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又对身边的柴哲威,“刚才倒是忘了,你不好好在家跟老师念书练武,跑到这里来干吗?”

柴哲威对李恪突然切入的话题搞的莫名其妙,愣了片刻后支支吾吾半天之后有点不忿的道,“三哥,要不是今天在这里遇到你,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你呢。这条巷子就是我们家的过去就是我们家后院,我在后院练武时听到墙外有人喊,说是什么长沙郡王,所以,才领着几个家将出来看看,还好让我给碰上。”

他坚决不提在巷子里发生的事情。

李恪仔细的打量着柴哲威,他知道历史上的柴哲威是自己的铁杆心腹,始终跟自己不离不弃,最后因为自己喊冤而而忿忿不平,才会和高阳公主等人密谋造反。

所以,他对柴哲威从心理上就有一种亲近感,现在才仔细看到还是小孩子的他,李恪倒是鲜有的露出一丝笑意。

他笑着道,“那我就现在这里谢过哲威了。”

柴哲威举动被李恪一句道谢弄有点不好意思,尴尬的笑了笑。“三哥,是哲威救援来迟,心中愧疚,如何敢当三哥的谢意呢。”

李宗两人的对话弄的莫名其妙,问道,“三哥,你和哲威在说什么?”

李恪对李宗答非所问,“正好我和哲威商量和大家聚聚,既然你已经出来,那就省得派人去找,我们先去秦府。”

李宗一听几人又要聚在一起,高兴的道,“三哥,你今天选的这个日子还真是好,父王出征在外,我才能央求母妃让我出来逛逛,等父王班师回朝,我想出来就很困难了,也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跟大家一起吃喝玩乐了。”

又关心地问道,“三哥,你现在的身体没事了吧?”

武德九年的突厥南下,柴绍、李道宗等人都在外领兵驻防,以防备突厥的突然入侵。所以,都不在不在长安。

李恪看到一脸惭愧的李宗和柴哲威,感激的道,“多谢兄弟们关心,我身体已无大碍,不然母妃也不会容许我出宫。”

他愣是没有说自己的偷偷跑出来的。李宗当然不会拒绝李恪的提议,三人一阵商议决定先去亲仁坊的左武卫大将军秦府。

第十章 如此秦怀玉

亲仁坊,又称“亲仁里”在长安城朱雀街第二街的东面,北临宣阳坊,南临永宁坊,与东市(又称都会市)对角。

亲仁坊的布局,与南北对列其它坊一样,整体被坊内的大十字街划分四大区,每区内有小十字街,分坊内为十六小区,小区内又有“巷”、“曲”坊外有夯土坊墙围护,并于四面开四门,位于穿罗城而过的六条高坡上面。

亲仁坊毗邻皇城,地处长安城的核心,距国子监仅一坊之隔,紧邻京兆府万年县廨(即万年县县衙,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北京东城区区政府)和永宁坊、宣阳坊一样是典型的“黄金地段”住在这里的,多为名门望族、公卿大臣。

秦琼作为唐开国功臣,在李世民政变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和程知节,尉迟恭,李道宗等的府邸都在亲仁坊。

他没有像柴绍、程知节和李道宗等人领兵在外,不过初任左武卫大将军之职,公务比较繁忙,每天都很晚才回来。

李恪等人到秦府时,秦琼自然不在府上,而秦怀玉正在后院挥舞着双锏习练秦家涧法。

练习双锏者最主要的就是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

秦家锏法的习练尤其注重基本招式扎实,秦怀玉常年练习基本招式,对于锏法早已融会贯通。如今连贯的使出来,每挥出一锏都带着不可抗拒的威猛。

“秦大哥使的好锏法。”

李恪忍不住喊道。

秦怀玉抬眼望去,李恪、柴哲威和李宗三人就在不远处看着自己。忙将手里的双锏交给旁边的家丁,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李恪面前施礼道,“秦怀玉见过殿下。”

李恪对于秦怀玉行此大礼始料不及,他认为秦怀玉既然是自己的发小,就会像柴哲威等人一样随便,没想到他会跟自己如此客气。

他称呼自己为殿下,不就是把自己和他从兄弟之间分开了吗?

李恪假装生气的道,“秦大哥折杀李恪了,你我数年的兄弟,今天怎么变得如此客气?难道,今日的李恪就不配做你秦怀玉的兄弟?”

秦怀玉没有想到李恪把话说的如此直接,一时难以反驳,心中也后悔以自己和李恪他们的交情刚才话说确实有点生分。

旁边李宗看到李恪的不悦,秦怀玉的尴尬,忙解围道,“秦大哥,对三哥你怎么还是这么客气啊,难怪三哥会生气。”

然后又对李恪道,“三哥不要生气,秦大哥并非不把你当兄弟,平日里大家在一起也无需多礼,只是三哥怎么说也是王爷,来到秦府,礼不可废,秦大哥如此如此施礼也情有可原。”

柴哲威看到一脸尴尬秦怀玉,语带埋怨的附和道,“李宗说的不错,三哥不必介意秦大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板一眼的,什么都太拘泥于礼法。”

秦怀玉有点不好意思道,“三弟,听说你回京途中遭到刺杀,众位兄弟都很担心你,只是皇宫不是我等随便进去的,所以也没法去探望你,现在见你身体康复,我也就放心了。”

李恪没有想过为此事情而生气,经李宗和柴哲威如此说,又见秦怀玉对自己甚是关心,笑道,“多谢秦大哥,我身体已无大碍,今天在市集碰到哲威他们,正好有空来跟兄弟们聚聚。”

随即又道,“只是受伤之后身体有点虚弱而已,不妨事的,休息几天也就没事了。”

李宗对秦怀玉道,“三哥很想见见大家,让大家知道他身体没什么大碍,免得我们担心。今天来找你了,再去找程大哥和小俊,大家好久没在一起,正好聚聚。”

秦怀玉倒是没在意李恪对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问李恪道,“三弟,刺杀你的凶手可否知晓,等你伤势好了之后兄弟定会为你讨个公道。不过,你在休养期间躬马齐射,兵器武艺之事千万不可荒废。”

李恪一愣。武艺?是啊,历史上的李恪可是武艺出众,是继李世民、李道宗之后唯一的一位能统兵征战的宗室成员。

可是,现在呢?文武出众的那个李恪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深知历史走向的李恪而已。虽然,自己继承了他的一切,但毕竟和他本人还是有差别的,于是心中暗道,“今后一定要勤练武艺,切不可如今天般大意,受他人欺凌。”

柴哲威看到李恪脸上浮现出的惆怅,想起今日的事情,暗自叹息。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深知李恪在躬马齐射,武艺兵器上花的时间和心血。

但从今天他和刘梦龙等人的打斗来看,他的武艺还没有发挥到以前一半的实力。

难道,他真的因为受伤影响了自己?

一时,大家都不再言语,气氛变得有些冷清。李恪看了一眼秦怀玉,再看柴哲威和李宗,已然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便安慰道,“你们也不用担心,躬马齐射,兵器武艺之事我一定不会荒废。”

随即话锋一转,对大家开玩笑的道,“再说你们个个武艺出众,我要是再不勤加练习,就对不起我们五虎一太岁的名号了。”

见李恪如此说,秦怀玉心里也好受了很多,这才是以前那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李恪吗,“既然三弟这么想,以后练武需要我的时候,只要三弟吱一声,我一定尽我所能。”

李恪见秦怀玉对自己如此真挚,感动道,“多谢秦大哥。”

秦怀玉又道,“不过恢复以前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三弟也不要急于求成。”

李恪点头表示明白。

柴哲威听到两人终于说完,趁势建议道,“三哥那我们去看看程大哥吧,他这一阵子估计在将军府待得快要疯掉了。”

李恪也向秦怀玉道,“秦大哥,我先跟你一起去见婶婶,然后咱们再一起去看看怀亮。”

秦怀玉道,“三弟请随我来,我们这就去见我娘亲。”

在秦怀玉的指引下,李恪等人很快来到秦夫人的住处。秦夫人知道李恪来了,连忙出来行礼。

李恪早一步挽住她,道,“恪给婶婶请安了,婶婶近来身体可好?”

秦夫人道,“多谢王爷惦记,老朽身体一向健朗。”

又问道,“听说你在回京的途中遇刺,现在身体可否康复,凶手找到没有?”

李恪恭敬答道,“多谢婶婶挂念,恪没事,凶手之事父皇还在调查之中。”

秦夫人关心地问,“你母妃近来可好?”

李恪答道,“多谢婶婶关心,母妃身体一向很好。”

两人如此说了半天,就见秦怀玉在秦夫人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秦夫人便说自己身体不适,回后院休息。让秦怀亮陪李恪说说话,秦夫人刚离开,李恪几人便出秦府。

第十一章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

程知节的大将军府和秦府只隔一条街,所以李恪来到秦府不多时,程怀亮就已经知道。

他一早就盯住府里的总管,备好酒菜,待会自己要宴请宾客。

总管知道程怀亮说的宾客是谁,毕竟他们经常吃喝,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来的肯定是程怀亮的几个玩伴。

刚到程府门口,身材高大的程怀亮便迎了上来,欣喜地喊道,“三弟,你终于舍得出宫,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了。”

李恪走到程怀亮面前道,“程大哥最近还好吧,我今天才出宫来看你,确实是我的不对。”

秦怀玉忙上前安慰道,“三弟何必如此呢,我们兄弟都知道你的事情,你无需责备自己。”

程怀亮也点头说是,忙把众人请进府中。

李恪在程怀亮等人的拥簇下进了程府,见过程知节的两位夫人之后,众人来到了程怀亮的别院。

程怀亮知道李恪回京途中被刺杀的事情后愤怒异常,想要到皇宫中去看李恪,但终究被他母亲阻止。

如今见李恪身体已经康复,他又提起此事来,道,“李建成那些余党也太大胆了吧,敢对三弟你下手,简直就没有把我们兄弟几个放在眼里。三弟,等你身体痊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王八羔子,刮了他们。”

李恪知道程怀亮的性格,和程知节一样的脾气,大嗓门,倔脾气,笑道,“程大哥不必介怀此事,此事父皇会严查的。今日我们兄弟聚会,就说点开心得才是。”

程怀亮听李恪如此说,尴尬道,“三弟说的是,但是,你被刺杀这件事情兄弟我是不能不管,皇上调查是一码事,我们兄弟为了报仇又是另一码事。”

说完,看向众人。

众人也都点头表示同意程华亮的提议,就连一向稳重的秦怀玉也没有反对。

李恪感激道,“我何德何能,能得到众兄弟的青睐,今日我李恪发誓,你们就是我李恪一生的兄弟。”

众人听李恪如此慷慨激昂的誓言,自是热血沸腾,又都是习武之人,年轻气盛,李恪如此看重兄弟情谊,内心早已被李恪深深感动,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举动。

突然一个声音说道,“既然大家都是兄弟,不如我们结拜兄弟吧?”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尉迟俊,他也被关在府里不能外出,但并没有为此而安静下来,经常吩咐下人打探长安东西市奇闻轶事。

李恪出宫在秦府和城府的事情自然被家人回报给他。他便软硬兼施的逃出尉迟府匆匆赶来,没想到一只脚刚跨进别院大门就听见李恪的话,心中一时激动,情不自禁说出了结拜的话。

说完之后又觉得自己鲁莽了,这话说的有点不妥,毕竟李恪是当朝皇子,他们虽然跟他称兄道弟,但毕竟是臣子。

秦怀玉听到尉迟俊的话之后,不禁眉头一皱,他不知道众人怎么想,但是他明白,李恪作为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肯定会牵扯到立储,帝位之中。如果,今天跟李恪结拜,就算是真正的生死与共。

但是,在他的内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兄弟们能够过的好好的。所以,不等李恪说话,便抢先道,“大家都是兄弟,何必在意那些虚礼呢。”

听秦怀玉这么说,柴哲威有些不悦道,“秦大哥这话就不对了,兄弟是兄弟,可结拜怎么能说成是虚礼呢,难道当年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只是一些虚礼不成。”

然后,目光看向李恪,说道,“我看是秦大哥不屑与我们这些纨绔子弟结拜吧!”

秦怀玉被柴哲威驳斥的哑口无言,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其实,柴哲威又何尝不明其中的道理呢?也许,尉迟俊还小,有些事情他不明白。但是,像李宗、程怀亮等人自然也听的懂秦怀玉言外之意。

只是,他们没有秦怀玉这般的顾虑,多年的兄弟情义让你们决定了要不愧余力的支持李恪。

所以,在柴哲威对秦怀玉说出这样的话时,他们竟然出奇的没有指责他。

李恪明白柴哲威的用意,这样突如其来的好事让他有点恍惚,毕竟他只是想跟大家拉拉关系,能拉到自己阵营了最好,拉不过来也要保持兄弟关系。没想到会发展成如今和大家结拜为兄弟的程度,只是他也明白秦怀玉话中的含义。所以,不想强人所难,又不想错失如此良机,也选择了沉默。

秦怀玉知道刚才他说出那样的话,大家对都他有看法,但毕竟是兄弟,不好强迫他,才会选择沉默。略一沉吟,便开口道,“既然,众位兄弟都有如此诚意,我秦怀玉怎么能视而不见呢?”

他这话一出,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柴哲威,他一施礼,对秦怀玉道,“还请秦大哥恕罪,小弟也是一时情急才说出那个的话的。”

秦怀玉报以微笑道,“哲威说的哪里的话,是我多想了,这么多年的兄弟情义,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呢?”

柴哲威也微微一笑道,“其实,我一直就想高攀高攀三哥这个大唐的王爷呢,今天终于等到机会了。”

说完一推身边的李宗,“是不是啊,小宗?”

李宗被柴哲威这么一问,也回过神来,但嘴上却道,“谁知道你怎么想呢?”

李宗如此说也没有错,毕竟站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开国功臣之后,他们都有继承父辈爵位的权利,将来都是国公级别的,对于跟一个王爷结拜就说高攀是无稽之谈。

程怀亮见大家没有任何意见,结拜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吩咐身边的随从在后院教场摆好贡品和香炉。

李恪看着眼前的众人,突然想起投名状的情节来。

在唐朝是没有投名状一说,投名状一词源自《水浒传》在古代是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其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

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而摆脱“投名状”的方法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这一条路了。

李恪他们不似绿林好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一结拜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的结拜跟投名状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李恪,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尉迟俊六人来到教场一字排开,每人手里挚三炷大香,高声道,“苍天在上,黄土为证,今日我李恪、秦怀玉、程怀亮道、柴哲威、李宗、尉迟俊。”

李恪高声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五人听道李恪的誓言,不由心潮澎湃,齐声喊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三拜之后,将手中的香插进香炉。

按照岁数,秦怀玉为大哥,程怀亮为老二,李恪排行第三,柴哲威第四,李宗老五,尉迟俊为六弟。

李恪起身后和柴哲威,李宗,尉迟俊对秦怀玉和程怀亮施礼道,“大哥二哥请受小弟们一拜。”

两人忙扶住李恪四人。柴哲威,李宗,尉迟俊也对李恪行礼道,“三哥,三哥。”

李恪连忙扶起三人,叫道,“四弟,五弟,六弟。”

六人相互注视,片刻后哈哈大笑。

李恪突然道,“大家既然都是生死兄弟,那么,我就要有话说。”

秦怀玉道,“三弟你说。”

李恪道,“我知道兄弟们以后都会继承爵位,衣食无忧。可是,男儿生在世间,岂能浪费如此光阴?‘凭君莫话封侯事,功名但凭马上取。’我只是希望兄弟们以后要勤练武艺,凭自己的本事拜将封侯。”

“凭君莫话封侯事,功名但凭马上取。”

众人吟着这句话,突然间,他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个个激愤不已,扬言要踏破突厥,驱逐吐谷浑。

李恪要的就是这样效果,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在众人的心里已经种下了种子,就等着发芽,然后是收获了。

结拜仪式结束后,李恪和众人闲聊了片刻,想到自己出来已经出来太久,要是再不回去,杨妃发现会很担心自己,就告别大家。

第十二章 本王要学武

回到皇宫已是傍晚时分,李恪还没有歇口气,就听见宫女兰儿禀报道,“殿下,娘娘来看你了。”

李恪吃惊,怎么自己一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稳,杨妃就杀过来兴师问罪。

杨妃在众人的拥簇下还没有等李恪整理下衣衫已经来到李恪房中,李恪忙给杨妃请安。

杨妃看了一眼李恪,语带责问道,“听说你偷偷跑出宫去玩了?”

“母妃,儿臣是看望先生还有哲威他们,并不是出去玩。”

李恪辩解道。

“恪儿,不是母妃限制你的自由。”

杨妃语重心长的道,“只是你的身体还未痊愈,而且你还只带小宝子一个人身边也没有带几个护卫,母妃很担心你。”

李恪歉意道,“母妃,恪以后不敢了在如此莽撞了,还望母妃恕罪。”

杨妃看到李恪认错,气已消了一半,上前扶起李恪道,“你在宫外的事情母妃已经知道,你父皇也知道你在宫外跟他们打架的事情。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到你父皇那里,原原本本的将事情告诉他,知道吗?”

李恪大惊,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宫外的事情已经被李世民知道。突然,他心里有点害怕,难道是李世民在监视他?

杨妃看到李恪的神情,语气严厉的道,“你和小宝子偷偷出宫之后,本宫就派出刘衡暗中保护你,你堂堂王爷,在外面打架斗殴的事情迟早会让你父皇知道,并且,既然如此,何不让他早点知道呢,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你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事情。只是,母妃还是希望你不要整天想着打打杀杀的,有时间好好看看书,练练字,学学话不是很好吗?”

听杨妃如此一说,李恪释然。对于杨妃,他没有任何的戒心,不管她做什么事情,李恪知道都是为自己好,只是,有的时候也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所以,李恪还是在担心杨妃如此关心自己,不知是否犯关心则乱的大忌。做出什么错的决定呢?

李恪还是不肯地问,“那儿臣所做的事情母妃都知道?”

“就你在宫外闯的祸,又不是什么大祸,让别人知道也无妨。只是,你以后要注意,切记不可随心所欲,不能让有心人抓住把柄。”

有心人抓住把柄?李恪心里一突,杨妃这句话是另有所指,到底是指谁呢?

不过,李恪没有问,他道,“儿臣谨记母妃教诲。”

然后,话锋一转,“不知道儿臣是否可以跟刘温学武?”

刘温,李恪不陌生,他从李恪的记忆中知道,刘温是杨妃身边的一个内侍,但一身功夫出神入化,剑法更是登峰造极。很久以前,李恪就想跟刘温学武,只是杨妃因为他年纪小而没有恩准。后来,李恪跟随杨恩学习躬马齐射,长枪长愬,倒是忘记了跟刘温学剑的事情。如今,重生的李恪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呢。

杨妃看到李恪期盼的眼神,又想到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刺杀,攻击,学下武艺防身也好,于是道,“既然你有此想法,母妃也不能拒绝你。”

她跟身边的贴身宫女道,“馨儿,你去把刘公公请来来。”

李恪听杨妃让馨儿用“请”而不是“找”就知道刘温看似一个内侍,其实肯定不简单。他感激道,“多谢母妃。”

然后,拉起杨妃的手,扶她坐在塌上。

不多时,馨儿领着一个身穿紫袍衫,头戴高山冠,年纪在六十开外的内侍走了进来。老者见到杨妃,甚是恭敬,上前行礼道,“老奴刘温拜见娘娘,两位殿下。”

杨妃示意他起身,婉言道,“刘公公,这些年来你一直护卫本宫,本宫心里感激不尽。如今,皇宫大内,守卫森严,不会有什么危险,正好今天恪儿跟本宫说要想重新学武,本宫第一个想的就是你,所以,就把他托付给你教导。”

刘温没想到杨妃找自己是为了让他给皇子李恪当师傅,心中犹豫,但看到杨妃眼中饱含的信任,便答道,“娘娘放心,老奴一定不负娘娘所托,悉心教导殿下。”

杨妃见刘温答应,忙用目光示意李恪。李恪起身对刘温施礼道,“恪拜见师傅。”

刘温不敢承受李恪大礼,忙不迭扶起李恪道,“殿下行此大礼老奴何以承受,为殿下师者非老奴,还请殿下不要折煞老奴。”

杨妃知道刘温的性格,便没有勉强让李恪拜他为师,不过告诉他要执弟子之礼待刘温。

这时只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一脸兴奋的走了进来,先给杨妃和李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