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防化尖兵-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照明!”杨越大吼道。
后面三排的弟兄立刻赶来,架设起了照明设备,小型发电机嗒嗒嗒地被发动,然后嗡嗡嗡地响,几架一千瓦的照明灯一开,众人顿时吃了一惊。
那房子已经完全垮塌,一地的瓦砾被大雪覆盖着,露出的房梁上还挂着一只马灯在风中摇摇晃晃。
就隔着他们不到二十米,可就像隔了一道天堑。
他们和倒塌的房屋之间的地面上,裂开了一道两三米宽的缝,冷风从地缝里窜了出来,吹在了众人的脸上。
杨越摸了一把脸,道:“绕过去看看。”
几人沿着裂开的地缝围着圈绕了一遍,发现根本下不去脚。大晚上的,地缝也不知道深浅。
二排长赵德志吐了口唾沫,不就两三米宽嘛,我跳过去!
杨越想阻拦来着,但话还没说出来,就见赵德志那宽阔的身影几步助跑,嗖地一声上了半空中。
本来这个宽度不算太大,但杨越担心雪面不真实,怕有雪壳子,万一踩空了,人不就掉到地缝里去了吗?那地缝虽然瞧不真切,但杨越感觉能有七八米深,里面是个什么情况,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一定是乱石嶙峋,人从那么高的空中掉下去,非死即残。
好在赵德志的运气不错,那一蹦就蹦了四米多远,从上而下落到了对面的瓦砾中间。
二排围了上来,一见自己的排长已经过去了,有几个还跃跃欲试,被老兰州拦住了。
“赵德志,先摸一摸情况!”
灯光下的赵德志伸手,比了个0K的手势。杨越站在对岸搓手,都塌成这样了,他能找到个锤子。没有生命探测仪,在倒塌的房屋里找生还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排长一听,忽然道:“杨参谋,热成像行不行?”
杨越一听,顿时拍了自己的大腿,行啊!热成像能穿透建筑,只要不是被埋得太深,应该没有问题。
“你带了热成像?”老兰州喜出望外,三排长点点头,“我们三排带了三个夜视仪。”
“去去去!”老兰州连忙挥手,“别愣着了,一起上!”
“是!”三排长冯志军把背包卸了下来,只带了热成像仪,然后和两个三排的弟兄一起跳到了对岸。
那边二排长已经踩在了瓦砾上,正掀开了一块门板,四人围着那瓦砾堆转了一圈,毫无发现。杨越和老兰州对比了一下地图,发现这里的居民点和干城提供的不匹配,地图上没标记。从建筑的结构来看,这里只是几座土石结构的简易住宅,连地基都没打,怕不是牧民放牧的时候临时的居住点。
杨越叹了一口气,他抬头看了看天,现在这鬼天气也不适合游牧,这里在地震前应该是没有人住的。
“收队吧!”杨越卷起了地图,没消息总比有消息好,没发现总比有发现好。
但是二排长和三排长几个就为难了,从上往下跳容易,可是要从地势低的一边跳个三四米回到地势高的这一边,谈何容易。几人站在地缝的裂口边面面相觑,这特么要怎么上的去。
杨越捡了一块石头扔了过去,“蠢不蠢啊,上不来不会找路吗?”
几人一听,好像是这样的!
杨越背上了背包,拿起了铁锹,深深地喘了几口气。
在等他们的空当,二三排收拾好了装备,黑暗重新回到了地面。还在发烫的照明灯融化着落在上面的雪花,一阵一阵地冒着烟。等着那几个货一路小跑地回来汇合之后,已经半个小时过去了。老兰州得到了休息的时间,高原反应稍微好了一点,已经离开了氧气袋。杨越的意思是,尽量先找到公路,公路虽然远,但是比在这荒郊野地里更方便行军。毕竟他们也只是先头部队,指望他们就能拯救世界是不现实的,只能力所能及,能先救一个是一个,至于救了谁,没救谁,无能为力。
老兰州知道杨越的意思,他是想说路上再碰到这种情况,除非是极为方便,或者有明显呼救,否则不要轻易冒险,他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给救援行动添乱的。干城的三个乡镇,几十个村落,几百个居民点,分散在几万平方公里之内,救人就形同大海捞针,如果再被这一座两座房子纠缠过多的时间,应急救援就失去了意义。他们只能挑选重点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噶什镇。
“行吧!”老兰州考虑了一会,道:“再遇到这样过不去回不来的地方,先标记,把坐标给夜莺,让杨琪亚明天给大部队,交给他们想办法!”
“和我想一块去了!”杨越拍了拍老兰州的肩膀,站了起来,出发吧。
D队扛着器械和工具,找到了公路的方向,一路再也没有停下。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上了硬地面,看到了两侧高大的白杨树。
虽然大雪仍然在下,但势头已经小了很多。狂风也基本上停了,杨越看着那原本横着飞的雪花,变成了直落直降,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没了风,环境再差也能撑得住。怕就怕被雪水淋了一身,再被那风一吹,神仙都得疯。
身后的慧欣体力已经透支,在队列里有些东倒西歪。杨越靠了过去,道:“坚持住,还有十公里。”
慧欣一边迈着脚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握着医疗箱的背带提了提,冻得通红的脸蛋上,露着坚毅的表情:“杨连长,你放心吧,我一定跟上队伍,绝不掉队!”
三排的一个兵想帮他背医疗箱,被慧欣拒绝了。
杨越暗自叹了一口气,这姑娘倔强地很,这情况下非得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他使了个眼色,那个弟兄看懂了,他二话不说直接从慧欣的肩膀上抢下了那个医疗箱。
杨越制止了慧欣的反抗,说道:“你是我们这支队伍里唯一一个懂得全面急救的人,又是个女同志,你要是跟不上,拖累的是大家。好好跟着,别犯倔!”
慧欣撅着嘴,见杨越认真的语气和表情,只好道:“知道了,杨连长!”
杨越转头,听见慧欣在身后道:“你又不是我领导,干嘛那么凶嘛!”
杨越摇了摇头,这脾气快跟苏沐晨有的一比了。果然还是她带出来的兵,秉性不移,一脉相承啊这是。
不经意地,一想起苏沐晨来,杨越的心情便随之一沉,感觉走着走着就觉得自己的心变成了一块玻璃,在寒风中被冻上了一层寒霜,然后有一柄五磅锤重重地落下,那玻璃心便“喀拉”一声,碎了一地。
痛得不行!
他摸出了自己的手机,微弱的蓝色光芒下,仍旧显示没有信号。他失去了和苏沐晨之间唯一的联系,顷刻间就觉得有些茫然,那是一种毫无办法的无力感以及触手可及却永远摸不到的无奈。他和苏沐晨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他们两个,一个已经倒在了为生命而战的征途上,另一个却还奔波在这场战争中,并且一往无前。
杨越忽然很想哭,他不知道这次救援行动完成之后,等待他的是一个什么结果。
队伍避开了公路中央,沿着白杨树行走在路边上,这已经是空突营行军的习惯。他们可能还没意识到,根本不会有卡车在这条路上来回穿梭。
杨越甚至在想,要是有车,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所有人几乎都快吃不消了,可他们不敢停下脚步,因为只要一停下来,疲倦、困乏将会随之而来,他们拖不起时间,在日出之前,他们一定要赶到噶什,给他们的时间虽然充裕,可是没人耽误得起,一分钟之前的事情和一分钟之后的事情可能完全是两个结果,遑论以小时来计算生命流逝的速度。
老兰州挥着手,使劲地深呼吸,他拢着嘴,高声地道:“打起精神来!脚步迈起来!”
杨越在后边边拍手边喊:“唱首歌吧!”
队伍响应道:“好!”
那声音有些无力,但透着坚强。杨越在脑海里滚动着他学过的所有歌曲,道德组歌,团结就是力量,准备打仗,打靶归来……
但是,他觉得所有的歌都没有那一首深埋在心中的歌声具有号召力。
他起了一个头。
“向前向前向前!预备,唱!”
公路两侧的队伍明显愣了几秒,但是随即,高昂的歌声就响彻了天空。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只在集会、仪式和队列行进时才被允许奏唱的军歌。
它的歌词铿锵,节奏有力,并且充满了骄傲、自豪和鼓舞。
杨越在这个时候把它拿出来,无疑给所有队员打了一针强心剂。
第469章 缺氧
余震仍在继续,震起来的时候让人心头发慌,脚步不稳。路边的白杨树晃动着,大片大片雪雾被抖落下来,兜头淋在人的身上。
凌晨四点十分不到,队伍停止了前进。
杨越最后确认了一遍时间,按时间和步幅来算,他们应该已经接近了噶什,但可视条件不良,找不到明显的参照物,他们标定不了地图。
“呼叫夜莺!”杨越靠在粗大的白杨树的树干上,感觉两条腿已经失去了知觉,肺部剧痛。老兰州脱下了防寒帽,脑袋上正在冒烟。那是汗水蒸发的时候遇上了冷空气,缭缭绕绕。所有人的情况都一样,防寒帽的内衬已经湿透了。
“夜莺收到,夜枭请讲。”杨琪亚一直守在电台边,提供卫星通讯保障。
杨越龇牙咧嘴地滑落,屁股坐在了雪地上,他猛喘了几口粗气后,摁着通话器道:“确认我们的位置,我们现在在公路上,但是失去了方向。”
杨琪亚很快回答:“你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沿着公路再往前一公里右侧有岔路,顺着岔路再走一公里,就是噶什。”
“明白!”杨越有气无力的放下了步话机的通话盒。
目的地到了。
他反而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要被抽干了。
他想起了胡坤跟他说的,那一次戈壁滩上发洪水,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杨越的手不自觉地颤抖着,心里没来由地一阵抗拒,他不想再往前走了。
老兰州递上来个水壶,“喝点吧。”
杨越一摆手,我有,不过一个小时前已经冻成了一壶冰疙瘩。
老兰州晃了晃水壶,里面叮铃哐啷地响,“放了盐的,还没冻。”
慧欣从医疗箱里拿出了几块巧克力,给了杨越和老兰州,杨越接过一块来,撕开包装咬了一口没咬动,只好整块扔进了嘴里,让它慢慢化。
“两公里。”杨越竖着两根手指头,黑暗里的老兰州神情很严肃,“一鼓作气,到了目的地,立刻展开救援行动吧。”
杨越使劲地吞下了嚼碎的巧克力,冰冷的淡盐水顺着食道一路滑到了胃里,冷得胃抽抽。他深深地呼吸了几次,站起来,“老兰,啥也别说了,跑步前进,上!”
老兰州吹了哨子,原地休息结束,部队全部靠右侧公路行进,发电机和照明设备更换人员,全员全速开进。
部队跑动了起来,前进了一公里之后,果然右侧有一条岔路,探路的弟兄挥舞着荧光棒,指挥部队开下了公路。杨越跟在后面,感觉肩膀已经麻木,就算穿着羊皮大衣,两柄铁锹的磕磕碰碰也让他的锁骨痛得失去了知觉。
噶什镇,离干城的直线距离是两百七十公里,距离疆南首府是三百二十公里,是通往边防的重要节点。
镇口有路标,公路两侧有零零落落的房屋。部队下了公路其实已经进入了镇口,但在黑夜里,看不真切,直到跑在最前面的老兰州望见了一个黑影堵在了路边,他放慢了脚步,走近一看,是一辆盖着厚厚白雪的卡车。
到了!
杨越赶过去的时候,队伍已经分散开来,一百米外,就是房屋和建筑群。
老兰州一边等杨越一边喊道:“二排左侧,三排右侧。逐屋逐间搜,先搜索没有倒塌的房屋,找到幸存者,了解情况。”
杨越打着了手电筒,照了照车头歪在路边的卡车驾驶室,里面没有人,他抹了抹车窗上的冰花,钥匙还插在方向盘的下面。他试着拉了拉门把手,一下两下都没拉开,应该是冻住了,他抬脚一喘,那门“噶”一声响,再拉一下把手,门就开了。
照明灯还在架设起来的时候,那卡车“哒哒哒”地发动了几次,然后“嗡”地一下,两道远光灯照射了出去。
老兰州爬上了卡车,杨越正坐在驾驶室里翻找,他只找到了一只包,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有驾驶证,汉语部分表示,这车的驾驶员就是噶什镇的居民。
“是这里,应该没错。”老兰州抹了一把脸,总算是到了。他顺着远光灯往前看,灯光照射到的地方,有两座房屋已经成了废墟,D队的队员拉着长长的身影正在来来回回地奔波。
“有人!”杨越忽然道。
老兰州一惊,“哪呢?”
杨越一指:“灯光尽头,我好像看见个小女孩!穿着裙子!”
老兰州心里一咯噔,“胡说八道什么呢?这天穿裙子?你幻觉了吧?我刚才看着呢,并没有!”
杨越连忙一推他,“我看见了!”
两人下了车,杨越在那骂:“照明呢?!都耍球呢吗在?”
几个兵被这一声吼吓了一跳,手里连忙利索了起来,不一会儿,发电机轰鸣,几束一千瓦时的照明灯从几个方向照向了这座安静的集镇。
微风渐起,从镇口方向徐徐地涌了进来,卷起了地上和废墟上的雪花。杨越和老兰州跑到一半,顿时就抬不动脚步了。
他们的面前,显然已经是一座堕入炼狱的城镇。
及目之处,没有一座完好的房屋。水泥预制板露着钢筋,断成了两截,一截露在外面,一截被掩埋在废墟里,彩钢板做的房顶变成了铁麻花,在残垣断壁之间扭曲着。倒塌的电线杆砸塌了水泥墙面,碎砖混着散乱的电线。一张门板甩在了路边,它能抵挡风雪,却挡不住强震,它所保护的那座房子,已经成了一地的瓦砾。
一人多高。
两个兵正站在那堆瓦砾上,满目茫然。
老兰州说先搜索完好的建筑,可是哪里才有完好的建筑?
杨越缓步靠向了他看见小女孩的废墟边,他觉得他刚才可能是眼花了,因为就这样的情况,不可能会出现一个小女孩。
老兰州吐着白雾,叹了一口气:“这还只是镇口。”
杨越转过身,“一定有幸存者的安全区。赵德志!”
“到!”从废墟上几步跳下来的赵德志到了杨越的面前。杨越指着镇子的深处:“你带几个人,立刻找到他们的镇政府、派出所,或者看上去没有问题的房屋、帐篷,能藏人的地方,一个也不要放过。”
“是!”赵德志随便点了几个人,打着手电筒进入了噶什的深处。
“那这边呢?”老兰州问。
“没消息前,继续搜索,寻找幸存者。”
杨越刚想往回走,却听见身后的废墟里响了一下。
那是从废墟深处传来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用石头瞧着什么,闷闷的,“咄”一声。
杨越停下了脚步,这下老兰州也听见了,他们想找到声音传来的方向,可是并没有结果。
然后,“咄”。
又一声。
这一次杨越听清楚了,就在他们的脚下。
杨越和老兰州对视了一眼,这脚下就一块预制板啊,人只可能埋在废墟里,不可能埋在实地里啊!
“地窖!”老兰州两眼放光,杨越一拍大腿,差点把这茬忘记了。地窖是每家的标配啊,冬天之前可以储存粮食和蔬菜。老防化连的地窖里至少能躲一百多人,藏一万斤大白菜。
“来人!”杨越站起来回头喊到,七八个兵扛着铁锹一路狂奔了过来。他们帮着老兰州和杨越清理掉了预制板上的碎石和碎砖,几人合力喊着一二三,那预制板就被抬起扔到了一边。
杨越围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转了一圈,寻思着谁家地窖也不可能挖在建筑外面啊,就算挖外面也应该有个门,可这门就是找不到。
他看了那废墟一眼,正在衡量是清理废墟之后找到进地窖的门还是就地挖开来算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清废墟,一个是因为地面是实土,而且还是冻土,挖下去也省不了多少力气。
“清!”
众人七手八脚地上了手,一直忙了快半个小时,终于在一处屋角边,找到了一扇地门和一具僵硬的男尸。那男尸的一只手捂在地门上,他的双腿被预制板砸得血肉模糊,头上也挨了一下,身下干黑的血渍混着泥沙,已经完全变了颜色。
杨越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围着的一圈人也都底下了头。老兰州二话没说,轻轻拨开了那只僵直的手,毫不犹豫地拉开地门就往下跳,杨越紧随其后,拿着电筒跟了下来。
因为刚才的动作太大,地窖里灰雾茫茫,杨越挥舞着双手,驱赶着迷雾。
地窖里的黑暗无以言表,伸手不见五指,就算开着电筒,也看不真切。两人分开找了一圈,老兰州忽然道:“这呢!”
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睁眼一瞧,却见地窖的一角已经坍塌,老兰州看见的,是一截露在外面的棉布。
“锹!”上面下来几个兵,黑灯瞎火的,有人在上面挖了几锹,可坍塌处的上方就是废墟,几锹下去,更多的碎石和瓦砾滚落下来,连刚才露在外面的棉布都被埋了。
杨越一看这样不行,用锹这样挖,迟早要把这地窖也挖塌了。他转了一圈,看见还有几块木板子和放大白菜的架子。
“上板子,上架子,上手!给我顶住了!”
七八只手把架子上的白菜一扫而空,抬着那木架子就移了过来。老兰州怕还有烈度更大的余震,再来一次,搞不好在地窖里也不安全,他回头挥手,“留下两个人,其余人全部上去,离开地窖范围。”
几人嚷嚷着不肯走,杨越一想,人多力量大,留着就留着了,如果老天爷给面子,让我们把人救出来,那我点香烟感谢你。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悲惨,那你就尽管震,震死我就算了,如果震不死我,我出去就捡石头丢死你!
仿佛这恶言恶语起了作用,来之前还在一波一波的余震,此时也消停了。杨越带着两个人在下面小心翼翼地徒手挖,挖出来的土,被老兰州和几个兵全部填到了白菜架子的空隙里,挖一寸,架子往里移一寸,堵住坍塌的漏洞。
杨越挖着挖着就挖到了一根木腿儿,他摸着往上一撩,一个桌角出现在了眼前。
“挖到了!”杨越兴奋地大叫,老兰州试了试,那架子和木板能扛住坍塌,于是连忙上来搭手,几个人一顿刨,直到刨出了一个空腔。
杨越手电筒往里一照,谢天谢地,里面真的躲着一个小女孩,穿着一身棉布睡裙。她是不幸的,她躲到了地窖的一角,但仍然没躲过塌天倒地,但她仍然是幸运的,因为她藏在了一张看上去还算结实的桌子下。
但那小女孩脸色惨白,没有一丝血色。杨越伸手把她抱了出来。
“防寒,防风,透气!都让开!”
老兰州连忙脱下了自己的羊皮大衣,盖在了杨越的怀里,下面的人推,上面的人拉,把抱着小女孩的杨越送出了地窖。
“醒醒啊!”杨越轻轻地拍着小女孩的脸,“别睡啊!快醒醒!”
那小女孩的呼吸极为微弱,根本感觉不到一丝热气。
她在里面呆得太久了,因为缺氧和饥饿,她早已经是命悬一线。
“慧欣!”杨越一边往回跑,一边大声地互换,身后跟着一群人,都在喊着他们之中唯一一个护士的名字。
彗星正在整理自己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猛然间听见炸了锅一样的喊声,走出废墟的屋檐下一看,杨越已经冲到了面前,“快!急救!”
这是空突营赶到噶什救出来的第一个人,杨越不可能那么轻易地看着这脆弱的生命也连同倒在地门边的那具男尸一样烟消云散。
杨越猜测,那是小女孩的亲人,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把她推进了地窖,自己却倒在了门口。
他临死前一定是在说,孩子,进去躲一躲,会有人来救你的!
一定会的!
慧欣把那小女孩柔软的身体接了过去,缓缓地放在刚刚铺好的急救毯上。D队加强过来的卫生员手忙脚乱,慧欣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急道:“氧气准备,葡萄糖输液!”
杨越站在一旁,保持着勾着腰的姿势,彗星抬头说:“缺氧,再晚半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杨越捂着脸站起了身,他不敢去看小女孩脸上他已经看了很多次的泪痕,但好在,她坚持到了最后……
第470章 生死一线
这是D队救出来的第一个人,也是这次救灾行动当中救出来的第二个人。
离着杨越六十公里,防化连第一时间就挖出了一个幸存者。夜莺说,各单位都在连夜行动。疆南军区的工兵部队一夜之间已经打通了十四处塌方地点,他们征调了所有可以征调的挖掘机和推土机,十六师炮团前进的速度非常快,轻装简行十二小时前进了七十公里,已经抵达震中区域,速度丝毫不亚于空中机动的各单位。
杨越蜷缩在角落里,直等到天色发亮。
他现在头疼欲裂,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