妥当。”
  吞弥阿鲁叹了口气道:“罢了,趁着陈应不在雪塬,我们吐蕃各部左右这还剩下了不过一百余万万族人,总比再跑到东边去招惹大唐强得多。不先整合了吐蕃的各个部落,我们是打不过唐人的。”
  可是想到整合吐蕃各部,吞弥阿鲁就感觉一阵头疼,吐蕃一百多个部落,一百多条心,有的愿意跟着陈应铁了心的当狗,特别是那些在驰道负责监工的吐蕃人,他们对吐蕃同胞的手段,简直让人发指。
  只后动作稍慢,他们手中的鞭子就抽上去了,这些鞭子不仅带着倒刺,还经过盐水浸泡过,一鞭子下去,那个酸爽……就甭提了。现在兴修驰道的时候,每天都会死伤数百人,几乎九成九都是这些吐蕃监工下的黑手。
  当然,吐蕃人窝里斗,唐人也乐得看笑话。
  至于另外一波人则是不投降,不抵达,来个惹不起躲得起,雪塬别的不多,就是山多,山谷多,随便找个一猫,累得让唐人他们也找不到。
  可是,不愿意臣服唐人的部落不是没有,只是非常少,甚至不足十分之一。
  想到这里,吞弥阿鲁愤愤的道:“想要整合吐蕃,谈何容易啊!”
  宇文化及淡淡的笑道:“我们中原……其实经历过纷争,当年,周平王东迁,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从周初的七十一个诸侯国,到后来春秋时期,多达八百多个诸侯,经过四百多年混战,形成了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直到秦始皇帝出现,他才统一天下!”
  吞弥阿鲁隐约听过这个故事,当然,中原太远,他的理解始终有限。他急忙问道:“秦始皇帝怎么统一了中原?”
  宇文化及淡淡的道:“非常简单,一力降十会!”
  秦朝可以统一六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秦国太强,强到山东六国惧秦如虎,未战就先怯三分。在后世普遍认为秦弩、秦甲、秦制兵刃装备先进于山东六国,其实这是错误的,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六百步(约八百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又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最先被灭的一个,未战而亡。
  宇文化及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这才向吞弥阿鲁讲述明白,秦强因为军功制度的建立,士气旺盛。秦统一符合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意愿……
  吞迷阿鲁缓缓道:“看来,唯有铁和血才能让吐蕃粘合起来。“


第一一二章 准备豪赌一把的程知节
  中国历朝都是“世风好狎妓”,尤其在唐宋时期,冶游狎妓成为文人雅士流行风尚,体现自身价值和显示荣耀的一种形式。关于娼妓的起源,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在春秋时期,《战国策》东周卷:“齐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之。”内闾(一说女闾)即指妓馆之意。
  唐承六朝金粉之后,娼妓之多,空前未有……当然不敢说绝后,十万美女下岭南,百万嫖客上东莞。现在仅是原来的东莞便能将唐朝打败。
  长安都城中有所谓“北里”、”平康里,其实就是就是唐朝的红灯区。“舆“教坊”者,即为当日风流渊蔽。其时皇室中有“宫妓”,达官显贵们有“家妓”,军旅驻地有“营妓”,城市都会有“官妓”,茶楼酒肆中有“歌妓”及专事陪酒的“饮妓”等多种。
  唐风较为开放,所以上至朝中权臣新贵,下至城乡富商大贾、文人墨客都把狎妓冶游作为风流雅趣。当时在长安、洛阳、扬州、湖州等大都市中,妓女云集,各地狎客也纷纷云游至此。
  程知节随着李世民远渡扶桑大陆,当然他从来不缺女人,可是面对那些黑不溜秋的土著女子,程知节宁愿手妻,也不愿意找土著。在程知节眼中,一旦让土著女人怀孕,生出混血儿,乱了血胤,就无颜愧对祖宗。
  正所谓成王败寇,现在程知节明明知道自己的家并没有被李建成抄没,妻妾子女仍在。可是不了解真相的程知节却不敢回家,他害怕李建成给他设一个套,就等着他回家。万一他前脚刚刚进门,后脚左监门卫的大军就包括程府,程知节虽然功夫不错,身边也有不少好手,但是他还没有自负到可以杀出长安城。
  程知节打着打听消息的名义,直接住进平康坊的倚红楼,要是寻乐子,第一选择的,绝对不是甚么倚红楼,而是隔壁的清风馆。那是吟诗作对、讨论学问的首选之地。也不知道这清风馆的老鸨子后台有多硬,很多犯官亲眷,都被她弄了来,再好生调教一番,使得各个姑娘都是精通琴棋书画,兼之一个个娇滴滴的作派,很是勾那些士子们的魂。
  可是,程知节会屁的吟诗作对,他只需要解决生理需要。官妓分三曲(三等),南曲、中曲为优等,其它则卑屑不足道。
  扶桑大陆别的不多,就是金银多。刚刚进入倚红楼,程知节直接把一把金瓜塞在老鸨的胸前的内衣里,惹得老鸨尖叫连连。
  程知节财大气粗,直接将倚红楼包了下来,南曲留下自己,中曲其他的则赏给随从。直到三天没日没夜的发泄,程知节这才顶着黑眼圈走出房间。
  刚刚来到大厅,突然发现大厅里有一个陌生人,一名身披着黑色斗篷的人,一个人自斟自饮。
  程知节还暗暗奇怪,倚红楼不是被承包了吗?怎么还有外人?
  程知节一脸阴沉的吼道:“老鸨,给耶耶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老鸨还没有来,黑色斗篷的男子,突然解下斗笠,放在桌上,然后挥手冲程知节挥挥手。
  程知节看着黑色斗篷的男子,露出一脸见鬼的神情。
  当然,程知节知道此人绝对不是鬼,但是死人复活,还是让程知节惊骇万分。
  “单……单二……二哥?”
  单雄信长长的叹了口气道:“你不该来!”
  程知节示意身边的随从看着门窗。
  单雄信淡淡的笑道:“放心吧,没有官军!”
  程知节这才拉着胡床,在单雄信对面坐下来。
  程知节郑重的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俺老程不得不来!”
  程知节现在非常自信,他在扶桑大陆五年,风吹日晒,看上去老了不止二十岁,恐怕连他妈都不认得他了。
  程知节疑惑的道:“二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