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慌什么!北贼派人来,我们将他软禁便是。如今形势还没完全明朗,我们急着投谁啊?”杨辅清心中还存着投奔翼王的想法。
  事实上,在历史上的他,便是在天京事变后率领数万将士投奔的翼王石达开。
  “投奔谁?当然是南王了啊!兄长,你别再犹豫不决了,磨磨蹭蹭地,如今让曾水源这厮抢了彩头。现在我们就算是投奔南王,也没有他功劳大了!”杨宜清大声说道。
  “我们姓杨的,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功劳?”杨辅清还抱着再等等翼王的想法,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真实意图:“我是想等翼王的消息!只要他宣布为东王报仇,对付北贼,我们就投奔他去。翼王此人,性格直爽,对兄弟忠义,让人放心。投奔他,我们不必担心被吞并手下兵马,发生兔死狗烹的事情。”
  杨宜清听他这样说,想想翼王的真性情,倒也没有理由反对。
  正在这时,手下的亲信带来个重大消息:从天京逃回和州的翼王石达开,率领翼殿的五千太平兵,决定放弃和州和巢县。并且,跟随安庆曾水源的脚步,正式宣布脱离太平天国,加入太平圣国,尊南王为主!目前,翼王整兵在无为州,也不知是准备前往湖北还是前往安庆与曾水源会师。
  听完手下的禀报,杨辅清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出房间的。他怎么也没想到,堂堂翼王竟然也会投奔南王!
  不过此时,他才记起,在南王脱离天国之前,翼王的确一直是跟南王关系很好,翼王原本就是南王从贵县请来加入圣教的。
  只不过,原本南王一直辅佐天王,成为了天王的影子,是以还以为翼王是天王一系的,可后来,翼王自成一系,被东王打压无法带兵,而天王也自身难保一般根本就没有对翼王任何关照,导致翼王这两年来无所作为。
  原来,翼王竟然是忠心于南王!
  杨宜清也是长大了嘴巴,吃惊得无以复加!不过,他很快便回过神来,连忙对杨辅清道:“兄长,这回该下决定了吧!连翼王都投奔了南王,亏你还一直想着投奔翼王!如今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们也直接投奔南王吧!”
  杨辅清有些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能叹口气:“不。我们始终是姓杨的,与南王始终有些隔阂,虽然直接投奔南王有更大的功劳,更容易获得南王的封赏,但为兄觉得我们还是继续投靠翼王。”
  杨宜清奇怪地问道:“为什么?直接投奔南王,以我们手中的东殿兵力,和在东殿将士中的号召力,必定得到南王的重赏。比依附翼王,要强得多啊。”
  “为兄不是说了,我们不要想什么功劳,能保住性命,撑过这个难关就行。翼王待手下真诚,投靠他,就算日后南王真要对我们兄弟有什么不利,翼王也会保住我们,相当于我们多了个翼王这蹲大神的保护符,何乐而不为呢?区区那点功劳,日后还怕挣不到?”杨辅清果然谨慎无比,想得很多。
  杨宜清一听,也觉有理:“兄长不愧心思缜密,小弟以前还不知道东王为何会器重兄长,如今总算明白了!”
  两人商议妥当,迅速派亲信赶往无为州,找翼王石达开说明投效之事,并且,邀请翼王领兵前往丹阳,说是请可以攻占常州府和苏州府,作为投效圣国的见面礼。
  一日后,石达开便收到国宗杨辅清的密信,见信后大喜。
  他正愁不知如何才好,杨辅清的投靠,如同雪中送炭,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原本手中只有五千太平兵,其中还只有二千多是原来的翼殿精兵,另外三千都是后来在和州和巢县临时招募的,战力不太强。因此,他想要一路西进,攻占武昌,无疑是难以办到。但没一点见面礼,就此直接一无所获、两手空空地直接投奔南王,石达开又很是不甘心。
  原来南王将自己放在太平天国,寄予厚望,交代他要抓牢兵权,占据地方,没想到自己一直被东王打压,留在天京,毫无作为。如今准备重回南王的身边,怎么能一点像样的表示都没有呢?
  杨辅清这厮肯定也是揣摩出自己的心思,这个时候投效自己,并提出合力攻打常州府和苏州府,这样的确是极好的主意:不但将清妖最为富饶的两府之地献给南王,而且,占领苏州府后,便与占领松江府的太平圣国连成一块,整个长江以南,正式全部成为圣国的国土。想必南王也会欣喜!
  更何况,还有一千的翼殿精兵,在杨辅清的军队里,自己得要回来才行!
  对于杨辅清为何会突然投靠自己,石达开也很清楚,他是也无路可走了,除非投降清妖。否则,在韦昌辉的逼迫下,天王又不理会,还充当帮凶的情况下,投靠自己,是唯一的选择了。
  找自己,无疑是担心东王曾经对南王的那些陷害,会祸及到他们身上,让自己来帮他们说话而已。对于这个问题,石达开自然乐意,他原本就不想看到天国的兄弟自相残杀,如果有可能,甚至对于北殿的将士要投奔圣国,他也会向南王求情收留的。
  计较已定,石达开便下令翼殿的五千将士启程,横跨长江,经芜湖县、高淳、溧水,向丹阳行军。
  而早前被东王杨秀清派出的涂振兴和陈仕章两人,则率领五千太平军精兵,一路追击溃败的江南大营清军,抵达金坛城外。在听到天京变乱,并且东王惨死北王之手后,涂振兴和陈仕章两人心态大乱,根本无心攻敌。
  逃入金坛城内的清军,休整几日后,便在张国梁的率领下,杀向城外的太平兵,由于涂振兴和陈仕章两人以及这部分东殿太平兵已经人心惶惶,毫无士气,被清军杀得大败,退往句容城南几十里的山梁间,据山而守。


第493章 洪秀全的恐慌
  这个时候,整个太平天国天京城外的太平兵,一下分为了四股势力。
  一便是原本的东殿太平兵。其中的安庆水陆太平兵士二万余人,由曾水源率领宣布投奔南王;九江城的五千太平兵在胡鼎文率领下,丹阳城外的杨辅清率领近万太平兵,都扎堆投归顺南王或翼王。整个东殿将士,已经十去其五。
  另一部分天国的太平兵,有二万多人在天京驻守各大城门。其中,朝阳门、聚宝门、仪凤门、通济门等四处城门的守城东殿将士六千余人,跟随朝阳门守将金树本等,前往丹阳去投奔杨辅清。其余诸门的东殿将领,除了一些投降北王韦昌辉外,其余都被北殿将士斩杀,而东殿士兵,则茫然无知,继续听命北王新任命的将领。
  其余的一些零星东殿将士,多半分散开来,在天国各州县驻军,也是一片茫然,处于观望状态,静待天国这次变乱的结束。这部分兵力也不少,有数万之多。
  二便是翼王石达开在巢县率领五千太平兵,也归顺南王。
  三是北王韦昌辉的北殿军士。三千余人在天京城内,加上北王府的府兵和卫士,勉强凑足大致有四千人。
  其余的便是黄州府城和黄州府境内蕲州、蕲水、广济等县,韦俊部和投奔来的张子朋所部,还有曾天养败退下来的太平兵,这部士兵势力很大,加上被韦俊控制的唐正才水师,一共有一万五六千余人。
  四便是天国境内,忠心天王的太平兵。庐州城内的胡以晄率领的四千太平兵,太平府当涂城内驻防的赖汉英,率领水陆太平兵一万余人。
  镇江府城内的近万太平兵,在忠于天王的李秀成率领下,已经变为中坚力量。还有与江北大营对峙的仪征和瓜洲的太平兵,在许宗扬等人的统领下,保护着长江一带水线。
  除此之外,还有远在辽东的数万太平兵。
  一时间,各方势力交织,错综复杂。
  但,明眼人都能看见,若是那部分东殿士兵投奔南王,整个天国将遭受重创,实力大减。
  ……
  镇江城内。
  一脸英气的李秀成,却双目茫然。
  如今的他,已是总制,也算是太平军中的中级将领。
  当初,杨秀清从安庆将李秀成紧急调往天京,让他跟随杨辅清领太平兵,经长江水路取道镇江府,进攻丹阳城。而到镇江城后,杨辅清怕李秀成抢了他的指挥权和功劳,便将李秀成留在镇江,协助殿左十一检点罗际隆镇守城池。
  罗际隆是广西老兄弟了,他全家参加太平军。原本在萧朝贵的前军任监军,其妹嫁萧朝贵为西王妃,遂被封为西国舅。西王战死后,他转为东殿将领,因为作战勇敢,每逢战斗必身先士卒,深受东王的器重。
  听到天京发生变乱以后,罗际隆一时间六神无主。恰恰这个时候,清军的江北大营主将琦善,感觉有机可乘,便一边命人传来密函,招降罗际隆,一边偷偷派遣了一支一万人的清军,趁大雾坐船越过长江水面,袭击镇江城。
  清军一时突然袭击,差点攻破镇江城。幸得李秀成防范严密,罗际隆又作战勇猛,才将清军击退。不过,也正因为罗际隆作战勇猛,每战都身先士卒,率领太平兵冲出城门杀退清军,又追击清兵,结果不小心中了清军的埋伏,身受重伤,等李秀成杀出城接应回来,已经不治身亡。
  于是,整个镇江城,只是总制的李秀成变成了太平军的主将。
  接下来,风云变幻,消息接踵而来,让李秀成应接不暇。
  北王不但杀光了东王府中东殿家眷,还以天王的名义宣布东殿部属是东贼的同党,四处剪除东殿将领。
  李秀成既心痛东王的惨死,又担心自己这东殿将领的身份带来的危险。
  这时,安庆的东殿旧臣曾水源和傅学贤宣布率领安庆一带的东殿将士脱离天国,效忠南王,投入南方的太平圣国怀抱。紧接着,翼王石达开也在巢县宣布脱离天国,效忠南王;九江府东殿左五承宣胡鼎文也带领五千东殿将士投靠南王;甚至,围攻丹阳城的杨辅清也宣布投效翼王石达开,实际上,便是也效忠了南王。
  这一连串的惊人消息,给一心想为天国效力,忠心耿耿的李秀成连串打击。
  这么多的东殿精英,还有这么多的精锐太平兵,都离开了天国,投奔南王,这对天国是毁灭性的打击。天王不可能无动于衷啊,不应该是如今这幅不理事的样子才对。
  他很迷茫,很是担心天国的未来。
  在听到这些消息以后,他便立即给天王上书,请求天王制止北王再这样闹下去,同时宣布东殿将士无罪,赦免所有东殿部属。但两天过去了,如同石沉大海,全无回应的消息。
  正当李秀成犹豫不定,准备整兵前往天京问个清楚的时候,一名自称赖文光的天王府中御林侍卫,偷偷潜到镇江城,找到李秀成,带领天王的密诏,让他领兵进京,勤王护驾。
  原来,洪秀全的确如李秀成猜想的那样,对于天国上下的东殿将领纷纷带领手下太平兵背弃天国,转而投向南王,心中不淡定了。
  在听到曾水源和傅学贤宣布率领安庆的太平兵归顺南王时,洪秀全便是一阵愤怒和担心,再后来,翼王石达开、九江的胡鼎文、丹阳的杨辅清等人接连宣布投奔南王,洪秀全是彻底恐慌了。
  他发密诏命韦昌辉诛杀杨秀清,除了逼他封万岁、逼上位外,还有一点,便是想通过诛杀杨秀清来安抚南王冯云山。幻想着,冯云山会因此感激他,重新回归天国的怀抱。
  他还没来得及将这层意思透露给冯云山,便发生这一连串的震惊之事。原本想将整个圣国并入天国,没想到,自己天国好不容易占领的一块块地盘,在一座座城池,还有这数万太平兵,就此脱离天国,投靠了南王。
  虽然在他的观念中,以南王冯云山的性格,他多宽慰几句,再亲自写信劝解,应该会重新回自己的怀抱。但毕竟现在还没回归天国。洪秀全不得不想,万一冯云山真的不再听命自己,那岂不是自己天国已经去掉绝大半了么?
  因此,洪秀全有些后怕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好好的诛杀杨秀清,竟然会闹成这般模样。
  原本,他还准备再忍耐北王韦昌辉一段时间,等他将东殿部属打压得差不多了,而这时的翼王也逃出天京城,以翼王的忠心,必定会召集太平军将士进行勤王护驾,到时自己胜券在握,没有什么危险的情况下,再发布诛灭韦昌辉的命令。
  没想到,如今这形势,已经让他没办法再等下去。再拖延下去,不但东殿将士纷纷背弃自己,说不定,其他的一些原本忠心天国的普通太平兵,也会对自己失望透顶,那整个天国就真的完全分崩离析,全被毁掉了。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洪秀全真的后悔了。就不该诛杀东王,哪怕将其软禁起来,也比诛杀要好得多。
  对于翼王投奔南王之事,洪秀全又是愤怒,又是后悔。愤怒的是,翼王也是白眼狼,跟随自己这么多年,还是不够忠心自己,竟然还要投靠南王。悔恨的是,这两年来,翼王一直被杨秀清打压,但自己却没能为他说上一句话,也因此没能将他拉拢过来,让他还是忠心南王。
  但不管怎么样,洪秀全还是给石达开和曾水源分头写了几封亲笔信,托付几名身边的亲卫想送出城。不料,却被北王的巡查士兵给擒获了,还将密信也搜了出来。
  韦昌辉大怒。
  直接将洪秀全的信使当场斩杀,将人头送往天王府予以警告不算,还亲自带领上千北殿士兵,来到天王府大门口,敲打大门,要求天王出面,还让天王解释为何私通这些天国的叛逆!


第494章 韦昌辉之死
  天京的形势已经完全失控了,洪秀全这才真正担心起来。
  一直以来,他都从没将韦昌辉列入争斗的行列。
  真正让他放在心上的,起初是南王冯云山。当时冯云山以他的名义,在紫荆山区和平在山等桂平、平南两县发展教徒数千,让他心生警惕,于是他借东王附身天父的名义,将冯云山打压下来。
  再后来,便是东王杨秀清。如今,杨秀清也被韦昌辉诛杀。
  他本以为,自此以后,便是他大权在握,无人再能与他抗衡了。没想到,韦昌辉已经势若疯狂,完全不管不顾了,连他这个天王都不放在眼里了。再想到天京城内的东殿人马,已经被收拾得差不多了,而天京城外,一个比一个恶劣的消息不断传来,洪秀全再也忍不住了。
  混蛋!什么东殿将士,现在杨秀清已经死了,都是天国的将士,都是自己的手下!
  不能再软弱下去了!现在连这韦昌辉都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
  也不能再等下去了。原本还巴望着翼王石达开前来勤王救驾,洪秀全因此还让手下一直关注着天京城外的消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个石达开率部归顺南王的消息!
  这愚蠢的石家小子,根本就没想在天国呆了,也根本就不来天京护驾了。
  无奈之下,洪秀全只得自行发动诛杀韦昌辉的行动。
  正在这时,镇江城中的李秀成率领五千将士,乘船来到了天京城外,要求进城保卫天王,面见天王进言。
  韦昌辉自然不许,李秀成越发怀疑是韦昌辉控制了天王,掏出坏中天王的密诏,威胁要攻城,救出天王。
  双方的战事也是一触即发。
  韦昌辉在天京城内的嫡系部队并不多,他心中难免担忧,于是,便发动原本的东殿太平军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准备守城。
  天京城内听说城外的镇江天平兵前来攻城,也是人心惶惶。
  韦昌辉心中更是不安,于是,他要求面见洪秀全,请天王下旨宣布李秀成为叛党,澄清并无密诏之事,但天王府中的洪秀全不予回应。
  韦昌辉这时才清楚,洪秀全是真的要卸磨杀驴,对付他了。他清楚洪秀全是在拖延,等城外的李秀成所部救兵,于是他更加急躁起来。
  于是,韦昌辉不管不顾,直接亲自领兵来到天王府前,派人猛烈冲击府门,天王府大门紧闭,洪秀全下令闭门不见。韦昌辉直接放言,再给一个时辰的时间,若天王再不出面,就放火烧天王府。
  半个时辰以后,天王府的大门突然大开,在门前竖起天王大旗,一大群天王府的卫士,还有侍女等身穿男装冲杀出来,竟然有数千人。
  韦昌辉及手下军士见天王的部队真的杀出,心中有些胆怯,硬着头皮也杀了上去。只见天王府中卫士和侍女,竟然勇悍无比,势若拼命,但毕竟没怎么上过战场,被北殿士兵杀得练练退败。
  韦昌辉率领三千北殿士兵,攻入天王府前门。
  洪秀全见形势危急,号令府中所有的娘娘和女官,组成娘子军,由蒙得恩亲自率领,与北殿太平兵展开混战,两军相互射击,鸟铳和火炮相互对攻,不分胜负。
  正在这时,西王府中的西王妃洪宣娇,率领府内的近千广西籍女官和女兵,从侧门绕到北殿军身后杀出,前后夹击,本就不多的北殿士兵终于大败。
  洪秀全趁机亲自出面,立即以天王名义下令捉拿韦昌辉,号召天京城内的百姓凡“知道此奸隐处者急首告,职升三级”。
  这样一来,天京城内的原来东殿士兵,才被韦昌辉掌握不久,现在便纷纷倒戈,听从天王的号令协力捉拿韦昌辉。
  韦昌辉的北王府,被原本压抑忍耐许久的东殿将士蜂拥而至,将北王府团团围住,便是一阵疯狂地进攻。而北王府中的剩余北殿士兵,以及北王府内的女侍等,无心抵挡,纷纷投降。但杀红了眼的东殿将士,哪里能控制得住,一片混乱之中,韦昌辉一家二百余口,也是全部被杀上头的士兵屠杀一空。
  韦昌辉领着仅剩的一千余北殿军士,奋力杀出天王府,却只剩六百余人。无奈之下,韦昌辉顾不得回北王府,更换衣裳,扮作普通的太平兵,从水西门逃出。
  站在秦淮河边上,看着身后只有三百人不到的亲卫,韦昌辉心中一片凄凉。
  他怎么也没想到,即将大权在握,取代东王的他,怎么突然之间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原来,他只是被天王利用的棋子而已。
  一直以来,洪秀全都没显露出他王府中的兵力,想不到,一群广西女人,那么疯狂,战力丝毫不低于普通太平兵。
  为今之计,他只有逃走,投奔领兵在外的亲信韦俊和张子朋处了。可到了那边,又怎么办,只占黄州府一地,也没办法独自发展了。
  韦昌辉忽然眼前一亮:自己何不效仿翼王石达开一样,投奔南王!以南王如今的势力,灭掉清妖,大有可能。
  想到这,韦昌辉一扫心中的凄凉颓废之心,朝身后的三百亲卫喊道:“兄弟们,本王虽然失败,但还有资本。那便是黄州府的韦俊等万余将士。本王已经打定主意,去投奔南王,尔等可愿追随左右?”
  众亲卫大喜,纷纷高呼愿意。
  于是,韦昌辉领着众人找了几艘船只,渡江准备前往长江上游的黄州府。
  不料,刚驶出秦淮河口,上游江面,迎面驶来一直庞大的船队,船上高扬着太平军的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赖字。
  却是驻防太平府的赖汉英率领水师,也接到了洪秀全的密诏,前往天京勤王护驾,正好碰上逃走的韦昌辉等人。
  韦昌辉大惊,下令船只避开绕行,不料,赖汉英见有天京城内出来的船只,下令盘问天京城内的情报。
  韦昌辉的亲卫本就提心吊胆,被赖汉英一盘问,就紧张地露了馅。
  于是,悲催的韦昌辉,本想假扮普通士兵逃走,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被赖汉英的水师俘获。
  得知赖国舅领兵来援,还俘获了韦昌辉,洪秀全总算放下心来。
  他连忙下诏,天京城内的所有太平兵,不分东殿北殿,全部不予追究,都是天国的兄弟。同时,又接连下令,让蒙得恩领人打开水西门放赖汉英领千余士兵入城,打开神策门放城外的镇江援兵李秀成领数百余太平兵入城。
  被擒住韦昌辉,自知难逃一死,一直呼喊要见天王。但洪秀全不予理睬,直接下令,将其肢解,枭首示众。
  韦昌辉死得极其惨烈:
  蒙得恩亲自操刀,他命人将韦昌辉全身脱光,手脚都绑住,束缚在木柱上,像杀猪一样,只不过,顺序反了过来。
  斩去韦昌辉的十根手指和双足,让四名太平兵按住不停挣扎的韦昌辉,底下放了两个大盘,用来接住韦昌辉的鲜血,准备用来祭奠被他杀死的天国将士。
  这还不算完,被痛晕过去的韦昌辉,迎来更凄惨的经历。
  蒙得恩命人将烧好滚烫的开水,从头顶、肩膀浇下,将韦昌辉烫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而又命两名剃头匠,一边淋水,一边刮毛,将已经不知死活的韦昌辉全身刮得白白净净的。
  然后,蒙得恩手持尖刀,破开韦昌辉的白肚子,将肚内的内脏全部一块块地掏出,放在一旁的盘子里,又将韦昌辉脖子切断,将头颅取了下来,送洪秀全过目后,悬挂在东王府大门上示众三日。
  观看整个过程的赖汉英和李秀成等天国将士,心头无不凛然,心知这是天王对韦昌辉恨到了极点,才会如此狠辣。
  天王这是在警告天国的将士,背叛他胡来的人,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只是,不管是赖汉英,还是李秀成,虽然明知道韦昌辉死有余辜,但心头还是难以抑制地冒起一股冷汗,心生兔死狐悲之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