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洋流(小郎)-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令当然不会这个好人,样品他两个月前就已经得到,也许这个时候已经送到了本土,耸着双肩道:“这我无能无力,你要与汉国的皇帝陛下交涉,当然你们会付出一点代价,毕竟这种连珠枪还在试验阶段。”
维斯顿指了指窗外的侍卫,笑道:“就是他们手中的家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相信汉国的步枪已经领先了欧洲一个时代,他们已经不生产米尼步枪,全部生产这种连珠后膛枪,不过我要提醒你,我不知道这种步枪变革是不是符合潮流。”
布尔布隆立即起身,走到门外才回头道:“这是军事家的事情,就让克里米亚战争来检验它吧!”
包令看着甲板上的布尔布隆,笑道:“真是个聪明的家伙,得到样本,这种连珠枪法国随时都可以仿制,希望与俄国的战争可以提前结束!”
维斯顿安慰道:“谁知道该死的尼古拉竟然动员了百万大军,如果汉国参战,可以牵制俄罗斯三十万大军,况且俄罗斯大军要越过西伯利亚,战力最少下降三成,汉军在广阔的边境线上牵制他们,联军一定可以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取得胜利。”
第二百四十二章收取兵权
布尔布隆与李云中闲聊几句,指着最近的卫兵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可以看一下他们的配枪吗?”
李云中马上知晓了他的来意,招来这名卫兵,将步枪递给布尔布隆,笑道:“公使先生还懂得枪支吗?我这支步枪是汉国兵工厂最新产品,我们可是申请专利保护的!”
布尔布隆意外了,恍然道:“这一定是密迪乐的主意,我知道那个军火贩子。”
接过步枪,布尔布隆首先打开枪膛看了下子弹,连珠枪使用的竟是金属子弹,据他所知世界上只有米尼步枪的子弹射程最远,米尼步枪已经算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其它步枪子弹的弹壳还是纸做的。
布尔布隆指着弹夹问道:“陛下,这是什么零件,我从来没有见过?”
李云中解释道:“这是弹夹,连珠枪的奥秘就在于此。”
感觉腰间一阵疼痛,李云中趁着布尔布隆专注于步枪,拉着赵雅丽来到一旁,问道:“怎么了?”
赵雅丽道:“你干嘛对洋人那么殷勤?”
李云中莫名其妙:“这不是在推销步枪吗!再说了,这支枪我在欧洲、美国都申请了专利。”
赵雅丽迅速说道:“这些洋人最是可恶,除了美国还在乎专利保护之外,欧洲你根本收不到专利费,他们只会把步枪改装一下,再从新命名一个名字,堂而皇之的宣布是他们自己研究出来的新产品。”
李云中愣了片刻,傻傻的问道:“那怎么办?我已经把样品送给了英国。”想了一会,又恍然大悟:“靠!怪不得他们愿意付出那么大的好处,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赵雅丽摇头道:“你还是派个人到欧洲处理此事,尽量争取一些好处。”
两人不动声色的来到布尔布隆身旁,李云中接过连珠枪,笑道:“尊使认为这支枪怎么样?据朕所知,在欧洲还没有哪个国家研究出连珠枪。”
布尔布隆眼珠转了一圈。狡猾的说道:“我们法兰西帝国也在研究连珠枪,如果陛下不介意我们可以合作,让这种枪支变得更完美。”
李云中不客气的回道:“这就不用了,我们有信心独自研发,如果尊使感兴趣,朕可以卖给你们一些成品。”
布尔布隆立即点了点头:“我要五百支这种连珠枪!”
李云中回道:“一支200两银子,五百支就是十万两。”
布尔布隆惊道:“一支200两白银。怎这么贵?普通步枪一支才20两。”
李云中笑道:“一支连珠枪十秒内可以发射七发子弹,像布鲁贝斯一分钟才可以发射四发,相差何止十倍,如果你订购十万支,我可以做主减免一半费用!要知道我卖给英国一支是五百两的价格。”
李云中在心里补充道:虽然英国人只买了二十支步枪。
布尔布隆一听这句话,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回道:“没问题,不过我的经费已经不多了,能不能半年以后再付款。”
李云中想到历史书上列强的惯用手段,立即答应:“那样就要算利息了,到时候连本带利要还十五万两!”
布尔布隆怒道:“十五万两?你这是敲诈勒索!”
见李云中收起步枪,布尔布隆立即服软“好好……一个月之内,我会付款!”
在海上行驶的第四天。随着军舰上望哨人员挥舞了旗帜,船上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包令带着众人来到甲板上,举着手中望远镜,对船长吩咐道:“准备战斗!”
李云中放下望远镜,笑道:“不必紧张,是大汉的水师,我想现在已经进入渤海了!”
船上人员都松了口气,只凭这几艘战船。吓唬海盗还可以,遇到敌国水师,只有被打下海的份。
两方舰队逐渐接近,互相打了几下旗语,迎接的汉国水师又掉头,担着引导的人物,一艘小艇载着十几个人。慢慢的开往李云中的座舰。
罗大纲、陈玉成、李秀成、李得胜、唐亮、李春发等人登上军舰,来到李云中面前躬身道:“臣等参见皇上!”
李云中道:“平身!众位将军辛苦了!”
陈玉成立即跪在甲板上,对李云中拜道:“臣无能,在卢龙打了败仗。请皇上责罚!”
李云中扶起陈玉成,本想安慰几句,又想起赵雅丽前不久说过的话,郑重的说道:“不错!我汉军从没有吃过那么的败仗,一个整团竟然全军覆没,毫无还手之力,第四集团军就由李春发暂时掌管,第一军军长由谭绍光接任,对于你陈玉成,朕另有任用。”
李春发固然喜从天降,罗大纲、李秀成等人却不免兔死狐悲,想起整编的谣言,个个都忐忑不安,因为每次汉军整编,主要将领都会被调走。
“谢皇上!”
陈玉成起身,面色并不平静,心里同样也不平静,他没想到责罚竟然如此之重,第四集团军今非昔比,扩编了近十万人马,掌管着河南、山西、宁夏、河北数省之地,可现在只因为他打了一个败仗就被撤职,心里又是委屈又是彷徨。
李云中看向罗大纲,正色道:“罗大纲你回去之后也将手头事务与李得胜交接一下,暂时署理直隶提督之职。”
罗大纲又惊又喜,直隶提督也是军职,掌管河北、河南、山东数十万大军,此时他是心甘情愿的离开第二集团军,立即回道:“微臣遵旨!”
李秀成额头冒汗,等着着宣判,心想直隶提督这样的官也不错。
李云中笑道:“好了,就这样,玉成你跟朕过来。”
赵雅丽眨了眨眼睛,不动声色的跟在李云中后面,看了眼脸色通红的陈玉成,暗自好笑,不知云中会如何安抚他。
李云中拍了拍陈玉成的肩膀,问道:“是不是感觉很委屈?”
陈玉成摇了摇头,回道:“小臣不敢!”
李云中道:“你今年几岁了?”
“微臣今年十九岁!”陈玉成又小声问道:“难道皇上因为臣的年纪小,就……就免了微臣的官职?”
李云中笑道:“朕可没这个意思,朕问你,你觉得俄罗斯骑兵怎么样?”
陈玉成低头道:“来去如风,凶悍绝伦!”
李云中郑重的说道:“老实告诉你,不到两年大汉就要与俄罗斯开战!”
陈玉成抬头,又跪道:“微臣愿为先锋,打了败仗,皇上就是砍了臣的脑袋,臣绝没有半句怨言!”
“不,不!你不能当先锋!”见陈玉成脸色涨红,李云中接着说道:“朕命你为主帅!”
“主帅?”陈玉成激动道:“谢皇上!”
李云中扶起陈玉成,接着说道:“在此之前你要去一个地方!”
陈玉成一边点头一边开口保证:“皇上尽管吩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万死不辞!”
李云中看向西方,解释道:“在欧洲,英国、法国、土耳其联军正与俄罗斯交战,朕任命你带领两千人,前往观察学习,为期一年,这两千人里包括各种人才,就是医护也在其中。”
陈玉成一点就透,回道:“皇上是想微臣观察俄罗斯军队,找到他们的弱点!”
“不错!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李云中想了一会,才接着说道:“这场战争必定有很多革新,你将这两千人分配到各个层面,汉国对俄罗斯的战争就按照这个模式来打。”
陈玉成额首,示意明白,心中的一点委屈早已不翼而飞,自从败在俄罗斯骑兵的手上,他就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可惜等他调集大军围剿的时候,俄军已经退到关外,让他一拳打在棉花上。
PS:昨天吃了冰西瓜,今天拉肚子,硬着头皮赶了两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回乱
一行人从天津登陆,因为英国公使、法国公使都是随军而行,为了像他们示威,沿途队伍接送的队伍都是各军最精锐人马,两百里的路程,断断续续走了五天才到达北京。
李云中将洋人安置在城西一个较为偏僻的胡同,还没有熟悉皇宫环境,就立即召各集团军师级以上将领议事,他觉得整编军队已经是当前第一要务。
李秀成、李得胜、李春发、叶莲、林凤祥、李开芳、李鸿章等人心里有所准备,大军长久在外,哪个皇帝睡得安稳?
待众人到齐后,李云中带着赵雅丽、罗大纲、陈玉成、张之洞等人快速的走进来,双手示意众将领不必行礼,各自找了座位坐下之后,立即开口道:“此番召集各位前来,就是商议军校毕业生安排的问题,此番北伐各位都是劳苦功高,朕个个都有重赏!”
对于南京军官军校的毕业生,叶莲最是看不起,不但没打过仗,就连战马都不会骑,每次分来的毕业生她都头疼不已。
叶莲见众人闭口不言,才说道:“启禀皇上,虽然这些天子门生个个都不怕死,但是骑兵作战与步兵不同,最重要的就是骑术,这些军官进了骑兵军,还要从头学起,费时费日还老是拿骑兵当步兵使。”
李云中看了叶莲一眼,又看了唐亮一眼,他已经知道叶莲与唐亮上个月在北京完婚,如果不是看在唐亮的面子上,就凭这句话,叶莲这个骑兵军军长的位置就是旁人的了。
军校军官代表就是陈玉成、谭绍光、白银武等人,陈玉成也知道即将对俄开战,只要开战,骑兵就成了主力,肯定要扩编,他怎能容忍叶莲继续独占骑兵。
“叶军长说的不无道理。微臣建议在军校生中优先选择会骑术之人分配到骑兵军中,况且我军即将经营蒙古,骑兵定会扩编,基层军官由军校生补充正是时候。”
李云中点了点头,看着叶莲不以为然的表情,郑重的说道:“陈玉成说的有理,此事就这么办!”
“遵命!”叶莲低头答应。
李秀成道:“微臣觉得此事可行。只是军中基层将领充足,恐怕没有那么多职位,微臣认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引起军中动荡。”
李云中见他们个个推三阻四,就用第二套方案,喝了口茶水。慢条斯理的说道:“此次朕一共带了一千三百名学员,朕打算以他们为核心从新组建一个集团军,人数就定为十万人,从现有的四个集团军中各抽出两万五千人,全部在洛阳集训。”
李得胜点了点头,他认为此举最为稳妥,立即说道:“皇上英明。微臣回去后,立即将部众选好。”
李云中叮嘱道:“第五集团军,朕有大用,你们不要敷衍了事!否则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
李云中点了点头,说道:“还有一件事,朕听闻汉中回民起事,清军兵无战心,大部分已经退往湖北省。可是回民首领冯元佐、冯华龙、杨生华接受满清册封,妄图割据甘肃、青海、陕西,在当地屠戮百姓,此举实在大谬,有哪位将军愿意攻打西北!”
李鸿章大喜,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战功,立即说道:“微臣愿意领兵前去平乱!”
李秀成也接着说道:“微臣愿领兵平乱!”
李得胜也不甘落后。回道:“微臣愿意!”
殿内将领个个群情激愤,纷纷请战,大汉快要一统全国,如果不趁早捞点战功。以后想要也没有机会了。
李云中点头微笑,双手微微一摆,殿内就安静下来,问道:“你们几个对回民有何看法?”
李秀成首先说道:“回民信仰的也是洋教,虽然与拜上帝教不是同一体系,微臣也不会强令他们改变信仰,因势利导,劝他们行善,如果冥顽不灵再派兵击杀,这样收复陕甘几省必然轻松许多。”
李云中也没有表态,只是笑道:“回民所持武器都是些大刀长矛,不足无虑!”
李得胜道:“微臣领兵前去遇到反军就打,不出一年,微臣就可将叛军消灭!”
李云中笑道:“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
李鸿章会意一笑,笼统的回道:“分而治之,回民因为受到压迫才起兵,微臣必然找到症结,再行进兵。”
李云中也属意李鸿章前去,别看这些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可是腹黑得很,只要利于国家,什么事都敢干,而李秀成、李得胜等人虽然勇武,可是个个都会干屠城的事。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到西北就以此法行事!”
李鸿章躬身道:“微臣明白!”
李云中命人写了一份圣旨,交给李鸿章,叮嘱道:“此番你带五万兵马平叛,除了十四军,还有叶莲的骑兵军,她是陕西人,你要多听听她的意见,鉴于西北的多村寨,易守难攻,再给你配备五十门大炮,就是追到天边,也要把叛军给我消灭,不留后患!对于罪大恶极者,朕只要人头,不要俘虏。”
“微臣领旨!”李鸿章情不自禁的跪下,双手接着圣旨。
李云中扶起李鸿章,吩咐道:“此事宜早不宜迟,你立即前去点兵,明日上午就出发。”
李鸿章立即应是,带着刘铭传、吴长庆等人慢慢退到殿外,满怀笑意的对望一眼,一齐兵营行去。
走在出宫的青石道路上,刘铭传加快脚步,对李鸿章问道:“大人,小弟有一件事不懂,还望赐教!”
李鸿章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殿内请战的全是皇上心腹将领,而皇上为何会选十四军参战,是不是?”
刘铭传点头称是,口里说道:“无论是李秀成还是李得胜,都是统帅十数万大军的人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他们在,平灭陕甘回乱是轻而易举!”
吴长庆也在一旁点头称是。
不待李鸿章解释,刘秉章就笑道:“省三,这回乱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自从大清建国以来,一直对回民管制甚严,特别是乾隆皇帝以后,汉民欺辱回民,回民杀死汉民报复,这些事情时常发生,几百年的积怨,可谓是世仇,平乱哪有李秀成等人说的那么简单,皇上也是想到这一点,才命李大人带兵前去!”
刘铭传似有所悟,回道:“汉民、回民释不两立,我们该帮哪一边?是了,我们都是汉人,而李得胜等广西人大部分都是壮族人,这……皇上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吴长庆看着李鸿章,问道:“难道皇上是让我们把回民赶尽杀绝?这也太过残忍!”
李鸿章赶紧提醒道:“筱轩慎言,皇上只是让我们平叛,至于该怎样做,是我们的事,千万不要推到皇上头上,以往定都南京,朝纲不振,律法不严,以后不一样了,说话要是再像从前那么放肆,是要吃大亏的!”
刘铭传见吴长庆板着个脸,笑道:“筱轩就是太过仁慈,皇上不是说了吗!杀人偿命,我们又不是屠夫,对那些没杀过人的回民网开一面,不是非要将回民杀个片甲不留!”
李鸿章摇了摇头,据他所知,回民个个好勇斗狠,而汉民大部分吸烟成瘾,武风不振,有着官府的帮衬,汉民才占据上风,如今回民起兵,汉民哪是他们对手,而没有杀过汉人的回民不知有几个?此番前去平叛,必然是腥风血雨。
吴长庆听了刘铭传的安慰,强笑道:“希望如此!否则回民有数百万人,只凭我们几万人也不顶用,到时又要倾全国之力平叛,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刘铭传道:“就算回民有千万,使用大刀长矛,又有何惧!”
PS:回乱就不写具体战争了,以免被黑
第二百四十四章湘军内部分歧
汉军攻占北京的消息,对于两湖人士来说就是晴空霹雳,大清国完了!咸丰皇帝北逃,连蒙古都敢不去,径直逃到沈阳老家,不少官员心灰意冷,回乡隐居,亦有不少官员决定死忠到底,湘军幕僚郭嵩焘、两湖总督徐国良、湖南巡抚骆秉章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郭嵩焘找到曾国藩,二话不说,立即发问:“曾公,恭亲王决定在武昌登基称帝,重立大清国,您到底去不去观礼?”
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劝服曾国藩服从新建朝廷,只要曾国藩同意,十万湘军就会向恭亲王效忠,他们筹划的新朝廷才能生存下去。
这两年时间曾国藩可谓是心力交瘁,眼看着汉军攻城略地,进逼北京,他只能窝在湖南,不得寸进,江西有汉军曾水源防守,安徽有悍将陈启荣镇守,两广有左宗棠十数万大军陈兵于外,湘军几次出兵试探,都大败而回。
对于恭亲王奕?决定在湖北登基的事情,曾国藩早有耳闻,他打心眼里不想支持这个朝廷,又不想被恭亲王猜忌,只以商量的语气对郭嵩焘道:“皇上蒙尘北去,并没有宣布逊位,我等还是皇上的臣子,如果贸然宣布忠于恭亲王,这与王錱那些乱臣贼子何异?况且汉军在境外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进攻,洋人又拒绝与我们合作,公然帮助汉军来往于长江一线,这等危急关头,恭亲王怎能如此行事!”
郭嵩焘不以为然,将自己心里话说了出来:“涤生,我与你都是进士、翰林院出身,与刘蓉、王錱那些秀才不一样,他们没有受到朝廷恩惠,可以投降汉军,我们深受朝廷重恩,难道可以降吗?我们的名节重要。还是生命重要,自古以来,就没有降臣可以流芳百世!”
‘哎!’曾国藩叹了一声:“此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说完,就想返回内室,来避免冲突,这些时候。早已经想明白:湘军军心不稳,大部分基层将领倾向投降汉军,只是他的威望摆在那里,这才没有人公然造反,如果他宣布向湖北新朝廷效忠,汉军必然出兵攻打。湘军必定分裂,他这个曾大帅再也没有本钱与各方讨价还价,兵败身亡是早晚的事,他宁愿自杀以全名节,也不愿向新朝廷效忠。
郭嵩焘追着曾国藩,劝道:“两广总督徐国良、湖南巡抚骆秉章等各级官员都赞成此事,涤生还要犹豫!”
曾国藩被迫无奈。回头道:“我马上召集湘军将领、幕僚议事,如果大家都赞同,就明知身败名裂,我曾涤生也绝不反对!”
“你……你这事何苦!”郭嵩焘已经预测到结果,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幻想,参加了这个会议。
李续宜、鲍超、周凤山、朱孙贻、杨载福、彭玉麟等陆、水军统领,刘蓉、陈世杰、李元度、曾国华、曾国荃等主要幕僚相继到了曾国藩这里,他们得知汉军攻占北京。立即动身返回大军驻地:桂阳,就等着决定湘军命运的这一天。
看着湘军大佬一个个进屋,郭嵩焘信心又减了几分,最近一年时局变换,湘军掌权将领生出二心,进士出身的幕僚、分统已经被排挤出领导阶层,现在湘军当家做主的都是这些童生、举人。
曾国藩‘咳’了一声。等众人安静下来,才说道:“今天湖北武昌传来一个消息,我觉得这对我们湘军很重要,所以才找大家商议一下。”
曾国藩话音刚落。曾国荃就惊道:“难道汉军攻占武昌了?”
郭嵩焘强笑了几声,回道:“老九多虑了,武昌有恭亲王带来的额四万精锐驻守,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如何会被汉军攻占!”
曾国荃松了口气,又大大咧咧的说道:“既然没和汉军打仗,还有什么重要消息?”
曾国藩看了郭嵩焘一眼,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恭亲王奕?想要登基大宝,各位怎么看?”
郭嵩焘随后立即补充道:“两广总督徐国良、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北巡抚严树森都已经上书劝进,我等也应该不落后于人才是!”
“呸!”还不待郭嵩焘说完,李云度就骂道:“你伯琛相当乱臣贼子,难道我们也会这样做吗!当今皇帝如今在奉天,我们为何奉承所谓新皇帝!”
郭嵩焘脸色一阵羞怒,反而好言劝道:“咸丰皇帝落难东北,路途遥远,况且他奉承洋人,江山败坏至此。都是他的责任,早已失去人君资格,我们怎能再听命于他,恭亲王有心整顿河山,我们应该支持才是。”
李元度见无人反对,只是‘哼’了两声,不再作声,他心里明白,底下将领是没有人支持恭亲王称帝。
曾国藩抚须道:“大家有什么意见,只管说,绝不会因言获罪。”
刘蓉就等着这句话,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谋划公开:“既然汉军打下了北京,天下局势已定,我们也不必逆天行事,何不与汉军和谈,大家和平共处,岂不美哉!”
曾国荃正色道:“我早知霞仙先生私通王錱,这汉军能给我们什么?难道他李云中能答应我们割据两湖?这样投降还差不多!”
被当众说出‘私通’二字,刘蓉讪笑了两声,回道:“割据两湖是不可能的,可以与他们慢慢商谈,季高还是很好说话的。”
郭嵩焘见话题说道投降上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