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民国(大罗)-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第二次中东会战后,印度红军中的印度籍军官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就算是维吉这样参加革命十来年的老同志,见了别尔津还是一副老鼠见猫的样子。忙毕恭毕敬一个军礼,大声报告道:“报告司令员同志,乍里亚同志从加尔各答过来了。”
“乍里亚同志来了?快快有请。”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的·但是鲁易的这个儿子大概是别尔津现在最不想看见的人之一了。如果说在印度红军里面有谁最不苏联太上皇放在眼里,那就是这位鲁易同志的大公子了。别说是自己,就是布柳赫尔和鲍罗廷,这位爷照样敢当面冲撞。
别尔津刚刚结束和佐尔格的通话,才挂上电话,维吉就带着乍里亚和另一位穿着印度红军干部服装的东方人走了进来,在南亚呆了十几年的别尔津一眼就看出来那人不是印度阿三,应该是从东南亚什么地方过来的。很显然,别尔津和乍里亚的关系不怎么好,两个人只是简单地握了握手。乍里亚指着自己身边的东南亚人说道:“别尔津同志,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黎笋同志,印度支那GCD的军委书记,他是奉了阮爱国同志的指示,带了印支那解放军第一军来支援喜马拉雅战场的。”
“司令员同志,请您安排任务,我们印度支那解放军已经做好准备去和中国人决一死战了!”黎笋过来加德满都之前已经打听过了,中国人在西藏只有一个四万多人的山地军,而印度红军则出动了六十多万大军,加上自己的一个军差不多有七十万,而且还有超过三十万军队在北方邦待命·随时准备支援前线,所以这一战是必胜无疑的。要不然阮爱国同志也不会向鲁易请命,让自己带兵过来了。
旁边的乍里亚笑着介绍道:“别尔津同志,印度支那解放军是由越南、老挝、柬埔寨、暹罗、缅甸、马来亚等国革命者组成的精锐部队·装备堪比印度红军的精锐部队,训练都是由苏联顾问负责的,战斗力非常强大,阮爱国同志和我父亲都希望可以让这支部队在喜马拉雅作战中获取必要的经验,为将来解放印度支那半岛做好准备。”
“没想到印度人也学会拉炮灰了。”别尔津腹诽了一句,不过面子上还是一本正经走到地图前,朝黎笋招了下手:“黎笋同志·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前线的大致情况。”
“是!”黎笋立刻走到地图前,乍里亚也跟了上来,他来加德满都的使命可不是给黎笋带路,两个人只是在路上巧遇罢了。他真正的使命是代表鲁易来监督喜马拉雅集团军群的作战还要兼任这个集团军群的代理政治委员,可是货真价实的监军同志。
佐尔格拿起一支教鞭,在地图上的樟木、亚东和克节朗三处敲了敲,说道:“虽然喜马拉雅集团军群现在兵分10路,但是真正的重点只有这三处·因为喜马拉雅山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大部分的山口通道只能让小部队进出西藏,没有战略性的价值·只有樟木、亚东、克节朗三处可供大军进出,其中又以樟木地区最为重要,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从尼泊尔进入西藏的要冲,距离西藏重镇日喀则不过200多公里,距离加德满都只有90公里。而且加德满都又有公路连接印度铁路网,从这一路进军,后勤是非常有保障的。所以我们在这一路部署了34和35两个集团军.从上周开始,第34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樟木附近,并且同驻守在那里的华军第地军第8山地师的一个团进行了零星交火以探明虚实。根据第34集团军的报告,中国人在樟木地区修建了十二个哨所和一个要塞·配属有75山炮、m无后座力炮、120nnm重迫击炮、34年式通用机枪,此外他们的步兵使用的不是普通步枪,而是31式自动步枪,火力非常强劲……”
黎笋静静听着,还掏出个笔记本不断记录,看上去好像非常认真的样子·不过知道这位底细的乍里亚晓得他是在装模作样,其实根本不懂什么军事。倒是乍里亚自己已经听出一些门道了,第34集团军已经发动过至少一次猛攻了!什么零星交火探明虚实的都是托词,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被数量远远少于他们的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而中国人的那个第3山地军看来相当精锐,装备也很好,特别是31式自动步枪成了步兵的标准装备,在中国国防军中这通常是装甲掷弹兵才能拥有的装备。还好他们的兵力不多,而且又分散在漫长的防线上面,喜马拉雅集团军群应该能把他们打败。
等别尔津介绍完毕后,黎笋合上笔记本就开始请战:“别尔津同志,我们印度支那解放军的同志都求战心切,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
有人急着要求送死,别尔津同志当然求之不得,他拍拍手道:“黎笋同志,那就请你们印度支那解放军辛苦一些,一个星期内必须全部抵达樟木前线,向佐尔格同志报到,他会为你们安排作战任务的。”说着他又看看乍里亚。鲁易的大公子不慌不忙从口袋里面掏出鲁易的手令递了过去:“父亲让我到喜马拉雅山前线看看,别尔津同志,您看什么时候可以安排我去前线?”
果然是监军!别尔津接过鲁易的手令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可不像别尔津说得那么客气。鲁易直接让自己的儿子代理喜马拉雅集团军群政治委员!这个职位原来可是别尔津本人兼任的,而且政治委员可是红军里面的一把手!鲁易这么做看来不仅仅是为了提拔自己的儿子?看来第二次中东会战后,这位印度伟大领袖已经觉得自己的翅膀够硬,准备一步步收回兵权了!
第七百五十章 高山上的血战
“……对于第一次世界革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到底在哪里的问题,十几年来始终争议不断。德国人认为是波兰会战,中国人认为是第二次中亚会战,而美国人认为是他们的太平洋舰队主力成功进驻莫尔兹比港拉开了国际帝国主义反攻的序幕。不过实事求是的讲,以上这些都不是上一次世界革命真正的转折点,也不是国际GC主义阵营失败的开因为在波兰战役和第二次中亚会战后,国际GC主义阵营的战略进攻仍然没有结束,先是印度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接着我们又在中东打败了美英中阿四国联军,将红旗第一次插上非洲大陆!更重要的是,印度这个曾经是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在革命胜利后成为了国际GC主义阵营的生力军,就如我父亲说的那样,我们印度人民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为世界革命的胜利付出一亿生命!在那时,我们都相信,这样的牺牲足够为世界革命赢得最后胜利了。
但是,在1935年夏季的西藏英帕尔会战过后,我们知道自己彻底错了,我们过于相信数量的优势,而忽视了质量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在这方面,苏联人自己做得也不是太好,他们在第一次世界革命中,平均每个月都要损失60万人!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更差,太多太多的印度青年在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和装备的情况下就被投入战场成了炮灰。这样的情况在喜马拉雅战场上显得尤为严重,那是一个高原战场,我们这些终年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到了那里连呼吸都很困难,而且那里的气候非常寒冷,食品和水都煮不熟。那时印度官兵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很多人连步枪都拿不动,走路都走不稳,可是为了世界革命的胜利,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冲向敌人几个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喜马拉雅雪山,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太多太多的印度青壮年在西藏英帕尔还有稍后开始的印度西北会战、第三次中东会战中牺牲!哪怕是印度这样一个拥有35亿人口的国家,都承受不了那样的伤亡。所以我认为1935年的西藏英帕尔会战、印度西北会战和第三次中东会战才是第一次世界革命失败的开始。”以上摘自印度人民共和国第二代伟大领袖阿塔尔.库马尔.乍里亚的回忆录《写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败的开始》)。
现在让我们回到1935年夏季的西藏英帕尔战场上吧,虽然这里不一定是世界革命开始走向失败的地方,但绝对是印度革命失败开始的地方。而揭开印度革命失败序幕的,则是一群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中**人。
“敌袭!敌袭!”第3山地军第8山地师第22山地步兵团9连连长卓木德仁中尉穿着绿色迷彩服,裹着厚厚的羊毛毯子,抱着心爱的31型自动步枪,在掩体里面刚合上眼睛耳边就传来了哨兵的叫喊声。
“大晚上的还来?这些印度阿三不用睡觉啊!”卓木德仁嘀咕着揉了揉眼睛,又打开水壶喝了几口凉水,顿时清醒了不少,问道:“印度阿三上到哪儿了?有多少?”
“快到半山腰了,大半夜的也看不清有多少人,不过总有好几千吧。”刚刚从掩体外面钻进来的哨兵洛桑大声报告道。卓木德仁倒吸口凉气,又是好几千人!印度阿三的人还真是多啊,为了自己防守的这个前线哨所就好几千、好几千的部队砸过来!今天白天已经发动了七次猛攻到了晚上还不消停!
“都别睡了,快起来,准备战斗!”
卓木德仁吼了一声拎起自己的31型自动步枪,又在腰里面插了几个弹夹和手榴弹,才大手一挥,招呼自己的部下离开这个土木结构的避弹掩体,沿着交通壕往前面阵地走去。等到他们猫着腰进入堑壕时,印军的炮击已经开始了。
轰!轰!轰!
印军的炮弹有一发没一发的打过来,既不密集,也没有什么准头,大部分都落在华军阵地外面,难得有几发命中的也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
对于印度人的炮击,卓木德仁和他的部下早就不当回事儿了,虽然他们都是初上战场,但却不是什么新手,全连官兵都去青海参加过军事演习,见识过真正的大炮兵主义。坐在战壕里面听着外面轰隆隆的炮声,卓木德仁嘴里骂骂咧咧地道:“这帮印度阿三的炮灰当得可真不值,苏联干爹连炮弹都不肯多给几枚,看来这些印度性命还没有炮弹值钱呢。”
一旁的副连长,从中国远征军调来的前韩国国防军军官李振泰少尉(常瑞青吞并朝鲜半岛的最新手段就是给所有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朝鲜人发中国护照,还允许他们加入中国国防军)哈哈笑了笑道:“老毛子就算给大炮给炮弹,他们也拉不到喜马拉雅山上来啊,德仁大哥你不知道,老毛子的大炮都是傻大笨粗型的,他们的76野战炮比咱们的105nnr榴弹炮在平原都需要8匹马拉!”
“哈哈,原来是这样……”
卓木德仁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信服的表情,虽然他的军衔比李振泰高,但论起军事素养和经验,还真不如对方。
他不过是中央军校拉萨短期训练班毕业的,而李振泰是正儿八经的平壤陆军军官学校的科班生,还在朝鲜战场上和日本人打了六年,后来又到印度作战,这样经验丰富的连级军官在中国国防军中大概也是不多见的。
李振泰对印军火力不足原因的分析也完全正确,虽然印军火力贫弱,但也没有少到现在这种程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因为苏制火炮过于沉重,很难拖上高原。相比之下,华军山地部队就拥有许多重量轻,火力猛的火炮,有些还是专门为山地部队开发的。
比如瑞典博福斯公司开发的30式75山炮,虽然只是一门785公斤战斗全重的山炮·但是最大射程却达到9150米。而且该炮构造精巧、分解灵便,在拆分之后可以用骡马驮运,只要步兵能上去的地形,这门大炮都能安放上去·所以特别适合在山区运用。历史上这款火炮曾经被国民党军队大量采购,成为德械师师级炮兵火力的支柱,而在本时空,中国的兵工厂则从博福斯购买了生产许可,大量仿造了30式m山炮,配属给了山地部队。
另外,中国山地部队还拥有不少国产的29式150nnm步兵炮(m自行步兵炮就是将这种火炮安装在追猎者地盘上)和29式105mwr轻型榴弹炮(C型自行榴弹炮也是使用这种火炮为主炮的)。每个山地师所属炮兵团都拥有两个营的30式rm山炮、一个营的29式pm步兵炮在山地军所属的炮兵团中则配属三个营的29式KOm榴弹炮。在山地步兵团一级·还配属有一个75无后座力炮营和一个m重迫击炮营。
而且,中国在西藏的驻军虽然不多,但是战争准备却进行了多年,不仅在中国和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边境的主要山口上都修建有大量哨所和要塞,还在西藏储备了大量武器弹药。所以这会儿,第3山地军和第8山地师的炮兵倒是有足够的弹药可以消耗。很快,中国人的炮弹就雨点一样落在正在半山腰慢慢吞吞往上爬的印度红军头上了。不过这些印度红军倒也悍不畏死,还蒙着头往山上冲。
“印度人上来了!印度人上来了!”阵地上负责观察的哨兵喊了起来。
“巴桑!”卓木德仁喊了连里面的机枪手巴桑的名字。“在!”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抱着一挺34式通用机枪·猫着腰走到卓木德仁旁边:“连长,多少米?”
“300米!”卓木德仁仲出五个手指头:“把敌人放到300米内再打,全连就听你的机枪声·知道了吗?”
34式通用机枪的射速极快,而且在开火时还会发出一撕裂亚麻布似的刺耳尖啸声。所以华军尝尝用这种34式通用机枪的射击作为全体开火的信号。此外,31式自动步枪的火力虽然强大,但是使用中间弹造成了这种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较小,只有600米上下,不像普通步枪的有效射程可以超过米(不是神枪手在这个距离上根本打不中)。
而了解31式自动步枪这个“缺点”的苏联军官,往往会让手下在600米开外的距离上让部下开火,以引诱对手反击,以消耗他们的弹药。所以使用31式自动步枪的华军部队一般都非常重视射击纪律,只有在500米内才允许开火·在夜间或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开火距离还会缩小到300米内。
“老李,”卓木德仁又冲副连长李振泰喊道:“2门迫击炮都给你指挥,待会儿等洛桑开火后就给我狠狠地打!向巴,你小子不是神枪手吗?自由发挥,现在就去给印度阿三点苦头吃吃。”狙击手当然是想什么时候开火就什么时候开火的。接着卓木德仁又吼了起来:其余人都给我听着·以洛桑的机枪为开火信号,如果洛桑的机关枪没有打响,等敌人到了200米内再开火!”
“是!”
“……这个声音我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忘记,‘哒滋滋……哒滋滋,,听上去好像有人在战场上撕衣服,又好像是电锯的声音,非常刺耳。那次是我第一次亲临战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我记得当时我还问身边的维吉同志:‘那是什么声音?怎么那么刺耳?,维吉同志告诉我:‘那是死神的镰刀在收割生命!,我一开始还不理解维吉同志的话是什么意思,不过我很快就知道那种声音意味着什么了?那是一种可怕的机关枪在开火,中国人在用它杀害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以上摘自里亚的回忆录《写在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单命失败的开始》)。
随着中**队阵地上的34式通用机枪开始用每分钟600发以上的射速将弹药喷吐出去,卓木德仁所指挥的这个山地步兵连的所有火器都跟着嘶鸣起来,正在蒙头冲锋的印军顿时被大片大片扫倒,那些没有被命中的士兵也都纷纷卧倒在地,一些人甚至还转身逃跑。
“不许后退!不许后退!让督战队开火,谁敢后退一步格杀勿论虽然在自己日后的回忆录里面,乍里亚同志对印度红军战士的死伤显得非常难过·不过当时亲临战场督战的他,对那些企图从中国人的优势火力下后退的印军士兵没有丝毫的怜悯。
“嗒嗒嗒……”M19NO马克西姆机关枪的怒吼声中,数十位企图临阵脱逃的印度阿三被打成了血葫芦。剩下的士兵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上冲。
看到部队又冲了起来·乍里亚稍稍松了口气。虽然现在印度红军每个月的损失数字都极为惊人,但是印度毕竟还是一个35亿人口的大国,似乎还禁得起消耗。所以此时的乍里亚也不大在乎士兵的伤亡,只要能突破华军的喜马拉雅山防线,多死些人他还是能够接受的。
印度红军的人海进攻虽然是种代价高昂的战术,但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在乍里亚同志的亲自督战下·印度红军第34集团军的攻势终于在第四天取得了突破。该集团军在付出了一万多人死伤的惨重代价后,终于突破华军部署在樟木要塞以南的第一道防线,将战线推到了樟木要塞脚下。与此同时,向亚东、克节朗两处发动进攻的印军同样取得了一些进展,印军第36、第37集团军也在苦战了三四后,肃清了华军部署在亚东、克节朗要塞以南的大部分哨卡据点。但是印度红军克什米尔集团军在阿塞克钦地区发动的进攻却踢在了钢板上面,原来防守阿塞克钦地区的并不是第3山地军的部队,而是从中亚战场调来的第36山地军!
此外·阿塞克钦地区距离喀什、费尔干纳、塔什干的距离都不过250到400公里,华军在那里修建有大型军用机场,可以出动大量轰炸机和强击机驻战。因此印军克什米尔集团军在华军优势兵力和火力打击下死伤惨重·损失了超过2万人不得不转入防御。
同时,中国中亚方面军还有归属中亚方面军指挥的真主党军、M斯林联盟军也向阿富汗展开了反攻。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沿岸地区地势平坦,除了阿姆河之外便无险可守,而印度红军也没有在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部署重兵,因此白崇禧指挥的这场进攻在开始的头几天中进展顺利,不到72小时就攻陷了昆都士、马扎里沙里夫、塔卢坎、巴尔赫、希比尔甘、安德胡伊等阿富汗北方城市。
而在中东和欧洲战场,同盟国同样转入了反攻。在东欧,一拖在拖的德军东线大攻势终于浩浩荡荡地展开了,几百万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军队在超过一万架各种飞机的掩护下,在近辆坦克、强击火炮的引领下·兵分三路大摇大摆地闯入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境内,好像军事演习一样,轻轻松松就摧垮了部署在第一线的以印度籍国际主义战士为主力的苏联红军部队,在进攻发起后的72小时,三路德军就分别向苏联境内推进了50公里、70公里和65公里……“什么?都第3天了,德国佬才往前推进了几十公里?”常瑞青从陈心蕊手中接过中国驻德**事代表团发来的最新战报扫了几眼·就皱起了眉头。
在他前一世的记忆中,德国人打得都是长驱直入的闪电战,72小时冲上两三百公里都是稀松平常,可是这一世的德国佬怎么变成稳扎稳打型了?
“耀如,怎么了?有什么不妥吗?”坐在常瑞青对面正在汇报中国国防军负责的各条战线最新进展情况的赵振忙问了一句。
常瑞青细细地看完了手中的报告,摇摇头道:“也没有什么不妥……没有不妥,我们在着眼战后,希特勒同样已经把目光放在战后了。”他抬起头看到陈心蕊还没有离去,就问道:“心蕊,还有什么消息?”
陈心蕊又递过一份文件:“先生,这是我们驻欧胡岛军事观察员发来的电报,从昨天晚上开始,日本人就停止了对欧胡岛的攻击,日本人的主力舰也没有在欧胡岛附近海域出现过。它们好像离开了……”
“离开了?”常瑞青愣了一下,沉吟道:“难道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接近夏威夷群岛了?美国人的目标真的是给夏威夷群岛解围?”
第七百五十一章 山本也有上当的时候
“……在我担任日本红海军联合舰队政治委员兼日g太平洋局书记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同山本五十六、石原莞尔、大西泷治郎还有那位不爱洗澡,总是臭烘烘的仙人参谋黑岛龟人等人聊起过军学。当时我对军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上的。这两本书山本、石原他们当然都读过,他们认为《孙子兵法》讲的是军事辩证法,都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而《三国演义》纯粹是在瞎扯淡,没有那样打仗的,战场上没有算无遗策这回事,因为你的对手也不是傻瓜。真正打过仗的将领们都有一句口头禅,‘打仗赢六成’,意思有两个,一是打仗通常没有百分之百的胜利,能赢百分之六十已经不错了;二是有六成把握可以打赢的仗是最有理想的,百分之百的把握在战场上通常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敌人就只剩下百分之零的把握,他们怎么会和我们打?除非敌人是傻瓜,但是傻瓜又怎么可能当上军事统帅呢?所以战场上面超过六成把握的作战机会很少的,超过八成把握的仗通常会有陷阱在里面。当然,如果你绝对优势的力量,将敌人逼到不得不战的地步,百分之百胜利的把握还是存在的。不过军事家们一般不会研究这种战争,那是政治家们要研究的。
不过在1935年7月5日的时候,山本、石原、大西、黑岛还有我。却都忘记了‘打仗赢六分’的口头禅。我们接到潜水艇的报告,知道有一支庞大的美国舰队正接近夏威夷群岛!当时我们都以为通过包围欧胡岛这个太平洋上的第一要塞终于把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给逼出来送死了我们当时在夏威夷群岛一带有11艘苍龙级航空母舰,每艘苍龙级上都有70架左右的舰载飞机。一共770架飞机!另外,在夏威夷岛上还有300多架岸基飞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