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的枪骑兵团,骑兵从两千余扩充至过万,尚有十二个团的辎兵镇守诸堡和军台,转运粮草,负责后勤诸事,加上李庄新编的五个战兵团,未来两个月内还要有五个战兵团和二十个以上的辎兵团,至年底战兵超过五万,辎兵超过十万,以此兵力……嗯,足以保境安民了。”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张瀚沉默不语,但脸上也露出些许激动的表情,从无至有,今日坐拥雄兵十万,这种感觉,嗯,真的很美妙。
  此时新军诸团已经接近,入眼处,旗帜招展,大量的百姓在四周围观,几乎挤的水泄不通,其中也有很多来自陕北各处的流民,他们近来一直在各个施粥的粥棚附近安居,和裕升搭了不少帐篷给这些流民居住,现在光是叫他们每天休息和保障他们的一日三餐,说是粥棚,其实吃的并不差,甚至比他们在家时的丰年的年景时吃的还好些,这些人渐渐在恢复元气,和裕升已经在他们其中展开了招兵宣传,在此前他们虽然知道和裕升的商兵要比朝廷兵马待遇好的多,但很多健壮男子还在犹豫,相比当兵,他们更愿意在和裕升这里当个工人,或是当佃农种地,在这里呆了一阵子之后,倒是没有人想过渡过荒年之后回家,比起荒漠一样的家乡,这里毕竟好太多,对那些普通的村夫农妇来说,李庄这里的一切象是给他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叫他们见识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有过这样的经历和见识到李庄这里的一切之后,想叫他们回到家乡,回到原本困苦的世界里去,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大人来了。”人们看到了骑在枣红马上的张瀚,高大的战马,神骏无比,张瀚的身形也显得十分高大,威武,人们发出嘈杂的声响,起初不整齐,后来便是无数人抱拳,齐声声叫道:“张大人!”
  张瀚在马上扬手向人们回礼,他策马来到新军队伍前,看到新军将士们整齐的站在军旗之下,他看着军旗,举手向这些经历了三个月以上新军训练,刚刚完成了几百里路途辛苦拉练的军人们致敬。
  张瀚的动作仿佛点燃了一个阀门,新军将士们瞪圆了双眼,手中紧紧握着自己的武器,拼命的大喊起来。
  “万岁,万岁,万岁!”
  声声万岁犹如海潮大浪,将现场的气氛推向最高,人们用尽全部力气呼喊着,仿佛声音小了别人一些,就是对张瀚的崇敬不够,对大人的忠诚不够一样。
  起初百姓还有些迟疑害怕,不过在军人们的带动下,数万百姓也是跟着一起呼喊起来。
  张瀚的内心无比激动,他看向四周,这时李慎明和孙敬亭等人都是刻意的离开了一些距离,张瀚起初感觉到一丝孤独,不过很快被一种骄傲和自豪的情感给赶走了,眼前的情形,只有一句话:大丈夫当如是!
  张瀚以手抽出佩剑,用右手高高举起,接着两腿夹着马腹,驱使战马飞驰向前。
  人们都在看着,看着红色的战马背负着张瀚举着宝剑在士兵队伍前飞速奔驰,在人们眼中,张瀚的骑术很好,他过往的商人形象在此时变得模糊起来,他越发象一个真正的上位者,一位统帅,一个能叫人真心信任的无敌统帅。
  在绕着新兵团跑了一圈后,张瀚用剑在半空划了一个半圆,最后指向了北方。
  张世雄策马跟着张瀚半箭之地,此时忍不住叫道:“青城!”
  “青城,青城,青城!”
  人们都跟着一起叫喊起来,今年的目标就是占领有青城之称的归化城,这是每个和裕升军人都已经知道的军司确定了的目标,连新兵们眼中也满是热切的目光,夺取青城,就是对北虏战事阶段性的胜利,其后数年就是消化所得成果,最少张瀚统率的和裕升就真正在北方有了根基地盘,就算再发生王心一弹劾那样的事也就不怕了。
  也是不知不觉之中,人心早就彻底归附在张瀚这一边,哪怕现在张瀚扯旗造反,估计跟随的人也会不少,不象两年前那样,就算和裕升的财力和军力足够挑战宣大,但人心不附,根基还是严重不稳。
  ……
  黄玉成肩膀上扛着儿子,也是跟着百姓一起吼叫着,嗓子很快就叫哑了。
  他近来被抽调在流民司工作,这是一个临时的部门,在这一股流民潮结束后就结解散,军令司和军政司,军需司,军训司等各司合作,调配大量的吏员和军人安顿流民,同时军训司开始在文宣部门的配合下鼓励流民中的青壮男子参军,尽可能的打消他们在李庄附近获得土地耕作,或是进工场当工人的打算。
  近来黄玉成就是忙这些事,估计还要过一个月,正好要到麦收季节时他才继续跟着孔敏行继续屯田垦荒的事,农垦部门迟早会独立为一司,黄玉成估计自己到时候的位置也不会很低。
  新军将士逐渐归营,在隆隆的鼓声中张瀚等人也纷纷折回,四周旁观的百姓纷纷散开,不过多半是在议论着今天的事情。
  人们都在讨论着何时能拿下归化城,现在由于文宣部门得力,连普通的百姓也大致知道归化城的位置和意义所在,以前蒙古人经常威胁宣大,甚至多次越境攻打大同,但普通的百姓尽管仇恨北虏,对北虏那边的情形却是几近一无所知。
  在讨论这些事的时候,和裕升和张瀚当然是被颂扬最多的,军司中人,也是多被夸赞,和裕升在大同百姓的心中已经取代了原本官府的位置,并且明显在原本的官府之上。
  张瀚的天成和镇虏两卫掌印指挥其实原本也是现在掌握地盘的父母官,只是这重身份早就被淡化了,人们在提起他时只知道是和裕升的掌控者,而不是朝廷任命的高品武官。
  “黄兄,少见了。”几个青袍男子做明显的秀才生员的打扮,站在黄玉成家门口等候,一见黄玉成回来,各人都是远远长揖作礼。
  回到自家门口时,黄玉成的心情十足愉快,家里人多半不在,几个仆人应该也是跑出来看热闹,现在走散了,黄妻不爱这种热闹场面,应该是带着人到地里看麦子,时隔不久后就要收割,现在各家往地里跑的都勤快,特别是今年的年成十分不好,从流民潮就能看的出来,而各家的麦子长势却是十分喜人,两相对比之下,有一些年纪大的干脆住在地里,因为麦穗已经接近成熟,他们害怕被人偷割麦穗,干脆就在田间地头住着,日夜不断的看守。
  “秦兄,宁兄,李兄,诸位少见了啊。”
  黄玉成放下儿子,令其自行回去,他向这几个秀才拱手还礼,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出来。
  这几人和黄玉成一样都是天成卫学的秀才生员,都是癝膳生员,颇有机会中举,年纪大多在三十到四十之间,就秀才的年龄来说不算小了,但也不算太大。
  在大明各地,七十古稀还在考场里奔忙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算来还能考十科八科的举人,上进心都还是有的,以前大家经常聚集在一起揣摩经义,打磨文章,彼此十分熟识,不过黄玉成中途退出了小圈子,跟着孔敏行四处奔走,昔日的伙伴先是往来少了,后来因为彼此气味不投,干脆就断了交谊。
  黄玉成心中思索着这些人的来意,一边叫留在家里的仆役赶紧烧水泡茶,招待宾客。
  “黄兄不必着忙。”秦邦固是个白面书生,说话时语气有些冲,自己感觉有些不妥,又赶紧接着道:“我等还有要紧的事情要办,说几句话就得离开。”


第652章 揭帖
  黄玉成也不客气,正色道:“哦,诸位请说。”
  另一秀才宁中诚道:“近来我们几人到提学处还有巡按大人处上告和裕升种种不法情事,大量雇佣百姓,唆使他们背井离乡到鞑子地界,弃祖宗父母之乡,恶之大不过如是。又有数万团练借拉练之名横行乡里,以武力逼迫裹挟百姓,擅自收容大量外来流民,图谋不轨,这些事都有实据,加上其自行设立军司,挟制地方官干涉地方政务,使朝廷所设县令形同虚设。”
  秦邦固道:“这些事都是我等打听多日才收集好的,我们找了很多人一起去大同上告,不过最终同行者不足十人,声势太小,提学洪大人打哈哈,说是要上报,不过我看多半是置之高阁不加理会了,而张巡按则压根不见我们,直接打发我等出来,说是叫回乡安心读书,若是有实证再找提学上控……若是如此,国家设巡按何用?”
  黄玉成呵呵一笑,说道:“诸位可曾找到举人或是退职的官绅参与此事?”
  三个秀才齐齐摇头,秦邦固说道:“我大同府真是文气不盛,官绅举人原本就少,现在还有不少在外乡不曾回来,就算在大同的,提起和裕升一事,他们都是摆手摇头,连话也不愿多说,我等也实在是气闷。”
  黄玉成道:“没有人参与是因为他们知道更多的消息,也懂得和裕升现在势大难欺。而且和裕升做事向来留有一线,各地的官绅和举人多半参加过商会,现在有不少直接在公司之内,你们找他们做这样的事,当然是白费功夫。”
  宁中诚一脸期待的道:“我记得黄兄也是对和裕升大为不满的,现在虽然在他们军司里也是为了跟着孔至之学习农学,总不能真的是要投效他们罢?”
  “我是要真心投效的。”黄玉成斩钉截铁的道:“和裕升与国有大功,对地方上也好。诸位的心思我明白,此事为什么是诸多秀才不满,是因为和裕升并没有吸引太多的秀才加入商会或是公司之内,并没有分润给大家好处,而近几年大量的佃农退佃,转为和裕升的工人或是替和裕升种地,各位虽然有优免田和免丁口赋役的好处,但相形之下还是损失颇大,其实我这里佃农退佃的也多,不过只要好好种地,长短工总是雇的到,自己家再多些辛苦,收成高了,算一算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多赚不少。”
  黄玉成也算苦口婆心,想要劝这几个不知死的鬼赶紧放弃心里所想,其实秀才生员闹事在大明哪里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他们告张瀚的那些罪状,看着骇人,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生员告起状来,说你心图不轨是正常的选项,直接告你造反不敢,如果查核不实那要反坐,风险很大。
  但说你心里有鬼,那是肯定没有问题的,眼前这三个秀才背后肯定还是有不少人,只是敢于出头的不多,毕竟刚刚还有几万新兵在各处拉练过,只要不是蠢到家的还是会感觉到力量对比相差很大,只是大明对生员这个阶层实在是太优待了,只要不犯大错几乎没有人会把生员怎么样,又因为以文驭武的传统,秀才并不害怕掌握数万兵马的总兵,总兵官也真的奈何不了联合起来的秀才,但他们不知道,张瀚不是单纯的总兵,而是一方诸侯。
  黄玉成心中明白,最少在李庄这里,生员联手并无用处,况且也不会有太大规模,以张瀚现在的实力,就算把眼前这几个暗杀掉也根本不会起什么波澜,他只能尽可能的用十分诚恳的语气劝说,而眼前这几人的脸色,明显是没有把黄玉成的话听进去。
  宁中诚道:“黄兄的意思我明白了,自此道不同不相为谋。”
  另外两人虽然没有说话,不过显然是一样的看法。
  黄玉成叹口气,说道:“你们打算怎么做,京控吗?”
  “那倒是不必。”秦邦固一脸傲气的道:“我等最大的长处就是手中的笔,我们打算写一些揭帖,印涮出来,到处张贴,首先就要贴满大同府城,不信巡抚和巡按还能装看不到。”
  ……
  秦邦固等人虽不害怕黄玉成跑去告密,不过也担心节外生枝或是夜长梦多,他们其实也并不是幼稚到以为可以真的扳倒张瀚,巡抚和张瀚穿一条裤子,去年调任过来的杜总兵现在看来也是与和裕升是一伙的,各路的副将,参将,多半是与和裕升合作,或是关系暧昧,宣大总督张晓很会做人,平时巡行多往宣府一带,最多去一下大同,很少往天成卫这边来,眼不见为净,真出了事就推做不知,了不起是颟顸无能,该拿的银子却也是一文不曾少拿。巡按张慎言等文官要么收银子,要么碍于和裕升势大,选择退让三舍,这样的情形下,一群生员的力量是无论如何扳不倒和裕升和张瀚的。
  他们想做的就是搞大声势,使和裕升让度一些利益出来,近几年地方上的飞速发展使各阶层受益,而唯一受损的就是生员阶层,他们不仅在经济利益上受损,在声望上也完全不复当年的光彩,以前百姓最尊重的就是生员老爷,宗族中的大事小事他们也可以一言而决,现在有了和裕升,人们最想的就是经商致富,其次就是当兵,成为和裕升旗下的一员,不论是当伙计还是工人,最少都是温饱无忧,加上识字班和各大小学校的兴办,军中扫盲班一直在坚持,十余万军人和辎兵几乎都从文盲变成了识字者的一员,生员原本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复存在,从九天之上跌落凡尘,这是叫他们最为不满的一件事。
  这种冲突绝不是偶然,就算现在不爆发,将来也定然会爆发。
  张瀚也曾考虑过在军司引入大量的秀才生员来中和一下,减缓矛盾爆发的机率,后来转念一想,此辈的人生观和学识基本上定型,真要有本事也得看他们考中举人再说,大同这里又不象江南文气盛,江南生员有不少杂学出色的可以使用,大同这里的秀才,恐怕真的只知道经义,连史学也未必攻读通透,这样的“人才”要来无用,反而会容易在团体内兴风作浪,凭白坏事。
  对张瀚的这种考虑,眼前这些生员当然不会知道,他们就知道和裕升不停的在损伤他们的利益,同时还不将他们看在眼里,就算是他们知道了张瀚的考虑,恐怕也会有更深的受辱的感觉,而绝不会认可张瀚对他们的评判。
  看着眼前墨迹刚刚干透的揭帖,宁中诚赞道:“真是大笔,文气雄浑通畅,竟是一字不可更易。”
  秦邦固主笔,另外两人在一旁出主意,入更之前所谓的讨伐揭帖终于写出来了,短短几百字主要是用来大骂和裕升,也扫了几笔张瀚,毕竟这三人没蠢到家,知道张瀚在大同地方威望太高,在百姓心中形象极好,如果骂张瀚太狠,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底下怎办?”秦邦固先是十分得意,接着想起下文,不觉有些为难。
  李秀才出主意道:“我看先找几家报纸试试看,刊登如果要钱的话,这一点钱我们还出得起。”
  “善。”宁中诚道:“天成晚报是林举人几人办的,马超人前辈我们不能去找,他就是和裕升的人,我们去天成晚报试试看。”
  所谓报纸的概念现在也早就是深入人心了,先是和裕升办起了第一家报纸,早前主要是报道和裕升内部的事,后来索性把朝廷邸抄改良一下,用白话文的形式刊登,这样在和裕升的报纸上,人们也能看到某地地震了,某地起了大火,或是某地有什么稀奇的事情发生,前者是朝廷邸抄,后者就是各地的军情司的分站的功劳,以大明之大,发生的事情之多,信息的不通畅不对称,和裕升的报纸办起来之后,从无人重视到一纸难求,到现在侍从司的文宣局每天发行一万余份,照样是一抢而空,李慎明已经在考虑增刊和加大印数,从一万增长到三万余份,甚至五万份,用和裕升强悍的物流能力,不仅在宣大发行,还可以到京师和北直大半州府,再远的山东和河南等地,超过一天内到不了的还没有考虑在内,实际上以和裕升报纸的内容丰富,编辑得法,就算迟一两天收到,新闻的时效性根本没有过去,毕竟就算到河南,和裕升的物流也能保证当地官绅在邸抄到达之前就拿到报纸。
  如果印数到五万以上,一份报纸定价十文,成本在三文左右,每年居然也能赚上不少,只是报纸暂时的目的还只是宣传,对这件事张瀚还没有最终拍板。
  在和裕升的带动之下,天成卫也有好几家开办了报纸,主要就是转录一些和裕升报纸上的大块新闻,然后是当地文人士绅的随笔一类,主要就是诗词歌赋,开始时发行量很小,算是文人骚客间互相吹捧的工具。


第653章 撕碎
  后来马超人这个举人独辟蹊径,开始在报纸上登一些市井八卦和志怪神异,销量一下子陡然增加,也成了日销数千份的畅销报纸,其余各家有样学样,既然在新闻时效性上远远不如和裕升,和马超人的报纸学还是办的到的,马超人的报纸就叫天成早报,还有几家有什么晨报速报一类,宁中诚说的晚报就是一个林姓举人办的,这人年过花甲,土地都租给了和裕升,也算是得利者的一员,不过与和裕升的关系并不深,毕竟年纪大了,不愿多事,在宁中诚等人眼里,还算是可以拉拢人群中的一员。
  第二天三人就一起赶向林举人开办的报馆所在地,等开门之后就第一时间把稿件送了过去。
  林举人并不在,三人在会客室里喝茶,等着商谈稿金的事……说起来现在的报纸形式也是好笑的很,不少文人墨客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在销量过的去的报纸上花钱刊登自家的文章,宁中诚三人就是打算花上一笔钱把这文章刊登上去,以此造出声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这件事情里来。
  “对不住,三位相公的文章本报不能刊登。”过不多时,报纸的主编匆忙而出,长揖而拜,态度十分恭谨客气,但也十分坚决。
  “为什么?”秦邦固不解的道:“我等又不是不给钱。”
  “如果刊登了三位相公的文章,我报定然会被取消印号,直接封门。”编辑拿出一本书来,指着最上面的字样说道:“三位请看。”
  三人定睛一看,果然是一本名为天成卫报纸登印规定的小册子,后面还有括弧,内写“暂定”两字,三人略过前几条不看,看编辑指的那条,果然是有规定:凡涉及和裕升和攻击张瀚的文章一律不准刊登印发,否则直接取消报纸印号,不得再予以发行。
  “这凭什么?”宁中诚一股怒气涌上来:“这不是公然堵塞言路,朝廷都不曾因言罪人或是因言废事。”
  “这个规定是和记公司的规定,又不是官府。”编辑好言道:“我们的印号是他们公司发的,如果没有这印号我们的报纸人家的骡马行就不送,光凭天成卫城里的这点订户,本报实在难以维持,再说还有很多不方便处,诸位相公,抱歉了。”
  三个秀才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编辑的态度友好又坚决,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就算想发火也不好意思,当下只能起身告辞。
  “再去别家看看?”秦邦固道:“总不能就这么放弃了。”
  ……
  三人在天成卫城找了一天,城中有五六家小报,结果都是一样,没有一家可以刊登,报纸这一条路只得放弃,傍晚时三人找了一个印书坊,想自己印涮出来发送。
  “对不住,”印书坊的主人拿出了三人熟悉的小册子,一脸抱歉的道:“这个本书坊不能刊印发行,实在对不住三位相公。”
  三人气的发昏,宁中诚怒吼道:“在京城的书坊连指摘圣君的妖言都能刊印,只要给钱就行,怎么这里就不行!”
  “和裕升的报纸是鄙坊的最大印户。”书坊主人道:“各种和裕升的小册子,还有翻译的书籍,各种经义书籍,本坊虽然不是最大的印户,但也承办了不少。端人碗,受人管,况且就算和裕升强来,我等又有什么办法,人家已经够客气了。三位相公若是不信,可以到别家去试试看。”
  宁中诚发狠道:“不行就找抄手自己抄录发行。”
  书坊主人看傻子一样的看了一眼宁中诚,说道:“城中的抄手早就被和裕升雇光了,人家那边动辄要抄录几十本书,咱们天成卫才几个抄手,原本就是军卫小城,现在学校也多,报纸也多,书坊也多,这也是拜和裕升所赐,哪家会替三位相公抄录这等东西啊。”
  三人气的要吐血,踉踉跄跄出来之后,天已经黑了,三人站在原地商量一下,决定去一趟大同,那边官绅甚多,报纸数量虽不及天成卫这里,只有几家官绅弄着玩,但和裕升在那里的影响力定然不如这边,不如到大同试试。
  三人虽然要去发动舆论攻和裕升,不过要去大同还得去和裕升的骡马行,算算时间和裕升那边最少还要发一班车,还算赶的上。
  骡马行在东门和西门还有南门各有一处,北门那里在修路,修好之后也会有相应的骡马行分店,这一块和裕升已经做的十分成离,天成卫为核心,方圆四百里范围是核心区,客运马车早就通行无阻,到京师和从京师往北直地方州府的线路也是有了,只是车次不多,更多的是物流和帐局的一种补充,为了方便押运客人或是和裕升合作伙伴而开设,普通的百姓和行途中的旅人是基本不带的。
  在天成卫这里,东西南北都各有线路,三四百里的范围最长时间不会超过两天,从这里到大同有一百五六十里,傍晚最晚的马车班次出发,第二天下午也就到了,途中有车站换马和给乘客提供饭食,快捷之余也很舒服,等三人到达和裕升的骡马行时,最后一班车果然将发未发。
  三人赶紧去买车票,骡马行这边为了方便,在大院最外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