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6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敬亭两眼放光,两手一合,赞道:“真是切中要点。以法度约束诸司,包括郡守。再用层级分明和职权划分清楚的部门架构来确定责任,包括定期的考核就是杜绝地方积弊的好办法。三是加强教育,如果一个县识字的人超过一半,士绅用舆论和生员的形象来把持要挟官府的土壤就不存在了。吏员一定要招考,就象是文澜所说的,各部门用人第一要专精,第二要考核,不仅入门要考,隔一段时间就得复核,并且要考核日常的业绩。要把地方和中央的各司弄的如流水一样,流水不腐嘛。”
  孙敬亭又道:“这整个体系弄出来,我有点明白了。文澜你一直说要恢复汉唐相国制度,看来是真的。因为中枢和地方的这些政务大事,最终要汇总到中枢的肯定不少。用大明的内阁制或是我们现在的政务会议制度都不行。内阁制名实不符,阁老没有绝对的法理上的权威,不管是为了有效的管理中枢还是协调和压制地方,中枢的宰相制都不可避免了。就是不太明白,是秦汉的相国制,还是唐宋的中书门下制。我猜想不会恢复元的中书省制度,宰相权力太大,虽然肯定会如大明那样兵权始终要掌握住,但毕竟也是相当大的隐患。”
  张瀚先是哈哈一笑,接着就是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孙敬亭。
  孙敬亭被他看的有些发毛,怒道:“文澜,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就是奇怪。”张瀚笑道:“孝征兄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未来宰相的唯一人选,居然一点儿避嫌的意思也没有。”
  “唯一人选?”孙敬亭震惊道:“和记的人才我记得没有匮乏到如此地步吧。”
  “当然只有你。”张瀚有些无奈的道:“李遵路?他在军中的人脉不行。不过这不是关键,宰相管理的军务只涉及到行政角度的管理,问题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我们还在创业时期,我需要的是一个任劳任怨,能承受每天最少十小时以上工作时间的宰相。李遵路他怎么会受这种苦,有这时间他早回自己府邸里听曲看戏,要么就喝酒赏美人,他不会干这个苦活。倒是十几二十年后,他也就不到六十,那时候如果他愿意,我会请他出来干一任宰相……顺便说一下,宰相任期只能五年,最多两任,这也要和大明的非翰林不入内阁一样,形成铁一般的规矩。”
  孙敬亭道:“这是怕宰相专权太久,时间太长了尾大不掉吧?要是这样,一任五年就差不多了吧。”
  “不行。”张瀚摇头道:“一任五年时间太短,如果想要有涮新朝政之事,光布局宣传做前期准备就得一两年,我不希望以后的宰相太急功近利,凡事慢慢来可能会做坏,急着做的事,则多半会坏事。”
  “那孔至之怎么样?”
  “孔至之会是你之后的人选,不可能在你之前。”张瀚微微一笑,说道:“还有常威,李东学,莫宗通他们,都是二十年后的宰相人选,现在不行。这开创的十年必定十分辛苦,这一两年我会比较少过问具体的事务,我要挑一个能任事,敢任事,又在操守和品格上信的过,能力上也信的过的人选当这个相国,除了孝征兄你之外,你倒是给我挑一个合适的人选出来?”
  孙敬亭苦笑道:“你这么一说,竟是叫我无言以对了。”
  “本来就是你最合适。”张瀚理所当然的道:“你不仅是相国的最佳人选,将来也会是贵族评议院的议长的最佳人选。这个暂时不急,二十年后再说,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就任我们的宰相……现在还不能给这个名义,给蒙古大汗台吉们王公的名义不算太犯忌,大明也封了顺义王。但是给你们这些人正经的官职,那就容易被大明那边拿出来宣扬利用,太犯忌了。我看,暂时名义不变,你还是军令司的司掌,同时是政事会议的最高政事官,自此之后,凡诸司事务,以前需政事会议会商决断的事情,你自行决断就可以了。”
  “对了。”张瀚又道:“当然我们要走程序,一会受降台上,我会当众宣布这个消息,算是大拜相。另外受降的流程由你来主持,我就享受胜利的快感就行了。”
  张瀚又正色道:“宰相制度,我们讨论过多次,决定就以唐之宰相制度的变化,中书和尚书合为一省,决策和执行就不必分开了,以后诸司司官就是你正式的部下。你要决策,发布命令,督促实行,然后核查上报。侍从司不归你管,军法,内情,军情诸司也不归你管。将来要成立管军的枢密院,与军令司对立,军令司就是兵部,掌征兵,退伍安置,兵籍军政等事务,枢密院掌具体的日常管理,派将出征,奖惩处罚和训练,这样的话,宰相有政权无兵权。枢密掌兵而不能控制军伍,宿卫护兵,现在的特勤人员改称为护兵,以后就是禁军,不归枢密也不归政事堂管,还是归侍卫司管。这样,在行政上我们基本上就厘清了,你施政的界限和权力,我们大体也可以弄清楚,有小的方面可以再调整,不必着急。”


第1497章 欢腾
  孙敬亭心中隐隐有些激动,甚至心态都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努力调整自己的呼吸,使自己不要太激动。
  现在他有些明白了,先秦之时那些国君大拜相国时,那些将承担一国重任的相国们的心情了。既有激动,骄傲与自豪,当然也有惶恐和害怕。
  阴阳不调,国事不顺,当然是宰相的责任。因为国君已经以国事相托付,做的不好,难道怪君上?
  先秦之时的诸王,强势者会有弱势的相国,而守成的普通君主,很容易出现非常强势的相国。先秦之时的相国是诸卿大夫之首,是后来的三公之首,是一国之中除君王之外最有权势的人。大拜之时,国君也要长揖,口称以国事相托,这是何等的荣誉和责任?
  哪怕是两汉之时,丞相仍然是领着万石俸禄的皇帝之下的第一人,一旦拜相就定然封侯,汉家的侯爵可不是容易来的,李广那样的将领拼搏一生,所求的不过是封侯二字,然而运道不佳,始终未能如愿。
  一旦拜相,则自然就会封侯,相国之尊,由此可见一斑。
  孙敬亭感觉自己心潮澎湃,一时都有些难以自持。
  这并不奇怪。
  和记直接掌握的人口已经很多,草原上的蒙古人加起来超过五十万丁,人口数量按一比四比五的比例,最少有二百万人以上。
  林中百姓,北边各族,最少又是数十万人。
  草原到李庄的汉人,是和记掌控和愿意跟随和记的最少有五十万人。
  台湾那边也有三十万人以上了,而且在源源不断的进行移民工作,军司这边希望在天启二十年之前,台湾的人口也能破百万。
  到那时移民可以放缓一些,因为要规划城市和修筑道路,修筑更大的港口和需要更多的船只,需要更繁荣的贸易线路,人口一旦破百万,可以形成最少三到四个府,十几个县的格局,已经相当于内地一省了。
  草原上的人口数量在南方来说只是一个大府,在北方也不够撑起一个省的格局。大同一府差不多也有过三百万人口,整个大明北方的人口应该是在六到八千万左右,南方在一亿以上,明末时可靠的人口分析是一亿五千万人到两亿人之间,南方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而到了清初,人口陡然下降,到康熙至乾隆年间,由于南美各种作物大规模的种值,加上摊丁入亩等政策大规模实行,人口数量又是一个陡然的爆发。
  “中枢和地方,都由孝征兄一总掌之了。”张瀚起身,拜揖道:“今后以大事相托,孝征兄要辛苦了。”
  “我只能说汉故丞相诸葛武侯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敬亭眼角泛起泪光,起身还揖,郑重其事的承诺着。
  “这时应该有画师把这样的场面记录下来。”张瀚心头却是相当轻松,他已经大体上把和记的治国精神和中枢,地方,军制等大事确定下来,只要有具体的方针就可以用手下这些聪明人把事情给做好。
  历史上留名的不一定就是十分出色,可能也就是机缘凑巧而已。
  或者说,历史上留名的都是相当出色的人物,但也有一些相当出色的人物并没有遇到自己的那份机缘,孙敬亭能说不出色?叔侄俩人在灵丘做出了相当不错的事业,但如果没有张瀚,孙敬亭叔侄可能死在崇祯初年农民军的进袭之中,也可能在清初的反叛中因为躲在大同而被屠杀。
  包括李慎明和王长富还有梁兴等人在内,他们都是不错的人才,可能没有那些考中进士的人才优秀,比如卢象升,洪承畴,张瀚承认这些人是最顶尖的人才,可是在他的调教之下,一些原本就很不错的人才也在绽放着属于他们的光芒。而他们是和记的人才,张瀚的人才,将来也注定会青史留名。
  “叫银锭画。”张瀚兴趣颇高的道:“我拜揖,你还揖,将来建个殿阁,专门挂一些这样的画,我希望这样的事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君上尊重真正的人才,每个君主都知道真正的人才需要尊重,并且承认天子也未必比宰相强,甚至在治国理政上,宰相比长于深宫的天子要强的多。如果我能建立起这样一个王朝,我就会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文澜必定会成功的……”孙敬亭相当期许的道。
  “你就是我们的总政务官了。”张瀚兴奋的道:“底下的事就看你的了。”
  这时传来激亢的铜号声,孙敬亭有些激动的道:“看来是押解俘虏的大队人马到了。”
  两人相视一笑,张瀚道:“这只是一出戏,不过我们还是要唱好它。”
  ……
  在激昂的号声中,大片的黑乎乎的人群出现在地平线上,并且在无数面旗帜的指引下向着受降城的方向缓缓而来。
  在南北两端的远方,无数如胡椒面般的骑着马的牧民在远远的观看着。
  消息已经如闪电般的传递开了,很多人在第一时间确定之后就到处骑马传递,哪怕是地广人稀的草原,经过一两个小时的传扬之后,附近所有能赶过来的科尔沁人和喀喇沁人和扎鲁特人都跑了过来。
  硕大的草原上只有微吹拂过人脸,叫人感觉很舒服,时过正午了,天气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太阳毫无遮挡的把热力洒落下来,没有树木或房屋遮阴,人们都尽量的展开帽檐,尽量的把脸挡住。
  还好有风,可以看到高过人膝的野草被风吹动摇摆着,野花时隐时现,天空中有鸟群飞过,那是被突发其来的牧人们惊起来的野鸟群。
  很多人的脸上满是扭曲的神情,他们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都是相当的复杂,对很多人来说,眼前发生的事情足够铭记一生。
  过百面大鼓被敲响了,震天动地,令人感觉激动,一种大事就发生在眼前的感觉油然而生,很多汉人也是一样的激动,不管是文职官吏还是商团军的将士都有一样的感觉,一种由衷的骄傲感令所有人都几乎快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张瀚和孙敬亭等人这时终于出现在受降台的一侧。
  张瀚骑着他惯常骑的白马,这是一匹优秀的良驹,高大神骏,是蒙古马中难得的高大体形,耐力也相当出色。
  自从张瀚骑着这纯白的战马之后,军中很多骑白马的高级将领都换了坐骑,普通将士骑着倒是不碍,但大家自觉的把张瀚的坐骑看成是御驾骑乘,不愿与张瀚骑着一样颜色。
  在这一刻,张瀚出现的时候,连孙敬亭在内的所有人都自觉退后了一些。
  欢呼声开始响亮起来,人们的情经营者被瞬间点燃了,爆炸了。
  在这种汉人们最骄傲和自豪的时刻,带领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始终在攀登高峰的引路人出现了,又怎能叫他们不激动,不高兴,不自豪?
  和记已经强大到令整个大明战栗,令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害怕的程度了!
  张瀚眼角有些湿润了,眼前的成就相当伟大,这是他的成就,当然也是眼前这些所有追随他的这些人的成就,完全值得毫无保留的骄傲和自豪。
  人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整个受降城内外都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高声叫喊着,甚至有不少人想跑向张瀚身边表达他们的兴奋之情,护兵们不得不手拉手拦成一条线,将这些过于热情的家伙们给挡住了。
  太多的人几乎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感,由于过于兴奋和炎热,晕倒了好几个,被军医下令搬抬到阴凉的地方救治。
  这些小插曲没有破坏掉人们的情绪,很多人抢着去打鼓,激昂高亢的鼓声从响起来时就没有停止过。
  几个兴奋过头的辎兵想对空鸣枪,立刻被喝止了,在人们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下,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很多人泪流满面,兴奋的几乎难以自持。
  “这就是最后一战,打完了,打完了。”
  来自青城的汉商领袖张子铭和傅青铭等人也在观礼台上,众人一开始还矜持的坐着,他们和蒙古人很近,鼻间是熟悉的羊皮骚味,闻久了倒也习惯了,众人开始都端坐着,不想给骚鞑子们看笑话……身边全部是台吉和大汗们,在以前,这些汉商虽然在蒙古人的地盘做生意做买卖,但一个牧民都敢欺负他们,普通的将领和官员们对他们就是颐指气使,除了少数投靠蒙古人的汉商外,大家的境遇都相差不多。
  赵荣就是个特例,他是白莲教徒出身,又死心投靠,蒙古人对他相当的信任,给了赵荣一定的权力。
  其余的汉商在蒙古人面前就是高等或低等的奴隶而已。
  往昔的日子相隔不远,这些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人们却和自己一样,并排坐在观礼台上看着察哈尔人的覆没,看着黄金家族最后一代共主大汗被押解前来,汉商们心中的愉快和兴奋感几乎要溢出来了。


第1498章 底气
  傅青铭四十多岁,保养的很好,一张脸白白净净的,胡须不长,打理的很整齐,就算在蒙古人压迫的时代,这也是个相对成功的汉商,向来有点养尊处优的感觉,对自己的情绪总是难很好的压制。
  但今天的傅青铭完全没有顾忌形象的打算了,他一直咧着嘴笑,时而爆发出一阵愉快的大笑声,和身边前后左右的同伴们笑的前俯后仰,几乎是乐不可支。
  看着张子铭,傅青铭时不时的说一句道:“子铭,当初和记同我们说合作,我有些犹豫,还是你力劝我们加入到和记的事业里去。现在看来,毕竟还是你对,我们错了。”
  张子铭笑道:“这事不提了,大家现在都过的挺好,将来会更好。这一次看来是最后一仗,打完了,我儿子能解甲归田了。”
  “这个,怕是难。”傅青铭呆了一下,说道:“鞑子们可不是善男信女,都解甲归田,谁来镇住他们?还有大明,东虏,都有可能打起来。要我说,打仗的事还早的很,你就别想的太好了。”
  张子铭有些沮丧,一想确实是如此,要是照傅青铭所说,恐怕还有二十年的仗要打。
  “你又何必担心?”傅青铭看看身侧的蒙古贵族们,看到对方都是一脸的沮丧,有相当多的台吉跟死了亲人一脸哭丧着脸。他心中一阵畅快,哪怕是地位还不错的汉商,有几个没有受过蒙古人的欺压?那种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劲头才过去几年?哪怕没有现实的利益牵扯,光是这一件事,也是已经足够叫他拥戴和记了。
  傅青铭道:“贵府公子已经是连级指挥了吧,将来很快到营级,和记的规矩,连级不免还要冲锋陷阵,尚有一定的危险,到了营级就专职指挥,不准亲自上阵搏杀了。所以,大可以放心,不必过于忧虑。”
  “我知道。”张子铭笑道:“适才是着急想叫犬子早点成家,说实在的,他年龄不小,我也该抱孙子享享福了。”
  傅青铭突然感觉好笑,眼前这个张子铭,几年前还是挣扎在破产边缘的小商人,给儿子成亲这事更是遥遥无期,因为汉商的境遇很难,有的时候还不如那些老老实实种地的屯民……毕竟土默川相当的肥沃,蒙古人自己种地不行,总得指望汉人替他们好好种地。行商么也是需要,但没有种地的农民那么淳朴,有时候还会和蒙古大爷争利,所以商人受点打压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
  张子铭一家一直在温饱线上,稍微不慎就会破产,那个时候,张子铭哪能感慨什么要抱孙子,能得一口温饱茶饭就算不错了。
  博青铭突然感慨道:“唉,我们的际遇,真的是玄奇啊。”
  “可不是,”张子铭道:“哪能想到有一天会坐在这里,身处高位,并且和这些大汗台吉们坐的一样高!”
  “我们算是攀上了高枝,跟上了大势。”傅青铭笑道:“我向来以为自己还不错,脑子够用。但坦白说,如果不是跟着张大人,我绝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张大人说过,大势一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张子铭沉声道:“我们算是被大浪推向高处的人,所以也要谨慎小心。和记昌,我们也好过,和记不好过,我们也会完蛋。”
  这话得到了周边所有人的赞同,很多汉商用带着挑衅和骄傲的眼神去看那些蒙古贵族,要是在以前,他们简直会被揍个半死,或是直接用马活活拖死。台吉们可不会在意几个汉人贱民的死活。
  现在那些台吉们假装看不到,四周都是狂热的汉人,这些草原汉商们的态度已经算好了,还有相当多的人一直用挑衅的眼神看着他们,在这种狂热情绪的引导下就算有人出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正因如此,蒋义等人否决了开枪庆祝的活动,这太危险,太也草莽气息了点。
  “我们还是要重视和俄罗斯人的关系。”傅青铭志得意满的道:“和蒙古人的仗打完了,底下应该是较长的和平期,是红利时间。对俄罗斯人的贸易,今年可以过千万两的规模,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俄罗斯人从他们的欧洲部份到我们这里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你们总说从张家口到库伦和买卖城太远,但这才多少路程?两千六百里而已!他们的距离是多远?光是到托木斯克,从他们的莫斯科到托木斯克是一万两千里!再走三千里才到瀚海!”
  “一万五千里。”张子铭点头道:“一天走百里也得一百五十天单程,何况有一半以上的路程是冻土,密林,走他们的草原地方和沿河地方还好早,也有一些道路。他们在一些地方修了城市,有简陋的道路可以互通。那边走的够快,一旦出了他们的曼加结亚城,就是出了鄂毕河的下游,往上游走,到托木河口时,就是托木斯克城,这一段路程,还有从托木斯克到伊尔库茨克城,这一段相当的难走。”
  “老毛子也是和北虏一样的德性。”傅青铭说道:“他们对领土真是贪得无厌,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一国之间的距离过万里,简直叫人不敢相信。我大明京师到海南临高算是最远了吧,也不到六千里距离,而且一路人烟稠密道路畅通,就算这样,四百里加急驿传一天走六百里,从海南到京师传一次消息就得十天以上,太远了。俄国人的京城到托木斯克,快马加鞭赶路,传一次消息得两三个月,要那么大的国土做什么?大多数是荒地而已!”
  “他们还一直在和北边的布里亚特,嗯,俄罗斯人是这样称呼那些北虏的,他们一直想抢那些北虏的地盘,北虏被他们逼着往东南跑,被我们的猎骑兵带着蕃骑又撵回去。你们看吧,将来没准我们和俄罗斯人能打起来,张大人说过,俄罗斯人这是欲壑难填,不打败他们,不打疼他们,光是贸易是拴不住这些饿狼的。”
  “还他娘的真是麻烦。”
  “有这么严重?咱们本份做买卖,与人和善,还真的非得想着动刀动枪?”
  说话的是一个胖胖的青城商人,代表着很多商人的想法。
  “你不能光想着我们大明这边的情形,也想想北虏是怎么对大明的,咱们大明招惹他们没有,隔一些年头他们就会对我们动刀动枪。对强盗是不能光讲道理的,讲道理的前提是手里得拿着火铳,那样野兽才听得进你我的道理。我们是文明人,用张大人的话来说是我华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礼仪之邦也是要用刀枪和人讲道理的。”
  众人闻言都笑起来,阳光很晒,不少人被晒的满头大汗,但人们的心情都是很好,相当的愉快。
  四周是欢呼的人群,激烈欢快的鼓声不停,旌旗在远方飘扬,猎骑兵们已经开始在两侧部署,受降台上张瀚的身影相当明显了,在这种时候,人们有理由愉快,并且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直到晚上。
  已经有很多人约着晚上一起喝酒了,嘴上的话都是要一醉方休。
  傅青铭却是意犹未尽,接着说道:“其实大家有空看看文宣司出的书籍,对俄罗斯人略加了解是不够的,他们和诸夷不同,人家在几百年前从蒙古人的统制下独立出来,并且一直在发展壮大,张大人说,他们的文明程度比华夏稍低,但更有活力。比起欧洲诸国也稍低,但他们一直在学习,这是一个又野蛮,又文明,内涵相当可怕的民族,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
  张子铭接话道:“短短百年,他们消灭了大批的北虏,占据的国土比我们大明还大的多,怎么可以对他们等闲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