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家意志(野狼)-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49重新回到战场的坦克手
国家意志林淮生追问起徐景哲,所谓的“水到渠成”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上面已经和,有可能接管印度的二号或者三号实权人物谈妥了,徐景哲回避了这两个问题,他只是说,如果接下来一战受挫,或者卡汗逃跑了,情况就会变得相当复杂。
随后徐景哲又接着解释其中的利害。对卡汗的总理府实施精确打击,至其与死地,在政治上行不通,毕竟他是民选上台的合法印度领导人;但是如果放走卡汗,或者将其生擒,对于接下来的政治解决,保留一个对中国没有威胁的政府,同样将留下若干的隐患;一旦其落到中国手上,再公开将其交给巴基斯坦,以发动战争这样的罪行起诉,未必是巴基斯坦政府愿意的;目前来看,巴基斯坦更希望获得有利的边界,而非一个烫手的山芋。
林淮生要求进一步把其中的分寸讲明白,但是徐景哲想了一下,提醒他巴基斯坦政府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出现在攻击新德里的第一线,所以不如将这个难题交给巴基斯坦部队,让他们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让一支巴基斯坦部队围攻总理府的话,难题可以迎刃而解,不管是卡汗被生擒并审判,还是在混乱中失踪,中国都避免了直接插手。
结束通信后,林淮生仔细分析了上级的难处,显然让一支对卡汗怀着深仇大恨的巴基斯坦部队,最终来和印度总理面对面,是比较合适的。
他要求下属迅速找到几天前开拔的亚希尼的部队,很快有人告诉他,亚希尼的部队已经到达昌迪加尔附近,目前有三个七拼八凑的连,正在等待装备。他踌躇了一下,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索性有一批刚刚修复的99式坦克,正好可以交给他,以后还可以再给一下其他型号的坦克,好将他的部队扩充成一个战斗群。至于黄德兴那里,让他多等几天,再给一批新的,应该不会有太大意见。
现在林手上已经有了装甲部队的三个突出箭头,只等给敌人最后一击。至于巴基斯坦政府提出了要将部队投入到推翻印度政府的关键性战役中,那么亚希尼,以及表现越来越抢眼的第1装甲师,都可以一用,他知道,巴基斯坦部队一旦知道最终的目标会是印度总理府,必然会迸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
“报告林总。新式防空系统已经部署完毕,指挥系统正在更新数据。”
“哦?这么快就部署完毕了?”
他听到了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立即就将亚希尼的事抛到脑后。走到指挥所那面巨大指挥屏幕上,只见以昌迪加尔为中心,导弹有效射程为半径的最大防空圈,一下子扩展到了新德里以南地区,将整个印度首都圈都笼罩在内。他难耐心中的兴奋,因为从现在开始,任何一架印度战斗机飞临新德里或者德里上空,都会在自己的打击范围内,而新德里附近的机场上的敌机,只要一起飞就可以击落……
“太好了,立即进入战斗值班,我倒要看看哪些飞蛇还敢不敢在我们附近乱窜……”
“林总,贸然开机很容易被敌人收集到雷达特征,为什么不隐蔽使用,用突然开机的方式,好好教训一下他们。”
“你不懂,战争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所以旧的战术必须服从新的战略。”林淮生颇为自信地踱了几步,开始解释所谓的新战略,“现在,就是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力量,这样可以打消西方国家利用大型运输机将武器运直接运到新德里周边的贼心;同时也断绝了印度政府从空中逃到南方的念头,这样巨大的战略意义,不是多打下几架印度飞机可以取代的。”
他说的倒是不无道理,在战争到了最后阶段,彻底打击敌人以及潜在盟友的信心,远比多击落几架飞机来的重要,如果印度空军能够知难而退,坐等战争结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实际上,这套s400系统部署到昌迪加尔,非但可以控制印度首都圈,克什米尔的大部分空域也在其射程之内。它为林淮生最后一击的胜算,又加入了沉重的砝码,而且一个额外的好处是,卡汗和他的政府已经插翅难飞了。
亚希尼在夜晚11点钟的时候,坐卡车赶到了昌迪加尔以西10公里的修理厂,领取了5辆99式坦克和6辆96式坦克,这样一来他的部队几乎可以扩充成一个加强营的规模了。
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呆在距离主要战场200公里外的地方,监视着奄奄一息的梅内亚姆将军和他军队。梅内亚姆的部队倒是下过几次山,但是每次只限于小规模的部队袭扰,也没有很周密的指挥,每次出击的目的似乎只是抢劫边境附近的城镇,据抓住的俘虏说,山上已经开始削减事物配给了,由于他的防区的很大一部分都在雪线附近,几乎寸草不生,所以梅内亚姆将军似乎不可能坚持到3月份。
另有一些传说,梅内亚姆的军队已经没有足够的燃油启动大规模坦克作战了,他们已经将大部分燃料用在了取暖以及发电上了,某种程度上,这支几十万人的大军,已经不再是一支强有力的攻击力量,只要扎紧口袋,他们很快就会在高原上完蛋了。
在平静等待的日子里,前线传来的胜利消息不断,那些深入印度境内的随军记者拍下的纪录片,往往使用一些怂人听闻的标题:“巴基斯坦坦克将卡汗的家乡夷为了平地”……“第1装甲师再次与印度第1装甲师交手并大获全胜”,“旁遮普穆斯林夹道欢迎巴基斯坦坦克入城”……“斯潘加装甲部队连夜放弃重镇昌迪加尔”,“巴基斯坦先头部队已抢先于盟军部队,率先抵达新德里北大门”
这些激动人心的战争记录片中,一面拍摄下燃烧的敌人坦克,或者雪地中倒毙的印度士兵尸体;一面记录下士气高昂,不时向摄影师镜头欢呼的行进部队;所有这一切,都让亚希尼激动难耐,急着想参与到最后的战斗当中,他甚至希望斯潘加别太废物,至少能有一次反扑,或者能让林淮生遭遇一些小挫折,好让他想起还有自己的存在,无论如何自己可替他解决了不少难题。
最终,林淮生的召唤还是来了,亚希尼心想,他一定是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需要自己来解决,多半又是斯潘加又弄到了什么新式坦克?
就在亚希尼接收到坦克的6个小时后,一架无人机巧妙绕过印度s300导弹的雷达视野,突入新德里东北的哈布尔市区火车站上空,在它被本地一部潜伏着的山毛榉导弹击落前,拍摄到了一列运送坦克的军列。视频显示大部分坦克用绿色蒙布包着,但是有几辆坦克的布被揭开等着卸车,那些显然是安装了楔形装甲的豹2a6型坦克片,情报单位分析,这批坦克来源应该是荷兰,由此推断其可能装备了新式的l55型火炮而非较弱的l44型,也就是说,对于中国装甲部队的压力将会增加。
由于该车站位于城区中央,四周遍布平民房屋,无法立即调动战术弹道导弹进行打击,待空军战术侦察机再次突破后,敌人火车已经向南逃到了无人机暂时无法连续跟踪的地区,也许会在某个地区卸车,并且耗费摩托小时赶赴到集结区。
有迹象表明,斯潘加将会在24小时内,组织一次有限的进攻,夺回贺凡部队上一次快速进攻时攻占的一块,楔入战线的突出地带,以拉平战线,这些坦克或许就是他的主要进攻支撑。林淮生正等着斯潘加的这次进攻,他手上有了亚希尼你这支新的能打部队,正好投入防御战,而贺凡的坦克已经悄悄转移到外线,就等着斯潘加的进攻。
亚希尼接到命令后,立即在沿铁路向东运动,他只知道自己将作为预备部队加强侧翼防御,并不知道太多的战役细节,命令要求其在入夜前,从指定地点渡过平均水深不超过1米的亚穆纳河,赶到前线与第1装甲师的其余部队靠拢,并完成一切必要的无线电联络工作。
亚希尼用了6个小时,在战线后方机动,提前赶到了指定地区,前方的零星战斗已经展开,但是并不激烈。他分配防御的地段正对一片雾气缭绕的松树林,如果手上有侦察部队,他会对森林边缘进行一次侦察,不过没有。
印度北方有很多这样的针叶林覆盖区,巨大的树冠可以很好遮挡空中的侦察,森林里的地地面很坚硬,且土层很浅,可以通过坦克,非常适合于没有制空权一方的机械化部队隐蔽机动。
亚希尼将3个连一级直属排一字排开,然后于老上级尤尼斯师长进行了简短的联络,后方高地上有几个连的中国轮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但是不归他指挥,很快这些发射车接获命令,向东部转移,对对抗那里印度人发起的新的攻势。
亚希尼通过战场情报分发系统,关注着四周的敌情,印度人发起进攻的地点很分散,距离他最近的战场在6公里外。白天的战斗中没有出现主战坦克,印度投入的主要兵力为bmp…2步兵战车,还有一些最新出现的,14吨雷诺轮式突击炮;这种轮式车辆只装备了90毫米加农炮,火力平平,装甲更是不值一提,倒是很适应从松软地带偷偷静地展开。从敌人疲软的攻势看,似乎不光是印度打到了油尽灯枯,就连印度背后的西方国家也已经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武器支持这场战争了。
“斯潘加,你瞒得了别人,可是瞒不了我。”亚希尼心里想,“又想搞这样一套欺敌的把戏?有我在,可不成。”
他转动指挥仪,观察南面树林,他转到一定角度时,西面的夕阳在就会在物镜中形成一圈讨厌的光晕。他抓起通话器,刚想提醒自己人不要打盹,就看到对面树林里群鸟扑腾着飞起,似乎受到了惊吓。
“有意思,一定有什么东西藏在下面。”他按下通话器切换按钮,“个车组向后退900米,到我标定的地区重新集结。”
“为什么要后退,头儿?我这里的射击位置很好。”又是第三连的刺头连长质问亚希尼,在上一次作战中起到关键作用后,他经常不分场合挑战亚希尼。
“傻瓜,马上就要炮击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就是知道。”
在距离亚希尼3公里远的松树阴影中,一排排印度坦克正等待着夜幕降临,好发起进攻。
白虎师师长马卡尼本人正站在大树下,用跑对镜观察前方敌情,这次进攻,他的部队除了获得了新的武器补充,还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攻击位置。
这些天敌人的主要攻势已经停止下来,但是斯哈赫巴德附近的敌人坦克部队显得十分不安分,一路向东南猛冲猛打,完全突出于战线,甚至利用2月份亚穆纳河的最低水位,抢渡河流,形成了一个突出于所有友邻部队的箭头部位,如果敌人在这个区域架起火箭炮已经可以轻松打到新德里,所以国防部严令斯潘加必须恢复一月底的战线,确保新德里的绝对安全。
斯潘加固然不会因为这么荒诞的理由发起攻击,新德里也早就不存在什么绝对安全了。但是他也观察到敌人在战线上的突破只持续了2天即告停止,显然有些后劲不足。或许可以利用敌人的短期修整,从侧翼发起攻击,截断这股突出敌人的退路?根据新的水文情报,亚穆纳河的水位可能在2月中旬涨起,这样则可以断绝其他方向敌人支援的可能性。斯潘加大致也能猜到,敌人渡过亚穆纳河形成的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突出部,极有可能只是自卖一个破绽,引诱自己再次出击,但是这确实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可以和敌人硬拼一下的机会,尤其他新得到了一些武器,或许可以克制敌人装甲兵技术上的优势。
马卡尼中将从炮队镜里可以看到,正面起伏田埂后面不时冒出青烟,这是敌人装甲兵存在的迹象,敌人的这名指挥官不像是泛泛之辈,充分利用了地物地貌,没有过于暴露自身,却又掌握了极好的射界,看来必须先用猛烈的炮火敲打一下才行。
650面对强敌
国家意志马卡尼看了看手表,发起攻击的时间快到了。根据型特征。但是随后,那辆豹iia6的炮塔开始转动,看来没有击穿。这还是他的炮射导弹第一次没能击穿目标(虽然有过很多次没有击中),确实足够让他震惊。他知道使用射流的导弹与利用动能的穿甲弹不同,一次不穿,意味着在所有距离上发射的同类导弹都不会击穿,现在,留给他周旋的余地减小了,他必须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或者说更近的距离,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穿甲弹的作用。
豹ii坦克两侧,印度t72坦克迅速冲杀出来,他们在行进中奋勇射击,一时间夺回声势。侧翼阵地上巴军的几辆t72没有创造奇迹,一分钟内被豹ii全部干掉,几辆印度的轻型战车已经驶上了阵地,巴基斯坦部队开始交替掩护,并有序后撤。
斯潘加在侧翼的突击,显然抢到了先手,但是他面前的巴第一装甲师已经和半年前,甚至是20天前大不相同,他要在这支部队头上讨到便宜,不再那么容易了,实际上由于大量新部队的补充,以及屡遭败绩导致的士气下降,即使是白虎师的战斗力也在下降,印巴两**队的实力正进入微妙的此消彼长阶段。
头上缠着绷带的马卡尼,手握通话器,兴奋地向斯潘加报告进展,他刚才被亚希尼召唤的那次,盲目的火力反击伤到了头,但是回到二线简单包扎后,坚持继续指挥:
“司令官,部队已经楔入敌人阵地,已经完成突破,并准备向纵深发展胜利。”
“进攻顺利吗?”
“很顺利,他们的装甲部队胆怯后退了,我们击毁了5辆t84坦克,还有几辆不同型号的坦克。”他故意把巴军缴获后重新投入作战的t72,称作“其他型号坦克”,免得在报告胜利时,显得太丧气。
“我会让导弹阵地紧跟坦克部队前移,尽量防住敌人空军,你那里也要注意,部队队形不要靠的太紧密。”
“明白。”
“还有,预备队别太急着出手,我会另派一些支援火力给你的。”
“明白。”
距离激烈战场南方20公里的亚穆纳河河面上,弥漫着一片让人窒息的寂静。河岸附近的的居民,早在几天前,第一支中**队在出现在北面公路上之后,就都跑光了,如今只有双方交战部队的一些辅助侦察部队,有时路过这里,隔着几公里打几发炮弹。
这条河流由此向南,流经新德里,在这里河面收窄,水位开始上升,流速也明显增加,所以并没有什么防守价值,因为在上游地区,中国坦克可以轻易涉水过河。
不过在那些容易渡河的地段,对贺凡来说没有突然性,更没有挑战性,他要的可不是寻常的,黄德兴都能打出来的胜利。
所以他在林淮生给他选的几项计划中,摈弃了所有的保守计划,选择了最大胆的方案,并且还做了一些修改;在侦察优势的支撑下,所有这些绕行敌后的方案都是可行的;斯潘加一直想出奇制胜,抵消对手的制空权,不过遗憾的是,他连空中侦察也是短板。
河对岸发来2长1短的手电信号,这是先期渡河的侦察部队发来信号,提示可以渡河。
贺凡的坦克群,由大约50辆新型坦克和一些新式步兵战车组成,林淮生对他总算是十分慷慨。斯潘加的参谋部没有预见到中国坦克会在这里发起潜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一旦坦克部队投入太多的战斗,就会面诸如临车体破损,无法密封,或者渡河器材丢失这样的,无可避免的问题,索性贺凡的坦克都是新的,他并不需要面对这些问题。
651石弩II自行火炮
国家意志很很快躲在无人村落里的坦克,从河岸边悄然入水,坦克炮塔上顶着巨大的演习用通气管,而非普通的细长的普通偕行通气管,这使得车长可以站在通气管上面指挥前进,而非一个简单的惯性导航系统前行,大大增加了渡河的安全性,渡河完成后,这些无法携带的器材将被丢弃在河边,中**队的运输能力,使得贺凡部队的行动可以稍微铺张一些。
通过一小时前的侦察后贺凡知道,敌人所有的主力都已经压上去了,他们正在主攻巴基斯坦的侧翼,企图完成包抄,不过他们自己的侧翼,也不是很完整,侦察部队刚过河证实了无人机最后发回的信息。是时候从背后踢印度的屁股了。
贺凡站在通气管上,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前方黑漆漆的山丘,他渡河前5分钟,负责前沿侦查的无人机,很不幸被山毛榉主抓打掉了,但是他不想耽误时间,坚持率领部队下河。这样做确实有些冒险,暂时只有一个连的侦察部队,在河东岸的预设登陆场地附近展开,这些人观察到的区域十分有限,原则上他至少应该等待下一架无人机到达,或者在西岸留下一些掩护火力,才比较稳妥,而现在他处于这条600米宽大河的中间,坦克完全没入水中,处于最脆弱的状态。当然他跟本不想浪费时间多等侦察,同样的理由,也不想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出发阵地上掩护,将一辆坦克完全封闭起来,做好潜渡准备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分批渡河等同花双倍时间。
“报告。东南方向2公里外发现印度战车群,正自南向北行驶。”对岸的侦察连的连长报告道。
“怎么搞的,现在才报告。”贺凡一皱眉头,早不来晚不来,他现在处在这样一个进退不得的处境,未必有机会抢在敌人之前上岸。
“是什么坦克?”
“非常大,看不太清,炮很长,炮塔很大,但是靠后。”
“是豹ii?”他倒是一直盼着与豹ii一绝雌雄。
“不是,好像有一个顶棚。”
“顶棚?”
他实在无法理解侦察连长的形容,他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大致方位,由于树木房屋遮挡,什么也看不到。
“4连,你们迅速抢占滩头,保障部队过河。”他向在浮在水面上的步兵战车下达命令,他一直不想带着这些累赘的东西参与进攻,不过有时候你缺不了他们;比如现在,这些又轻又薄,如同方盒子一样的战车无需太多涉水准备,在水上速度也不错;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水上也可以使用热像设备侦察,而不是99式坦克这样,只能在河底挪动。
机步连接到命令,从比较隐蔽的低速涉水档切换到更快一档,这样他们在水上行驶的声音会增加一些,犹如一艘汽艇一般,无法融入水流背景声音中。
各车组开始使用夜视设备观察岸上,得到的信息可以通过车际通讯传到贺凡车上。
现在情况渐趋明朗,可以看到就在趴着不动的侦察部队前方不到200米的距离上,一列印度战车正在自南向北行驶,行驶的目的地,应该是火光冲天的交战区域。从轮廓看,确实是一些装着顶棚的战车,火炮高高翘起,巨大无朋。
“报告,是印度的石弩ii自行火炮。数量很大,我看到了大约10辆,肯定不止这个数,还有印度步战车随行。”机步连连长说道。
“他们有步兵坐在战车外面吗?”
“倒是没有看到。”
“你们抢上岸,占据有利位置,尽量不要惊动敌人。”
石弩ii是一种使用阿琼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火炮结构十分潦草,实际上根本没有炮塔,自然也没有很先进的夜视设备,或许可以从敌人眼皮底下蒙混上去。不过他疏忽了一点,石弩ii草率简陋的敞开式设计,使得乘员比封闭坦克中的人更容易察觉到附近的风吹草动。
几辆步兵战车,隆隆驶向岸边,他们上岸前轻武装的侦察连是无法与敌人对抗的,随着这些战车换档上岸,贺凡的滩头支撑才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从正前方800至900米距离通过的敌人车队一直没有间断过,至少有一个加强营的规模,这是一个多么危机重重的场面。
贺凡抬头望了一眼分外明亮的月色,要是有一片乌云能暂时把讨厌的月亮遮住就好了,他知道某些情况下,河流的反光会让远处敌人无需夜视设备,也能看到河岸边隐隐绰绰的集群。
他曾经在更近的距离上偷偷靠近印度部队,而没有被发现,不过这种事毕竟还得看运气,并且当时他只带着一个连。
“如果他在河对岸留下一个连,情况会好得多,如果晚上20分钟下河的话……”
当然世界上哪儿来这么多如果,偶然性这种事并不是永远站在自己这边的,一阵狂风从贺凡背后吹过,吹得他胆战心惊。
1。2公里外以纵队行进的印度部队,是斯潘加派出的一支预备队,限时要求抵达前线参加支援,不过部队走岔了路,鬼使神差挡到了贺凡面前,他们现在差不多扼住了贺凡的咽喉,如果他们能够察觉到这一点的话,甚至可能使得整个战争翻盘,贺凡部队拥有50辆,空运来的,最新型坦克,说他是林淮生的心肝宝贝,也不为过。
自西向东的次大陆季风,吹拂过稀疏的丛林,一直吹过在坑洼土路上行驶的印度车队。这支部队,正胆战心惊的行军,所有人必须时刻提防着头上的动静,说不定什么时候一颗从天而降的炸弹就会将战车炸翻天,这样月朗星稀,没有云层的夜晚,正适合无人机从比较高的空中扔下炸弹。
一名格外警觉的连长,一直站在石弩ii的驾驶员侧后,单手扶着炮管提防四周,这个位置不是常规的车长岗位,不过站在这里观察视野更好,关键时刻也更容易跳车逃走。
他从风中听到了不一样的动静,是机械的声音,不是来自空中的无人机或者直升机。他从小在北阿坎德邦的森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