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吴如孝他们,在完成这三批人的安排之后,便立即着手筹建领事馆之事来。好在有马沙利的帮助,加上可能是当初圣王与承包帝国铁路工程的大约翰打过招呼,约翰家族以他们的影响力,让吴如孝几乎没得到什么阻拦,便直接在里士满兴建了中华会馆,并且,弗吉尼亚州议会同意圣国在里士满设立领事馆,于是中华会馆成为美国国土上的第一个华夏领事馆。
  但吴如孝他们想收购大型造船厂,特别是朴茨茅斯造船厂和诺福克海军造船厂,都是在距离里士满不远的诺福克处,十分有利于他们的管理,但可惜的是,因为这两家造船厂都是为美国海军制造军舰,尽管马沙利和大约翰等人周旋再三,还是没能成功收购下来。
  而这次,他们收到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大股东乔治·郎丰的传话,说是邀请他们来商谈生意。吴如孝他们知道,这肯定跟诺福克发生的瘟疫有关。从去年夏天开始,全市爆发了因蚊虫叮咬引起的瘟疫肆虐,整个诺福克,有大大小小好几家造船厂和纺织厂,如今已经全部停业,原本三万人口的诺福克,如今只剩下一万余人,超过一半的人口逃往其他地方,躲避瘟疫。没了工人,很多工厂便只能停业了,吴如孝不无恶意地猜测,会不会连诺福克海军造船厂也没了工人,因此乔治·郎丰才传话过来。
  于是,吴如孝让卢子闽留守里士满,他和卢子越两人匆匆雇请马车赶往诺福克。
  进入诺福克市区,眼前是一片荒凉。
  驾驶马车的车夫不愿再深入诺福克市区,他介绍,随着天气炎热起来,蚊虫开始出现,那个可怕的瘟疫又开始泛滥起来,尤其是靠海湾边的造船厂那一带。
  无奈之下,吴如孝和卢子越只得下了马车,步行前往。两人穿得密密麻麻,以便不让蚊虫有叮咬的机会。
  伊丽莎白河湾边的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大门口,同样是满副武装,全身紧裹衣服的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大股东乔治·郎丰领着几人走了出来,先和吴如孝便是一个熊抱。显然,在美国这么长时间的吴如孝,已经适应了洋人的这种表示友好的方式。
  招呼打完,两人走向船坞处,站在河岸边,还是乔治先开了口:“密斯吴,想必您知道的,因为这该死的黄热病瘟疫,我的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今天邀请您来,想请教下,您还有兴趣接手吗?”
  吴如孝虽然勉强已经能听懂英语,但要说出来还是有些吃力,他只能通过卢子越翻译:“乔治先生,我很乐意接手。不过,首先要确认的是,您确定能出售吗?美国海军部不会从中作梗?”
  “当然不会了!密斯吴,您放心好了!我的叔叔是副州长兼国会议员,原本的海军部干涉我的自由交易权,已经收到警告。”乔治拍着胸口。


第736章 购买诺福克海军造船厂
  吴如孝笑道:“那实在太好了!”心下暗想,这洋人的事情,跟国人也是一样,讲究关系。
  当下直言道:“乔治先生准备以何价格将贵造船厂转让出来?”
  “密斯吴,诺福克海军造船厂我占股八成,海军部占二成。我的八成股份,便以160万美元的优惠价格,售与贵方,而海军部的二成股份,确需吴先生自行去谈妥。”乔治说出了自己的报价,一脸期盼地看着吴如孝。
  吴如孝见对方特意提醒自己还有二成股份在美国海军部,顿了顿,想着自己出面去海军部购买,万一对方不卖就麻烦了,一事不烦二主,不如让这个乔治全权代理。虽说他会捞些好处,但就算是投资好了,让他占些便宜,只要能顺利购下造船厂便成。而且,按照他的说法,他叔叔是个大官,日后还有很多事情要靠他帮忙。
  便道:“既如此,乔治先生说的160万美元我就不还价了。不过,我想请乔治先生出面,将美国海军部的二成股份也直接买断,将整个造船厂全部售予本人。”
  乔治见吴如孝不还价,他至少能赚个二三十万美元,自然是大喜。虽说当初这华人来收购时候,开价也是200万美元收购整个诺福克海军造船厂,他没答应下来,如今200万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算起来是也没赚,但今日不同往日。当初看海军部不同意出售这个船厂,他便想着也不出售,可如今这诺福克瘟疫流行,连造船的工人都纷纷逃离,这船厂的设备拆走换个地方重新搭建的话,费用实在太高。能以当初的价格卖掉,已经是划算之极。
  两人当即约定,当天签订秘密购买协议,一个月之内,吴如孝提供十万美元的订金,由乔治出面将美国海军部的二成股份盘下来。一个月之后,吴如孝将剩余的190万美元支付给乔治,双方完成整个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的转手。在此期间,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全部封闭起来。
  谈妥了造船厂的事情,吴如孝趁机问乔治:“乔治先生能否出面替我国购买新式大型军舰,要是新近五年内下水的军舰最好。本人做主,能支付乔治先生大笔佣金!”
  吴如孝想到自己的任务基本完成,顿时一身轻松。不过,他想着当初离开国内时,冯云山特别交代他不惜成本的采购军舰,便下意识地尝试着例行问问。
  来美国的这段时间,吴如孝想着冯云山布置的任务,在兴建领事馆、安排将士工匠和男童留学生的同时,也四处购置兵舰。
  虽说,经过与不少军火商的接触,有不少兵舰可以出售,但都是些快要淘汰的老兵舰,甚至是有些商人用商船改装成军舰模样,吴如孝虽然心急,但也没有胡乱购买。
  他通过马沙利和大约翰等人的关系,从纽约造船厂和波士顿造船厂购买了四艘主力军舰,但这些军舰才开始下订单制造,几个月前,吴如孝通过马沙利转去了一百万美元的订金,也只是让对方开始兴建而已,等军舰造好,还要将近二年的时间。
  另外,他买了八艘艘武装蒸汽汽艇,但这蒸汽汽艇吨位很小,最大的不过二百来吨,主力炮也只有二门,辅炮二门,根本只适合追追海盗,内河作战而已。至于远洋作战的军舰,却基本都是在海军服役,无法出售,能出售的,也是老掉牙的旧式战舰,吴如孝都忍着没有动心。
  而且,吴如孝带来的金钱已基本告罄。连一个月后的那190万美元中,都有100万美元分是找大约翰先行拆解的。当然,这也是大约翰知道吴如孝代表的是中华帝国,有南洋公司作为后盾,而且,吴如孝答应写信回去,将这笔100万美元的借款,作为从南洋公司预付的货款,拥有直接从南洋公司提货的优先权,直接提走紧俏的生丝和武夷茶。
  不过,这也让吴如孝有了提款机。他有需要用钱,只管再找大约翰去拆借便成,有南洋公司和中华帝国作为后盾,只要国内支持,后面直接补货给大约翰的贸易公司便成。
  等待交接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的这段时间,吴如孝和卢子越两人又在诺福克注册成立了华帝公司,雇请了十余名白人和三十名余名黑人,其中半数是美国退伍士兵,让他们在诺福克和临近的纽波特纽斯等地四处张贴招募告示,招募造船工匠和机械技师等。高价挖人,很多听说要去遥远的远东地区,虽有些不大愿意,但还是有不少看在高昂的薪金份上,愿意尝试,这也是西方人的契约观念强的原因吧。吴如孝安排他们搭乘前往广州和上海的美国商船前往帝国。
  很快,也就二十天不到,乔治来找吴如孝,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的转交手续已经办妥,海军部的股份也已经全部买断。
  这天,吴如孝和乔治在诺福克的花旗银行里,完成了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的权属更换,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座五十年前建成的美国第三家海军造船厂买了下来。
  诺福克算是美国最大的海军造船基地了,而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算得上是诺福克地区第二第三的造船厂,位于伊利莎白河口处,沿着河边延绵一里多,有用水泥浇筑的坚固的船坞。诺福克海军造船厂有三座巨大的船房,还有而座船房正在建造,但因瘟疫和资金问题,荒废了下来。
  在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的交接过程中,吴如孝和卢子越发现,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内的三座在用的船房内,还有三艘军舰正在制造过程中,一了解,才知道分别是美国海军部预订的一艘快速军舰和一艘二等巡洋舰。
  快速军舰采用蒸汽机为动力,3800吨的排水量,火炮24门,航行速度为12节。而巡洋舰都是2100吨的排水量,火炮16门,全部采用蒸汽和风帆双动力。
  吴如孝顿时双眼冒光,问乔治道:“乔治先生,这三艘军舰,看样子你们完成不了,你们和美国海军部解约没有?”
  “这个还请密斯吴谅解,我已经跟海军部部长谈妥,这三艘军舰在明年之前完工交付。正是作为海军部放弃那二成股份的条件,因此,这三艘军舰还要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继续完成订单。当然,这订单的收益,我可以都让给你!”乔治有些为难地说道。
  吴如孝道:“很抱歉,乔治先生!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因工人不足,无法继续投入生产,而且因为要重新整治,这三艘军舰暂时无法完成了。所以,抱歉。这三艘军舰不能交付给海军部,只能违约了,当然,多少违约金,我们一并支付!”
  “不,不,密斯吴,你不能这样!”乔治叫道:“我已经答应他们按时交付的。否则,他们也不会爽快地同意放弃那二成的股份。”
  “这个我们没办法!乔治先生,还是请你出面调解一下。我们可以多赔付一些违约金!”吴如孝斩钉截铁。
  乔治见吴如孝如此坚决,也不再相劝,只得道:“那好吧,我再请我叔叔出面,跟海军部长诉诉苦,大不了给他几万美元的好处费,也就是了!”
  吴如孝道:“如此就辛苦乔治先生了!所有费用,都可以列支给我!”
  对于这点钱,吴如孝还不在乎。事实上,他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他没想到,收购了一家造船厂,想不到还顺带赠送了3艘主力军舰。虽然这三艘军舰还没彻底完成,但看样子已经完成大半,不用几个月,就能彻底完工。就算支付些违约金,又算什么呢?
  而且,有了诺福克海军造船厂,便拥有了大量的军舰图纸,还有这个造船厂的建设档案,便可以在国内自行修建造船厂了。即便是一些设备仪器和设施没有,还可以从美国这边采购回去,最多安装麻烦一点。关键还是工匠,如今吴如孝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算是看明白了,这造船厂,要想造出大型军舰来,靠的主要就是有经验的工匠。只要有了初步的机器设备基础,再拥有一批造船工匠,便能制造出大型战船来。
  吴如孝有信心,收购诺福克海军造船厂之后,稍微熟悉一段时间,再招募些工匠回国,在中华帝国国内,也能修建这种大型造船厂,中华帝国便能自己生产出大型战船来。


第737章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进入春季的克里米亚半岛,连续二十多天的战火纷飞。
  英法土撒四国联军在攻占了塞瓦斯波托尔要塞之后,在英军的一力坚持下,近十万联军先锋在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作为指挥官的率领下出动,往北进攻克里米亚中部重镇辛菲罗波尔。
  辛菲罗波尔是后世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首都,乃是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中心城市。俄罗斯再次组织兵力在此布防。
  从半个多月前开始,遭遇战便开始了。行军过程中的英法联军遭遇半路堵截的俄罗斯军队,俄军指挥官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发动了超过十二万的俄军,在数十里战线上向联军发动攻击。
  双方在辛菲罗波尔东南面的五十多里地方发生激烈的遭遇战。火炮纷飞,火枪对射,无数人死亡在旷野之中。
  近十万联军,出动800余门大炮,对准俄军堵截的战线连续不间断地发射大炮超过半个月,发射了超过25万发炮弹,作为回应,俄军组织一千余门大炮发射了16万发炮弹。炮击的半个月后,伤亡结果出来,众人都吓呆了:战争的结果,完全是相互消耗。法军战死八千余人,受伤二万人;英军战死五千人,受伤一万二千余人;而俄军更是战死二万八千人,受伤难以统计,超过三万。这场激烈的野外对战之后,双方都陷入绝境。
  这是,奥地利帝国派出埃斯特哈兹伯爵前往圣彼得堡,要求俄国接受停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拒绝接受奥地利停战的调停。
  正当埃斯特哈兹伯爵还想逼亚历山大二世就范之际,一个猛烈的消息传来:
  英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暴乱。超过二十万的纺织工人和码头工人在伦敦游行示威,抢劫枪支并于军警宪兵对攻,整个伦敦差点瘫痪。而英国其他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各种行业的工人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超过五十万名的工人冲击市政厅、警察局等处,与闻讯而来的宪兵对攻。
  沙皇得知此消息后,哈哈大笑:想不到,遥远的东方人竟然有此见识,按照他的做法,果然能反败为胜!这就是俄罗斯的转机!
  他连忙组织奸细前往停战的辛菲罗波尔城外和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等地四处散播英国本土发生暴乱的消息,让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英军人心惶惶。同时,下令整军重新开战,发动新一轮攻势。
  顿时,七万俄军布下半圆形战线,向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英军发起猛攻,却同时朝法军发出停战要求。
  而这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得知英国国内的变故,面对俄军传来的善意,一时间犹豫不决。
  英军总司令辛普森爵士大惊失色,他没想到正在这关键的时候,竟然会发生工人骚乱。他又仔细看了一遍传来消息的电报,这才确认整个消息是真的。
  电报上说,原本的左翼宪章工人领袖欧内斯特·查尔斯·琼斯和乔治·朱利安·哈尼两人,不知何故,同流亡英国的欧洲民主派代表一起创建了“国际委员会”,并创立了《人民报》,在《人民报》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是英国在入侵克里米亚,号召要把推翻帝国主力和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实现劳动者的社会解放作为国际委员会的主要奋斗目标,呼吁全英国的工人团结起来。
  电报发的非常紧急,要求辛普森爵士赶紧停止克里米亚战争,撤兵回国,守卫本土。
  辛普森爵士傻眼了。
  他当即与法国司令官佩利西耶商议撤兵之事,正在这时,手下来报,原本已经停战一段时间,准备投降的俄罗斯军队又组织新一轮进攻了。无奈之下,辛普森爵士只得当做没收到伦敦方面的电报,并全力说服了法军司令官佩利西耶,合力对进攻的俄罗斯军队全力一击。
  于是,战争再次打响。
  英法联军故意假装接到电报,慌不择路地撤退,而实际上却一主力悄悄埋伏在半路之上。俄军收到沙皇发来的消息,知道英国本土发生暴动,认为英国人已经无心再战,全力追击。结果,英法联军抓住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地形,打了场伏击战。这一战,英法联军以折损一万多兵力的代价,歼灭俄军3万余人。
  俄军彻底溃败。英法联军乘机发起攻击,一举占领辛菲罗波尔。
  沙皇没想到俄军在胜利有望的时候竟然遭受惨败,再也经受不住,终于答应还在周旋的埃斯特哈兹伯爵,双方停战。而英国方面,更是让步,不再提任何要求。法国要求以欧洲大陆事务仲裁者的身份,召开巴黎和会。
  奇怪的是,双方停战的消息传出之后,英国伦敦和其他城市的工人暴动便一下缓和下来。那些游行示威的工人在涨了点工资之后,便安心进入工厂继续工作。让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首相巴麦尊对于沙皇十分气愤,显然,这是俄罗斯搞的鬼。
  于是,二十天之后,巴黎和会召开。
  英、法、土、撒丁和俄国参加,奥地利因为提出“维也纳四点”方案也参加了和会。沙皇希望普鲁士也参加巴黎和会,以得到它的支持,但英国以普鲁士没有参战的理由进行反对,理由是。
  和会上,各方争吵不停。英国在国内本土的工人暴乱缓和之后,态度又开始强硬起来,要求俄罗斯将侵占的土耳其领土全部归还,并将黑海中立化,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沿岸驻扎重兵或是兴建兵工厂。
  而俄国也积极活动,向破仑三世秘密卖好,支持法国成为欧洲事务仲裁者。拿破仑三世本身也不希望俄国遭到过分削弱而英国在近东一家独大,另外,法国想让俄国更加记恨奥地利而感激自己,便答应偏袒俄罗斯。
  而奥地利企图霸占已经占领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但遭到法俄的强烈反对。
  最后,俄国在法国的支持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巴黎和约》得以签字。
  列强共同保证奥斯曼土耳其的“独立与完整”;土耳其保证不分种族与信仰改善境内人民的状况;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仍归土耳其,由列强共同保证;黑海为禁兵区,禁止各国军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多瑙河航行自由;禁止煽动工人暴乱。
  最后一点,是英国要求追加的,他们始终认为,最近的英国本土工人暴乱,是沙皇派来的奸细策划煽动的结果,也不知道,沙皇出资多少收买那些当初的宪章运动的余党,才会如此配合,趁机爆发游行示威,让英国本土不安,吸引兵力前往弹压。
  持续三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结束了。不过,整个参战国,几乎没有赢家,而唯一的赢家,恰恰是谁也想不到的遥远的中华帝国。


第738章 印度士兵起义爆发
  伦敦,位于唐宁街10号的内阁官邸内。英国首相巴麦尊与外相克勒拉德恩,军务大臣赫伯特正在看着从远东传来的消息。
  一份从奥斯曼土耳其转来的电报中声称,不久前,中华帝国正式吞并安南,将安南设为直接统治的两个省。同时,缅甸那边也有消息传出,说是好像有支数量不明的中国军队在缅北出没,情况未明。
  巴麦尊将手中的电报扔在桌上,道:“东方的那个叛贼野心勃勃,竟然接连连越南都吞并了。法国驻华公使和香港总督一起对他们施加压力,却徒劳无功。这是对帝国的蔑视!是时候狠狠教训下那个叛军头目了!”
  克勒拉德恩迟疑道:“爵士,前不久才和对方签署了《中英互通商贸协定》,若是出兵攻打,只怕这些条约又全部作废,中国人又不开放通商口岸,大英的那些商人又要去国会和女王那边去闹腾了。”
  赫伯特却道:“克勒拉德恩,你太软弱了。怕这怕那,如何能让其屈服?大英信奉只用大炮外交,从未去期盼别人给予的外交。要是中国人不开放通商口岸,就跟十五年前一样,打得他们开放为止!”
  巴麦尊一拍桌子:“说得好!克勒拉德恩,你这外相,完全失去了当年我做外相时候的风采!野蛮落后的东方人,还妄自称帝国,狂妄自大,不给他们些教训,只怕大英在远东经营数十年的利益都要葬送了。”
  “上海租界已经被占领,而且,这个叛军头目还肆无忌惮地两次攻打大英在远东的舰队,着实嚣张。前段时间因为克里米亚战争无法调派军队前往,如今战事结束,国内的那帮工人也没有再闹腾,可以抽调兵力前往远东了。要是再不遏制对方,只怕香港和马六甲都会慢慢被其渗透。”
  克勒拉德恩被说得满脸通红,只能垂头道:“爵士说的对。是我担心多余了。”
  巴麦尊笑笑:“法国佬不是盯着越南吗?克勒拉德恩,你亲自去巴黎一趟,说服那个狂妄的皇帝,让他们派出陆军,英国提供一支强大海军,联合一起去远东,不单单只是教训教训那个叛军头领,还要攻占他们的首都,赶走那位叛军头领,把我们的全权使节驻扎在那里,这是最适当的措施。事成之后,让他们所有港口城市都向大英开放通商,减免关税,这才是我大英想要的。可以将越南让给他们法国,相信他们也会很感兴趣的。”
  克勒拉德恩连忙答应下来。
  “不过,我们在东方的根本利益始终还是在印度。听闻最近印度有些不平,赫伯特,将克里米亚的军队早点返回印度。那里不能出乱子!”巴麦尊对赫伯特说道。
  赫伯特点点头,克里米亚战争从印度抽调了不少军队,虽然印度人比较软弱,但时间长了,还真怕出乱子。
  克勒拉德恩却回到正事上来,问道:“爵士,您看派多少兵力出征远东为好?我是担心,派兵多了,海外军费开支吃紧,派兵少了,那太平圣国兵力众多,难以攻下。而且,如今克里米亚战死的将士太多,抚恤补贴要支出不少。一旦战事起来,不知道又有多少小伙子要战死在远东,还是慎重啊。”
  巴麦尊转头看向军务大臣赫伯特,军事方面还是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