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雪塬是如此,在安西也是如此,在灵州也是如此,在贺兰山下也是如此。
陈应就是安西军将士心中的神。
陈应就是安西军将士心中,永远都会创造奇迹的人。
高句丽或许是受他们的神庇佑,杨坚派军攻打高句丽的时候遇到瘟疫,杨广派出三征高句丽的时候,同样也是。
这一次,他们相信,他们这次出击,绝对不会遇到瘟疫,因为陈应是他们的不败战神。陈应会避免他们得胜归来。
杨广三次进攻高句丽,选择的时间都是在三月底。
而农历的三月底,辽东这个地方,气温已经升到到三十度以上极个别晴朗时候,气温可以达到三十八度。
这样的高温环境中,是细菌的温床。或者古代人不懂什么是生化武器,不代表他们不懂拿动物尸体或者尸化的尸体来污染水源。
一旦细菌肆虐,就会形成瘟疫的温床。
当然,陈应也查到相对的资料,当年隋朝大军军营里绝对不会像安西军军队一样,一旦扎营,绝对会构建临时厕所,绝对避免随地大小便现象。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安西军将士早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杜绝喝生水,避免随地大小便,尸体,无论敌我,及时火葬或者掩埋。
当然,陈应选择冬天进攻,也是避免将士们受伤后,伤口感染发炎。
陈应的话锋一转:“你们都拿了不少赏钱吧?”
安西军将士顿时沉默。
陈应厉声说:“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给我扔了!我的兵,一出营门就得把自己当成死人,如果你们能凯旋归来,我给你们的赏赐将是五倍,十倍,如果你们阵亡了,你们的父母将由军队供养,你们的孩子将由军队抚养成人!你们什么都不必去想,只管握紧武器走上战场,遇见敌人,便击溃他们,歼灭他们,杀光他们!你们当中很多人注定都无法活着回来,但是最终尸体铺满战场,鲜血染红大地的,永远是高句丽人,也只能是他们!扔掉所有用不着的东西,跟着我,与高句丽人死战到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陈应就是要看看安西军将士对他这个大都护府的命令执行情况,别的将军都是用重赏来激励士气,而陈应却恰恰相反,他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试探将士们,会不会割舍下他们最宝贵的东西。
安西军将士一阵沉默之后,突然发出一声几乎要将天空都震塌的狂嗥:“死战到底!”
众将士二话不说,探手入怀掏出刚发下不久的赏钱,看也不看便扔在地上,随着一阵钱钞翻飞,天空中飘忽着一阵钱钞雨,转眼之间,地面已经铺满了钱钞。
上万名前来观礼的人却没有人看上一眼,所有人都直愣愣的看着这支刀锋般锐利的军团,感受着那森然杀气,几乎透不过气来。
陈应非常满意将士们的表现,几乎没有人迟疑,没有人反驳,也没有人来追问陈应这笔要是不补怎么办?
可是偏偏将士们对陈应非常信任。
陈应大手一挥,喝道:“出师!”
三万余名安西军将士一个整齐划一的向后转,踢着正步大步流星的朝港口走去,那满地钱钞被他们踩到泥地里,变成一团废纸。
由始至终都没有人看上一眼。
孙仁师望着这一幕,心里感慨万千:“大唐距离藩镇之祸已经不远了!”
一百余艘满载着安西军将士和物资的五牙战舰在引水员的引导下缓缓驶出军港,海风将船帆吹得鼓鼓的,海船以七节航速驶向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一天,它们就能抵达朝鲜半岛。
然而刚刚出海,苏定方就感觉不对劲了。
这根本就不是去州胡岛方向,反而直扑平壤。
苏定方来到陈应面前皱起眉头道:“大将军,是不是方向错了?”
“没有!”陈应摇摇头道:“本大将军没有准备去救援州胡岛!”
苏定方疑惑的望着陈应问道:“不是说谢叔方麾下缺粮,坚持不了多久了吗?”
“原本是缺粮,但是现在不缺了!”陈应笑道:“十天前歙州有个海商叫陈玄的,得知州胡岛有唐军缺粮,就冒着大船被高句丽水师击沉的危险,趁着夜色,将一万多石粮食送到了州胡岛上,这一万多石粮食,足够谢叔方所部吃上半个多,一旦我们在平壤开打,高句丽就顾不上州胡岛了!”
陈应其实也在感慨,都说商人重利轻义。
然而,这个歙州陈玄却是一个重义轻利的人。
当然,他更是一个聪明人。
别看他这么大方白送了一万多石粮食上去,可是朝廷绝对不会亏待这样无私奉献的商贾。
海面上航行是乏味的,看了一天海,士兵们都有几分腻了,呆在船舱里吃了一顿以海鲜为主的晚餐,然后就睡觉。
陈应却一点都不在意,跟饿死鬼投胎似的甩开腮帮子狂吃,他在餐桌上那种横扫六合虎踞八荒的气势着实让所有水手都开了眼界。
阿史那思摩的面色不大好,这位精壮的汉子只吃了一点点,就摆手说自己没胃口,不想吃了。李嗣业貌似关心的问:“你该不会是昏船吧?”
阿史那思摩白眼一翻,说:“昏船?我会昏船?开什么玩笑,我……”
话还没说完,吃下去的海鲜就从鼻孔里喷了出来,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所有人证明,他确实昏船。
空气中弥漫着恶心的味道,陈应已经吃不下去了,士兵会晕船,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虽然只有一天一夜的航行时间,恐怕这一天一夜下来,安西军将士会变成软脚虾。
陈应露出惨不忍睹的表情,唉声叹气:“你们啊,简直把我安西军的脸给丢光了!身为安西军的一员,你们居然连这点小小风浪都承受不住,丢脸,丢脸啊!回头本大将军得好好练练你们,免得你们还没上战场,就因为昏船挂了!”
陈应不是水师将领,望着战舰校尉道:“你们治疗晕船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水师校尉微微一笑道:“把他们扔进大海就走,两个时辰后再回来,他们就学会游泳了,再也不会昏船了。”
苏定方很纳闷:“会不会游泳跟昏船有什么关系?”
校尉道:“当然有关系。昏船有一大半原因是源于对大海的恐惧,如果他们学会了游泳,扔到哪片海域都淹不死,还会昏船吗?”
s:好纠结,战争不能写,血腥不能写,最后这场大战怎么办?求教!
第一六七章 精度不够密度来凑
周围的安西军将士望着这名目光,瞬间变得不同了。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这名校尉恐怕早已变成了筛子。
安西军将士都是跟随陈应的老兵,他们深知陈应的练兵方式。
那简直可以称为十九层地狱。
每天早上起来的开胃小菜,就是全副武装十里越野,当然对于吃粮当兵的将士们来说,这个虽然苦,不是坚持不了。
然后就是四面转法、三大步法,还有万恶的内务整理,最重要的是,安西军的教官们,喜欢整人,戴着错误,往死里整。鸭子步、冲坡、关禁闭、扫军营……样样都来,完全拿他们当不会反抗的玩具玩,整得他叫苦不迭。
特别是鸭子步,一趟下来,胯骨跟劈裂了似的合都合不拢了,痛得要命。至于关禁闭……有过被困在电梯里,好几个小时都出不来,只要有这种恐怖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有多可怕,最惨的是禁闭室的面积比电梯还要小。
乌漆麻黑的,不难想象一个好动的小伙子被关在这么个狭小黑暗的鬼地方,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听不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情!
在禁闭室里蹲了三天,被放出来之后,他看到太阳就跟见了爹一样高兴,这一辈子都没再犯过同样的错误了。
他们非常害怕陈应真相信了这个可以解决晕船的办法,把他们丢到海里两个时辰,现在陆上早已冰天雪地,虽然海里没有结冰,不过温度却极低,保准扔进海里一刻种冻成冰球。
好在将士们担心是多余的,陈应并没有采取这个馊主意。
看着周围将士们明显松了口气,苏定方赶紧给李嗣业使一个眼色,让他分散陈应的注意力。
李嗣业也担心陈应这么训练会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急忙道:“父……大将军,咱们马上就要到高句丽了,这个仗怎么打?”
陈应起身指着远处的高句丽方向道:“咱们有一百四十二艘战舰,平均每艘战船上有二三百人,放眼整个高句丽,绝对没有任何一个港口可以停靠咱们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发旗语,让各战船散开,分开寻找登陆地点,找到合适的登陆地点,立即进行抢滩登陆……”
听到这话,李嗣业直皱起眉头。
他是李道贞的儿子,李道贞对他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虽然他没有参加过正式的战斗,不过对于兵法,他并非一点也不懂。
他并不认同陈应的观点,于是小心翼翼的道:“父帅,那岂不是成了添油战术了?添油战术可是兵家大忌啊!”
陈应撇撇嘴,不以为然的笑道:“你爹我打仗可没那么多讲究,手里有一千人,就有一千人人的打法,有一万人就有一万人的打法……”
因地制家,化被动为主动。这是陈应对安西军讲武堂校尉讲课时的原话。
陈应很少以多打少,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少胜多。李嗣业非常好奇陈应是用什么办法战胜敌人。
“父帅,一千对一万有什么打法?”
陈应道:“一千人要想胜一万人,必须装备精良,否则根本没戏,用五百名刀枪不入的重装陌刀军结成陌刀方阵如墙推进三百轻装掩护左右两翼,两百名弓弩手负责远程压制,一旦冲锋范围内,陌刀军永远无敌!”
李嗣业接着问道:“一万人对十万人又怎么打?”
“骑兵在两翼,弓弩手在前,长枪兵、横刀手在后,万弩齐发,长枪攒刺,实在顶不住了就让重装步兵过去堵缺口,磨也要把他们磨光!”
“那三万人又该怎么打?”不等陈应开口他便自己给出了答案:“正面进攻?”
陈应一副“孺子可教”的欣慰表情:“对啊,还是正面进攻!不过如果我有六万人马的话,还没开打高句丽人就会跪下!”
李嗣业皱起眉头,这感觉与陈应传闻的名声不符合啊?
他望着陈应,怎么都感觉陈应特别不靠谱。
不过,陈应依旧向李嗣业灌输着正面进攻的军事理论,其实他这套战术,其实就是后世日本使有的有名战术“猪突战术”。
很多人以为这个战术是日本人发明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这套战术,早在唐朝武周时期已经应用成熟了。武则天因为政治斗争,将忠于李唐的文武大臣扫得七零八落,她开始重用寒门与庶民。
关键是在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军事学校,将门的传承,与世族门阀一样,都是依靠家族传承。
而寒门子弟哪里懂得什么军事指挥艺术,哪怕读几本兵书,依旧对军事指挥如同擀面杖吹火。不过,在那个时代,这些武则天提拔上来的将领,为了不辜负武则天的期望,只能采取一种办法,重赏将士,以悍不畏死的方式,激励将士们,完全不进章法,直接一线平推。武周时期,依靠着这个的战术,南抵吐蕃,北压薛延陀、偏偏打得周围诸国诸部没有脾气。
后来这套战术被日本遣唐使学会以后,奉为至宝,最终成为日本的国粹。
在陈应看来,中国兵家重谋轻勇是不对的,老想着剑走偏锋去打败对手,到头来只会被对手用拳头教他怎么做人。
比如大唐开国初期,良谋如云,猛将如雨,可是以开国大将如李靖、李世绩、李孝恭等老将故去之后,大唐的战斗力突然下降,没有这些良将的指挥艺术加成,唐军吃了不少亏。特别是在辽东对战高句丽和西南对战吐蕃方面,都吃了不小的亏。
陈应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这个问题,如果有一支很能打硬仗,不畏惧任何对手的军队就不一样了,就算是让一个庸将来指挥,只要那个家伙的水平不太烂,都不会吃太大的亏。
所以呢,打仗用不着玩那么多花巧,遇上敌人,正面进攻就是了,只要稳扎稳打,再狡猾的敌人也奈何不了你。
当然这一套理论灌输下来,这完全颠覆了李嗣业的三观,他跟着李道贞学兵法的时候听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现在他爹偏偏告诉他,正面硬怼,不死不休。
这一套战法,特别符合安西军将士的口味。
特别是以骁骑军将士,他们早已习惯了跟随陈应,无论面对敌人一万人,还是十万人,哪怕是统叶护麾下的二十万西突厥骑兵,陈应依旧只有一句话。
“给本大将军碾死这帮傻逼!”
陈应的想法是这样,事实上他把安西军都是这样训练的。
无论敌人是谁。
无论他们有多少兵力。
无论他们战斗力是多么强悍。
面对敌人只有一招,端起钩镰枪,挺起腰杆,夹紧马腹,一线平推。
当然,除了骁骑军以外,还有陌刀军。
陌刀如墙而立,如墙推进,刀光闪烁,人马俱碎。
至于弓弩手与横刀手则更简单了,万箭齐发,横刀手上前补刀,结束战斗。
这就是陈应的战略战术思想,拼的是国力,打的是经济。
反正大唐此时的钢铁生产能力,是大唐之外,所有诸国总和的十倍以上,可以碾压周边。
李嗣业有点怀疑人生。
就在这个时候,站在五牙战舰望塔上的哨兵打着旗语道:“禀告大将军浿水到了!”
“浿水”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浿水河,既大同江,沿着大同江可以直抵平壤。
其次是指浿水县,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郡浿水县:“(浿)水西至增地入海。”
此时浿水县早已荒废,唯一可存的就是隋朝大业八年,杨广命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领四万余名水军,由海路进攻平壤。
时任水军副统帅周法尚在浿水县原址旧城盘上,建造了庞大的半永固式军营。来护儿率领大军顺利攻进平壤,高丽军在外城的空寺中设伏兵,先出兵与来护儿交战,然后佯装战败,退到城中。来护儿率兵追入城内,纵兵俘获抢掠,队伍乱不成军。高丽的伏兵趁机杀出,隋军大败,伤亡惨重,再后来,这座空弃的军营,就成了高句丽水师的驻地。
大约一百余艘水师战船停靠在这里。
几乎是哨兵向陈应汇报的同时,位于浿水大营的高句丽水师也发现了海面上的唐军战舰。
顿时,锣鼓喧天。数十艘小型高句丽战船扬帆出海,准备御敌境外。
只是非常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了。
陈应望着那些小得可怜的战舰,一脸鄙夷的笑道:“勇气可佳,可惜脑袋进水了,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水战陈应确实是擅长,关键是双方的战船规模差得太多了。
五牙战舰不用任何武器,仅仅依靠航行时形成的洪浪,都能把这些高句丽战船直接掀翻。
当然,投石机、八牛弩,则是五牙战舰的标配。
五层甲板上,共计装配了二十四具八牛弩,十二具投石机,投放火力远不能与后世的舰炮相比,不过在这个时代,五牙战舰可以说是无敌的超级战列舰。
随着陈应的命令下达,五牙战舰开始按照战术队形航行,一道海上长城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八牛弩、投石机全部朝着缓缓航行而来的高句丽战船。
“一千步!”
“八百步!”
“六百步!”
进入有效射程内,拿着木锤的弩机射手,重重砸在机括上。随着铮铮的金属颤音响起,一排排六尺余长的弩枪,成排的飞向高句丽战舰。
一颗颗五十余斤重的石弹带着飙飙声,飞向高句丽战舰。
无论是八牛弩还是投石机,其实精度都不是太高。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
精度不够,密度来凑。
“轰轰……”
在八牛弩弩枪和石弹的洗礼下,高句丽的战船上,高句丽水师将士的哩哗啦的倒下一大片。
有的被削断了手臂,有的被切掉了大腿,有的被炸裂了肚子,肠子全流了出来,更有的被拦腰截成两段!
最惨的是在石弹击中目标后,那狭小的小栈板,纷纷漏水,根本来不及堵漏。
一轮齐射之后,高句丽水师阵中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高句丽将士着了魔似的看着那一片片糊满了血色的海面,身体瑟瑟发抖。
他们身经百战,不知道打过多少仗,但是何曾见过如此血腥,如此恐怖的画面了?
最让他们难受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只能干挺着挨打。
陈应看着这一幕,兴奋的笑道:“打得好,一轮下来打掉他们一半,再一轮送他们上西天!”
其实不用陈应命令,这些发射后的八牛弩弩手们,赶紧将弩枪放进箭槽内,齐力搬动杠杆,给八牛弩上弦。
似乎大脑当机的高句丽水师,在这个时候,终于反应了过来。
他们赶紧调转船头,撒丫子就跑。
只是他们跑得掉吗?
s:老程的这种写法,非常威胁,很容易和谐。希望大侠们手下留情,千万不要举报。
第一六八章 阿爹带你看好戏
唐军水师以七十七比零的战绩干净的结束了战斗,彻底控制了高句丽的制海权。随后,五牙战舰以浿水县为中心,每五艘战舰为一个分舰队,分别选择有利地形开辟登陆场。
五艘五牙战舰就是一个满编制的折冲府,总计二十个折冲府的安西军将士,兵分七路,浩浩荡荡向平壤城杀去。
此时,陈应在高句丽境内实施了闪击战。正所谓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的兵。陈应没有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逐步推进。而下面的折冲都尉们更是艺高人胆大,他们又将折冲府分成以团为战术单位,进行拉网式推进。
几乎武装到牙齿的安西军将士,带着无比强烈的自信,灵活推进,遇到高句丽军队抵抗,马上呼叫周围援军,闻讯而至的安西军将士,以绝对局部优势兵力,辗压高句丽军队,取得完胜之后,马上快速推进。
一座座军寨升起滚滚浓烟。
一座座城池陷入火海。
从浿水县发起登陆战役开始,一直到陈应率领安西军推进到平壤以西六十余里的海浦,身在平壤城的高句丽王高建武这才得知唐军大部队几乎已经到了他的眼皮子底下。
现在高句丽整个朝廷已经六神无主了。
高句丽的局势非常尴尬,高建武原本以为安东大都护李世绩从辽东杀进高句丽境内,这是唐军的主攻方向,毕竟十数万唐军,正铺天盖地,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
高建武已经把东部、南部以及西南部的绝对优势兵力设往萨水方向,准备狙击李世绩。
当在海浦稍作休整,陈应准备继续朝着平壤挺进的时候,苏定方急了:“大将军,来护儿大将军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陈应望着平壤方向,淡淡的问道:“定方,以你之见,高建武那个王八蛋会在哪里等着我们?”
苏定方看着地图,沉吟着说:“高句丽的水师已经被我们水师消灭干净了,没有水师,他们就没有主动权,他们肯定不会跑出来跟我们硬拼的。如果是末将,我会先择一个有利的地形布下口袋阵,等我们前锋大军钻进去了再冲上来缠斗·····”
苏定方的手指着平壤平原道:“现在就很好猜了,高建武绝对没有胆子在平原上跟我们决战,他可以选择的地方,无非是牡丹峰、大城山、烽火山一带。如果,高句丽以末将为指挥官的话,我会把部队运动到这里,利用人工筑坝或者铁锁横江,迟滞我军水师直接沿河抵达平壤城下。可以在这三山交汇之处展开阻击,一旦战事不利马上退入山区!正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陈应闻言嘿嘿一笑道:“定方,你的目光果然非常敏锐,判断也极为准确。”
陈应转头下令道:“向这三个地方派出二十支侦察斥侯,盯死这三个地方!一旦有异常,马上回报!”
随着陈应的命令下达,斥侯部队马上前出侦察。
而其他安西军将士则利用海浦的旧营寨,搭建永固式营房。
看到陈应居然搭建永固式营房,李嗣业感觉陈应有些小题大作。
不过,他并没有勇气直接站出来指责陈应。
就在海浦忙着搭建永固式营房时,距离海浦不远的针叶松松林中,几名披着羊皮,卧在雪堆里的高句丽细作,缓缓移动。他们看出陈应应该不会再次发动进攻了,不仅仅是陈应扎建营房,还因为时间。
平壤距离海浦虽然不远,但也不算近。六十里的距离,哪怕是精兵也要用大半天的功夫,冬天天短,最多还有两个时辰就要天黑了。
就算唐军将士人人都是飞毛腿,恐怕不可能在两个时辰内抵达平壤城下。
陈应美滋滋的回到大帐里睡觉,虽然说此时天寒地冻。可是唐军将士的帐篷里绝对不会冷,那种马口皮打造而成的铁皮炉子,将烟囱顺着帐篷的排气口,排除帐外,而煤火炉子一旦燃烧起来,帐篷里虽然不是说温暖如春,至少不会感觉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