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白旗一共才三十多个牛录,这一次的兵马是皇太极派出来的本旗四分之一不到的力量,也是此番征伐草原的白旗兵马。
  为了提前来帮助李永芳,正白旗的人在盟誓后就直接离开,只留下少数人手看着俘获的丁口和牛羊群,沿途代善还打算扫荡几个内喀尔喀的外围牧场,抓捕牧民丁口和牛羊战马,白旗人马提前离开,这些好处当然是分文没有了。
  但皇太极的意志十分坚决,现在攻下十三山既然不现实,但也不能放任明军不停的给十三山补给军需和粮食,代善和阿敏看不到十三山的存在有多么危险,皇太极不仅看到了,而且付诸于行动。
  由于正白旗兵马的加入,加上留守的披甲人和汉军,李永芳和满达尔汉决定与明军交战。
  一部份兵马被派了出去,牵扯那些已经在撤退的明军,满桂在西隘口的北侧驻有一支千余人的骑兵,两千多八旗兵打算先破明军,再突袭隘口,迫使明军放弃补给,重新将十三山合围。


第784章 泥水
  李永芳知道此役关系重大,他将跟随自己多年的一百多家丁也放在汉军队中,期望能起到好的效果。
  至于老天要下雨,导致将士们只能在这里等着,这就不是李永芳或是远在辽阳的皇太极所能控制的了。
  李明礼盘腿坐着,箭袍下摆和靴子都浸泡在泥水里,身边的汉军将士差不多也是一样,不过并没有人在意。
  汉军们的脸色都很阴郁……近来战事紧张,后金的后勤保障原本就是一团糟,在辽东做战距离很近,补给相对容易些,到了广宁这边,几乎没有什么后勤可言,要么因粮就敌,用搜刮来的粮食补给,要么就是从蒙古那边的运粮路线调配一些粮食过来,肉食很少,就算女真八旗也未必能吃上几口肉,汉军们就更别提了。
  出征时,每人都得按规定携带行粮,行粮不足就是重罪,很容易被斩首示众,这么些天下来,行粮早就吃的七七八八,搜刮来的粮食存量也不多,虽然汉军们还没有到挨饿的地步,但几乎也是人人都瘦了好几圈。
  战事不利,粮食不足,士气都是到了谷底,而后金军中军纪甚严,特别是女真人不将汉军看在眼里,对汉军犯错动辄斩首,使得人人自危,也正是依靠残酷的军纪,广宁这边的汉军和包衣们才维持了最基本的战力。
  油布搭的帐篷外大雨如注,汉军们小心翼翼的取下弓弦,塞在怀里最干燥的地方,然后就这么盘腿坐着。
  有人取了干粮出来吃,没有水,用嘴巴接帐篷一角流下来的雨水。
  李明礼看了一下,忍住了腹中的饥饿,冷水冷食,要是闹肚子的话就会失去体能,平时还算了,这种最紧张的战时,还是小心些好。
  旗丁和红甲兵们躲雨的地方在高处,稍好一些,他们吃的东西也比汉军要好的多。
  最惨的是包衣,无处躲雨,饭食也是不足,他们的吃食原本是自己带的行粮,行粮吃完了就得自己再想办法,现在哪里有粮食给包衣们搜刮,只能忍饥捱饿。
  在雨地里,包衣们要照顾马匹和做一些出征的准备工作,在雨中来回的奔走着。
  李明礼突然想起了曹振彦,心中不忍,顿时就是一痛。
  如果不是曹振彦的父亲曹世选,李明礼仍然是个普通的包衣,没准在雨中奔走苦捱的人群中就有他一个,或者说,早就死在去年冬天。
  辽东的冬天对普通人是难以言喻的考验,在后世有充足的食物的前提下还要做很多保暖的准备,房屋供暖是标配,在此时的大明物资极度匮乏,又是小冰期,冬天酷寒之下原本就是十分难捱,汉人包衣们忍饥挨饿不说,还有很多劳役,稍有不慎就会被鞭打责骂,苦不堪言。
  辽东汉人,从六百多万降到满清入关时的五六十万,除了屠杀之外,就是有大量的人被冻饿而死。
  曹世选对李明礼,可谓有救命之恩,并不为过。
  “可惜曹兄弟留在了坡上。”李明礼默默想道:“但愿是被俘虏了,以成方他们的性子,定然不会虐杀,曹兄弟还有一线生机。”
  这时雨渐渐下的小了,隔了一阵,突然一下彻底停住。
  大约就是几息功夫,太阳便从云层后出来,原本凉爽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了,地面上的水被太阳蒸发,散发出泥腥味道,热气又蒸的人难受,反而比下雨前还要叫人别扭的多。
  “叫所有人准备出发。”
  李永芳一直骑在马上,在一个高坡上打量着西隘口那边的情形。
  这边的山地不象是荒山,到处是野草和灌木,这里曾经是广宁重镇,开发的厉害,山坡都是一片荒芜,原本四周是一些开垦好的田地和村落,经过广宁一役之后也全都荒废了,黑色的土地要么是裸露着地块,要么就是一些断壁残垣。
  最近抚顺额附的心事越来越重,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腰也越来越躬下去。
  李永芳在投效后金之初时,自己有些傲气,比如他骑马去见老汗,见到仪驾后才下马,努儿哈赤以礼待之,很快就嫁了一个孙女给李永芳,算是把这个明国降将拉到了统治核心里头。
  后来征沈阳,辽阳,辽南四卫,李永芳多次奉命领军出征,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李永芳立下最大的功劳还是替后金做了一块活招牌,正是由于他的投降被厚待和重用,导至明朝方面多名将领主动投降。
  后来老奴将对明朝一方的情报工作交给李永芳管理,广宁一役,后金方面提前收买了游击孙得功,李永芳在其中也是立功不小。
  原本是春风得意,但近年来老汗对汉人越来越提防,李永芳也渐渐被排挤,这一次到广宁来就是权力平衡的结果,原本李永芳指望在这里与明国打一场谍报战,谋取功劳后再回辽阳,怎料不仅是正面攻山打不上去,谍报战也毫无效果,孙承宗虽然不是什么谍报专家,但在辽西地方防范后金细作的工作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兵部里埋伏的后金暗子也被揪了出来,后金方面在谍报上的无往不利的过往也成了历史。
  回想种种过往细节,李永芳感觉压力很大。
  在他身边是几个女真官员,多半是都堂总兵以下,游击以上的官职,他们对李永芳表面上很尊敬,其实自成体系,在很多事上压根就不和李永芳商量。
  今日的战事,也是表面上是李永芳指挥,其实还是满达尔汉当家,李永芳能左右的只是汉军而已。
  眼看天气放晴,满达尔汉立刻对李永芳道:“额附,是否立刻出战?”
  虽然是用请示的话语,但满达尔汉的语气明显是肯定式的。
  李永芳随口道:“还需待哨骑回报,看看再说。”
  满达尔汉点头赞道:“额附不愧是身经百战,用兵谨慎。”
  这厮虽然相貌十分粗俗,典型的女真野人的长相,现在也穿着亮纱的袍子,说话也是不再直筒筒的骂人,而是用这种反讽的法子来讥嘲李永芳。
  李永芳神色不动,语气却变得激昂起来,他说道:“既然如此,战!”
  满达尔汉有些意外,他神色振奋起来,说道:“我亲自去哨探。”
  李永芳道:“四贝勒一心要围死十三山,此时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满达尔汉这才明白李永芳的意思,虽然不是投效,但在十三山的事上李永芳陷进去太深,皇太极等于帮他解套,合作的基础在,李永芳会认真打这一仗。
  ……
  雨陡然停了。
  天空挂起彩虹,张春牛下令部队立刻进入戒备状态,同时派出塘马,去知会驻在数里外靠近广宁废城的明军。
  塘马还没有出发,远处传来厮杀呐喊声。
  整个阵地立刻紧张起来,铳手们纷纷开始装填。
  温忠发和秃头率的二百多战兵迅速从山上下来,山下剩下的人手则是在谷口布防,同时加快了搬抬的速度。
  敌情不明,人人都有些焦燥。
  张春牛和温忠发对了一下时间,两人的部下都搬抬着一个小型座钟,说是小型,也是有半人高大小了。
  搬着这东西走南闯北,还得有专人照顾,机簧要定期上油清洗,每日上发条,虽然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但是光是从精确掌握时间这一条来看,也是十分值得。
  “一会儿战兵要兼顾谷口和隘口。”温忠发说道:“得看东虏怎么打,我们是防守一方,有防御工事的优势,可是劣势也有。”
  “啐!”秃头还是老德性,虽然他已经因为优秀的表现再次升官,已经是团副指挥。他往地上啐了一口之后,说道:“说那些弯弯绕有鸟用,简单的说就是他娘的隘口到谷中地方太大,咱们的人手虽多,真正顶的住的人只有骑兵和咱们和裕升的人,最精锐的就是咱们手里的这几百人,马武个狗日的到现在还没有消息,骑兵这条腿瘸了,和裕升的精锐要守谷口,那里两万石粮比啥都要紧,隘口这里要是被破了,道路就断了,也要紧。处处要紧,就是处处稀松……入他娘的!”
  在场的军官都是一脸阴沉……谷口那边有大量粮食,和裕升在山上的主力一定得死守在那里。
  事实上秃头带着山地步兵的精锐到这里来助守,已经是山上顾全大局了。
  从山上下来到出谷口是一个簸箕形的地形,上高下低,内窄外宽,从谷口到隘口有三里多长的距离要防御,两条官道在这里蜿蜒曲折的向远方如蛇般的爬行而去。
  隘口处还有大量的马车,还有临时营地,有等待离开的老弱妇孺,还有数百明军,都是各部派过来驻守的,名义上他们也就算是在十三山隘口处驻守过了。
  这里一旦遇警就是首当其冲,明军将领都不傻,援助十三山是皇帝和督师大人瞩目的,事情当然要做,但真的打硬仗,赔上自己的家底,那是万万不行。


第785章 败兵
  放在隘口北边的那一部军队就是摆明了来牺牲的杂牌,是前年各处军镇大举援辽时的宣府兵,领队的是一个宣府的游击将军,各镇兵马在辽西都很受排挤,甚至连总兵之尊的尤世禄等西北来的将领都是一样受排挤,简单来说,就是送死外镇兵去,好处辽西将门领。
  在这种前提下,各镇兵马都很难和辽西将门集团合作,平时小规模的遭遇战或是守城还能打一打,一旦是大规模的战事,比如崇祯十四年时的松锦之役,各镇心思各异,辽镇兵马先跑,宣府兵也不甘人后,只把秦军抛在了松山。
  “分解动作怎么练的?”
  不远处战兵铳手的中队长在怒吼着,他对辎兵们的装填速度十分不满。
  “入你们娘的,装填动作严格来说有四十多个,你们平时没有做分解练席?一天练十遍也不会象你们现在这个吊样!”
  “快,快,快!”
  辎兵铳手们在雷鸣般的吆喝声中,动作只能一下接一下的加快起来。
  铳手装填,如果是曾经试验过的大威力的巨铳,也就是仿西班牙重型滑膛枪的十几斤重的大铳,从装填到固定支架发射,一共需要九十多个动作。
  简单的说,从弹盒里取出子弹可以算一个动作,但也可以算四个动作。
  最后军司发觉用大口径滑膛枪的动作可以分解成九十多个,在阵前打放时的时间比普通燧发枪要慢接近一半时间,实在得不偿失。
  大口径滑膛枪可以帮助火铳手进行相当远程的攻击,作工精良的大口径火铳威力极大,射程比普通的小型火炮还要远些,可以对重甲骑兵进行十分恐怖的打击,但缺点就是打放过程繁琐,最熟练的重型火铳手打放速度也远不及普通燧发枪的速度,是否装配,军司还在考虑和犹豫之中。
  在一阵稀里哗啦的装填声中,所有的铳手都把自己的火铳装填完毕。
  由于是隔栅防守,辎兵们的心态要好很多。几处重要的地方都是由战兵中队来负责,中队里的老兵和军士都协助对辎兵的指挥。
  大雨初晴,地面的水份被蒸干,人们都感觉不舒服,一条一里半长的内凹的弧线防线初步建立起来,两侧全部是由车营组成,每辆车上都有射手,隔几辆车上有一门小型火炮,或是虎蹲炮,或是盏口炮,也有小佛郎机,一百多辆大车有十几门小型火炮,这些火炮都有几十年的历史,明军近年新铸的火炮质量都普遍太差,几十年前铸造的比现在的出品材质要讲究的多,工艺也更负责任些。
  这些小口径火炮的威力不大,但聊胜于无。
  炮手们也是辎兵,他们在车身上紧张的摆弄着炮身,尽量调整着炮口仰角,以使炮弹准确的飞出去,而不是胡打一气。
  每辆车中间都放着大型插牌,在插牌中间也站着辎兵铳手,在车营这边放了一些火铳战兵,秃头从山上带下来的战兵负责掩护整个车营,保证车营这边一直有火力输出。
  战线很长,张春牛和秃头等人策马在战线上来回跑着,确保一切井井有条。
  秃头对将士们吼叫着:“在交火之前,保持阵线,安静,镇定。”
  士兵们都把甲胄穿上了,战兵是多重铁甲,战兵铳手则是锁甲,辎兵们则多半是绵甲,少数辎兵没有披甲,他们穿着灰色的军袍。
  蔚蓝的天空下是黑色和褐色夹杂的大片土地,在人们的右手边是碧绿苍翠的大片青山,在左手边则是两条蜿蜒如蛇的官道,没有行人和商旅,只有官道中间长出来的稀疏杂草,和官道两侧损毁破坏的村落人家,瓦房和茅草屋都倾颓了,前方是已经被拆除烧毁的广宁城。
  这是后世标准的废土景像,只是更加破败和苍凉。
  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大片的人群。
  青色长袍和红色鸳鸯战袄夹杂着,军旗早就被丢掉了,不少明军士兵把手中的兵器也丢了,赤手空拳的在往前跑着。
  慌乱的人群踩着泥泞的道路,把草皮和烂泥一起溅的满身都是,不停的有人滑倒再爬起来……没有人觉得滑稽,这帮人只是在和老天挣命,所有人都只是想活下去而已。
  铳手们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很多第一次上战场的辎兵都面露紧张之色。
  “想死就不要怕!”秃头吼道:“越怕的就越死的快!”
  这一次奔赴辽东的辎兵多半打过仗,但在战场上也就是守备军台墩堡为主,少数人上过真正的战场,但也不是身为主力奋战。
  仗主要还是战兵们在打,这一次辎兵们将成为战事的主角,他们的紧张在所难免。
  “预备……”一个个军士长看到中军处令旗挥舞,他们下令所有人把火枪举起来。
  在一阵“哗啦啦”的响动声之后,一千多支火铳被斜举了起来。
  少量的战兵在车营附近组成了一个个小型的阵势,他们主要的任务是防护车营,不使敌骑从左翼的车营冲过来,直接兜住整个防线的后方,同时还可以冲向谷口。
  除了眼前可见的战场外,远方似乎也传来喊杀声。
  秃头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对张春牛道:“这肯定是建虏往别处派的游骑,雷声大,雨点小,不过也正好给了那些混账撤走的理由。”
  明军来援助十三山确实是做给上面看的,没有哪个将领会真心想在这里和东虏血拼。历次大战,哪一次不是明军全军覆没?现在说是建虏没有在这里派有八旗主力,但谁知道会不会是一个危险的圈套?保险起见,还是早走早好,至于山上撤下的人安不安全,粮食是不是足够了,这一点是不会有人真正考虑在内的。
  只要女真人做出一些姿态,这帮孙子肯定跑的飞快,绝不会考虑车队的安全,尽管和裕升的车队和辎兵只是来帮忙而已。
  至于皇帝和孙承宗的怒火……那也得保住性命之后再面对,没有性命,什么都是假的。
  “往左侧跑!”
  “往左边跑,不要冲到车营这来!”
  “不要冲栅栏,往边上跑!”
  辎兵队中的老兵和军官们都叫喊起来。
  明军有六七百人跑到这边,这股宣大兵原本就驻在三里多外,从打起来到逃跑肯定用了很短的时间,在他们跑近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牛吼般的喘息声。
  除了少数人之外,多半的人都是赤手空拳。
  有一些骑兵跑在队伍最前,中间有一个穿铠甲的大汉,应该是那个镇守的游击将军,身边是几十个骑马的内丁和亲兵。
  听到吼声后,游击将军开始往右转弯,大量的士兵也转弯向右跑,在转弯的同时,摔倒了一大批人。
  吴三桂早就从那个装模作样的帷幕里出来,他家的内丁把东西都收拾好了,各人都骑在了马上,准备随时逃走。
  见到明军狼狈逃窜的模样,不少吴府和祖家的内丁面露鄙夷之色,平时很多人说宣大兵比辽镇兵强,现在看来,哪里强什么了?
  他们倒是没有想一下,这些宣府兵多半是缺乏训练和装备的营兵,并不是正经的宣大精锐兵马。
  “大公子,”内丁首领向一脸兴奋的吴三桂劝说道:“这帮人就是押车的和拉车的,看着有模有样,真打起来还不知道怎么样,保险起见,咱们还是先走吧。”
  “怕什么。”吴三桂脸皮很白,年龄不大个头却不小,眉眼生的也很英俊,数年之后就有少年通侯的名声,京师里的人都知道辽镇有个帅哥将领,后来他当了总兵之后更是举朝闻名,不少士大夫都知道吴三桂生的英俊,胆量过人,是个帅气英俊又勇不可挡的名将。
  吴三桂否决了部下要撤走的请求,颇为镇定的道:“这帮人再不中用,也是部勒齐整,就算跨下来也得建虏好好打上一气,咱们见势不妙再走也来的及。”
  “大公子……”
  部下还要再劝,吴三桂横了对方一眼,一脸傲气的道:“舅舅私下几次夸说这个和裕升的兵练的好,铳也好,说是内丁也不一定打的过人家。我倒真想看看,这些兵到底强在哪儿。”
  ……
  败兵迅速往左右两侧逃去,还是有一些往正面的栅栏和车阵处跑来,他们感觉这样跑更近,更省力气,逃生的机会也大些。
  “鸣铳。”张春牛见状立刻道:“第一轮打放向天,再敢向前跑的就直接打死。”
  一轮铳响过后,逃亡的明军知道厉害,赶紧继续往两侧跑去,没有人再敢往正面来送死了。
  铳声一响,仿佛是打开了一个阀门一样,守备的铳手不管是辎兵和战兵都一下子镇定下来,一种战场特有的感觉掌握了他们的身体,这其实是百战老兵才有的感觉,肾上腺素虽然分泌加快,但不会叫他们动作失衡,只叫他们胆子更大,动作更迅捷,力气更大。
  等仗打完了,每个人都会如火烧般的口渴,然后是脱力,这是战场下来的后遗症,每个老兵都很清楚。


第786章 重铳
  一小群的女真人终于骑着马出现在地平线上。
  他们距离最落后的明军败兵不过几百步,这些女真人策马追赶,那些明军发出阵阵惊叫和呼救声。
  很快人们听到崩崩的弓弦声响,那些骑马的女真人不断的平射或是抛射,还有人抛出手斧或投枪。
  几十个跑的最慢的明军慢慢的被杀死了,在接近二百步的时候,张春牛下令几门火炮开火,火炮轰击鸣响,吓了那些东虏一跳,但他们发觉炮打的很不准,距离最近也有几十步距离,于是这些东虏对火炮不再放在心上,继续好整以暇的杀着那些败兵。
  一个辎兵军士叫道:“我记得有一支大铳带着?”
  东虏最近的也有二百来步的距离,这个距离鲁密铳也打不中,就算打中了威力也极小,多半没有办法透甲。
  普通的燧发枪就更不必提了,瞄准射击的有效范围只有四五十步,超过八十步就只能依靠齐射杀伤,鲁密铳的杀伤在一百五十步以上,不过想在百五十步顺利的瞄准和击中目标,仍然只能看运气。
  “是有,火器局的试制品。”张春牛看着那个军士,说道:“林存志,射中了,我保你得枚勋章。”
  对面的战场上建虏还在慢慢射杀逃走的人,已经有几十人被射中了。建虏用的都是破甲重箭,这种箭每支都被极大的弓力弹射而出,如月牙般的箭头可以轻松的撕裂人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甚至切断骨骼,深入内脏,直到从后背穿透前心。
  每一个中箭的人都是瞬间失去了继续奔跑的可能,口吐鲜血翻身倒在地上,从胸口处透出长长的箭矢。
  有一些建虏跳下马来,用手中的挑刀或虎枪砍死或刺死还在挣扎的明军,顺手把箭矢从对方的胸口或后背拔下来。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这些八旗兵十分冷静和从容,还有不少人向木栅和车阵这边看过来。
  有十几骑突然猛向前冲过来。
  “不准打放,把火铳放下!”所有军士和军官们都在第一时间叫起来。
  辎兵们有不少下意识的把火铳横举瞄准,听到军令后又是第一时间把火铳放低。
  接受军令指示,不得违抗,这已经成为这些士兵下意识的动作。
  “这是虏骑故意前冲,试探我们虚实。”一个军官大声道:“没有军令绝对不准打放。”
  林志存是队官级辎兵军士,按他的一身本事原本也可以到战兵队中去了,但考虑到自己只是家中独子,儿女尚幼,所以一直没有转为战兵,他经历过集宁堡保卫战,多次出击列阵与东虏对峙,火铳打的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