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民国(大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嗨!不就是死人嘛!富贵险中求,咱们既然入了这一行就没有怕死的道理!再说了,中国眼下这样的局面,内忧外患一起在逼迫,如果没有强援根本就翻不了身,吾辈早晚就成了亡国奴了!而参加欧战或许就是扭转国运的唯一机会,咱就是战死他乡也甘心!”
“哼!战死他乡就别想了!你们真以为北京那票滚滚诸公会把好不容易编练出来的参战军送去欧洲?呵呵,我白某人把话儿撂在这里,等到参战军练出来,不是去打南方,就是用在北洋系统的内斗里面……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说话得正热闹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个人冒出这么句话,说得还那么肯定,所有人都将目光投了过去。那人却毫不在乎,依旧神闲气定的。他的身材也算是高大,肤色晒得黝黑,颧骨微微有些突出,长了个狮子鼻,还有一副淡淡的眉毛,正是保定三期步科的白崇禧,也是铁血同志会里面仅次于常瑞仁的第二号人物,手底下有几个广西来的同学,全都是同志会的骨干。常瑞青对这位历史上的名将自然是用足了心思,早在武汉的第二陆军预备学校时期,就和他换贴子成了八拜之交!不过这位名将却也没有那么容易“收服”,时不时还会和常瑞青唱一唱反调!比如这回,白崇禧就不怎么赞同以参战救国的名义去抱皖系的大腿,更反对留在北京城里面等待机会。他想法是去新疆发展!也不知道这个青年白崇禧的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
对此,常瑞青当然是极力反对,且不说新疆那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偏居一隅,就是那个新疆督军杨增新的“西出阳关无好人”的狗屁政策,自己也不能带着弟兄们去投靠啊!那里可是个没道理可讲的地方,就是让杨增新的人给宰了,也没地儿喊冤去!最后常瑞青费尽了唾沫星子,才说动白崇禧放弃了去新疆自寻死路的想法(历史上因为陕西内战断绝了白崇禧去新疆的道路,要不然国民党可就要少一个反动军阀了)。不过白崇禧对常瑞青想在北京发展的思路也不是特别赞成,在他看来北洋自袁世凯死后,已经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北洋团体内的大小兵头纷纷拥兵割据,崩溃只是早晚之事,不值得为他们去卖命。
常瑞青的声音这时响了起来:“健生兄的这个看法,兄弟我也是赞成的。北洋的办事效率摆在那里,参战的事情没个一年半载的明征暗斗根本就办不成。等宣了战,还得编练参战军,少说也得练上年把的,到时候欧战多半已经结束了!不过这也是咱们中国能在北洋手里面挽回国运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北洋能把参战军练好了,中央政府真能有一支靠得住的武力,在欧战结束以后也能用来攘外安内……我们又何妨留在北洋的系统里面?咱们怎么说也已经攀附上了皖系这棵大树,将来就是熬资历也总有当上师长、旅长的一天。
如果北洋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最后把参战的事情给办砸了,那这个乱世恐怕才刚刚起了个头啊!我们就更需要利用编练参战军的机会掌握一支武力了!哪怕有一个混成旅的兵力,将来不论是安身立命还是救国救民,可都有本钱了!”
他的话音方落,下面嗡嗡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就是,现在这个参战救国的机会就摆在北洋面前,他们要是能牢牢抓住也就罢了。如果连这个都抓不牢,那将来可就真的是乱世了!到时候有枪就是草头王,咱们铁血同志会如果能有一支武力,当然也能打一块地盘下来,耀如兄就是督军,咱们也能弄个旅长、团长过过瘾。至于救国的事情,如果北洋真不行了,不是还有孙大炮吗?我们大不了就去……”
“依我看,孙大炮也难,革了那么多年的命,连块像样的地盘也没有,手里也没有靠得住的军队,这样根本就成不了事,如果北洋真不行了,将来只怕要变得像春秋战国那样,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了?”
“真要是错过了欧战的机会,以后咱们中国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北有沙俄,东有日本,南有英法列强……国内又是四分五裂,还有一大堆的条约把咱们捆得死死的!这么个局面,就算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扭转不过来了,搞不好真有亡国之祸啊!”
第三章 赤色革命者?
议论到了后来,大家伙的情绪好像越来越低落了,谁都对国家的未来不抱多少希望!不过他们这些人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眼下的中国的局势的确是有些糟糕!随着袁世凯的皇帝梦完全破灭,原先好像要被北洋统一起来的国家又不可避免陷入了分裂!甚至连维持中央名分的北洋团体内部,也出现了军阀割据的苗头。现在隐隐已经出现了所谓的皖系、直系,还有假北洋的奉系三大派系……更麻烦的是,北洋并不只是分成几个大块,而是分成了无数的小板块,任何一个师长或是混成旅旅长都是一方诸侯!手里面的部队就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哪怕是国务总理兼陆军部长段祺瑞,不通过这些军阀,也指挥不动一兵一卒,这个局面完全就是唐朝藩镇的翻版嘛!
而南方的川、滇、桂、赣等军,干脆就是一个个“叛镇”,前一阵子还把一个老掉牙的前清遗老岑春暄捧出来当旗帜来反对袁世凯当皇上!中央政府的政令在他们那儿,早就没有一点儿作用了。
不过更让人担心的还是那些列强帝国主义。中国乱成这个样子,固然有袁世凯的失政,有军阀拥兵自重的私欲,还有晚清以来积贫积弱的国情这样的内应。可是帝国主义的压迫的确是造成这个局面的重要外因!谁都知道,现在中国的那些个军阀,包括主政北京的皖系集团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列强在那里支持!而这些列强在支持那些军阀势力的同时,却又用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彻底锁死在了贫弱分裂的泥潭里面……恐怕任何一个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势力,都将是他们极力打压的对象吧?毕竟一个统一起来的中国,总归是要向他们争回一点国权,要回几分利益的!而一个永远纷乱衰弱的中国,才是真正符合列强需要的。
正在众人都感觉到悲观失望的时候儿。常瑞青却猛然站了起来,绷着一张本来就颇有些威严的脸庞,活脱脱一副铁血的模样,又极有气势地一挥手,大声道:“列强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他们自己不是陷入世界大战的血海里面去了吗?等到这场血战打下来,英、法、德、俄四个欧洲列强必然会元气大伤!他们对中国的压迫再也不会像战前那样强有力了……而我们中国其实也有办法从列强手中,把权益一点一点争回来的!”
说到这里,他的嘴角处浮现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像现在这样,靠一味的软弱妥协当然是争不回权益的!哼!其实这些个所谓的列强大多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只要咱们找对办法,就不怕和他们斗争,我们只有敢于同列强斗争,才有可能在将来把国家民族的命运挽救回来!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辈军人的职责!”最后他又用好像是大有深意的目光扫视了周围的同志,一字一字地道:“列强害怕的,的确不是我们弱小的军队,而是真正敢于用暴力手段同他们斗争,并且无处不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国赤色革命者!”
……
徐树铮这个时候又穿起了笔挺的军服,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的花园里面,陪着一个身穿长袍马褂的老者在信步而走着。而陆军部里面来来往往的北洋军官,瞧见这位老者全都远远的就立正敬礼,然后便绕道而行,就怕打扰了他散步的雅兴似的。而在北洋陆军部里面,能有如此地位的,自然只有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了!
虽然已经官拜国务总理,又兼任了陆军总长,看来是权势煊赫到了极点,不过这位段大总理今天的脸上却全是阴霾得厉害。走了几步,他突然停住脚步,举起右手轻轻挥了一下,跟随在他和徐树铮背后的亲随马上转身退出了几十步之遥。
段祺瑞走到一个小亭子里面,一屁股坐在了个石凳上面,叹道:“宫保才走了几个月,咱们北洋的体系就已经快到分崩离析的地步了!咱这个陆军部也不知道还能管得了几个陆军?”
徐树铮看着满脸疲惫段祺瑞,咬咬牙齿:“芝老,老头子走后,北洋团体的人心是有些散,不过还没有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现在的局面完全是因为外重内轻,中央没有掌握足够的军队而造成的。如果中央手里面能有一支精兵,北洋团体的凝聚力就一定能够恢复,有了北洋这几十万虎贲,武力统一中国也是可期的!”
段祺瑞容色严峻,淡淡问了一句:“你是同意那个参战救国论?”
徐树铮默默点头,沉声道:“芝老,除了这个法子,咱们还能有别的办法吗?现在这个中央一没钱二没兵的,各地的督军省长镇守使的,凭什么服从咱们?咱要想重新把中央的威望立起来,手里面就得有钱有兵!可这个钱从哪里来?兵又能从哪里来呢?学生觉得,也只有参加欧战一个法子了。”
听了这番话,段祺瑞又是沉默了半晌,最后才长叹了一声道:“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是参加欧战的事情不是我这个国务总理能够拍板决定的!总统府那头能答应?国会里面那些国民党议员能同意?他们现在已经勾结在一起,事事同咱们做对,参战的事情他们一定会竭力反对的。”
徐树铮冷笑着摆了摆手:“他们几个闲人无兵无权的有什么用?我看参战这事儿的关键还是列强,只要英法日本肯挺咱们,黎菩萨还有那些国民党议员还敢反对?就算是西南的几个督军,也是没有和列强唱对台戏的胆量!”
“英法……又铮,你以为他们是傻子,会被咱们开出的空头支票给欺骗了?”段祺瑞摇了摇头:“从前清到现在,我们几时蒙骗过列强?还不都是让他们给耍得团团转?所以同列强打交道就不能存着哄骗玩弄人家的心思,如果想要英法支持咱们编练参战军,那就得真心实意去参战。又铮,你明白了吗?”
“大不了咱们就真去参战!”徐树铮的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他踱了踱脚,大声道:“芝老,中国有的是人,派个几十万去欧洲又怎么样?只要列强肯支持咱们统一中国,这点代价我看是很值得的!”
“真的参战?”段祺瑞的脸上闪过几分凝重,欧战的血腥激烈他早就通过外交部送上来的资料完全了解了。几十万中**队如果真去了欧洲战场,还不被人家拿去当炮灰给消耗干净?到头来别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吧?
“芝老,就是把几十万人都打光了也值!”徐树铮拍了拍大腿,继续劝说:“咱们招募训练参战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怎么也要个一年时间吧?那至少在这一年时间里面,英法日俄都会力挺咱们,而中央手中也握着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不说削平西南的乱党,对付一下北京城里的那些宵小之辈,再收拢一下北洋系统的人心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而且列强也不可能白白使唤咱们吧?为了换取中国的几十万大军,他们好歹也要把压在咱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稍稍松一松,这也算是您从洋人手中争回了国权!对提升您和中央的威望也有莫大的好处。”
段祺瑞又是皱着眉毛冥思苦想不说话,过了半晌才喃喃道:“又铮,参战的事情容我再想想。哦,对了,那几个给陆军部上书的军校学生你觉得怎么样?”
第四章 赤色旅的起源
徐树铮无所谓地摆了摆手,笑道:“我就对他们的那个头头,叫常瑞青的有点印象……他是铜山县人,和我算是同乡,这个人还行,长得相貌堂堂,到了队伍上面应该能镇得住,口才不错,文笔也凑合,如果运气好的话将来总有师长旅长的前程。”
段祺瑞嗤地一笑:“能得到你徐又铮这样的评价也不容易了,不过这个常瑞青就没有什么缺点吗?”
“缺点?”徐树铮微微皱了下眉,想了一会儿,突然点了点头:“也谈不上什么缺点,我见了这个常瑞青就忍不住想到一个人。”
“谁?”段祺瑞饶有兴趣地问。
“冯焕章!”徐树铮一脸轻蔑地吐出三个字。
段祺瑞哈哈一笑,点了点头:“那么说起来还真是个干大事的人了。又铮,那你给了他个什么差事?”
徐树铮笑了笑:“打发到第13师去当个连长,这个差事也不算小了,普通的军校毕业生没个三五年是混不上的。”
段祺瑞摇了摇头,笑道:“小徐啊小徐,既然要用他,又何妨给他个营长做做呢?如果他真像冯焕章,那就值得你用心笼络一下的。你是我的记室(秘书)出身,后来又去日本士官,回来以后直接就是第六镇军事参议,第一军总参谋,没有在下面带过兵,这是没有根基的!你懂吗?现在我还在,人家卖我的面子对你礼敬有加,但那不是你真正的实力。如果这次参战军的事情能有着落,我想让你来练……如果这个常瑞青真有冯焕章那样的本事,到了地方上混个连长那是易如反掌的,所以要让他记着你的恩,就破格给个营长吧!唔,等他到了北京以后由你亲自告诉他这个消息。”
听了这个话,徐树铮脸上不禁露出了喜色,朗声道:“芝老,那么说您同意参战的事情了?”
段祺瑞微微点头,苦笑几声:“反正现在也没有别的路可走,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又铮,你同曹润田(外交总长曹汝霖)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试探一下朱尔典公使,只要英国人对这件事有兴趣,就有希望了,哪怕练不成几十万参战军,能有几万也是好的。”
……
“来来来,自省(王君皓字)弟,又霖(赵振)弟,咱们今晚上就一醉方休了!”
常瑞青殷勤地给王君皓和赵振两人斟满了一碗酒,又给自己也倒了一碗。
王君皓是个面如冠玉,目似朗星的佳公子,家里面是徽州的茶商,颇有些积蓄。赵振则生得眉目灵动,个子高高瘦瘦的,脸上总是挂着几分淡笑,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是安徽合肥人,和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同乡,家里面也是诗礼传家,出过几个进士老爷,不过到了他这一代早就破落了。
这两位和常瑞青在南京陆军中学时期就是同窗好友,辛亥年的时候还一起参加学生军同北军真刀真枪打过几场,后来又一起进了武昌南湖的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再后来又一块儿进了保定军校三期,三个人算是无话不说的死党铁杆。
就在“树林集会”的当晚,王君皓和赵振就结伴来到了常瑞青的营房,不问也知道是有话要说。三个人就结伴离开了军校宿舍,在保定南关附近找了一间还没有打烊的小酒馆。弄了两壶浊酒,几个小菜,摆出一副煮酒谈笑的架势。
这个时候,他们保定三期的学员都已经毕业了,正在等候分配,因此军校对他们的管理也就松懈下了,漏夜不归也没有人管了。
而这个小酒馆的生意也是清淡,就他们三个客人,还有一个不停瞌睡的伙计,就再无旁人了。
等常瑞青倒完酒,王君皓和赵振就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王君皓率先开口道:“耀如兄,今儿下午,你在小树林里面说的那个赤色革命者是怎么回事?我们怎么从来没有听你提起过?该不是信口开河的吧……”
“是啊,”赵振也附和着说:“就听说过国民党、同盟会他们闹革命,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么赤色革命者啊?这到底是什么啊?”
常瑞青脸上滑过一丝古怪的笑容,打量了一下眼前两个满脸狐疑的死党,淡笑道:“自省,又霖,那你们听说过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听说过第二国际,还有欧洲社会党,无政府主义者吗?你们听说过GCD宣言吗?”
突然听到那么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名称,王君皓和赵振脸上的疑惑就更多了几分。常瑞青所说的这些话,如果是讲给那些国民党里的大人物(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批国民党领袖,或许还真是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或是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们听,或许还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可是眼前这两位,都是从小在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一路过来的……同盟会革命党三民主义什么的,或许有所耳闻,那个马克思主义那么老远的事情,可就真是一无所知了!
常瑞青看到他们的样子,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他轻轻转动手中的酒杯,斟酌着道:“说得简单一些吧,今天下午,我说的那些赤色革命者,眼下在中国是没有的,不过在欧洲各国却有不少,特别是在俄国,更是一度闹了个天翻地覆个……对了,那个巴黎公社,还有俄国1905年革命,你们总该听说过吧?”
“1905年革命我知道。”赵振点了点头,思索了下,又道:“那是日俄战争后期,由于沙皇的军队在对日作战中节节败退,而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工人和农民好像在个什么乱党的煽动下罢工请愿反对沙皇,最后事情越闹越大,不少地方还发生了武装起义!这个俄国乱党该不会就是赤党吧?”
王君皓这个时候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瞪着眼睛看着常瑞青:“耀如兄,莫非咱们中国也有出赤色乱党的苗头了?”
常瑞青停住了酒杯,笑吟吟地看着王君皓和赵振,压低了声音回答道:“没错!中国很快就要有赤党分子啦!而且这些中国赤党分子很快就会找那些个列强的麻烦……他们这些列强一个个拿国内的赤色分子的革命,都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有这种事情!”王君皓和赵振同时惊呼了一声,又异口同声追问道:“耀如大哥,莫非你认得那些赤色乱,呃,是赤色分子?”
常瑞青郑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认得!就认得三个!”说着他伸出手指,在王君皓和赵振的脑袋上各点了一下,又指了指自己:“中国很快就要有三个赤色分子了,就是我们这三个人!”
“耀如兄你这是什么意思?”王君皓和赵振目瞪口呆地看着常瑞青。常瑞青却豪气干云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压低了声音说道:“中国的局势是内忧外患,这个内忧外患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要想救中国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同时解决内忧外患的办法!想要先安内再攘外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些外患根本不会给你安内的机会。列强需要的就是一个被内忧困扰着的虚弱的中国!
而要同时解决内忧外患,就不能采取通常的办法……我们的军力必然受限于虚弱的国力,是没有办法单纯以军队来排除外患!所以只能采取一些特殊的猛药来对付列强,这个特殊的猛药就是赤色革命分子!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搞清楚欧洲的赤色主义,也不一定要实行赤色主义,我们只是要借助赤色主义的名号,用以暴治暴的法子来对付那些欺负我们的列强!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秘密的赤色革命组织赤色旅。”
第五章 左民同志第六更啦!喽
王君皓和赵振定定的看着这个做忧国忧民状的“老大”,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们俩和常瑞青相处了也有六、七年,自认为对常瑞青是相当了解的。说真的,在他们看来,这位绝对不是什么一心救国救民的革命者!虽然那种听起来大义凛然的空话套话是常常挂在嘴巴边上的。不过真要他付诸行动,那是一定把利害得失在心里面盘算了不知道多少回,确定了有利可图才会投机一把的……比如这回给陆军部上的《参战救国论》,如果成了,自然可以得到徐树铮的青睐;万一不成,北洋也不会来拿人,顶多就是不用而已,常瑞青也想好了后路,那就去上海、去广东投靠孙大炮!按照常瑞青私下里面同他们俩的分析,孙大炮现在也正一门心思在抓武装,而且以他在南方群雄中的影响力,早晚还是能搞到一支队伍的(历史上就从老桂系军阀那里搞到了20营的广东民团,是为国民党粤系的起源),不过眼下的国民党里面专业的军事人才并不是太多,如果铁血同志会的这批保定三期生投过去,一定会得到重视的。
可是这回,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常老大”怎么好像真的要一门心思救国救民了呢?这个什么拢共就只有三个人的“赤色旅”,还有用暴力来反对侵略中国列强,怎么看都好像是风险大到了极点,而收益几乎没有的赔本买卖!
莫非这位常瑞青常老大真是传说中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呃,看他的长相还有那一脸的正气,倒还真有些大英雄的范儿。
王君皓微笑一下,端起酒杯:“耀如大哥所言,小弟敢不有闻,只是不知大哥如何行事?所谓赤色旅又如何发展?我等眼见就要去北京第13师任职,是否就在13师里面发展这个……赤色分子?”
赵振也紧跟着提问道:“还有,那个欧洲赤色分子的主义,我们是否要拿来参考一二?小弟听说那些欧洲赤色乱党都自称为穷人谋利益,代表穷人利益,他们的头目则大多为欧洲的失意文人,颇能蛊惑人心,还编造出好些个主义理论的,我们是不是将这些主义理论的书籍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翻译成中文,再刊印出版,或许,我们还可以办一份报纸来宣传赤色主张,咱们中国的穷人那么多,应该能煽动起来的,只是这个活动经费的问题……”
看来这两位的确是和常瑞青穿一条裤子的,思想转变的还真快,这会儿已经在帮着出谋划策了。
常瑞青微微点头,却也讶异他这两个小弟兄居然能想到这些发展革命力量的办法。按照他们这个新鲜出炉的“赤色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