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家兄弟一直很稳重,闻言只是微笑,众人进了青城的城门,在空旷的道路上一路奔驰。
这是一种很古怪的景像,青城是俺答汗建成的蒙古人的大城,甚至一度是蒙古人的绝对中心,和插汉在巴林部地盘的白城遥相呼应,不过白城可没有青城规模大,只能算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
在蒙古人的腹心之地,特别是在现在空气紧张的情况下,实在一件很诡异的事,路边颇有一些充满敌意的眼神不断的飘过来,这种敌意令赵世武等人感觉有些紧张,不过他们看常威的表情却是十分享受。
这么大张旗鼓的到了银锭的台吉府邸,银锭已经得到消息在门口等着,看到常威过来,银锭无奈的摊手道:“常威我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张扬?”
常威大笑道:“我就算象个贼一样潜进来,你以为人家就不知道你和我瀚哥穿一条裤子?”
银锭有些无语,他也知道常威说的对,不过面对当下的局面,他当然还是忍不住有些紧张。
各人进府落座,常威发觉银锭对自己的住处也加强了防备,蒙古人的台吉很多,有的富贵有的穷困,银锭原本只有几百人的部众,其实就是大明一个大村的村长,只不过蒙古人擅骑射,几百丁的部落就能拉出几百个能骑马射箭的汉子,在这一方面确实是比汉人这种农耕民族有先天的优势。
除了部民之外银锭以前还养着二十个左右的脱产牧民,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武艺,加上原本的骑射功底,如果再有精良的兵器和铠甲,二十人就能当成一支小规模的精锐军队来使用……事实上蒙古的台吉们就是依靠自己的脱产部下撑台面。
皇太极征明时,调集蒙古各部一起攻明,跟随的台吉可能有好几十甚至近百,但军队就几千人,主要原因就是台吉们都很穷,根本养不起太多的脱产军人。
银锭现在却是财大气粗了,原本二十人的卫队规模涨了好多倍,现在有百来人左右,这个数字已经和一些大部落的大台吉相差不多,最少在土默特部里,平时养着过百脱产部下的台吉,真的是屈指可数。
不过银锭心里还是虚的很……他迫不及待的向常威道:“局面真的是一触即发!”
“到这种地步了吗?”常威道:“究竟细节是怎样,你来仔细说说。”
“从上次烧了仓储到现在已经快半年,接下来范家败走,然后就是你们和裕升供货,从那个时候开始,货物供给有一半是北方三部,一半是我们土默特,本来货物就并不充足,只能说是勉强维持,而你们又彻底断绝了素囊和布囊两部的供给,这使他们的日子格外难过。年底时,素囊就面见大汗,直言不满,有十几个支持他的台吉也是一样的说法,那木儿和素囊大吵了一架,阿成台吉居中说和,不过效果很差,大家都憋了一肚皮的火气,如果不是顾忌大汗的权威,很可能当场就会打起来……开会时大家都带足了人手呢。”
“那还真是混乱啊。”常威道:“大汗真是毫无权威,难以想象我们皇帝召开朝会,大臣都带着自己的人马准备开片……你们蒙古人好歹和我们汉人打了几百年交道了,政治上真是毫无进步。”
“如果我们有进步,也不会在元大都里上演一出出自相残杀的好戏,最后叫大明太祖带着一群泥腿子把我们又赶回来。”
银锭面无表情的反向吐槽回去,居然噎的常威说不出话来。
“好吧,”常威举了举手,示意自己输了一回,他接着道:“请继续说下去。”
“后来素囊和布囊就吵着叫大汗贴补,因为大明的抚赏是针对全部部民,他们要求把抚赏银子补给他们,其实他们是部民买不到东西,要银子有屁用,不过要真的给这两人银子,估计他们也就不管下头死活了……说到底这俩家伙一则是被下头吵的心烦,二来也是借机生事而已。”
常威微笑道:“银子当然不曾给他们吧?”
“哪来有银子给?”银锭翻白眼道:“去年的抚赏银子按例是年底给付,我们给马,大明给银子,三边计有三十二万两,白洪大台吉那里有一部份,剩下的全部是我们土默特各部来分,这是往年惯例,从女真人闹事后,大明就收紧了马市,不过抚赏大市还是照常,只是去年底到现在宣大总督借口局面紧张,一直拖着银子不曾给付,当然也不说不给,就是一直在扯皮,大汗催促多次,后来这三十二万说是分次给付,大汗已经收到他那部份,他倒是不急了,底下的人再急也没有用。”
这三十二万是明廷在边境马市开销中最大的一笔,主要对应的就是蓟镇和宣府,大同,山西各镇,这几个军镇都需要购买大量的战马,每年都有固定的买马开销,明军不缺战马的原因是先前有养马地,后来就是从边境大量购买,买得的战马除了满足九边,也会向内地军镇转运一部份,比如勋阳镇这样的内地军镇,兵部也曾经一次给付好几万两的买马银,用来给这些内地军镇充实战马。
自东虏起事后,除了官方性质的马市抚赏外,对沿边蒙古人贸易已经严重收缩,草原上已经苦于用度不足,毕竟这几十年来大家都在吃和平的红利,日子都还过的去,突然一下收缩的很厉害,不仅下层的牧民在叫,中层的贵族和军官,喇嘛们也感觉很苦,只有最上层的大汗,济农,台吉,诺颜们还好过些,宣大总督克扣抚赏银,反而是这些原本日子最舒服的人在叫唤,因为这笔银子对他们才是最要紧的收入。
一直到崇祯年间,插汉部西迁,把宣大对面的几个部落要么吃下来,要么远远撵开,最终这三十二万的抚赏银落在插汉部手中,也就是落在林丹汗之手,不过林丹汗也就领了一次,还没有等领第二次皇太极就杀过来,把他一路撵到鄂尔多斯,林丹汗直接病死,他的部落被皇太极接管,明廷当然不可能再给一钱银子。
银锭说到这,狐疑道:“收紧马市,宣大不给银子,也是你们运作的吧?”
常威失笑道:“银子是肯定要给的,收紧马市是大明朝廷的决断,我们要是能影响到这个层面的事情,不如直接请宣大出兵把素囊给剿了,那还省事的多。”
银锭哼了一声,说道:“拖延时日,当是你们做的手脚了吧。”
常威这一下看着银锭笑而不语……拖延时日当然是他们做的手脚,宣大总督张晓就驻在阳和卫城之中,宣大总督按朝廷旨意就是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是大明朝廷放在地方上的最高层级的官员,入朝便是侍郎或是直为尚书,是第一等的重臣。
第313章 五月
张瀚其实还攀附不上张晓这个层面的官员,如果真有靠的住的硬实关系,韩畦也不会搞的那么咄咄逼人,张晓本人就有扼控蒙古的考量,这才是最关键的,另外当然是张瀚借着人脉银钱,在总督身边营造了一种土默特蒙古不稳的迹象,做了这些就足够,张晓这种层面的人心有怀疑,拖上几个月时间是极为简单的事情了。
和裕升在总督身边,真正经营起来的还是中下层的人脉,主要也是靠用走私的利益吸引他们加入其中。
如果张瀚和张晓的关系能如张瀚与郑兵备那样牢固,那么很多事情就是简单易为,可惜就现在来说,张瀚和李慎明,包括常威等人,都看不出来有这方面的可能。
总督的权力地位太多,巡抚也是朝廷看重的方面官,但和总督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只有到了总督这个层面,才算得上是国家的重臣。
“你的意思就是素囊和布囊撑不住劲,要出手了?”
“差不多吧。”银锭嘟囔着道:“素囊部有一万多丁,布囊有三千多丁,他们前一阵找大汗没结果,现在已经在叫嚷明朝不给,他们要去自取了。”
常威轻蔑的道:“就是要逼他们到如此地步才好,自取,看他们的本事吧。”
土默特部在俺答汗时确实还有些本事,几次犯边,逼迫明朝大开马市,大家过起富足日子后,黄教又渐渐坐大,对普通牧民的影响越来越强,几十年过去,不仅牧民们失去野性和进取心,上层尤其懒怠无力,又是一盘散沙,没有真正能统合蒙古的人物,达延汗之后的大好局面已经荡然无存。
现在仅凭一万多丁,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万万不敢犯边的,不过在张瀚和卜石兔汗,再加上那木儿和银锭等人的挤压,素囊等人确实已经到了快揭不开锅的地步,牧民们普遍不满,他们如果毫无动作,肯定会大伤威信,如果大家日子过的都不好也罢了,可在和裕升的货物供给下,别的部落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两相对比,这种不满就加倍了,有眼下这样的局面就再正常不过。
常威这时看向赵世武,说道:“青城司这边怎么看?”
“布囊已经动员。”赵世武道:“近来军情局的人通报过来,布囊不仅向林丹汗报告,同时也试图拉拢北方三汗,当然漠北蒙古没有人理他,不要说咱们的货直供漠北,就算没有,漠北也向来很少掺合这些事。他们也向火落赤那边派了人,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套寇更是一团散沙,支持犯边的人肯定多,套寇向来不算老实,但动员几万丁口跑来和布囊他们一起犯边,这压根也是没影的事。现在我们要提防的就是布囊和素囊二人,预计一旦生事,他们将会直犯新平堡,对草原上的汉商,我们的分号,还有沿线的商队,这两人最多小打小闹,不会敢大规模的生事。”
常威冷笑道:“他们也得敢才行。”
和裕升在草原上的商号和商队都是供给各个部落,利益与各个大汗,大台吉,济农台吉们息息相关,和千万牧民相关,现在大明限制互市,几乎每一斤粮食,每一根针,每一块布都是靠走私进来,张瀚的商队规模还远远不足以满足西部蒙古的要求,还有北部蒙古,将来还要到东部蒙古和辽东,这种利益牵扯之下,就算借布囊和素囊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在草原上翻脸动手,他们要做的就是去端新平堡,只要把新平堡毁了,和裕升也毁了大半,然后再重新找一个大商家合作,把贸易权重新操控起来,这应该就是布囊等人的最终打算。
大事在即,又是自己一手促成,虽然整个计划是一个庞大的连环套,不仅包括布囊等人,还有韩畦,几位总兵,还有火落赤部,整个大明九边的好几处军镇,半个草原,多少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都被扯入其中,而自己居然是操弄这大局的局中人之一,常威想到此节,不仅不惧,还有隐隐的欢喜之感。
银锭这时也说道:“不管如何,他们要动手,咱们也不是吃素的,我的卫队,你们尽可以拿去用。”
常威摇头道:“你的人就护着我们青城四周板升地的汉商就好,一旦开战,素囊和布囊就算没有决裂的胆子,他们底下的牧民又不知就里,万一失控,到时候就靠你们游走保护,不能因为这一场乱子伤损了我们商路的元气,除此之外,凡事我们自为。你们出头太明显的话,很容易落人口实,阿成台吉他们现在算是中间派,我们不能把他们往布囊那一边推!”
土默特部各派别之争就不象大明那边文雅,很有可能就撕破脸皮,双方大打出手,布囊和素囊身后又是林丹汗,是名义上的蒙古共主,如果不是林丹汗引入红教对抗黄教,使得信仰黄教的漠北三汗和阿成台吉等人大为不满,恐怕对布囊的支持还要更实际许多,常威知道张瀚要乱,以乱中取胜,使得和裕升的局面更进一步,但不是要乱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商家要的是利润,真的大变乱之时,利润当然也无从谈起。
一听说自己的事就是这些,银锭也是松了口气,他当然是和张瀚绑在一处,但这样的事毕竟也是赌上身家性命,万一事情往失控的路上走,张瀚跨了,银锭的下场肯定也极为不妙,如果涉及不深,到底还有回旋的余地。
似乎是看穿了银锭的心思,常威也是微笑起来。
……
转眼到了五月,大明中枢还是在头疼辽事的发展,辽阳和沈阳连失,然后后金兵直入辽南,在辽南发生了很多汉民自发的抵抗,也惹怒了努儿哈赤,他连派精兵,派出大贝勒先后前往辽南,开始对辽南的一些反抗的地方进行屠杀。
在入沈之初,努儿哈赤还假惺惺的表示过汉民亦要抚育,不准女真人随意杀害和侮辱汉民,甚至还惩罚过违反他命令的诸申,但到了汉民不听话的时候,努儿哈赤的残暴一面也充分暴露出来,他可没有兴趣真的“抚育”,而是下令展开屠杀。
此时八旗虽然获得连串的胜利,努儿哈赤却并没有小视大明,他多次去过北京,知道这个庞大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多么庞大,事实上如果明廷中枢政治清明,军队粮饷充足,以八旗两万战兵六万丁口的实力,压根也不足以争胜天下,甚至也不足保有辽东。
在这种心理之下,努儿哈赤一边下令副将乌尔古岱和李永芳屠杀镇江城抵抗的汉人,数万人的城市被杀戮一空,只余下一千多俘虏带回,同时还下令捕杀在沈阳城四周游荡抢掠的蒙古人,斩杀之后,带回弓箭,再下来,便是下令各地的镇守官员,尽量的多造一些舆论,鼓动汉人向八旗输诚效忠,以整合辽东和辽南数百万汉人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尽管骨子里对汉人有刻骨的仇恨和不信任,努儿哈赤的头脑还算清醒,知道凭借自己和族人的力量不足以对抗大明,只有把境内汉人的力量也用上,这才勉强有可能保住眼下的辽东和辽南之地。
努儿哈赤在四月时率部往赫图阿拉,行至半路,决意迁都,至五月,前期的工作已经完成,他派出阿敦等人在沈阳城四周巡哨,每二百到三百人设一屯,捕杀零散蒙古人,并且下令安抚各地的汉人。
在开原,铁岭,还有镇江,一系列的屠杀使辽东和辽南都是人心惶惶,努儿哈赤觉得杀伐的差不多了,于是下令把杀死的汉人名录造册,叫巴克什记在国史之上。
“四月十六日盖州游击张玉维献一千六百三十八两五钱银,八匹绸缎,一百七十一件绸缎衣服,八十六件翠蓝布衣服,一千零一十八匹翠蓝布,一把扇子,二十一石五斗粳米,二千四百斤盐。”
努儿哈赤坐在汗王宫的偏殿之中,巴克什达海正在给他读最近的记录。
努儿哈赤按旧日习惯,在罗汉椅上盘腿坐着,这里比起旧汗城来要富丽堂皇百倍,沈阳中卫城也是大明在辽东的重镇和坚城,也有总兵府邸,早前不及辽阳重要,但一直是扼控女真诸部和福余部蒙古的中心,在这里建造的府邸当然也花费了不小的财力,最初搬进来时,包括大妃在内的汗王宫里的人都有些战战兢兢,走路时都害怕踩坏了脚下的方砖,也害怕碰坏了那些名贵的家俱,女真是一个几万丁口的小国,居于深山,努儿哈赤又把全部财富用来打造兵器铠甲,购买战马,训练养育士卒,他的汗王宫十分简陋,只是一些木造的高楼,连皇太极这些嫡生的贝勒都记得童年和少年时吃过不少辛苦,可想而知他们的条件如何了。
居住旬月过后,各人才慢慢安心下来,只是时不时的还是有些担心明朝会派大军来伐,但对男子们来说,几次大战他们认识到了明军的不足,现在万历父子这两个成年皇帝先后离世,天启是少年即位,这也使得各人的担心减弱了很多,代之而起的是更大的野心。
第314章 樱桃
“千总王凤清献十两黄金。”
“十七日游击爱塔送两条大鱼,两千四百尾小鱼,一筐樱桃。”
努儿哈赤这时睁了睁眼,问道:“樱桃呢?”
一个侍卫说道:“汗王令送往大妃处了。”
“哦。”努儿哈赤点了点头,这时他脸上的漠然之色消去不少,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慈爱之色。
大妃是阿济格和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生母,除了阿济格不喜欢在母亲身边之外,努儿哈赤最疼爱的多尔衮和多铎每日都在母亲身边厮混,这筐子樱桃,当然也是叫这小哥儿俩享用,别的是没份的。
达海看看汗王神色,又继续念道:“向阳寺屯李秀义送一筐杏。”
“京立屯王英送一盘樱桃……”
努儿哈赤轻轻点头,显然想起这一盘樱桃的去处。
“两名游击各送黄瓜、杏等果疏十余盘。”
“二十一日,阿敏贝勒管屯苏有彬送两盘杏,两盘瓜,一筐豌豆,李希威送一盘瓜,两盘杏。”
“二十一日,汗接见科尔沁部落明安贝勒使者多诺依,赐他坐,又见喇嘛囊苏,汗同他握手为礼,并排列坐,赐给瓜果。”
“二十一日,峨眉庄的李金侯送一盘茄子。”
达海这时合上簿子,说道:“大汗,近期已经记录的国史就是这些,汗如果有新的谕令,我等再去记录,过半个月后,将新的事情与汗的谕令记下,再来朗读。”
“赐给达海一盘杏子,再赐绸缎衣服一件,布衣两件。”努儿哈赤道:“达海用心留在此,我还有谕令要说。”
达海赶紧躬身谢了赏赐,旁边的各人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杏子不值什么,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到处都有果树结果,要不然也不会由这些普通的百姓献什么杏子果子给大汗享用。
这只是一个具有明显政治含义的举动,辽东和辽南之土,尽归大金!
不仅是国土,还有人心归附!
不管这些百姓本身是什么意思,或是被强迫,或是自愿,反正从四月到五月,献瓜果时疏的百姓数量很多,记在国史上的记录就有好几十条,每次有人进献都是动静很大,沿途有官员率着八旗兵士护卫,然后大张旗鼓的进入沈阳城中。
动作最大的当然还是盖州游击张玉维的那一次,绸缎和蓝布衣服好几百件,绸缎和布匹过千匹。
当时努儿哈赤下令把各处进献来的布匹和衣服放在沈阳城中心,由八旗之下那些贫苦无衣的旗丁自取。
整个八旗都是欢欣之至,后金的穷困是很明显的,大汗和贝勒都过的很一般,不要说底下那些最普通的旗丁。
据后世的记录,八旗当时严重缺乏布料和成衣,不仅是普通的旗丁缺乏衣服,就算是牛录额真这样的主子也可能缺衣少穿。
达海这个巴克什不过动动笔和嘴,就有这样的厚赐,特别是在这样的时候,不由得人们不大加羡慕。
努儿哈赤沉思片刻,对达海道:“赏赐给各贝勒每人一件绸缎衣服,东西并不值钱,只是近来战事辛苦,特别慰劳众人的辛劳。”
在场的贝勒有代善等人,大家都起身躬谢。
努儿哈赤一脸和蔼的点点头,又说道:“各贝勒家的包衣小子近来听说又有没阉割的送进内宅,这样不可,包衣小子都是阉割了送到各家内宅伺候主子,他们的父母也得以富贵,如果不阉割就送入,万一出了事,岂不也是害了他们么。”
“不准旗下人在主子面前抄手而立,背手而行。”
“居住在蒙古边境的小堡百姓,遇到小股的蒙古游骑,不得追击,他们会示之以弱,引诱我兵追击,然后设伏,这是蒙古惯技,要多加小心。”
“海州城听说太破了,要加固城外的木栅栏,要多设车炮,如果没有,海州主将就从辽阳去取,一定要加固城防,多加小心。”
“现在听说有往水里和瓜果疏菜里投毒的,旗下兵丁买了猪,养着过几日再杀了吃,吃水,瓜果,也要多加小心。”
代善这时插话道:“汗阿玛,外间关着八个投毒的汉人,如何处置?”
努儿哈赤道:“将他们用来投毒的食物令他们自吃,若无事就放走,毒发便由得他们自毙。”
一个侍卫赶紧出去,传了汗谕,达海也运笔如飞,将大汗谕令记录下来。
“海州地方,拨田十万垧,辽东地方,拨田二十万垧,分给驻扎地方的军士土地,总在这三十万垧之中,从贝勒,大臣,富贵之家的荒芜土地中拨出,如果还不够用,军士去松山,铁岭,开原,抚顺,清河,孤山一带耕种,如果还不够,可以去边外开荒。以前,明朝的富人占用大量的土地,雇人耕作,粮食吃不完都烂掉了,贫民没有粮吃,只能买粮吃,无钱买不起的,就会成为乞丐,这样明朝能不衰落吗?现在我命令,每个丁口给田六垧,五垧种粮,一垧种棉,男丁数字不能隐匿,如果隐匿就得不到垧田,我大金不能出现乞丐流民,每个丁口都要给田,每三名丁口,义务替公中种一垧田,每二十个丁口,要有一个当兵,一个服役。”
“海西地方的果树,不得拴骡马,以防伤了果木,果子就快成熟,摘取下来按价发卖。”
“不得强买明朝人的骡马牧畜,以防地方生事。”
“告诉渡口的人,在原处挖壕守备。”
“告诉总兵官巴都里,叫他去东昌堡接替总兵官穆哈连,叫巴都里晓喻地方守备,不得擅自带士卒到对方河岸去邀战,以防失败,我军做战向来百战百胜,不能轻易战败。”
“费阿拉以外到雅尔古的庄稼,割麦穗留梗,费阿拉以内到都喀阿拉的庄稼,齐根收割,英额以内,赫哲沟一带的庄稼,留茬收割,尚间崖,法纳哈一带的庄稼,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