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王这是在警告天国的将士,背叛他胡来的人,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只是,不管是赖汉英,还是李秀成,虽然明知道韦昌辉死有余辜,但心头还是难以抑制地冒起一股冷汗,心生兔死狐悲之念。
  而在一旁的兴国侯陈承瑢,更是后背一片冰凉,心中大骇。他不由得不惴惴不安,与韦昌辉勾结,杀了东王府数千人之多,而在后面,又怕北王府之人说出他的事情,将北王府的家人斩杀一空,如今也不知道天王清不清楚他做的事情。
  不过,看到韦昌辉的惨死,陈承瑢更加看清了天王的狠辣。他心中暗自盘算,自己应不应该逃往在湖北征战的侄儿陈玉成处。


第495章 洪秀全的招揽
  稳定了天京城内局面的洪秀全,来不及欣喜,就被一团阴云笼罩着:江北大营的清军,在前段时间偷袭未果后,趁着李秀成率领镇江的五千太平兵回天国之际,再一次偷袭镇江。这次,镇江没有得力将领统领,加上城内的守军遭遇天京事变,人心惶惶,无心作战,竟然被清军一举偷袭得手,被攻占了。
  甚至,城内原本视死如归的太平兵将士,竟然在城破以后,走向了两个极端。四千的守兵,被袭杀了不到五百人,城头上的太平兵还没回过神来,镇江城便破了。剩下的三千四百太平兵,一千四百余人在破城后,奋勇不顾地反击,想夺回镇江,视死如归般冲向兵力占优的清军,被屠杀一空;而另外的二千太平兵,见势不妙,也顾不得逃走,竟然直接投降了满清。
  让得知消息的洪秀全大骂不已,但他又是心惊胆战。
  他虽然不是很清楚这些太平兵为何会如此,但隐约中有些察觉,这跟绝对天京变乱有关。
  其实,洪秀全稍微静心下来一些,便能看明白:那些不管是自杀式地战死的太平兵,还是投降的太平兵,都是原本东殿将士,原本在东王手下,士气昂扬,斗志满满。那是他们相信,东王是天国的柱石,又是天父下凡的附身,是圣教的圣神风,神圣尊贵无比,有他的带领,天国必将杀尽清妖,建立太平盛世和人间天堂。
  可在东王惨死之后,他们的信仰便完全崩塌了。
  别说他们这些普通太平兵,就连那些军帅总制们,都不敢相信,圣教的圣神风之身的东王,竟然也能被杀死。那以后天父没了附身之人,如何下凡,如何处理天国大事,如何救赎他们的灵魂,引领他们上天堂?
  所有的信仰、希望全部破灭的这些东殿太平兵,遭受重创,便陷入疯狂的境地。要么疯狂地寻死,甚至崩溃自杀;要么便完全推翻了过去的信仰,觉得自己被骗了,加上主将罗际隆战死,镇江城被破,逃回天京也要被天王责罚,索性投降满清,与过去的信仰彻底背弃,开始追求富贵荣华。
  感觉自己的天国岌岌可危的洪秀全,顾不得有损自己的面子,仿似自己从来没有下旨宣布东王杨秀清为东逆一样,将所有的这一切,全部推在韦昌辉头上。
  他下诏宣布,说北王韦昌辉包藏祸心,意图谋逆,先是害死东王,又逼走翼王,更来攻打天王府想取自己而代之,将之前发生的一切,全部推在韦昌辉头上。
  然后,洪秀全在诏命里面,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宣布恢复杨秀清的东王称号,又加封杨秀清为“圣灵”,宣布杨秀清被杀的那天,六月初六,为“东王升天节”。
  东王杨秀清不是被杀,而是以这种形式,升天去天堂追随天父去了。
  洪秀全不但为杨秀清公开平反,追念前功。不但如此,他还将自己的第四子过继给东王,袭东王爵,称幼东王,坐镇东王府,重建东殿。
  当然,他的目的当然不是仅仅占了这名义上的东殿,而是想挽回东殿将士散失的人心。通过为东王平反,笼络东殿将士,仍归心天王。
  接着,洪秀全不但赦免天京城内外的所有东殿、北殿将士,宣布不予追究,而且又连续地一一发布诏书,诏令前段时间投降南王的曾水源、胡鼎文、杨辅清回归天国,既往不咎不说,还对三人均以侯爵之位以待。
  对于翼王石达开,洪秀全更是专门连下三次诏书,命石达开回京,并且,为了笼络他,封他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可称九千岁,并当即匆忙命人镌刻了一道义王金牌,派人赶往巢县送给石达开,请求石达开回师天京,接任东王的辅政王爷地位,将来若是南王回归天国,便辅佐南王打理天国的政务。
  显然,洪秀全是见到天国势力大减,连镇江城都被江北大营的清妖攻克,才会出此计策,想以此唤回离开天国的太平军。
  但不说天京以外的太平兵,就算是天京城内的东殿太平兵,也是将信将疑。也对,前不久,北王韦昌辉才假借天王的名义,宣布不追究东殿将士罪状,将数千东殿部属骗到织馆中观看对北王的杖刑,不料却是被骗,关在织馆中被屠杀一空。
  甚至织馆中的血腥味到现在还没去掉,东殿太平兵怎么可能会马上相信天王说的话,谁知道是不是又一次欺骗和屠杀?
  天京城内的东殿将士麻木,对洪秀全的诏命没丝毫欣喜。
  曾水源、胡鼎文、杨辅清等人更是没有一点消息回应,仍自顾自地与南边的太平圣国接触归顺事宜。他们是彻底对天国失望了,死心塌地地要跟随南王了。
  而翼王石达开,则是去意已决,等待这么多年,终于要奔向南王,无论如何不愿意再被干扰了。面对洪天王送来的巨大封赏,和辅政王爷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石达开坚决回绝,并托人给天王明确的答复:达开原本投奔金田起义,就是为了投奔南王,而非天王。
  这一句话,让洪秀全悲愤莫名,怒火焚心,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奇怪的是,对湖北黄州府的韦俊,洪秀全却不管不问,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
  反倒是,在杀韦昌辉、平定天京城的第二天,洪秀全就亲笔写了一封他自认为诚意拳拳的信给冯云山。
  在信中,洪秀全先是回忆了年少时光,他作为表哥,给冯云山遮风挡雨的事情,和冯云山一道读私塾,一道外出游学等友谊。接着,又说起他创立拜上帝教之事,提及两人一道去广西贵县表兄黄盛均家落脚,四处传教,又夸赞冯云山在他离开贵县回广东时,还努力发展教众之事,分享了两人一同在紫荆山等地发展壮大的艰苦经历。
  随着话锋一转,洪秀全又提及当初冯云山如何协助自己,发誓要辅佐他这个天王建立人间天堂。
  最后,洪秀全在信中恳切的请求冯云山莫怪他之前被东王蒙蔽,对于之前委屈了冯云山,他感到很自责,如今他已经发现,东王杨秀清对于冯云山的加害,于是他不惜天国动乱也诛杀了东王,为表弟出气。不过因为要拉拢东殿将士,暂时不宣布东王为叛逆。
  希望表弟能重新回归天国,辅佐他,两兄弟一起掌管天国,杀灭满清,共创人间天堂!
  随着亲笔信的,是一道盖有天王大印的封赏:封南王冯云山为“圣灵通军主将地王”,与他的天王对应,地王亦称万岁,掌管天国的一切朝政。


第496章 圣王的大喜事
  广州城内的圣王王府中,冯云山最近是笑容满面。
  不但圣国迎来大喜事,他个人也迎来最为重要的喜事。
  前几天,从特务司传来的情报中得知,太平天国的天京,发生变乱,东王杨秀清以天父下凡逼迫天王洪秀全封其为万岁,然后,便发生了北王领兵进天京,深夜袭杀杨秀清,血洗东王府,更在天京城内大肆搜捕东王党人。
  冯云山乍一听这个消息,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天京事变竟然这么快就发生了。
  历史如此惊人地相似,自己的到来,已经让这个世界改变了很多,但没想到,竟然还是发生了“天京事变”,可又如此的不同,不但提前了两年,而且参与的人也有了不同。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机会,一个扩大自己势力,减少太平兵那些老兄弟损失的机会。
  历史上的天京事变,让太平天国国力大损,元气大伤,从而由盛入衰,并逐步走向失败。除了决策者东王杨秀清这个领袖没了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天京事变让东殿的大部分部属将领全遭惨死,天京城内经过韦昌辉的排除异己,近二万的天国将士和百姓被杀,这个损失可谓巨大。
  天京变乱之后,不但太平天国军事力量的大为减弱,广西老兵和中层将领造成锐减,最为关键的是,因为信仰的崩塌,圣教的那种超强的动员力和奋勇杀敌精气神都没有了,普通太平兵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天国的领袖们形象,更是跌入冰点。
  可以说,自从天京事变以后,整个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再不如前期的那么狂热。不但战斗力下降,亲密的兄弟关系也瓦解了,整个天国开始混乱起来。整个太平天国从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御的局面,从此每况愈下,而加上洪秀全的高度专权,造成大纲紊乱,人心大失,原本很有可能占领全国的太平天国,最后以惨淡的失败告终。
  可如今因为自己的存在,历史截然不同,所不定,自己运作一番,会有出其不意的收获。
  冯云山对特务司下令,立即对太平天国的一干将士,实施原先预备的策反策略。
  这时,后续的消息逐渐传来,先是范汝增抵达安庆,会同已经归降圣国的傅学贤,劝降了东殿旧臣曾水源,率领安庆一带的东殿将士脱离天国,宣布效忠自己。而紧接着,翼王石达开也在巢县宣布脱离天国,效忠自己;九江府的东殿左五承宣胡鼎文也带领五千东殿将士,还有丹阳城外的杨辅清率领一万余人,也宣布投效翼王石达开,相当于投奔自己。
  单这些东殿将士和翼王的投奔,便让冯云山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不是增加了多少兵力,这些太平军,他还没看在眼里。而是这种轰动的效果,自己接收太平军的举动,会让更多的太平军投奔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是,翼王石达开的回归。对于这名历史上的悲情英雄,对自己又是忠心耿耿,对手下也是情深义重,冯云山自然不愿他跟历史上一样,兵败大渡河,被凌迟处死。
  冯云山立即回应,命令沿线驻防的讨虏军准备接应,直接派部队前往驻防,接收归降的太平兵,并接管城池和领地。
  同时,发布太平圣国的诏命,封石达开为太平圣国的“义王”,兼中华讨虏军副统帅,负责率领中华讨虏军的乙等师,杀灭清妖。
  至于曾水源,暂时任命其为安庆府知府,署任安徽巡抚,负责安庆一带的治安和民政。
  杨辅清都任命为师长,就地组建野战乙等师,编为乙十四师;胡鼎文任命为旅长,编入地方驻防部队,等待安置。
  冯云山突然发现,随着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原本设置的,圣王王府直管州府,州府再管县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是时候设立行省了。不过,这些,冯云山准备等占领整个长江以南再统一设立。
  除了这几部分东殿太平兵的投靠外,冯云山对远在黄州府的韦俊所部也很是关切。
  他知道,历史上的韦俊,因为韦昌辉被天国处死后,他面临被天王洪秀全猜忌,上司杨辅清的寻衅,韦俊无奈渡江欲投靠李秀成,却被天王下令的陈玉成率人封江阻拦,无奈之下,投降了满清。
  而这个时候,冯云山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了。他清楚,韦俊并不想投降满清,事实上,在历史上,韦志俊独守武昌期间,满清的湖广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多次招降,都被他拒绝。最后走投无路,才率部投满清。如果有得选择,韦俊绝对不会选择满清,而现在,正是有自己在。冯云山相信,即便自己不派人去招抚,韦俊也会找上自己,不过,为了以防万一,特务司还是早就派出了策反人员,前往黄州府劝降。
  这些事情还不够,又一件巨大的喜事向冯云山袭来。
  怀孕许久的程岭南生了,而且,还不止一个,生了一对龙凤胎。
  看着被稳婆接生下来的两个粉嘟嘟的小生命,冯云山心中竟然有股想哭的悸动。这个时候,他才找到当父亲的感觉,原来,竟然是这么的刻骨铭心,这样的让他泪流满面,心中一腔的幸福与柔情。
  看着躺在床头虚弱的程岭南,冯云山不由握住她的手:“辛苦了!”
  程岭南一脸的幸福。有冯云山这么一句话,她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了。
  程王妃生了龙凤胎的事情,不知道怎么的,就被宣扬出去,广州城内的圣国众将领官员,纷纷来圣王府贺喜,冯云山也是心中欢喜,破例宣布,广州全城欢庆三日,为自己喜得一对子女而庆典。
  冯云山是自私的。对于这对子女,他才觉得是他冯云山的骨肉。从此以后,他冯云山便后继有人了。他想着好好将这个儿子培养成人,将来接任自己的大统。
  至于冯癸方,冯云山只能愧疚了。不过,他也想好了补偿他的办法,看他自己的意愿,若是也想成为君主,便赐他一块遥远的封地,带领些将士,出外殖民去。
  像澳大利亚、非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随即,冯云山又有些哑然地笑了:自己这是怎么了,生个儿子而已,就想到殖民封地去了,看来,自己还是有帝王的野心啊。这个圣王的地位和清末的环境,让从民主世界来的自己,竟然萌生了称帝的想法。
  冯云山摇摇头,不再想这些,还是先思索下如何占领更多的太平天国地盘吧。


第497章 想招揽本王,做梦去
  这时,在特务司的人员日夜兼程之下,太平天国方面天京城的消息接踵而来。
  冯云山先是接到韦昌辉被裂解分尸的消息,不由感叹良久。
  想想当初,韦昌辉也是文武双全,举尽家财,献给圣库,天国金田团营的过程中,他出力最多。也因此,太平天国才会在韦昌辉的老家金田村举行起义。
  当初意气风发,一心为天国的韦正,如今落得个如此下场,冯云山不由感叹权利和欲望的可怕,也提醒他自己,不能让手下人犯这种错。
  紧接着,便听到天王洪秀全赦免天国所有的东殿、北殿将士,宣布不予追究,并且发布诏书,以侯爵之位封赏曾水源、杨辅清等人。
  冯云山不由暗自冷笑,看来自己的这位天王表哥,是真的急红了眼了。不但不惩罚这些背叛他的天国将领,还以侯爵之位拉拢,想唤回众人。
  可能洪秀全也心中明白,一旦曾水源等人开了这个头,整个天国的各地将领有可能都会效仿,纷纷投奔自己。毕竟,自己曾经是天国的南王,而且,如今天国的将领中,有绝大半都是自己亲手发展入教的广西老人。
  不过,冯云山却又为洪秀全感到悲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以这种方式拉拢将领,虽然能挽留一部分人,但这个口子一开,那些不安定的人,日后动不动便会想着投奔自己或投奔清妖,不断逼洪秀全增加封赏,到时他便难以为继了。
  对于曾水源这些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在乎那个爵位,而是当初为了狂热的宗教信仰,为了冯云山和洪秀全他们鼓吹的地上天国和人间天堂的梦想,加入的天国。因此,一旦这个梦想破灭,区区一个虚名的侯爵,是无法挽留他们的。
  天国的王爷以下,都是空的。若真是为了名利,曾水源当初也不会从天王的帐下又投奔到东殿去。
  冯云山可以想象,自己的这个天王表哥,听到曾水源等人宣布归降自己的时候,是如何的气急败坏,形势却又不得不逼着他自己,作出宽宏大量不予追究的姿态来,为了让他们回心转意,忍住心中的怒火,宣布封赏他们为侯爷。
  想象都觉得好笑!
  冯云山不再思考这些,专心看着刚出生的一对儿女,尽情享受初为人父的幸福。
  不过,他那个远在二千里外的表哥却没这么轻易放过他。
  仅仅二天后,冯云山便收到从天京城匆忙赶来的天王信使。与此同时,还有特务司的一个情报也同时抵达。
  特务司的情报是关于翼王的。洪秀全珊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称九千岁,请求石达开回师天京,接任东王的辅政王爷地位。
  冯云山不由吃惊,这回,看来洪秀全是真的急了,竟然愿意将辅政王爷之位交给翼王。不过,他转念一想,不对,洪秀全绝对不会如此大方。
  历史上的他,可是对辅政不到半年的石达开,便进行了夺权打压,将石达开的权利交给自己的两位兄长,如今,他会这么对待石达开?即便是真的,也马上会打压。
  想想洪秀全的伎俩,也不知道翼王能不能看明白。
  对于洪秀全的信使,冯云山本决定不见的,不过,转而一想,自己何必躲避呢?倒要看看,这位天王如何来招揽自己。
  “打感情牌了?想以以前的友情来让本王投靠?”冯云山一边看洪秀全的来信,一边嗤笑起来:“当初的那个冯云山为你打下基础,发展数千教众,邀你来广西做教主,你却见他威望太重,不利于你的掌控教众,便趁他被官府抓去的时候,联合杨秀清趁机夺权。”
  “后来也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及云山的感受,任凭杨秀清对之打压与谋害,将一代创世人,打压到沦落排名第四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表兄,所谓的友情?”
  “如今急红了眼,想凭个‘圣灵通军主将地王’的虚名就让冯云山归降?若是我还是你从前的那个表弟冯云山,也许有可能,但你却怎么也想不到,我已经不是他了。所以,你的这一套,对我没用!我不会傻到自己的君主不做,跑到一个神经病手下去当什么小弟。”
  冯云山心中念头急转,对于洪秀全的招揽,有些哭笑不得了。
  不过,对于这位看似低调的天王,他又心生佩服。当初与杨秀清合作,打压排挤掉威望与他一致的冯云山,紧接着,又在永安改制中和杨秀清相互勾结,排挤掉能天兄下凡的西王萧朝贵。而此时,又利用韦昌辉来干掉东王,再杀了韦昌辉,剩下的,便是天王一家独大了。
  可想而知,若是翼王石达开或是自己被其所骗,归顺了他,要不了多久,便是同样的下场。历史上的石达开,不就是被其施展手段排挤掉,最终忿然出走的么?
  招揽自己和石达开,不过是贪图自己手中的那些兵力和地盘。
  想想也可笑,凭借半省之地,居然想招揽自己这样占据六省之地,真是心黑得可以,贪心不足蛇吞象啊。
  冯云山当即回了一封信给洪秀全,信中只有三个字:“做梦去!”
  跟一个间隙性神经病,他没什么好说的。还是早点办正事要紧。
  趁着天京变乱,洪秀全人心大失,太平天国一片混乱之际,自己要最大规模地抢占地盘,堂而皇之地以利用自己原南王身份,招揽太平天国的将领。可不能让满清趁机占了便宜。
  于是,冯云山唤来左宗棠,要求总参谋部立即下达作战命令,高压态势迅速占领长江以南地区。同时,特务司加紧活动,策反太平军的各处地方将领。
  几天后,特务司从黄州府传来信息:驻守在黄州府城内的国宗韦俊,决定投靠南王冯云山,已经邀请驻守在南康府的讨虏军甲七师,前去接管。彭玉麟已经率领甲七师进入九江城,占据了九江,准备继续北上,替换在黄州府的韦俊。
  而池州府的守将木四将军张万顺,率领五千太平兵也向接壤驻守景德镇的乙七师师长蒋天益投降。
  宁国府的守将余廷璋,率领四千太平兵,也向浙江严州府驻守的讨虏军宣布投靠圣国。这样一来,被池州府和宁国府夹包围起来的徽州府,就成了一块飞地,那里的满清官府惴惴不安,众多富户和官绅纷纷逃离,前往浙江的杭州府逃难。
  一时间,整个太平天国人心动荡,各地县城的守将,都心神不定,在特务司的进一步公关下,纷纷谋求出路。


第498章 洪秀全癫狂了
  冯云山的回信,快马加鞭,很快便送达天京城内。
  真神殿内,洪秀全苍白的脸上,带着一丝异样的红,有些诡异,让身旁服侍他的蒙得恩担心不已,刚想上前搀扶,却被洪秀全训斥道:“朕没到需要人搀扶的地步!”又朝殿下跪了一地的二十来名女官和王娘等喝道:“便是你们这些愚妇,也来笑话朕吗?‘醒一样睡又一样,一时一样假心肠。假心肠定赏假福,贱人那得永荣光。’尔等愚妇,今日给朕将这首诗抄写一千遍,未完成者,云中雪!”
  一句话,吓得这些女官和王娘面色大变,连忙各自寻找纸笔,连忙抄写起来。
  蒙得恩也吓得爬跪在地。他是清楚天王为何如此暴怒的。
  天王前几天发出的诏令,如同石头落入水中,连个水花都没冒起。曾水源、胡鼎文、杨辅清等人不但没有应诏,对天王感激涕零,反而更加放肆起来。
  曾水源和胡鼎文派人封锁长江江面,作出防备天京城的姿态来。
  而天京的东边,更是阵阵坏消息传来。
  首先是城外的探子打听到,在金坛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