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游戏民国(罗罗)-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的人敢来,一定要狠狠予以打击”说着他又扭头看了看身旁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弗朗茨。哈尔德大将,“大将先生,你们南方集团军群这次将要负担极为重要的任务,我需要你们将苏军主力牵制在波兰至少到1937年12月5日。”

    “好的,元首,我会尽力而为的。”哈尔德面色严肃得很,他顿了下又道:“可是……元首,我们真的要坐视苏联攻占华沙吗?这和德意志帝国的荣誉不相符合。”

    希特勒横了一眼这个总爱和自己唱反调的哈尔德,耐着性子解释说:“是的,我的大将,让苏联人攻占华沙是绝对必要的战略安排。这是政治上的需要现在苏联已经扶植了一个红色波兰政府,我不管这里面是不是一个圈套,我只知道,一旦这个红色波兰政府在华沙登台,对整个西方世界会有多大的震撼而且这个红色波兰也有可能套住斯大林的几百万大军,如果他不想丢掉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话。”

    这时作战室的门推了开来,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伦德施泰德大将带着卫立煌和杜聿明两人走了进来。

    三个人向希特勒行了军礼,伦德施泰德说:“元首,中国远征军的卫将军和杜将军已经奉命到来了。”

    希特勒用深凹的灰蓝色眼睛打量了一下两位中国将军,客气地点了点头,他伸出手,轻轻唤了声:“凯特尔,把给中国人的命令拿过来,我要亲自下达。”从凯特尔手中接过写有命令的文件,他看了看说:“中国国防军第十八军将会和五个俄罗斯步兵军、一个意大利军团一起组成俄罗斯第一集团军,集团军司令官将由俄罗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公担任,卫将军为副司令官,意大利的萨伏伊亲王将担任这个集团军的参谋长。俄罗斯第一集团军将负责保卫拉脱维亚,并且在向苏联的进攻发起之后,同北方集团军群一起向列宁格勒方向发起进攻,届时俄罗斯第一集团军将充当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此外最高统帅部还要提醒你们,这段时间一定要提防苏联可能发动的先发制人的进攻。

    最后,我还可以向两位透露一下,你们中国的第八装甲师将会配属给南方集团军群同德国的第一装甲师一起去波兰,把那里的布尔什维克驱逐出去”

    ……

    纳粹德国出兵的消息虽然足够令翘首期盼的“波兰卖国贼”们感到一些安慰,不过却不能阻挡从布列斯特突出部南方两侧的破口中涌进的苏联红军的脚步。苏联波兰方面军的主力,正在拼命向两翼发起进攻,到来24日夜,仍然没有停歇的迹象,整个布列斯特战场被炮火映照得一片血红般的透亮。

    波军在各个被攻击的据点和阵地上拼命进行着抵抗,甚至还不断地发起着反击。但是已经被打得混乱的波军所组织的反击行动并不协调。在苏联红军集中度兵力火力的打击下,伤亡惨重。一个个据守的要点被夺去,一支支部队被歼灭。以坦克部队为主力的苏军第27特别集团军和第28特别集团军更是不顾周围波军火力点牵制,一直向纵深涌进,并且与10月24日晚上8点在布列斯特要塞以东约8公里处实现了会师完成了对布列斯特波军战略集群的分割包围。同时两个苏军特别集团军还派出骑兵部队在波军后方的广大地域纵横,摧毁着一切他们看到的军事目标,波军的炮兵集群除了布列斯特要塞周围还剩下一些,其他的不是被苏军的远程大炮和飞机摧毁就是被这些骑兵俘获连波军第15军的司令部都被在他们的马刀和手榴弹下被摧毁,军长贝克少将战死。与之相邻的波军第16军第47师则在苏联骑兵和步兵的南北夹击之下被完全粉碎这一次苏联红军的大纵深进攻作战,果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为苏军的胜利立下莫大战功的五个坦克军,在23日、24日的突击当中,已经损失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装甲力量——苏联的T…26坦克的防护过于薄弱,T…28的机械故障又太多。这两种坦克很明显都不太适用于真正激烈的战斗了。不过苏军却在9月30日至今的战斗中,缴获了超过1000台中国或是德国生产的一号坦克,其中大部分都被成功修复。这些坦克将会被补充进5个坦克军,参加下一阶段对德国的突击

    到25日凌晨,看到大局已经彻底无望的波军统帅希米格维终于下达了“放弃布列斯特突出部,全军突围,撤退往华沙”的命令。然后就带领着他的统帅部和少量卫队,登上了前往华沙的火车。不过苏军包围圈中的近30万完全处于混乱中的波军却不是他的一道命令就能离开战场的。他们的苦难一直持续到了11月1日才算基本结束,在这场进行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布列斯特大会战中,波军一共损失了超过六十万军队其中约35万人被俘,俘虏中还有1万多名各级军官,这些人在随后的一个多月中,全部被苏联内务部门秘秘密处决

    1937年11月2日,渡过布瓦格河的苏联红军第8集团军“解放了第一座波兰城市比亚瓦。波德拉斯卡”。同一天,由波兰GCD领导人伦茨基担任主席的波兰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正式迁入了这座布瓦格河西岸的波兰城市,并且发布了“告波兰无产阶级书”,号召波兰无产阶级发动起义,推翻希米格维伪政府……


750 转折一夺门

    收费章节(20点)

    750 转折一夺门

    1937 年11月初。分隔东西西伯利亚的苏联第一大河流叶尼塞河的封冻期终于按时到来了在连续几天的大雪降温天气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外宽达数百米的河面冻得好像是一块钢板似的,就是用150mm的炮弹也未必能砸出水来。与此同时,西伯利亚最严酷的冬季也随之到来了

    而对困守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孙立人将军和他的一万多个中国空降兵来说,西伯利亚冬季的来临意味着他们的苦战已经接近尾声,只要再捱过几日,哪怕是那些从新西伯利亚赶来的苏联熊,也不得不躲起来冬眠了。不过孙立人也知道,这最后的几天不是那么好过的毕竟这是那些苏联人打通西伯利亚大铁路,恢复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后勤的最后机会了。

    气温骤降后,善打丛林战的中国空降兵已经全部收缩回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西伯利亚冬季严酷的气候实在不是那么好受的,在这个时候把部队派到森林里去,只怕会冻死的会比战死的多上几倍。因此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是空降兵们最不愿意打的堂堂正正的阵地战。

    北方方面军先遣司令部这时也已经在市内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政府大楼的里面建立了起来。孙立人中将被任命为北方方面军先遣军司令,全面负责指挥东西伯利亚的中俄联军。

    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中国伞兵师和一个俄罗斯杂牌军。这个杂牌军就是以四百多个女皇近卫军为骨干,加上几万个被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附近的几个集中营里面划拉来的劳改犯,临时拼凑出来的部队。战斗力和忠诚度都十分可疑,根本不是能打硬仗的样子。

    不过由于以马尔丁诺夫为首的一大批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的高级干部被娜塔丽劝降,中国人还是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找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个地方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一定数量的物资储存仓库。虽然在这段时间的混乱中,有不少仓库里面的物资被毁被盗。但余下被中国人获得的东西还是足够武装起一个标准的步兵军,包括可以武装4个炮兵团的火炮和大量的机关枪、步枪……这对成功防守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来说倒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此外娜塔丽还弄到了一份准确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的“天气预报”,据说最多再有一个星期,这里的最低气温就将下降到摄氏零下30度之下,估计到那时攻城的苏联红军也就该打道回府了。

    不过这两天前线的苏军却明显在增兵,中国军队派出的小队侦察兵有时远远的从侧翼冒险绕过苏军的战线,还发现过苏军重炮驶过的车马印子。孙立人在用电报同后方的北方方面军总司令安思华联系后达成共识,苏军肯定会利用1937年寒冬到来后的最初几天,发动最后也最猛烈的一次进攻

    只要打退这次进攻,东西伯利亚的大局就可以说是初定了……到了明年春季以后,北方方面军的50万主力部队就会通过蒙古北上,仅有五个步兵军的贝加尔方面军是根本无法抵抗的。更重要的是欧洲战场上的胜负也有可能已经决出

    而那个打了败仗却升了官的苏联第29特别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少将,也同样知道这最后几天的意义。这几天的成败不仅关系远东方面军和贝加尔方面军的一百多万人的存亡,而且还直接和自己肩膀上那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脑袋挂上了钩因为斯大林这次不但没有追究自己战败的责任,还派来了两个由苏联大叔组成的步兵军。很明显是希望自己能知耻而后勇,戴罪立功打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然斯大林的期望越高,失望后的怒火通常也越大……

    可是依靠一个伤亡惨重的“蓝帽子”师,和七个由苏联大叔们所组成的预备役步兵师能打败那些装备精良的中国空降兵吗?

    站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外的一片小树林里,望了眼那座将会决定自己生死的城市,崔可夫咬了咬牙齿,冲身后炮兵第111团团长大声命令道:“别列科夫同志,开始吧用你的大炮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彻底从地图上抹去”

    ……

    “炮击,隐蔽……”

    布柳赫尔元帅对这样的叫喊声几乎已经麻木了,随之而来的尖锐刺耳的呼啸声也不会让他感到任何恐惧。那是因为,一方面他是GCD人,GCD人无所畏惧;另一方面此刻元帅的心已经彻底死了,死心的人是不应该感到害怕的。

    远东方面军在10月23日、24日、25日,连续三天对赤塔要塞西南的共青团峰所发动的十余次猛攻,最终都以惨败而告终。从26日开始精疲力竭的远东苏军不得不放弃进攻,转入绝望的防御之中。然后中国军队没完没了的反复炮击就开始了

    轰轰轰……

    在仅仅停歇了半个小时后,接踵而至的爆炸就又开始猛烈锤打地面,强劲的冲击让整个大地都在强烈地摇晃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受到了扭曲。要塞外围阵地里面的红军战士们纷纷双手抱头、膝盖顶胸,蜷缩在冰冷泥泞的战壕底部,瑟瑟发抖地等待死神的降临。躲在要塞内防炮掩体里面的人情况则略好一点,毕竟除了少数210mm以上的超重型火炮,其它的中小口径大炮还是威胁不到他们的。

    这个时候,布柳赫尔元帅本人则已经被几个忠诚的卫士拖回赤塔要塞最坚固的地下堡垒中,以躲避炮弹……不过他此时却宁愿自己被中国人的炮弹炸死,以一个光荣的GC主义先烈之名流芳千古,而不是活下去成为有钱有势的布柳赫尔公爵大老爷——这是阿娜斯塔西娅女皇在写给他的亲笔信上的承诺而真正让元帅犹豫不决的当然不是女皇的封官许愿,而是下面这段话。

    “……尊敬的元帅阁下,请您回到俄罗斯祖国这边来吧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罗曼诺夫王朝,而是为了俄罗斯祖国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俄国百姓您所效忠的布尔什维克,我所出生的罗曼诺夫王朝,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终将变成过去。而永存世上的却是我们伟大的俄罗斯民族和古老的俄罗斯人的国家这个国家在这一次由布尔什维克、中国人、德国人,当然还有我这个‘疯女人’所带来的灾难过后,还将剩下些什么,就全都取决于您和您的远东方面军了请您用一个俄罗斯人的良心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来做出选择吧……”

    这封大逆不道的劝降信,现在并不在政治委员马林科夫的抽屉里面,而是在布柳赫尔元帅衬衫的口袋里摆着。

    “萨拉留下,其他人都出去”元帅在地堡里面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专用休息室,在赶走了身边的一大堆“伺候”的人之后,就只剩下一名名叫萨拉。雅科夫的老警卫员。

    “你也是契卡的人吧?”元帅从口袋里面掏出两根纸烟,自己点上一根,又给了雅科夫一根。

    “司令员同志,您是知道的……”雅科夫默默点头。

    他是个长相普通的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军衔是步兵中尉,在公开场合下是不戴蓝帽子的,不过和所有的苏联红军将军们的警卫员一样,他也是“机关”的人。直接听命于政治委员马林科夫。理论上,只要马林科夫一句话,他就有义务开枪打死布柳赫尔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雅科夫却也不敢保证自己下得去手毕竟他是监视布柳赫尔多年的老特务了。布柳赫尔官复原职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求组织上把他给派到自己身边。

    “那你觉得这场战争还有希望吗?”布柳赫尔又问。

    “恐怕……不好说。”竖起耳朵听听外面炮弹的爆炸声,就知道是没有什么指望了,不过身为一名苏维埃的保卫者,雅科夫却不能说“没有希望”。

    “是啊……不好说了。”布柳赫尔猛吸口烟,“对整个苏联来说或许是不好说,可是对这个要塞还有三十多万官兵来说,结果却是很好说的,那就是——全军覆没”

    “元帅同志您小声点儿……”

    布柳赫尔无所谓地一摆手,苦笑道:“放心吧,我现在就是当着马林科夫的面说这个话,他也不会拿我怎么样的,因为现在可没有人想来赤塔当远东方面军总司令了。”说到这里,他突然压低了嗓音,低声说:“雅科夫同志,如果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暂时挽救要塞,你愿不愿意去做呢?”

    雅科夫忙点点头。布柳赫尔却嘿嘿一笑,“如果这件事必须隐瞒你的机关和马林科夫政委呢?你还肯做吗?”

    屋子里面一片沉默,只有一阵紧似一阵的沉闷炮声从外面传来。过了片刻,雅科夫才缓缓点了下头,却没有说话。

    布柳赫尔目光平和地看着雅科夫的眼睛,淡笑道:“今晚十点钟到十二点钟,中国人会停止炮击两个小时,你就趁这个机会帮我跑一趟,你去中国人那里,各方面我都会替你安排好的,你送一封信给他们……这是我写给阿娜斯塔西娅女皇的信,我会在信上和她约定,只要西部战线的红军一旦崩溃,我就会下令远东方面军加入俄国陆军,不过在这之前她要让中国人停止炮击和空袭赤塔要塞”

    “司令员同志,您知道您在干什么吗?”雅科夫猛地跳了起来,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元帅,右手也不自觉按在了手枪套上。

    布柳赫尔却不动声色,只是冷冷一笑:“你去把我说的那些话告诉马林科夫吧,我想昨天阿廖沙已经把同样的话去和他说了……今天早上就被人发现了尸体不如你也去试试,看他是要你的性命还是要我的性命”

    ……

    “放”苏联红军炮兵第111团团长别列科夫中校的一声令下,配属给第29特别集团军的四个炮兵团(第111特别军有两个炮兵团,第112和第113特别军各有一个炮兵团)所拥有的12门1903式152mm榴弹炮,24门1903式122mm榴弹炮,108门76。2mm野战炮顿时就发出了怒吼

    这些大炮如果放在西线和远东战场肯定是不值一提的,可是在东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却是真正的战场主宰

    巨大的轰鸣声已经连成了一片,在叶尼塞河西岸形成了大风刮过一般的声音。大地剧烈的颤抖着。火炮发射的暴风和尘烟混杂着地面上的雪土冰块卷上了天空。一切东西都在战争之神咆哮的威力当中颤抖。中国空降兵的阵地上面突然就腾起了一片片橘红色的火光。大大小小的炸点好像没有间隔一般同时出现。

    随着压制炮兵的开火,团属炮兵和迫击炮群也同时开始发射,60mm、80mm、120mm的迫击炮群。以迫击炮特有的高射速开始轰响。在重炮激起的巨大烟柱火光周围,顿时又点缀了无数的小号闪光和烟柱,将中国空降兵的阵地整个的席卷覆盖

    崔可夫此时还守在那片树林里面,举着望远镜抵近在观察这一场炮火准备的效果。周围的红军战士们发出的“乌拉乌拉”的欢呼声和炮弹爆炸的巨大轰鸣声让他一直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些下来。和之前没有前方没有后方,有大炮也不知道该向哪里放的丛林战相比,现在这种堂堂正正的阵地战无疑是他最拿手的了。

    半个小时的效力射,接着停顿十分钟,等待炮击硝烟散去,观察射击效果。接着又是十分钟的全力效力射,接着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正面的防御阵地,以四个炮兵团的主力炮击力量转为弹幕射击,掩护三个突击步兵团前进,夺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外围防御阵地,然后就是最残酷的巷战了由于中国军队在炮兵火力和兵力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所以崔可夫估计他们不会在城市外围和自己决战,而是会利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内的建筑物和自己血战到底

    而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中国军队似乎也在一瞬间就被这样强大的火力打懵了。他们的那“十几门”75mm山炮从头到尾就没有反击过一发炮弹在望远镜中,崔可夫还隐隐约约看到土木碉堡被炸上了天空,中国军队辛苦布置的障碍物和铁丝网被炮火巨大的威力撕扯得七零八落。在战壕当中,还有人的残肢断臂四下飞舞……看来炮击的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

    “冲啊……乌拉乌拉……”

    前后一共四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一过,数千名苏联大叔就迎着晨曦,在炮火的掩护下和内务人员的监督下,沿着炮火开辟出来的道路向前攻击前进。中国军队草草布置的雷区已经被炮火扫荡干净,铁丝网什么的也不剩下多少了。只是不知道那条看上去修筑的很马虎的堑壕里面还有几个活着的中国人?

    “他们的冲锋的队形太密集了”站在苏军战线后方督战的崔可夫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轻轻摇了摇头。自己的八个师中的七个都是这种缺乏充分训练的预备役师,冲锋的时候什么队形也不会用,只能在政工干部的监督下一窝蜂玩万岁突击幸好对方也没有什么大炮,要不然……

    崔可夫还没有想好要不然会怎样的时候儿,就听见一片尖利的呼啸声音还没有会过神来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无数发152mm、122mm和76。2mm的炮弹就在这个由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冲锋队伍里面同时炸开了中国人居然有那么多的大炮这些比狐狸还要狡诈的东方人竟然在刚才挨炮炸的时候不用它们反击,一直等到现在才拿出来用这个用心实在是太阴险了。崔可夫只觉得眼前一黑,幸好身边的警卫员将他一把扶住,才没有晕倒。他回过神来,忙举起望远镜再看,放眼望去,冲锋的队伍已经被一片火海吞没,耳朵里面也全是突如其来的爆炸声音轰隆的连成一片。身子下面的大地在剧烈的抖动着。这些中国人打过来的炮弹中,有些还是装了白麟的燃烧弹。一发炸开。周围一群士兵就浑身是火的向下滚去,这种火焰一直烧到皮肤里面,甚至连弹坑里面的泥水都无法熄灭这些火苗崔可夫站在那里,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还在闪动,这些中国人怎么会有那么多大炮呢?这一场炮轰下来,自己派上去的三个团还能有几个人是活着的


751转折二意图暴露

    收费章节(20点)

    751转折二意图暴露

    “目标华沙全军前进”一个穿着苏联红军中将军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的中年人站在印着红星标志的轮式装甲车上,兴奋地挥动着手中的黑色马鞭。他的身边则驶过一辆辆满载着身着草绿色军服的苏制卡车。这些卡车如同一滴滴绿色的水流慢慢汇聚在一起,在通往波兰首都华沙的公路上逐渐汇成一条绿色的长河。

    指挥这支大军的是刚刚晋升为中将,并且受封“苏联英雄”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937年11月3日中午12点整,经过了短暂休整后的苏联红军第27特别集团军接到了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全军立刻出发,配合工农红军其他部队解放波兰首都华沙。”接到这个并不出乎意外的命令,受命指挥第27特别集团军作为进攻先锋的“苏联军神”还是感到喜出望外,他立刻命令早已准备就绪的部队立即出发,准备对华沙展开新的一轮进攻。

    当然,朱可夫并不知道,他这次所要负担的实际上是一次佯攻,就在他的27特别集团军挥师西进的同时,刚刚走下火线的苏联波兰方面军主力正在悄悄北上,同时数百列满载军火的军列也将不计其数的军需物资运往苏德边境。

    不过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德国的注意力,苏军统帅部还是毫不吝啬地将充当西线总预备队的两个摩托化步兵军划归给了朱可夫指挥。此外,原本属于第八集团军的一个摩托化步兵军也就近调拨给了朱可夫。现在朱可夫的第27特别集团军已经拥有了一个坦克军、一个骑兵军、三个摩托化步兵军,总计12个师又2个旅,(坦克旅),将近二十万人的庞大兵力了当然,那两个从西线总预备队中抽调出来的军,现在还在斯摩棱斯克慢慢等着装车。此外还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