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虎贲)-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间,李利话音稍顿,冷笑道:“孙策这厮此番之所以不远千里率军前来会盟,其本意就是想踩着我李利的肩膀扬名天下,凭此作为他立足扬州,图霸天下的资本。还真是好算计,居然把我李利当成他扬名立万的垫脚石。呵呵呵!”

“呃,原来如此。”贾诩恍然大悟,沉声道:“我道孙策籍籍无名之辈,究竟有何倚仗胆敢如此狂妄,原来他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儿子。这就不奇怪了,当年孙坚勇猛凶悍,带着区区万余人马孤军深入,半月内连续攻破白马等十余座营寨,声势滔天,由此博得‘江东猛虎’之威名。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如今中原诸侯再度联手结盟,这个孙策还想走其父孙坚的老路,借助盟军的兵马再度扬名天下,从而奠定他逐鹿天下的基石。此前我一直想不明白他何以有胆量挑战吕布,争夺先锋将军之位,现在看来他并非鲁莽之人,而是早有谋划,为了一战成名而不顾一切,简直就是个疯疯癫癫的亡命之徒!”

话锋陡转,贾诩神情十分不屑地冷笑道:“不过孙策此次却是打错了主意,错把主公当做可欺之人,想借主公威名成就他的赫赫战绩;主意虽好,却未免太过不自量力,自视过高了。

仅凭他手下区区两万人马,还不够我军塞牙缝的,翻掌之间就能将其覆灭。可笑孙策还以为得计,一路高歌猛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殊不知他所攻取的六座城池和营寨不过是我军主动放弃的空城和弃营,其内大多数百姓都已转移出去,留守兵马都是未加训练的郡兵,尚未纳入我西凉军序列之内。而这一切,他却懵然不知,还在自鸣得意,真是可笑之极!”

李利微微颔首,说道:“驻守司隶的郡府兵,兵器陈旧,训练松弛,军纪松散,与我麾下正式编入西凉军序列的郡府兵不可相提并论,战斗力更是差距悬殊,完全没有可比性。两年多来,司隶各郡名义上归属我李利治下,实则由各大士族门阀暗中操控。

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曾经多次想整饬司隶各郡吏治,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无从着手。此次诸侯会盟倒是一个好机会,不用我亲自出手,盟军就会替我除掉这些绊脚石。等到除去这些碍手碍脚的门阀之后,就轮到我们出面收拾残局了。”

“嗯,主公所言极是。”贾诩欣然点头附和道。

正在这时,李挚脚步轻快地走进大帐,躬身递上一叠锦帛,禀报道:“请主公过目,这是刚刚收到的北伐密报。周瑜将军已于昨日傍晚率军攻克匈奴王庭,生擒包括新任匈奴单于呼厨泉在内的一百余名匈奴部落首领和贵族,俘获控弦之士三万余众、匈奴族人十余万,缴获牛羊牲畜和辎重无数。

至此,南匈奴部落彻底覆灭,我军北伐大获全胜。此时北伐军还在高柳城休整,不日便可出兵并州,攻取除朔方、五原、雁门、上郡之外的其它各郡。”

“好,甚好!”李利看着捷报,随之交给贾诩,大喜道:“公瑾不负众望,终于一战功成,收复河套失地了!”

“哈哈哈!”随即,帐内主臣三人开怀大笑。喜悦的笑声随风飘出帐外,飘进数以千计的守营将士耳朵里,令他们心神大震,身心愉悦,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希望,斗志昂扬。

第621章海纳百川容者大

“北伐大捷来得正是时候,若是将此捷报传示大营,定能鼓舞全军士气!”

看完手中信帛的一瞬间,贾诩眉开眼笑说道。

李挚点头附和道:“军师之言甚是。如此大捷理应通报全军将士,为周瑜将军请功,遥向庆贺!”

“请功,庆贺?”李利愕然应声,既而笑声道:“请功就不必了,我就在跟前,正在盘算如何对周瑜论功行赏呢!至于庆贺吗,眼下强敌压境,我军接连失利,丢城失地,这个时候设宴庆功,确实有些不合时宜。暂且记下吧,等到大战结束后一并赏赐,省得麻烦。呵呵呵!”

贾诩欣然点头,赞叹道:“周瑜将军确实了得,智勇双全,虽然年轻、资历浅,却屡立奇功,战功赫赫。在微臣看来,如果说桓飞将军是我军第一战将的话,那么周瑜将军就是我军最擅用兵的第一大将,堪称帅才!”

“哦?文和可是不常夸人,此次竟对周瑜评价如此之高,实在让我感觉有些意外。”李利神情微怔,会心笑道。

贾诩闻言后,神情郑重地肯定道:“主公言重了。微臣所言并不是恭维公瑾将军,而是据实直言,实事求是罢了。周瑜将军初入我军时,我也曾怀疑过他的统兵征战能力,甚至还埋怨主公太过信任他,以至于他初次跟随主公出征便委以重任,竟然独掌一军,全权负责北伐战事。为此,我甚为忧虑,曾想劝谏主公不可拔苗助长,使得周瑜初来乍到便要承担巨大压力,担心他担负不起,连累北伐将士。

事实证明。主公当初的决定是英明的,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破格提拔周瑜将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慎重决断。

池阳城一战,我北伐大军旗开得胜,一战之下稳定军心,让将士们坚信我军一定能彻底打败蛮军,赢得最后的胜利。随后一个月内,周瑜领军出征连战连败。但每次战败都是败而不溃,伤亡不大,虽然吃了败仗难免影响士气,却动摇不了我军必胜的信心。果然,青狼谷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一战奠定北伐胜局。战后。全军将士才真正认识到周瑜将军的通统兵才能。称之为用兵如神亦不为过,由此我军将士才算心悦诚服地认可周瑜将军。”

语气稍顿,贾诩深有感触地道:“现如今周瑜将军收复河套失地,彻底覆灭南匈奴,这就意味着并州西北部四郡之地已经收入囊中,即朔方郡、上郡、五原军和雁门郡。这四郡之地原本就被蛮夷所占据。朔方、上郡和五原三郡被南匈奴抢占,雁门郡被西部鲜卑袭扰,大半城池落于鲜卑人手里,但青狼谷一役中南匈奴和西部鲜卑的控弦之士折损殆尽。

而今匈奴王庭被我军攻陷。匈奴覆灭,盘踞五原和雁门郡的西部鲜卑必然闻风丧胆,落荒而逃。如此以来,我军不仅收复河套失地,而后即可顺势收取并州西北部四郡,等于一举攻取大半个并州。接下来,周瑜率领大胜之师趁势攻入并州腹地太原郡,若是战事顺利,极有可能一举拿下并州全境。只要并州纳入主公治下,即使诸侯盟军能够攻下司隶各郡,也不足为惧,因为司隶各郡已然袒露在我军铁蹄之下,早晚都是我们嘴边的肥肉。因此,微臣认为北伐大捷对于我军此次中原之战极为有利,只要并州在我们手里,司隶就跑不掉。”

详细分析目前形势后,贾诩终于说出本意:“所以,北伐大捷对我军至关重要,周瑜将军居功至伟,主公理应重赏。而接下来的并州战事与此前对蛮军作战截然不同,毕竟并州是我大汉疆土,周瑜将军所面对的敌人都是经过天子敕封的大汉官员。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周瑜将军眼下还只是左中郎将、北伐军主将而已,官阶不够,说出来的话自然份量不足,很难招降并州各郡郡守和刺史。故此,主公眼下可以将北伐将领的战功暂且记下,待战后一并赏赐,唯独周瑜将军例外,必须赐予他一定的权限和官职,并赐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如此才能确保我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取并州全境。微臣斗胆谏言,请主公三思。”

在贾诩的详细阐述中,他始终以微臣自居,俨然将李利视作君王。其实不光是贾诩如此,李玄、李儒和郭嘉等人同样以臣子自居,藉此向李利表明心迹。

自从李利升任骠骑大将军之后,便已位居三公之上,随后又得到诏令,乘銮驾、持天子剑,代天罚罪,其地位之高、权柄之盛,已然不逊于帝王,惟独欠缺一尊王冠而已。是以李利身边的一众亲信谋士,无声无息中改口,常以微臣自居,而李利似乎从未注意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称谓,对此不置可否。不过李利麾下将领却没有改口,仍然以末将自居,显然是叫习惯了,远不及文臣谋士心思细腻,注重细节。

贾诩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李利,确实应该给予周瑜应有的官职和权限,否则于战不利。

稍稍思量后,李利轻轻颔首,微笑道:“文和言之有理。周瑜领兵在外,此前面对的都是蛮军,官职大小倒是无关紧要,如今转战并州,的确需要足够份量的权限,否则并州各郡太守未必相信他作出的承诺。时不我待,必须尽早决断,以免耽误并州战事。”

话音稍顿,李利对李挚吩咐道:“传令李玄,请旨敕封周瑜为安北将军、武乡侯,全权负责并州战事,北地郡、安定郡和汉阳郡等三郡郡府兵悉数听从周瑜调遣。敕封鲁肃为并州刺史、都亭侯,主持河套、并州政务,整编郡府兵,施政法令与凉州相同,尽快恢复民生。

另外,传令周瑜。命张辽率领五千金猊卫由并州上党前来安邑大营,征调许褚、陈到、何曼等将领随军前来安邑。命令去卑从匈奴战俘中挑选两万控弦之士,组建朔风战骑,与张辽一同返回安邑,军前听用!”

“诺,末将遵命!”李挚躬身应声,当即转身离去。

目送李挚离开,贾诩神情微变,诧异道:“主公,此次敕封周瑜将军的官爵似有不妥啊!这都是李暹少将军的官爵。此番改赐周瑜,岂不等于无故罢免了少将军的军职?”

“呵呵呵!”李利闻言后,哑然失笑道:“我这个弟弟眼下正忙着大婚呢,根本无暇顾及军政,何况他是北地太守。只是挂着安北将军之名而已。此次北地郡遭遇蛮军入侵,他负有一定的责任。之前没有处罚他。现在正好秋后算账,一并惩处。”

说到这里,李利欣然笑道:“这两年他政绩尚可,却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待此战过后,将他调离北地郡,好好歇息一下。给他三个月时间大婚成亲。这些年他一直跟着我东征西讨,几乎从未停下来歇歇脚,饱受奔波之苦。如今他终于成家立业了,我作为长兄。岂能无休止地驱使弟弟效命疆场?”

贾诩若有所思地轻声道:“主公所言不错。少将军十五岁跟随主公征战沙场,一直以来不曾有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无怨言。如今大婚在即,少将军确实需要休整一段时间,等到大婚之后,主公自有安排。不知微臣所言确否?”

李利微微颔首,随之与贾诩对视而笑,并未做出正面回答。

“刚刚军令之中,主公下令匈奴降将去卑组建朔风营,不知是何用意?”贾诩笑声问道。

李利笑呵呵地看着贾诩,笑道:“文和似乎不太信任匈奴战骑,是担心他们未必真心降服于我吗?”

“主公明鉴,我的确有些担心这些匈奴降兵未必真心为我所用。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得不防啊!”贾诩毫不顾忌地坦言道。

李利闻声微怔,稍稍思索后,沉吟道:“文和有此顾虑不无道理。然而南匈奴人并非洪水猛兽,细说起来也算不上异族,反倒与我汉人交往甚密。自从北匈奴远遁西域之后,南匈奴便依附我大汉,其族人之中半数以上都有我汉人血脉,甚至一部分本身就是汉人。正因如此,我才没有将他们彻底灭绝,有意将其兼并,彻底融入我大汉民族之中。早在北伐出征前,我就嘱咐过周瑜和鲁肃,待匈奴覆灭后,将其族人部众全部分散开来,分别前往我治下三州重新安置。自此以后,我大汉疆域之内不会再有匈奴人,只有汉人。

所以,对待匈奴降兵,我们不能避而远之,弃之不用。恰恰相反,我们要把他们混合整编成军,为我所用,如此才能尽快将其融入大汉民族。若是我等仍旧将他们视作蛮夷仇敌,处处提防,还不如直接将其诛杀殆尽,如此一了百了,永绝后患。须知杀戮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大汉民族要想长盛不衰,永远矗立不倒,单凭杀戮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一颗博大包容之心。对于那些与我汉人有着血脉兼容的民族,我们不需要一味忍让,而要征服他、兼并他,继而将其纳入我族之中。”

语气稍顿,李利深有感触地说道:“惟有如此,我大汉民族才能历经千秋万世而不衰,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永远矗立于东方神州之上!”

李利这番话确实是有感而发,贾诩排斥大汉周边的蛮族,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身为后世之人的李利却没有如此强烈的排斥感,因为东晋后期的五胡乱华以及南北之乱,这个长达两百余年的混乱时期其实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无论是南匈奴、鲜卑和乌桓,还是武陵蛮和益州南蛮,最终都将融入汉人之中。只不过这个过程很漫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间还要经历无数次厮杀和征伐,持续上千年之久。

李利从没想过将所有蛮夷全都融入汉人之中,而是有选择地征服收降,对于一些盘踞海外的蛮夷则不然;比如扶罗韩、高丽和倭岛蛮夷,他就主张能灭就灭,能杀就杀,除恶务尽。

就在李利思绪纷飞之际,贾诩点头说道:“既然主公已有定计,微臣自当遵从。不过我还是建议主公不可启用蛮夷降将担任朔风营主将,眼下我军战将如云,很多将领都能胜任统领之职。请主公三思。”

“嗯,文和所言正合我意。”李利欣然颔首,微笑道:“朔风营组建之初,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暂由去卑担任主将。因为他比我们更加熟悉匈奴战俘的情况,让他挑选降兵无疑是做合适的人选。此次调遣他们前来参战,就是想考验一下他们的忠诚与战力,待此战结束后再重新整编,将领也随之重新调整。”

“原来如此,主公英明!”贾诩欣然应声,与李利对视一眼,会心而笑,至此彻底放心了。

第622章连克十城小霸王

(感谢:飞翔鸾舞凤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星辰璀璨,月如钩。

北风呼啸,夜晚清冷。

梧桐孤寂,繁叶落尽,几只鸦雀栖息在枝头,坐享凛冽的北风。

东垣城外三十里,盟军先锋大营。

大帐内,刚刚换回锦袍的孙策高坐上位,一边满脸笑意地举樽自饮,一边大块朵颐。

这是距离东垣城最近的一个镇甸,一个时辰前被孙策率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恰逢天色已晚,大军当即在镇甸西门外安营扎寨。

孙策之所以选择西门扎营,其目的就是防备西凉军趁夜偷袭。若是换做别人领军,必然选择将大营扎在镇甸之中,可他孙策与一般将领不同;他偏偏反其道而行,攻陷镇甸后,立即离开,转移至镇甸之外扎寨驻军。

片刻后,当孙策酒足饭饱时,程普、黄盖、韩当和祖茂等四员老将联袂走进大帐,躬身施礼后各自落座。

其实,程、黄、韩、祖四人并不老,所谓老将,只是相对于年少领军的孙策而言的。这四人都是跟随孙策之父征战多年的将领,作战勇猛,身经百战,且对孙氏父子忠心耿耿。他们都是与孙坚同龄之人,少则三十多岁,多则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壮龄。平日里,孙策对他们颇为尊敬,以晚辈自居,见面行子侄之礼。所谓上行下效,眼见主将孙策对此四人如此敬重,军中将士自然要尊称他们一声“老将军”。这个“老”字,对于年纪大的将领来说,可能会很不高兴;但用在程普、黄盖等人身上却是尊称,寓意他们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待亲兵奉茶离去后,程普放下茶盅,疑声问道:“今夜少主有些奇怪,为何不在镇子上就地扎营,却要在镇外立寨?末将愚钝,还请少主明示。”

孙策闻言而笑,眼神从黄盖、韩当和祖茂三人身上划过,但见他们同样是一副疑惑不解之色。

当即,孙策眼角微微翘起,露出一抹莫测高深的笑意。淡然笑道:“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相信镇中百姓会欢迎我们进驻屯军,更不相信东垣城守将会如此轻易的将城外前沿阵地拱手送给我孙策。要知道,今晚我攻下的这个镇甸是东垣城抵御我军前进道路上的最后一个屏障。此地陷落,就意味着东垣城已经袒露在我军铁蹄之下;待明日我军攻破东垣城之后。即可直奔安邑城而去,兵临城下!”

说到这里。孙策语气突变。冷笑道:“安邑城是什么地方?那是李贼屯兵司隶的大本营!李贼在司隶境内驻军十万,眼下大半集结于安邑大营,只要我们兵临城下,西凉军再也不会像之前一样龟缩不战,他们退无可退,不得不战!”

“啊!”帐下四将闻言大惊。程普急声道:“难道少主想要速攻东垣城,而后直接与安邑大军决战?”

“对呀!势在必行,有何不可?”孙策不以为然地颔首说道。

程普、黄盖等四员老将闻言大急,为首的程普急忙摆手道:“不、不可。万万不可呀!”

孙策虎目微怒,神色不悦地沉声道:“难道四位叔父认为我孙策攻不下安邑,惧怕西凉军吗?”

“不,不是,少主息怒。”眼见孙策发怒,程普神色顿变,急忙解释道:“我等绝对没有轻视少主的意思,只是心中不安,担心少主重蹈老主公孙坚之覆辙,功败垂成啊!”

孙策神情微变,脸上的怒色稍减,沉声问道:“程叔何出此言?我等连日来攻城拔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值此大胜之时,正是我等趁胜攻取安邑的大好时机,岂可戛然止步,贻误战机?”

程普闻言愕然,神色愈发急切,接声说道:“少主所言句句属实,正因如此,我等才会前来劝阻少主不可继续进军,反而应该驻军休整。昔日陈留会盟时,老主公孙坚同样是攻城拔寨无往不利,孤军深入,以至于最终粮草耗尽被贼军趁夜袭营,功败垂成啊!此事就发生在河南地界上,与我们仅有一河之隔,前后不过五年光景,难道少主都不记得了吗?”

孙策闻言色变,却不是恐慌害怕,而是一脸愠色,颇有恼羞成怒之意。只不过碍于情面,他没有立即发怒,然而粗重的鼻息和涨红的脸颊都说明他内心十分愤怒,奈何程普毕竟是跟随孙家父子两代人的老将,这让他怒不可遏之余,又深感无奈。

看到孙策沉默不语,程普急切的神情稍稍舒缓下来,继续劝说道:“当年老主公孙坚就是因为轻视西凉军的战力,认为西凉军被盟军吓破胆,兵无斗志,军心涣散,故而穷追猛打,半月内攻克西凉军十余座营寨。不承想,正当我军高歌猛进时,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却在后方使坏,断掉我军粮草,以致我军粮草辎重紧缺,被西凉军趁机劫营,大败而回。

如今我等面对的局面与当年何其相似,几乎是一模一样,如出一辙。截至此时,少主率领前军一路攻城拔寨,勇猛无敌,已然立下赫赫战功。然则,不知少主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攻取的城寨几乎都没有遇到顽强的抵抗,每战都是一举攻克,称得上是势如破竹。难道威震天下的西凉军果真如此不堪,战斗力孱弱至此吗?”

“嗯?”孙策眉头轻扬,双眸骤然睁大,沉吟道:“程叔此话何意?难道你想说这些城寨都是西凉军故意留给我们的,世间岂有这等好事?”

“末将并无此意。”程普摇头说道:“少主稍安勿躁,且容末将禀明实情。此次我等跟随少主连战连捷,起初末将与公覆等人甚为欣喜,认为少主勇略不下于老主公,智谋亦是不遑多让,有望秉承老主公遗愿。立足江东,成就功名大业。然而接下来我军依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竟在十日内连续攻取十座城寨,却始终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让末将等人大喜之余,心中隐隐不安,总感觉一切来得太容易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战比克攻必取,难道这就是所谓兵强马壮的西凉军吗?”

说话间,程普脸上流露出浓浓的忧色。平复心神后,继续说道:“于是,我等四人就暗暗留心随后的战斗,发现无论是驻守城池的守军还是营寨镇甸中的兵士,战斗力极其有限。手中兵器也是锈迹斑斑,甚至有些兵士所持兵器早已残破不堪。有此发现后。我等立即前往战俘营。当面询问降兵缘由。

从降兵口中得知,我们所攻取的十座城寨之中,所有守军都是未被纳入西凉军序列的普通郡兵。平日里他们只负责看守城门和关卡,两年来几乎从未参与过战事,也没有严加训练,军纪涣散。战斗力极差。据说,他们只要没有为非作歹、欺压良善,每月还能领到一些粮饷,待遇不错。足够一家人填饱肚子。正因如此,这些郡兵每天看守城门,准时交接,舒舒服服地过了两年好日子。久而久之,他们手中兵器都上锈了,战斗力可想而知。因此,此番面对我盟军先锋的进攻,他们根本不堪一击,无法抵抗我军的强大攻击。”

程普似乎言犹未尽,可他却突然闭口不言,似是等待孙策的回应,隐隐透着考校之意。显然,他和黄盖、韩当、祖茂等人虽然对孙策很忠心,却对孙策是否有能力带领他们重现昔日荣光仍旧心存疑虑,拿捏不准。因此,在很多问题上他们不会说透,留有余地,刻意等待孙策做出判断之后,才会一五一十地说明原委。

如此作为看起来有些轻视孙策,似乎没把孙策放在眼里,实则不然,他们这么做却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爱护孙策。而这恰恰是他们忠心与孙氏父子的切实体现,孙策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