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资被一降再降也不敢辞职,心中的怨气难以排解。
而本地的农民也好不到哪儿去。工业城市的郊区,因为不少人从城市中逃回农村帮助农场主种植作物,造成农业的大丰收。特别是旁边的爱尔兰,因为从英国独立出来,百姓分得到土地,收成大增。特别是被那该死的东方和美国河西地区运来的粮食大肆在欧洲等地倾销,过多的农产品供应一下让其价格显著下跌,虽然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不少贫苦的城市失业工人,但也因此害苦了英国的农场主和农民,很多人虽然丰收却还是濒于破产。
等到1866年的夏天,整个西欧都异常地干旱。不过,人们惊讶地在欧洲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连续发现了好几篇报道:
鉴于伦敦和整个西欧粮食价格太过低廉,已经造成亏损,从上个月起,来自黑海、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北海等地的外敌粮食将停止供应。
爱尔兰和瑞典因为去年粮食价格过于低廉,不少农户放弃种植粮食转而进城做工,或是种植棉花等作物,今年粮食预计会大幅度歉收,粮食价格有望逐步回升。
沙俄境内因为内乱,欧洲的最大粮食产地东欧平原诸多田地被抛弃荒废,俄国农奴诸多逃散进入莫斯科地区成为盲流,剩下的大多为老人和妇孺,使得沙俄将迎来百年来最大规模地粮食减产。而黑海沿岸地区,因为战乱,田地部分荒芜,粮食本就减产,加上这些地区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地利军队的控制之中,去年便发生不少粮食被掠夺和洗劫事件,当地的居民更是不敢多开垦农田,任其荒废。
波兰和波罗的海一带的立陶宛等地,同样如此。原沙俄地区的粮食减产已经成为定局。
而普鲁士等德意志联邦诸国以及法国,也出现劳力不足的问题,粮食虽然没有过多的减产,但因为两个国家的人口体量较大,原本的粮食供应量就与人口比较吻合,能出售供应外销的体量不大。
唯一粮食能保持正常水平的是恐怕是奥地利帝国好奥斯曼土耳其,但这两个国家的粮食,一向是由英国的几大粮食商人把持着。其中,英国伦敦的大粮食供应商默克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而今天,《泰晤士报》公开报道,大粮食商默克先生,将自家农场的三千余头奶牛所产的牛奶全部倒入泰晤士河,将去年收获放在粮库内的五百多吨小麦和谷物全部全部付之一炬。
根据《泰晤士报》的特约评论家托利先生的推断,怀疑不是默克先生精神有问题,而是默克先生太过精明,因为伦敦市面上粮食过剩,想通过这样的手段降低粮食供应量,用以提升粮食价格。
托利先生向读者介绍,默克先生虽然是大伦敦地区最大粮食生产商,但他更是包含伦敦和利物浦、格拉斯哥等英伦三岛最大的粮食供应商,他的粮食供应不仅仅是本土的农庄种植,更多的是从土耳其和原本克里米亚半岛地区进口到伦敦转销。以小麦为例,英国本土如今每年有将近45%的小麦需要靠从外国进口,其他牛羊猪肉和黄油等也有40%需要进口。因此,可以说,掌握进口渠道的默克先生能控制整个伦敦的一半和整个英国本土的三分之一的粮食供应,有理由怀疑默克先生的这个举动会致使粮食价格迎来大幅度上涨!
托利先生有一帮拥趸在看完这期的报纸之后,便赶往粮店购买囤积粮食,而大多数的民众则不以为然。
但不管怎么样,《泰晤士报》的新闻刊登一天后,民众还在将信将疑的时候,粮食价格已经可以明显看见地开始往上涨了起来。
第三天一早,一向只报道政治和军事等大事的《泰晤士报》破天荒地在夹缝中报道了一则消息:昨天马克街的市产面粉价格每袋上涨9先令,而作为原料的每夸特小麦则从原本的60先令涨到68先令,一夜之间,便涨了13%还多!
这则消息引起了伦敦民众的关注和惊恐。但人们意识到那个叫托利的报纸评论员所说的竟然是真的时候,恐慌蔓延开来,整个伦敦的民众都争先恐后地跑向粮店,疯狂采购粮食。到当天下午,面粉已经每袋上涨了30先令。惊恐的百姓纷纷跑去购买更上游的小麦,但小麦也跟着水涨船高,已经涨到每夸特小麦需要82先令的地步。
等到当天晚上的时候,伦敦主要的粮食供应马克街头各大粮店,面粉等成品粮食已经被抢购一空。而没加工的小麦价格,也已经涨到了95先令每夸特的地步!
第四天,已经不需要报纸的宣称报道了,除了大伦敦地区,整个英伦三岛,连远在西北部的格拉斯哥,也知道了粮食价格猛涨的消息。
第1320章 伦敦的浩劫
天还没亮,各大城市的粮店门口,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地队伍,民众担心粮食价格还会猛涨,纷纷提着面粉袋、麻袋等前来购买粮食。而作为大英帝国粮食集散地的伦敦马克街,更是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超过十万人。
人群中,有人传言,今天的面粉已经买不到了。而就连最粗鄙的小麦,每袋也要120先令,也就是6英镑之多,足足比四五天前涨了一倍。
《泰晤士报》十分关注此事,一大早便有记者想进入马克街了解英国人的主要粮食——小麦或面粉的价格,但遗憾地是,整个马克街便犹如一个蚂蚁窝一般人山人海,已经被拿着各式各样口袋的民众给拥挤得水泄不通。
没多久,一个消息传来,马克街的所有粮店均已没有库存粮食,全部售罄。顿时,愤怒的民众开始骚乱起来,整个马克街,便如同一锅被烧热的沸水,开始沸腾了起来。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万恶的小麦商和面粉商人囤积起来不卖粮食,想涨更高价格再出售”的话语,群情激奋之下,也不知道是谁带头,一家面粉店被冲破铁门,店内储存的少量面粉和大量小麦连同加工面粉的机器全部被人点燃。
“烧光他们!我们买不到,也别想让他们高价卖掉!”
犹如传染病一般,火光和浓烟四起,整个马克街的数十家粮店纷纷被点燃。
因为民众太过拥挤,马克街被围得水泄不通,得知消息的伦敦消防工人和军警姗姗来迟,徘徊在街口外却始终无法进入。
大火冲天而起,浓烟滚滚之中,马克街的人群中感到一阵惊恐的气息。好心的军警鸣枪示警,叫喊着让民众退出马克街,却适得其反,惊恐失措的民众不知情之下,一下发生了更大的恐慌,人们纷纷四散奔逃,从街口蜂拥而出,疯狂的踩踏事件一下便发生了。
可怜的站在街口的两百余名消防工人和上百名军警,其中大部分来不及躲开,被疯狂逃难的民众踩踏成为肉泥。不但如此,连那两名《泰晤士报》的记者也未能幸免。当然,更多的则是在中间和路口街中央的可怜的民众,五千多人被踩踏受伤,超过两千人被踩踏致死,还有两三千人因为一直出不了街口被粮食燃烧的浓烟熏晕,继而整个马克街都燃烧起来,少部分民众被拥挤着葬身火海。
整个马克街的这次纵火和踩踏事件,造成上万伦敦民众的死伤。而这一切,最终源于粮食价格的飙升。
尽管伦敦警察局和英国内务部调来大批的警察和军人维持秩序也无济于事。
一来马克街以及街区四周的民众已经聚集了起来,且人数众多,大批失业的工人数量超过30万人,连同一些看热闹的家眷们纷纷走上街头,想捞点粮食,整个伦敦已经处于无序状态。而全伦敦的警察仅仅只有2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还在休假之中,这个时代想要通知放弃休假可没有电话,只能通过书信或是口头通知,这样一来,根本就来不及通知到。军队们的人数也不多,大多在伦敦郊区驻扎,就算通过搭乘火车也没办法一下子调集过来,就算调集过来数量也无法同散布在街头的游荡的民众数量相比。
二来,警察和士兵们也是可怜,特别是警察们,工资十分微薄,这帮工薪阶层都是家里没有余粮,这个时候也开始担心着自己一家老小的口粮,寻思着到哪里去感觉购买一批粮食呢。这些警察们一周也就17先令的薪水,连一英镑都不到,当然价格昂贵的面粉和小麦等他们是买不起的,养活一个家庭主要充饥的是廉价的包谷和大麦等粗粮,但就算是这些粗粮,也是价格飞涨,他们都在后悔没早两天将手里的薪水全部换成粮食。原本可以买上4夸特的,如今只能买2夸特,今天要是再不早点买粮,只怕明天手里的这点钱就只能换1夸特了。这些警察们,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力,养活家人根本不够,还要靠妻儿去做佣人或帮工,连同他们自己也要夜晚去打零工才能勉强糊口,这要是粮食大幅度涨价,让他们怎么生活,怎么向一家老小交代?
因此,这些警察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反而心里想着让这帮人闹腾,闹大了让政府出来,放开粮食,将价格降下来才好。也正因为这样,这些警察根本就只是装腔作势地做做样子而已。
英国政府的反应终于还是慢了一点,等他们想起增派警力和军队,将伦敦城外乃至卢顿、牛津等地的军队调集过来的时候,整个伦敦已经乱成了一团。
马克街只是一个引子而已。而正是因为伦敦的绝大部分警察和军队调动到了马克街四周,反而使得其他街巷的警力非常地薄弱,等伦敦数十万人开始四处游行示威,反对粮食价格大幅度飙升的时候,外敌调派过来的军队才刚刚抵达伦敦郊区。
而内阁政府的首相格莱斯顿一向反应比较迟缓,而且,他不愧是一位难得地想着民间百姓的首相,迟迟不愿意下令军队去弹压举行示威的民众,总想着组织各地区的议员们劝说民众回归家庭。并且,他知道,最终问题的根源在于英国的各大粮食商人们,在上午得知马克街发生骚乱的时候,他第一反应除了派内阁的内务大臣和伦敦警察署前往现场处理之外,便是去召集粮食商人要求降低粮食价格。但那些粮食商人又不是政府官员,还掌握不少的议员的资源,怎么会听他的。好说歹说,那些粮商看在他是首相的面子上,只是答应暂时不再继续涨价而已。
而就在这时,已经进入傍晚的伦敦进入了罪恶的时刻,已经完全失控的民众疯狂的洗劫店铺的行为爆发了。
这些借着夜幕的黑暗的民众,悲愤于对政府的失望,对生活的绝望,开始了自我放纵和救赎。从燃烧的马克街旁边的街区开始,并迅速向各个街区蔓漫延。整个伦敦的穷苦的民众们,都疯狂了起来,整个伦敦陷入野蛮的打砸抢的浩劫之中。
并不是没人约束或者理会,刚开始,不少士兵和警察纷纷阻止,但好心的首相提前打过招呼,严禁向无辜民众开枪,只能用盾牌和警棍等武器,这便给了暴乱的人机会。其实刚开始,那些满心怨气的工人为主的民众们还没有想过要打砸抢,但一般流氓无产者和酒鬼恶棍小偷以及瘾君子们忍不住浑水摸鱼,鼓动着四周的民众冲击商店,砸毁橱窗洗劫财物的时候,根本无人阻止,这一下,人性的罪恶一下都从心底给爆发了出来。有样学样,强壮的工人也跟随其后,刚开始只是洗劫粮店,再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只要是店铺,只要有财物,都被洗劫,再后来,便是街区上的一切,商店、邮局、银行、医院、学校甚至税务局等等。
而一帮穷困潦倒的警察也眼红了。刚开始他们怕自己被认出来,脱去警服抹黑脸上,也加入到洗劫财物的队伍中来,后来越来越多的警察加入队伍,一切都无所谓了,直接穿着警服在抢财物。一切都乱了套。
第1321章 悲惨的英国纺织业
伦敦的打砸抢等罪恶行径持续了整整一个礼拜。
整个伦敦已经变得一片狼藉,不但建筑物损失巨大,到处都是被砸烂烧毁洗劫过的痕迹,甚至连大英博物馆和市政厅都被洗劫一空。
如今,局势总算是稳定了下来。超过8万名陆军和2万多名警察从英国各地被调集过来,将整个伦敦都包围了起来,开始在各个街区巷尾清查暴乱的歹徒分子。
事实上,除了抓捕一帮少量的老实巴交的跟在真正的暴徒后面还没抢到财物的一帮工人手艺匠人之外,别的一无所获。真正的暴徒和洗劫财物得手的人,老早就已经躲藏起来,悄悄地藏匿财物呢。
除了伦敦之外,其余的英国各大城市其实也没好上多少,到处都是纷乱的场所。议会的议员们纷纷谴责暴徒之余,还开始抗议内阁的无所作为,酝酿着弹劾整个内阁成员。
白金汉宫御花园内。
形象大变的维多利亚女王坐在轮椅上,两名宫女搀扶着她颤悠悠地站了起来,旁边的首相格莱斯顿摘过一朵娇艳的月季花献给了她。
接过鲜花,维多利亚的脸上并没有露出笑脸,还是铁青着,训斥道:“格莱斯顿,你怎么会把我的大不列颠王国搞成这个样子?你看看整个伦敦成什么样子了,要不是我的卫队死守大门,连我的白金汉宫都差点被那帮暴徒闯了进来!警察和军队干什么去了?我已经收到消息,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员们都准备弹劾你,他们已经捅到我这边来了,这次我也帮不了你了!”
格莱斯顿也早收到消息,知道是这么个结果,他低着头,一声不吭任由女王责骂。
维多利亚又责问了几句,怒火慢慢地消了一点,开始问起发生暴乱的起始原因来:“格莱斯顿,你说说,为何我大不列颠王国会突然经济危机了呢?那么多的商品,原本都好好的,怎么一下就全卖不掉了,生产的货物怎么就大大过剩了?告诉本王真正的原因!”
“女王陛下,我们的货物卖不出去,主要便是失去了市场,尤其是欧洲大陆的市场,还有本土的市场也严重萎缩!这一来是因为海外的殖民地都失去了,没办法掌控这些海外市场;二来,主要还是那中华帝国的货物冲击之下,使得我大不列颠的商品遭受严重的打压。就拿我大不列颠最为重要的棉布出口来说吧。我们的棉布价格历年一直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价格缓慢下降,但四五年前还是价格可以,利润可观的。从三年前开始,来自东方中华帝国的棉布等商品就不断冲击欧洲大陆市场!刚开始还是从波斯奥斯曼帝国开始的,再后来通过普鲁士和法国的代理漫延到了整个欧洲大陆,抢夺了我们英格兰棉布的主要市场。”格莱斯顿无可奈何地叹了叹气:“就这样,我们的棉布生产严重过剩起来,仓库和码头堆积如山,想卖出去又难以高价卖出,而低价卖出去,又变成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而且,也正因为这样,棉布生产商们才会降低纺织工人们的工资,促使了社会的动荡。”
维多利亚不解地道:“我们大不列颠的棉布怎么还竞争不过东方那个邪恶的国家?他们会织布才几年时间?连织布机蒸汽机和技术工人都还是前几年从我们大不列颠王国引进的呢?老师还比不过学生么?”
格莱斯顿苦笑道:“女王陛下,我们原来没多加防备,为了赚钱卖出纺织机器,还联合他们一起在东方建厂,不料没几年时间便纷纷被对方强迫半强迫地收购一空。不过,这也怪不得那些工厂主,他们不投资不卖设备,欧洲其他国家,比如法国和普鲁士,也会卖给东方人的。
而我们大不列颠的那些技术精湛的纺织技师们,他们在伦敦工资也并不是太高,而到了东方,便有了几乎是内阁成员般的薪水,东方皇帝还授予他们中华帝国的国籍和子爵男爵的爵位,这一点我们无法与东方相比。因此,很多技艺精湛的织布工匠都被挖走了。连同他们的家眷都被悄悄带到东方安顿定居,当时的内阁政府很多都没注意到。
至于大不列颠的棉布,为何还竞争不过东方的学徒们生产的布匹,其中的原因是这样的。去年的时候,我大不列颠出产的平纹细布每码售2。2便士,中端的印花布每码4。2便士,比较高端的凸纹条格细平布每码6。5便士,这些价格都还是伦敦离岸价,不包括运费和中介费用,而东方的中华帝国出产的平纹细布每码售2便士,中端的印花布每码4便士,比较高端的凸纹条格细平布每码6便士,这些还都是到伦敦或者欧洲各地港口的价格。
而今年,更是过分了!就像最为低端的平纹细布,伦敦的出港价格是每码售2便士,而这是目前大不列颠好一点的织布厂商的成本价格,稍稍经营差一点的,便直接还要倒赔了。可那来自东方的布匹,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这种低端的平纹细布,在威尼斯、马赛、汉堡、哥本哈根、普利斯茅和伦敦等欧洲各地,直接销售价格只要1。8便士每码,而那中端的印花布,更是每码只售3。5便士。有这0。2和0。5便士的利润,让各地布匹代理商和中间商人欣喜若狂,纷纷只认东方来的棉布了,而将我们大不列颠出产的布匹给抛弃一空。
我们的布匹没办法卖出去,就算勉强降低点价格卖出去也是亏本。也正因为如此,伦敦和曼切斯特等地的那些纺织厂都减产限产,只能提供大不列颠本土的市场需求。但本土人口市场实在是太少,而且价格也大幅度降了下来。如今各大纺织厂的经营状况都不好,工人们不但工资降低,还要面临被解雇的情况,这些,将会造成王国的进一步动乱!
而这些,内阁们都推论,应该是那东方国家故意进行棉布和其他货物价格打压的结果!其目的非常险恶,就是要趁势削弱我大不列颠王国的工业经济,将我们最为雄厚的纺织业挤垮,夺取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地位!”
维多利亚眼露迷茫之色,她神色有些黯然。
这才几年时间啊。二十多年前,她新登基不久的时候,大英帝国是如此的辉煌,纵横世界,而那时的东方满清王朝,只不过随意派出一支二万人的军队便击溃了。随后的大英帝国,一直延续辉煌,直到……直到该死的东方皇帝冯云山横空出世,将大英帝国的日不落帝国过程给打碎、中断了。尤其是该死的冯云山领导那个中华帝国,没几年功夫便发展至此地步,更将原本辉煌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害成如今这般模样!不但海外绝大半的殖民地被抢走,连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也被分离了出去,连本土的工人内乱也被操纵,差点甚至连政府的君主立宪制都被推翻,变成什么工人领袖主宰的所谓共和的国家。这无疑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悲哀。
而更悲哀的是,一向最为强盛的大英帝国,短短时间内,被那才崛起的中华帝国给数次击败,无论是海上舰队还是陆上的步兵,都惨遭失败。造成了一向军事力量排名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如今连帝国都算不上了,反而比作为千年老二的老邻居法国还要弱上一些,更别说那击败大英帝国的东方强国了!
如今,不但从军事上,更想要从工业经济方面来击败大不列颠王国了!
格莱斯顿说的,维多利亚十分相信。这么廉价的棉布抛售出来,毫无疑问,就是那东方国家特意为之的结果。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对方竟然强大到这种地步,连工业也发展到如此程度,通过劳动力的优势,学会了最新的机器纺织技术之后,再用恶意价格战来抢占世界的棉布市场!
这无疑让人伤心无比!
而这些,罪魁祸首就有那该死的普鲁士王国,一直暗地里与那邪恶的东方帝国交好,将西欧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机器甚至军事武器提供给他们。甚至,如今的普鲁士在与东方勾结之后,竟然趁机向吞并残弱的沙俄,而与准备称霸欧洲本土的法国起了冲突,大不列颠王国自然乐意添一把火,让他们自相残杀,说不定,可以趁机扩大影响,重塑大英帝国的威望,顺便打开欧洲市场。
想到这里,维多利亚问道:“欧洲大陆本土的战事如何了?”
第1322章 火爆的橡胶产业和洪尼公司
格莱斯顿叹了口气道:“陛下,我们都被陛下您那个普鲁士的表姨夫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给骗了!那个老东西,简直是个战争疯子!他把整个国家都变成了一个军营,恨不得将所有的男丁都编入军队之中,恨不得将所有的民众都投入兵工厂生产武器,唯一的乐趣就变成了打仗了!陛下您知道吗,他们普鲁士有常规军队近百万人,若是算上预备役和其他可召集作战的民众,只怕不下二百万、三百万人。他的军队人数,简直可以对抗全欧洲了!因此,我们大不列颠王国、法兰西帝国、奥地利帝国三大强国一同对付他,还有残破的沙俄军队和丹麦军队等,可就是这样,普鲁士人竟然没有丝毫地退让,也没有一点要投降求饶的样子。与各国军队对峙起来!”
维多利亚叹口气道:“看来,不进行真正的陆地决战,普鲁士是不会屈服投降的,路德维希的确一直在发展军事,这已经不是太大的秘密,只不过,我也想不到他居然能发展得如此之猛烈!难道他真的能挑战全欧洲,想做另一个拿破仑大帝么?也难怪啊,普鲁士一直想要统一整个德意志,重塑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如今沙俄面临被肢解的境地,而东普鲁士又十分接近广阔富饶的东欧平原,历史上普鲁士也曾经得到过那里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