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仅仅是三大胜利,归根到底其实是决定中华帝国是否真正崛起,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走向伟大崛起,主宰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从此以后,中华帝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成为疆域辽阔、不受西洋列强凌辱的东方帝国。
不过,中华帝国的全体子民,要永远铭记那些曾惨遭外来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为推翻满清王朝、为中华帝国的成立、为抗击西洋入侵的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而战死的将士;永远铭记为帝国的历次抗争和独立、为帝国的领土和势力扩张崛起、为帝国的强大和富裕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华族百姓。
只要帝国的全体子民能谨记朕的教诲,尊崇朕的旨意,秉承朕的方针,执行朕的指示,帝国的军人必定能战无不胜,中华帝国必定能继续更加的强大,朕的子民们必定能更加的安乐幸福。
……以上摘自《中华帝国报》刊印的1862年10月18日特刊,中华帝国皇帝冯云山亲自发表的帝论。
而事实上的当天,不但《中华帝国报》,其他《南方日报》、《扬子江晚报》、《南洋早报》等中华帝国的各大报纸上,纷纷专门以头版头条刊登转印了皇帝陛下发表的关于三大喜报的帝论。
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旁边,便是引起整个中华帝国轰动,甚至连皇帝冯云山都破天荒地发表帝论的起因——中华帝国三大喜报,或者说是三方大捷。
10月13日,圣京收到来自印度斯坦大陆以及印度洋的消息,中华帝国的混编舰队以及第五野战兵团和第六野战兵团的海陆两军分别击溃来犯的英军。
10月15日,圣京收到来自北美的消息,美利坚联邦国和美利坚联盟国一起决定向中华帝国求和,由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新墨西哥省总督彭玉麟同两个美利坚国家总统签署了停战协定,整个美洲地区的密西西比河以西,全部成为中华帝国的领地,至此,中华帝国的疆土超过沙俄,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10月17日夜,从遥远的西北各处边境,无论是贝加尔湖畔、额尔齐斯河、鄂布河或是伊聂谢河、咸海或是腾吉斯池等地,纷纷传来入侵的沙俄军队被帝国军队击溃的消息。
这三处地方,三处如今纷纷成为帝国领土或边疆势力范围的地方,分别同美利坚、英国、沙俄这几个欧美大国的数以十万以上军队的战争,中华帝国都取得了旷世瞩目的胜利,稍有见识的人都清楚,这无疑是奠定了中华帝国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而其中同时战胜英国和沙俄,无疑是连法国都难以比拟的强大,从这些战事的结果来看,军事实力上,有理由相信中华已经是世界头号强国。
从10月15日的当晚开始,一连几天,连一向戒备森严的圣京,都接连几处地方举办了庞大的欢庆活动,庆祝中华帝国接连而来的伟大胜利!
而其他各重要城市,被称为东京的上海,北京、武昌、安庆、福州、重庆、杭州、洛阳、广州、长崎、河内、西贡、汉城、京都等,甚至在南洋的爪哇岛上的椰城(原巴达维亚)、星加坡和马城(原马尼拉)等地,在得知中华帝国大败西欧敌军的消息后,这段时间也都纷纷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活动。
特别是汉城,自认为是华族一支的数千朝鲜人满怀激情地焚烧了李氏皇宫,指责李氏王朝是阻扰他们的祖先回归中华汉统的罪魁祸首,让他们如今成为不是正统的汉家儿郎,而只能是华族的偏支,还在汉城城中四处搜寻屠杀姓李的朝鲜皇族之人,发生打砸抢的暴动,但没两个小时,便被迅速出动的中华帝国第二野战兵团步兵师士兵镇压,为首的数百人全部被当场击毙,剩余的数千人纷纷跪地求饶,痛哭流涕说自己是汉人同胞,是华族同党,是忠心耿耿忠于中华帝国皇帝陛下的子民,愿意去南洋开采铜矿赎罪,事态才平息下来。
而日本的京都和大阪等地也发生了大举的游行示威活动,不过,不是针对中华帝国,而是针对关东的东京平原的日本幕府势力。这些原本的关西大和子民,如今群情激奋,斗志昂扬,纷纷高呼中华帝国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之类的口号,打着横幅,在京都知府衙门前静坐游行示威,要求向中华帝国的总参谋部或海军部请求参军,加入中华帝国的正规野战军,成为光荣的帝国军人中的一员,征战四方,为帝国统一整个世界奋斗。同时,这些人都自称姓徐,自认为是华族秦国时期徐福以及所领童男童女的后代,也是汉家儿郎华族一员,要求出兵关东,讨伐还不主动要求合并的日本幕府。
这些疯狂的“华族分子”甚至公开宣称,中华帝国的汉族才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民族,而又汉族为主体构成的华族才有资格存活于世。其他族类,不管是非洲黑族,还是西洋白人,甚至日本和族,都是劣等民族,不配拥有土地和阳光,没资格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整个日本的和族人,都必须放弃和族身份,加入华族,学习华语,否则,他们将作为徐福的后代,出于义愤,将会帮助中华帝国除掉这些渣滓。
总之,中华帝国的三大战事的胜利,让整个中华帝国控制的区域都轰动起来,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是中华帝国的一员、为自己是华族的一份子而骄傲自豪,兴奋不已。
而就在帝国的主要重城,乃至整个帝国都欢庆的时候,圣京的皇宫御花园内,海军部、总参谋部的主要将领和内阁各部的主官,都候在御花园的太平阁外,纷纷如临大敌。虽然还是一大早,这些中华帝国的重臣便已经站在这里等候几个小时了。
原因只有一个,中华帝国的皇帝,他们最尊敬的陛下冯云山,昨夜在微服出宫,在秦淮河畔的欢庆晚会上与民同乐时,被人行刺受伤了!
虽然警务部和内务部连夜封锁了消息,甚至连皇宫内不少侍卫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但帝国的主要将领、内阁各部官员都是皇帝的亲信,哪能不知道,于是,从皇帝遇刺后的一两个时辰后,这些官员变陆续来到皇宫,探视皇帝的伤势。
“何大人,到底怎么回事?什么人胆子如此之大,竟然敢行刺陛下!陛下没事吧?千万不能有事情。”司法部部长黄玉昆朝旁边的警务部副部长何见机问道。
“我也不大清楚。警务部这次是胡大人一手亲自过问的,我根本插不上手。”
“胡大妹?她虽然是警务部部长,可不是向来不插手警务部的事情么?看来,这次事件闹大了,莫非还有内奸不成?”
“谁知道啊。竟然敢行刺陛下,要是让我知道了谁是内奸,我非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不可!”
“莫非是满清的余孽?还是其他朝鲜李氏、越南或蒙古?”
“我觉得不是,要是满清余孽,为何偏偏拖到如今这个时候?早些年便早就行刺了。会不会是洋人,如今我中华帝国崛起,正面他们已经难以战胜,便想通过卑劣的手段来暗算陛下了!”
第1123章 陛下会不会被人给控制了?
外务部的吴如孝,三句不离西洋,平素总是喜欢将事情放在西洋这边去猜测,不过这一次,他这样一说,在场的朝廷大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农业部部长吴棠更是直接气愤地道:“吴大人说的不错!依我看,就是那些西洋国家的卑劣行径,那英国、沙俄甚至法国或普鲁士,都有可能,洋人根本不可信,不能长期交心,只能偶尔利用。”
财税部部长阎敬也叹道:“我赞同两位吴大人的说法!如今我中华帝国正处于最为强大的时候,可这个强大偏偏维系在陛下一人的万金之躯身上,因此,我猜测那些西洋敌国一看以堂堂正正的武力无法击败我们,便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了。万望陛下不要不要伤得严重才好,否则我等做臣子的……”
阎敬没有说下去,再说下去就有些大逆不道了。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担心。说来说去,归根到底是皇帝没有公开立太子,明确皇位的继承人,所谓国本不立,国就不安,通过此次事件,说不得大家都要劝谏陛下确立太子了。
但这个话怎么开口,这个谏言不好上啊,哪怕是开明仁慈如当今陛下,作为臣子的,也不好明白地插手这等国本大事。
当今陛下春秋鼎盛,正直壮年,文治武功也正辉煌,贸然劝谏说要立太子,皇帝未免会多疑劝谏之人是不是诅咒自己龙体不康,或者身为朝臣欲勾结皇子争拥立从龙之大功,很容易便被怀疑包藏祸心。就算这些都不说,劝谏之后,立哪位皇子为太子,这都是麻烦事情,一个不好,便要将自己陷入皇家的内部纷争之中,如今皇子可不止一两位,虽然没有传出争斗的事情,但这关系到整个中华帝国这般硕大的前所未有的江山,谁不想拥有,何况自古皇位之争,都是刀光剑影,哪有不产生纷争的?
因此,阎敬他们这些朝臣无所适从,更何况他和吴棠等人还是满清降臣,更是不敢多说。
果然,阎敬话刚说完,便有大臣表示不满了:“阎大人这话可就不对了!谁知道您到底是真盼望陛下伤得重还是伤的轻?难道阎大人非要陛下受伤才好,就不能如下官这般祈盼着陛下真龙天子,洪福齐天,即便遇到宵小之徒也毫发无伤么?何况,阎大人如何又一口咬定是西洋的阴谋?就不能是满清余孽,阎大人和吴大人都一口为满清余孽开脱,硬生生地推到相隔万里的洋人身上,莫非是因为两位大人都是满清降臣的原因,想为那些满清余孽打些掩护么?”
众人闻言都吃了一惊,一看,却是商务部副部长潘文涛。
潘文涛是原本广州十三行之一的潘家主事之人,而潘家是除了伍家之外十三行中最大的势力,跟随伍崇曜一道在太平圣国之初时便投靠了当今皇帝,也算是从龙之臣,在伍崇曜调任广东巡抚之后,便接替了他的商务部部长之位,只不过这个副部长已经当了数年却一直没能转正,而这阎敬和吴棠两人,均是满清降臣,原本的职位也不高,还是被皇帝破格提拔到副部长之位,资历和就任副部长的时间都远远不如潘文涛,可如今阎敬和吴棠两人都已经从副部长转正为部长了,难免潘文涛会有所不满。
阎敬脸色已经涨得通红,他怒目看向潘文涛道:“姓潘的,我阎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你污蔑谁是满清余孽?”
农业部部长吴棠也有些愤怒,抱拳朝四周的同僚一晃,对潘文涛恨恨地道:“潘大人,你这话就妥当了。谁不知道,我和阎大人都是汉人,以前虽然在满人手下做过官,但都是遭受排挤的小官,连陛下都不追究这些,如今你这样提起怀疑,还断定陛下的被刺就是满清余孽所为,还想污蔑我们与这事相关,我吴棠势力虽弱,也不敢忍气吞声。再说,你潘大人当初在十三行,不也是帮满人办差为其效力?各位大人帮忙做个见证,等陛下龙体好转,我要到陛下面前让陛下来评评理!”
吴棠的话很有水平,一句话便将潘文涛推到众多大臣的对立面,毕竟在场的朝臣大员之中,除了跟随冯云山的太平老人之外,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曾在满清朝廷之中做过事,监察部部长李鸿藻和监察部副部长级别的顾问程鹬采两人还是当初满清的重臣呢。因此,这些与满清有点瓜葛却一直不愿意被人提及或想着千方百计撇清的朝臣,均对潘文涛怒目而视。
监察部李鸿藻更是饶有深意地看了眼潘文涛,冰冷的眼神,让潘文涛浑身打了个激灵。
因此,潘文涛笑着打了个哈哈,解释道:“吴大人恕罪则个,潘某只是心忧陛下的随口之言,随口之言,吴大人,还有阎大人,切莫放在心上。”
两人均诚心不语,一时间气氛尴尬。
正在这时,太平阁的东侧侧门打开了,范汝增阴沉着脸,眼圈潮红地走了过来,身旁领着七八名手持左轮手枪的侍卫护卫着侧门。
“范大人,陛下龙体无恙吧?”
众人见到范汝增从侧门走出来,纷纷上前问道。
“诸位大人勿要担心,陛下龙体安康,只是些许轻伤,反倒是遭受变故而伤了些神,要休养一些时日了。”范汝增道:“众位大人都回吧,陛下如今心神受损,不想召见诸位。陛下说了,诸位大人这些日子用心办差,不可荒废朝政要事。”
“微臣等谨尊圣旨!”听到范汝增传的皇帝口谕,众人纷纷跪地应道。
见范汝增就准备转身回太平阁,为首的司法部部长黄玉昆急了,叫住范汝增:“小范大人,陛下真的没事?我黄玉昆是太平老臣了,我要去觐见陛下,没见过陛下,我心难安!”
范汝增为难地道:“黄贵丈,陛下说了,暂时不想召见诸位大人。您这样,让小子很为难啊!”
范汝增对黄玉昆很是尊敬,更是直接称呼他为当初太平天国的贵丈的称呼,黄玉昆是义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果然心中好受很多,当下也不再坚持,只是叮嘱道:“若有陛下的消息,还请小范大人尽快通知黄某!”
范汝增连忙答应下来。其他群臣也纷纷叮嘱范汝增将自己的话带给陛下,请求陛下早日召见,早日得知陛下的消息。
不过,等范汝增转身回了太平阁,在场的朝臣们没有再过多议论,均是一脸慎重,心事重重一声不吭地离开。而其中一些交好的大臣之间,还隐晦地相互使了个眼色,心神领会地约好晚上见面详谈。
潘文涛快走几步,追上准备离去的黄玉昆,道:“黄大人,黄大人,等等下官!”
黄玉昆疑惑地看了眼潘文涛,对于这个只是做生意的精明之人,黄玉昆平素打交道不多,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意,但今日之事,黄玉昆却有些不大喜欢此人。
“黄大人,您不觉得今日之事,有些怪异么?”潘文涛与黄玉昆并肩而行,用恰好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陛下肯定是出事了。若非如此,怎么会不让我等拜见。还有,黄大人,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小范大人眼圈潮红,显然是才哭过不久。是什么事情,让一向老成持重心坚如铁的小范大人也哭起来?”
黄玉昆陡然一惊:“你这话什么意思?”
潘文涛感受到黄玉昆的气势,也是一惊,不过脸色丝毫不变:“黄大人,我的意思是,陛下很可能真的出事了!就算无生命之忧,也遭受重伤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不召见我们。就算不召见下官这样的,也应该召见黄大人这样的天国老人啊!下官最担心的便是,陛下会不会被人给控制了?”
第1124章 这是皇帝自己放的烟雾?
“胡说!”黄玉昆一把抓住潘文涛的衣领,将这个胖子差点提了起来,别看黄玉昆也是读书人出身,可早年参加太平天国,习练武艺有些力气。他眼神一瞪,凌厉的目光瞪得潘文涛说不出话来:“姓潘的,这样蛊惑黄某,到底什么居心?”
“黄大人,您,您老可别动粗啊。”潘文涛郁闷了,黄玉昆一向不是莽汉,怎么今日情绪不对啊,他连忙求饶:“黄大人,文涛是为您鸣不平啊!您老想想,您可是天国老人,抛开义王的岳丈这层不说,也是堂堂的排名前十二的人物,很早就封了左一指挥。金田团营时期您就是天国律法刑令的主要制定者,更在陛下被捕身陷桂平县衙监狱时,是您发动会中的兄弟集资捐钱救出陛下,这可是不世奇功啊!陛下怎么可能连您也不见呢?也正因为如此,文涛这才为您不平。加上那小范大人的确眼圈潮红,声音细听也有些哽咽,必定是遭遇了什么变故。”
听潘文涛这样一说,黄玉昆松开他的衣领,仔细想想,还真是有些道理。
“这么说,陛下还真的碰到事情了?”黄玉昆又摇摇头:“不可能!陛下是上天派来的拯救中华百姓的明君,真龙天子,上天泽及,不可能遭遇什么不测。而且,满朝文武百官都身受浩荡皇恩,唯陛下马首是瞻,岂敢动什么歪心思,不可能有人胆敢蒙蔽陛下,更别说软禁控制陛下了。这绝无可能!你别再妄加猜测,蛊惑人心了!”
说完,黄玉昆衣袖一甩,大步离开,留下潘文涛摇摇头一阵叹息。
当晚,圣京的多个朝廷大员彻夜难眠。
而国丈府程府之中,也是灯火通明。
凭借两个女儿程岭南和程岭北分别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后和妃子的原因,早从满清朝廷便已退仕的原湖广总督程鹬采又被皇帝冯云山邀请命为监察部的顾问,专门监察朝中百官,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探子,让他们程家无法与朝中的其他大臣过往太密,而他又是国丈,地位超然,不怕得罪谁,正好担任此职。程鹬采的弟弟程焕采也焕发光彩,出任教育部副部长,虽然不是什么显要之位,但也算是相当于过去满清时期二品大员。
不过,因为程岭南一向嘱咐家人得紧,加上两人都是满清降臣,也知道与同朝为官的这些草寇出身的官员们不大谈得来,程氏两兄弟一向低调,国丈府也一向较为冷清。
而这天晚上,却破天荒地迎来几位贵客:财税部部长阎敬、农业部部长吴棠、卫生部副部长费伯雄三人。
说起这三人,包括程氏兄弟,其实都有一个身份,便是前朝降臣。当然,除了他们,其他其实还有很多,但除了监察部部长李鸿藻外,其余的要么就是官位不高,要么就是像曾国荃或是李鸿章沈葆桢这样的身处地方,而平素这三人算是走得有些近,如今又遇见朝中大事,便相约一道来请教同样是满清旧臣的国丈爷。
换做平常,他们是断然不会相约一起的,更不会来国丈爷家中。他们一向忌讳这些,担心被人发现,引来议论说他们营私结党,若是被人诬告一个满清旧臣聚会之类的,就算当今皇帝开明,只怕也会被朝廷百官所唾弃。但如今,事态有些紧急,他们却是顾不得许多了。
这个帝国虽然越来越强大,但这个朝堂却并不是如以前帝国初创的时候那样团结一心了,尤其是这次皇帝的遇刺传开之后,身处朝堂之中的这些大臣们,只要稍稍敏感的,都感觉到了几分异样,而作为前朝降臣,为官几十年的存在,阎敬和吴棠这些人哪个不是人精一样的人物,又怎么会感觉不到有些压力朝他们这些满清旧臣袭来。因此,他们便来找国丈,其实未尝没有找个靠山或是打听消息的意思在里面。
“程公(国丈),下官等冒昧而来,还望国丈恕罪!”阎敬和吴棠、费伯雄三人向程鹬采微微作揖,便开口说起了此行的来意:“如今朝廷的事态有些奇怪,我等前朝降臣处境有些不妙,似乎有股势力将泼天大祸要引到我等身上,迫不得已,我三人来拜见程公,还请程公看在昔日同僚的份上,帮下官等一二,日后有用得着下官几个的地方,只要不背弃陛下,一切都为程公马首是瞻。”
听到这公然表达投靠之意的话,程焕采一脸欣喜,刚想说话,旁边的大哥程鹬采摸摸胡须,道:“三位大人哪里话,我兄弟二人同样是前朝降臣,可并未觉得有和不妙之处啊。”
见程鹬采仍有疑虑不肯接纳,为首的吴棠道:“程公,就算您不为程府打算,也要为癸世、癸汉、癸文、癸武四位小皇子着想啊。”
见话说到这份上,程鹬采不再谨慎试探,敞开了道:“既然大人打开窗户说亮话,程某也不敷衍应付。能帮忙的,看在如今同朝为官又都是尽心为陛下办事的份上,程某一定相帮。但要说为程某的四个外孙谋求那位置,这些程某却不敢接受。如今陛下虽然忠厚温良,但这种关系国体的大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是不要太过操心了,陛下肯定自有他的安排。诸位大人有何难事,便直接说吧。”
“程公,下官想知道的,陛下到底有没有事情?”吴棠直接问道。
“吴大人,程某还真的不知道陛下的近况。甚至连陛下到底有没有真的被刺杀,都不敢断定是不是真有其事。”程鹬采回答道。
“那程公没打听过陛下方面的消息?或者传言陛下出事之后,陛下或者皇后那边没有联系程公?”
“我与你们一样,只是听闻传言说陛下秘密出巡时遇刺,但具体怎么样,也不清楚。皇宫从昨日起便全部封禁了,没有消息。再说了,我们这做外戚的,向来小心,也不敢私自打听皇室消息。至于皇后那边,更是许久没联系了,你们都是知道的,皇后一向贤惠,入宫之后很少与我们联系,更从不与我们聊陛下或是国政之类的事情。”
“程公的意思是,要么陛下真的受刺很严重,要么,或者干脆陛下被刺的这件事情,可能也是假的,只是放出来的风声?”吴棠等三人一下傻眼了,他们明白,若是前者,那帝国就很可能由盛变衰,进入风雨飘摇的境地,而若是后者这样的,那搞出这一幕诡异情形的,就只能是皇帝自己了。
但皇帝为何要这样做呢?三人疑惑地看向程鹬采。
程鹬采情形丝毫不担心,脸上笑而不答,神情莫名。
三人心中一动,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程鹬采可不是像他们一样,四五品官员一下被提拔到副部长之位,程鹬采年近80,历任嘉庆、道光和咸丰三朝,曾经做过湖广总督这样的一品大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