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侯(宅男奶爸)-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而这次皇太极倾巢出动,就为了阻止大凌河的修筑,可以说大凌河的如果修筑成功,那就等于是在自己头上放了一把锋利的钢刀,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的危险。
为了拔大凌河这根眼中钉,皇太极不得不率军攻打大凌河,也是为了歼灭大明的有生力量,为以后伐明做准备。
所以已经大凌城围得团团转的皇太极,采取围点打援的算计,想要一举歼灭大明在辽东有生力量。
☆、第四十六章 皇太极(2)
而明白皇太极打算的孙承宗,却不得不救大凌河和祖大寿,因为大凌河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大人,这次救援祖大寿将军,你有什么计划没有。〃大军行军路上,李从年听完林起对于大凌河的介绍,面上沉思着。
旁边的李福生对听罢,面上满思索,这次大战不仅关乎大明以后对后金的战局,还事关忠义军的生死,李福生不得不小心谨慎。
不得不说,林起天生就是干情报工作的人才,虽然眼下他手里只有几十号人,可是却被林起安排得妥妥当当,各处重要城市的情报源源不断传到永城,让李从年足不出户就了解天下大事。
在李从年旁边的李福生,听完林起述说关于大凌城的情报,脸上有些担心的看着李从年,这次鞑子倾巢而出,看来形势十分的严峻啊!
〃这次大战对咱们大明至关重要,不管如何,咱们只能精忠报国而已。〃现在的李从年什么也不想,这是他感到最轻松的时刻,已经多活了一世的人,有又什么看不开的呢!
听见李从年的话,在他周围的众人不由自主点点头,不需要考虑什么?大不了以死相报而已。
想到这里众人临站时,那种紧张压迫之感,似乎消失而去,每个人都调整好了心态,对于即将发生的战斗也已经有了准备。
大军每日行军五十多里,虽然李从年很想立马奔到战场,狠狠与鞑子厮杀。
可是在冷兵器时代,没有汽车飞机等现代运输工具,大军作战大多数都靠骑马走路。
而现在忠义军马匹奇缺,大军作战只能靠双脚走路,步行军队士兵的体力消耗太大,特别是身着盔甲的忠义军,能每天行进五十多公里,这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军队的一个奇迹。
要知道,明朝后期的军队能每日行军三十里,那已经是极限,再多了恐怕军队就有哗变的态势了。
当李从年率领手下的军士,经过七八天的赶到了大凌河地界的时候,他却接到了大明军队两次救援而失败的消息。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李从年,却在半路上,传令军队开进了锦州城,眼下敌情未明,他如果贸然前去救援大凌城的话,恐怕会有全军覆没得威胁。
可笑的是,当李从年带领大军来到锦州城下的时候,总兵吴襄和宋伟却以为城下的忠义军是鞑子,哭笑不得的李从年却只得驱马上前辨认,这才让吴襄大喜过望,下令打开城门,让忠义军进城。
进入锦州城之后,李从年带着自己李默和李福生来到锦州衙门,上前拜见吴襄、宋伟。
〃属下永城卫所千户李从年,拜见总兵吴大人和宋大人。〃李从年等人高呼拜倒,参拜吴襄等人起来。
这个时候,大堂里满堂的将领无不对李从年为之侧目。听见嘴里李从年的名字,他们眼中满是惊异。
在过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李从年的名字一直响彻在众人的耳边,孤身一人收编龙崖山上万土匪,降纳十万户的人丁在永城屯田,剿灭永城周围的匪患,这一切一切犹如评书中的故事,让在场的将领们无不对李从年感到好奇。
☆、第四十六章 皇太极(3)
在他们看来,作为将领不扣除军饷,吃空饷就不错了,却没有想到李从年不过是一个地方卫所千户,养得兵竟然比他们手底下的人都还多。
望着李从年的出现,惶惶不可终日的吴襄心里终于了一些踏实,在李从年参拜下去的时候,连忙把他接起。〃都是为国效力,从年你就不要如此多礼了。〃
当初吴三桂从永城回建昌的时候,极力在吴襄眼前赞许李从年的练兵之道,这让吴襄对李从年充满了好奇,他知道眼高于顶的吴三桂,从来没有对谁这么夸奖过。
而后半年里,李从年所做的一切事情汇集到吴襄案头的时候,吴襄只能是感叹当初看走了眼,竟然放过了如此的大才。
不过李从年从吴家出来的,已经贴上了吴家身上的标签,吴襄知道无论李从年在怎么优秀,他是怎么摆脱不了身上出身吴家的事实。
所以当初李从年大婚的时候,吴襄还让人准备一份大大的贺礼,拉拢李从年。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人才永远是他们矗立不倒的原因,也是他们豪门永享富贵的秘诀。
〃多谢总兵大人!〃李从年借口吴襄的寒暄,顺势站了起来,对吴襄道:〃属下定然为国效力,万死不辞。〃
〃好好!这才是我吴家出来的人才。〃听见李从年的话,吴襄特意把声音提高了数倍,他想让周围这些人看看,就算我吴襄战败了,但是家底还在。
听见到这里,李从年也不答话,面上装作受宠若惊的摸样,配合吴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身上已经贴着吴家的标签,不管以后如何,外人总会把他和吴家拼凑在一起。
〃请问总兵大人和宋大人,眼下战况如何?〃虽然眼下李从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可是仗着吴家的关系,还有他手底下的实力,李从年迫切想了解眼下的战况。
提到这里,不仅吴襄和宋伟面上一副颓然,而且就是周围的辽东系将领个个也是一副面如死灰的状态。
〃李千户不知道啊!〃眼见场中众人那颓废的摸样,身为山海关总兵的宋伟不得不站出来解释道。
虽然李从年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卫所千户,可是仗着吴家在辽东的势力,宋伟也不得不照顾吴襄的面子,出面解释道:〃大凌河被围,朝廷已经组织了两次救援,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在宋伟徐徐述说下,李从年逐渐了解大凌城战局的大概情况。
原来在崇祯四年八月,为了打乱祖大寿的筑城计划,皇太极率领满蒙八旗和初步组建的汉八旗,还有四万民夫,共计九万多人,号称十二万大军围攻大凌城。
而这次攻打大凌城,皇太极一改以往的硬攻策略,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
在经过几次攻击之后,他动用上万民夫在大凌城周围筑起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然后等明军援军的到来。
☆、第四十七章 明军三败(1)
第四十七章 明军三败
果然,皇太极的计策成功了,在大凌河被围了不到半个月里,八月十六的这一天,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了,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宣告失败。
而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阿济格率兵迎敌。
双方大战,由于突然出现的大雾让明军措手不及,被后金鞑子乘机偷袭,而被杀得大败。
阿济格也因为这次战役,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二十天后,吴襄和宋伟再次组织兵力前来救援率大凌河,却被皇太极率大军,凭着优势兵力杀了大败而回。
三次的救援都宣告失败,这让吴襄等辽东系将领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后金在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战斗力不得已经强悍到可以攻城略地的地步了。
而后金强大的野战能力,却更是让满堂的大明将领们个个胆寒一片,这也是为什么李从年带着手下一万多来到锦州之后,备受吴襄重视的原因,因为他们手下的人马已经锐减了大半,说话的底气当然不足了。
在明末这个时代,武将说话的底气往往是靠手里的人马来说的,如果你手里没有兵马,根本就寸步难行。
〃那对于这次的救援大凌河,总兵大人和诸位大人有和见解?〃李从年不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他知道如果局势再这么破败下去,恐怕大明真的要走向覆灭的道路了。
环顾四周听见李从年的话,那些偏将游击将军们,个个有些愧疚的低下头,沉默不语。
在李从年看来,大明士兵和将士不是没有血性的,只是一次次得失败,让他们已经对后金鞑子充满了恐惧和惧怕心理。
其实大明军队历次的战败,除了战术上指挥的呆板外,还有文官系统随意干涉武将指挥作战,往往好的战略意图却因为监军的干扰,而最终让到手的胜利无疾而终,也让后金势力坐大,再难以抗衡。
就是吴襄眼中也对后金鞑子充满了恐惧,对未来感到迷茫,每次总感觉胜利在望,却因为许多莫名其妙的原因,最后导致大败而归,这不得不让人沮丧。
要想打败鞑子灭掉后金,只能让在场的大明将士们重新找回自信心,重新正视自己的对手。
〃我们是什么?〃早已心急如焚的李从年,顾不得人微言轻,顾不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
〃我们是大明的军人,我们保护的是自己的家园,自己的亲人,在我们身后,有着无数的亲人要让我们守护。〃李从年脸上有些哀伤的望着那些士气低沉的将领们。
徐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可是,今天我却很失望。因为我看到的却是一群孬种,一群宁愿死退缩,宁愿让自己家人被鞑子奴役的窝囊废,你们还是我大明的守护神吗?还是亲人最后的希望吗?〃
☆、第四十七章 明军三败(2)
想到大明被灭之后,无数百姓在黑暗的日子里,被鞑子血淋淋的屠刀犹如割麦子般,梳杀着汉人中敢于反抗之士。
扬州三日,嘉定十屠。一场场惨烈的屠杀,弥漫在中原大地,还没有被记录的屠杀犹如黑暗中掩埋的孤魂,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上亿人口的大明朝,最后到清朝进入中原后却只剩下了四千万的人口,你说这些人都哪里去了?
死了,都死在那面所谓民族大融合的旗子下,死在了后世被那些吹嘘为千古盛世满洲侩子手的手中,想到这里,李从年能不悲愤吗?
李从年这番悲愤的话语,大堂里许多的将领脸上不由得充满了愤怒,望着李从年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不一样的目光,就是吴襄眼中也对李从年此时说的话满是惊异。
〃我知道,你们很愤怒。诸位都是军中前辈,一定会认为一个没有和鞑子打过仗,杀过敌的人在你们面前说你们的坏话而感到愤怒,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鞑子也是人。〃望着周围那些一双双愤怒的眼睛,李从年心里却是满是欣慰,只要这些眼中还有愤怒,就表示他们还有救,大明还有救。
〃当锋利钢刀落下他们也会害怕,也会退缩,战场杀敌靠的是比谁狠,比谁会玩命。鞑子已经杀到家门口了,咱们还有退路吗?〃
李从年一声声的质问声,让满堂的将领个个顿时回过了神来,是啊!他们还有退路吗?
鞑子已经杀到家门口了,再退,身后的亲人恐怕就要沦为鞑子的奴隶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明白过来的诸位将领不得不深思着这个问题。
〃那不知李千户,对这鞑子怎么看?〃脸上早已忍不住的宋伟不由的开口说道。
李从年番质问上司的举动,让宋伟心里满是震惊,光是李从年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壮举,就让宋伟刮目相看。
要知道这个时代官员等级可是十分的森严,不能有稍微的越轨之举,但是这个李从年以区区卫所千户官位,却敢冒着被处分的危险,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什么时候吴家出了这种人才。
宋伟的话刚一说完,周围的将领不由纷纷望向李从年,说一千到一万,不如具体的行动来得实际。
他们也想看看,李从年这个小小的卫所千户,能说出什么独特的见解来,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周围一双双充满质询的目光,却是李从年心里有些欣喜,这表示这些将领还有着希望获胜的心思。
只见李从年面上胸有成竹,豪气干云的笑了笑,让他身后的李福生和李默心里满是敬佩。
自己的大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来,跟着他总没有错。
〃总兵大人,宋大人和诸位将军。咱们历次和鞑子作战,往往都是被鞑子分而击破,根本没有发挥出咱们大明军队自己的优势,这才造就就了鞑子那过万不能敌的豪言。〃提到这里,李从年脸上满是嗤之以鼻。
☆、第四十七章 明军三败(3)
这些不过是后金自我吹嘘话语,如果真的是过万不能敌,为什么努尔哈赤会被袁崇焕炮击受伤而死?
说到底,这不过是后金仗着长途奔袭的结果而已。每次大战,后金不是运用骑兵机动性打乱明军追击,就是用抓汉人的百姓来攻城,这让没有骑兵的大明军队,常常在野战被后金分而歼之。
听见李从年的话,众人心里顿时有了一丝顿悟,以往的种种失败似乎都找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却见李从年又继续说道:〃眼下和鞑子的战争是一个长久的战争,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把鞑子堵在关外,把鞑子拖垮。〃
〃拖垮?如何拖垮。〃听到这里宋伟和吴襄心里一动,顿时有些期盼的望着李从年,周围将领也是满脸的热切。
要是在往日,他们对于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却是看不上眼的,可是现在正是他们处于彷徨的时期,就像一个落水者抓住一个救命稻草一般,就算只有极小的希望,他们也要牢牢抓住。
〃从经济上,和外交上切断鞑子的获取资源的途径。〃李从年嘴里徐徐说道,然后话锋一转却是提到了这次救援大凌城的任务。
只见李从年俯身朝吴襄拜道:〃属下愿意率领手下一万三千精锐之士,为大军先锋。〃
李从年抛出的这句话,让众人忘记了刚才的话题,不由得个个满是惊异的望着李从年,面上满是吃惊。
就是吴襄也忍不住问道:〃你刚才说你手下有一万多精锐之士?〃这不得不让吴襄怀疑,虽然他知道李从年很会练兵,可是李从年说的话,却是让他有一丝不相信之感,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明将领有哪个不是喜欢吃空饷,喝兵血?
在花名册上的士兵,能有一半就不错了,可是这个李从年手下却是实打实的士兵,而且还是一万多士卒,他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怎么养得起,想到这里却是让吴襄恍如做梦般,不敢想象。
〃属下没有半句虚言,这些士兵都是属下亲自训练的出来的精锐之士,如果诸位大人不相信的话。属下大胆冒犯,恳请总兵大人和宋大人和诸位大人,到城楼观兵。〃李从年面上毫无表情说道,眼中没有半点夸下海口的胆怯。
李从年那无比诚恳的话,让宋伟脸上满是震惊,这家伙难道真得有这么多兵?
却见旁边的吴襄也是惊异一片,宋伟面上不由自主道:〃那就请李千户带路了。〃
只见一行人在李从年的带路下,朝锦州城头跑去,一时间众将云集在城头,众人俯身朝城下望去,却见一片黑色的云海矗立在锦州城下。
这片黑色的云,大家仔细一看,却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忠义军,校场中犹如一只只固定在原地的木桩,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挺拔的身材,沉默不语的军阵,还有这些士兵身上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杀气。
一时间城下刀剑如林,杀气腾腾的气场,让城头的诸将和吴襄面上满是诧异,纵观这忠义军身上流露出来的气度,这些可是一等一的强军啊!。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明军军士,如果没有主将的约束,恐怕早已变成散乱一片,毫无半点的纪律可言。
☆、第四十八章 张春(1)
第四十八章 张春
可是城下的忠义军在李从年入城之后,没有下达入城军令,这些士兵面上却没有一丝埋怨和不满的神情。
而且现在太阳毒辣,他们的额头都冒起热汗,可是却没谁想过要去擦拭一下。
在他们沉默的脸上,那种无条件服从的军人气度,让饶是老军伍的吴襄和宋伟,感到心里一阵发寒。
李从年示意旁边的李福生,却见李福生抽出腰间的武器朝着城下大吼:〃杀鞑子,保家国。〃
〃杀鞑子,保家国。〃
〃杀鞑子,保家国。〃锦州城下一万多人的齐声呐喊,仿佛波涛汹涌大海的咆哮,让站在锦州城头的诸将和那些士兵们个个面上满是惊骇。
这是从哪里来的强军啊!而吴襄却是想得更远,凭着多年的经验,城下的这些士兵,却是个个都是见过血的老兵,这种强军之士,不知道李从年什么地方找来的。
天呐!而李从年现在不过是一个卫所千户,他就能养出这么多兵,而且还不用朝廷的负担。
恍惚间,吴襄突然冒出一个荒谬的念头,要是李从年投靠鞑子夺这锦州城,那恐怕是轻而易举的吧。
想到这里,吴襄突然有种想笑的冲动,就凭刚才的这番话,李从年怎么会去投靠鞑子呢,这不过是自己多心了。
不得不说李从年那日入城时,忠义军的表演起到了作用。李从年进入锦州之后,朝吴襄要装备武器盔甲,吴襄却是有求必应,除了火枪外,凡是锦州城里有的无不有求必应。
在短短的三五天之内,除了弓箭手和火枪手之外,忠义军上下全部都换上增加身体防护的铁甲,这让李从年却是没有想到的。
这是作为关外重要防线的的锦州,武器装备储蓄那是极其丰富的,更主要的是由于几次的大败,那些装备却是没有什么用,这个哭笑不得情况,却是让李从年明白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根据朝廷和孙承宗的军令,吴襄在锦州这十几天里又招收了一万人的士卒,补充入军队。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吴襄把这一万多人全部交由李从年训练,这不得不让锦州上下对李从年刮目相看。
而李从年也不辜负吴襄所托,从忠义军中抽出五百老兵,带着这些新兵进行训练,许多将领闻讯而来,纷纷看着李从年训练军队的摸样,不由得让大家大开眼界,也对于忠义军的评价上了另一个台阶。
要知道,忠义军只从入城之后,全军上下从不间断的进行着训练,而且没有半起骚扰百姓的事情发生,这让锦州的百姓对于这支和大明其他军队感到不深深的好奇、也让那些刚刚放下锄头,拿着武器的农民渐渐明白了自己身份的转换,一个军人的责任。
〃你是说,鞑子军中有火炮?〃望着林起带来的消息,李从年面上却是十分的吃惊,因为根据他的记忆里,后金军队出现火炮,应该是耿仲明、孔有德投降后金的后,带去的火炮工匠才让后金有了铸造大炮的技术。
☆、第四十八章 张春(2)
可是现在李从年却听到后金军营里,竟然有火炮的消息,这让他不得不感到吃惊。
〃禀告大人,这是情报司的弟兄们根据鞑子后营运送火药的运送队察看到的。〃林起站在李从年的大营里,报告着情报司得来的情报。
早在半年前,李从年就让林起四处派遣探子,进行情报工作,可是情报网的组建,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组建完成。
而林起能得到这个情报,这还是林起的一个手下被无意中被鞑子抓了壮丁,无意之中在鞑子军营里发现的。
〃如果你所说得情况属实的话,这次大军和鞑子的大战恐怕有些危险了。〃听见林起的情报,李从年眉宇的眉毛不由得皱成一团,那就表示鞑子有了攻城的能力。
既然皇太极已经有了攻城能力,那大凌城恐怕早就被鞑子攻下了,可是为什么皇太极却只是围了大凌城,却不攻击呢?
想到这里,李从年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而旁边的林起大气也不敢出,他怕打搅李从年的沉思,然后悄悄退了出去。
大凌城下,绵延数十里的营盘显示着后、后金越来来越强悍的力量,在皇太极的大营里,皇太极和各旗旗主说着话。
〃大汗!这大凌城近在咫尺,而咱们手里也有二十门大炮,一顿乱轰之下,这大凌城指日可待啊!可是………〃在大凌城外鞑子的大营里。
一座绣着黄色金龙的大帐篷,矗立在大军的中间位置,周围站满的岗哨,和严密的巡逻,这副戒备森严的摸样,表示中军大营李住着一个后金十分重要的人物,如果李从年在这里的话,他一定恨不得让帐篷的皇太极被雷劈死。
如果没皇太极出现的话,那后金早就因为内乱而被大明所灭了。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其他儿子唯一的区别,就是那种大局观和善于学习的态度,这才是后金在努尔哈赤死后,没有被大明灭掉的原因。
要知道努尔哈赤可是间接被大明杀死的,可是他却在登上汗位之后,主动向明朝透露和谈的意思,取得了让后金休养生息的时机。
而后大明朝发生的流民作乱,更是让皇太极有了安定后方的想法,于是乘和谈的机会,皇太极西征朝鲜,东发蒙古,彻底的平定了后方牵制后金力量的势力,彻底为与大明的作战奠定了坚实安全的基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