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国(佛婆)-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国主下令安得海投降。有了这个命令,那就不是背主,他也有一个降的理由。不过,你刚才说的只是主要的原因,另外我还有一层意思,呆会拿下皇城的时候,你便会明白。”
唐超忙问道:“三爷说最多一个时辰便可以拿下皇城。不知道三爷有什么妙计?”唐超心道,适才连宫门都攻下来了,到最后还是不得不退下来。要真想拿下皇城,好像除了硬攻之外,就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了。可真要硬攻的话,未免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一点吧。
苏三道:“等下你看了就明白了!法子有点损,但是为了保全我们兵士的性命,有些手段该用还是要用的。”
唐超更糊涂了,却见苏三并不做解释,而是对身边的通讯兵道:“通知西门那边封门!外城的情形,我们定国军可以控制了。”
看着通讯兵走了之后,苏三又着身边的人道:“走,我们去东宫门看看热闹去!”苏三跳上马,朝东门骑行而去。
一众人连忙上马跟了过去。
皇城东侧果然是很热闹!特种部队的余荣兵,正指挥着手底下的特种兵,把许多老人小孩妇女集中在一起。
唐超大吃一惊,看着满街的老弱道:“三爷,这!难道三爷要让这些人打头阵?”
用妇孺为前驱攻城的法子,古时便有!但这法子太阴损了一些,唐超断没有想到苏三会用这种法子。这种法子就算是用下去,那定国军的脸面也丢光了。所以,唐超有些急了。
“卟!”苏三笑了笑道:“你想到哪里去了!这些人可不是普通的老弱。这些人可都是溪下国朝臣的家眷。”
“啊!”唐超更是一愣,细细一看,还真看出不一样来。这些人虽然极为狼狈,但衣着倒还华丽,不像普通人家的老弱。可是,用溪下人朝臣的家眷去威逼溪下人,虽然比用老百姓的命往里送要好一些,但也是个损招。这与定国军一贯的宗旨,并不切合啊。
苏三一看唐超的神情,便知道唐超又想差了,又是一笑道:“看来你在听潮轩里是呆多了,动不动就是阴谋的思想。我定国军军规似铁,纪律如钢。要用也是用阳谋,打仗是当兵人的事情,与这些老弱人是无关的。宁远可不屑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唐超这下是彻底糊涂了!
“那这些人有什么用处?”
“看样子你是想不明白了。明告诉了你们吧,这些人嘛,我是怕那些呆在皇城里的朝臣们不了解我定国军的军规,担心自己家眷的安危。所以,本候发了善心,要把他们的这些家眷,送进去与他们完聚。古语有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他们要死,也要死在一处才算是正理。本候这也是为他们着想,是好意。现在还只是头一批,呆会那些皇城守将的家眷,我们也要送进去。好人要做到底。”苏三认真地道。
唐超张大了嘴,看着苏三。好半天才‘卟’地一声笑了出来,把这些家眷全部送进去,那还得了。皇城里头岂不是乱了套?父子妻儿扎堆到了一处,那场面可真就热闹了,家人一哭一乱,里头还有心思打仗吗?再强的防守,只怕也敌不过这绕指柔吧!
这出戏一唱,皇城里投降的声音只怕会立刻高涨起来。首长这是心理战啊。
苏三淡淡地道:“溪下国主是个弱主,那里头那班朝臣也不是什么好货。原本最有可能的情形,应该是安得海领军杀出。可现在那些贪生怕死的人,却让安得海突围出城,可见得里头没有什么明眼人。把他们的家眷送进去,那是高看了他们的防守意志,估计喊喊话,他们便是要降的。不过,为了把稳起见,还是把人放进去给他们传传话算了。算是给他们一个,一个台阶下。若是本候这么善意地为他们着想,他们再不投降,那就没有天理了。我倒不信,他们还会有什么胆量与咱们死磕!”
唐超道:“哦,我现在明白三爷那另一层意思了。”
苏三笑着点了点头,却不点破。
吴春却不明白唐超怎么就明白了,忙问道:“放安得海的另一层意思是什么?”
唐超叹服地道:“安得海的翔庆军是皇城最大的盼念!回头这些人把安得海被定国军抓住又放走的消息传进去之后,里头只怕会彻底没了反抗的意志。”
“那直接把安得海绑到这里不就得了?”
唐超笑道:“所以说你暂时成不了领军将军的原因便在这里。要按你这样做的话,效果可就差太远了。把安得海绑在这里,先不说失去了降服安得海和翔庆军的机会,也给皇城里的那些人留了一线侥幸。安得海被抓,翔庆军可没有被抓,翔庆军早晚还是会赶过来。若是皇城里有人看准了这一点,只怕还会死守下去。而现在,安得海被抓后又被放走了,谁知道安得海有没有背叛国主?人一旦起了猜疑之心,就算安得海领兵来了,皇城里的人恐怕也不会相信他了。这就是高明所在,你要是会玩这一手,那你就够格统领定国军了。”
吴春恍然,咂了咂嘴道:“那安得海岂不是不降都不行了?”
苏三打断了两人的对话道:“吴春,你要是没事,去帮余荣兵一把。把能翻出来的官家家眷全翻出来,有多少,咱们就抓过来多少,完事就往里送。”
吴春忙道:“好嘞!”说罢屁颠地跑走了。
“好了!”苏三对唐超道:“意思我也说明白了,接下来是你的活,你想办法让皇城里的人相信,咱们只是把他们的家眷送进去而已。并不是想趁乱进攻。我得去战俘营那边看一看,刚才说西门那里堵了上万战俘,不要有什么变故才好。这么多战俘,说不定,呆会皇城里还有近万名战俘,把这些人安置好,可不容易。”
“实在不行,那就把这些人放出城得了?免得坏事!”唐超想了想道。
“那可不行!溪下境内民族众多,这些兵士许多并不是正统的溪下人。他们对溪下朝并不是那么死心踏地,这一点从他们溃逃的速度便可以看出。这些人可收编的余地很大!定国军是要扩编的,一向只有不会用兵的将帅,从来不会有不合格的士兵。换只军队,这些人可都是不可多得的兵源。要想做些事情,我们现在手里的兵力,可不够啊。”
“嗯!唐超明白了。”
“先把皇城拿下吧,接下来的事情还多着呢。安民,理政,招抚各地,这乱局没有半年时间归不拢。”苏三淡淡地说了一句,朝溪下的皇城看了一眼,便去处理战俘的事宜了。
第577章 卧槽之后
唐超忙把自己的亲兵招了过来,把苏三的意思一说,就让他们到城下去喊话。随后便把军队往后撤开,驱赶十余名朝臣的家眷往皇城方向走去。
早已闻讯赶来朝臣,都趴在城头上看,一看到真是自己的家眷,便一齐叫唤了起来。几经交涉,四下奔走请命之后,宫门终于开了一条缝,把这些家眷全部接了进来。
随后宫门又紧紧地关了起来。
唐超见第一次很顺利,便知道大事已定。便每五十人一组把这些老弱往前送。那些被抓来的老弱以为难逃一死,却见生机乍现,顿时都活了过来。盼望着早点轮到自己。
每批人员到了皇城宫门下,便有朝臣在城头上辩认。虽然城头较高,但是熟悉的人一眼之下,便可以看个清楚。看不清的,喊几句话也早听得明明白白。
爷爷,爹爹,儿啊,妻啊,这城上城下一窜连,立时便哭成了一片。因此这些人进城的事情,是相当的顺利。
皇城里的溪下兵,见每次只过来五十人,并不多过来,索性便放了胆子,半掩着门直接就把人给接了进去。
随后,这些家眷进去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一些城中军官的家眷,也被送了进去。
大约送了近千人之后,唐超看看时间已经过了一刻时辰,便暂时停了停。开始派兵在远处喊话。无非是全城已经在定国军的控制之中,定国军如何优待俘虏的话。最后又下了半个时辰后再不投降,就要攻打的最后通牒,要求溪下人投降,否则乱兵之中,恐怕保证不了众人的安全。
如此喊了几遍之后,唐超便开始集结军队!从各门之中抽来的定国军,团团地把皇城围住,做出半个时辰后攻击的态势。
结果才过了半刻钟不到,便有议和使团从城中出来。
唐超并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连忙把苏三找了回来。苏三对付这种议和的场面当然是得心应手,他是文官出身,先与使团的众人说了些文事,又把自己并没有恶意的话,说得天花乱坠。
溪下人看到定国军的统领并不是什么凶神一般的人物,反而彬彬有礼,气度不凡,对苏三的许多承诺自然是更信了几分。
随后,这些使臣便便带着与苏三议定的条件回到皇城之中。又过了一刻时辰的时间,溪下国主便亲自领着群臣出来请降。
至此,中兴城完全落入苏三的手中。
‘时原兵骤变于腋下,张合军折损过半;救则不及,又恐京人反覆,趁乱起势。高祖遂命全军北进溪下,以扬军威、暗摄京军于中都。后日午,定国军攻入中兴城中,溪下国主李民章请降,溪下乃灭。’——《丹国唐超列传》
‘初,高祖闲置金陵;三月甲寅,原人十万骑并溪下五万军围攻京国。四月丙午,京完严楚节节退至中都。张合军三路齐进,兵锋直抵中都。七月丙子,高祖因势请命收复西四路;九月末,西五路定。是岁,京军受围于中都城,请和于故封国。十月丙辰,原骑十五万击张合军于河间府,张合军败走;后五日,高祖兵一万五千人,破中兴城,摄服溪下。次年二月,高祖见疑于封真宗,乃拥兵于成都府与中兴城之间。’——《丹高祖本纪》
‘建炎十年十月丁丑,兵十五万往击封国,于平台关后暗伏十万精兵。却为封军查知,十万伏兵尽殃。建炎十一年四月,原兵,溪下兵往攻中都;八月,遣使往封国和议;十月丙辰,原骑往攻封军;是役也,封军死伤六万余人,原骑折损三万余骑。十一月丙丑,和议乃成。建炎十二年五月,起兵十万往攻封国;八月,困封太子于金陵;十月,金陵城破。’——《京史》
定国军攻破溪下中兴城后,张合已在济南府站住了脚根。思图哥从太原真定一带越过京人的包围线,返回草原。
完严楚知晓张合军惨败之后,并没有听取部将的意见,趁势反攻,彻底消封军。在他看来,封军也并不仅仅就只有张合一部,随后便听到定国军已经攻下中兴城的消息。
消息传来,京国震惊。
京廷朝议之上,正为‘与不与封朝继续和议’吵的不【“文】可开交。突然听【“人】到这个消息,满朝上下【“书】又惊又疑,这才知道封国【“屋】真正的军力,是灭掉乌突木十万大军的定国军,真正使人畏惧的,也只有定国军。
只要有定国军在,有苏三在,那封朝永远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因此,廷议下来的结果,便是催促京国使团早日完成和议。就算是要打,也要好好谋划一番再打。
十一月底,苏三得到上都城传来的情报,称完严楚已经秘密回到上都,京军前线统领换成了萧成。
京军统领没有用吐尔腾,没有用保机阿,而是从上都城的禁军中使一副将为前军统帅。这一点倒是让苏三稍稍有些意外,这几乎就是在明示完严楚此次回到上都城后,已经不可能有机会再亲临前线了。
对苏三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完严楚用兵谨慎,奇正相合,一步未走,便先算三步,很难对付!京人有大队的骑兵,又有守城的步军,兵种可攻可守,对付原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法,或许还受到一些牵制。但对付封人,却是绰绰有余。
苏三听说萧成一到中都,便厉兵秣马,便知道封京两国迟早还有一场恶战。京人所要等的,只是一个时机而已。
张合军被原人一口吃掉了六万人,虽然也让原兵损失惨重!但金陵城中早有分化军中势力的利益诉求。太子一党独大之后,反而出现了许多派系,这些派系都想把势力伸到军中。
定国军,他们自然是伸不出去手的,因此对于整编后的前护卫军,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之前是张合努力地控制着局面,所以这些背后的动作,还不明显。随着张合军败退回了济南府,原人退走,京封两国和议又成,朝中便响起了对张合秋后算帐的呼声。
第578章 渐变
十二月,张合降职,贬为副将。苏三请旨调张合到定国军中效命。原张合之职,且由潘成、周虎代管。
潘成原就是太子党的中坚;而周虎原是蒋经原属下大将,也有太子党的背景。两人的身后,都站着太子党下的各种派系。
这一年的大年夜,苏三是在中兴城过的。
按照苏三与溪下国主的约定,溪下投降之后,仍然允许溪下国主留居中兴皇城。一切官职暂时并不调动,只是溪下国的所有军队,都要接受定国军的整编。
亡国之君,没有送回金陵。此事在金陵城中已经引起非议,加之苏三在西五路独断专行,随意安置官员,万事都先处置之后,再报备到金陵城中。这让太子党人感到苏三似乎在越走越远。
这并不是太子党人想看到的局面!但苏三在金陵城中威信极高。苏三年纪虽轻,但在朝中明里暗里颇多经营。谁不知道苏三是名望也有,又主持过文武科举,背后还有偌大的财势,所以太子党人并不敢大动,每一次都只是一步一步地试探着苏三的底线。
把张合掀倒,便是试探苏三的态度。
但好像所有人都猜错了苏三与张合的关系,张合受到的弹劾,苏三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
可要说苏三与张合的关系并不亲密,那张合降职之后第一时间便被苏三给要到了定国军中,这又让人有些不解。
不解归不解,苏三越来越强势的地位,让他们渐渐有些无法忍受。终于,太子党人空前团结了起来,历数苏三八大罪状,由老御史朱之国领头,把弹劾的奏折递到了御前。
一时之间,金陵城中风云剧变,一切不利于苏三的言论都凭空而起,大有不把苏三彻底掀翻,誓不罢休的意思。
苏三在中兴城中听到朱之国在朝堂上,数了自己的八大罪状之后,也不过是笑了笑,并不去理会这些。
而是加紧整顿军治。
受定国军攻破溪下国的鼓舞,刘云已经在西五路里拉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而杜兴的两万川兵已经移防到了香阳。张合已经在定国军的协助下,开始全面整编溪下国的军队。
安得海的翔庆军,在溪下国主的‘命令’下,尽数投降。
苏三已经着手把这支翔庆军,全部并入定国军的大集团军中。
为此,苏三新设了翔字军与庆字军,每军编制为五千人,其余翔庆军部众,都分散到其他五军之中。而其他五军之中,也多有中层军官进入新翔庆军中,这些也不用细数。
定国军在新一轮的整编之后,达到每军五千人的标准,加后勤部队,总人数上超过三万五千人。
成都府军两万,西五路乡军两万,定国军本部三万五,溪下归附军三万,苏三在打下溪下之后,手中可战之兵已经达到十万之众。
可以说大势已成!
若是这个时候,金陵的那帮朝臣说三道四,苏三完全可以说不。
有香阳至中兴一线在手,往西控制了西五路,往西南还有一个成都府在手里。他本人又坐镇溪下国正中心,这个时候,谁想动他,都要考虑一下把自己逼急了的后果。
金陵城的大老爷们唯一可以做的文章,便是在军粮上卡卡自己。但是,他有西五路粮草基地的供应,还有成都府的后备粮库,再加上整个溪下国的财富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根本不需要惧怕这些。
他倒是希望太子党把火越烧越旺,逼着赵普给自己摆脸子,那样自己反倒可以找借口,摆明车马与封朝对着干。
可是苏三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太子党人一旦发现,自己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也根本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那个时候急的人,是他们。
只靠前护卫军那剩下的四万人,守守城,接收接收失地,还马马虎虎。想调过来给自己脸色看,只怕是不够他看。
所以,他们想要闹,就让他们闹去!闹完了,老老实实按他的要求把粮草,军需送来就罢了。否则真要惹火了自己,可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情。
到了次年二月以后,金陵城里对苏三在外不遵号令的行径已经愤怒到了顶点。
可是,绝大多数的太子党发现,就算苏三不遵朝廷旨意,皇上也没有把苏三看成一个逆臣。甚至苏三连辩一辩自己的罪状的折子,都懒得写。
所有该给定国军的钱粮,仍然源源不断地从国库中流出去。就地征粮,选官的权利,只要苏三递上折子,满朝文武根本没有阻拦的气力。苏三俨然就是一个土皇帝,把手里能用上的权势都用上了。
从香阳到西五路,再到整个溪下国,苏三一言而决!
而从溪下国的中兴城被破,到二月的整整四个月中,朝廷里也只收到了几件溪下国的国器,诸如印玺,国宝之类的物件。除此之外,好像整个溪下国并没有被封朝的军队攻破一样。
朝廷派出的官员,都被苏三集中到中兴城里,好吃好喝地给养着,根本不让他们赴任。各地的官员,都是苏三亲自挑选,朝廷想伸手都难。
俨然就是朝廷之外的另一个朝廷。可偏偏没有人能拿苏三有任何的办法。
徐江锦私下召集心腹商议的时候,也是一脸的苦恼,对眼前的现状没有丝毫办法。梅进也早在定国军没有与朝廷通气,突然打下了溪下国的事情开始,便明白苏三在外的权势,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控制的地步。
那个时候,梅进便建议徐江锦请皇命把苏三召回金陵!可是当时朝廷正与京人和议,需要苏三留在军中以威摄京人。所以,这件事情便拖了下来。
等到所有人都认为,苏三再不能留在军中的时候,金陵城中早已传出苏三功高震主,裂土封疆的话了。
还想诱骗苏三回金陵,显然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而事实上,苏三借口军中正在整顿不能回金陵,再一次抗旨的事情,也足以证明苏三是不可能在这个风口上回金陵的。
随后,朱之国的弹劾折子一出,所有的风头便都明显起来。再诱骗苏三回来,谁也没有这个把握。
原本以为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苏三又是极年轻的性子,朝堂上多设激变之语,激怒苏三回金陵辩解未必没有可能。
可是谁料得到,苏三根本不理睬什么弹劾,甚至连皇上下旨让他上‘辩折’,苏三也只是草草地写了‘此心可表天地,再无可辩!’几个字,附在朱之国的折子后面就送了回来。
苏三也不管朝廷对他这几个字的态度,可偏偏皇帝还就吃他这一套。于是苏三该伸手要钱要粮的时候,还伸手要钱要粮。
梅进倒是建议徐江锦,让枢密院那边出头,尽量把苏三的军队分开,或者回防金陵,以便就地筹集钱粮。总之要么分解,要么调回。
可是苏三更不吃枢密院的那一套,回复中更是语带讥讽,说朝廷中尽是对军务不熟的无用之人,军队如何安置,要在哪里驻防并不需要不懂之人过问。
言下之意,便是把枢密院对军队的控制权也给抹平了。这自然是激起了枢密院的不满,拿定了主意要断苏三军队的军粮。
结果苏三直接一道请奏折上到皇帝面前声称军中无粮乃是大忌。若是断粮是皇帝的决定,那他就是天大的本事,恐怕也节制不了军队,到时候军队乱了起来,他可不负责任。
这就有点耍赖的意味了,当然,苏三折子中的原话并没有说得这么直接,但归根到底便是这么个意思。
于是,皇帝便问枢密院这是怎么回事!
枢密院此时也已想到,再逼下去恐怕会让苏三走上极端,也只好借口误了几天搪塞了过去,随后赶紧把军粮送了上去。
一帮人在朝廷里对苏三大打出手,而苏三只不过稍稍动了手指头,便让一场非议不了了之。
皇帝既被朝臣左一句右一句说得不知所措,又在心里觉得苏三不可能会成为逆臣。说不定是朝廷中的人眼红苏三的功劳,所以才一齐针对苏三。
不遵照旨意回金陵,而是留在军中,只怕也真是像苏三所说的,军前事务繁重,不能擅离。
这也是合情理的,毕竟一整个溪下国吃下来,其中的政务军务财务都要梳理,没有时间可不行。赵普身为皇帝,自然知道这些事情是很烦杂的,所以苏三抗旨不回金陵,他其实并不为忤。
皇帝的态度,当然也与秦公公,郭德的帮腔有关系。
再加上苏三的功劳又是实打实的在那里。皇帝本人也觉得苏三在前头,他心里就安稳了许多,所以对朝臣们这些事后诸葛的行为,感到有些恼火。
到了二月之后,朝臣们自己先把势头给弱了下来,也不来逼皇上下什么怪罪苏三的旨意。
赵普见了这种情形,心里才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心道:看来还是苏三有理多一些,否则这些朝臣再不会这么轻易松口。
他却不知,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就松了口,其实是迫不得已。总不能苏三不反,他们反倒要上去把苏三逼反了吧。
因此在明面上对苏三的非议,也早在不知不觉之中,转到了暗处。
第579章 密议
“这么下去,终归不是个法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