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民国(大罗)-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好,只要列宁格勒市委、州委还在,只要北方方面军司令部还能正常发挥作用,我相信列宁格勒的人民群众很快会战胜帝国主义的核裂变炸弹,重建被破坏的城市。”托洛茨基说了几句言不由衷的空话,又把目光转向了斯克良斯基。“斯克良斯基同志,想好GC主义城的选址了吗?”
“泰梅尔半岛是个很不错的反攻基地,我想在泰梅尔半岛的腹地建立GC主义城。”斯克良斯基不知道列夫。托洛茨基和越飞已经秘密前往印度,还以为自己真的是未来世界**的希望,所以这段时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GC主义城的建设准备上面去了。
托洛茨基也煞有其事地皱眉思索了片刻,然后看向瓦采季斯:“瓦采季斯同志,有没有可能抽调一支工程兵部队去泰梅尔半岛?”
“主席同志,有整整三个工程兵师在阿尔汉格斯克待命,另外在索洛维斯基劳改营里面还有10万名政治犯,随时可以用货船运往迪克森迪克森(好奇怪的名字,是靠近北冰洋喀拉海南岸的港口城市,只有两三千居民)。”
“也就是说至少有十几万人要去泰梅尔半岛?”托洛茨基关切地问。
“我们准备输送二十五万人去那里。”斯克良斯基道:“除了军人和劳改犯,还需要相当多青年女性,因为我们需要**接替人。”
“食物够吗?补给物资够吗?”托洛茨基又问。
“泰梅尔自治州的捕鱼业非常发达,另外还有许多的驯鹿养殖场,那里的野生驯鹿也非常多,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叶尼塞河同中西伯利亚的抵抗基地建立水上交通,以获得物资补给。估计养活七八万人不成问题。”
在斯克良斯基的计划中,从索洛维斯基集中营调去泰梅尔半岛的劳改犯是不可能活过1936年冬天的,所以只要为他们准备几个月最低限度地口粮就可以了。剩下的工兵和红军近卫军还有苏联GCD中央、GC国际的人员以及那些青年女性则需要长期的食品供应。不过这些人的吃饭问题也不难解决,因为泰梅尔半岛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可以通过捕鱼、畜牧和狩猎解决大部分的食品供应,还可以从分布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其他抵抗基地调运补给。
“防御呢?”托洛茨基接着又问。“你们有把握保卫泰梅尔半岛上的GC主义城吗?”
“有把握的!”斯克良斯基信心满满的保证道:“那里距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有几千公里之遥,沿途没有什么公路铁路,还密布着我们的红军游击队,敌人的大军根本过不了,小部队则不是我们的对手。唯一的危险来自于北冰洋,不过我们的GC主义城不会建立在北冰洋沿岸,而是在距离海岸线两三百公里远的贝兰加山脉深处。”
虽然托洛茨基已经决心世界**奉献出整个生命不打算去西伯利亚的什么地方避难了,但是这段时间他还是认真研究了一下西伯利亚北方的地形那里大概是除了南极洲以外全世界最荒芜最人迹罕至的大片陆地了。就算中国人能把那里画进自己的版图,也仅仅是在纸面上统治西伯利亚北部而已。想要真正统治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是根本不可能的,别说是不习惯寒冷生活的中国人,就算是被人们称为北极熊的俄国佬也没那能耐。要知道那里的面积和整个欧洲差不多大小,战前人口不知道有没有50万?而且都集中在靠近西伯利亚南部或是北冰洋沿岸地区。在极其辽阔的内陆,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战争造成西伯利亚南部的军队和居民撤往北部,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类活动的迹象。不过即便是现在,在西伯利亚北部辽阔的内陆地区,人类大概还是和西伯利亚虎一样稀有的物种。而且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工业,连农业都基本没有那里实在太冷,根本没有什么可以生长的粮食作物。
布柳赫尔的几十万游击大军现在就靠打猎和捞鱼在坚持斗争,而且由于中国侵略军的步步进逼,现在靠西伯利亚大铁路近一点的据点都基本沦陷,红军只能不断向气候条件更为恶劣的北方退却,连自己的生存都极为艰难,根本不可能给泰梅尔半岛上的GC主义城提供什么补给物资。而物资匮乏肯定会成为未来西伯利亚的GC主义游击战争的最大困难,或许中国人只需要在北冰洋上部署一支小小的舰队封锁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同时在用重兵控制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不让补给物资流入北方,就能困死西伯利亚的GC主义战士,这也是托洛茨基不看好GC主义城未来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瓦采季斯同志,现在还能向泰梅尔半岛输送更多的物资么?”想到这里,托洛茨基还是决定要尽可能帮助西伯利亚的游击战士们,虽然他们一样是“弃子”,但是他们坚持的更久一些总归是有好处的。瓦采季斯无奈的深呼口气,说道:“我们会尽量努力的,不过现在西线作战的消耗极大,德国人又开始对我们在西部的重工业基地狂轰滥炸,军工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物资供应极度紧张,所以……”
“瓦采季斯同志,西伯利亚的斗争是我们的未来!”托洛茨基看着自己的劳动国防人民委员:“等到莫斯科保卫战结束以后,所有幸存下来的政治局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都要去GC主义城!”
瓦采季斯当然不会去那个冰天雪地的破GC主义城,托洛茨基已经给他安排好了逃往印度的路线,不过那是秘密的。所以他还是重重点了下光脑袋,保证道:“我明白了,一定会给GC主义城准备足够坚持十年的物资!”
托洛茨基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后者见到目光,立刻拿出最新的外交问题汇总双手递给托洛茨基,说道:“主席同志,我们驻瑞士的大使报告,帝国主义目前正在筹备一场柏林和会,想要讨论结束战争和战后分赃的问题。”
“又一场巴黎和会!”托洛茨基嗤的一笑,追问道:“他们给俄罗斯民族安排了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可能……可是集体流放!”李维诺夫低声道:“有传言说,德国和中国都希望在战胜苏联后将全部俄罗斯人都送去澳大利亚安置,不过美国英国反对这样的安排。”
“呵呵。”托洛茨基冷笑了两下,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把问题转向了日本和印度:“他们准备怎么安排日本和印度呢?”
“日本将被彻底消灭!日本民族将不再存在,所有的日本人都会被迫变成中国人。”李维诺夫回答道:“而印度的安排还不确定,中美英德似乎都不想去消灭印度GCD,因为他们认为印度GCD的地盘太贫瘠,没有油水……”
“李维诺夫同志,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场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还会存在一个GC主义国家?”斯克良斯基感兴趣地问道。
李维诺夫摇摇头道:“我不太清楚,我想……印度GCD没有那么容易过关,毕竟帝国主义手中有核裂变炸弹,虽然印G已经把英美俘虏关押在几个大城市里面当肉盾,但是如果他们一定要坚持世界**的旗帜,最后恐怕会……”
斯克良斯基愣了愣,李维诺夫说的没错,虽然中美英德都没有把印G手中的大半个印度变成殖民地的想法(或许是认为付出和收益不对等),但是不等于他们不可以把那里变成一个公共核试验基地啊!要是隔三差五就往那里丢几颗核裂变炸弹,就是印度人民不怕死,那他们的社会主义还要不要建设了?
“给鲍罗廷去电,”托洛茨基揉了揉太阳穴,一脸无可奈何地道:“印度GCD可以暂时隐藏起他们的主张,现在的关键是保存**的火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来前积累实力,哪怕是暂时收起GCD的旗帜也没有关系,我看印度GCD可以改名叫印度人民**党,也可以同帝国主义进行和平谈判,只要能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哪怕条件苛刻一点也是可以答应的。”
说完这话,托洛茨基就抬眼扫了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们一圈,将每个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包括斯克良斯基在内,所有人都是一脸麻木,看来都已经接受了世界**全面走向低潮的现实。托洛茨基轻轻吁了口气,又道:“未来的安排就先这样了,同志们,现在还是讨论一下抵抗帝国主义入侵的安排。”他的目光投向了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
世界**现在肯定是要失败了,不过这并不等于伟大的苏联红军就可以躺下等死,因为托洛茨基还指望着GC主义在未来的什么时候复兴,所以需要红军战士们在东西两线拼死抵抗,先顶住一阵子,好让他有时间进行安排。作为托洛茨基在军事上最重要的助手,图哈切夫斯基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
“主席同志,这段时间红军在东西两线战场的损失都非常巨大,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战役失败后,东线的总兵力已经减少了一半,包括东方面军和中亚方面军在内,只剩下不到70万人,大部分重武器和补给辎重都已经丧失,情况非常困难。西线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面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以德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至少集中了500万到600万兵力,技术装备更是超过我们数倍,而且……”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我需要抵抗帝国主义入侵的方案,不是困难!”托洛茨基语气生硬地打断了。图哈切夫斯基苦笑了下,说道:“主席同志,由于融雪季节已经过去,西线战场的地面已经变干,预计德国装甲部队的大举突击很快就要到来,他们在斯摩棱斯克和列宁格勒投放核裂变炸弹的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打击红军的士气,以便于他们突破我们的防线。所以我估计,在未来几天内,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防线还有可能遭到核裂变炸弹的攻击!因此我建议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立即调整防守方式,用数百个完全独立的要塞式据点取代现在延绵上千公里的防线。”
“数百个据点?”托洛茨基皱了下眉。他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账面上还有一千万人枪,就算拆成300份,没一份还有三万来人,看起来是不少了,但是这种孤立的据点在敌人优势兵力面前只有被各个击破一个下场。
“是的,数百个据点,只有这个才能同时应对敌人的装甲集群突击和核裂变炸弹的轰炸……我想敌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数百枚核裂变炸弹的!”图哈切夫斯基苦笑着解释道。“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而且必须抓紧时间进行调整,总参谋部估计,德国人可能会在柏林和会开始之前几天或当天,在西线发动总攻!参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战役中的情况,目睹核裂变炸弹攻击的部队很可能会丧失斗志,敌人很可能会在主要突破方向上连续投放三到四枚核裂变炸弹,为突击的装甲部队炸开一条通道!”
第八百四十三章 原子弹!一天扔一颗一
“田将军,您认为可以用几枚核裂变炸弹炸开一条进攻的通道?”提问的是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马克斯。霍夫曼元帅,这位德国国防军内仅次于戈林的第二号大胖子一脸不可思议的神色坐在那里。一看就知道不怎么相信田宇晨这个年轻的有些不像话的中国空军上将的话。
田宇晨还有那位驾驶he—177这种体型超重的俯冲轰炸机投放穿甲型核炸弹的林弥一郎上校两个人,现在就在位于东普鲁士沃尔夫堡的德军东线大本营里面的某一间会议室里面,向一票上了年纪但是身板却挺得笔直,脸上都是傲气和杀气,看上去就很牛逼的德国国防军将帅介绍核战争经验。他们俩是德国空军的胖元帅戈林上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领回德国来传经送宝的。
但是他们说的话怎么听着都不靠谱,人家五十万用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思想武装起来的gc主义战士,还坚守着一个号称固若金汤的要塞,各种各样的防御工事阵地堑壕什么的多得要死。你丫两颗核裂变炸弹下去炸死了十几万,又吓跑三十几万,然后就大获全胜,还一口气往前推进了几百公里……这种事情实在是违反了军事常识啊!而且以后这仗都要是这么个打法,还要他们这些上将、大将、元帅干什么?还要那么多装甲部队、步兵和大炮干什么用?直接比赛扔核裂变炸弹不就解决了?
而且在爱因斯坦提交给德国国防军的报告上面还提到,核裂变炸弹爆炸后会产生什么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还会存在极长的时间没有办法根除,如果在核爆炸后德**队进攻核爆区域的话,会对官兵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搞不好要统统换上癌症死翘翘的!所以德国国防军到现在为止都不敢往两军交战的前线扔核裂变炸弹,更别说用这种损人害己的危险炸弹炸出一条进攻的道路呢!要是从核爆区通过的几十万上百万官兵将来都生癌症死掉了,可就得不偿失了,他们日耳曼人可没有6亿多的数量优势……
“其实我们也比较担心核污染的问题,所以并没直接攻击核爆中心区域,而是从核爆中心区域的两翼迂回。不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周围的苏军的确出现了不战自溃的情况,我们猜想他们可能是被两次核裂变炸弹攻击给吓坏了?我不能肯定同样的事情会否在西线出现。但是就东线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战役来说,核裂变炸弹的确是决定性的因素……”田宇晨的德语非常流利,那种容色永远保持平静。说话不带一点感情的样子的确很符合德国国防军精英们的审美观。
不过在场的德军将领们还是将信将疑,纷纷低声议论起来,毕竟他们没有亲眼见识过核爆炸的吓人场面,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相信接二连三的核爆会摧毁一支军队的神经当然。如果他们手中的核裂变炸弹再多一点的话。这些德军将帅倒不介意进行几次试验。不过现在,他们还都是抱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准备将核裂变炸弹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只是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
“应该用核裂变炸弹摧毁莫斯科,那里才是苏联真正的中心,说不定能把托洛茨基和他们的几个主要头头统统炸死!”
“不,炸莫斯科不是什么好主意,想要消灭苏联的关键是歼灭他们的红军!因此要把核裂变炸弹用于攻击红军。可以先用装甲部队撕开他们的防线,然后把他们分割包围起来。最后再用核裂变炸弹攻击。”
“先生们,可我们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突破苏军坚固的防线!”
说这句话的是担任德军b集团军群参谋长的曼斯坦因上将,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会议室墙壁上挂着的巨幅苏德战场形势图前面,拿起教鞭指着上面的苏军战线说道:“现在苏联人的防线北起拉脱维亚的里加湾,南至黑海,绵延超过1200公里,在这条防线上面至少集中了1000万1500万苏联红军,而且由于双方对峙时间已经超过一年,因此苏军得以在那里建立起了三道坚固的防御地带。根据空间侦察,这些防线包括步兵掩体,机枪和反坦克掩体,观察哨和炮兵观测所,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估计还设置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物,还埋设了相当多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
此外,这些阵还是采用纵深梯次的方式布置的,根据我们的情报人员获得的苏军防御地图,苏军的第一防御地带纵深在10公里左右,由数到战壕以及散布在这些战壕之间的大量的反坦克支撑点构成。这些支撑点都经过精心布置,通常为修成一个对外形成巨大地环形,拥有极好地射击视野,不怕来自侧翼和后方的进攻,并且还能够同其他支撑点一起构成密集的火力网。根据情报,这些支持点当中通常会部署3到5门大炮,一般是45mm反坦克炮和76。2mm反坦克炮,另外还装备有反坦克枪、迫击炮和机关枪等武器,守军通常是一个加强的精锐步兵营。而且苏联人还将他们的部分坦克军拆散直接部署在这些反坦克支撑点后方,以便及时向反坦克据点提供支援。
而这仅仅是苏军的第一道防御地带,在第一道防御地带后方大约10公里,还有第二防御地带!虽然没有第一防御地带那么密集的工事,但是仍然非常坚固,包括数道堑壕、较为稀疏的反坦克据点,机枪、火炮阵地和掩体,以及大量的散步坑和单兵机枪掩体。而在第二防御地带后方则是苏军的第三防御地带,这个地带距离第一防御地带约有30到40公里。苏军在这个地带上构筑了大量用于屯兵的战壕和斜切阵地体系,他们的总预备队就集结在此,可能包括三十个左右的坦克军和三十多个集团军。兵力多达数百万!配置的坦克、强击火炮更是有数千辆之多!所以我不认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突破苏联人的防线把他们包围起来然后投放核裂变炸弹!”
“上将先生,请说说你的办法,我想你不会告诉我,英勇的德意志军队会在苏联人的狗屁防线面前束手无策?”一个带着浓重巴伐利亚口音的声音从会议室的门口传来,大家循声望过去,就看见穿着一件没有军衔的草绿色呢子军服的德国总统希特勒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
他向众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起立敬礼,然后大步走到地图前面。抱着胳膊等待着曼斯坦因的回答。
这位德国陆军上将还是给希特勒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咳嗽了一声,看了看一边的两个中国空军军官:“总统阁下。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战役得到启示,核裂变炸弹完全可以同传统的作战模式结合在一起。”他指了指地图上面的苏军防线说道:“我认为可以在主要突破地点的两侧使用核裂变炸弹,比如在若季诺鲍里索夫一线东西50公里开外的地方,各投掷23枚核裂变炸弹。可以这样投掷……”曼斯坦因用手中的教鞭在若季诺鲍里索夫两侧点击了四下。“我们在一侧投放的23枚核裂变炸弹应该相距20公里以上。这样就能保证对最多20公里宽60公里长的防御地带上面的苏军形成毁灭性打击。这样我们就消灭了若季诺鲍里索夫两侧20公里左右的大部分苏军。而且还能构成两道放射性污染区域。而若季诺鲍里索夫一带就成为了一个相对孤立的区域,很难得到两侧苏军的支援,非常有利于我们的突破!而且我怀疑若季诺鲍里索夫的苏军在他们的两翼被4到6枚核裂变炸弹反复轰炸以后,还有没有勇气继续呆在阵地上面!”
“轰炸两翼,中间突破。”希特勒点了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扭头看着马克斯。霍夫曼:“霍夫曼元帅,你觉得这样行不行?”
霍夫曼已经看出来希特勒准备支持曼斯坦因的计划。于是点了点头说:“总统阁下,用4到6枚核裂变炸弹肯定能炸出一条通道。不过这种突破方式似乎太过昂贵了……”
希特勒举起右手用力挥动了一下,打断道:“不!没有什么昂贵的!就这样决定了,投放6枚核裂变炸弹,一个星期内能不能做好准备?我希望可以尽快打破西线战场的僵局,因为我已经等不及想要替德国摘取世界大战的胜利果实了!”
希特勒的确等不及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德国不能再等下去了!中国人正在东线高歌猛进,苏联人部署在那里的一百多万大军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战役后就完全崩溃,除了逃跑还是逃跑,据说已经快跑到乌拉尔工业区了,那里可是计划当中要由德国吃下的肥肉,如果被中国人吞进嘴里面就算他们肯吐出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另外,美国人和英国人勾勾搭搭的行为也在刺激希特勒的神经,如果他不能干净利落摆平苏联的话,恐怕英美就会在他身后缔结出个什么“反德条约”,搞不好还会把德国的老冤家法国拉入反德阵营,万一英美再向法国提供核裂变炸弹,到时候德国的欧洲盟主地位恐怕真的要摇摇欲坠了这些都是核裂变炸弹带来的变数,怎么看都对德国的欧洲霸业相当不利!
而现在希特勒能做的就是尽快打败苏联,然后集中精力稳定德国在欧洲的盘子。
……
“欢迎您来西方面军指导工作,图哈切夫斯基同志。”
叶戈罗夫身材高大,长了张非常端正的斯拉夫式的国字脸,额头很高,一看就是个非常聪明睿智的将领,不会看不出眼下的苏联已经是无力回天了。可是现在的形势不同于1917年、1918年来,甚至比1812年拿破仑打进莫斯科的时候还要糟糕!不是割地赔款能够蒙混过关换得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因为中德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摆明了车马要灭亡苏联、灭亡俄罗斯!所以叶戈罗夫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指挥战斗,能让镰刀锤子旗在苏联的上空多飘扬一天也是好的。
“这是最新的战场形势图。”将图哈切夫斯基请进自己的作战室后。叶戈罗夫也不废话,就迅速地开始介绍战场形势了:“我们西方面军的防线北起拉脱维亚的里加湾,南至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交界处的比拉罗斯,绵延600多公里,防线坚固,守备力量充足……”
“这些我都知道,还是说说士气。斯摩棱斯克核爆炸和列宁格勒核爆炸没有给部队士气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经历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战役的图哈切夫斯基现在最关心的还是部队士气,他非常担心西线部队向东方面军一样,在德军核炸弹的反复攻击下丧失斗志。
叶戈罗夫摇摇头。苦笑着说:“出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对部队士气造成负面影响?”
“不是让你们封锁消息了吗?”图哈切夫斯基皱眉道。
“消息当然在第一时间封锁了,可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